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航海時代的相關歷史年表
1298年後 《馬可·波羅游記》成書。這本書在歐洲的廣泛流傳,激起了歐洲人對東方文明與財富的傾慕與貪婪,最終引發了新航路和新大陸的發現。1375年 歐洲當時最完備的航海地圖-加塔蘭地圖完成。
1405年~1433年 航海家鄭和奉明成祖之命七次出使「西洋」各國,「耀兵異域,示中國富強」,藉以促使東南亞國家向明稱臣納貢,向世界宣揚國威。
1415年 葡萄牙佔領北非的穆斯林據點休達。
1415年後 葡萄牙亨利王子的遠征船隊開始非洲西北部的探索,陸續發現加那利群島,馬德拉群島,亞速爾群島,以及位於非洲和巴西之間的中途的維德角及維德角群島。
1450年 歐洲的活版印刷技術出現,書本的大量印刷,使得知識得到廣泛傳播,不再是一部分僧侶的專利,由於人們知識水平的提高,對未知世界探索的渴望越來越強烈,為大航海時代的到來提供了思想基礎。
1453年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攻陷君士坦丁堡,東羅馬帝國滅亡。通往東方的陸上和海上商路分別被土耳其人和阿拉伯人控制。
1455年 羅馬教皇尼古拉五世頒布特權令,授予葡萄牙海上霸主的地位。
1467年 日本應仁之亂(~1477年),戰國時代開始。戰亂之中的失敗武士淪為浪人,不斷騷擾洗劫我國東南沿海。倭寇之患由此開始,並越演越烈!!
1480年 大航海時代3代的開始年代。
1488年 巴瑟羅繆·迪亞士發現非洲好望角。
1492年 克里斯托弗·哥倫布發現新大陸;同年,德國人馬丁·倍海謨設計出第一台地球儀。
1494年 瓜分世界的托爾德西里亞斯條約簽訂。
1498年 華斯科·達·伽馬到達印度卡利卡特,開辟了印度航路。
1499年 奧斯曼海軍擊敗威尼斯,開始爭奪東地中海地區的制海權。
1501年 亞美利哥·維斯普奇對南美洲東北部沿岸作了詳細考察,確認這是一塊新的大陸,但不是印度,後以他的名字命名這塊大陸為「亞美利加」。
1502年 大航海時代1代的開始年代。
1510年 葡萄牙佔領印度的果阿。
1517年 馬丁·路德在德國維騰堡發表95條條陳,宗教改革開始。葡使節到達廣州。
1519年 葡萄牙航海家麥哲倫的船隊出發,力圖環繞地球航行以發現通往東方的新航路。
1520年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蘇里曼一世即位,帝國達到了鼎盛。
1520年10月 麥哲倫穿過美洲南段與火地島之間的海峽,進入太平洋。後人將這個海峽命名為「麥哲倫海峽」。
1521年 西班牙的埃爾南多.科爾特斯攻取特諾奇蒂特蘭城,新大陸墨西哥的阿茲特克帝國滅亡。
1521年4月 麥哲倫到達菲律賓,捲入當地土人的沖突,戰死。其手下繼續航行,發現摩鹿加群島(就是著名的香料群島),隨後越過馬六甲海峽,進入印度洋。
1521年8月 中葡「屯門之戰」爆發,9月,葡萄牙船敗逃馬六甲。
1522年 大航海時代2代的開始年代;同年9月6日,麥哲倫的船隊回到聖盧卡港,世界一周航路完成。
1525年 大航海時代2代外傳的開始年代。成吉思汗的後裔巴貝爾統一印度北方建立莫卧兒王朝。
1529年 葡西兩國簽訂《薩拉哥斯新條約》,在摩鹿加群島以東17度處又劃了一條分界線,完成了亞洲地區的勢力劃分。
1532年 葡萄牙貴族馬丁·蘇沙從法國人手裡奪回巴西。
1533年 西班牙的弗朗西斯科·皮薩羅滅亡新大陸的「黃金之國」印加帝國。中國成為世界上僅存的古文明。
1558年 英國伊麗莎白一世即位(~1603年),為了擴展英國的海上勢力而積極的鼓勵海盜活動。
1561年 倭寇大舉侵犯台州,戚繼光率領所部九戰九勝,取得舉世聞名的台州大捷!以後的幾年又會同俞大猷所率俞家軍進行興化、平海、等平倭戰役,連戰連勝。1565年,長期為害的倭寇之患,終被盪平。
1566年 西屬尼德蘭地區爆發資產階級革命。
1569年 墨卡托首創用圓柱投影法編繪世界地圖。
1571年 勒班多戰役爆發,奧斯曼帝國的海軍在該戰役中被西班牙和威尼斯的聯合艦隊打敗,失去了對地中海的控制。從此,奧斯曼帝國開始走下坡路。
1580年 西班牙吞並葡萄牙。
1581年 原尼德蘭北部地區宣布獨立,荷蘭誕生。
1588年 英國擊潰西班牙「無敵艦隊」。
1592年 朝鮮「壬辰衛國戰爭」,豐臣秀吉跨海入侵朝鮮,中國援朝,中朝聯軍最終擊破日軍。
1595年 荷蘭人范·林斯霍特編著了最早的航海志,記述了大西洋的風系和海流。
16世紀末 大航海時代四代的開始年代。
1600年 英國東印度公司成立,直至1858年被英國政府正式取消。
1602年 荷屬東印度公司成立,英荷兩國矛盾加劇。
17世紀初 荷蘭眼鏡商人帕理席發明望遠鏡。
1604年 法國的東印度公司成立。
1624年 荷蘭殖民者侵佔我國寶島台灣。
1640年 里斯本發生起義,葡萄牙恢復獨立。查理一世重開一會,世界近代史開始。
1668年西班牙承認葡萄牙獨立。
1642年 荷屬東印度公司的航海家塔斯曼發現了今澳大利亞東南的一個大島,後命名為塔斯曼尼亞島。
1652年~1654年 第一次英荷戰爭,先後發生9次海戰,互有勝負,但總體是荷蘭戰敗。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成功趕走盤踞台灣的荷蘭人。
1665年~1667年 第二次英荷戰爭,各有失利,雙方最後簽訂《布里達合約》。
1672年~1674年 第三次英荷戰爭,在此以後荷蘭勢力有所削弱,英國取得了最後勝利。
1675年 丹麥人羅默首創恆星中天法測時
1688年~1697年 法國與反法的奧格斯堡同盟(由英,荷,奧,西等國組成)之間發生戰爭。
這是英法之間海上爭霸戰的開始。丹彼爾發現澳大利亞。英國確立君主立憲制政體。
1699年最後一次十字軍東征結束。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個讓特蘭斯瓦尼亞給奧地利。亞德里亞海新娘-威尼斯崛起。
1702年~1713年 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英法的第二次交鋒,結果英國取得了海上霸權的明顯優勢。
1713年英西戰爭結束。英國取得海上霸權。大航海時代進入尾聲。1730年 英國人西森發明經緯儀。
美國人哥德弗萊和英國人哈德利首創用六分儀在海上進行天文定位測量。
1732年 俄皇彼得一世派白令考察俄國東端海域,發現「白令海峽」。
1740年~1748年 奧地利王位繼承戰爭,英法的第三次交鋒,法國還是失利。
1756年~1763年 「七年戰爭」,這是18世紀英法爭奪海洋和殖民霸權的規模最大的一次戰爭,戰爭結束,英國取得了最終勝利,從而確立了其全球的海上霸主的地位,「日不落帝國」建立!
1768年~1779年 英國的詹姆斯.庫克船長進行了3次南太平洋考察,將紐西蘭和澳大利亞納入英國版圖,並且發現了夏威夷。但庫克的功績在於發現了用橙汁和卷心泡菜來防治壞血病的方法,從而拯救了大量水手的生命。庫克在航海史上佔有比較重要的位置。
1779年2月,庫克在與夏威夷人的沖突中被殺。
⑵ 大航海時代ol 寶箱 尋寶多少次 歷史事件
大航海時代5
國籍:即玩家的國籍,游戲內目前一共五個國家:葡萄牙,西班牙,英格蘭,法蘭西,荷蘭。
玩家初始默認為葡萄牙,可以通過叛逃的方式改變自己的國籍。
等級:玩家通過等級的提高增加擁有船隻數量,自己的最大行動力數。目前日服最高等級為80級。
行動力:玩家的一部分行動是要涉及到行動力的消耗,比如出海航行,遺跡的探索,投資等操作。目前國服手游版,初始50行動力。等級每升級一級增加1點最大行動力。
紅鑽數:紅鑽的作用是購買游戲內道具及抽取高等級航海士及船裝備。可以通過游戲充值,完成海圖任務,酒吧女贈送得到。
金幣:主要用於募集水手,補給,購買交易品。可以通過完成任務,遺跡挖掘,海戰殲滅對手,及買賣交易品得到。
航海點:用於抽取航海士。取得方式有完成任務,遺跡挖掘,海戰殲滅對手,出售船裝備。
航海士:目前航海士數量及最大航海士數量。最大數量可以通過商城購買進行擴大,日服最高110。
寶箱:即禮物盒,系統贈送的道具都會放在裡面。
【精英】
我們可以看到這里是讓我們取得航海士和船裝備的地方,取得的方式有三種:
特惠:即寶石抽。對於土豪玩家來說,這是迅速組建強大艦隊的主要方式。
兌換券:兌換券可以通過海圖任務,系統贈送,酒吧女贈送。
航海點&資材:航海店之前有過介紹,資材之後會為大家介紹。
【進度狀況】
在這里會顯示四種任務的進度狀態:
1) 主線任務:主線劇情提供的任務,一個個去完成任務,大家可以更清晰的看到那個十六世紀的偉大時代。可以接觸到一個個豐滿的航海家,社會學家,科學家們。同時,我們通過完成主線任務,得到海圖,前往那些未知的海域。
2) 酒吧任務:酒吧為我們提供了豐富的任務來得到游戲內獎勵:金幣,航海點,資材,道具。一次只能承接一個任務,完成任務後可以直接在當地城市報告。
3) 列傳任務:一部分航海士,他們會有自己獨特的任務,玩家通過完成這些任務,可以為這些航海士增加技能,並且取得獎勵。部分獎勵里包含艦船設計圖紙,這些圖紙在游戲前期,會給玩家提供相當的戰力。
4) 每日任務:每日一個任務,難度同酒吧任務,但是獎勵比酒吧任務更為豐富。
【菜單】
按鈕中有著本游戲內最豐富的操作內容。
商城:土豪們最常來的地方,你覺得你的行動力總不夠用嗎?你想恢復最大船耐久來體現最強戰力嗎,還在為挖掘點(Pt)不夠而感到不夠盡興嗎?這里能滿足你的這些需求。
培養:提高航海士的等級,技能等級的地方。詳細內容之後會專門給大家講訴。
編制:讓哪些船進入編隊,讓哪些航海士擔當什麼位置,就在這里完成。
航海家一覽:你所有的航海士,都在裡面了喲,你不需要的航海士。你也可以在這里把他們推下海喂鯊魚。推下海之後,他們會把他們沒有交完的黨費(25航海點)贈送給你。
變更航海圖:海圖系統是本代大航海時代引入的新系統,這個之後會為大家專門介紹。
禮物:就是禮物盒,之前介紹的寶箱。
個人情報:裡麵包含玩家所有信息:等級,戰績,海圖完成數量,旗艦,各國親密度,本國貢獻度,爵位,個人介紹,登陸日總數,挖掘點,以及期間排行。值得提到的是,日服的期間排名根據不同的排名會給予不同獎勵。
圖鑒:玩家取得過的航海士,發現過的城市,交易品的種類及所在城市,以及發現物都會記錄在內。之前提到的列傳任務,也是從這里開啟的。
流行品信息:哪些交易品因為流行而漲價,哪些交易品在跌價,點開這里就可以看到啦。
擁有品:即玩家擁有的消耗道具,艦船設計圖紙,船裝備,兌換券的顯示。
交流:這里是抱大腿的地方,本作大航海時代,玩家一共可以編組四艘艦船並借一艘好友玩家旗艦組成五船編隊航行。和大腿玩家成為好友,每天讓那些土豪們增加自己的戰鬥力吧!!
序列號輸入:序列號換禮物的地方。
【任務】
1) 依賴:即酒吧任務:討賊,送交易品,送信等等,了解大航海時代其他系列的玩家都應該非常熟悉這個地方了。
2) 王宮:只有在首都城市才會亮起:五國首都分別是:里斯本(葡萄牙),托萊多(西班牙),巴黎(法蘭西),倫敦(英格蘭),荷蘭(阿姆斯特丹)。王宮內可以報告發現物,進言方針,所屬變更(叛國)。叛國需要一定的行動和金幣,目前沒有任何懲罰。由於各國功勛獨立分開計算,叛國之後之前國家的功勛和爵位都會保留,在你下次回歸時重新顯示。
3) 酒吧:僱傭水手,請水手喝酒(提高士氣),和酒吧女提升關系,玩家對戰(目前僅日服有)。和酒吧女提升關繫到最高,酒吧女會贈送玩家獎勵。
【造船廠】
修理:船隻壞了要修理。修理分為兩種:普通修理和完全修理,當耐久跌至80%之後,可以進行普通修理,花費一定的金幣,修理到耐久80%的狀態。如果想完全修理,呵呵,就要去商城購買修理材料咯~~
新造船:新造船需要圖紙,圖紙可以通過鑽石抽,資材抽,列傳任務,系統贈送獲得。這里要提到一個元素就是資材。資材主要通過擊潰敵方艦隊獲得,獲得數量幾百到幾千不等,目前最高可以一次戰斗獲得5600+的資材。
裝備:裝備船裝備,每個船有2-6個裝備格,可以通過裝備火炮,裝甲,船首像,帆船,船尾樓等船裝備提高艦船能力。
折價:出售多餘的船隻及船裝備。船隻要卸下所有船裝備後才可以出售。
【交易所】
交易:玩家可以通過買賣交易品得到金幣,買賣規則和歷代游戲相近。提醒一下,因為本作暫時沒有拋棄交易品的設定,如果運酒到伊斯蘭地區,就會遇到即不能丟交易品又不能賣交易品的尷尬。出售金額(非盈利金額)1000=1聲望。每次交易最高20聲望。
投資:本作投資採取紙牌取9點的規則,類似於21點,需要玩家無限接近或等於9點,超過爆點,投資效果就減半。
每個城市都是有等級的,通過投資,可以提高城市等級,城市等級越高,交易品數量越多,並且一些低級交易品會變成高級製成品:比如棉花直接變成棉布料。
【出航准備】
藍色船隻代表自己,紅色船隻代表其他國家艦隊,黑色船隻代表海盜艦隊。
船錨代表城市,三角帳篷代表遺跡。
補給夠足夠糧食,才能保證航行的安全(水手不叛亂,船隻不遇難)。
續航代表距離,最大續航表示船隻最遠可以航行的距離,伴隨著玩家船隻越來越高級,續航也會越來越高,由於游戲里沒有時間經過的概念,續航又決定了何時交易所內交易品恢復到最大購買量,以及挖掘點的恢復。20續航=1挖掘點。
危險度表示玩家在該海域被npc主動攻擊的可能性,危險度越低,玩家越不容易被攻擊,同樣討伐該海域內海賊可以降低危險度。很多海圖任務,也和危險度有關系。
【海圖】
玩過大航海時代ol的玩家都知道,如果要進入高級海域就必須達成進入高級海域的相關任務。同樣,本作大航海時代也是如此,如果你需要進入其他海域,你必須要持有該海域的海圖。
恩,本作最扭曲的地方來了,就是一個海域不止一張海圖。
我們可以從馬賽直接開船到倫敦,也可以從伊斯坦布爾直接開船到斯德哥爾摩。
當然也正是因為這個新的海圖切換系統,給我們省了不少路。。可以想像以後直接從埃及直接跨過中東直達中國。
【海上界面】
在我們航行過程中,會遇到一些特殊情況:操帆,各種海難和各種撿道具。
如果看到海上界面右下角出現,這個時候玩家你就可以調整帆的方向,以求最大帆力,下面的進度條每滿一個,就會有一個獎勵:行動力,航海點,資材,金幣。
當然,在海上航行。自然也會遇到敵人:
發現敵船!
發現敵船之後,玩家可以直接通過手動戰斗or自動戰斗。
自動戰斗系統將根據雙方戰鬥力直接顯示戰斗結果。
手動戰斗將直接進入戰斗畫面。
戰斗採取猜拳形式決定勝負,遠距離攻擊>中距離攻擊>近距離攻擊。日服有預測對方行動功能,探險位探險值越高,准確率越高。國服暫未開放。
猜拳成功!發動大傷害攻擊!!猜拳失敗也並非一定會被擊沉,如果你的艦隊實力可以碾壓對方,即使猜拳失敗。沉的也是對方。
勝利後的獎勵。
【據點界面】
據點是冒險家的天堂,我們一直在挖掘,不停在挖掘,還是在挖掘。
據點情報:該據點里所有的已發現遺跡和已發現物。
調度:消耗10行動力,換取一定數量的糧食。
挖掘:對已發現遺跡進行挖掘。
調查:對該據點進行調查,可以發現符合發現條件的遺跡。
每個據點有至少1個遺跡,但是有些遺跡發現需要一定條件:主線任務,爵位任務。
每個遺跡共有五層。每層有固定的發現物或者沒有發現物。遺跡進度達到100%進入下一層。遺跡五層進度全通後會贈送鑽石,部分遺跡全通後,會贈送海圖。
挖掘。就是一堆土坑,然後大家挖,會遇到陷阱,也會挖到各種獎勵。
⑶ 大航海時代ol任務歷史典籍中的一生怎麼做
和她對話選擇報告羅馬典籍即可,報告完再開:不報告的話則無法發現,開完再去報告。去伊斯坦布爾NPC羅珊娜處報告。ps考古10不用去酒館報告,無限循環,她喜愛的就是歷史遺物
⑷ 大航海時代中各個國家正發生什麼歷史事件
首先跟題主明確一下所謂"大航海時代"的時間范圍,個人認為應該是指奧斯曼土耳其人佔領君士旦丁堡前後的15世紀中葉到三十年戰爭結束以及查理一世掉腦袋的17世紀中葉,一共兩百年時間. 不管叫」地理大發現」也好,按照日本人」大航海時代」的稱呼也好,這個時代毋庸置疑是以西歐國家的遠洋航海作為主軸的。正因為有了歐洲人的航海,才使得原本互相孤立的各人類文明區域第一次完整地連接在一起,形成了真正的」全球史」這個概念。依靠著大航海時代,歐洲的技術,最典型的包括火器被傳播到了世界的不同角落,影響了不同地方的文明進程,改變了很多區域文明的政治格局;而反過來,來自不同區域的物質和精神文明的成果又不斷地輸入歐洲,大大拓寬歐洲人的思想視野,給近代的思想文明提供養分;對於缺乏文字記錄的諸多土著社會來說,他們真正的歷史更應該算是從大航海時代才開始的,因為有了歐洲探險家的各種一手記錄和資料進行佐證,他們的歷史才真正被其他地方的人所准確了解。
應該說這個時代是一個融合與沖突激烈交織的變革時代。
在西歐,印刷術的發明以及人文主義的興起加快了知識傳播的效率,締造了各國文化繁榮的基礎,為後來歐洲在自然科學上的突飛猛進打下了基礎;專制王權的興起,宗教改革以及海外擴張帶來的物價革命,無不沖擊著舊有的中世紀傳統社會,使各國在組織架構和軍事技術也有新的突破。最後的三十年戰爭可是這些變革成果的一次檢閱場,結果是奠定了今天國際主權法理的基礎。
東歐主要是圍繞著莫斯科公國的興起,以及與波蘭·立陶宛聯合王國還有占據南俄受奧斯曼土耳其支持的克里米亞汗國之間的三方博弈為主線。對今天的俄羅斯、波蘭以及烏克蘭三國來說,這段時期的歷史仍然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俄羅斯在北亞的大擴張始於此時,波蘭度過了歷史上最為輝煌的黃金時代,烏克蘭的民族意識也算是在這個時候誕生(赫梅爾尼茨基起義)
中近東地區則毫無疑問見證了奧斯曼帝國從崛起到走下坡路的整段歷史。從攻佔君士旦丁堡,統一安納托利亞,征服埃及·漢志,東侵波斯、橫掃東南歐的意氣風發,到後宮主朝,禁衛軍政變,地方貝伊反亂的每況愈下,奧斯曼帝國對今天土耳其以及巴爾干、中東的政治局勢依然有著深遠的影響。
印度則見證了另一個與奧斯曼帝國齊名的伊斯蘭火葯帝國「莫卧兒」的崛起。一個來自中亞的帖木兒後裔政權將伊斯蘭勢力和波斯文化推進到了除德干高原以南和東北阿薩姆以外的幾乎整個次大陸。直至今日,莫卧兒時期的藝術在印度的文化史上仍然極其重要的一部分。
東南亞,中南半島上的大城王國與緬甸東吁王朝間的相愛相殺,至今是泰國王室影視最受歡迎的題材之一;在海島東南亞上,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馬來西亞和印尼這兩個穆斯林國家,實際上也都是在16世紀西方殖民者的入侵壓力下才完成與伊斯蘭教的整合。
中亞地區雖然在蒙古帝國瓦解以及新航路開辟的沖擊下步入衰落,但群雄割據的分裂狀態卻一定程度上奠定了今天中亞地區的民族成分基礎。今天的哈薩克、烏茲別克的基礎版圖,可以說都是在這個時期開始形成的(賈尼別克和克烈汗的北遷,昔班尼汗對河中地區的入侵)。卡爾梅克人也是在這個時候開始大規模地遷徙至欽察地區。
對於日本,精彩紛呈的戰國時代如今是日本歷史文化對外輸出的絕佳招牌,也是日本從中世轉向近世的關鍵時期。在戰國時代之前,日本很大程度上只能算是一個地理性名詞,而在戰國時代之後,經過戰亂對社會架構的重新整合以及西方軍事技術和文化的傳入使這個東海島國第一次有了動員舉國之力渡海侵佔鄰國的能力。
在北美,印第安人與英國移民的早期交往至今仍被很多白左所津津樂道,阿爾岡琴公主波卡洪塔斯簡直成了白左眼中的聖母典範。至於「五月花號」公約是今天世界哪個超級大國的立國精神之本,想必是不需要多說了。
在中南美洲,阿茲特克和印加兩個原住民政權分別在西班牙入侵前的一個世紀時間完成了從小小城邦擴張為大帝國的過程。我們今天所熟知的這兩個美洲輝煌文明的代表,其實在大航海時代前都還只是眾多毫不起眼的小王國中的一個。他們在這個時期極速走向興盛,又在西班牙征服者的打擊下極速般地土崩瓦解。
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西蘇丹的桑海帝國和中南美的兩大土著帝國一樣,恰好在大航海時代經歷了從極盛到衰亡的過程。這個依靠強大的騎兵和河運艦隊控制幾乎整個尼日地區貿易中心的黑人帝國,卻在少數攜帶先進火器的摩洛哥遠征軍的面前原形畢露;東蘇丹的古基督教王國阿比西尼亞與非洲之角的穆斯林勢力的長期戰亂,導致奧羅莫人的大規模趁虛北遷,成了今天衣索比亞的第二大民族。
即使是在與歐洲航海者還只有零星接觸的大洋洲土著王國,也分別迎來各自歷史的關鍵時期,比如湯加王國的二元-三元政治體制的確立,建造著名人工島遺跡「南馬杜爾」的邵德雷爾王朝的覆滅,以及與塔希提間保持渡航的「Late Voyaging Era」結束之後致力發展本土文化的夏威夷王國。
最後當然要說一下我天朝。眾所周知這個時候中國正是在明王朝的統治之下,而明朝同樣也是中國古代社會的重要轉型期,主要包括城鎮手工業和商品經濟貨幣化的進一步大發展,出版印刷業的興盛帶來的世俗文化繁榮,以及與西方勢力的首次接觸而產生的「西學東漸」之風,都是明代歷史發展的重要標志。相比前代,明朝有著遠遠豐富得多的大量史料,能夠讓我們更加容易地去還原一個真實的歷史,從很多細節中品味樂趣。正因為如此,我們今天對於「古代中國」這個名詞的大部分印象,其實最早都來源於明代。
要在一篇回答里說清這兩百年間各個國家發生了什麼歷史事件是很困難的,所以鄙人在這里只是簡單列舉了一下各不同文明區域的歷史脈絡大概因為大航海時代而發生了怎樣的改變。總之,相比前代,人類世界很多原本孤立而模糊的區域文明從此開始有了清晰的歷史輪廓;而相比後代,更多不同的區域文明正處在各自傳統歷史的轉折點或者巔峰。這是一個多元交匯,使「全球史」這個名詞開始真正有意義的時代。
⑸ 大航海時代ol 英國主線故事
聲望夠了就可以拿到別國家的入港證了 大概900聲望
⑹ 大航海時代OL 小史問題
運輸用小史 縱帆283 橫帆31 技能是操船強化和偽裝倉庫,對速度無幫助被專搶有概率搶到屬沙子
普通小史 縱帆283 橫帆31 技能是操船強化和直擊阻止,軍用船技能
巡邏小史 縱帆283 橫帆31 技能是操船強化和娛樂室,用處其實也有限
所以3種小史基本速度一樣(不算加減倉),區別在於技能,而且3*技能都並非急加速這樣出類拔萃,所以像樓上所說的,強化到2*足以..
小飛 縱帆240 橫帆25 轉向14 可加2輔助帆
小北歐 縱帆195 橫帆55 轉向12 可加3輔助帆
小史 縱帆283 橫帆31 轉向12 可加2輔助帆
差距一目瞭然吧,小北歐速度根本不在一個層次的,小史最快
⑺ 請把大航海時代ol的歷史事件「伊比利亞動亂」中的插圖(兩王冠)那個完整的發上來,謝謝!
⑻ 大航海時代ol 荷蘭崛起是什麼歷史事件
新航路開辟來後,尼德蘭利源用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經營與殖民地的轉運貿易。北部的荷蘭省成為資本主義經濟最發達的省份。荷蘭的造船業非常發達,積極發展對外貿易,阿姆斯特丹是重要的港口。
16世紀末荷蘭逐漸取代了西班牙的海上霸主地位,為許多國家轉運商品。
17世紀荷蘭壟斷了世界航運業,成為世界上的「海上馬車夫」
⑼ 誰能告訴我一下航海史上重要人物及事件
愛德華·蒂奇
愛德華·蒂奇是海盜行為在政府試圖取締但是已經是不可收拾的時候的第一海盜。安妮女王時代他曾在一艘武裝民船當水手。他留著一叢濃密的黑鬍子,本是大海盜戈特船長的手下,後來脫離了戈特自立門戶,1715年他指揮著有40門火炮的「復仇女王」號出海時就找上了普通海盜不敢惹的英國皇家海軍。他的瘋狂讓他的名字在此一戰後人人都知道了「黑鬍子蒂奇」的名字,而整個大西洋沿岸陷入「連皇家海軍都無法確保安全」的恐怖之中。
此後的一段時間中,蒂奇無緣無故地消失了兩年。後來復出的他變得更加瘋狂,北至弗吉尼亞南至宏都拉斯,全都在他的搶劫范圍之內,1718年春,他竟然率領四艘海盜船封鎖了南卡羅萊納州首府查爾斯·頓,將港內的船隻洗劫一空後燒了,還綁架了市政議會的議員,揚言要「踏平查爾斯頓」。然而在1718年秋,在與斯波茨伍德的海軍的交鋒中,蒂奇在穩操勝倦的情況下竟然鬼使神差地死在了梅納德船長的手上。他的頭被懸掛在了海軍的旗桿之上。黑鬍子的死標致著美洲海盜的衰亡,所謂的海盜王只剩下下羅伯茨一人。
塞亨馬繆爾·羅伯茨
塞亨馬繆爾·羅伯茨,1682年出生於英國的威爾士,早年間曾在武裝民運船上服務,在當了近20年普通水手後,他加入了戴維斯船長的海盜幫。在一次和葡萄牙人的戰斗中戴維斯被打死了,水手們一致推舉羅伯茨做了船長。
1719年7月,他指揮「皇家流浪漢」號出發的第一件事就是為戴維斯報仇。他夷平了戴維斯遇害的葡萄牙殖民地,然後開始搶掠商船。1720年6月,「皇家流浪漢」號高高懸掛著骷髏旗闖進了特雷巴西港將150餘條船洗劫一空,並且從中挑了一條最好的快船作為他新的旗艦「皇家幸福號」。此後到處都在通緝羅伯茨。到了1721年,加勒比海航運完全被他破壞了,他們開始轉回非洲。這里需要提到的是羅伯茨除了自身有良好的習慣外,還為他的海盜船隊指定了嚴格的規章制度,並且嚴厲地執行,這也使他在海盜中有著極高的威望。
1722年2月10日晨,英國皇軍海軍的「皇家燕子」號巡洋艦遭遇了「皇家幸福」號,激戰中,一塊彈片炸開了羅伯茨的喉嚨,他當場斃命。就這樣,海盜史上最後一位偉大的船長塞亨羅繆爾·羅伯茨結束了生命。隨著最後一位主角的退場,「30年海盜黃金時代」也在歷史舞台上緩緩降下了它的帷幕。
歷史鑄就了那個時期的海盜是歷史上最偉大的海盜,雖然他們乾的是在世人眼中罪惡的勾當,但在他們身上我們同樣也可以看到堅毅勇敢,甚至是溫情人性的一面。這些幾百年前縱橫於海洋之上的凶徒們,留給我們的不僅是他們的傳說和財富,而還有另一種閃光的東西。
在海盜退出歷史舞台之後,歷史上的「大航海時代」開始走向了末期。商會勢力逐漸取代了原來的海盜集團,開始在歷史上扮演另一種重要的角色。新興的資本主義國家像荷蘭和英國成為了新一代的海上霸主。在大陸的東方,隨著葡萄牙敲開了日本的國門,日本對外政策尤其是對中國也開始起了明顯的變化。倭寇的出現將中日這兩個東方國家也遷入到海上勢力競爭之中。然而,當資本主義開始在世界范圍內大行其道的時候,「大航海時代」已經結束了,而歷史也翻開了新的一頁!
⑽ 求【黑塔利亞】中歷史事件 重要的是從大航海時代到美國獨立的全部歷史事件的時間順序 可以不明確 求順序~~
十六世紀的英西海戰
. 十六世紀後期,英國和西班牙之間進行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海戰.從此海上霸權由西班牙手中轉入了日益強盛的英格蘭的掌握中.
1558年,伊麗莎白女王即位.伊麗莎白在位長達44年,是都鐸王朝最有作為的君主.伊麗莎白精通權術,多謀善斷,用均衡的手段利用國內外各派勢力,縱橫開闔,運籌帷幄,使英格蘭擺脫困境,國勢日盛.英國人稱頌她為:榮耀之神,世界鳳凰.
伊麗莎白女王即位之初,英國內外交困.丟失加來,並與法國交惡,蘇格蘭政策失敗,法蘇聯合,一位官員些道:"法國國王一隻腳站在加來,一隻腳站在蘇格蘭,橫跨在我們頭上."天主教國家質疑女王的繼承權.在尼得蘭與西班牙冷戰.同時財政陷入困境,入不敷出(財政一直是困饒伊麗莎白,制約英國發展的重大問題).伊麗莎白以聰明的手段(甚至用自己的婚事作為籌碼),極度的忍耐,在無聲無息中為英國消災解難,並一步一步壯大起來.有人這樣說:"這只兇狠的老母雞一動不動的蹲著,孵育著英格蘭."
伊麗莎白首先解決了國內的宗教問題,又支持蘇格蘭叛軍,卻使法國找不到借口.利用自己的婚事為英國謀取了不少好處.在伊麗莎白的孵育下英國逐漸強大起來.為了解決財政問題,英國奉行對外貿易擴張,在東北航線,波羅地海,地中海和遠東具有開拓精神的英國商人,為獲取財富而努力.這樣極大的損害了海上霸主西班牙的利益.在領土上,又因尼得蘭而交惡.狂妄自大的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一直支持蘇格蘭的瑪麗反對伊麗莎白的統治.1586年,乾脆勾結英國天主教勢力和流亡英國的瑪麗准備行刺伊麗莎白,並擁立瑪麗為新君.結果陰謀敗露瑪麗被送上斷頭台,叛亂也很快被平息.為了解決財政問題,伊麗莎白甚至支持海盜活動,她與大海盜霍金斯和德雷克的交往就是一例.霍金斯是販奴三角貿易的始作俑者,德雷克是其表弟可謂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德雷克的才華遠在他表哥之上.德雷克進行了一次環球航行,掠奪到財物約50萬英鎊,德雷克毫不客氣的將三分之一獻給了伊麗莎白女王.英國的海盜活動同樣極大的損害了西班牙的利益.雙方矛盾終究要用武力解決.
在開戰前伊麗莎白女王喚起了英國民眾的熱情,英格蘭島國的性質使它可以為某一目的集中使用資源,伊麗莎白女王表示願意賣掉自己最後一條裙子.相對比,龐大的西班牙疆域廣闊,積病重重,而狂妄自大的腓力二世沒有予以足夠的重視自然沒有(也很難)對戰爭傾盡全力.亨利八世就建立的強大海軍與海戰藝術為英國打下了很好的基礎.霍金斯和德雷克在船型方面的改革使軍艦具備了海洋性更適合海上作戰.同時也帶來了自由變通的個人權力.這是古老僵化的西班牙政府與艦隊所沒有的.
1585年,德雷克被任命為艦隊副司令,派到西印度指揮一支艦隊和軍隊,和平過去了.
德雷克在美洲摧毀了西班牙的兩個殖民港口聖多明戈和卡塔赫納.腓力二世被激怒了,決心傾覆英格蘭.
1587年,英國議會決定派德雷克阻止西班牙艦隊,全面戰爭爆發.
1587年4月2日,德雷克的艦隊在西班牙的菲尼斯特被大風吹散,直到4月16日才會合.德雷克決定用最快的船隻攻擊西艦隊的第二集中地加的斯.這次冒險獲得勝利,德雷克捕獲了六艘大帆船,毀壞31隻大帆船和大量物資,價值100萬英鎊.德雷克輕描淡寫的說:這僅僅是侮辱了西班牙國王.隨後,德雷克在奪取塞格斯堡的冒險中再獲勝利.德雷克的下一個目標就是里斯本.但是西艦隊的司令,已經年愈古稀的聖克魯茲堅守不出.德雷克下令回聖文森特島,在途中劫掠了裝載腓力國王貨物的大商船,財物價值114000英鎊,相當與遠征費用的2倍.在一系列的行動中德雷克聲威大振至於極點.
1588年聖克魯茲死去,德雷克要求出戰,伊麗莎白女王授予海軍更大的權力.7月7日霍金斯及德雷克帶領90艘將軍艦朝比斯開灣前進,當他們到達西班牙海岸時被東北風吹回了英國,同時離港的無敵艦隊也被一天天吹近英格蘭.無敵艦隊原意是沿英格蘭海峽北上,同帕爾馬會合.英艦不僅要阻止回合,還要阻止西班牙人建立作戰基地的意圖.
7月21日,兩軍相遇.西班牙艦隊司令麥迪納下令組成巨大的弦月陣形,實力強的在陣形頂布和側翼,實力弱的夾在中間.場面十分壯觀.英軍有霍金斯壓陣,德雷克攻擊.盡管有先進的火炮,但仍無法破壞西軍的陣形,進而將其擊潰.
7月28日,雙方又在懷特島進行了海戰.西軍似乎想奪取懷特島作為進犯英格蘭的基地.天助英國,交戰時西風大作,而英艦又在上風,麥迪納帥軍撤離.
7月28日,英軍用火船攻擊西軍停泊地,企圖破壞西軍的弦月陣形.西軍早有防範,沒有船隻起火,但很多船隻撞在一起,最大的帆船聖勞倫斯失去了舵.西軍順著西南風駕駛向格拉夫林同帕爾馬會合.但帕爾馬沒有在約定的地點出現.西班牙艦隊回頭對付緊追不舍的英格蘭艦隊.激戰進行了8個小時(正好一個工作日,哈哈.)在近距離的戰斗中英格蘭士兵在不同水域駕駛船隻方面顯示了精湛的技能.此時上帝又幫了西軍一把,西南風大作,西班牙軍艦開始回航.德雷克和霍金斯一路尾隨,西班牙艦隊屢次反擊,最後擺脫了英軍.西班牙在愛爾蘭靠岸補充淡水時遭遇秋季風暴,損失17隻船
9月10日,僅占總數一半的65隻艦船在回到西班牙.
Seven Years' War1756~1763年,英國、普魯士同盟與法國、奧地利、 俄國同盟為爭奪殖民地和歐洲霸權而進行的戰 爭。亦稱第三次西里西亞戰爭。漢諾威等少數德意志邦國參加英普同盟,瑞典、西班牙和薩克森等大多數德意志邦國加入法奧俄同盟。
主要參戰國的戰略企圖各不相同:英國試圖打擊和削弱法國,擴大殖民地,建立海上霸權;普魯士企圖吞並薩克森,並將波蘭變為其附屬國;奧地利企圖削弱競爭對手普魯士,奪回西里西亞;法國力圖吞並英王的世襲領地漢諾威,遏制普魯士的崛起,保護海外殖民地;俄國企圖奪取東普魯士和波蘭,向西部擴張領土;瑞典則要奪取普屬波美拉尼亞。此次戰爭是法國大革命前歐洲各大國捲入的最後一次歐洲大戰,戰場遍及歐洲、北美、印度和海上。歐洲是陸戰的主戰場,主要是反普同盟各國同普魯士交戰;在北美、印度和海上,主要是英、法之間作戰。戰爭爆發時,普魯士軍隊約20萬人,訓練有素,戰鬥力強,但四面受敵,戰線太長,兵力不足,其主要盟國英國僅能對其提供財政援助;法奧俄同盟戰爭潛力雄厚,總兵力約63萬人(法軍21萬、奧軍9萬余、俄軍33萬),但彼此戰略目標各異,步調不一,行動遲緩。針對這種情況,普王弗里德里希二世採取先發制人,各個擊破方針,決定首先打擊薩克森。
1756年8月28日,普軍主力9.5萬人突然侵入薩克森,10月擊敗前來增援的奧軍,迫使薩克森投降。次年4月,普魯士進軍波希米亞(捷克),5月在布拉格附近擊敗奧軍,但6月在科林地區被道恩伯爵指揮的奧軍擊潰。普軍被迫放棄布拉格,撤回薩克森。與此同時,法軍10萬人在哈斯滕貝克附近擊敗漢諾威軍隊,法奧聯軍一部6.4萬餘人從西面逼近普魯士。同年5月,俄軍7萬人開始進攻東普魯士,7月先後佔領梅梅爾和蒂爾西特,8月底在大耶格斯多夫地區擊敗普軍。9月,瑞典軍隊1.6萬人在波美拉尼亞登陸。面對險惡形勢,弗里德里希二世頻頻調動軍隊,抗擊各路敵軍,並親率普軍2.1萬人,於11月5日在羅斯巴赫之戰中擊敗法奧聯軍,以損失550人的微小代價取得殲敵8000人的戰果;12月5日在洛伊滕之戰中採取斜向沖擊法,再敗奧軍,殲敵2.2萬人。1758年1月,俄軍重新發起進攻,佔領東普魯士首府柯尼斯堡(今加里寧格勒),並向普魯士腹地推進。弗里德里希二世率主力迎擊。8月25日,俄普兩軍在奧得河畔的措恩多夫激戰。俄軍傷亡約2.3萬人,普軍傷亡1.4萬人。年底,俄軍撤回本土過冬。1759年7月,俄奧兩軍聯合行動,會師奧得河地區,爾後向普魯士腹地進攻。8月12日,弗里德里希二世率普軍5萬人在法蘭克福附近庫訥斯多夫與俄奧聯軍9萬人會戰。普軍仍沿用斜向沖擊法,遭慘敗,損失2萬餘人。與此同時,英軍在漢諾威的明登擊敗法軍。9月,奧軍佔領德累斯頓,並於11月迫使1.2萬普軍在馬克森投降。從此,普軍元氣大傷,轉入戰略防禦。由於奧、法與俄國存有分歧和矛盾,因而未能乘勝擴張戰果,使普魯士獲得喘息之機。1760年6月,普軍在蘭茨胡特被奧軍擊敗,但8月在利格尼茨附近取勝。10月9日,俄軍一度侵佔柏林,但對戰局影響不大。11月3日,普軍在托爾高之戰中擊敗奧軍主力,戰局出現轉機。
在海上和海外戰場,英、法兩國爭奪激烈。1756年5月,法國艦隊在地中海梅諾卡島海戰中擊敗英國艦隊。1757年,英軍攻佔孟加拉。1758年後,法國因深陷歐洲戰場,在海上和各殖民地的爭奪中連遭失敗。1759年,法國艦隊先後在拉古什和基伯龍灣被英國艦隊擊敗。1760年,英國佔領法屬加拿大、路易斯安那部分地區和西班牙殖民地佛羅里達。1761年,英國佔領法國在印度的主要據點本地治里等地。
至1762年初,交戰雙方已精疲力竭,普魯士幾乎瀕臨絕境。同年1月,俄國彼得三世即位,主張與普媾和,5月宣布退出反普同盟,歸還俄軍佔領的普魯士領土。同時,瑞典也退出戰爭。普魯士方轉危為安。7月,普軍在布克斯多夫擊敗奧軍。此後,各國相繼停戰議和。1763年2月10日,英、法兩國簽訂《巴黎條約》,法國將其在北美、西印度群島、非洲和印度的大片屬地割歸英國。15日,普魯士與奧地利、薩克森簽訂《胡貝圖斯堡和約》,規定西里西亞仍歸普魯士所有。戰爭至此結束。
此次戰爭後,英國成為海上霸主,法國進一步受到削弱,俄國加強了歐洲強國的地位,普魯士在德意志的特殊地位得到鞏固。戰爭中暴露了以平分兵力和切斷敵方交通線為主要特徵的警戒線戰略和呆板的線式戰術的弱點,顯示了野戰殲敵的優越性。(王新)
百年戰爭是指英國和法國,以及後來加入的勃艮地,於1337年 - 1453年間的戰爭,是世界最長的戰爭,斷斷續續進行了長達116年,百年戰爭中,發展出不少新戰術和武器。
戰爭成因
北歐維京海盜騷擾侵略法國海岸由來已久。卡洛林王朝時期,法蘭克統治者查理三世同意這些北歐人在法國海岸諾曼底定居下來,他們後來建立了諾曼底公國。1066年諾曼底人在征服者威廉的統帥下成功地入侵英格蘭,英國從此在150年內宮廷里全是說法語的盎格魯—諾曼貴族。他們同時統治著英格蘭和諾曼底。1216年盎格魯—諾曼統治者失去了對諾曼底的控制,但直到百年戰爭開始的時候,他們仍然控制著法國英吉利海峽沿岸的一些地區。
在14世紀時,法國人試圖把英國人由法國西南部趕走,從而統一法國。英國當然不願退出,並欲奪回祖先的土地如諾曼底、曼恩、安茹等。當時英法兩國因為貿易利益的關系,均對佛蘭德斯作出爭奪,使它們之間的沖突加深。因為佛蘭德斯表面上屬於法國,但實際上卻獨自行政,並經常與英國進行羊毛貿易。而戰爭的導火線則是英王愛德華三世乘法國卡佩王朝絕嗣之際,欲以近親的關系繼承法國王位,但最後卻由腓力六世所獲得,因此愛德華三世對法國宣戰,以奪取法國王位。當時神聖羅馬帝國的諸侯和佛蘭德斯站在英國一方,而蘇格蘭和羅馬教皇則支持法國。英軍當時是雇傭兵制,由步兵,弓箭兵和僱傭騎兵組成,統一由國王親自指揮,而法軍則主要由封建騎士組成。百年戰爭依局勢的轉變,大致可分為四個階段。
戰爭經過
第一階段
第一階段(1337年 - 1360年)是雙方對佛蘭德斯和基恩的爭奪戰。首先在1340年的斯呂斯海戰中,英軍打敗法軍,奪取制海權,以防止法軍入侵。然後在1346年8月所發生的克雷西會戰中,英軍取得陸地上的優勢,並在圍攻11個月後成功佔領了法國海防要塞加萊港。英國挾著勝利的餘威,在內維爾十字戰役當中,打敗蘇格蘭的入侵,並且擒獲親法的蘇格蘭王大衛二世,此役也大大地減少蘇格蘭對英格蘭的威脅。1348年黑死病橫掃整個歐洲,兩國停戰十年,直到1356年英國再度開戰,攻取了法國的西南部的基思和加斯科涅。隨即又在普瓦捷戰役利用相同的戰術再次擊潰法軍。而因為英軍的橫征暴斂和法國全國的經濟崩潰,使得法國平民發起起義運動。結果法國在形勢不利的情況下,被迫於1360年於布雷蒂尼簽訂極為不平等的和約——《布勒丁尼和約》,將盧瓦爾河以南至比利牛斯山脈的領土全部割讓予英國。
第二階段
第二階段(1360年 - 1400年) 是因為法王查理五世欲報仇雪恨,奪回英國所佔的地區而發生的。查理五世重組軍隊以僱傭步兵代替大部份騎兵,並建立了野戰炮兵和重建艦隊。在內政方面亦作出較大的改革,並整頓了稅制,以安撫民心。時機成熟後,他任命B.迪蓋克蘭這位為軍隊總司令,以突襲和游擊戰術攻擊英軍,在多場戰役中均大敗英軍,至1380年時已將英軍迫退至沿海地帶。英王為免法國的領地全部丟失,結果與法國簽署停戰協定,只保有五個港口,分別是波爾多、巴約納、布雷斯特、瑟堡和加萊及和波爾多與巴約納間的部份連接地區。
第三階段
第三階段(1415年 - 1429年) 是英國乘法國國內的勃艮地派和阿曼雅克派發生內訌,而農民和市民亦發生起義之際重啟戰端。在1415年,英軍於阿贊庫爾戰役中大敗法軍,並隨即與勃艮地公爵結盟,攻佔法國北部大部份地區。法王查理六世在無法組織有效抵抗的情況下惟有於1420年5月21日在特魯瓦簽訂幾乎等同於承認法國亡國的和約——《特魯瓦和約》。將法國淪為英法聯合王國的一部分。英王亨利五世隨即宣布自己為法國的攝政王,並有權於查理六世死後承繼法國王位。但是,在1422年,查理六世和亨利五世同於這年死去。結果新法王查理七世和新英王亨利六世為爭奪法國王位,再啟戰端,百年戰爭進入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
第四階段(1429年 - 1453年) ,法國人民因為不堪英軍的壓迫,紛紛組織游擊戰,這給予法軍很大的幫助。游擊隊經常設置埋伏,捉拿英國的征稅者,消滅英軍的部隊,達到了牽制英國之效。雖然於1428年10月,英軍與勃艮地派進逼至奧爾良,並包圍了此城,使得法軍形勢大為不利,但此時法國出現了一位千古傳頌的救星——聖女貞德,在她的指揮下法軍於1429年5月解除了英國對奧爾良的包圍,贏得了重大勝利,從而扭轉了整個戰爭的形勢。雖然貞德於不久後便英軍所捉拿,並以女巫罪處死,但這反而激起法國的民族義憤,使法軍作出大反攻。在1437年法軍光復首都巴黎,於1441年收復香檳,又於1450年解放曼恩和諾曼底,隨後又於1453年奪回吉耶訥。最後於1453年10月19日,波爾多的英軍投降,法國收復了除加萊外的全部領土,百年戰爭至此完全結束。
影響
百年戰爭,不論對英國或法國人民來說都是一場災難,當時又是黑死病流行的時代,在戰爭和疫病的雙重打擊下,英法兩國的經濟大受創傷,民不聊生。曾有一位西方歷史學家指出:「百年戰爭是一場持續百年的屠殺游戲。當兩國的皇族及貴族為了自己所奪得的利益而慶祝的時候,那些痛失家園及親人的無辜平民卻只能在無聲地痛哭。戰爭打了一百年,人民也哭了一百年。」這種說法可謂一針見血,一語道破了這場戰爭的殘酷。因為這場戰爭是在法國的土地上進行的,法國變得滿目滄痍,很多人民無家可歸,但法國最後亦因為這場戰爭完成了民族的統一大業,為其日後在歐洲大陸的擴張打下基礎。英國在百年戰爭後不但一無所獲,還喪失了幾乎所有在法國的領地,結果迫使其放棄大陸制霸的企圖,轉而向海上發展,從而走上了海上帝國的道路。
地位
百年戰爭從中世紀中葉延續到十五世紀,其結束之年也被認為是中世紀結束的標志之一。在戰爭過程中,雙方武器裝備和戰術思想都經歷了緩慢而深刻的轉變,戰爭的過程也促使交戰雙方的戰爭體制調整。
14世紀戰爭開始時,雙方主要採取中世紀西歐化的貴族兵源制,由各領主募集部隊。而作為遠征的英國一方,由於這種傳統兵役制限制了領主們對國王的效忠義務時間,在戰爭中開始採取更多的來自下層國民的雇傭兵以及相對應的長弓兵戰術,同樣對法國來說,持續而大規模的戰爭逼迫統治階層集結權力應付外敵,促使王室更重視自身的權力而不是希望分配給下面的領主,因此當戰爭最終結束後,交戰雙方均先後走上了中央集權的道路。
在戰爭中英國的數次勝利,也被認為嚴重挑戰和打破了貴族騎兵在西歐占軍事壟斷地位的特點,自此之後,雖然在勝利國法國仍然保留了大量的重騎兵傳統,但步兵能夠戰勝騎兵的意識已經被全面普及,影響和促進了此後於15-16世紀步兵地位的進一步重大轉變。在初期的大規模會戰中,法國人堅持使用重騎兵正面沖擊,而到15世紀的阿金庫爾戰役中,他們也部分接受了對手的思想開始令騎兵下馬徒步戰斗,可說明對騎兵和步兵地位在戰爭中經歷的微妙變化。百年戰爭中,代表著騎士貴族的法國軍隊在大規模會戰中屢屢失敗,最後由出身平民的聖女貞德鼓舞起士氣才取得最終勝利,也就標識著貴族騎士風范的退卻和民族戰爭意識的興起。
百年中,雙方的武器裝備也經歷了改良和演化,14世紀開戰時,當時最好的盔甲仍然為鎖鏈甲,這和之前數個世紀相比並沒有本質上的進化和改善,而15世紀戰爭中後期時,新形態的板甲已經成為了貴族騎士們的普遍裝備。這種新裝備相對前者,事實上最顯著的價值即是針對射擊和刺殺為主的防禦能力改良,因此也可以認為是英國大規模應用的長弓戰術所帶來的必然後果。 在連續不斷的圍攻戰中,雙方也重視攻城武器的設計和應用,在後期,法軍開始大規模使用火葯及火炮作為武器而取得勝利,並在這些新型武器上具有科技領先地位,即由此促使了新形態的戰爭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