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上海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館
要想知道上海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館,
那麼問小編你就問對了人,
作為混跡上海街頭的都市弄潮兒,
小編告訴大家裝逼泡妹的好去處,
對沒錯,那就是博物館。
千萬別小看了博物院,
上海的博物館在世界也是鼎鼎有名的。
帶妹子去博物館不僅可以顯得你非常有逼格
也會讓你有更多的機會展示自己對藝術的了解與欣賞。
那麼,
下面讓小編帶你來看看上海有哪些值得一去的博物館呢!
龍美術館
龍美術館分為浦東館和西案館,這兩個博物館都是劉益謙和妻子王薇共同建立起來的,他們兩個曾經入選了世界上前兩百最佳收藏者的稱號,所收藏的各種藏品多半是以中國藝術為主,有著夫妻二人收集的各類藏品,也有一些藝術的巡展在這里舉辦,充滿著藝術氣息。
一層和二層是現代的雕塑、畫作,地下一層是更加具有價值的中國古代文物,這座博物館的設計新穎獨特,頗有前衛風格。並且龍美術館臨江而建,看看藝術品,又可以欣賞江水,帶上妹子一起去,豈不是美滋滋?
上海外灘美術館
上海外灘美術館位於蘇州河與黃浦江交界的虎丘路上,遺址是上海最老的博物館――上海博物館,要想追溯歷史的話,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的民國時期。
那座《問孔子》很多人知其大名,卻不知道它在哪裡。小編告訴你,它就在上海外灘美術館,還不趕緊待著女朋友過來裝裝逼?
上海外灘美術館是文青最多的一個地方,它融合了東方與西方兩種設計風格。而且上海外灘的頂層有著咖啡館,沒事帶著妹子過去喝喝咖啡,看看風景,還有比這更美的事情嗎?
余德耀博物館
小編給大家推薦的都不是非常熱門的博物館,但是耐不住逼格高,去過的人都說好。余德耀博物館之前是龍華機場的一部分,後來經過日本的設計大師藤本壯介親自操刀設計。它所放置的藝術品都是大型藝術品,這也得益於它9000多平米的平台上,可以存放更多的藝術品進行展覽。
除了主展區,也有一些小的展區展示著比較精巧的藝術品,而且余德耀博物館是非盈利的,所以的利益收入都會投入慈善基金會。帶妹子去這個地方准沒錯,完全就是奔著去做慈善的目的去的。
上海玻璃博物館
上海玻璃博物館由上海輕工玻璃有限公司建立,一個見證了上海玻璃工業發展的企業,用心保存和承載了百年歷史和玻璃文化。上海玻璃博物館執行總裁張琳看到了這個平凡玻璃廠擁有的非凡歷史魅力,於是,在這個曾經火與熱交融的玻璃工廠廠區孕育出一場熔爐車間到藝術空間的非凡轉變,生活中平凡的玻璃以創意的姿態詮釋著非凡想像力和無盡分享。
現在的上海玻璃博物館既有著工業品的發展歷程,又是工業品的歷史結晶,可謂是讓人大開眼界。
『貳』 上海外灘美術館的歷史
建成於1932 年的復亞洲文會大樓,不制僅是十九、二十世紀中西學術文化交流的一個重要歷史見證,也是近代中國最早向社會開放的一座博物館。當年,這幢五層大廈中,設有演講廳、圖書館、博物館陳列室,參觀者月均7000人。這棟集展覽,文化活動以及知識傳播於一身的機構,使它成為有別於城市街區中其它建築,帶有獨特文化底蘊的場所。
在半個多世紀的時間里,亞洲文會大樓與當時國際重要博物館,包括大英博物館、紐約大都會博物館、法國吉美博物館等,都建立了藏品交流和業務合作關系。在促進學術研究、推動文化交流、普及科學知識以及豐富市民生活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成為當時最大的東方學研究中心,也是上海知名的公共文化教育機構。
1952年,這個中國最早的博物館停辦,其多年積累的20328件自然標本、6663件歷史文物和藝術藏品分別構成了今天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博物館的典藏基礎;其圖書館收藏的14000餘冊中西文圖書,並入徐家匯的天主教藏書樓,成為上海圖書館的特藏。
『叄』 外灘歷史紀念館怎麼樣
十年前高考的時候,因為加試歷史,老師讓我們去外灘的這個紀念館去看看。果然當年的歷史回大作文答就是百年外灘的變遷。這個紀念館在黃浦公園內,是下沉式的,免費開放。是個讓上海人更加了解熱愛自己家鄉的地方,也是讓外來的遊客加深對上海了解的場所,很有愛國教育意義。外面的牆上都是浮雕,表現了近現代的一些歷史場景,有清末的、太平天國時期、國民革命、抗戰時期等等。裡面一個環形的廊道,一進去就是寫有序言的展示板,兩邊都是展示外灘相關的文史資料的圖像照片。今天是PARTY90歲華誕,十年後第一次去了紀念館。是修繕維護過的,比以前內容更加豐富。結合了多媒體的方式,展現了上海自開埠以來的歷史變遷、外灘百年的發展,萬國建築博覽群、外灘聚集各國銀行組成「東方華爾街」、形成「萬國建築群」的舊貌,也有改革開放30年來外灘建築保護,中央商務區和金融集聚帶建設等內容,浦江對面陸家嘴的飛速發展、還有南外灘、北外灘的建設成就。通過外灘日新月異的變化,展現上海近現代歷史。
『肆』 請問外灘歷史紀念館什麼時候開門
外灘歷史來紀念館
編輯
外灘歷史紀念館源於1995年9月落成,由黃浦區政府和上海市檔案局聯合主辦,觀眾可以在館內從外灘發展軌跡中洞悉上海的發展歷史。2003年1月,紀念館被命名為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 。
中文名稱
外灘歷史紀念館
地理位置
上海市外灘
開放時間
周一至周五9:00~16:00;法定假日閉館
門票價格
免費
目錄
1 景點介紹
2 地址
景點介紹
編輯
紀念館內以珍貴的歷史照片為主,輔以具有代表性的檔案文獻、實物,向觀眾展示了外灘開埠150年來的歷史變化。紀念館採用現代化多媒體手段,通過數碼相框、投影、觸摸屏、電子書等集中展示了外灘百年滄桑變化。展示內容既包括當年外灘聚集各國銀行組成「東方華爾街」形成「萬國建築群」的舊貌,也有改革開放30年來外灘建築保護,中央商務區和金融集聚帶建設等內容。紀念館分為解放前老外灘歷史、解放後新外灘的發展兩大板塊,以「外灘——近代上海城市發展的起點」外灘——當今上海改革開放的窗口"為主線,通過外灘日新月異的變化,展現上海近現代歷史[1] 。
地址
編輯
上海市黃浦區中山東一路475號
望採納
『伍』 上海外灘歷史紀念館要錢嗎,門票的話有學生證還要錢嗎
上海外灘歷史紀念館不要錢,免費
開放時間:周一至周五9:00-16:00;法定節假日閉館。
地址:中山東一路475號。
票價:免費。
『陸』 上海市有哪些博物館
1.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是綜合反映上海地方歷史的地誌性博版物館。上海地權志類博物館籌建工作始於上世紀五十年代的上海歷史與建設博物館。1983年建成「上海歷史文物陳列館」,1991年7月改現名。
『柒』 求上海外灘的歷史建築,並附其歷史故事
外灘是上海的風景線,也是全世界少有的都市景點。好些第一流的建築師曾在這里大顯身手,留下了二十餘幢不同時期、不同國家、不同風格的優美建築,使外灘有「外國建築博覽」之稱。本書詳細介紹了這些歷史建築,此處選摘三節,以饗同好。 匯豐銀行大樓 20世紀初,匯豐銀行成為外資在華最大的銀行。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它正式開始考慮重建自己的銀行建築了。 匯豐銀行新大樓由公和洋行主管威爾遜建築師設計。大樓於1921年農歷五月初五擇時奠基,1923年6月封頂。據當時的小報記載,匯豐銀行還請了中國的風水先生擇定奠基的日期和時辰,確定第一鏟從何方位動土,還在奠基石下按中國的傳統埋下了中國的壓勝錢,以及世界各國的各種銀幣。同樣,當建築封頂時,匯豐也定製了許多鐫有中文的「上樑錢」,分散藏在建築的暗角上。這些故事有多少真實性,只有等若干年後,匯豐銀行大樓大修或拆除重建時才能知道了。 新匯豐銀行大樓佔地約15畝,分主建築和副建築,建築面積23415平方米,其佔地面積與建築面積,均居當時外灘建築的首位。 匯豐銀行的主樓,一般認為是一幢仿復古主義的商業建築。大樓高五層,中部七層,另外還有地下室一層半。建築以正大門與大門上面的穹頂為主軸線,兩側形成嚴格的對稱,這是歐洲文藝復興時期藝術最基本的特徵,在視覺上能造成一種對稱和均衡,從而產生一種典雅而豪華的直感。大樓的外立面設計,就是西方建築史上所講的「三段式」,底層獨立形成一個立面,正大門設計成羅門拱券,外牆全部用大石塊作貼面,給人以一座堅不可摧的城堡的感覺,從而使儲戶產生安全和放心感,這正是銀行建築最希望達到的目的。二層至四層形成「中段」,在中段的中部,設計了六根愛粵尼亞復合柱作支撐,其中四根為雙柱,從而使原本簡單的平面變得變化多端,增加了建築的立體感。五層以上為「上段」,設計了一個龐大的希臘穹頂,明顯地成為建築的標志,挑出了建築的主軸線。 匯豐大樓是一幢近代的銀行建築,因此,在設計上又更多地考慮到銀行建築應有的功能及特點。比如,在外灘12號的大門口處,裝了三扇轉門,以供出入。進門後就是一個八角亭,這是大門與後面營業廳的緩沖設計,供客戶稍事休息後進入營業廳,當營業廳中客戶較多時,也可以在這里休息等候。八角亭後就是面積足有1500平方米的營業大廳,廳的牆沿及暗角,設計有暖氣設備與冷排風系統,屋頂設計了巨大的玻璃天棚,天棚用小塊厚玻璃鑲拼,牢度足以頂住千磅的沖擊。從天棚透過來的日光,不僅提供了日間工作的陽光,更使客戶感到溫馨、和睦。 在匯豐銀行主大樓與副樓之間是一塊空地,這是供停車用的,除了銀行職員的車輛外,運鈔車也在這里裝卸。這個空場中另外還造了一幢房子,是銀行警衛的用房。入夜後,這幢建築就把主樓的營業用房與副樓的庫房完全隔離開來,一旦發生警事,警衛也可以及時抵達報警點,從而確保銀行的安全。 在大樓興建時,銀行專誠委託英國的藝術家特別雕塑了一對銅獅子。獅子是英國人最喜歡的猛獸,也是匯豐銀行的行標。「文革」期間,這對銅獅子被上海市文管會及時轉移到當時設在永嘉路的上海滑稽劇團倉庫內,到上世紀80年代,還是筆者將其運了出來,現陳列在上海市歷史博物館的大廳里。 這幢大樓一度成為上海市政府所在地。1997年上海市府遷往新址後,該樓即通過房地產置換的方式,成為浦東發展銀行產業。 江海北關的變遷 上海歷史博物館珍藏著一幅《三姑戲弈圖》,該圖系道光時畫師曹亭史臨摹前人的作品,此畫的主題是取與江海關相近的、位於上海東北城牆上的「丹鳳樓」,這是上海天後宮的主樓,天後則是中國民間傳說中的航海保護女神。關於天後的俗身,民間至少有將近十種不同的說法,其中一說認為天後由「一後二妃」組成,以象《易》「天一地二」之說,她們通常的形象就是在下棋,故稱「三姑戲弈」。從圖中可以看到,沿江的衙署就是上海江海關,沿江停靠的船舶,就是等待驗關的海船。 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開埠的那一天,為了適應新形勢的需要,上海道宮慕久就在外灘沿江設立了盤驗所,實際上這只是江海關臨時派出的驗關機構。這個盤驗所的位置應當在今外灘13號江海關大樓對面的黃浦江邊。到了道光二十六年初(1845年底),即《1845年上海租地章程》簽訂後不久與英租界剛建立時,根據《章程》規定,租界將成為外國人的居住區和貿易區,許多外輪將停靠在黃浦江邊,許多貨物也將在這里上岸,於是宮慕久立即撥款,在原盤驗所的對面,征地建立「專司各國商船稅務」的新關。由於這個關在原江海大關的北面,故被稱為「江海北關」。 江海北關是一幢典型的中國衙署建築。建築平面呈凹字形分布,正門向東開在外灘馬路上。轅門採用傳統的中國牌樓頂,門楣上書「江海北關」四字,據說是出於兩江總督怡良之手筆。 開埠後的上海,經濟發展增長極快,二十年後,江海北關的年征稅額就超過粵海關、閩海關、浙海關的總和,上海成為中國第一大港,奠定了上海外貿、商業中心的地位。 1893年11月17日,是上海開埠50周年紀念日,工部局計劃舉行聲勢浩大的慶典活動。新的江海北關大樓於1891年破土興建,1893年落成,趕上了上海開埠50周年大慶。新江海北關大樓沿用了舊址的基礎,平面與舊關基本相近,為凹字形,是英國15世紀最常見的市政建築模式,正中為鍾樓。江海北關的建築樣式由傳統的中國衙署建築向西洋建築的變化,從某種角度講,也表明上海正在向世界靠攏。 從20世紀初開始,許多在滬的外資企業又計劃翻新或重建他們的公司建築,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這一大規模的建設活動開始實施了。 在江海北關的周圍建造了許多體態龐大、造型美觀的新大樓,原來總高只有35米的江海北關建築已稱不上大樓,在眾多華屋中,顯得蒼老陳舊,帶有幾分可憐相。1925年,海關決定再建新樓,大樓的設計曾出過幾套方案,均不合心意,最後由公和洋行老闆、匯豐的設計者威爾遜提出了一個新的設想,他認為,根據現實情況,江海關新樓難以與貼鄰的匯豐銀行大樓匹敵,不如在設計上盡可能使之與匯豐做到統一,使兩幢樓成為統一的整體。威爾遜的提議獲得贊許,隨後就確定由他承擔大樓的設計。 新的海關大樓高十一層,層次和總高均超過匯豐一倍。從建築外觀的總體講,該建築仍為復古主義風格建築,興許考慮到海關是國家對外貿易的管理機關,正大門的設計為古希臘的神廟形式,四根經典的陶立克柱式支撐起龐大的建築,使人感到這里是一個神聖不可侵犯的神殿,同時也讓人體會到建築的陽剛之美。大堂的頂部天花,用中國最傳統的青紅相間的色彩,勾勒出沙船等中國船隻形狀,表明這是中國的主權機構。而鐵拉門上,以世界通用的金鑰匙和鐵錨組成的海關標志,其寓意則是:中國海關已加入世界海關的行列。大樓的頂部設計有四層高的鍾樓,裝有從英國定製的四面巨鍾,直徑達五米,每根指針重達120公斤,該鍾每15分鍾自動報時一次,站在浦東,可以看清時針,悠揚的鍾聲可飄達數里之遙。 20世紀20年代也是世界建築發展的騰飛時期,隨著鋼筋水泥等先進的建築材料和升降機等新技術的出現,使建築逐漸向高度發展;對講究實惠的商人來講,他們不主張將很多的錢花在只有觀賞效果而無實際使用價值的非功能性裝飾上,設計師們也就更追求現代派的線條美,以替代復古主義的繁瑣哲學。所以,在江海關大樓的建築立面上,已看不到多餘的非功能性裝飾。因此也可將該建築作為上海近現代派作品的先聲,它在上海近現代建築史上佔有特別重要的地位。 外灘氣象信號台 1872年8月,天主教上海教區主教郎懷仁和江南主教谷振聲在上海徐家匯召開了一次重要的會議,決定成立一個「江南科學委員會」。該委員會下轄四個分支機構,其中一個機構就是由司鐸高鎬鼎組織領導的氣象台,並在徐家匯建立一座天文台,將氣象記錄和觀察資料編一本雜志,在上海出版,並寄往歐洲。 1873年7月,天文台建成。這個簡陋的建築成為中國近代出現的第一個氣象預測和預報機構。由於氣象預測對航海安全具有重要作用,天文台也就多了一份業務——直接向海關提供氣象信息。 起先,由海關出資,將氣象信息刊登在當日出版的報紙上。但當時報紙發行的范圍很小,大多數船員及市民很難獲得這些信息。大約在1884年,由海關出資,在法租界外灘建造了一個木結構的氣象信號台,每日最新的氣象預報就通過在該建築上掛不同的旗幟,以向外公布。《點石齋畫報》當時就以「日之方中」為題,繪了一幅畫,其文字是這樣寫的: 本埠法租界外灘外洋涇橋堍,於秋間新制驗時球與報風旗,按旗於每日上午十點鍾扯起,遞報吳淞口外風信,其視風之所向或大或細或晴或雨,隨時改懸傳報至球,則每日十一點三刻鍾時升起半桿,十一點五十五分鍾時升至桿頂,至十二點鍾球即落下,以便居民驗對時刻。允稱奇制。旗無定形、定色,視風之趨向、力量以為准。 從《點石齋畫報》所繪的圖中可以看到,該氣象信號台主建築上有一木桿,頂端安裝風向儀和風速儀,風速儀下有一隻大球,它是報時用的;正桿旁有數根繩索,是扯報風旗的。雖然這個氣象信號台十分簡單,但它確實成了上海最早的氣象預報台及標准時間對時鍾。 隨著上海的進步和發展,外灘的建築逐漸升高,對氣象准確性的要求也日益提高。1907年,該氣象信號台被拆除重建。重建後的信號台高50米,成為當時外灘最高的建築物,人們在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或用望遠鏡看清塔上扯起的各種信號旗,以決定是否起航,所以這個信號台對上海航運起了相當大的促進作用。到20世紀20年代後,隨著電台廣播事業的發展,氣象預報可以更及時地傳送到更遠的地方,信號台的報時、報氣象作用逐漸減小,直至最終退出歷史舞台。至60年代,它已成為外灘保存下來的一件歷史建築物了。 上世紀90年代中期,上海在外灘改造及建延安東路過江隧道時,在不動建築結構的前提下,將其整體向南移動26米,創下了上海建築史上將大型建築整體移動的記錄。現在,這一信號台內辟有「外灘歷史陳列室」,遊客可入內參觀並登高眺望。 摘自《外灘的歷史和建築》薛理勇著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2年2月版 文匯報2002/7/5
『捌』 如果我在外灘上海歷史博物館怎麼去啊,
一路問過去 - -
不是很遠的
『玖』 外灘歷史紀念館參觀體驗
外灘歷史紀念館於1995年9月落成,由黃浦區政府和上海市檔案局聯合主辦。作為上海市專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屬紀念館圍繞解放前老外灘歷史、解放後新外灘的發展兩大板塊,以「外灘——近代上海城市發展的起點」、「外灘——當今上海改革開放的窗口」為主線,真實記錄了外灘自開埠以來日新月異的變化,展現了上海近現代歷史,同時也深刻體現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外灘日新月異的變化。
『拾』 上海的72個博物館、紀念館到底是哪些(一定要完整)
上海博物館,上海歷史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上海自然博物館植物學分館(上海植物園內),上海科技館,上海美術館,上海外灘陳列館,上海城市規劃展示館,上海公安博物館,海軍上海博物館,上海鐵路博物館,上海煙草博物館,三山會館(上海收藏協會,民間收藏展覽館),上海昆蟲博物館,上海電子博物館,船舶數字博物館,上海通志館,陳寶定算具陳列室,長寧區革命文物陳列館,淞滬抗戰紀念館,陳雲故居(青浦革命歷史紀念館),崇明縣博物館(崇明學宮),崇明縣烈士紀念館,杜寶君雨花石藏館,奉賢區博物館,嘉定博物館,虹口區文物遺址史料館,金山區博物館,老上海茶館(上海歷史收藏館),李白烈士故居,青浦區博物館,上海兒童博物館,上海魯迅紀念館,上海民間民俗藏筷館,上海南京鍾藏室,上海市歷史博物館,史俊盛剪紙收藏館,松江區博物館,韜奮紀念館,陶行知紀念館,文博堂,吳昌碩紀念館,閘北革命史料陳列館,張聞天故居,中國共產黨代表團駐滬辦事處紀念館(周公館),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址紀念館,宋慶齡故居,周伯欽藝術火花家庭藏館,上海紡織博物館,上海銀行博物館,上海工藝美術博物館,董浩雲航運博物館,歷道證券博物館,上海造幣博物館,上海天文博物館,上海港歷史博物館,上海出版博物館,上海自來水博物館,上海市政博物館,孫中山故居,石庫門民居陳列館,上海監獄博物館,上海乳業博物館,閔行區博物館,青浦崧澤遺址博物館,南匯區博物館,東華陶瓷博物館,上海眼鏡博物館,上海科舉博物館,上海服裝博物館,上海地質博物館,上海美特斯邦威服飾博物館,上海中醫葯博物館,龍華烈士紀念館(龍華烈士陵園內),江南造船博物館,黃炎培故居,上海中國畫院,上海航天科技展示館,徐光啟紀念館,上海水產大學博物館,交大博物館,復旦大學博物館,上海汽車博物館,上海農墾博物館,嘉定城區陸儼少藝術院,新天地,虹口史俊盛剪紙收藏館,閘北品石軒,上海印刷博物館,上海音樂學院東方樂器博物館,上海郵政博物館,上海消防博物館(籌建),上海金鑰匙博物館,上海遺址博物館(籌建),上海科技博物館,上海性博物館,上海中葯博物館,上海藝術博物館,上海魯迅博物館,上海琉璃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