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關於三元里抗英遺址歷史事件的感受(簡答)
三元里人民的抗英斗爭,是近代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斗爭。它對英國侵略者的沉重打擊,極大地鼓舞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敢於同西方列強拼搏的斗爭勇氣。它是近代中國人民反侵略斗爭的第一面光輝旗幟
2. 三元里抗英遺址有什麼歷史事件簡答(一句話)
鴉片戰爭時期廣州人民自發的武裝抗英斗爭
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軍攻陷廣州城北諸炮台,設司令部於地勢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僅一里,大炮可直轟城內。清軍統帥奕山等求和,5月27日與英訂立《廣州和約》,以支付英軍贖城費、外省軍隊撤離廣州等條件,換取英軍交還炮台、退出虎門。但和約墨跡未乾,英軍就不斷竄擾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蕭岡等村莊,搶掠燒殺,姦淫婦女。廣大民眾義憤填膺,各地團練共圖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擊退來犯小股英軍。次日,南海、番禺百餘村團練手持戈矛犁鋤,群起圍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軍司令卧烏古(又譯作「郭富」)親自帶兵出擊。團練且戰且退,誘敵至牛欄岡丘陵地帶。時大雨驟至,英軍火槍受潮不能發射,團練民眾冒雨反擊,將英軍分割包圍,肉搏鏖戰。英軍戰死5人,受傷23人,另有一名少校疲勞過度而死。31日清晨,廣州手工業工人以及附近州縣如花縣、增城、從化等地團練也陸續趕來,圍台民眾增至數萬,相約餓死英軍。卧烏古不敢再戰,轉而威脅官府,揚言毀約攻城。奕山等聞訊恐慌,急派廣州知府余保純出城,先安撫英軍,復率番禺、南海兩縣令向團練中士紳施加壓力。士紳潛避,團練逐漸散去,台圍遂解。
3. 三元里抗英遺址歷史事件 簡短一點,急~
三元里是廣州城北附近的一個小村莊。1841年月底,英軍攻佔廣州越秀山上的四方炮台,並與當地清政府簽訂《廣州和約》,在獲取清政府賠款之後同意撤回香港。自此期間有英國士兵到三元里搶劫財物、強暴婦女,村民韋紹光之妻被調戲。此舉激起當地民眾憤怒,三元里及其附近鄉村的一萬多鄉勇結集起來,向英軍圍攻襲擊。
民眾手持大刀、長矛等傳統兵器,趁著天氣陰雨,誘導英屬印度陸軍30人小分隊到潮濕的沼澤地,在火槍無法射擊發揮武器優勢的情況下,重重圍困印度軍。英軍派出兩個海軍連,攜帶不怕雨淋的「雷管槍」前來增援。被圍困兩小時之久的印度軍撤回了英軍陣地四方炮台。
而民眾不依不饒,包圍了四方炮台。了解到情況後,英軍總司令傳話給當地長官廣州知府余保純,如果不解除義勇包圍,英軍主力將攻打並盡屠廣州城。余葆純向上級請示,廣州城內的奕山等官員為了避免《廣州和約》被廢,令余葆純勸退義勇,余葆純從此也擔上了"賣國賊"的惡名。
當地民謠:「一聲炮響,二律埋城,三元里頂住,四方炮台打爛,伍紫垣頂上,六百萬講和,七錢二兌足,八千斤大炮未燒,久久打下,十足輸曬。」
(3)三元里抗英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原因
直接原因
1、 英軍開棺暴骨(停戰後,部分英軍開進城北雙山寺,寺中存放了一些的棺槨,英軍開棺看屍)
2 、英軍劫掠財物
3 、英軍強奸、調戲婦女(有名姓記載的:村民韋紹光之妻李喜)
根本原因 : 因清政府腐敗,導致中國落後,英軍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利而入侵中國。
導火線 : 1841年5月,占據廣州四方炮台的英軍到三元里搶劫,昏庸無能的清政府無法領導反侵略戰爭,不能也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抗。
傷亡
按國內通行說法,此戰共斃傷英軍少校軍需畢霞(Beecher 一譯比徹)以下近50人,生俘10餘人(一說殲敵二百餘人)。而據卧烏古報告,為戰死5人,受傷23人,畢霞系「疲勞過度而死」(另一說法死7人,傷42人)。
4. 三元里抗英歷史簡短
1841年5月29日,英軍劫掠隊竄到三元里一帶搶劫,三元里附近103鄉人民聞訊後專"義憤同赴",組成一屬支反侵略的武裝力量。5月30日打死英軍200多人英軍逃回四方炮台。牛欄崗一仗,英軍慘敗。31日,番禺、南海等縣助戰,達10多萬人。
5. 三元里抗英遺址歷史事件
事件介紹
鴉片戰爭時期廣州人民自發的武裝抗英斗爭。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軍攻陷廣州城北諸炮台,設司令部於地勢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僅一里,大炮可直轟城內。清軍統帥奕山等求和,5月27日與英訂立《廣州和約》,以支付英軍贖城費、外省軍隊撤離廣州等條件,換取英軍交還炮台、退出虎門。但和約墨跡未乾,英軍就不斷竄擾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蕭岡等村莊,搶掠燒殺,姦淫婦女。廣大民眾義憤填膺,各地團練共圖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擊退來犯小股英軍。次日,南海、番禺百餘村團練手持戈矛犁鋤,群起圍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軍司令卧烏古(又譯作「郭富」)親自帶兵出擊。團練且戰且退,誘敵至牛欄岡丘陵地帶。時大雨驟至,英軍火槍受潮不能發射,團練民眾冒雨反擊,將英軍分割包圍,肉搏鏖戰。英軍戰死5人,受傷23人,另有一名少校疲勞過度而死。31日清晨,廣州手工業工人以及附近州縣如花縣、增城、從化等地團練也陸續趕來,圍台民眾增至數萬,相約餓死英軍。卧烏古不敢再戰,轉而威脅官府,揚言毀約攻城。奕山等聞訊恐慌,急派廣州知府余保純出城,先安撫英軍,復率番禺、南海兩縣令向團練中士紳施加壓力。士紳潛避,團練逐漸散去,台圍遂解。
6. 三元里抗英遺跡歷史事件
鴉片戰爭時期廣州人民自發的武裝抗英斗爭。1841年5月25日(道光二十一年四月初五),英軍攻陷廣州城北諸炮台,設司令部於地勢最高的永康台。永康台土名四方台,距城僅一里,大炮可直轟城內。清軍統帥奕山等求和,5月27日與英訂立《廣州和約》,以支付英軍贖城費、外省軍隊撤離廣州等條件,換取英軍交還炮台、退出虎門。但和約墨跡未乾,英軍就不斷竄擾西北郊三元里及泥城、西村、蕭岡等村莊,搶掠燒殺,姦淫婦女。廣大民眾義憤填膺,各地團練共圖抵抗。29日,三元里村民擊退來犯小股英軍。次日,南海、番禺百餘村團練手持戈矛犁鋤,群起圍困永康台。相持近半日,英軍司令卧烏古(又譯作「郭富」)親自帶兵出擊。團練且戰且退,誘敵至牛欄岡丘陵地帶。時大雨驟至,英軍火槍受潮不能發射,團練民眾冒雨反擊,將英軍分割包圍,肉搏鏖戰。英軍戰死5人,受傷23人,另有一名少校疲勞過度而死。31日清晨,廣州手工業工人以及附近州縣如花縣、增城、從化等地團練也陸續趕來,圍台民眾增至數萬,相約餓死英軍。卧烏古不敢再戰,轉而威脅官府,揚言毀約攻城。奕山等聞訊恐慌,急派廣州知府余保純出城,先安撫英軍,復率番禺、南海兩縣令向團練中士紳施加壓力。士紳潛避,團練逐漸散去,台圍遂解。
7. 三元里抗英的故事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軍隊與非官方武裝力量間在廣州市郊外三元里發生的沖突事件。
三元里是廣州城北附近的一個小村莊。
1841年5月,占據廣州四方炮台的英軍到三元里搶掠財物、強暴婦女,當地人民奮起反抗,打死數名英軍。
隨後,三元里附近103個鄉的群眾包圍了四方炮台,並誘敵至三元里牛欄崗。當時恰逢傾盆大雨,英軍槍炮皆啞,手持刀、矛、鋤頭的民眾乘勢猛攻,人數越聚越多。英軍增援部隊到達後,才解救了被圍困的英軍。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圍四方炮台,英軍驚恐萬分,逼迫廣州知府強行解散了抗英隊伍,英軍撤出虎門時發出告示,恫嚇中國人民「後勿再犯」。
中國人民當即發出《申諭英夷告示》警告英軍「若敢再來,不用官兵、不用國帑(tǎng),自己出力,殺盡爾等豬狗,方消我各鄉慘毒之害也」!
(7)三元里抗英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一、直接原因
1、 英軍開棺暴骨(停戰後,部分英軍開進城北雙山寺,寺中存放了一些的棺槨,英軍開棺看屍)。
2 、英軍劫掠財物。
3 、英軍強奸、調戲婦女(有名姓記載的:村民韋紹光之妻李喜)。
二、根本原因
因清政府腐敗,導致中國落後,英軍為了打開中國市場,擴大侵略權利而入侵中國。
三、導火線
1841年5月,占據廣州四方炮台的英軍到三元里搶劫,昏庸無能的清政府無法領導反侵略戰爭,不能也無法組織有效的反抗。
8. 三元里抗英歷史事件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軍隊與非官方武裝力量間在廣州市郊外三元里發生的沖突事件。
1840年6月,英國發動對華鴉片戰爭。1841年5月29日,英軍劫掠隊到三元里一帶搶劫,侮辱菜農韋紹光的妻子。韋紹光等人忍無可忍與敵力搏,打死幾名英兵。
隨後,三元里附近103鄉人民"義憤同赴",組成反侵略武裝抵禦英軍。5月30日晨,數千名義勇逼近英軍司令部所在的四方炮台,誘敵至牛欄崗,經過一天激戰,打死英軍200多人,三元里人民大獲全勝。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圍四方炮台,英軍驚恐萬分,逼迫廣州知府強行解散了抗英隊伍,英軍撤出虎門時發出告示,恫嚇中國人民「後勿再犯」。
雖然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人民的抗英成果沒有對戰局產生大的影響,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表明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反抗外侮的愛國主義精神。
(8)三元里抗英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三元里抗英的後世紀念:
1950年10月1日在三元里村旁建成了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紀念碑,碑上寫著:「一八四一年廣州人民在三元里反抗英帝國主義侵略斗爭犧牲的烈士們永垂不朽!」
為紀念三元里人民這一英雄壯舉,當年三元里人民誓師抗英的三元古廟遺址已於1958年11月辟為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史料陳列館,附近立有三元里人民抗英烈士紀念碑。
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紀念館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廣園西路三元里村北面。原為三元里村民供奉北帝的三元古廟,建於清初。
1841年5月29日,三元里村民聚集廟前商議抗擊英軍,取廟內三星旗作指揮旗,對旗宣誓。三元古廟建築面積446平方米,二進面闊3間磚木結構建築。
館內陳列三元里抗英的文物史料,系統地介紹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的史實,有三星旗、繳獲的英軍軍服、大刀長矛、伍紫垣印章等文物與資料。
三元里人民抗英紀念公園四周綠樹環繞,剛進公園,就可以看見大路兩旁都種滿了樹,前方有樓梯,樓梯上就是紀念碑。
三元里人民抗英紀念公園有許多解說員,有很多學校專門到那裡緬懷革命先烈並進行新少先隊員入隊儀式。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三元里抗英斗爭
9. 三元里抗英遺址,歷史事件,和感受
1、歷史事件:
三元里抗英事件是第一次鴉片戰爭時期英國軍隊與非官方武裝力量間在廣州市郊版外三元里發生的沖權突事件。
三元里是廣州城北附近的一個小村莊,1841年5月,占據廣州四方炮台的英軍到三元里搶掠財物、強暴婦女,當地人民奮起反抗,打死數名英軍。隨後,三元里附近103個鄉的群眾包圍了四方炮台,並誘敵至三元里牛欄崗。當時恰逢傾盆大雨,英軍槍炮皆啞,手持刀、矛、鋤頭的民眾乘勢猛攻,人數越聚越多。英軍增援部隊到達後,才解救了被圍困的英軍。
1841年5月31日,三元里人民再次包圍四方炮台,英軍驚恐萬分,逼迫廣州知府強行解散了抗英隊伍,英軍撤出虎門時發出告示,恐嚇中國人民」後勿再犯「。中國人民當即發出《申諭英夷告示》警告英軍,若敢再來」不用官兵、不用國帑(tǎng),自己處理,殺盡爾等豬狗,方消我各鄉慘毒之害也!「
三元里抗英斗爭是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自發的大規模抵抗外國侵略的斗爭,表現了中國人民不畏強暴、抵禦外敵的愛國精神。
2、感受:
雖然由於清政府的腐敗無能 ,人民的抗英成果沒有對戰局產生大的影響,但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的精神永遠值得我們學習。表明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反抗外侮的愛國主義精神。
請採納
10. 史學界是怎樣看待三元里抗英這一歷史事件的
三元里抗英斗爭是中國近代史上中國人民第一次大規模的反侵略武裝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不敢屈服和用於斗爭的英雄氣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