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怎麼梳理歷史知識
我以復前上學時,因為制對歷史的興趣很大,所以學的還算不錯哦。
現在就略作一下我的學習方法僅供參考。
不管是中國歷史還是世界歷史,軸心點離不了一個時間為線索。所以首先你要把整個的歷史框架做一遍梳理,比如哪個時間段是什麼朝代,歷經多少年,交替後又是哪個。另外,要記住,這個時間所發生的大事,重要的歷史人物,是否有承前啟後的關系等。
還有我覺得興趣也是很重要的,所以你可以培養自己去對它產生興趣。比如,沒事可以多查找一些歷史上的奇人奇事,古怪現象等。
好吧,說了這些,希望能給你一點啟示。
❷ 按照時間順序 把歷史事件整理出來(初中歷史的)
約公元前世紀夏朝建立。
約公元前16世紀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約公元前14世紀盤庚遷都至殷。
約公元前11世紀武王滅殷,西周時期開始。
公元前841年國人暴動,共和行政。我國歷史開始有確切紀年。
公元前771年犬戎攻入鎬京,周幽王被殺,西周結束。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春秋時期開始。
公元前685年齊桓公即位,任管仲為相。
公元前684年齊魯長勺之戰。
公元前656年齊桓公率魯、宋等七國聯軍伐楚。
公元前638年宋、楚泓水之戰,宋襄公敗。
公元前632年晉、楚城濮之戰,楚軍大敗,晉文公稱霸。
公元前623年秦穆公稱霸西戎。
公元前597年晉楚邲之戰,晉軍大敗。楚莊王稱霸。
公元前551年孔子生。
公元前506年吳王闔閭伐楚。
公元前496年越王勾踐大敗吳軍,闔閭死。吳王夫差即位。
公元前475年戰國時期開始,我國進入封建社會。
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踐滅吳。
公元首403年韓、趙、魏三家被立為諸侯。
公元前359年(一說,前356年)商鞅在秦變法開始。
公元前341年馬陵之戰,孫臏大敗魏軍。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
公元前284年樂毅率五國聯軍伐齊。
公元前283年藺相如完壁歸趙。
公元前279年田單用火牛陣攻燕,恢復齊國。
公元前278年詩人屈原投汨羅江。
公元前270年范睢入秦,秦實行遠交近攻計。
公元前260年長平之戰,秦白起大破趙括。
公元前257年魏信陵君救趙,大破秦軍。
公元前256年秦滅周。
公元前238年秦王政親政。
公元首227年荊軻刺秦王失敗。
公元前230—前221年秦滅六國。
公元前221年秦王改稱始皇帝,建立郡縣制。
公元前213、前212年奏始皇焚書坑儒。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李斯、趙高立二世皇帝。
公元前209年陳勝、吳廣起義,劉邦、項梁起兵。
公元前207年巨鹿之戰,項羽大破秦軍。
公元前206年劉邦滅秦。劉邦被封漢王。西漢紀年開始。
公元前202年楚漢戰爭結束,項羽自殺,劉邦稱帝。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在白登被圍。
公元前196年漢高祖殺韓信、彭越。
公元前188年呂太後臨朝。
公元前180年呂太後死,陳平、周勃迎漢文帝即位。
公元前167年緹縈上書,漢文帝廢除肉刑。
公元前154年吳楚七國之亂。
公元前138、前119年張騫兩次出使西域。
公元前133年漢武帝誘匈奴兵至馬邑。漢、匈之間戰爭開始。
公元前119年衛青、霍去病大敗匈奴,匈奴退至大漠西北。
公元前100年蘇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十九年後回漢)。
公元前99年司馬遷下獄。
公元前87年漢昭帝即位,霍光輔政。
公元前33年呼韓邪單於到長安,王昭君去匈奴。
公開8年王莽建立新朝,西漢亡。
公元17—27年綠林、赤眉起義。
公元23年昆陽之戰,劉秀大破王莽軍,新朝亡。
公元25年劉秀建立東漢。
公元67年漢使者從天竺取佛經回國。
公元73年班超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132年張衡製作地動儀。
公元166年第一次黨錮事件。
公元169年第二次黨錮事件,李膺、范滂等被殺。
公元184年張角領導黃巾軍起義。
公元189年董卓進洛陽。
公元190年關東州郡起兵討董卓。
公元196年曹操迎漢獻帝遷都許城。
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曹操大致袁紹。
公元208年赤壁之戰,孫權、劉備聯軍大破曹軍。
公元214年劉備進占益州。
公元220年曹操死。曹丕稱帝,國號魏。東漢亡。
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國號漢,史稱蜀漢。
公元222年彝陵(猇亭)之戰,劉備被陸遜所敗。
公元225年諸葛亮平定南中,七擒孟獲。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
公元234年諸葛亮屯兵五丈原,病死。
公元249年司馬懿殺曹爽。
公元263年鍾會、鄧艾攻蜀,蜀亡。
公元265年司馬炎廢魏帝,建立西晉,魏亡。
公元280年晉杜預、王浚等伐吳,吳亡。
公元291—306年八王之亂。
公元301年氏族人李特率流兵起義。
公元308年匈奴人劉淵稱帝。
公元316年匈奴劉曜攻佔長安,西晉亡。
公元317年司馬睿在建康即位,東晉開始。
公元319年羯族人石勒稱趙王。
公元354年桓溫北伐,到達灞上。
公元376年前秦苻堅統一北方。
公元383年淝水之戰,苻堅大舉進攻東晉失敗。
公元399年孫恩起義。
公元420年劉裕建立宋朝(劉宋),東晉亡。南北朝開始。
公元439年北魏統一北方。
公元462年祖沖之創大明歷。
公元479年蕭道成稱帝,建立南齊,宋亡。
公元493年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公元502年蕭衍稱帝,建立梁朝,南齊亡。
公元523年六鎮起義。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為西魏、東魏。
公元548—552年侯景之亂。
公元550年高洋建立北齊,東魏亡。
公元557年陳霸先稱帝,建立陳朝,梁亡。字文覺建立北周。西魏亡。
公元531年楊堅稱帝,建立隋朝,北周亡。
公元589年隋滅陳,統一中國。
公元605年隋建東都,開鑿大運河。
公元611年隋末農民大起義開始。
公元613年隋煬帝再征高麗失敗。楊玄感反隋。
公元617年瓦崗軍佔領興洛倉;李淵太原起兵。
公元618年李淵稱帝,建立唐朝;隋煬帝被殺,隋亡。
公元621年李世民平定東都。
公元626年玄武門之變,唐太宗即位。
公元629年玄奘赴天竺取經。
公元630年唐滅東 突 厥。各族君長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
公元641年唐文成公主和吐蕃松贊干布結婚。
公元683年唐高宗死,武則天臨朝。
公元690年武則天稱帝,改國號為周。
公元712年唐玄宗即位,次年任姚崇為相。
公元755年安祿山叛亂,顏杲卿、顏真卿發兵抵抗。
公元756年馬嵬驛兵變。唐肅宗即位。
公元757年張巡、許遠守睢陽;郭子儀等收復長安、洛陽。
公元762年詩人李白死。
公元763年安史之亂結束。
公元770年詩人杜甫死。
公元783年朱泚之亂。
公元805年王叔文改革(永貞革新)。
公元817年裴度、李愬想平定淮西。
公元824年文學家韓愈死。
公元835年甘露之變。
公元846年詩人白居易死。
公元874年王仙芝起義。
公元880年黃巢進長安,建立大齊政權。
公元907年朱溫稱帝,建立後梁。唐朝亡,五代時期開始。
公元916年契丹耶律阿保機稱帝。
公元923年李存勖滅後梁,建立後唐。
公元936年石敬瑭借契丹兵滅後唐,建立後晉,割讓燕雲十六州給契丹。
公元946年契丹滅後晉。
公元947年契丹改國號為遼。劉知遠稱帝,
建立後漢。
公元951年郭威稱帝,建立後周,後漢亡。
公元954年高平之戰,周世宗大敗北漢。
公元959年周世宗死。
公元960年趙匡胤稱帝,建立北宋,後周亡。五代結束。
公元986年北宋征遼失敗,楊業戰死。
公元993年王小波、李順起義。
公元1004年寇準保宋真宗親征,宋遼澶淵之盟。
公元1038年黨項族元昊稱帝,建立西夏。
公元1043年范仲淹實行新政。
公元1069年王安石變法開始。
公元1084年司馬光完成《資治通鑒》。
公元1115年女真族完顏阿骨打稱帝,建立金朝。
公元1120年方臘起義。
公元1125年金滅遼。
公元1127年金兵攻入東京,北宋亡。宋高宗即位,南宋開始。
公元1130年鍾相起義。韓世忠在黃天盪阻擊金軍。
公元1140年郾城之戰,岳飛大破金軍。
公元1141年宋金紹興和議。次年,岳飛被殺害。
公元1161年採石之戰,虞允文大敗金軍。
公元1162年辛棄疾到建康。
公元1206年韓侂胄北伐失敗。鐵木真統一蒙古,稱成吉思汗。
公元1210年詩人陸游去世。
公元1234年蒙古滅金。
公元1271年忽必烈稱帝,定國號為元。
公元1276年元軍攻佔臨安。
公元1279年元軍攻佔厓山,南宋亡。
公元1283年文天祥就義。
公元1351年紅巾軍起義。
公元1368年朱元璋稱帝,建立明朝;明軍攻入大都,元亡。
公元1403年燕王朱棣進應天,建文帝下落不明。
公元1403—1433年鄭和七次下西洋。
公元1449年土木堡之變:於謙率軍民保衛北京。
公元1457年奪門之變;於謙被殺害。
公元1510年劉六、劉七起義。
公元1565年戚繼光、俞大猷基本肅清倭寇。
公元1572年張居正輔改開始。
公元1593年李時珍去世。
公元1601年葛賢領導蘇州織工反稅監斗爭。
公元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公元1619年薩爾滸之戰。
公元1625年楊漣、左光斗被閹黨殺害。
公元1626年蘇州市民暴動,顏佩韋等五人就義。寧遠之戰,努爾哈赤受重傷死。
公元1628年陝北農民起義。
公元1633年徐光啟去世。
公元1636年李自成稱闖王。後金皇太極稱帝,改國號為清。
公元1641年李自成破洛陽,張獻忠破襄陽。徐霞客去世。
公元1644年李自成建大順政權,入北京,明朝亡;吳三桂降清,清兵入關。
公元1645年清兵南下,史可法守揚州。
公元1647年夏完淳被害。
公元1652年李定國在桂林擊敗清軍。
公元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
公元1681年康熙帝平定三藩之亂。
公元1682年顧炎武去世。
公元1685、1686年雅克薩之戰。
公元1689年中俄訂《尼布楚條約》。
公元1690、1696、1697年康熙帝三征噶爾丹。
公元1764年曹雪芹去世。
公元1782年《四庫全書》修成。
公元1796-1805年白蓮教大起義。
公元1840年鴉片戰爭
公元1919年5.4運動
公元1945年抗戰勝利
公元1949年開國大典
公元1982年改革開放
公元2001年申辦奧運2008的主辦權成功
補充:
中國歷史大事年表
一 、原始社會(約170萬年前到約公元前21世紀)
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雲南元謀一帶
約70-2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約1.8萬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約0.5-0.7萬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約0.4-0.5萬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禹時期
二、 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傳予啟,夏朝建立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西周結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三、 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32年 張衡發明地動儀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避之戰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230年 吳派衛溫等率軍隊到台灣
263年 魏滅蜀
265年 西晉建立,魏亡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東晉滅吳
316年 匈奴攻佔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317年 東晉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戰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爆發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後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 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南宋開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結束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後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73年 三藩叛亂開始
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愛琿條約》《天津條約》的簽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860年 《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四、 近代史
民國(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華民國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
1928年 井岡山會師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4年 紅軍長征開始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屠殺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1年 皖南事變
1947年 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五、 現代史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6年 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改革開放
謝謝請採納
❸ 誰能給我梳理一下三國的主要歷史事件
三國的主要戰役宛城之戰:東漢獻帝建安二年,曹操征荊州,來到宛城,張綉迎降。曹操甚為歡悅。但因曹操納了其叔嫂鄒氏.用賈詡之計成功偷襲了曹軍,導致曹操的愛將典韋、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等人戰死,兵馬損失慘重。
易京之戰: 袁紹於此戰中基本統一河北,再無後顧之憂,意欲南向以爭天下。並於第二年發動官渡之戰。
官渡之戰: 袁紹勢力衰退,曹操統一北方成為最有實力的諸侯。
長坂坡之戰:發生於中國三國時代,地點在荊州當陽附近的長坂坡,戰斗雙方是劉備和曹操。
赤壁之戰: 曹操統一全國的計劃挫敗,劉備趁亂得荊州,形成三分局勢的雛型。
潼關之戰: 掃盪馬超等西涼豪傑,鞏固了後方勢力,曹操真正意義上的統一北方。
合肥之戰: 吳魏之戰,結果魏勝吳敗,曹操以後就沒有到過吳了。
夷陵之戰: 使蜀漢國力大衰,無力奪回荊州,形成三國鼎立最後形態。
諸葛亮、姜維北伐: 雙方互有勝負,同時導致蜀漢國力消耗,間接導致蜀漢亡國。
魏滅蜀之戰: 使蜀漢滅亡。鄧艾、鍾會、姜維及一些蜀國遺臣在叛亂中被殺。
晉滅吳之戰: 孫吳滅亡,三國時代結束,西晉統一中國。三國大事年表184年 2月 黃巾起義。
10月張角病死。
11月 起義主力失敗
189年 4月 靈帝卒,皇子劉辯即位。何太後臨朝,大將軍何進秉政。
8月 何進誅殺宦官,被張讓等所殺。袁紹盡誅宦官。董卓進京。
9月 董卓廢少帝劉辯為弘農王,立九歲的陳留王劉協為帝,是為獻帝。
12月操號召各鎮諸侯共起討伐董卓。
190年 1月各路諸侯起兵反卓。卓令李儒毒死弘農王 ,卒年15。
2月卓焚洛陽,遷都長安,洛陽古都殘破。公孫度自立為遼東侯。
191年 孫堅破卓,斬華雄。袁紹奪州牧韓馥的冀州,自領州牧。曹操任東郡太守。
192年 4月 王允設連環計,呂布殺董卓。
6月 傕、汜圍長安,殺允,敗布。操敗青州黃巾軍,收編為「青州兵」,實力壯大。堅擊表,戰死。
193年 操東征徐州,大敗陶謙。
194年 布擊操。謙病亡,備領徐州牧。
195年 2月 李傕、郭汜相攻。李傕劫持獻帝,郭汜扣押公卿。
7月 獻帝出長安東歸,李傕、郭汜領兵追之。
10月 操領兗州牧。孫策攻江東大敗劉繇。
196年 7月獻帝在楊奉等人護送回長安。
9月 操始興屯田,將獻帝劫持到許。布攻劉備,劉備投操。
197年 1月操伐張綉,敗。 袁術在壽春稱帝。
9月,曹操攻袁術,大敗。
198年 9月 布攻打備,破小沛。
12月操擒殺布。周瑜同小喬成親。
199年 3月,袁紹攻殺公孫瓚佔領冀、幽、青、並四州。
6月 備討伐術,術病死。
11月 綉降操。董承與王子服等密謀除操。策襲取廬江,敗劉勛。
200年 1月,操誅殺承等。策遇刺身亡,孫權繼位。陳琳撰寫討操檄文,官渡之戰開始。
10月 操偷襲烏巢。
201年 4月 操敗紹於倉亭。備奔劉表。
202年 5月紹病亡。少子尚嗣位。
9月 曹操攻袁譚,袁尚救譚,大敗。
203年 權討伐黃祖。
204年 操平定冀州。遼東公孫度死,子公孫康繼位。
205年 操平定青州。
206年 操平定並州。
207年 8月 操大破烏桓,滅袁氏殘余勢力,統一北方。備三顧茅廬請諸葛亮。操從匈奴贖回蔡文姬。
208年 6月 操封為漢丞相。
7月 操南征表。
8月表病死。操殺孔融。
9月劉琮降操。
11月赤壁之戰,操被孫劉聯軍打敗。
209年 10月 備與權之妹成親。
210年 操建成銅雀台。瑜亡。公孫康遣公孫模、張敞等興兵伐韓、濊,建帶方郡。
211年 操攻破馬超。備入川。
212年 5月 曹操殺馬騰。
10月 操南下進攻濡須口。備駐扎葭萌關。權移治秣陵,改名建業。
213年 5月 獻帝封操為魏公,加九錫。
214年 5月權攻破皖城。
7月權進攻合肥,被張遼擊敗。
10月 夏侯淵平定隴右。
11月 獻帝、伏後與國丈伏完密謀除操,事泄,操誅殺眾人。劉璋降備,備自領益州牧。
馬超降劉備。
215年 7月操征張魯。
11月魯降操。逍遙津之戰。操濡須敗權。
216年 曹操自稱魏王。冬,曹操南征孫權。
217年 2月 操進攻濡須口,權敗。
218年 1月 少府耿紀、司直韋晃、太醫令吉平等於許都起事反曹,失敗被殺。
曹彰大破烏桓軍,鮮卑部落投降,北方平定。
219年 1月 劉備進兵定軍山,黃忠擊斬夏侯淵。
3月 曹操至漢中,與劉備相持數月,退軍而還。
7月 劉備稱漢中王。關羽水淹七軍。
10月羽失荊州,被權害。
220年 1月操病亡。
7月 蜀將孟達降曹。
10月丕稱帝,建魏國。
12月 魏以洛陽為京師 ,長安、譙、許昌、鄴城、洛陽為五都。
221年 4月備稱帝。
7月 備伐吳。張飛遇害。
222年 權稱吳王。
6月 彝陵之戰,陸遜火燒連營,大敗備。
9月 魏攻吳,吳軍據之。
12月 孫權派遣使者與劉備通好。
223年 4月備死於白帝城,禪繼帝位。
8月丕五路伐蜀。蜀吳重修和好。雍闓叛亂。
224年 曹丕率軍攻吳,至廣陵,臨江而還。
225年 亮南征。亮七擒七縱孟獲,平定蜀南方。
226年 丕病亡,曹睿繼位。
12月曹睿封司馬懿為驃騎大將軍。權圍攻江夏,兵敗。
227年 亮上書北伐。
228年 亮一伐中原。姜維降蜀。馬謖失街亭。周魴詐降誘魏攻吳,陸遜大敗曹休。亮二伐中原。
229年 權稱帝。亮三伐中原。
230年 吳派衛溫、諸葛直航海到夷洲。亮四伐中原。曹真病亡。
231年 亮第五伐中原。
232年 魏遼東太守公孫淵遣使向吳稱臣。
233年 吳大舉攻魏合肥。遣將軍全琮攻六安,皆不克而還。
234年 亮六齣祁山。
8月亮病逝於五丈原。 吳三路攻魏,魏明帝親自率軍救合肥,吳軍退走。
235年 1月曹睿封懿為太傅。馬鈞製造司南車和水轉百戲。
237年 遼東公孫淵自立為燕王。
238年 5月頃 魏明帝遣劉昕、鮮於嗣取帶方、樂浪
8月 懿平遼東,殺公孫淵。日本邪馬台女王卑彌呼派使者到魏,魏封卑彌呼「親魏倭王」。
239年 1月曹睿亡,曹芳繼位。
240年 蜀將張嶷平定蠻族之亂。魏帶方太守弓遵遣梯俊赴倭。
241年 魏在淮河興修水利。
242年權派軍攻打海南島。高句麗東川王位宮叛,寇西安平。
244年 曹爽派兵攻打蜀不利,傷亡慘重。
8月 幽州刺史毋丘儉從玄菟出發攻高句麗
9月 百濟臣智襲取樂浪邊民,後懾太守劉茂威歸還
10月 魏軍攻克丸都,東川王奔沃沮
11月 毋丘儉以王頎東追至挹婁界,劉茂、弓遵別遣伐濊
245年 吳太子孫和與魯王孫霸爭權,陸遜因受牽連,憂憤而死。
5月 魏軍各路征伐高句麗的軍隊皆告捷,毋丘儉刻石紀功並凱旋。
246年 毌丘儉兩破高句麗。
247年 蜀將維出隴右攻魏,接應附蜀的羌、胡部落。王頎繼任帶方太守,遣張政攜詔書、黃幢等赴倭。
248年 懿封為丞相。
249年 1月懿殺曹爽一夥。夏侯霸降蜀。維伐魏。
250年 權廢孫和為庶人,魯王孫霸賜死,立孫亮為太子。維攻魏西平失敗。
251年 魏太尉王凌陰謀叛變,被懿平定。
7月懿亡。
252年 懿長子司馬師為大將軍。權亡,孫亮繼位。司馬昭攻吳,失敗。
253年 諸葛恪進攻魏,無功而返。維攻魏狄道失敗。吳孫峻誅殺恪。
254年 9月 師廢曹芳。
10月曹髦繼位。吳孫英謀殺孫峻未果。
255年 鎮東將軍毌丘儉與揚州刺史文欽討伐師。師亡。昭為大將軍。維攻魏狄道,先勝後敗。
256年 4月,昭討伐諸葛誕。維伐魏被鄧艾擊敗。吳孫峻死,弟孫琳專吳政。孫綝殺滕胤等人。
257年 誕與孫吳聯合起兵反魏。維出駱谷攻魏失敗。
258年 魏軍破壽春,斬誕。孫綝廢吳帝孫亮為會稽王,立琅琊王孫休為帝。孫休與丁奉設計殺綝。
260年 5月 賈充、成濟弒曹髦。
6月曹奐繼位。
262年 10月, 維攻魏,被鄧艾擊敗,退屯沓中。
263年 昭三路伐蜀,蜀亡。
264年 鍾會維密謀失敗被殺。昭稱晉王。孫休亡,孫皓繼位。
265年 8月 昭亡,其子司馬炎繼任晉王。
9月 吳末帝遷都武昌。
12月 炎廢奐為陳留王,自稱晉武帝,建立西晉,魏亡。
266年 吳揚州諸郡之民逆流供給武昌,勞役繁重,怨聲載道。12月 吳末帝還都建業。
271年 吳皓出兵攻晉,因士兵怨恨而止。
272年 炎派楊肇、羊祜等率軍支持戰略要地西陵。陸抗大敗楊肇,殺步闡。
276年 2月 東夷八國歸化
7月 東夷十七國內附
277年 晉文鴦擊破鮮卑人。
278年 羊祜死、杜預駐扎襄陽。
2月 東夷六國來獻
279年 西晉出六路兵馬攻打吳。
280年 西晉滅吳,皓降,吳亡。
❹ 如何梳理歷史上的那些事兒
那要看你是做什麼用了,你要梳理歷史上的哪些事,歷史上的事情很多版。分門別類的,數量權巨大。如果你是要專業歷史學研究,那麼這個工程量很大。需要大量的閱讀和參考文獻。如果你僅僅是一個學生,為了應付考試。歸納一下教科書里記載的那麼少的可憐的歷史事件,那倒是簡單,我可以教教你。
❺ 中國古代通史梳理 要求按照朝代的順序梳理中國古代朝代更替的時間,並簡單列舉各個朝代重大歷史事件
△夏朝:
約前2029年:禹建立夏朝。
約前1950年:夏王少康消滅有窮國,中興夏朝。
約前1559年:商湯於鳴條之戰打敗夏桀,夏朝滅亡。
△商朝:
約前1320年:商王盤庚把都城自奄遷殷,甲骨文和金文得到發展。
前1264年:商王武丁分封他的叔父蔓叔於鄧國。
前1147年:商王武乙繼位,與巫術作斗爭,實行禮制改良。
前1046年:周武王於牧野之戰擊敗商王帝辛的軍隊,商朝滅亡。
△西周:
前899年:周懿王元年,鄭國的天亮了兩次(發生了日食)。
前842年:都城發生平民暴動,周厲王逃離至彘。
前841年:召穆公、周定公共同行政(一說由諸侯共伯和攝政),號稱共和
前771年:西夷犬戎攻入西周都城鎬京,殺周幽王,周平王繼位。
前770年:周平王向東遷都至雒邑。
△春秋 :
前722年:鄭庄公平定共叔段之亂。時為魯隱公元年,史書《春秋》編年始於此。
前720年:周平王、鄭庄公互派兒子為人質,周天子地位大為降低。
前707年:周桓王率諸侯軍隊伐鄭,被鄭庄公打敗且肩膀中箭,諸侯爭霸時代開始。
前704年:楚武王熊通稱王,為諸侯稱王之始。
前685年:齊桓公立,以管仲為相,實施變法。
前656年:齊桓公率諸侯聯軍迫楚國簽訂召陵之盟,成為春秋五霸之首。
前633年:晉文公率兵救宋,在城濮之戰大敗楚軍,後會盟於踐土,成為中原霸主。
前627年:秦、晉會戰於餚,秦全軍覆沒,其後轉向西發展,稱霸西戎。
前597年:楚、晉會戰於邲,楚大勝。
前579年:宋大夫華元調和晉、楚,為第一次弭兵會盟。
前576年:楚、晉會戰於鄢陵,晉大勝,楚共王傷目。
前546年:宋大夫向戌邀晉楚和各諸侯國舉行第二次弭兵會盟,晉楚之間維持數十年和平。
前506年:吳王闔閭以伍子胥為將,統兵伐楚,攻進楚都郢。
前496年:吳軍伐越,闔閭戰敗並因傷而亡。
前494年:吳王夫差興兵敗越,越王勾踐求和。
前473年:越王勾踐消滅吳國,夫差自殺。勾踐與齊晉會盟於徐,為春秋最後一個霸主。
△戰國:
前453年:晉國氏族韓、趙、魏三家盡滅智氏,瓜分其地。
前434年:晉哀公死,晉幽公即位。韓、趙、魏瓜分晉國剩餘土地,只留絳與曲沃兩地。
前409年:魏伐秦,築臨晉、元里。
前408年:魏擊宋,守中山。伐秦至鄭,還築洛陰、合陽。
前403年:三家分晉。司馬光《資治通鑒》所載始於此年。
前386年:周安王正式冊命田和為齊侯,取代姜氏齊國。
前379年:齊康公死,姜太公一系絕祀,田氏並其食邑。
前359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實施變法。
前354年:魏圍攻趙都邯鄲。
前353年:趙求救於齊,齊孫臏引兵攻魏都大梁(今河南開封),又在桂陵大敗魏軍。
前344年:魏侯召集逢澤之會,率諸侯朝見周天子,為中原諸侯首先稱王者。
前343年:魏發兵攻韓,韓求救於齊。
前342年:齊在馬陵之戰大敗魏軍,魏將龐涓兵敗自殺。
前340年:秦拜衛鞅為商君
前314年:燕國內亂,齊國佔領燕國,後退兵。
前307年:趙武靈王實行胡服騎射。
前287年:趙、魏、韓、燕、楚五國聯兵攻秦,秦被迫割地給趙、魏以求和。
前286年:齊國攻滅宋國。
前284年:燕、秦、韓、趙、魏五國聯兵攻齊,燕軍陷齊都臨淄。齊失七十餘城,只余莒和即墨。
前278年:即墨守將田單火牛陣大敗燕軍,齊國復國,但國力已衰。
前280年:楚國逆長江上游攻秦,戰敗而遭秦反攻。
前279年:楚國於鄢之戰敗於秦軍。
前278年:楚都郢被秦將白起攻陷,遷都到陳;楚國詩人屈原投汨羅江自盡。
前271年:范雎向秦昭王獻「遠交近攻」之策。
前262年:秦伐韓,切斷上黨郡與韓都新鄭的聯系。上黨求救於趙,趙派老將廉頗率軍聲援。
前260年:秦將白起在長平之戰大敗趙軍,坑殺40萬降卒。
前258年:魏信陵君、趙平原君、楚春申君大破秦軍於邯鄲城下;後信陵君率軍於函谷關再勝秦軍。
前256年:周赧王病逝,秦國攻入雒邑,西周公投降,周朝滅亡。
前249年:秦相呂不韋帶兵滅位於鞏邑的東周公。
前241年:楚再遷都至壽春以避秦軍,再也無能力抗秦。
前230年:秦滅韓。
前228年:秦滅趙。
前225年:秦滅魏。
前223年:秦滅楚。
前222年:秦滅燕、越。
前221年:秦滅齊,統一中原。△秦朝:
前219年:秦始皇舉行封禪大典。
前214年:秦始皇命蒙恬率三十萬大軍北伐匈奴,佔領河套地區。
前213年:秦始皇焚毀五經、活埋儒士。
前210年:秦始皇亡於東巡,宦官趙高與丞相李斯擁立次子胡亥,假詔賜死長子扶蘇。
前209年:陳勝、吳廣運送士兵逾期,為避免遭處斬,於大澤鄉「揭竿起義」。
前208年:趙高陷害李斯,腰斬於咸陽,夷三族。
前207年:項羽率楚軍於大破秦軍。同年劉邦率軍入秦都咸陽,秦亡。△西漢 前200年:劉邦率漢軍北伐匈奴,被圍困於白登,賄賂匈奴閼氏才得以脫險。韓信改封楚王。
前196年: 陽夏侯陳豨及淮南王英布起兵反叛被平定。韓信及梁王彭越被殺,擊起消滅異姓王風潮。
前154年:吳王劉濞聯合膠西王、楚王、趙王、濟南王、菑川王及膠東王起兵叛變,為太尉周亞夫率軍平定。
前134年:漢武帝采儒生董仲舒之議,罷黜百家,表章六經。
前139年:張騫出使西域。
前127年:衛青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隴西、北地、上郡的北部,置朔方、五原二郡。
前126年:張騫返國。
前121年:霍去病出隴西擊滅居於河西走廊的匈奴部落,以其地設酒泉郡。後又分割為張掖、敦煌、武威三郡。
前60年:漢宣帝正式設立西域都護府。
前9年:王莽繼任大司馬大將軍。
5年:王莽立兩歲的孺子嬰為皇太子,自稱「攝皇帝」或「假皇帝」。
8年:王莽篡位孺子嬰禪讓後自立為帝,改國號為新。△新朝 17年:綠林軍興起於荊北。
18年:赤眉軍興起於青徐地區。
23年:昆陽之戰王莽被殺,新朝滅亡。劉玄為更始帝國號仍為漢,史稱玄漢。
25年:劉玄投降赤眉軍後被殺。劉秀為漢光武帝,國號仍為漢,史稱東漢或後漢。△東漢
35年:馬援擊破先零羌於臨洮(今甘肅岷縣)。
37年:東漢統一戰爭結束。
43年:馬援平定交阯反叛。(今越南中部)
74年:班超出使疏勒。耿秉、竇固率1.4萬騎進軍西域。
89年:南匈奴與漢聯合夾擊北匈奴,先後敗之於漠北和阿爾泰山,迫使其西遷,從此幾十年後北匈奴從中國古書中消失。
92年:漢和帝與宦官鄭眾密謀,鏟除外戚竇憲。漢和帝親政。
97年:班超派甘英出使大秦,至安息西界而還。
166年:第一次黨錮之禍。
168年:第二次黨錮之禍。
184年:張角興兵於鉅鹿、廣宗反漢,爆發黃巾之亂。
189年:漢靈帝崩後,何進引董卓入京,董卓廢帝,各地軍閥舉兵反董卓。
190年:董卓挾帝遷都長安,群雄割據的局面開始。
191年:劉表擊敗孫堅。袁紹擊敗韓馥。
192年:呂布殺董卓。董卓余部李傕、郭汜等佔領長安。
196年:曹操挾漢獻帝到許。
197年:袁術稱帝。張綉詐降擊敗曹操。
198年:曹操消滅了呂布的勢力。
199年:袁紹消滅了公孫瓚的勢力。
200年:曹操於官渡之戰擊敗袁紹軍。
207年:曹操統一北方。
208年:孫權、劉備聯軍於赤壁之戰大敗曹軍。
211年:曹操討伐漢中張魯。韓遂,馬超反曹。
214年:劉璋投降,劉備入主益州。
220年:漢獻帝被迫禪位,曹丕篡漢自立,改國號「魏」,史稱「曹魏」,東漢亡。△三國
221年:劉備於成都稱帝,國號仍為「漢」,史稱「蜀漢」。
222年:劉備戰敗於夷陵之戰,孫權取得大部分荊州。
223年:劉備病殂,諸葛亮輔佐其子劉禪,並與孫權恢復同盟。
225年:蜀漢諸葛亮平定南中叛軍,雍闓等被殺,孟獲投降。
227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
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
234年: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同年病死於五丈原。
240年:蜀漢大將姜維第一次北伐。
249年:曹魏大臣司馬懿發動政變,誅宗室曹爽。
262年:姜維最後一次北伐。
263年:曹魏滅蜀漢。
264年:滅蜀元勛鍾會及姜維叛變,被司馬昭平定,鍾會及姜維被殺。
266年:司馬炎篡魏自立,國號晉,曹魏滅亡。
280年:晉滅吳,統一中國。三國時期結束。△西晉 279年,司馬炎下令六路晉軍攻吳。
280年,吳主孫皓出降,吳亡。
291年,惠帝皇後賈南風唆使楚王司馬瑋殺汝南王司馬亮,開啟八王之亂。
296年,氐族人楊茂搜率部落遷至仇池,稱王,史稱「前仇池」。
300年,涼州刺史張軌及其子張寔守土保境,中原百姓紛紛前來避亂。張氏雖然接受東晉封號,但與東晉相距萬里,實際上也是一個割據政權。
304年,匈奴貴族劉淵起兵,稱漢王。同年氐族李雄在益州稱成都王。
306年,李雄稱帝,國號「成」。同年晉東海王司馬越消滅其他對手,控制朝政,毒死惠帝,立懷帝,八王之亂結束
307年,慕容廆稱前燕單於,開始割據,以龍城(今遼寧朝陽)為國都,招徠中原地區的漢族流民,組織屯田墾荒。
308年,劉淵稱帝,建都平陽,國號「漢」。
310年,劉淵死,劉聰即位。
311年,漢帝劉聰攻陷洛陽,擄晉懷帝司馬熾,放火焚宮,屠殺官民,史稱「永嘉之禍」。
313年,祖逖受命為豫州刺史,率部屬北渡長江。
316年,晉愍帝投降被殺,西晉滅亡。△東晉/十六國 317年,琅邪王司馬睿在建康稱晉王。
318年,司馬睿即帝位,為晉元帝。
319年,漢帝劉曜改國號為「趙」,史稱「前趙」。同年石勒稱趙王,史稱「後趙」。
320年,涼州牧張茂建年號永元,已成為實質獨立政權。
321年,晉元帝派戴淵為征西將軍,以監督祖逖。同年祖逖激憤患病而亡。
322年,王敦起兵攻陷建康,史稱「王敦之亂」。同年石勒南進,再占黃河以南之地。
329年,後趙滅前趙。
337年,慕容皝稱燕王,史稱「前燕」。
338年,成帝李壽改國號為「漢」,史稱「成漢」。同年代王拓跋什翼犍自立,國號「代」。
342年,前燕擊敗了後趙的二十萬大軍,建都龍城。
345年,涼州張駿稱涼王,都姑臧,國號「涼」,史稱「前涼」。
346年,東晉桓溫討伐成漢。
347年,東晉桓溫滅成漢。
350年,氐族人苻洪占據關中,稱三秦王,不久為後趙毒殺。同年冉閔奪後趙政權稱帝,國號「魏」,建都鄴,史稱「冉魏」。
351年,苻健稱帝,定都長安,國號「大秦」,史稱「前秦」。
352年,前燕殺冉閔,攻破鄴都,冉魏亡。
354年,東晉桓溫北伐前秦,苻健採用堅壁清野戰術,打敗晉軍,桓溫缺糧撤退。
356年,東晉桓溫擊潰河南姚襄,收復洛陽,修謁皇陵。
369年,東晉桓溫討伐前燕,初勝,後為燕將慕容垂敗於枋頭。
370年,前秦擒慕容暐,滅前燕。
371年,前秦滅前仇池。
373年,前秦攻取東晉梁、益二州,西南夷邛、筰、夜郎皆歸附於秦。
376年,前秦滅前涼;同年,乘鮮卑拓跋氏衰亂之際,進兵滅代,統一北方。
383年,前秦將領呂光討平西域。同年前秦出兵伐晉,大敗於淝水,史稱「淝水之戰」。
384年,前秦原前燕降將慕容垂自稱「燕王」,廢除前秦年號,建立後燕。北地長史慕容泓自稱濟北王,建立西燕;苻堅派子苻叡及羌人將領姚萇出兵討伐西燕,大敗。姚萇逃到渭北,建立後秦。
386年,拓跋珪即代王位,重建代國;不久改國號為「魏」,史稱「北魏」。同年呂光稱大將軍、涼州牧。後燕、後秦、西燕皆先後稱帝。
389年,呂光稱三河王,後改稱天王,史稱「後涼」。
394年,後燕滅西燕。
395年,後燕伐北魏,大敗於參合陂。
399年,拓跋珪稱帝,為魏道武帝。同年後秦乘東晉內亂,陷洛陽,淮漢以北諸城多請降。
403年,東晉桓玄篡位稱帝,建國桓楚。
404年,劉裕舉兵討伐桓玄,桓玄敗走蜀地,途中被殺。
405年,劉裕肅清桓氏勢力,迎晉安帝復位,掌控朝廷。
407年,漢人馮跋滅後燕,擁立高雲為天王,建都龍城,國號仍用「燕」,史稱「北燕」。同年匈奴人赫連勃勃自稱大夏天王、大單於,建立大夏政權。
409年,高雲被部下所殺,馮跋平定政變後即天王位於昌黎。
417年,東晉破長安,姚泓降,後秦亡。
417年,大夏取長安,稱帝。
420年,劉裕廢晉恭帝自立,建國號「宋」,史稱「南朝宋」或「劉宋」。東晉亡,進入「南北朝時期」。△南北朝 431年,夏主赫連定滅西秦;欲渡黃河擊北涼遭吐谷渾襲擊,兵敗被俘,夏亡。
436年,北魏滅北燕。
439年,北魏滅北涼,統一北方。
477年,宋將軍蕭道成弒帝劉昱,擁立宋順帝,獨攬朝政。
479年,蕭道成篡位,建國號「齊」,史稱齊高帝,南朝宋亡。
485年,北魏孝文帝依漢人李安世之議,頒布均田令。
502年,齊宗室蕭衍篡位,建國號「梁」,史稱梁武帝,南朝齊亡。
510年,梁實施大明歷。
534年,北魏孝武帝元修與權臣高歡關系決裂,逃到關中投奔宇文泰。高歡在鄴城擁元善見為帝,是為東魏。其後宇文泰殺元修,在長安立元寶炬為帝,是為西魏。
548年,東魏降將侯景勾結梁京城守將蕭正德,舉兵謀反,史稱「侯景之亂」。
550年,高歡的兒子高洋建立北齊,東魏亡。
551年,侯景自立為漢帝。
552年,陳霸先、王僧辯先後擊敗侯景,侯景為部下所殺。
553年,梁湘東王蕭繹繼位於江陵,為梁元帝。
554年,蕭詧引西魏軍攻陷江陵,殺害梁元帝。
555年,蕭詧稱帝,並對西魏稱臣,史稱「後梁」。
557年,梁權臣陳霸先篡位,建國「陳」,史稱陳武帝,南朝梁亡。同年宇文泰的兒子宇文覺建立北周,西魏亡。
577年,北周軍攻佔鄴城,高緯逃亡被擒,北齊亡。
580年,北周外戚楊堅自稱大丞相。
581年,楊堅受禪代周稱帝,改國號「隋」,史稱隋文帝,北周亡。
584年,隋文帝命宇文愷興建廣通渠。
587年,隋滅後梁。
588年,隋起兵伐陳。
589年,隋軍攻入建康,陳叔寶被俘,南朝陳亡。△隋朝 581年,突厥沙缽略可汗舉兵入侵隋朝。583年,隋軍分八路北伐突厥。598年,高句麗襲擊遼西,隋文帝派漢王楊諒迎戰,敗於高句麗。599年,東突厥突利可汗戰敗降隋。602年,隋征服越南前李朝,北越南地區納入版圖。604年,隋煬帝派楊素、宇文愷於洛陽興建東都。605年,遷都洛陽。同年隋煬帝開鑿通濟渠。同年隋將韋雲起率突厥兵大敗契丹。611年,西突厥處羅可汗降隋。612年,隋煬帝發兵討伐高句麗,大敗。613年,隋煬帝再次發兵征討高句麗,因楊素子楊玄感謀反,退兵回國鎮壓。614年,隋煬帝三度發兵征討高句麗,嬰陽王遣返楊玄感同黨斛斯政,隋因而撤軍。618年,宇文化及等人發動兵變,弒煬帝。同年李淵受隋恭帝楊侑禪讓,建立唐朝。619年,王世充廢他所擁立的另一位隋恭帝楊侗,隋亡。同年王世充自立為帝,建國號「鄭」。△唐朝 620年,李世民擊敗入侵河東的劉武周、宋金剛。同年洛陽鄭帝王世充與河北夏帝竇建德結盟抗唐。622年,李世民擊潰鄭、夏聯軍,俘竇建德,王世充投降。626年,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李淵讓位,成為太上皇。李世民繼位,即唐太宗。629年,唐將李靖率騎兵攻滅東突厥。630年,北方各族入貢長安,諸民族尊稱唐太宗為「天可汗」。635年,唐將李靖攻佔吐谷渾。641年,唐派文成公主與吐蕃贊普松贊干布通婚。648年,在東胡鮮卑後裔青牛白馬之後住地設置松漠都督府,酋長任都督並賜李姓。657年,唐將蘇定方西征攻下西突厥汗國。690年,武則天廢睿宗,即帝位,改國號「周」,定都洛陽,史稱「武周」。705年,唐中宗復辟。751年,唐將高仙芝於怛羅斯戰役敗於阿拔斯王朝與石國聯軍。755年,安史之亂爆發。762年,史朝義自縊,安史之亂平定。874年,王仙芝在長垣起兵。875年,黃巢在冤句起兵,響應王仙芝。884年,黃巢連敗於李克用、朱溫,後為部下所殺。893年,錢鏐任鎮海節度使。902年,大迭烈府夷離堇(軍事首領)領兵40萬伐河東代北,下九郡。903年,南取河東懷遠軍,略地薊北(河北北部)。升於越,總知軍國事,成為部落聯盟的實際操縱者。904年,朱全忠殺宰相崔胤,逼迫唐昭宗遷都洛陽。905年,唐朝垂亡,他應晉王李克用之邀到雲州(山西大同)相會,結為兄弟,約定共討梁王朱溫和盧龍節度使劉仁恭,但終因無利可圖而沒有踐約。906年,十二月,遙輦氏部落聯盟首領痕德堇可汗去世,遺命推選阿保機為汗。907年,朱全忠逼唐哀帝禪位,建國號「梁」,史稱「後梁」。唐亡,進入五代十國時期。高季興任荊南節度使。後梁封錢鏐為吳越王。△五代十國/契丹(遼)916年,耶律阿保機登基稱「大聖大明天皇帝」,定國號為「契丹」。
917年,南海王劉䶮在番禺稱帝,國號「大越」。
918年,大越改國號為「漢」,史稱「南漢」。契丹定都臨潢府(巴林左旗)。
920年:創契丹大字。
923年,李存勗在太原稱帝,建國號「唐」,史稱「後唐」庄宗。同年唐軍攻入汴州,後梁亡。
924年,高季興受封為南平王,成立割據政權,以荊州為首府,史稱「南平」或「荊南」。
925年,後唐庄宗派郭崇韜、李繼岌率軍攻入成都,王衍投降,前蜀亡。
925年,東征渤海國,立東丹國以統治渤海遺民,冊立皇太子耶律倍為東丹王。
930年,東丹王耶律倍南逃後唐。
932年,西川節度使孟知祥殺東川節度使董璋,取得東川,被後唐明宗封為蜀王。
934年,孟知祥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後蜀」。
936年,契丹與石敬瑭聯軍攻入洛陽,後唐滅亡。石敬瑭稱帝,國號「晉」,史稱「後晉」,移都開封。
938年,石敬瑭割讓燕雲十六州予契丹。
946年,契丹派張彥澤率兵入開封,石重貴投降,後晉亡。契丹改國號為「大遼」。
947年,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於太原稱帝,國號「漢」,史稱「後漢」。
950年,郭威誅隱帝,建都汴,改國號「周」,史稱「後周」。後漢亡。
951年,南唐將領邊鎬率軍攻楚,佔領長沙,楚滅亡。馬殷舊將劉言起兵擊敗南唐軍,繼續據有楚地。
952年,王進逵殺劉言,控制楚地。
955年,部將潘叔嗣殺王進逵。潭州軍府事周行逢進軍朗州殺潘叔嗣,被後周任命為武平節度使,控制楚地。後周攻佔後蜀之秦、階、成、鳳四州。
960年,殿前都點檢趙匡胤謊報兵情,借口領兵到陳橋驛發動兵變,奪取後周帝位,建國號「宋」。△北宋/遼/西夏 962年,周行逢死,子周保權繼位,部將張文表起兵反叛,兵敗被殺。宋發兵攻佔潭州。
963年,宋軍攻佔江陵,高繼沖投降,荊南亡。宋軍平定武平。
964年,宋太祖發兵攻後蜀。
965年,孟昶投降,後蜀亡。
970年,宋發兵討伐南漢。
971年,劉鋹投降,南漢亡。
974年,宋發兵討伐南唐。
975年,宋軍攻陷金陵,李煜奉表投降,南唐亡。
978年,錢俶降宋,吳越亡。
979年,宋滅北漢。宋太宗起兵伐遼,敗於高梁河之戰。
980年,遼景宗耶律賢發兵伐宋,遼軍攻佔瓦橋關後退去。
983年,大遼改國號回「契丹」。
986年,宋發兵伐遼,敗於岐溝關。
1004年,宋、遼訂立澶淵之盟。
1038年,李元昊稱帝,即夏景宗,定都興州並改稱為興慶府,國號「大夏」,史稱「西夏」。
1042年,宋夏戰爭開始。
1043年,遼興宗以國內西南部的黨項叛附西夏為由,於隔年冬率大軍伐夏。西夏求和不成,採取堅壁清野方式擊潰遼軍。
1044年,宋夏戰爭平息,雙方簽訂慶歷和議,宋朝承認西夏的割據地位。
1059年,夏毅宗參與政事,沒藏訛龐密謀刺殺夏毅宗,後被夏帝誅殺全家。
1066年,契丹再改國號回「大遼」。
1069年,宋神宗任王安石為參知政事,推動變法。
1081年,西夏內亂之際,宋以李憲為總指揮發動五路伐夏,奪下蘭州。
1082年,宋軍採取碉堡戰術,派徐禧興建永樂城,梁太後趁永樂城新建之初,率30萬大軍包圍攻陷,宋軍慘敗,史稱永樂城之戰。
1099年,夏崇宗親政後採取依附遼朝,與北宋修和的策略,逐年減少戰爭。
1114年,女真族完顏阿骨打起兵反遼。
1115年,完顏阿骨打於會寧府建都立國,國號「大金」。
1119年,宋江聚眾在梁山泊起事。
1120年,方臘率眾在歙縣七賢村起事。
1121年,宋軍生擒方臘,送往汴京誅殺。宋江戰敗被俘。
1122年,宋軍平定方臘余黨。
1125年,遼天祚帝被俘,遼國亡。耶律大石率軍西行,於西域建立西遼。金朝西夏夾攻北宋,西夏佔領天德軍、雲內等地。
1126年,宋地被金朝強占,並且被強索河東八館之地。金朝為了補償西夏,同意佔領陝西後將橫山地區歸還,但又違約。
1127年,金兵攻陷宋都汴京,擄走宋帝徽、欽二宗,史稱「靖康之變」。金國立張邦昌為帝,國號「大楚」,32天後張邦昌自行退位。宋康王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登基為帝,史稱「南宋」△南宋/金/西夏
1129年,完顏宗弼揮軍南下,高宗南逃至杭州。完顏宗弼繼續揮軍南下,高宗乘船出海避難。宋將韓世忠率八千精兵,堵塞五萬金軍在黃天盪四十八天。史稱黃天盪之戰。
1130年,劉豫在金授意下即帝位,國號「大齊」,定都大名府,統治金所佔黃河以南地區。
1137年,金廢劉豫為蜀王,齊亡。
1138年,宋金初次協議,南宋取回包含開封的河南、陝西之地。
1140年,金朝撕毀協議,金兵分三路南侵,重占開封與陝西等地,岳飛在郾城與金兵將領完顏宗弼會戰,力挫金兵,進兵朱仙鎮,收復了黃河以南一帶。
1141年,宋、金簽訂「紹興和議」,宋朝稱臣,並與金以淮河為界。
1161年,金主完顏亮起兵伐宋,敗於釆石磯之役。
1206年,鐵木真獲得尊號「成吉思汗」,建國於漠北,國號「大蒙古國」。
1208年,韓侂胄被殺,雙方議和,史稱嘉定和議。
1214年,南宋與蒙古協議聯手擊退金軍,南宋可獲河南作回報。
1215年,蒙古攻取金朝首都中都。
1217年,蒙古將中都改名為燕京。
1218年,蒙古滅西遼。
1219年,蒙古第一次西征。
1220年,蒙古滅花剌子模。
1224年,孛魯率軍從東面攻入西夏,攻陷銀州,夏將塔海被俘。
1225年,蒙古第一次西征結束。
1227年,蒙古滅西夏。
1234年,蒙古與宋聯軍攻陷蔡州,金哀宗自殺,金末帝死於亂軍中,金亡。
1235年,蒙古建都和林。蒙古第二次西征。
1239年,宋軍收復被蒙古軍佔領的襄陽和其他地區。
1240年,蒙古征服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等地。
1241年,蒙古征服波蘭王國、匈牙利王國。
1242年,蒙古第二次西征結束。
1245年,蒙古軍越過淮河以南入侵宋。
1247年,蒙古涼州會盟,吐蕃歸附。
1252年,蒙古第三次西征。
1253年,蒙古滅大理國。
1256年,蒙古滅木剌夷國。
1258年,蒙古滅阿拔斯王朝。
1259年,蒙哥大汗蒙哥親征釣魚城,被火炮擊傷,後逝於溫泉寺,蒙古軍撤退。
1260年,蒙古擊潰阿尤布王朝,征服敘利亞全境。忽必烈即帝位。阿里不哥起兵,和忽必烈爭位。蒙古發行紙幣中統元寶交鈔。蒙古第三次西征結束。
1260年,蒙古遷都開平。
1263年,蒙古將開平改名為上都 。
1264年,阿里不哥兵敗投降。蒙古將燕京改名中都。
1267年,蒙古遷都中都,修建皇城和宮城。
1271年,蒙古改國號為「大元」,蒙古文稱為「大元大蒙古國」,史稱「元朝」。
1272年,元中都改名大都。
1273年,元頒布官修農書《農桑輯要》。
1274年,元第一次征日。
1275年,馬可波羅到達中國。
1276年,元軍入臨安,俘5歲宋帝恭宗。
1279年,宋軍於厓山海域敗於元軍,丞相陸秀夫負幼主趙昺跳海殉國,宋流亡政府亡。△元朝
1281年,第二次征日
1287年,發行紙幣至元通行寶鈔
1291年,頒布法律《至元新格》
1292年,馬可波羅離開中國
1303年,元朝和窩闊台汗國、察合台汗國約和,四大汗國一致承認元朝皇帝的宗主地位
1304年,四大汗國彼此之間約和,蒙古帝國內戰徹底結束
1307年,在王忽察都興建中都
1309年,窩闊台汗國(1225-1309)滅亡
1313年,下詔恢復科舉
1322年,《大元聖政國朝典章》(《元典章》)修成
1323年,頒布法律《大元通制》,《至元新格》停止使用
1331年,《經世大典》修成
1335年,廢止科舉
1340年,恢復科舉
1344年,《遼史》、《金史》修成
1345年,《宋史》修成
1346年,頒布法律《至正條格》,《大元通制》停止使用
1351年,韓山童(?-1351)、劉福通(?-1363)紅巾之亂(1351-1366)起
1359年,紅巾軍攻陷上都,焚毀宮殿後離去
1368年,朱元璋於南京稱帝,國號「大明」。明軍攻陷大都,元惠宗率宗室、臣僚逃回蒙古草原,國號仍為「大元」,遷都上都,不再統治中原,史稱「北元」。……………………………………………………寫不下了
❻ 如何歸納歷史事件的特點
近年來,高考對歷史特徵的考查要求不斷提高,考試中此類題目頻頻出現,成為高考考查的一項重要內容.考試說明中也明確地把它作為一項基本能力要求.然而,它卻是學生歷史學習中最薄弱的環節,表現為:找不到歸納的角度,無從下筆;不能從理論上准確地概括特徵;容易將特徵與表現混淆,堆砌史實,無的放矢.所以,在此,我們結合教學實踐,談談如何歸納、概括歷史特徵.\x0d歷史特徵,一般可分為階段特徵、領域特徵、事物特徵.階段特徵是某個特殊歷史時期的各個方面狀況的概括,一般從某個領域的表現去歸納概括.如古代社會某個時期(王朝)的特徵,我們一般從政治、經濟、思想文化、民族關系、對外交往這幾個方面來歸納;其中的政治又可從政治制度變化、政權的變更、中央與地方關系、軍事、民族關系等方面分析考慮;經濟又可以從經濟制度、生產方式、生產力發展水平、經濟繁榮狀況(農、工、商、交通、城市發展、人民生活等)來表述.世界近現代史的某個階段特徵,一般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資本主義經濟發展(技術發展、生產方式、組織形式、經濟形態為主),資產階級革命(政權變更),列強對外開拓市場和殖民擴張,國際關系(列強之間的矛盾變化為主),資本主義國家內部的階級斗爭,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等.某領域特徵要從其發展變化來分析,可縱向和橫向比較.比如,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資本主義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特徵是什麼?我們在分析時,要注意從政治制度、經濟發展、列強對外活動來比較分析:①資本主義經濟發展出現嚴重不平衡(英國、法國衰落,美國、德國、日本崛起),②資本主義兩種制度並存(民主政體與專制政體),③資本主義生產由自由競爭向壟斷過渡,④資本主義列強加劇對世界的瓜分,同時列強的矛盾迅速激化,⑤資本主義世界體系初步形成.某歷史事物的特徵分析,要從歷史事物的要素去歸納與概括.如革命類事件(以法國大革命為例),一般要抓住革命爆發的背景(原因——專制、資本主義發展;條件——第三等級要求、啟蒙思想等)、性質(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領導(資產階級)、主力(人民廣泛參與)、目的(推翻波旁王朝專制統治,建立資產階級專政,發展資本主義)、過程特點(三次高潮,實踐了啟蒙思想、反封建與衛國戰爭相結合)、結果(較徹底)、影響(對歐洲、對世界)等.\x0d這些只是針對一般的歷史分析要求而分析的,但歷史事物是千變萬化的,歷史階段也是各不相同的,我們不能機械地搬用這些角度和思維模式去將豐富多彩的、不斷發展的歷史格式化.那麼,如果遇到類似的歷史特徵分析要求,我們該怎麼辦?不管分析什麼階段、什麼時期、什麼領域、什麼歷史事物,我們只要依據以下幾個原則,依據一定的客觀標准去歸納概括即可.\x0d一是要在發散思維中找到歸納、概括的角度.它要求我們圍繞一個歷史事物,抓住它的方方面面,從不同角度、不同領域、不同層次,依循規律,分析其歷史地位、發展狀況、歷史影響等外在特徵,分析其產生的原因、目的、性質、過程、特殊性等內在特徵.如中國古代社會中,不論哪個時期,我們歸納的角度都應是其各個領域(前面略有所述),世界近現代史的階段特徵則應從資本主義發展本身及列強之間的關系、資本主義國家對外殖民擴張、民族解放運動來分析歸納.這是歸納歷史特徵的基本規律.那麼,我們怎樣去發散思維?\x0d1.要開闊眼界,放眼歷史,尋找角度.這要求我們將事物放在歷史的動態環境中,從歷史發展趨勢、時代要求、階級本質等方面去分析、比較,尋找歷史事物的特徵.分析時,要注意它的歷史性、時代性,不能拘泥於面面俱到.如明清時期的思想文化特徵(民主思想出現——反專制思想萌芽,總結性成果多),鴉片戰爭後的中國社會特徵(社會性質由封建社會向半封建半殖民社會過渡;經濟在自給自足的封建經濟中滲入殖民經濟,\x0d資本主義萌芽加快;閉關鎖國的外交政策被迫改變;農民戰爭的反封建任務中增加了反侵略任務;產生了向西方學習、探尋救國救民的思想等),都是通過比較得出的.\x0d2.要宏觀把握、微觀分析、層層深入,尋找歷史內在特徵.它要求我們從宏觀上把握事物總體特徵,然後圍繞這一特徵(主題)對事物進行剖析(剖析的角度、原則依據第一點),分析其不同層次、不同方面的特殊之處,挖掘其內在個性.如歸納戰國時期歷史發展趨勢特徵,其宏觀上的特徵是兩個:醞釀著大一統,封建制度逐漸形成.再深層分析,則有各個具體的特徵:①封建制度逐漸形成並確立;②封建經濟出現局部繁榮(手工業、商業、城市),經濟要求市場統一;③諸侯數目逐漸減少,秦國逐漸強大;④民族交往頻繁,開始走向融合(這些特徵與表現有相似之處,但又不單純是表現).\x0d二是在比較中尋找角度,得出區別點,概括特徵.一般可以橫向比較和縱向比較.如黃巾大起義的特點,即是與秦末農民起義比較得出的;一次大戰後民族解放運動的特點是與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解放運動比較得出的.\x0d三是要善於提煉歸納,從錯綜復雜的史實中,把握客觀線索、趨勢、新發展,形成特徵.特徵都是概括性語言,是理論語言,而不是史實,即要求我們區分特徵與表現.而這是我們學生在學習與考試時最容易混淆的,往往把表現當作是特徵.表現是具體的史實、措施等,是特徵的具體體現與表述.比如近代中國的愛國主義的特徵,可概括為反帝反封建,救國救民(這時高度概括的語言).具體又表現為:\x0d①愛國抗爭的長期性、連續性、艱巨性與曲折性——革命從三元里人民抗英到到太平天國運動、維新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再到國民大革命、工農武裝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再到社會主義革命、社會主義建設等,有成功,有失敗,接連不斷;②學習西方,探索救亡圖存的道路,要求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從抵抗派到洋務運動、百日維新、辛亥革命,再到新中國的改革開放;③高度的民族凝聚力——救國救民成為全國各階層、各階級、各民族的共同任務與願望;④方式多樣,人民武裝起決定作用——地主階級的改良運動、農民階級的武裝斗爭、資產階級的改良運動與暴力革命、中共領導人民的工農革命、社會主義的建設運動、社會主義的改革開放等;⑤最終取得了偉大的勝利——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民主專政的社會主義國家.這些特徵是不同角度的理論,而後面具體的革命史實、事件則是表現.\x0d平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培養學生歸納歷史特徵的能力.首先,教師應先對特徵的能力要求,特徵的特點,分析歸納的角度、方法、原則、技巧作全面的介紹,讓學生對「特徵歸納」有一個全面的了解,感到很熟悉,從而在學習中逐漸形成有意識地注意它,模仿它,並且正確歸納的好習慣.其次,在講解、輔導時,教師可對每個階段、重要歷史事物作特徵歸納或指點,並說明其歸納的角度、標准、原則、方法等,在實踐中讓學生經常接觸它.最後,可讓學生在課堂上、單元總結、單元練習時,嘗試著從不同的角度、依據客觀標准、方法、規律去歸納事物特徵,或分析其所給的特徵,並對其特徵進行舉例證明.同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要多指導學生多學習、閱讀、積累歷史理論語言,將理論水平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只有這樣,在分析歸納時,才能自覺地站在理論高度上去分析,而且在分析時也就有話可說、有理可表了,不會再像以前那樣只是堆砌史實了!
❼ 梳理世界重大歷史事件從秦朝開始
這個太多了,歷史課本後邊就有。
❽ 整理歷史上的重要人物,重要事件.
1、秦始皇:滅六國,成統一,建秦朝;開創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焚書坑儒,實行暴政。
2、漢高祖:起兵滅秦,建立西漢;與民休息,經濟發展;和親匈奴,友好邊關;分封諸王,影響集權。
3、文帝、景帝:重視農業,減免田租;改革法律,減輕刑罰;提倡節儉,形成「文景之治」。
4、漢武帝:①政治方面:改革官制,建立州的監察區,加強皇權;選拔人才,重視官吏考核與任用;頒布「推恩令」和「附益之法」,削弱王國勢力;強化法制。②軍事方面:三次北擊匈奴;派張騫出使西域;進軍西南夷和南越,在西南設郡縣。③經濟方面:改革幣制,鑄五銖錢;鹽鐵官營;平抑物價,徵收營業稅和財產稅;開鑿六輔渠、白渠,治理黃河,保證農業生產。④對外關系:朝鮮半島南部的三韓曾多次派人赴漢,晉見漢武帝;漢武帝時,日本有三十多個國家通過朝鮮半島「使譯通於漢」;張騫通西域後,開辟了陸上絲綢之路。⑤思想方面:「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尊崇儒家學說,提倡大一統;崇尚法制,尊儒尚法,「儒表法里」。⑥文化教育方面:制定「太初歷」;創建中央太學與地方軍國學兩級官學,確立中國封建官學制度;出現大思想家董仲舒、大史學家司馬遷、漢賦作家司馬相如等。
5、西漢明帝:王景治理黃河;派人去西域求佛法。
6、東漢光武帝:參加農民起義,建立東漢;採取安撫的統治政策(政治、經濟方面的措施),以「柔道」治天下,形成「光武中興」;日本倭奴國遣使來漢,光武帝賜之金印。
7、曹操:善於用人,擁立漢獻帝,實行屯田,統一北方;赤壁之戰後,在北方重視弄桑;建安文學的傑出代表。
8、諸葛亮:向劉備獻「隆中對策」;運籌指揮赤壁之戰;助劉備取得荊州、益州;在蜀漢實行減輕賦稅,獎勵農耕的政策;改善同西南少數民族的關系,加速西南地區開發;多次進行北伐;成為封建社會為相的典範。
9、唐太宗:①在唐朝建立和統一的過程中,功勞最大。②發動玄武門之變,奪取政權。③即位後善於總結隋亡教訓,調整統治政策:政治方面,知人善任、勇於納諫,革新政治、完善制度(完善三省六部制、科舉制和府兵制);經濟方面,輕徭薄賦、勸課農桑(實行均田制和租庸調制),戒奢從簡;文化方面,興科舉、以儒為師、大辦學校;民族關系方面,通過軍事、行政、和親等方式加強和密切同少數民族的關系,基本解決突厥問題,設置安西都護府,派文成公主入藏,從而加強對多民族國家的官吏;對外關系方面,派人去天竺學習製糖法,多次接待來華的日本遣唐使,玄奘西遊促進中印文化交流。④在位時期,社會秩序穩定,經濟繁榮,國力強盛,形成「貞觀之治」。
10、武則天:①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②在位期間,重視發展農業生產,能破格用人,注重發展科舉制度,創立「自薦」制度,從而使唐朝經濟繼續發展。③設立北庭都護府,鞏固西北邊疆。
11、唐玄宗:①統治前期,重視地方官人選、任用賢相,促進經濟繁榮,形成「開元盛世」局面。②加強民族關系,設立黑水都督府、渤海都督府、冊封皮羅閣、骨力裴羅。③改革軍事制度,改府兵制為募兵制。④後期寵愛楊貴妃,重用奸臣,政治腐敗,導致「安史之亂」,唐朝由盛轉衰。
12、元世祖:①建立元朝,實現大統一。②調整統治政策,重視農業發展:把農業生產的好壞,作為評定地方官政績優劣的依據;中央設立負責農業和水利的大司農司;向全國頒發《農桑輯要》一書,指導農業生產。③統一多民族國家進一步發展,今天的新疆、西藏、雲南、東北地區、台灣及南海諸島都在元朝的統治范圍之內;民族大遷移,形成民族融合新高潮。④健全統治機構:在中央,設中書省和樞密院為最高行政機構和最高軍事機構,並設宣政院統領宗教事務和管轄西藏地區;在地方,實行行省制度,加強對地方控制,對後世影響深遠。⑤發展內河航運和海運,開鑿會通河和通惠河。⑥實行對外開放政策,絲綢之路重新繁榮,馬可·波羅來華,泉州成為最大外貿港口。⑦實行民族歧視和分化政策。
13、明太祖:①參加紅巾軍起義,建立明朝。②北伐滅元,實現統一。③廢行省,設三司;廢丞相,權分六部;制定《大明律》;設立內閣和廠衛特務機構;實行八股取士,大興文字獄,加強中央集權。④獎勵墾荒,實行屯田,清丈田畝,興修水利,推廣植棉。
14、明成祖:①發動靖難之役,奪取帝位。②營建並北京,改元永樂。③設置奴兒干都司。④派鄭和出使西洋。
15、順治:遷都北京;興文字獄;冊封達賴。
16、康熙:①調整統治政策:獎勵墾荒,實行「更名田」,固定丁數,廢除「織機不得逾百張」的限制,使絲織業興盛起來。②鞏固統一多民族國家:平定「三藩之亂」;進軍台灣,設台灣府;平定葛爾丹叛亂;冊封班禪。③抗擊外來侵略:雅克薩之戰,打敗沙俄,簽訂《尼布楚條約》。④興文字獄。
17、雍正:實行「攤丁入畝」和地丁銀制度;設立軍機處,大興文字獄;設立駐藏大臣;大規模改土歸流。
18、乾隆:平定大小和卓叛亂;熱情接待土爾扈特部回歸祖國;大興文字獄;由紀昀主編《四庫全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