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台灣有哪些知名的歷史學家
以下僅列部分中華民國籍在台、去台的歷史研究有成之學家、學者(包括去世在世者):
B
柏楊(河南人,作家、思想家及歷史評論家,著中國人史綱、中國歷史年表等)
C
陳永發(四川人,著中.共七十年、紅.太.陽下的罌.粟.花等,現任中央研究院近史所所長)
陳荊和(台中人,華僑與越南歷史專家,著國史遺編、大越史記全書等)
陳鵬仁(台南人,前國民黨黨史會主任委員,著中日外交史、從甲午戰爭到中日戰爭等)
蔡哲茂(台北人,古文字與古代史專家,以甲骨綴合聞名於古文字學界,著甲骨綴合全集、續集等)
D
杜正勝(高雄縣人,中國上古史學者,中央研究院院士,著周代城邦、古代社會與國家等)
F
傅斯年(山東人,早年五四運動領袖之一,著東北史綱、民族與古代中國史等)
傅樂成(山東人,傅斯年之侄,隋唐史專家,著中國通史等)
G
郭廷以(河南人,中國近代史學的開拓者,著近代中國史綱、太平天國史事日誌等)
H
胡適(安徽人,倡導新文化運動,在文學、哲學、史學、考據學、教育學等諸多領域都有深入的研究,著中國哲學史大綱上卷、中國中古思想史長編等)
胡秋原(湖北人,美國傳記學會《國際著名領袖人名錄》之一,著有古代中國文化與中國知識分子、在唐三藏與浮士德之間等)
黃彰健(湖南人,主要研究明清政治史與法制史、中國上古史、經學與宋明理學和二二八事件真.相,著明實錄校勘記、周公孔子研究、二二八事件真相考證稿等)
J
蔣永敬(安徽人,著抗戰史論等)
K
孔德成(曲阜人,孔子後裔,前大成至聖先師奉祀官,著孔子世家譜、明清散文選注等)
康樂(台南人,主要研究魏晉南北朝史與佛教史,著國家祭典與北魏政.治等)
L
羅家倫(浙江人,早年五四運動領袖之一,著新人生觀、耕雲集等)
連橫(台南人,享有「有節操的台灣史作者」之譽,著台灣通史、台灣語典等)
劉維開(台灣人,中國近代史研究者,著蔣中正的一九四九、羅家倫先生年譜等)
N
南懷瑾(浙江人,國學學者,積極傳播中國古代文化,著易經雜說、中國道教發展史略等)
鈕先鍾(江西人,戰史專家,著孫子三論、中國戰略思想史等)
P
彭國棟(湖南人,主編《清史》聞名,著藝文掌故等)
Q
錢穆(無錫人,國學大師,著國史大綱、古史地理論叢、中國思想史等)
R
阮銘(上海人,中.共胡.耀.邦文膽,1988年出走大陸,成為中.共黨.史專家,2002年入籍中華民國,著有歷史轉折點上的胡.耀.邦、鄧.小.平帝國等)
W
吳相湘(湖南人,著孫逸仙傳、第二次中日戰爭史、晚清宮廷實紀等)
X
許倬雲(無錫人,專長中國文化史、社會史和中國上古史,嫻熟西方歷史,著求古編、西周史等)
Y
余英時(安徽人,師從國學大師錢穆,中央研究院院士,美國國會圖書館克魯格人文與社會科學終身成就獎,著史學與傳統、朱熹的歷史世界等)
嚴耕望(安徽人,師從國學大師錢穆,享有「中國史學界的朴實楷模」之譽,著唐史研究叢稿、治史答問等)
Z
張玉法(山東人,中央研究院院士,近代史專家,著中國現代史、中華民國史稿等)
另外還有諸多如郭華倫、王健民、王泛森等歷史學者,不一一贅述。
Ⅱ 紀滄海的原形是誰
諜戰故事,虛擬人物,沒有原形
從東北逃難到重慶的落魄國文教專員紀滄海,一襲長袍,屬戴著副大框眼鏡,他與華岩寺的方丈一起肩負起了保護國寶「貝葉金經」,粉碎敵特陰謀的重大使命。海頓表示:「別看我在劇中表面上是個『弱不禁風』的國文教員,實際上紀滄海是個『功夫高手』。他信仰堅定,深愛著自己的祖國,並且充滿了智慧,那些猥瑣、不堪一擊都是因為要隱藏真實身份裝出來的。」
海頓表示,《決戰華嚴寺》是一個戲中有戲、謎中藏謎的故事,非常具有看點。「拍攝時自己都非常期待。」相信觀眾一定會喜歡這個不同尋常的諜戰劇,帶你重回這個熱血澎湃的時代。
Ⅲ 中國近百年來有名的歷史學家有哪些
近代以來開山歷史學家,首推梁啟超,引進了西方史學。隨後較有貢獻的則是回何炳松,其人是名家答何炳棣族兄。
清華四大導師中的王國維、陳寅恪以及陳垣、錢穆,稱四大歷史學家。
同時期的呂思勉,自學成材,隱為一大重鎮。
張蔭麟,時人目為天才。
胡適的弟子傅斯年、顧頡剛、羅爾綱,各成一家。
蔣廷黻,由政治學家而歷史學家,亦為當時所中。與蔣類似的還有此後旅居海外的蕭公權、何炳棣。
黎東方,則可謂當時的大眾歷史學家,頗受一般民眾歡迎。
馮友蘭,雖然一般被認為是新儒家之一,不過亦可稱為歷史學家。
接下來自然是馬克思主義史學家,開山人物是郭沫若、陶希聖,此後的名家則有翦伯贊、周谷城、範文瀾、胡繩、呂振羽、白壽彝、陳旭麓等。
晚近以來,優秀學者甚多,目前年紀較大、資望較高者如楊寬、劉桂生、戴逸、李侃、李時岳、林華國、劉大年等,年輕者更是人才輩出但要稱為大師,似乎還需要時間檢驗。
同時期流落海外學者中,可稱為大家似有殷海光、林毓生、余英時、郭廷以、劉廣京等。
Ⅳ 我國歷史上『『史學八大家",你知道下面8位歷史學家分別是哪個時代的人嗎
左丘明:
春秋抄時魯國人,襲著有《左傳》,編年體史書創始人。
司馬遷:
西漢人,作《史記》,首創正史紀傳體。
班固:
東漢人,著《漢書》,開創斷代史體例。
劉知幾:
唐代人,編著《史通》,我國第一個史學批評家。
杜佑:
唐代人,著有《通典》,為
我國第一個記敘典章制度的通史。
司馬光:
北宋人,編成《資治通鑒》,為編年史第一部巨著。
袁樞:
宋代人,著《通鑒紀事本未》,創立了紀事本未的體裁。
顧炎武:
明清學者,著有《天下郡國利病書》等。
Ⅳ 中國史學四大家是誰
4 歷史學一級教授—— 呂思勉
呂思勉(1884.2.27—1957.10.9),字誠之,筆名駑牛、程芸、芸等。漢族,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家」(嚴耕望語)。畢生致力於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先後在常州府中學堂、南通國文專修科、上海私立甲種商業學校、沈陽高等師范學校、蘇州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滬江大學、光華大學等校任教,曾擔任光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代校長。早年還曾在上海中華書局、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1951年入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任教,被評為歷史學一級教授。
呂思勉史學代表作品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讀史札記》《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文字學四種》《呂思勉讀史札記》等。
3 「國寶」—— 陳垣
陳垣(1880.11.12-1971.6.21),漢族,廣東新會人。字援庵,又字圓庵,出身葯商家庭。中國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教育家。陳垣先後創建廣州光華醫學專門學校、北京孤兒工讀園、北京平民中學。曾任國立北京大學、北平師范大學、輔仁大學的教授、導師。 1926-1952年,任輔仁大學校長。1952-1971年,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1949年以前,他還擔任過京師圖書館館長、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1949年後,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長。歷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華化考》《校勘學釋例》《史諱舉例》及《通鑒胡注表微》等,另有《陳垣學術論文集》行世。與陳寅恪並稱為「史學二陳」,二陳又與呂思勉、錢穆並稱為「史學四大家」。他的許多著作成為史學領域的經典,有些被翻譯為英、日文,在美國、德國、日本出版,毛澤東主席稱他是「國寶」。
2 中國學術界「一代宗師」—— 錢穆
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享年95歲),男,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 。江蘇無錫人,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 ,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1930年因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成名,被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後歷任北京大學、北平師范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創辦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前身)。 1967年遷居台北,任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教授。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歸葬蘇州太湖之濱。
錢穆著述頗豐,專著多達80種以上 。他畢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高舉現代新儒家的旗幟,在大陸、香港、台灣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代表作有《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等。此外還有結集出版論文集多種,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國文化叢談》等。
1 百年博學人才—— 陳寅恪
陳寅恪(1890.7.3—1969.10.7),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
陳寅恪之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篔,是台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等。
Ⅵ 當今聞名中外的歷史學家
季羨林,南懷瑾
Ⅶ 求外國較著名的史學家。
古希臘,希羅多德(Herodotus)(前484年?—前425年?),《歷史》,歷史之父
古希臘,修昔底德(Thucydides)(前460年?—前400年?),《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古羅馬,尤利烏斯·愷撒(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年—前44年),《高盧戰記》和《內戰記》
羅馬,李維(Livy)(前59年—17年),《羅馬史》
古希臘,普魯塔克(Plutarch)(46年?—120年?),《希臘羅馬名人傳》
羅馬,塔西佗(Gaius Cornelius Tacitus)(55年?—117年?),《編年史》
英國,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1737年—1794年),《羅馬帝國衰亡史》
德國,蘭克(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886年)
德國,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年—1895年),《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德國,戴布流克(Hans Delbrück)(1848年—1929年),《戰爭藝術史》
英國,丘吉爾(Sir Winston Churchill)(1874年—1965年),《英語民族史》
法國,費夫爾(Lucien Febvre)(1878年—1956年),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
法國,布洛赫(Marc Bloch)(1886年—1944年),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
英國,阿諾爾德·約瑟·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歷史研究》
法國,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1902年—1985年),年鑒學派第二代學者,《菲利浦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美國,費正清(John K. Fairbank)(1907年—1991年)
德國,戈洛·曼(Golo Mann)(1909年—1994年)
美國,L·S·斯塔夫里阿諾斯(L.S. Stavrianos)(1913年—2004年),《全球通史》
日本歷史學家
日本, 白鳥庫吉(Shiratori Kurakichi,しらとり くらきち),(1865~1942), 岩波書店出版10卷本《白鳥庫吉全集》
日本,內藤湖南(1866—1934)
日本,桑原隲藏(1870-1931),《宋末提舉市舶船西域寬葉香蒲壽庚的事跡》、《東洋史要》、《東洋史說苑》
日本, 津田左右吉(1873~1961),《古事記及日本書紀的研究》、《神話時代史的研究》、《日本上古史的研究》、《上古日本的社會及思想》
日本,辻善之助(1877-1955)《日本佛教史的研究》、《增訂海外交通史話》、《日本文化史》七卷、《日本佛教史》十卷。
日本,池內宏(1878~1952)《滿鮮史研究》全5巻、《元寇的新研究》、《鮮初東北境和女真的關系》
日本,加藤繁(1880~1946),《中國社會經濟史概說》、《唐宋時代金銀之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和田清博士序)
日本,後藤朝太郎,(1881-1945)日本著名漢學家。
日本,有高岩(1884—1968)《東洋中世史》、《元代農民之生活》
日本,中村孝也(1885~1970)《德川家康文書的研究》、《 家康的臣僚 武將篇 》、《 國史學 》
Ⅷ 著名的歷史學家
古代
司馬遷(公元前145年~公元前90年),《史記》
班彪(3年~年),中國東漢史學家
班固(32年~92年),《漢書》
陳壽(233年~297年),《三國志》
范曄(398年~445年),《後漢書》
劉知幾(661年~721年),《史通》
杜佑(735年~812年),《通典》
司馬光(1019年~1086年),《資治通鑒》
鄭樵(1104年~1162年),《通志》
洪邁(1123年~1202年),《容齋隨筆》
周去非(1135年~1189年),《嶺外代答》
趙汝適(Zhao Rukuò 1170年~1228年,《諸蕃志》
馬端臨(1254年~1324年),《文獻通考》
汪大淵(1311年~ 1350年),《島夷志略》
李贄 (1527~1602),《史綱評要》
張燮(1574年~1640年),《東西洋考》
顧炎武(1613年~1682年) 《日知錄》、《肇域志》
王夫之(1619年~1692年) 讀通鑒論
王鳴盛(1722年~1797年),《十七史商榷》
趙翼(1727年~1814年),《二十二史札記》
錢大昕(1728年~1804年),《二十二史考異》
章學誠(1738年~1801年),《文史通義》
近現代
王韜(1828~1897年),《法國志略》、《普法戰紀》、《法蘭西志》、《美利堅志》、《日本通中國考》、《琉球朝貢考》、《法越交兵記》、《西古史》、《西事凡》
夏曾佑(1863年~1924年),《中國古代史》
梁啟超(1873年~1929年),《新史學》《中國歷史研究法》《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清代學術概論》
王國維(1877年~1927年)
柳詒徵(1880年~1956年) 《國史要義》
陳垣(1880年~1971年),《元也里可溫考》《元西域人華化考》《校勘學釋例》《通鑒胡注表微》
顧頡剛(1893年~1980年),《古史辨》,「層累地造就古史」學說提出者
陶希聖(1899~1988),《八十自序》《中國社會現象拾零》
黃現璠(1899年~1982年)《廣西壯族簡史》《唐代社會概略》《宋代太學生救國運動》《壯族通史》
馮承鈞(1887年~1946年),《成吉思汗傳》《中國南洋交通史》《高昌城鎮與唐代蒲昌》《景教碑考》
陳寅恪(1890年~1969年) 《柳如是別傳》《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元白詩箋證稿》
胡適(1891年~1962年)
郭沫若(1892年~1978年)
呂思勉(1884年-1957年),錢穆之師。著作《白話本國史》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
錢穆(1895年~1990年),《國史大綱》
傅斯年(1896年~1950年)
郭廷以(1904年~1975年),《近代中國史綱》《近代中國史事日誌》《太平天國史事日誌》
張蔭麟(1906年~1942年)
勞干(1907年~2003年)
譚其驤(1911年~1992年),《中國歷史地圖集(8卷)》
全漢升(1912年~2001年)
吳晗 (1909年~1969年)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
華人
黎東方(1907年9月15日—1998年12月30日)《中國史之研究》、《中國上古史八論》、《西洋通史序論》、《中華民國簡》,長篇自傳《平凡的我》,以及他所獨創的「細說體」系列史書《細說三國》、《細說元朝》、《細說明朝》、《細說清朝》、《細說民國創立》等,還有大量英文著作和譯著。
陳兼(1952年—),《中國走向朝鮮戰爭之路》、《劍橋冷戰史·中國卷》、《毛澤東的中國與冷戰》
黃仁宇(1918年——2000年),《萬曆十五年》、《放寬歷史的視界》、《中國大歷史》
葉文心(1948年—)《上海百年風華》
徐中約(1923年—2005年)《中國近代史》、《中國進入國際社會的外交,1858—1888年》
何炳棣(1917年—),《明初以降人口及其相關問題(1368--1953)》
楊聯升(1914年—1990年),《國史探微》、《論學談詩二十年:胡適楊聯升往來書札》
許達然(1940年—)、《十八和十九世紀台灣社會史論》、《台灣人民起事和歷史發展,1683-1894》
王國斌(R· Bin Wang),《轉變的中國:歷史變遷及歐洲經驗的局限》
唐德剛(1920年-2009年),《中美外交史百年史1784-1911》、 《晚清七十年》、 《袁氏當國》
外國
古希臘,希羅多德(Herodotus)(前484年?—前425年?),《歷史》,歷史之父
古希臘,修昔底德(Thucydides)(前460年?—前400年?),《伯羅奔尼撒戰爭史》
古希臘,波利比奧斯(Polybius)(前200年—前118年),以《歷史》(又譯為《通史》、《羅馬史》)一書留名傳世。
古羅馬,尤利烏斯·愷撒(Gaius Julius Caesar)(前100年—前44年),《高盧戰記》和《內戰記》
羅馬,李維(Livy)(前59年—17年),《羅馬史》
古希臘,普魯塔克(Plutarch)(46年?—120年?),《希臘羅馬名人傳》
羅馬,塔西佗(Gaius Cornelius Tacitus)(55年?—117年?),《編年史》
英國,愛德華·吉本(Edward Gibbon)(1737年—1794年),《羅馬帝國衰亡史》
德國,蘭克(Leopold von Ranke)(1795年—1886年)
德國,恩格斯(Friedrich Engels)(1820年—1895年),《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德國,戴布流克(Hans Delbrück)(1848年—1929年),《戰爭藝術史》
英國,丘吉爾(Sir Winston Churchill)(1874年—1965年),《英語民族史》
法國,費夫爾(Lucien Febvre)(1878年—1956年),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
法國,布洛赫(Marc Bloch)(1886年—1944年),年鑒學派創始人之一
英國,阿諾爾德·約瑟·湯因比(Arnold Joseph Toynbee)(1889年—1975年),《歷史研究》
法國,布勞岱爾(Fernand Braudel)(1902年—1985年),年鑒學派第二代學者,《菲利浦二世時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
美國,費正清(John K. Fairbank)(1907年—1991年)
德國,戈洛·曼(Golo Mann)(1909年—1994年)
美國,L·S·斯塔夫里阿諾斯(L.S. Stavrianos)(1913年—2004年),《全球通史》
編輯本段日本歷史學家
日本, 白鳥庫吉(Shiratori Kurakichi,しらとり くらきち),(1865~1942), 岩波書店出版10卷本《白鳥庫吉全集》
日本,內藤湖南(1866—1934)
日本,桑原隲藏(1870-1931),《宋末提舉市舶船西域寬葉香蒲壽庚的事跡》、《東洋史要》、《東洋史說苑》
日本, 津田左右吉(1873~1961),《古事記及日本書紀的研究》、《神話時代史的研究》、《日本上古史的研究》、《上古日本的社會及思想》
日本,辻善之助(1877-1955)《日本佛教史的研究》、《增訂海外交通史話》、《日本文化史》七卷、《日本佛教史》十卷。
日本,池內宏(1878~1952)《滿鮮史研究》全5巻、《元寇的新研究》、《鮮初東北境和女真的關系》
日本,加藤繁(1880~1946),《中國社會經濟史概說》、《唐宋時代金銀之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和田清博士序)
日本,後藤朝太郎,(1881-1945)日本著名漢學家。
日本,有高岩(1884—1968)《東洋中世史》、《元代農民之生活》
日本,中村孝也(1885~1970)《德川家康文書的研究》、《 家康的臣僚 武將篇 》、《 國史學 》
日本,原田淑人(1885——1974),《東亞古文化研究》、《東亞古文化論考》、《東亞古文化說苑》、《唐代的服飾》
日本,和田清(1890~1963),《支那通史》、《內蒙古諸部落的起源》、《明代蒙古史論集 》、《中國史概說》
日本,家永三郎(1913—2002)
Ⅸ 中國 近代史學家都有哪些
上古史(先秦至兩漢)王先謙(1842年—1917年),《漢書補注》、《後漢書集解》羅振玉(1866年—1940年),《殷墟書契考釋》王國維(1877年—1927年),《宋元戲曲考》、《人間詞話》、《觀堂集林》郭沫若(1892年—1978年),《甲骨文字研究》、《卜辭通纂》、《中國古代史的分期問題》、《中國古代社會研究》顧頡剛(1893年—1980年),《古史辨》董作賓(1895年—1963年),《殷墟文字甲編》、《卜辭中所見之殷歷》馬非百(1896年—1984年),《秦始皇帝傳》、《秦集史》、《秦史綱要》徐中舒(1898年—1991年),《甲骨文字典》、《古詩十九首考》、《禹鼎的年代及其相關的問題》、《論〈戰國策〉》張蔭麟(1906年—1942年),《中國史綱-上古篇》許倬雲(1930年—),《萬古江河》、《西周史》、《漢代農業》、《歷史分光鏡》張光直(1931年—2001年),《中國青銅時代》李學勤(1933年—), 《東周與秦代文明》、《古文字學初階》、《新出青銅器研究》李民(1934年—), 《〈尚書〉與古史研究》、《夏代文化》、《夏商史探索》、《古本竹書紀年譯注》、《殷商社會生活史》杜正勝(1944年—),《編戶齊民》、《古代國家與社會》李開元(生年不詳),《漢帝的建立與劉邦集團》、《復活的歷史》、《歷史的鏡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