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改行

歷史學改行

發布時間:2021-02-11 04:18:23

1. 歷史系畢業的學生可以從事什麼職業

(1)歷史系何以人才輩出

――看福布斯中國大陸首富排行榜有感

在中國高等院校的專業中,歷史系恐怕是最傳統、最冷僻、最不受學生歡迎的系科之一了。這些年高考時,學生們都紛紛填報計算機、財貿、金融等時髦熱門的專業,有的無奈被歷史系錄取,也千方百計地轉學換專業。原因很明顯,歷史系畢業生不吃香,或者當老師,或者搞研究,再或者就是改行了。

然而,當年抱著同樣想法的我,近年來卻漸漸看出了歷史系的價值。我是早年的杭州大學法律系學生,一直也有些自以為是。可是,在我們同批畢業的文科畢業生中,做了黨政機關領導或大中專學校校長的則以歷史系學生居多,有的甚至陸續在中央國家機關和省市級機關擔任了重要職務。與我同期畢業的學生中,杭州大學歷史系的王旭烽女士成了中國文壇上有名的女作家,還是浙江省惟一一位茅盾文學獎獲得者。還有近來名氣漸漸攀升的青年作家汪宛夫,據說也是杭州大學歷史系的學生。他的《機關滋味》被列為中國官場文學的代表作之一,汪被加拿大龍源國際書網及《京華時報》等各大媒體稱為「中國當代官場文學的代表作家」。被視作「古董行」的歷史系連出作家,令中文系的才子們大跌眼鏡。

好戲還在後頭。近日全國各大媒體爆炒的「2002年福布斯中國大陸首富排行榜」,富豪們公布的學歷更是令人吃驚。在浙江省入選的13位富豪中,竟有兩位是杭州大學歷史系的畢業生———一位是南都集團老總周慶治,一位是綠城集團老總宋衛平。兩位商界巨子被選入福布斯排行榜,使歷史系學生的價值進一步飆升。

冷僻的歷史系,何以人才輩出,能在政界、文壇和商界縱橫捭闔、叱吒風雲?這一現象著實令人深思。

其實,歷史系看似「故紙堆」系,實質上是個跨學科的「全能」系、素質教育的「先驅」系。4年大學和20年工作生涯使我深深感覺到,我們的大學專業分得太死,法律就是法律,哲學就是哲學,中文就是中文,而且越學到後面越專、越深———法律就是某一個種類的法律,哲學就是某個門派的哲學,中文也是某個階段的中文,其他理工科更是精而又精。而歷史系卻不然,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文史不分家」,其實是「文史哲不分家」。歷史書籍裡麵包括了歷史、中文、哲學甚至其他各種門類的學科,真是博大精深。一個優秀的歷史系學生,在不知不覺中遨遊於多種門類的學科,獲得了比其他專業學生更為廣博的知識。另外,在大學畢業以後,由於其他系科的學生比較容易分配,而歷史系的學生往往受冷落,被分配到大中專院校、新聞媒體以及黨政機關工作,廣博的知識與新鮮的工作環境相結合,鍛煉了才乾和思維能力。作家王旭烽從歷史系畢業後,先後當過報社記者、幼兒園教師、博物館講解員,直至拿下萬人矚目的茅盾文學獎。當年杭州大學歷史系才子汪宛夫,竟然被分配到浙西農村某農場,後調入縣機關一干就是10年,正因為深知基層民眾冷暖,對官場了如指掌,才將官場小說寫得出神入化,活靈活現。周慶治從歷史系畢業後,在溫州市政府做了10年的政策研究員,後到南方從事電子產品和石油貿易,獲得第一桶金後再回到杭州從事房地產開發。現在他的南都集團已於前年在新加坡上市,公司有1500名員工,旗下有一家期貨投資公司和6條高速公路。因綠城足球隊而名揚國內的綠城集團老總宋衛平,從歷史系畢業後做了6年教師,後去南方闖盪,再到杭州、上海、北京從事房地產生意,去年銷售收入達1.1億美元。

歷史系人才輩出無疑是一件好事。它啟迪我們,大學教育不能分得太死,應該盡量多喂「粗糧」,少用「精糧」,否則容易造成「營養不良」。另外,畢業以後也不能「在一棵樹上弔死」。近段時間聽說,復旦大學學生入校後,可以第二次選擇專業。其他一些地方的大學也正在嘗試先入學後選專業的做法。我相信,這種教育模式必定會更加有利於人才的培養,而中華民族的復興,也正需要大批量的復合型人才

2. 歷史學專業可以轉行當會計嗎需要怎樣的路徑來實現

可以啊,去買三本書來自學<會計基礎><經濟法><會計電算化>,每門過了60分就可以拿到會計從業資格版證權,如果覺得自己能力可以的話,還可以往上考助理會計師.我就是學會計的,然後自己去考了教師資格證,目前在考助理會計師.只要你願意做,沒什麼做不到的.

3. 歷史上,現實中,通過改行在社會中找到自己位置,並成功的人有哪些,舉幾個例子。

班超原先只是一名碌碌無為的小吏,他不甘忍受這種生活的擺布,懷著一腔熱血,毅然投筆從戎,立下了赫赫戰功。

4. 我當了三年的歷史老師,現在實在是不想幹了,不喜歡教師這個職業,想改行,不知道行不行

以下是轉載的一篇文章,不知能否引起你的共鳴?
--- 我為什麼當老師?最初面對這個問題時我內心竟然一片茫然。童年時期的我,理想並非十分清晰,但我清楚我的理想並不是做一名教師。中國人選擇職業並不像外國人那樣有較多的個人因素。高考因分數原因被調劑到師范學校,於是我就結束了自己的高中階段,跨進師范學校的大門。
當我們別無選擇的時候,就該直面現實。本著干一行愛一行的原則,愛它才會發現它給你的諸多的收獲。當老師實在難,不說別的,單說每天上講台所面對的壓力,就可以讓你夜不安寢。有時夜深人獨坐,有時與啟明星爭光輝;夢里是與學生糾纏不清的問題,即使時間尚早也會夢見自己上課遲到。如果哪一天上了一節讓自己滿意的課,就會興奮異常;如若哪節課課堂上死氣沉沉,我就會心情郁悶,開始反省自己。
我不想當老師,也是因為感覺教書太難。如果是一位農民,生計固然艱辛,但勞動的過程中於植物為伴,吹著自然的風,再加上肢體的運動,那是生命中的一種愉悅。如果我是商人,只要我運作得當,我可以日進斗金,滿足自己生活中物質上的虛榮。 我不想當老師,還因為我感覺自己儲備的知識太少,面對求知的雙雙眼睛,我怕自己知識的局限,扼殺了他們明天的美麗。這給我太多的壓力,使我沒有自我滿足的時候。
那麼,我為什麼還要當老師呢? 我要當老師是因為老師的生活節奏,每天都要迎接新的挑戰,課堂永遠給你提供機會。這樣你的人生就像一張弓箭,一張一弛的節奏,讓你感覺到生命的脈動。 我要當老師是因為教學是一個永遠變化內容的活動,即使是相同的教材,不同的時間教授,就會有全新的感受,因為我們本身是在變化著的。學生不同,教授的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就不同,處理這些問題讓我擁有新鮮感。 我要當老師是因為當老師的過程也是個積累的階段,不僅是知識的積累和管理經驗的積累,還有愛的積累。在與不同的學生交往的過程中,我會以長期鍛煉出來的敏銳察覺出學生對我流露出來的感情,他們的情緒反饋出對我的一舉一動的反感或肯定。 我要當老師是因為我喜歡那些喜歡思考、勤學好問的孩子,他們求知的眼神似一株火炬照亮他們前進的路。很多時候他們的精神鼓舞著我,在他們的身上我看到了自己的不足。 我要當老師是因為我喜歡學習。人類的精神財富之巨大,我們一個平凡的人只能視其一隅。因為給學生一飄水,自己就要擁有一桶水,這就促使自己不斷地補充能量。也就是在不斷學習的過程,越來越覺得自己知識的不足、境界的低俗,更增強了自己學習的慾望。
我要當老師是因為這種職業的可以使我不斷提升自己的生活質量,從教育大家的言行中,我們找到了榜樣;在偉人和名人的事跡中,我們學到了如何面對多舛的命運;在與青年學生的相處中,我的生命增添了朝氣;在與不同社會層次的家長的交流中,我認識了世態人情。 我要當老師是因為教學的過程,使我實現了我的人生價值。生命難以承受之輕,我們的人生只有承擔一定的重量,才會有厚重感。當我給學生指點迷津,在學生的點頭頓悟中我得到欣慰;當學生把自己生活中的煩惱說給我聽,我憑借自己的人生閱歷以及對生命的解讀去開導他們走出困境時,我會感覺到自己的價值感。
也許上述內容,還不是我當老師的最重要理由。 前幾天我在網上遇到十年前我送走的第一屆的一個學生。警官學院畢業後在廣東任警察。當時他是一個資質很普通的孩子,由於資質不夠好在學業不戰優勢。我經常鼓勵他要自信,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相信自己一定能夠成功。孩子很單純,於是下工夫刻苦攻讀,後來他順利地考進重點高中,在高中里繼續努力,順利地考進警官學院,然後到廣東謀職,有了立身之本。他是我教過的很多學生之一,當他字里行間表達對我當年對他的鼓勵心生感激的時候,我早已忘卻了當時的情形。當然因為那是我送走的第一屆學生,印象還是比較深刻的。在我的腦海里顯現出來的還是十四五歲的少年的形象,但我清楚這只是回憶,他們已經長大成人,成為祖國的建設人才。 還有一個學生當時在我們班裡是最頑皮的,我當班主任曾經說過,全班七十二個人,我在他身上用得精力比其他七十一個人都多。他的父親做生意,年輕輕的好好的突然得了腦溢血,保住了性命卻落下了後遺症,腿腳走路不方便。而他卻是頑劣慣了的,幾乎每天都在辦理滋事。當了個班幹部就在班裡作威作福,任意欺負自己看不順眼的同學。在鐵拳的威力下,有的班幹部成了他的部下,專給他服務跑腿,如放學給他背書包,替他值日,上學專門騎車去接他等。在我三番五次地和他的家長交流溝通做他的思想工作,但他彷彿是脫韁的野馬,心再也收不回來了。最後沒辦法,學校里的紀律再也約束不了他了,家長不得不給他辦退學手續。四年以後,我們在一個夜晚不期而遇,他告訴我他以在一單位工作了一年多了,收入頗豐,已有女朋友,邀請我他結婚時去喝喜酒。
還有一個學生愛哭的男孩,離開我三四年以後,還給我來信訴說學習生活中的困惑,請我給他指點迷津。當我們多年之後再相見時,竟然有親人般的感覺。 這就是我當教師的重要理由,當他們在學習成長的過程中,影響他們創造他們的人格,沒有什麼比看到自己培育學生茁壯成長更令人欣慰的了。 不當老師,也許我們會獲得更多的金錢名譽、身份地位,但我是富足的。我可以憑借我的勞動獲得薪水,使生活得以保障;和他人的交往中,我可以做到不卑不亢,保持自己的尊嚴;因為比別人讀更多的書,我更能悟出人生的真諦,懂得什麼是真正的富有,生活在比世俗更高層次的空間,笑看世間的繁華。 當老師還可以提供更寶貴的東西,那就是「愛」。「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當我懷著一顆愛心對待不管怎樣頑劣的學生時,我也能夠呼吸到他們回報於我的信任。「愛」是一種能力,以一顆包容的心對待世界,正所謂「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在平凡的工作中,我清晰的感覺到我在不斷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最重要的是了解自己,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不要因一時的不順而輕率的下決定,雖然說年輕沒有失敗,但初入社會的前五年對以後的人生道路影響深遠。多聽聽周圍親人和朋友的意見,他們都會站在你的立場為你著想的,當然,最後還要自己下決定,作出決定後就不要後悔!

5. 你覺得歷史老師轉行可以做什麼

歷史老師嘛,我第一想到的就是我初中班主任,實實在在的歷史老師,版很能說的啊。(應該所以權文科老師都能說吧,哈哈)做個歷史節目主持人也不是不可以啊,還可以去當辯手,心理學家。。。畢竟知識擺在這,能說會道的,很了不起啦,可以考慮跳槽啊。

6. 歷史系研究生出來好找工作嗎能找好的工作嗎

一般

7. 27歲轉行學歷史可以嗎想成為國學家,有家學背景。

年齡絕對不是問題,家學背景當然是好的基礎,但是最重要的一點還是自版身的條件。。。。。大權多數人研究一輩子歷史也就是個看書的,國學家不僅會看書,還會從不同的書中還原歷史的真相,繼承歷史的精華。。。。這不僅僅只是學歷史就能達到的。。。。

8. 古今中外名人經過改行而成功的有哪些多一點

1、班超投筆從戎

班超(32—102年)出生於文學世家,他的父親班彪是東漢著名大文豪、史學家,他的哥哥班固是《漢書》作者,他的妹妹班昭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才女,在班固死後,班昭繼承班固事業,完成了《漢書》。然而班超對文學不感興趣,書香門第竟然出了一位名將,也算罕見了。

在班固入洛陽為官的時候,班超和母親也都到了洛陽,當時他們家裡很窮,班超靠替人抄寫文字賺點錢貼補家用,很是辛苦。

後來班超投筆從戎,以三十六人縱橫西域,在艱難的環境下當機立斷、百戰不殆,寫下傳奇人生,更創造了中國歷史名將之西域神話,揚我中華國威,牽制匈奴保漢帝國太平,制止匈奴在西域的恃強凌弱,更維護西域諸國和平往來。

2、魯迅棄醫從文

魯迅,原名周樹人 (1881年——1936年),中國近現代最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魯迅的精神被稱為中華民族魂,並且他是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

浙江紹興人(祖籍河南省正陽縣),原名周樟壽、字豫山。母親魯瑞、父親周伯宜。後改字為豫才,1898年去南京求學時改名周樹人。

光緒三十年(1904年)9月,魯迅入仙台醫學專門學校(現日本東北大學)學習醫術,立志救治世人。

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1月,課間觀「日俄戰爭教育片」,深受刺激,他終於下定決心,棄醫從文,用筆寫文喚醒中國老百姓。

從此,魯迅把文學作為自己的目標,用手中的筆做武器,寫出了《吶喊》、《狂人日記》等許多作品,向黑暗的舊社會發起了挑戰,喚醒了數以萬記的中華兒女,起來同反動派進行英勇斗爭。直到生命的最後一刻,他仍夜以繼日地寫作。

3、孫中山棄醫從政

孫中山(1866年11月12日——1925年3月12日),名文,字載之,號日新,又號逸仙,幼名帝象,化名中山樵。

1892年(光緒十八年),孫中山畢業於香港西醫書院,隨後 在澳門、廣州等地行醫。

孫中山醫術精湛,名噪一時,他總覺得,醫術救人,所救有限,世上最大的權力是政治,政治既可以為「大善」,也可以為「大惡」,中國人的苦難均源於「不良之政治」。因此,他決心棄醫從政,改「醫人」為「醫國」。

1905年(光緒三十一年)成立中國同盟會。1911年10月10日(宣統三年)新軍中的革命黨人暗中聯絡,決定當天晚上起義。辛亥革命後被推舉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任期1912年1月1日——1912年4月1日)。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在北京逝世,1929年6月1日,根據其生前遺願,葬於南京紫金山中山陵。1940年,國民政府通令全國,尊稱其為「中華民國國父」。

4、辛棄疾棄武從文

辛棄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原字坦夫,後改字幼安,號稼軒,山東東路濟南府歷城縣(今濟南市歷城區遙牆鎮四鳳閘村)人。

辛棄疾生於金國,早年與黨懷英齊名北方,號稱「辛黨」。青年時參與耿京起義,抗金歸宋,獻《美芹十論》、《九議》等,條陳戰守之策。

先後在江西、湖南、福建等地為守臣,平定茶商賴文政起事,又創制飛虎軍以彈壓湖湘。由於他與當政的主和派政見不合,故而屢遭劾奏,數次起落,最終退隱山居。

辛棄疾一生以恢復為志,以功業自許,卻命運多舛、壯志難酬。但他始終沒有動搖恢復中原的信念,而是把滿腔激情和對國家興亡、民族命運的關切、憂慮,全部寄寓於詞作之中。

其詞藝術風格多樣,以豪放為主,風格沉雄豪邁又不乏細膩柔媚之處。其詞題材廣闊又善化用典故入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對當時執政者的屈辱求和頗多譴責;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現存詞六百多首,有詞集《稼軒長短句》等傳世。

5、陳慶之棄文從武

陳慶之(484年―539年),字子雲,漢族,義興國山(今江蘇省宜興市)人,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將領。

陳慶之出身貧寒,初入仕途時只是梁武帝的隨從,主管文書,是當時一個很小的文官官職,但他的志向卻並不在此,他一心想要建功立業,報效國家。

因此他便一直等待一個能實現自己願望的機會。然而這一等便是二十多年。就在他快要放棄的時候,老天爺眷顧了他。

徐州刺史謀反,後被打敗,皇帝便派陳慶之以及其他官員前去受降。自此,陳慶之邊走上武將的道路。此時的陳慶之雖已過四十,但卻仍有雄心。

大通二年(528年)十月,陳慶之被封為飆勇將軍,奉命護送降梁的魏北海王元顥北還。次年四月,自銍縣(今宿州西南)至梁國(今河南商丘縣南),擊敗擁兵7萬、築壘9座的魏將丘大千。

在考城(今河南民權東北)大敗魏將元暉業2萬人。五月,連拔滎陽、虎牢二城,長驅直入,護送元顥到洛陽(今洛陽東北)。

至此,平三十二城,四十七戰,所向無前。後來,北魏重兵回師洛陽,元顥大軍慘敗,陳慶之也隨之而敗。

最終,陳慶之隻身潛返江南。中大通二年(530年),在懸瓠(今汝南)破魏潁州刺史婁起等人,又在楚城(今信陽北)破魏行台孫騰等人。

大同元年(535年),與東魏堯雄交戰2次,皆失利而還。大同二年(536年),破東魏將領侯景,進號仁威將軍。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班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陳慶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辛棄疾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魯迅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孫中山

9. 沒有經驗,做過一年試卷編輯,歷史學專業畢業,如何改行做文案

不知道你指的是哪方面的方案。其實不管哪方面的方案,只要你文思敏捷內,富有創意,你就具容備了一個優秀方案人員的基本潛質。至於方案的實踐經驗嘛,多找找你准備進入的行業的方案案例,多看看就知道相關方案的內容架構和行文風格了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改行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