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王新民的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
別名:王頲
1952年9月出生於上海市,原籍:浙江寧波市。職稱:副教授。 1978年4月-1979年8月,安徽師范大學外語系英語專業本科生。
1979年9月-1981年11月,南京大學歷史系歷史專業元史方向碩士研究生(導師韓儒林);1982年12月獲碩士學位。
1985年3月-1989年7月,復旦大學歷史系歷史地理專業歷史政治地理博士研究生(導師譚其驤);1989年10月獲博士學位。 1981年12月-1983年10月,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助教。
1983年11月-1985年2月,1989年8月-1990年11月,復旦大學歷史地理研究所講師。
1990年12月-1991年10月,華盛頓大學亨利傑克遜國際研究學院博士後研究員(學術合作和指導者陳學霖Hok-lamChan)。
1991年11月-1993年3月,復旦大學歷史系講師。
1993年4月-1999年8月,復旦大學歷史系副教授。
1999年9月-2000年1月,高麗大學校東洋史系客座教授。外語:英語和法語、日語、韓語(只限閱讀)。 《黃河故道考辯》,華東理工大學出版社,1995年,175千字。
《聖王肇業----韓日中交涉史考》,學林出版社,1998年,210千字。
論文:
《馬可波羅游記中的幾個地名》,《南京大學學報》1980年第3期,4千字。
《元代糧倉考略》,《安徽師范大學學報》1981年第2期,11千字。
《斂財之臣與元世祖》,《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5輯,南京大學元史研究室,1981年,10千字。
《元代極東北三族雜考》,《北方論叢》1982年第1期,6千字。
《遼天祚帝被俘前行蹤考辨》,《江海學刊》1982年第5期,4千字。
《忽必烈與蒙哥的一場斗爭》,《元史論叢》第1輯,中華書局,1982年,12千字。
《遼的西南面經營及其與西夏的關系》,《元史及北方民族史研究集刊》第6輯,1982年,10千字。
《元代人口問題芻議》,《元史論叢》第2輯,1983年,12千字。
《元代屯田考》,《中華文史論叢》1983年第4期,34千字。
《元湖廣行省站道考略》,《歷史地理》第3輯,1983年,15千字。
《室韋的族源和各部方位》,《中國蒙古史學會論文選集1983》,內蒙古人民出版社,1964年,10千字。
《元代書院考略》,《中國史研究》1984年第1期,12千字。
《元代礦冶業考略》,《歷史地理論叢》第1輯,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年,10千字。
《兀剌海方位探索》,《歷史地理》第1輯,8千字。
《元史地理志資料探源》,《歷史地理》第8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0年,10千字。
《元代國內商業》,《歷史地理論叢》第2輯,1990年,30千字。
《元雲南行省站道考略》,《歷史地理論叢》第2輯,9千字。
《陳氏安南國建置考》,《歷史地理》第9輯,1990年,12千字。
《蒙古國漢軍萬戶問題管見》,《元史論叢》第4輯,1992年,10千字。
《段氏大理國建置考》,《歷史地理》第10輯,1992年,12千字。
《遼史地理志資料探源》,《大陸雜志》第83卷第6期,1992年,10千字。
《大氏渤海國行政地理考》,《漢學研究》第10卷第1期,1993年,12千字。
《金元黃河故道考辨》,《漢學研究》第12卷第1期,1994年,24千字。
《對也談有關金元黃河的幾個問題的答覆》,《漢學研究》第13卷第1期,1995年,4千字。
《徐福東渡新考》,《復旦大學學報》1995年第3期,12千字。
《穢貉遷徙考》,《韓國史論叢》第2輯,上海人民出版社,1996年,12千字。
《大蒙古國兀魯思封授問題管見》,《元史論叢》第6輯,1996年,14千字。
《劉福通起兵與賈魯河》,《紅巾軍領袖劉福通--劉福通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黃山書社,1996年,9千字。
《大蒙古國探馬赤軍問題管見》,《內陸亞洲歷史文化研究--韓儒林先生紀念文集》,南京大學出版社,1996年,14千字。
《耽羅的名稱和沿革》,《學人》第11輯,江蘇文藝出版社,1997年,12千字。
《高麗忠宣王西謫事件考辯》,《韓國史論叢》第3輯,12千字。
《蝦夷雜識》,《學術集林》第11卷,遠東出版社,1997年,12千字。
《『威化島回軍』事件新考》,《史叢》第50輯,高麗大學史學會,1999年,12千字。
《李穡主立昌王與禑王的血統爭執》,《韓國研究》第6輯,浙江古籍出版社,2000年,12千字。
《大蒙古國的斡耳朵》,《中華文史論叢》第64輯,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年,14千字。
《元朝遠征日本史事補釋》,《學術集林》第18卷,2000年,12千字。
《燕鐵木兒的軍事政變與明文禪替》,《歐亞學刊》第3輯,中華書局,2000年,14千字。
《遼金元海東青考》,《文史》第54輯,中華書局,2001年,12千字。
《摩鄰,中國中世紀關於西非洲的記載》,《中國史研究》2001年第1期,9千字。
《元代兩江及其與安南的邊界爭端》,《國際蒙元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1年,14千字。
編著
《中國名人辭典》,遼金代部分,江西人民出版社,1983年。
《歷史大辭典元史卷》,「汪世顯」等,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
《辭海歷史地理卷》,民國部分,上海辭書出版社,1992 年。
《廟學典禮點校》,浙江人民出版社,1992 年。
《中國歷代職官辭典》,元代部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3 年。
《中國歷史地理學家評傳》, 「丁謙」等,山東教育出版社,1993 年。
《中國學術名著提要》,「遼史」、「元朝秘史」等,復旦大學出版社,1994年。
《歷史大辭典歷史地理卷》,廣東、廣西等部分,上海辭書出版社,1996年。
《中國通史元史卷》,「張弘范」等,人民出版社,1997年。
《元史辭典》,地名部分,山東教育出版社,2001年。
㈡ 上海復旦大學歷史學哪個專業最強,有哪些博導
該校歷來史學系始建於1925年,源是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之一,在最近教育部考核中獲得優秀。該系師資力量雄厚,研究專業方向齊全,科研成果卓著,在國內歷史學科中名列前茅。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譚其驤、周予同、蔡尚思、楊寬、耿淡如、田汝康、金沖及等長期在該系任教。現有博士生導師15名,教授20名,副教授26名。設有1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5個博士點,7個碩士點。該系為國內有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的單位之一。近年來,該系教師出版教材和學術著作180餘部,在中國近現代史研究、史學理論與中外史學史研究、中外文化史研究、世界古典文明研究等領域頗有學術建樹。秦漢史、隋唐史、明清史、中華民國史等斷代史;美國史、日本史等國別史;拉美史、南亞史等地區史;古典文明研究、歐洲社會經濟史、世界文化史、第二次大戰史、20世紀世界史、中國經濟史、歷史文獻學等專門史;還開設史學論文寫作、旅遊文化、專業外語、方誌學等。畢業去向都比較理想,各級科學研究機構、大專院校、出版社和報刊等媒體,圖書館、博物館和檔案館等文化事業單位,以及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一部分畢業生可直接攻讀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
㈢ 如何評價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出軌事件
如何評價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出軌事件
主要過錯在徐沖,婚內出軌、在《情況說明》中又不敢公開承認。通過此事,認識了徐沖的真實面目。
㈣ 復旦大學歷史學怎麼樣
復旦歷史學這幾年的變化十分可喜,中國史、世界史齊頭並進,欣欣向榮~而不像北方一些所謂第一流綜合大學的歷史系行將就木~
歷史學系是復旦大學最為悠久的系科之一,1905年復旦公學高等正齋創設伊始,就在文科中開設有歷史學課程。1925年正式設系,時稱史學系。1937年隨校本部遷往重慶,1938春改為史地學系。1949年夏,暨南大學和同濟大學文學院並入復旦,由於地理教學力量較弱,其他院校史地也多分開設系,遂議決改為史學系。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時,因為得到江浙多所大學著名史家的加盟,復旦歷史系獲得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本系的教授,在中國史方面,有周予同、譚其驤、陳守實、胡厚宣、馬長壽、蔡尚思、楊寬等;在世界史方面,有周谷城、王造時、耿淡如、陳仁炳、章巽、田汝康等。還有當時已脫穎而出的中青年史家,如程博洪、張蔭桐、胡繩武、趙人龍、金沖及等。一大批學者匯聚於此,逐步形成了復旦歷史系自身的研究特色。如周谷城關於世界古代史及其他領域的研究,譚其驤的中國歷史地理研究,周予同的經學史研究,陳守實的中國土地制度研究,胡厚宣的甲骨文研究,蔡尚思的中國思想文化史研究,楊寬的先秦史研究,章巽的中國古代海上交通研究,田汝康的古代中國與東南亞地區的海上交通和華僑問題、民族問題研究等,都有很高的學術建樹。如周予同先生所言,歷史系的發展要定位於「為復旦爭取學術地位」,正是老一輩學者的工作,奠定了歷史學系在復旦大學、在中國史學界的學科地位。
1981年,教育部公布首批博士點,歷史學系中國古代史、歷史地理學、世界上古史中古史、世界地區史國別史專業占據其中4席。1994年被教育部列入「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基地」,1996年建立了歷史學博士後流動站,1997年成為中國國內首批五家獲得歷史學一級學科博士授予權的單位之一。近年來,在學科建設上也有所突破,2004年「中外現代化進程研究中心」列入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2007年「中國近現代史」成為「國家重點學科」。
從1980年代後期起,原屬歷史系的歷史地理和文物與博物館專業,先後獨立為歷史地理研究所和文物與博物館學系。復旦大學歷史系則在歷史學一級學科之下,設有史學理論與史學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專門史、歷史文獻學、當代中國史七個二級學科,各學科均招收碩士生和博士生。基於本科及研究生教學安排的需要,基本學科架構主要劃分為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而在科研工作中,則不限於此。除此三者外,還按照專門史、歷史文獻學、西方史學史及史學理論等上述二級學科方向進行組織。
進入2011年,隨著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頒行新的學科目錄,原歷史學一級學科被拆分為中國史、世界史和考古學三個一級學科。復旦大學歷史系將依照新調整的學科設置,根據自身傳統的學科優勢進行整合,努力在中國史和世界史兩個研究領域進一步開拓創新,在人才培養與科學研究中不斷取得新的成績
㈤ 復旦歷史學系女教授因肝癌去世,你了解肝癌這個疾病嗎
近日一則報道引得無數人的惋惜,復旦大學歷史系的女教授因肝癌去世,年僅只有42歲。這位教師是兼具美貌和智慧於一身的,曾經畢業於復旦大學碩士學位的她,還獲取了國外某知名大學的全額獎學金後攻讀了博士,學成後歸國,成為一名優秀的教育者。她的才氣受到了同學們及教授們的一致誇贊,就是這樣一位年輕有為的教授,在最美好的年華卻得了肝癌,最後離世。對於肝癌,大部分人對其又有多少了解呢,可以從以下幾點來了解這個疾病:
①肝癌的誘因肝癌分為兩種分別為原發性肝癌和繼發性肝癌,引起肝癌的誘因有很多,原發性肝癌的具體病因還是尚不明確的,但是有研究發現是與長期飲酒、吃變質的食物、長期飲用一些微生物含量及細菌含量超標的水質、化學物質及遺傳因素有關。繼發性肝癌則指的是身體其他部位的癌症轉移到肝臟上而引起的,肝癌初期並沒有疼痛難忍的表現,因此很多人都不會注意,一旦發現都已經是晚期了。
總之,肝癌是可預防的,另外要保持心情的愉悅,有一顆積極向上的心。
㈥ 復旦大學教授名單誰知道
姓名:班天可職稱:講師學科領域:民商法
姓名:白國棟職稱:副教授學科領域:商法、公司法
姓名:白江職稱:副教授學科領域:民商法學
姓名:陳浩然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刑法
姓名:陳力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國際法
姓名:陳治東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國際法
姓名:陳梁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國際法
姓名:陳乃蔚職稱:教授學科領域:民商法
姓名:杜宇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刑法
姓名:杜儀方職稱:副教授學科領域:憲法行政法
姓名:段匡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民商法、環境法
姓名:杜濤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國際法
姓名:董茂雲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姓名:段厚省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訴訟法
姓名:郭建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法律史
姓名:龔柏華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國際法
姓名:高凌雲職稱:副教授學科領域:國際法
姓名:胡鴻高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民商法、經濟法
姓名:侯健職稱:教授學科領域:法理學
姓名:何力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國際法
姓名:韓濤職稱:副教授學科領域:法律史
姓名:胡華忠職稱:學科領域:
姓名:蔣雲蔚職稱:副教授學科領域:民商法
姓名:季立剛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民商法、經濟法
姓名:李世剛職稱:副教授學科領域:民商法
姓名:梁詠職稱:副教授學科領域:國際法學
姓名:劉士國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民商法
姓名:李傳軒職稱:副教授學科領域:環境法、經濟法
姓名:李小寧職稱:副教授學科領域:民商法
姓名:劉志剛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憲法行政法
姓名:陸志安職稱:副教授學科領域:國際法
姓名:劉希貴職稱:副教授學科領域:刑法
姓名:呂萍職稱:講師學科領域:訴訟法
姓名:馬貴翔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訴訟法
姓名:馬忠法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國際法
姓名:潘偉傑職稱:教授學科領域:憲法行政法
姓名:史大曉職稱:講師學科領域:法理學
姓名:孫笑俠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法理學
姓名:孫曉屏職稱:副教授學科領域:民商法
姓名:孫南申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國際法
姓名:陶蕾職稱:講師學科領域:環境法
姓名:塗雲新職稱:講師學科領域:憲法行政法
姓名:王偉職稱:教授學科領域:國際法
姓名:王全弟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民商法
姓名:王俊職稱:講師學科領域:民商法
姓名:汪明亮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刑法
姓名:王蔚職稱:副教授學科領域:憲法行政法
姓名:王志強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法律史
姓名:許凌艷職稱:副教授學科領域:民商法、經濟法
姓名:熊浩職稱:講師學科領域:訴訟法、糾紛解決
姓名:謝佑平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訴訟法
姓名:徐美君職稱:教授學科領域:訴訟法
姓名:徐新林職稱:副教授學科領域:民商法
姓名:楊嚴炎職稱:副教授學科領域:訴訟法
姓名:姚軍職稱:副教授學科領域:衛生法、保密法
姓名:楊曉暢職稱:講師學科領域:法理學
姓名:朱丹職稱:講師學科領域:國際法
姓名:張乃根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國際法
姓名:張光傑職稱:副教授學科領域:法理學
姓名:趙立行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法律史
姓名:朱淑娣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憲法行政法
姓名:張梓太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環境法、經濟法
姓名:章武生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訴訟法
姓名:張建偉職稱:教授、博導學科領域:經濟法、民商法
㈦ 復旦歷史學系42歲女教授去世,人生事業和生命到底哪個更重要
2020年10月11日,復旦大學歷史學系教授司佳,因病搶救無效死亡,年僅42歲。
她的英年早逝讓無數人感到惋惜。
司佳於2006年獲得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學位,2007年起任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2016年晉升為教授,博士生導師。
報道稱司佳教授在學術上取得了許多具有創新性的研究成果,在學生指導方面傾注了大量的心血。
很顯然她是一個很負責的老師,她幾乎把自己大部分時間都用在事業上。至於她是患了什麼病,病情是否適合長期勞累有關,並沒有正式的通報。
不過,這還是引起了很多人的討論,到底人生事業和生命哪一個更重要?
若是不努力工作,真的是連最基本的生活,都是難以保證的。所以,我們不得不去拚命賺錢,活著不就是為了賺錢不就是更好地活下去嗎?
所以說到底是工作重要,還是生命重要?在我看來只有有工作才有有質量的生命,若是沒有工作了,生命也就沒有多大的意義了。
當然了也會有不同的觀點,當一個寄生蟲也是不錯的。但是,你必須要有當寄生蟲的資本。可以說大部分人是不具備這個能力的。
所以說每一個人都在努力地想讓自己過得更好一些,若是想要過得更好一些,只有通過努力工作來實現。
所以說工作還是很重要的,甚至有的時候是超過了生命的重要,這是作為一個中年人的我的體會。
你覺工作重要,還是生命重要呢?
㈧ 復旦歷史系的中國近現代史有什麼有名的教授嗎
復旦大學來歷史學系,源成立於1925年,為復旦大學成立最早的院系之一,是國家文科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之一,科研成果卓著,在國內歷史學科中名列前茅。著名歷史學家周谷城、譚其驤、周予同、蔡尚思、楊寬、耿淡如、田汝康、金沖及等長期在該系任教。
㈨ 上海復旦大學歷史系教授的文章《我想不明白》
在哪裡發表過,就去哪裡找。專業點
㈩ 如何看待復旦歷史學系42歲女教授正值大好時光就去世了
在這個社會上面,一個人的事業固然的重要,但是往往比事業更重要的就是自己的家人和自己的生命,雖然現在的這個嚴厲的社會當中如果我們不努力很有可能就會面臨生存的危機,但是往往即便我們無論面臨生活當中多大的危機,但是往往我們都是應該去珍惜我們的生命的,因為人的生命畢竟,只有一次。根據新聞報道,復旦歷史學系42歲女教授正值大好時光,但是卻英年早逝,生命和事業到底該如何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