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荊軻刺秦王的歷史事件

荊軻刺秦王的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10 07:54:42

⑴ 你是如何看待荊軻刺秦王這個歷史事件的,請以此為話題,寫一篇800字作文

近代傑出詩人臧克家曾寫道:「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有
的人死了,他還活著。」歷朝歷代都有許多的愛國志士,對於荊軻
的評價,歷來見仁見智。北宋蘇洵非議荊軻:「始速禍焉」;朱熹
認為:「軻匹夫之勇,其事無足言」……但對荊軻給予肯定的人也
很多,左思的《詠荊軻》稱頌他:「雖無壯士節,與世亦殊倫」;
陶潛說他「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評者大都認為,荊軻雖
不懂以一人之力難以挽狂瀾於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統一是歷史
發展的必然趨勢,但是他不畏強暴,不怕犧牲,不避艱險的精神和
氣概還是值得我們大家贊頌與學習的。
在我的眼裡,荊軻是一個愛國志士、勇士與智士。
西諺曰:「叛祖國猶舟人自穴其舟也,可不戒哉。」這句話說
得很有道理。「微太子言,臣願得謁之」一句足以將他的愛國豪情
展現出來。在這國難當頭,他的反應不是退縮與投降,而是拋頭顱
,灑熱血,願以一死以換國之存。1911年編纂的小學課文,向
孩子們這樣講述「愛國」:「國以民立,民以國存。無民則國何由
成?無國則民何所庇?故國民必愛國。舟行大海中,卒遇風濤,則
舉舟之人不問種族,不問職業,其相救也,如左右手。何者?舟為
眾人所託命,生死共之也。國者,載民之舟也,國之利害,即民之
休戚。」荊軻的確做到了這樣,以實際行動向世人展現了他的愛國
壯舉。評價他為愛國志士是毫不吝惜的。
孟子曾說過:「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
得兼,捨生而取義者也」荊軻也是這樣的。他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勇
士。這不僅表現在他毫不畏懼地進入號稱虎狼之國的強秦,更表現
在他與秦王的斗爭上。從他「今日往而不反者,豎子也」一句可以
看出他的勇敢。常言道:「士可殺不可辱」。其怒叱太子,表現出
了他剛烈的性格。「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一句
,頗有些壯舉,但也透著淡淡的感傷。正所謂粉身碎骨全不怕,要
留清白在人間。易水訣別,表現了荊軻視死如歸的豪邁氣概。所以
,他是一名勇士。
有些人認為,荊軻之所以刺不成秦王,是因為他有勇無謀,其
實不然。荊軻刺不成秦王,因素是多方面的。為了此次秦國之行有
信,使秦可親,他向太子丹提出「誠能得樊將軍首,與燕督亢之地
圖獻秦王」的要求,這是他智的表現之一;荊軻知太子不忍,乃遂
私見樊於期,並說服樊將軍自獻其首,此為其智的表現之二;既至
秦,厚遺秦王寵臣蒙嘉,此為其智的表現之三;秦武陽色變振恐,
荊軻顧笑秦武陽,一句「北蠻夷之鄙人,未嘗見天子,故振懾」更
是表現出他的智慧……總之荊軻是一個有勇有謀的俠義之士。
荊軻刺秦王,是反抗強暴的正義行為,他是個名副其實的愛國
志士,勇士與智士!我只想給予荊軻八個字——
「生亦輝煌;死亦輝煌!」

⑵ 簡述荊軻刺秦王的故事.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d首級,前往刺殺秦王。臨行前,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宮隆重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刺秦王不中,被殺。

出處:《荊軻刺秦王》選自《戰國策·燕策三》,記述了戰國時期荊軻剌秦王這—悲壯的歷史故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情況,表現了荊軻重義輕生、反抗暴秦、勇於犧牲的精神。

(2)荊軻刺秦王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傳說荊軻本是齊國慶氏的後裔,後遷居衛國,始改姓荊。荊軻喜愛讀書、擊劍,憑借著劍術游說衛元君,衛元君沒有任用他。此後秦國攻打魏國,設置了東郡,把衛元君的旁支親屬遷移到野王。

荊軻漫遊曾路經榆次,與蓋聶談論劍術,蓋聶對他怒目而視。荊軻出去以後,有人勸蓋聶再把荊軻叫回來。蓋聶說:「剛才我和他談論劍術,他談的有不甚得當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應該走了,不敢再留在這里了。」

派人到荊軻住處詢問房東,荊軻已乘車離開榆次了。派去的人回來報告,蓋聶說:「本來就該走了,剛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荊軻漫遊邯鄲,魯句踐跟荊軻士博戲,爭執博局的路數,魯句踐發怒呵斥他,荊軻卻默無聲息地逃走了。

⑶ 你如何看待荊軻刺秦王的這一歷史事件

從內心裡我是不認可荊軻這一做法的。歷史嚴重的扭曲了秦王這一形象。他是運籌帷幄大手一揮天下震動的國君,哪有課文里說的那麼愚蠢猥瑣。當然了文章贊揚荊軻的愛國之情和勇猛也無可厚非

⑷ 荊軻或燭之武的歷史事件,不能寫荊軻刺秦王

傳說荊軻本是齊國慶氏的後裔,後遷居衛國,始改姓荊。荊軻喜愛讀書、擊劍,憑借著劍術游說衛元君,衛元君沒有任用他。此後秦國攻打魏國,設置了東郡,把衛元君的旁支親屬遷移到野王。
荊軻漫遊曾路經榆次,與蓋聶談論劍術,蓋聶對他怒目而視。荊軻出去以後,有人勸蓋聶再把荊軻叫回來。蓋聶說:「剛才我和他談論劍術,他談的有不甚得當的地方,我用眼瞪了他;去找找看吧,我用眼瞪他,他應該走了,不敢再留在這里了。」派人到荊軻住處詢問房東,荊軻已乘車離開榆次了。派去的人回來報告,蓋聶說:「本來就該走了,剛才我用眼睛瞪他,他害怕了。」荊軻漫遊邯鄲,魯句踐跟荊軻士博戲,爭執博局的路數,魯句踐發怒呵斥他,荊軻卻默無聲息地逃走了,於是不再見面。
燕市高歌
荊軻到燕國以後,和當地的狗屠夫及擅長擊築的高漸離結交,成為知己。荊軻特別好飲酒,天天和那個宰狗的屠夫及高漸離在燕市上喝酒,喝得似醉非醉以後,高漸離擊築,荊軻就和著拍節在街市上唱歌,相互娛樂,不一會兒又相互哭泣,身旁像沒有人的樣子。荊軻雖說混在酒徒中,可以他的為人卻深沉穩重,喜歡讀書;他游歷過的諸侯各國,都是與當地賢士豪傑德高望眾的人相結交。他到燕國後,燕國隱士田光也友好地對待他,知道他不是平庸的人。

⑸ 簡述荊軻刺秦王的故事。

關於荊軻刺殺秦王到底是不是一場正義的行為,要從多方面來考慮。對於不同陣營的人來說,這樣的行為帶來的結果就不一樣,自然對於這種行為的看法也不一樣。

對於秦國來說,荊軻刺殺秦王的行為就是一種暴行,必須要受到制裁。畢竟天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如今的秦國兵強馬壯,正是平定天下解決亂世的大好時機。一旦天下一統,必然會有一番盛世景象。在他們看來。但凡阻撓這件事情的人,都是居心叵測之人。

⑹ 你是如何看待"荊軻刺秦王"這一歷史事件的

「戰國策-燕策」里看到了全本的荊軻刺秦王的本事,當時的震撼真是不小。燕市高歌,易水蕭蕭,白衣送別,灑血秦庭,這些獨特的戲劇場面凸現了荊軻鮮明的個性,一掃以前在心目中的猥瑣形象。再以後,就開始留心有關他的記載,發現自漢以降,關於荊軻的記錄真是不少。

記載荊軻事跡最全的當是司馬遷的「史記.刺客列傳」,太史公還說:「始,公孫季功,董生與夏無且游,具知此事,為余道之如是」,夏無且為秦王御醫,當荊軻行刺時,群臣惶急,他曾「以其所奉葯囊提荊柯」,後來秦王特地賜黃金兩百溢賞賜他。刺秦的那些驚險場面,他是親眼目睹的,由他的友人再轉告司馬遷,其真實當不容懷疑。

「史記」中對荊軻刺秦王的敘述基本上是客觀的,對荊軻這個人物的評價也算持平,看不出太史公的明顯傾向,其記載和「戰國策」出入不是很大。刺秦的故事,在秦漢之際,頗多流傳, 對一些怪誕和「太過」的記載,「史記」做了不少刪削。在古小說「燕丹子」中,還保留了關於荊軻的這些記載,從中可以看出荊軻性格的多面。現抄錄如下:

太子「後日與軻之東宮,臨池而觀,軻拾瓦投龜,太子令人奉盤金、軻用抵,抵盡復進。軻曰『非為太子愛金也,臂痛爾。』後伏共乘千里馬。軻曰:『聞千里馬肝美。』太子即殺馬進肝。置酒華陽之台。酒中,太子出美人能琴者。軻曰:『好手琴者!』太子即進之。軻:『但愛其手耳。』太子即斷其手,盛以玉盤奉之。」

奉金擲蛙,膾千里馬肝,斬美人手諸事,均被「史記」以事「太過」而刪削。其時太子丹要荊柯去刺秦王的事,尚未說破。田光已死,於期的頭還沒有「函封」在盒子里,但太子丹的意思已經不點自明。荊軻知道等待自己只是死亡,不可能象曹沫那樣劫齊桓公後還能生還,所以也就率性而為。上述三件事荒唐暴虐,有悖人性到了極致。燕丹子也不惜血本,盡其所欲,如此做法也不過是收買人心,賓主都是孤注一擲的心理。斷美人手一節更是驚心動魄,殘忍並具病態美。和王爾德之「莎樂美」 有相似之處,秦漢以後還有這樣的人物和故事。

春秋戰國是中國歷史上一個特殊的時期,戰爭頻仍,征伐不已,世不安寧,民不聊生。朝為公卿,暮填溝壑為尋常事,人人都生活在時刻可能橫死的恐怖里,所以人們的行為舉止都異於常時,而刺客的行為更異於常人。田光,樊於期等的自刎,除了有古人重聲名輕性命的豪俠之氣外,也和那時變異的環境里特殊的人性有關。刺秦還沒有開始,已經死了很多人,舉國都籠罩在死亡的恐怖里,作為主要角色的荊軻其心理壓力更非常人所能承受,其行為的乖戾也就不難理解了。

等到太子與賓客在易水上「白衣冠以送之」,整個「戲劇」到了高潮的華彩段。所有史書中也都是用寥寥數十字即烘托出了氣氛。漸離擊築,荊軻和而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士皆嗔目」,「發盡上指冠」,「為壯聲則發怒沖冠,為哀聲則士皆流涕」。雖惜墨如金,但讓人豪氣陡生,如臨其境,。生死離別,風雲裂變,白衣勝雪,悲歌裂竹,真難想像這樣的情景在電影里如何表現。文字的力量,給人想像的空間實在是別的手段難以比擬的。

在中國歷史上,刺客往往如彗星,雖一掠而過,但耀眼的光芒能給人以巨大的震撼。他們以匹夫之軀近強勢者,百步之內血濺。其刺殺的對象必在重重保護之下,輕易不得近身,而刺殺此種人物,往往勢如騎虎,知其必死而為之的。倘如後來小說傳奇中武功蓋世之俠客,千里之外取人首級,輕松而無任何危險性,也就談不上刺客所為了。在歷史上,刺客仗義行俠的事跡屢不絕書,「唐宋傳奇」,「水滸」里都有形形色色的類似人物。荊軻這樣的刺客,也就是在亂世方有用武之地。他本衛國人,一個流浪漢,和秦王並無仇恨,燕太子傾其心力和他結交,他才不惜為他賣命。對荊軻刺秦王這一事件,歷來褒貶不一。淡泊如陶淵明者,也寫過金剛怒目式的「詠荊軻」,塑造了一個除暴勇士的形象。其中雲「君子死知己,提劍出燕京……心知去不歸,且有後世名……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陶公對荊軻刺秦未成是覺得遺憾的,說「惜哉劍術疏,奇功竟不成!」。陶公生活在晉王朝沒落的年代,由晉入宋,叛亂相繼,殺伐不已,他嚮往荊軻那樣的江湖俠骨來鏟滅以強凌弱的暴亂政治。初唐駱賓王「於易水送人」「此地別燕丹,壯士發沖冠。昔時人已沒,而今水猶寒」和陶公的「詠荊軻」一脈相承。清末詩人龔自珍「雜詩」其一說:「陶潛詩喜說荊軻,想見「停雲」發浩歌。吟到恩仇心事涌,江湖俠骨恐無多」,定庵生活的時代同樣是雞鳴不已,難免對荊軻懷著欣賞和惋惜的心情。

⑺ 你知道荊軻刺秦王的歷史經過是怎麼樣的嗎

起源-公元前277年

公元前227年的某一天,在秦朝都城咸陽的王宮里,即將舉行一場盛大的儀式,這一天,秦王嬴政用當時最隆重的「九賓禮(由九位迎賓贊禮的官員延引上殿)」,這一天在整個咸陽王宮裡面,可以說是喜氣洋洋,整個宮廷中間彌漫著一種喜氣;但是,這一場秦王嬴政用最盛大禮節迎接的場面,最後盡演變成為一場悲劇、鬧劇。

秦始皇畫像

緣由

原來,這一天,是在舉行一個國家的受降儀式,因為這個時候,秦王嬴政繼位以後,他已經滅掉了戰國七雄中的韓國、趙國,而且他的大軍已經逼近了燕國國界,而這個時候派來的使者恰恰是燕國的兩個使者(荊軻、秦舞陽),這兩個使者帶來了兩件讓秦王嬴政非常高興的東西,一件是人頭,一件是地圖,這兩樣東西並非一般,這個人頭是秦王嬴政最恨的一個叛將樊於期(秦國叛將)的人頭,而地圖是當時燕國最富庶的一個地區督亢(督亢地區,位於現今的河北固安、涿州一帶,督亢地區土地肥沃,在當時是燕國最富庶的地區)的地圖;有了這兩種貴重品,秦王嬴政既能解恨,又能一覽燕國督亢的地理形勢的狀況,而且,在古代,地圖有著戰略意義,在戰爭中的地圖作用意義重大,不僅如此,獻上督亢地圖,這意味著燕國的舉國投降;綜上,有如此重大的事件,所以秦王接見荊軻設置了九賓之禮。

荊軻刺秦王

事件

儀式正式開始,九賓禮導引著燕國的兩位使者出場,此時荊軻端著一個裝有樊於期人頭的盒子,秦舞陽(據說此人很牛叉,13歲開始殺人!)拿著地圖慢慢進入了秦廷;此時秦舞陽看見戒備森嚴的秦廷後,頓時面如土色;當時也被秦朝的群臣覺得有所不妥,因為如果是來投降的,沒必要這么如此;當然,荊軻也發現了,荊軻就回頭看了看秦舞陽,然後就笑著給秦王做了一個解釋,大意是:「秦舞陽沒見過世面,初次見天子,略為緊張,希望秦王理解,讓秦舞陽一共上大殿」,此時秦王嬴政看了一下鎮定自若的荊軻跟渾身顫抖的秦舞陽,最後還是決定讓荊軻拿著地圖上殿,秦舞陽被拒之殿外;隨後荊軻從秦舞陽手裡取過地圖,登上大殿;荊軻拿著地圖到秦王面前,慢慢展開,到地圖末端時,突然出現了一個匕首(歷史名言叫「圖窮而匕首見」),這把匕首是當時最著名的匕首,叫做徐夫人匕首,並且還泡了毒液,可謂是「見血封喉」,只要被這把匕首劃破了皮,立馬就死;秦王發現是匕首之後,立馬陡然一驚,荊軻立馬用左手抓住了秦王的袖子,右手就攥著匕首,直接刺向秦王的胸膛;此時秦王瘋狂的掙扎,斷袖而跑;此時秦王的御醫夏無且用著自己的葯箱向荊軻砸了過去,為秦王爭取了逃跑的時間,隨後秦王馬上用空餘的時間拔出了自己長達7尺(1.62米)的長劍,一劍砍下了荊軻的左腿,荊軻倒下後,向秦王扔出了手中的匕首,呵呵,沒打中。。。隨後被秦王連刺8劍,這時候殿外的武士沖進來,亂劍齊刺,荊軻就此斃命。

結語

荊軻刺秦王是一個悲壯動人、傳誦千古的歷史故事;荊軻雖不懂得以一人之力難以挽狂瀾於既倒的道理,也不懂得秦帝國的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但他不畏強暴,不怕犧牲,在國家多事之秋挺身而出、不避艱險的精神和氣概還是值得稱道的。劉伯承將軍挽葉挺詩「勒馬黃河悲壯士,揮戈易水哭將軍」,未嘗不含褒荊軻之意。

⑻ 荊軻刺秦王這個歷史事件的過程

秦王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 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燕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 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音jiǎn)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 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要他去刺殺秦王。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在河北涿縣一帶)。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荊軻知道太子丹心裡不忍,就私下去找樊於期(fánwūjī),跟樊於期說:「我有一個主意,能幫助燕國解除禍患,還能替將軍報仇,可就是說不出口。」 樊於期連忙說:「什麼主意,你快說啊!」 荊軻說:「我決定去行刺,怕的就是見不到秦王的面。現在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你,如果我能夠帶著你的頭顱去獻給他,他准能接見我。」 樊於期說:「好,你就拿去吧!」說著,就拔出寶劍,抹脖子自殺了。 太子丹事前准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葯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十三歲時便殺過人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風蕭蕭兮易水寒, 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大家聽了他悲壯的歌聲,都傷心得流下眼淚。荊軻拉著秦舞陽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荊軻到了咸陽。秦王政一聽燕國派使者把樊於期的頭顱和督亢的地圖都送來了,十分高興,就命令在咸陽宮接見荊軻。 朝見的儀式開始了。荊軻捧著裝了樊於期頭顱的盒子,秦舞陽捧著督亢的地圖,一步步走上秦國朝堂的台階。 秦舞陽一見秦國朝堂那副威嚴樣子,不由得害怕得發起抖來。 秦王政左右的侍衛一見,吆喝了一聲,說:「使者幹麼變了臉色?」 荊軻回頭一瞧,果然見秦舞陽的臉又青又白,就賠笑對秦王說:「粗野的人,從來沒見過大王的威嚴,免不了有點害怕,請大王原諒。」 秦王政畢竟有點懷疑,對荊軻說:「叫秦舞陽把地圖給你,你一個人上來吧。」 荊軻從秦舞陽手裡接過地圖,捧著木匣上去,獻給秦王政。秦王政打開木匣,果然是樊於期的頭顱。秦王政又叫荊軻拿地圖來。荊軻把一卷地圖慢慢打開,到地圖全都打開時,荊軻預先卷在地圖里的一把匕首就露出來了。 秦王政一見,驚得跳了起來。 荊軻連忙抓起匕首,左手拉住秦王政的袖子,右手把匕首向秦王政胸口直扎過去。 秦王政使勁地向後一轉身,把那隻袖子掙斷了。他跳過旁邊的屏風,剛要往外跑。荊軻拿著匕首追了上來,秦王政一見跑不了,就繞著朝堂上的大銅柱子跑。荊軻緊緊地逼著。 兩個人像走馬燈似地直轉悠。 旁邊雖然有許多官員,但是都手無寸鐵;台階下的武士,按秦國的規矩,沒有秦王命令是不準上殿的,大家都急得六神無主,也沒有人召台下的武士。 官員中有個伺候秦王政的醫生,叫夏無且,急中生智,拿起手裡的葯袋對准荊軻扔了過去。荊軻用手一揚,那隻葯袋就飛到一邊去了。 就在這一眨眼的工夫,秦王政往前一步,拔出寶劍,砍斷了荊軻的左腿。 荊軻站立不住,倒在地上。他拿匕首直向秦王政扔過去。秦王政往右邊只一閃,那把匕首就從他耳邊飛過去,打在銅柱子上,「嘣」的一聲,直迸火星兒。 秦王政見荊軻手裡沒有武器,又上前向荊軻砍了幾劍。荊軻身上受了八處劍傷,自己知道已經失敗,苦笑著說:「我沒有早下手,本來是想先逼你退還燕國的土地。」 這時候,侍從的武士已經一起趕上殿來,結果了荊軻的性命。台階下的那個秦舞陽,也早就給武士們殺了。

滿意請採納

⑼ 關於荊軻刺秦王這一歷史事件

我不贊成: 因為 不管是個人或國家 都得與時俱進。我不贊成的原因有四: 一:當時是戰國時期,戰國七雄互相爭斗,戰爭的烏雲籠罩了整個中原,許多百姓葬身於水火,流離失所,百姓哀聲載道,和平和統一的心願沖徹了人們的心。而這時秦國的實力雄厚,嚴明法紀,依法治國,這就比其它六國有著明顯的優勢,成為七國之首。「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國統一六國已成勢之所趨,民之所向,僅憑荊軻一人匹夫之力殺死秦王難以阻擋歷史潮流。 二:一個國家要生存,它必須要有實力,燕國正慢慢走向衰落,「適者生存,不適者淘汰」,它何以生存?荊軻沒有從國家自身尋找原因,而把一切責任都推給秦王,天真地認為只要殺了秦王,燕國就可得救。其實不然,即使荊軻殺了秦王,秦國還可以有別的君主掌權,吞並六國勢不可擋。荊軻應該知道,無論成敗,都將加速燕國的滅亡。如此看來,荊軻刺秦王是多麼不明智。三:荊軻為了能接近秦王,不惜讓燕國損失一大將樊於期。他用言語打動樊於期,樊於期在國家和個人兩個方面選擇了前者,最終以自殺成全荊軻,燕子丹也為之痛心。這是不義。四:荊軻只考慮到燕國將亡,而不想百姓的處境,退一萬步講,即使秦國因荊軻而衰亡,天下又將陷入戰國的混亂年代而使百姓又處於水深火熱之中、此乃不仁。 如此看來,行刺秦王乃不智、不義、不仁之舉。其結果不過是逞匹夫之勇、忤逆歷史、以卵擊石實在是太不應該了。

⑽ 荊軻刺秦王的事件背景

秦王嬴政重用尉繚,一心想統一中原,不斷向各國進攻。他拆散了燕國和趙國的聯盟,使燕國丟了好幾座城。燕國的太子丹原來留在秦國當人質,他見秦王嬴政決心兼並列國,又奪去了燕國的土地,就偷偷地逃回燕國。

他恨透了秦國,一心要替趙國報仇。但他既不操練兵馬,也不打算聯絡諸侯共同抗秦,卻把燕國的命運寄託在刺客身上。他把家產全拿出來,找尋能刺秦王嬴政的人。

後來,太子丹物色到了一個很有本領的勇士,名叫荊軻。公元前230年,秦國滅了韓國;過了兩年,秦國大將王翦佔領了趙國都城邯鄲,一直向北進軍,逼近了燕國。燕太子丹十分焦急,就去找荊軻。要他去刺殺秦王。

荊軻說:「行是行,但要挨近秦王身邊,必定得先叫他相信我們是向他求和去的。聽說秦王早想得到燕國最肥沃的土地督亢。還有秦國將軍樊於期,現在流亡在燕國,秦王正在懸賞通緝他。我要是能拿著樊將軍的頭和督亢的地圖去獻給秦王,他一定會接見我。這樣,我就可以對付他了。」

太子丹事前准備了一把鋒利的匕首,叫工匠用毒葯煮煉過。誰只要被這把匕首刺出一滴血,就會立刻氣絕身死。他把這把匕首送給荊軻,作為行刺的武器,又派了個十二歲時便殺過人的勇士秦舞陽,做荊軻的副手。

公元前227年,荊軻從燕國出發到咸陽去。太子丹和少數賓客穿上白衣白帽,到易水(在今河北易縣)邊送別。臨行的時候,荊軻給大家唱了一首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 荊軻跳上車,頭也不回地走了。

(10)荊軻刺秦王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荊軻刺秦王》記述了戰國時期荊軻刺秦王這—悲壯的歷史故事,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政治情況,表現了荊軻重義輕生、反抗暴秦、勇於犧牲的精神。文章通過一系列情節和人物對話、表情、神態等表現人物性格,塑造了俠義英雄荊軻的形象。

公元前227年,荊軻帶燕督亢地圖和樊於期首級,前往秦國刺殺秦王嬴政。臨行前,許多人在易水邊為荊軻送行,場面十分悲壯。

「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這是荊軻在告別時所吟唱的詩句。荊軻來到秦國後,秦王在咸陽宮召見了他。荊軻在獻燕督亢地圖時,圖窮匕見,刺秦王不中,被殺死。

閱讀全文

與荊軻刺秦王的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