Ⅰ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時間表
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決定改革開放1985·裁軍百萬,推進軍隊改革1997·香港回歸祖國 1999·澳門回歸祖國2003·抗擊非典 2008·奧運會在北京舉辦,神舟七號飛天,四川汶川大地震
Ⅱ 標志著中國開始主動開放的歷史事件是什麼
近代以來,中國對外開放的歷程波瀾起伏,曲折坎坷,在不同的歷史階段表現出鮮明的時代特徵:
1、被動式對外開放。從鴉片戰爭到新中國建立的109年間,中華民族在殖民主義、帝國主義的炮艦欺壓下,被迫走上對外開放的歷史軌道。法國學者佩雷菲特說:「中國拒絕對世界開放,而英國人則不管別人願意與否想讓世界對所有的交流開放。歐亞大陸的兩極在50年裡將從文化沖突變成兵戎相見。」結果,先進的生產方式戰勝了落後的生產方式,清王朝變成了「洋人的朝廷」,簽訂了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不平等地向西方世界開放。其有兩個明顯表徵:一是在1861年清廷將理藩院改為總理各國事務衙門,總管清朝對外開放事宜,它更多地具有為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服務的功能;同年設立總稅務司,官長由洋人擔任,洋人從此掌握了中國的海關大權。二是一代又一代的進步中國人,為尋求救亡圖存的真理,歷盡千辛萬苦,向西方學習,如孫中山、陳獨秀等人,主張變被動為主動,「順乎世界之潮流」,「使我們的國家對歐洲文明採取開放的態度」。這種被動式的對外開放,打上了濃重的殖民化烙印,反映了西方壓迫東方,外國帝國主義、殖民主義欺壓中華民族的歷史格局。
2、一邊倒式的對外開放。新中國的建立,標志著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為了發展新中國經濟文化事業,中國必須向世界學習,對外開放。如何開放?從帝國主義封鎖新中國,妄圖扼殺新中國於搖籃之中的現實條件出發,中國共產黨人制定了著名的「一邊倒」政策。在建國後的一段時間里,中國實行向蘇聯、東歐以及周邊社會主義國家開放的政策。這種「一邊倒」式的對外開放,打上了維護國家主權、捍衛民族獨立與領土完整的濃厚特徵。剛剛站起來的中國人,還面臨著嚴峻的考驗,必須聯合世界上的正義力量同帝國主義妄圖壓垮中國的陰謀作堅決的斗爭。
3、主動式的對外開放。1978年底召開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撥亂反正,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制定了改革開放的內政外交政策。20多年的實踐證明,執行對外開放政策是完全正確的;對外開放政策為中國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注入了新的不可替代的生機和活力。我們已告別了封閉和半封閉狀態,中國人的生活已經同世界緊密聯系在一起;我們行進在中國式現代化的快車道上,正創造著新的輝煌,經歷著偉大的歷史性飛躍。從封閉到被動地開放,再到主動地開放,歷史演進到今天,這的確是一個了不起的進步!
Ⅲ 屈辱歷史中的「被迫開放」指的是哪一歷史事件
第一次鴉片戰爭失敗,清政府被迫簽訂《南京條約》,五口通商,開放廣州,寧波,廈門,上海,福州。
Ⅳ 中國的改革開放始於哪一歷史事件
1978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1980年正式開始
Ⅳ 改革開放後中國發生哪些重大事件
給你舉10件大事1、1978年 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2、1979年 設立經濟特區 3、內1982年 家庭聯產承包容責任制確立 4、1984年 有計劃的商品經濟提出 5、1986年 全民所有制企業改革啟動 6、1987年 「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基本路線提出 7、1988年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提出 8、1992年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目標確立9、1993年 建立現代企業制度 10、1993年 進行分稅制改革
Ⅵ 與改革開放相關的歷史事件
1)十一抄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2)深圳襲,珠海等經濟特區的設立
3)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4)人的精神面貌深刻變化。人民受教育程度提高了,青壯年文盲已基本掃除,九年制義務教育已基本普及
5)中國航天事業不斷創新,從1979年遠程火箭發射試驗成功,到2003年「神五」升天,首次載人航天飛行成功,再到2005年神舟六號載人航天衛星順利返回,中國航天人在摸索中讓祖國一躍成為航天科技強國!2008年,我國首顆探月衛星「嫦娥一號」發射升空,炎黃子孫的千年奔月夢成為了現實。
6)成立浦東新區,促進上海的經濟高速發展。
7)工業迅速發展,建成世界先進技術水平的工程項目。如寶鋼、葛洲壩水利樞紐工程,大亞灣核電站,京九鐵路。
8)農村經濟全面振興,棉糧產量世界第一,鄉鎮企業異軍突起。
9)是我國正式把工作中心轉到經濟建設上來,出現了鄧小平理論與馬克思思想相結合的道路。出現市場經濟並與國外市場相連起來。
10)香港,澳門的回歸
Ⅶ 中國改革開放後經歷哪些重大事件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指出:「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是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發展社會主義、發展馬克思主義。」這段話深刻闡釋了改革開放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中的歷史地位和重要作用,充分表達了我們黨毫不動搖地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繼續推進改革開放偉大事業的決心和信心。
那麼,改革開放在建設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過程中究竟有哪些重大歷史作用呢?
1.改革開放使我國走上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以鄧小平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領導集體,以非凡的膽識和魄力進行撥亂反正,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果斷地停止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口號,把黨和國家工作的重心及時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作出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當時,我們黨之所以作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主要取決於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從我國自身的情況看,「文化大革命」十年內亂,使黨、國家和人民遭到嚴重挫折和損失。正如鄧小平所說,「文化大革命」結束時,就整個政治局面來說,是一個混亂狀態;就整個經濟情況來說,實際上是處於緩慢發展和停滯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必須通過改革開放,增強我國社會主義的生機活力,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改善人民生活;另一方面,從外部環境看,20世紀70年代世界范圍內蓬勃興起的新科技革命推動世界經濟以更快的速度向前發展,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拉大,面臨著巨大的國際競爭壓力。[5]在這種情況下,只有通過改革開放,才能帶領人民跟上時代前進的步伐,使社會主義的中國盡快趕上或超過世界發達國家。正是由於我們黨堅定不移地舉起了改革開放這面偉大旗幟,實行了改革開放的大政方針,所以才逐步引導全國人民走上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黨的十二大上,鄧小平明確向全黨提出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歷史任務;黨的十三大系統論述了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理論,全面闡發了黨的「一個中心、兩個基本點」的基本路線;黨的十四大確立了鄧小平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在全黨的指導地位,明確提出了我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黨的十五大以鄧小平理論為指導,制定了我國跨世紀發展戰略,把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21世紀;黨的十六大明確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奮斗目標,要求全黨進一步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要繼續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定不移地推進改革開放,努力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越走越寬廣。
2.改革開放使我國生產力快速發展、綜合國力快速提升
改革開放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充滿生機活力。通過改革傳統社會主義模式,我們實現了一系列重要的體制機制創新,初步形成了比較完整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制度體系。改革開放極大地調動了廣大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造性,也給廣大人民群眾帶來了巨大實惠,使人民群眾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精神狀態、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改革開放30年來,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從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作出改革開放的重大決策到今天,可以說是中國生產力發展速度最快、綜合國力程度增強最快、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最快的30年。正是在改革開放的推動下,我國成功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從封閉半封閉到全方位開放的偉大歷史轉折,中國人民的面貌、社會主義中國的面貌、中國共產黨的面貌發生了歷史性變化。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基本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國家經濟實力顯著增強,國內生產總值由1978年的3645億元增長到2006年的209407億元,年均增長超過9%,經濟總量躍升到世界第四位;工業持續快速增長,1979—2006年工業年均增長超過11%;國家財政收入和外匯儲備大幅度增長,國家外匯儲備躍居世界第一;外貿進出口總額由1978年的206.4億美元增至2006年的17607億美元,居世界第三位;人民生活明顯改善,1978—2006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343.4元增長到11759元,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33.6元增長到3587元;以城鎮職工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為主要內容的社會保障制度逐步健全;社會主義政治文明建設取得新突破,政治體制改革邁出新步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相適應的法制建設取得新進展,科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各項社會事業發展迅速,社會生活方式日益豐富多彩,人們的精神面貌不斷煥然一新。
3.改革開放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更加健全
恩格斯指出:「所謂『社會主義社會』不是一種一成不變的東西,而應當和任何其他社會制度一樣,把它看成是經常變化和改革的社會。」在社會主義條件下,改革的實質就是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這種完善和發展不可能自然而然地實現,它需要通過改革來加以推動,通過開放不斷吸收人類文明優秀成果來加以發展。新中國成立以後,伴隨著社會主義改造的順利完成,我們逐步建立了社會主義基本制度。但由於受我國國情和蘇聯社會主義模式的影響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國的社會主義制度在很長一個時期中還很不健全和完善。30年的改革開放實踐,使我們從根本上打破了束縛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障礙,成功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經濟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和社會制度,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在制度上擺脫了「蘇聯模式」,初步建立了適合中國國情特點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制度、新體制。在經濟領域,我們成功建立健全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實行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既允許和鼓勵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又堅持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標,著力解決影響社會公平正義的突出問題。特別是大膽探索、逐步建立和完善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既重視市場經濟在解放生產力、配置市場資源中的基礎性作用,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制度在改善民生、保持社會和諧有序中的優越性;在政治領域,我們進一步發展完善了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按照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原則,不斷改革完善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有力地加強和改進了人大的立法和監督工作,積極促進政協各黨派和無黨派人士的團結合作,建立和逐步完善城鄉基層政權、基層組織、企事業單位的民主管理制度,健全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制度,推行政務公開、廠務公開、村務公開等辦事公開制度,等等,不斷把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推向前進;在文化領域,我們全面創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制機制,堅持以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統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大力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全面推進文化體制改革,加快文化創新步伐,通過文化市場化建設與所有制變革、文化產業化與財政投入機制變革以及全面制度創新,形成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共同發展的文化產業格局,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體制機制,促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繁榮發展;在社會建設領域,我們明確提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戰略目標,並建立健全了一系列有利於科學發展、社會和諧的制度措施,使經濟發展成果更多地體現到改善民生上。所有這些,都有效促進了社會主義制度的進一步健全和完善。
4.改革開放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更加完善
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的認識和把握,是我們黨在30年改革開放偉大實踐中,在不斷總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踐經驗基礎上逐步深化和完善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們黨在堅持不斷完善社會主義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制度的同時,也對建設社會主義的總體布局不斷進行探索。改革開放之初,我們黨提出以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為主要標志的經濟、文化「兩位一體」的布局和「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的指導方針。黨的十六大深刻總結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正反兩方面的經驗教訓,提出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三位一體」的社會主義建設總體布局。隨著黨和國家事業的不斷發展,我們黨根據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階段性特徵,逐步把社會建設問題提到重要議事日程。黨的十七大創新性地作出了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的重大部署,從而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總體布局從「三位一體」發展到了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四位一體」。從「兩位一體」到「三位一體」,再到「四位一體」,清晰地反映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發展演變的軌跡。這個新布局適應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新思路,體現了科學發展觀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新要求。
5.改革開放使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更加深入
30年改革開放的成功,主要取決於我們黨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規律、全球化發展規律和執政黨變化規律的深刻把握和科學認識。這種規律性認識既來自於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來自於我們黨「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的思想路線,更來自於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本身。胡錦濤同志在十七大報告中總結了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經驗,概括了鞏固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個結合」,即「在改革開放的歷史進程中,我們黨把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結合起來,把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堅持改革開放結合起來,把尊重人民首創精神同加強和改善黨的領導結合起來,把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同發展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把推動經濟基礎變革同推動上層建築改革結合起來,把發展社會生產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結合起來,把提高效率同促進社會公平結合起來,把堅持獨立自主同參與經濟全球化結合起來,把促進改革發展同保持社會穩定結合起來,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同推進黨的建設偉大工程結合起來,取得了我們這樣一個十幾億人口的發展中大國擺脫貧困、加快實現現代化、鞏固和發展社會主義的寶貴經驗。」這「十個結合」,全面體現了我們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規律性認識。它清楚地告訴我們:改革開放作為一場偉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風順,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改革開放的方向不可逆轉,成效和功績不容否定,停頓和倒退沒有出路。
Ⅷ 改革開放期間有哪些重要事件
八下歷史:建立經濟特區——沿海開放城市——沿海開放區,鄧小平南方談話等
Ⅸ 【歷史】19世紀中葉的開放和20世紀晚期的開放個指那些歷史事件
高中歷史老師回答您:第一次是1840年鴉片戰爭,簽訂南京條約,中國國門被強行打開。第二次是1978年,中國主動改革開放。希望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