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關於的歷史知識
劉永福 紙橋之戰 所屬分類: 中國歷史 近代時期的戰爭 提問 添加摘要 目錄[隱藏] 1 內容簡介 2 第二次紙橋之戰 3 中法戰爭 4 參考資料 紙橋之戰-內容簡介 1873年(清同治十二年)12月,在中法戰爭中,黑旗軍在越南河內西郊對法國侵略軍的一次伏擊戰。 是年11月,法軍侵佔越南北圻河內等地,越南阮氏王朝向駐扎在中越邊境保勝(今越南老街)一帶的中國黑旗軍首領劉永福求援。為援越抗法,劉永福率兵千餘名,於12月21日抵達河內西郊的紙橋,設伏誘敵。法軍頭目安鄴率隊出城,遭到黑旗軍伏擊,死傷數十人,安鄴亦當場斃命。法軍遭此沉重打擊,被迫退出河內。戰後,越南阮氏王朝授予劉永福三宣副提督之職,讓黑旗軍駐守宣光、興化、山西三省,防止法軍溯紅河北犯。 紙橋之戰-第二次紙橋之戰 1883年(清光緒九年)5月,在中法戰爭中,黑旗軍在越南河內西郊對法國侵略軍的又一次伏擊戰。 1882年3月,法國西貢殖民當局派海軍上校李威利率軍數干北上,再次發動對越南北圻地區的進攻,4月佔領河內,次年3月又佔南定,並不斷進犯紅河上游,聲言奪取保勝(今老街),驅逐黑旗軍。在越南政府請求下,黑旗軍首領劉永福率兵3000人,再一次援越抗法,與越南軍民並肩戰斗。5月19日,黑旗軍又於河內西郊紙橋設伏,約法軍出城一決雌雄。李威利率400人出戰,黑旗軍奮起還擊。在越南軍民配合下,黑旗軍再顯雄威,斃傷法軍200餘人,李威利亦當場斃命。法軍殘部龜縮河內,有如驚弓之鳥。戰後,越南政府任命劉永福為三宣正提督,黑旗軍進一步成為法國侵略者的眼中釘。 紙橋之戰-中法戰爭 中法戰爭 1883~1885年間中國軍民抗擊法軍侵略越南和中國的戰爭。 法軍侵越與戰爭爆發 19世紀下半葉,法國金融資本迅速發展,促使其加緊推行殖民政策。1862年(清同治元年),法軍大舉入侵越南,佔領西貢(今胡志明市)及其附近大片地區。1873年法軍又侵佔河內等地,越南國王請求被迫流寓越南保勝(今老街)的中國廣西天地會起義軍別支黑旗軍幫助抗法。12月21日,黑旗軍統領劉永福率部大敗法軍於河內近郊,斃其頭目安鄴,迫使法國侵略者退出河內。1882年(清光緒八年)法軍再次入侵越南北圻,先後佔領河內、南定等地,並聲言攻取黑旗軍根據地保勝。劉永福又一次應邀援越抗法,1883年5月19日於河內近郊紙橋再敗法軍,擊斃北圻法軍司令李威利等數十人。8月,法軍攻佔越南都城順化,強迫越南政府簽訂《順化條約》 ,變越南為法國的保護國。其後,法國加快侵華步伐,威逼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殖民佔領,並要求與其簽訂不平等的商務協定及國境條約。遭拒絕後,法軍即於同年12月中旬向應邀扎於北圻的中國軍隊發動進攻,清軍被迫應戰,戰爭爆發。
⑵ 想要了解有關歷史方面的知識,應該讀什麼
推薦《明朝那些事兒》、《萬曆十五年》,都是明朝的歷史故事,通俗易懂,風趣幽默,適合輕松閱讀。如果想要專業一點的,那推薦你讀《資治通鑒》。
⑶ 中共六大的有關歷史知識
——————————————————————————————————————————
中國共產黨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蘇聯莫斯科近郊茲維尼果羅德鎮的塞列布若耶鄉間別墅召開。出席這次大會的各地代表142人(其中有表決權者84人),代表全國黨員4萬多人。共產國際負責人布哈林和國際東方部負責人米夫也參加了大會。此外,參加開幕大會的還有少共國際、赤色職工國際的代表以及義大利、蘇聯等國共產黨的代表。
這次大會主要是為了系統地總結第一次國內革命的經驗教訓,批判右傾投降主義和「左」傾盲動主義的錯誤,明確新時期革命的性質和任務而召開的。1927年,正當第一次國共合作下,革命形勢發展迅猛的關鍵時刻,由於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右派和帝國主義勾結起來,叛變革命;而中國共產黨內以陳獨秀為代表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在黨的領導機關中佔了統治地位,放棄了無產階級領導權,致使同年4月12日和7月15日,蔣介石、汪精衛先後在上海、武漢發動反革命政變,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遭到失敗。大革命失敗後,帝國主義直接支持下的蔣介石,在全國建立了代表大地主大買辦階級的反革命政權。為了挽救革命,1927年8月1日,在周恩來等人的領導下舉行了南昌起義,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第一槍。8月7日,黨中央在漢口召開了緊急會議,糾正和結束了陳獨秀右傾機會主義路線的錯誤,選舉了臨時中央局,確定了開展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屠殺政策的總方針。9月初,毛澤東領導了湖南秋收起義,隨後在井岡山建立了第一個革命根據地。從此,中國革命進入了創建紅軍、進行土地革命戰爭的新時期。正是在這樣的革命轉變關頭,中國共產黨召開了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由於當時嚴重的白色恐怖,在國內召開這樣的大會是有困難的。因此,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大會在莫斯科秘密召開。
大會的中心任務是:總結大革命失敗以來的經驗教訓,分析中國社會性質和革命性質,制定黨在新時期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統一全黨思想,發展革命力量。
在大會上,共產國際代表布哈林作了《中國革命與中共任務》的政治報告,瞿秋白作了《中國革命與共產黨》的政治報告,周恩來作了《組織問題報告和結論》及《軍事報告》,劉伯承作了軍事問題的副報告,李立三作了農民土地問題的報告,向忠發作了職工運動的報告。
大會清算了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路線,同時批判了瞿秋白的「左」傾盲動主義錯誤,明確了當時中國革命的性質仍然是資產階級民主革命,提出了黨在民主革命階段的十大政治綱領:第一,推翻帝國主義的統治;第二,沒收外國資本的企業和銀行;第三,統一中國,承認民族自決權;第四,推翻軍閥國民黨政府;第五,建立工農兵代表會議(蘇維埃)政府;第六,實行八小時工作制,增加工資,失業救濟與社會保險等;第七,沒收地主階級的一切土地,耕地歸農民;第八,改善兵士生活,發給兵士土地和安置工作;第九,取消一切軍閥政府的稅捐,實行統一的累進稅;第十,聯合世界無產階級和蘇聯。大會指出了當時國內的革命形勢是處在兩個革命高潮之間,黨的總路線是爭取群眾。
大會通過了《政治決議案》、《蘇維埃政權組織問題決議案》、《土地問題決議案》、《農民問題決議案》、《職工運動決議案》、《組織決議案提綱》、《宣傳工作決議案》、《軍事工作決議案(草案)》、《共青團工作決議案》、《婦女運動決議案》、《關於民族問題的決議》等。大會還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章》第四次修正案,通過了《定「廣州暴動」為固定的紀念日的決議》以及關於黨綱、大會宣言問題的決議。大會選舉了新的中央委員會,選出中央委員23人,候補中央委員13人。大會同時還選舉了中央審查委員會:孫津川、劉少奇、阮嘯仙為正式委員,葉開寅、張昆弟為候補委員。隨後,六屆一中全會選舉了中央政治局及其常務委員會,向忠發、周恩來、蘇兆征、項英、蔡和森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政治局會議選舉向忠發為中央政治局主席兼中央政治局常委會主席。
提出並深刻闡述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把「三個代表」重要思想貫徹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各個領域,體現在黨的建設的各個方面,使我們黨始終與時代發展同步伐,與人民群眾共命運。
————祝你事事順心、學習進步、開心每一天!————
—————希望可以幫到您!覺得好就請點採納答案吧,你的採納是我的動力,謝謝—————
⑷ 有關歷史常識基本概念
給你一個最簡單的方法,打開網路,然後復制粘貼,就解決
⑸ 問幾個有關歷史的小知識
1、康熙8歲即位,14歲親政,共在位61年;
2、康熙61年,45歲的胤禛繼承帝位,在位13年;
3、九子分別是大阿哥、二阿哥(即太子)、四阿哥(即雍正)、五阿哥、八阿哥、十阿哥、十一阿哥、十二阿哥、十四阿哥;
4、四阿哥胤禛(zhen),母妃烏雅氏孝懿仁皇後。八阿哥胤禩(si),母妃衛氏良妃。十三阿哥胤祥(xiang),母妃章佳氏敬敏皇貴妃。
5、第三位--孝懿仁皇後佟佳氏
6、康熙,名"玄燁",廟號"聖祖",謚號"仁皇帝",全稱:"合天弘運 文武睿哲 恭儉寬裕 孝敬誠信 功德大成 仁皇帝"。
雍正,名"胤禛",廟號"世宗",謚號"憲皇帝",全稱:"敬天昌運 建中表正 文武英明 寬仁信毅 睿聖大孝 至誠 憲皇帝"。
7、趙雲
8、次子代善、侄子阿敏、五子莽古爾泰、八子皇太極協助汗處理國事
9、雍正
雍正是一位十分復雜而矛盾的歷史人物,他是勇於革新、勤於理政的傑出政治家,對康熙晚年的積弊進行改革整頓,一掃頹風,使吏治澄清、統治穩定、國庫充盈、人民負擔減輕。
但是,雍正也有嚴重的過失和局限。他在位期間雖沒有出現大規模農民起義,但零散的反抗經常發生,雍正的鎮壓措施十分嚴厲。不論具體情節,抗官者即以反叛論處,斬殺不赦。文字獄日益頻繁,汪景祺因"諂附"年羹堯而立斬梟首,查嗣庭因趨奉隆科多而戮屍示眾,陸生楠因議論時政而被軍前正法。最為轟動的是呂留良案,呂是清初具有民族思想的學者,已去世40年,後有曾靜、張熙讀呂氏之書,受其影響,竟去策反岳鍾琪,要他反清復明,釀成大案。呂留良被開棺戮屍,其兒子、學生處死刑。雍正朝文網甚密,株連人眾,處刑嚴酷。知識分子動輒得咎,形成閉眼不敢看現實,緘口不敢談政治的沉悶風氣。
而且,雍正好大喜功也是眾所周知的
⑹ 有關歷史知識
茶館》是他寫的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北京人,滿族。生於1899年,逝於1966年,著名小說家、戲劇家、語言大師。他生在一個城市貧民家庭。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學校,後曾任小學校長及中學國文教師。1924年在英國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任教。回國後,寫下了著名的長篇小說《駱駝祥子》。
1913年考入師范學校。畢業後,曾先後任北京第十七小學校長、天津市南開中學語文教員等。1924年赴英國,任倫敦大學東方學院中文講師,同時進行文學創作。有長篇諷刺小說《老張的哲學》、《趙子曰》、《二馬》。
1930年回國後先後任濟南齊魯大學、青島山東大學教授。創作有: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長篇小說《貓城記》、《離婚》、《牛天賜傳》。另出版有:《老舍幽默詩文集》及論文集《老牛破車》。
1937年,其代表作優秀長篇小說《駱駝祥子》問世。抗日戰爭爆發後,開始寫作劇本,主要作品有:《國家至上》(與宋之合作)、《面子問題》、《桃李春風》(與趙清閣合作)、《張自忠》、《大地龍蛇》、《誰先到重慶》及《歸去來兮》等。另創作有長篇小說《火葬》,出版有短篇小說集《火車集》、《貧血集》、《東海巴山集》和通俗文藝集《三四一》。
1944年開始創作以淪陷了的北平為題材的長篇巨著《四世同堂》。
1951年北京市人民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稱號。創作了話劇《方珍珠》、《龍須溝》、《茶館》、《春華秋實》、《西望長安》、《女店員》、《紅大院》、《全家福》、《神拳》等。
1966年老舍被林彪、「四人幫」迫害致死。1978年6月3日,有關單位在北京八寶山革命烈士公墓為老舍舉行了隆重的骨灰安放儀式。
⑺ 關於歷史的知識點
1、d 黃道婆是海南人
2、d 士農工商,四民之末
3、甲骨文開始中國歷史有文字專記載,有據可考
4、春秋、戰國屬、魏晉南北朝、五代十國、宋遼金夏
5、秦、晉、隋、宋、元
6、開國-人口少-土地多-治世-人口多-土地兼並-戰爭-人口減少-開國
7、江蘇-上海-浙江-福建-台灣
⑻ 關於歷史的知識
夏
(啟以後)公元前2197--1766 共432年 *姓,共傳十四世,十七王,建都:安 (今山西雯縣)。
1、宗神夏禹 ??年
2、帝啟 9年
3、太康 29年
4、仲康 l3年
5、帝相 28年 --(羿-寒浞) 40年
6、少康 22年
7、帝抒 17年
8、帝槐 26年
9、帝芒 l8年
10、帝泄 l6年
11、不降 59年
12、帝扃 21年
13、胤甲 21年
14、帝孔甲 31年
15、帝皋 11年
16、帝發 19年
17、履癸 53年。
周
分西周、東周,姬姓,建都:鎬京(西安)、洛陽。
西周:公元前1122--770 共353年。歷十二帝。建都:鎬京。
1、武王發 7年
2、成王誦 37年
3、康王釗 26年
4、昭王瑖 51年
5、穆王滿 55年
6、共王緊扈 12年
7、懿王囏 25年
8、孝王辟方 15年
9、夷王變 16年
10、厲王胡 37年 -共和時代 14年-
11、宣王靖 46年
12、幽王宮湼 1l年。
武王之前還有:古公亶父(太王)、季歷、文王,雖有強大的勢力,但在名義上仍是商朝屬下的一個諸候國。
東周:公元前77O--225 共545年,歷二十六帝。建都:洛陽。
1、本王宜臼 51年
2、桓王林 23年
3、庄王鉈 15年
4、厘王胡齊 5年
5、惠王閬 25年
6、襄王鄭 33年
7、頃王壬臣 6年
8、匡王班 6年
9、定王瑜 2l年
1O、簡王夷 14年
11、靈王泄心 27年
12、景王貴 25年
13、悼王猛 1年
l4、敬王匈 44年
15、元王仁 7年
16、貞定王介 28年
17、哀王去疾 1年
18、思王叔 1年
19、考王嵬 15年
20、威烈王午 44年
21、安王驕 26年
22、烈王喜 7年
23、顯王扁 48年
24、慎靚王定 6年
25、赧王延 59年
26、東周君傑 7年。
春秋戰國
春秋,公元前77O--475,戰國,公元前475--22l年。周東遷後,實力大為削弱,全國處於四分五裂割據的狀態,大小國家約有一百二十多個。經過不斷兼並,到戰國初年,也有十幾個國家,大國有秦、楚、韓、趙、魏、齊、燕七國,即有名的「戰國七雄」。因為太多,各王室姓氏一下難以查找,敬請原諒。
秦
(統一後)公元前22l--2Ol 共15年,歷三帝,嬴姓,建都:咸陽。
1、始皇帝政 12年
2、二世胡亥 3年
3、子嬰 l年。
漢
公元前206--公元22O年,包括西漢和東漢(也和前漢和後漢)。在兩漢之際,還有王莽、劉玄兩個短暫的統治時期。
西漢:公元前206--公元8年,共214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長安。
l、高祖幫 12年。
2、惠帝盈 7年。
3、少帝(呂後專政) 8年。
4、文帝桓 23年。
5、景帝啟 l6年。
6、武帝徹 年號:建元,54年。
7、昭帝弗陵 始元,13年。
8、宣帝詢 本始,25年。
9、元帝爽 初元,16年。
1O、成帝驁 建始,26年。
l1、哀帝欣 建平, 6年。
12、平帝珩 元始, 5年。
13、孺子嬰 居攝, 3年。
新朝:公元9--25 共17年,建都:長安。
1、王莽,始建國,15年。
2、淮陽王劉玄 更始,3年。
東漢:公元25--220,共195年,劉姓,歷十三帝,建都:洛陽。
1、光武帝秀 建武 33年。
2、明帝庄 永平 18年。
3、章帝炟 建初 13年。
4、和帝肇 永元 17年。
5、殤帝隆 延平 1年。
6、安帝佑 永初 19年。
7、順帝保 永建 19年。
8、沖帝炳 永加 1年。
9、質帝鑽 本初 1年。
1O、桓帝志 建和 21年。
11、靈帝宏 建寧 22年。
12、少帝辨 光熹 1年。
13、獻帝協 初平 32年。
三國
三國始於22O年魏國代漢,終於265年晉國代魏。但史家往往以l9O年董卓挾漢獻帝離開洛陽為三國上限,以28O年晉滅吳為三國下限。
魏:公元220--265年,共46年,曹姓,歷五帝,建都:許昌。
1、文帝丕 黃初 7年。
2、明帝睿 太和 13年。
3、齊王芳 正始 14年。
4、高貴鄉公髦 正元 7年。
5、常道鄉公奐 景元 6年。
曹操:建安十八年,曹操封為魏公,建魏國,雖已是皇帝,但名義上還為漢臣。
後子曹丕追尊魏武帝。
蜀:公元22l--243,共43年,劉姓,歷二帝,建都:成都。
1、昭烈帝備 章武 3年。
2、後主 禪 建興 41年。
吳:公元222--28O 共59年,孫姓,歷四帝,建都:建業。
1、大帝 權 黃武 31年。
2、會稽王亮 建興 7年。
3、景帝 休 永安 7年。
4、烏程候皓 元興 17年。
晉
西晉:265--316 共5l年,歷四帝,先都洛陽,後遷長安。
1、武帝司馬炎 泰始 25年。
2、惠帝司馬衷 永熙 17年
3、懷帝司馬熾 永加 5年。
4、憨帝司馬業 建興 4年。
東晉:317--4O2 共1O4年。歷十一帝,建都:金陵
1、元帝司馬睿 建武 6年。
2、明帝司馬紹 太寧 3年。
3、成帝司馬衍 咸和 17年。
4、康帝司馬岳 建元 2年。
5、穆帝司馬聃 永和 17年。
6、哀帝司馬丕 隆和 4年。
7、廢帝司馬奕 太和 6年。
8、簡文帝司馬昱 咸安 2年。
9、孝武帝司馬曜 寧康 24年。
10、安帝司馬德宗 隆安 22年。
l1、恭帝司馬德文 元熙 2年。
十六國
304--439 十六國建立可分前後二期:前期的政權有:蜀(成漢)、漢和前趙、後趙、前燕、前秦、前涼。還有鮮卑拓跋部的『代』和冉閔的『魏』不在十六國內。後期的政權有:後秦、後燕、南燕、北燕、後涼、南涼、西涼、北涼、西秦、夏。此外還有『西燕』不在十六國內。
蜀: 303--347 共七個皇帝 建都:成都。
1、李 特 2年
2、李 流 1年。
3、李 雄 30年
4、李 班 1年
5、李 期 3年
6、李 壽 5年
7、李 勢 5年。
前趙:304--329 匈奴 建都:平陽(山西臨汾) 歷五帝
1、劉 淵 6年
2、劉 和 1年
3、劉 聰 8年
4、劉 傑 1年
5、劉 曜 13年
後趙:319--352 歷7帝,羯族人,建都:襄國(河北邢台)
1、石 勒 15年
2、石 弘 1年
3、石 虎 15年
4、石 世 1年
5、石 遵 1年
6、石 祗 ?年
7、冉 閔 3年
前燕:357--37O 歷三帝,鮮卑族,建都:鄴(河北臨漳)
1、慕容皝 15年
2、慕容儁 11年
3、慕容暐 11年
前秦:351--394 歷六帝,氐族,建都:長安
1、符 健 4年
2、符 生 3年
3、符 堅 27年
4、符 丕 2年
5、苻 登 9年
6、符 榮 1年
前涼:313--376 漢族,歷7帝,建都:姑臧。
1、張 茂 5年
2、張 駿 22年
3、張重華 9年
4、張耀靈 1年
5、張 祚 3年
6、張玄靚 9年
7、張天鍚 12年
後秦:384--4l7 羌族,歷3帝,建都:長安。
1、姚 萇 8年
2、姚 真 22年
3、姚 弘 2年
後燕:384--409 鮮卑族,歷5帝,建都:中山。
1、慕容垂 13年
2、慕容寶 3年
3、慕容盛 3年
4、慕容熙 7年
5、高 雲 3年
南燕:398--4lO 鮮卑族,歷二帝,建都:廣固(山東益都)。
1、慕容德 7年
2、慕容超 6年
北燕:409--436 漢族,歷二帝,建都:昌黎。
1、馮 跋 22年
2、馮 弘 6年
後涼:386--4O3 氐族,歷四帝,建都:姑臧。
1、呂 光 13年
2、呂 紹 1年
3、呂 篡 1年
4、呂 隆 1年
南涼:397--4l4 鮮卑族,歷三帝,建都:樂都。
l、禿發烏狐 3年
2、禿發利鹿狐 3年
3、禿廢傉檀 13年
西涼:4O0--42O 漢族,歷二帝,建都:敦煌。
1、李 暠 17年
2、李 歆 4年
北涼:397--439 匈奴,歷三帝,建都:張掖。
1、段 業 4年
2、沮渠蒙遜 33年
3、沮渠牧犍 7年
西秦:385--43l 鮮卑族,歷四帝,建都:金城(皋蘭)
1、乞伏國仁 3年
2、乞伏乾歸 24年
3、乞伏熾磐 16年
4、乞伏暮末 4年
夏:4O7--43l 匈奴,歷三帝,建都:統葛(陝西橫山)
1、赫連勃勃 19年
2、赫連 昌 4年
3、赫連 定 4年
南北朝
南朝為宋、齊、梁、陳四個朝代。建都:建康(南京)
宋 42O--479年。共6O年八個皇帝。
一、武帝劉 裕 永初 3年。
二、少帝劉義符 景平 2年。
三、文帝劉義隆 元加 30年。
四、孝武帝劉駿 孝建 11年。
五、廢帝劉予業 永元 1年。
六、明帝劉 彧 秦始 8年。
七、後廢帝劉昱 元徴 5年。
八、順帝劉 准 升明 3年。
齊:479--5Ol,共23年,七個皇帝。
一、高帝肖道成 建元 4年。
二、武帝肖 賾 永明 11年。
三、廢帝肖昭業 隆昌 1年。
四、廢帝肖昭文 延興 1年。
五、明帝肖 鸞 建武 5年。
六、東昏侯寶卷 永元 13年。
七、和帝肖寶融 中興 1年。
梁:502--557,共56年,四個皇帝。
一、武帝肖 衍 天監 48年。
二、簡文帝肖綱 大寶 2年。
三、元帝肖 繹 承聖 4年。
四、敬帝肖方智 紹泰 3年。
陳:557--589,共33年,五個皇帝。
一、武帝陳霸先 永定 3年。
二、文帝陳 倩 天加 7年。
三、廢帝陳伯宗 光大 2年。
四、宣帝陳 頊 太建 14年。
五、後主陳叔寶 至德 7年。
北朝為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北周五個王朝。
北魏:386--534,共149年,11個皇帝。鮮卑拓跋氏,建都:盛樂(今內蒙和林格爾。)
1、道武帝珪 23年
2、明元帝嗣 15年
3、太武帝壽 28年
4、文成帝睿 14年
5、獻文帝弘 6年
6、孝文帝宏 29年
7、宣武帝恪 16年
8、孝明帝詡 12年
9、孝庄帝子攸 3年
1O、節閔帝恭 1年
11、安定王朝 1年
東魏:534--550,共17年,只有一個皇帝:孝靜帝善見,建都:鄴。
西魏:535--557,共23年,四個皇帝,建都:長安。
1、孝武帝修 2年
2、文帝寶炬 17年
3、廢帝欽 2年
4、恭帝廓 3年
北齊:55O--577,共28年,五個皇帝。高姓,建邱。
1、文宣帝洋 lO年
2、孝昭帝演 1年
3、武成帝湛 4年
4、後主緯 11年
5、幼主恆 1年
北周:557--581,共25年,五個皇帝,宇文氏,建都:長安
1、孝愍帝覺 1年
2、明帝毓 4年
3、武帝邕 18年
4、宣帝贇 1年
5、靜帝闡 2年
隋朝
58l--6l8 楊姓 建都:長安(西安)
一、文帝楊堅 開皇 24年。(文帝有二個年號:開皇58l--60O、仁壽60l--6O4)
二、煬帝楊廣 大業 12年。
三、恭帝楊侑 義寧 1年。
隋朝只有三帝,共37年。
唐朝
618--9O7 李姓 建都:長安
一、高祖 淵 武德 9年。
二、太宗世民 貞觀 23年。
三、高宗 治 永徽 34年。
四、中宗 顯 嗣聖 1年。
五、武則天 垂拱 21年。
六、中宗(復辟) 神龍 5年。
七、睿宗 旦 景雲 3年。
八、玄宗隆基 先天 43年。
九、肅宗 亭 至德 7年。
十、代宗 豫 寶應 17年。
十一、德宗 適 建中 26年。
十二、順宗 誦 永貞 1年。
十三、憲宗 純 元和 l5年。
十四、穆宗 恆 長慶 4年。
十五、敬宗 湛 寶歷 2年。
十六、文宗 昂 太和 14年。
十七、武宗 炎 會昌 6年。
十八、宣宗 忱 大中 13年。
十九、懿宗 漼 咸通 14年。
二十、僖宗 儇 乾符 15年。
二十一、昭宗 曄 龍紀 16年。
二十二、哀帝 祝 天佑 3年。
唐朝二十二位皇帝(有的記載二十位,武周政權不計在內),統治唐朝29O年。
五代十國
9O7--96O
五代:
後梁:9O7--923,共16年。 朱姓 建希:汴梁
一、太祖全忠 開平 6年。
二、末帝友貞 乾化 11年。
後唐:923--936 共14年。 李姓 建都:洛陽
一、荘宗存勗 同光 4年。
二、明宗嗣源 天成 8年。
三、愍帝從厚 應順 1年。
四、廢帝從珂 清泰 2年。
後晉 936--946 共1l年 石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敬塘 天福 7年。
二、出帝重貴 開運 4年。
後漢 947--95O 共4年 劉姓 建都:汴梁
一、高祖知遠 天福 2年。
二、隱帝承佑 乾佑 2年。
後周 951--960 共lO年 郭姓、柴姓 建都:汴梁
一、太祖 威 廣順 3年。
二、世宗 榮 顯德 6年。
三、恭德宗訓 1年。
十國:
前蜀:9O7--925 建都:成都
一、王 建 12年。
二、王 衍 8年。
吳: 892--937 建都:楊卅
一、楊行密 15年。
二、楊 渥 3年。
三、楊隆演 1O年。
四、楊 溥 17年。
楚: 896--951 建都:長沙
一、馬 殷 35年。
二、馬希聲 2年。
三、馬希范 15年。
四、馬希廣 3年。
五、馬希萼 2年。
六、馬希崇 1年。
閩: 897--946 建都:福州
一、王審知 4O年。
二、王延均 3年。
三、王 昶 4年。
四、王延義 4年。
五、王延政 3年。
南唐: 937--975 建都:金陵
一、李 升 7年。
二、李 璟 19年。
三、李 煜 16年。
荊南:9O7--96建都:荊州
一、高季興 22年。
二、高從海 20年。
三、高保融 12年。
四、高保勗 1年。
五、高繼沖 1年。
南漢:9O5--971 建都:廣州
一、劉 隱 12年。
二、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