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事件尺

歷史事件尺

發布時間:2021-02-10 06:49:51

1. 尺在歷史中不斷變化的過程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內》文中曰:「鄒容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周代的一尺是現在的19.91厘米。到戰國時,一尺是現在的22.12厘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厘米。前邊提到的鄒忌是戰國時齊國人,按一尺為22.12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美男子了。又《陳情表》中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晉時人,當時的一尺是現在的24厘米,這樣「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說法,而並不是嚴格按晉尺的,那麼,就要在1.2米的基礎上再縮短一點,也就是1.1米左右。

2. 2013年河北中考歷史 年代(事件)尺

你是要復中考的歷史制事件總結嗎、、

http://wenku..com/view/0cc2a0db7f1922791688e8d9.html
下下來就行了

3. 中國歷史年度尺是什麼東西

中國 歷史大事年表 http://wenku..com/view/040c9c717fd5360cba1adba8.html中外歷史大回事年表:答
http://wenku..com/view/c3f026284b73f242336c5f88.html

4. 「尺子」 的來歷

米的由來及誤差

1米本應是從極點到赤道距離的一千萬分之一。但1米事實上沒有那麼長。

獲獎科學讀物作者肯•奧爾德在一本書里說,兩位在18世紀受命算出1米有多長的法國天文學家在計算中出現了小小的失誤,因而使l米比實際應有的距離短了0.2毫米。更糟的是,這兩位科學家知道自己弄錯了,但由於不知道怎麼改正,他們就把錯誤掩蓋起來。也就是說,這個錯誤一直保留到今天。

1792年,法國科學院決定創造一個全球通用的量度單位:這個單位將是北極到赤道距離的1千萬分之一。為此,兩位法國天文學家從巴黎出發,相背而行。他們要測出從敦刻爾克經由巴黎到巴塞羅那的一段。

博學多才的德朗布爾向北走,細致認真的梅尚往南走。
一旦兩人到達目的地,他們就開始測量彼此之間的距離。在7年的時間里,這兩位科學家的足跡穿越了革命戰火紛飛的法國大地。德朗布爾曾在巴黎郊外幸運地躲過斷頭台,梅尚則在法國與西班牙的戰爭中一度困在敵後並被禁。

但是,兩人終於在南部要塞卡爾卡松會合。他們從那兒返回巴黎,把獲得的資料交給一個國際委員會。人們像迎接英雄一樣迎接他們,並做成一根l米長的純鉑棒來紀念他們的計算結果。

法國當時的新統治者拿破崙•波拿巴稱:「勝利如過眼煙雲,但這項成就將永存於世。」

然而,沒人知道,梅尚發現自己的計算有誤,但他把錯誤掩蓋了起來。正是這種負罪感使他過早地離開了人世。

奧爾德博士在《萬物的尺度》一書中稱,梅尚發現,他在兩個夏天從同一個地方得到的讀數不能吻合。根據現代衛星的測量結果,從極點到赤道的經線長10,002,290米。

奧爾德博士說,這種誤差是測量儀器表面的細微磨損造成的。
梅尚的書信表明,發現自己的失誤後,他幾乎瀕臨瘋狂。為了修正這一錯誤,他再次出行。最後死於瘧疾。

奧爾德認為,梅尚可能對自己過於苛刻了,他和德朗布爾給自己制定的目標幾乎根本無法實現。

他說:「從根本上說.他們做出了地球是規則球體的錯誤假設。事實表明,地球表面有起伏。」

這樣你就知道尺子是怎麼來的了吧!

5. 中國歷史大事件年表

中國歷史大事年表
一 、原始社會(約170萬年前到約公元前21世紀)
約170萬年前 元謀人生活在雲南元謀一帶
約70-20萬年前 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一帶
約1.8萬年前 山頂洞人開始氏族公社的生活
約0.5-0.7萬年前 河姆渡、半坡母系氏族公社
約0.4-0.5萬年前 大汶口文化中晚期,父系氏族公社
約4000多年前 傳說中的炎帝、黃帝、堯、舜、禹時期

二、 奴隸社會(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夏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 禹傳予啟,夏朝建立
商 公元前1600 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 商湯滅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 商王盤庚遷都殷
西周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 周武王滅商,西周開始
公元前841年 國人暴動
公元前771年 犬戎攻入鎬京,西周結束
春秋 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770年 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

三、 封建社會(公元前475年到公元1840年)

戰國(公元前475年到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56年 商鞅開始變法
秦(公元前221年到公元前206年)
公元前221年 秦統一,秦始皇確立郡縣制,統一貨幣、度量衡和文字
公元前209年 陳勝、吳廣起義爆發
公元前207年 巨鹿之戰
公元前206年 劉邦攻入咸陽,秦亡
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 楚漢之爭
西漢(公元前202年到公元8年)
公元前202年 西漢建立
公元前138年 張騫第一次出使西域
公元8年 王莽奪取西漢政權,改國號新
東漢(25年到220年)
25年 東漢建立
73年 班超出使西域
105年 蔡倫改進造紙術
132年 張衡發明地動儀
166年 大秦王安敦派使臣到中國
184年 張角領導黃巾起義
200年 官渡之戰
208年 赤避之戰
三國(220年到280年)
220年 魏國建立
221年 蜀國建立
222年 吳國建立
230年 吳派衛溫等率軍隊到台灣
263年 魏滅蜀
265年 西晉建立,魏亡
西晉(265年到316年)
280年 東晉滅吳
316年 匈奴攻佔長安,西晉結束
東晉(317年到420年)
317年 東晉建立
383年 淝水之戰
南北朝(420年到589年)
420年 南朝宋建立
494年年到 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
隋(581年到618)
581年 隋朝建立
589年 隋統一南北方
605年 開始開通大運河
611年 隋末農民起義開始,山東長白山農民起義爆發
唐(618年到907年)
618年 唐朝建立,隋朝滅亡
627年-649年 貞觀之治
713年-741年 開元盛世
755年-763年 安史之亂
875年-884年 唐末農民戰爭
五代(907年到960年)
907年 後梁建立,唐亡,五代開始
916年 阿保機建立契丹國
北宋(960年到1127年)
960年 北宋建立
1005年 宋、遼澶淵之盟
1038年 元昊建立西夏
11世紀中期 畢升發明活字印刷術
1069年 王安石開始變法
1115年 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 金滅遼
南宋(1127年到1276年)
1127年 金滅北宋,南宋開始
1140年 宋、金郾城大戰
1206年 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政權
元(1271年到1368年)
1271年 忽必烈定國號元
1276年 元滅南宋
明(1368年到1644年)
1368年 明朝建立,元朝結束
1405年-1433年 鄭和七次下西洋
16世紀中期 戚繼光抗日倭
1553年 葡萄牙攫取澳門居住權
1616年 努爾哈赤建立後金
1628年 明末農民戰爭爆發
清(1636年到1911年)
1636年 後金改國號為清
1644年 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農民軍攻佔北京,明亡
1662年 鄭成功收復台灣
1673年 三藩叛亂開始
1684年 清朝設置台灣府
1689年 中俄簽訂《尼布楚條約》
1771年 土爾扈特部重返祖國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
19世紀四五十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51年 金田起義、太平天國建立
1856年-1860年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8年 《愛琿條約》《天津條約》的簽訂
19世紀六七十年代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1860年 《北京條約》的簽訂
19世紀60到90年代 洋務運動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1883年-1885年 中法戰爭
1894年-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在中國強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
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八國聯軍侵略中國
1901年 《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武昌起義

四、 近代史

民國(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中華民國建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 新文化運動、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1921年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3年 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
1925年 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6年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 南京國民政府建立,南昌起義
1928年 井岡山會師
1931年 九·一八事變
1934年 紅軍長征開始
1936年 西安事變
1937年 盧溝橋事變,日軍南京大屠殺
1940年 百團大戰
1941年 皖南事變
1947年 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五、 現代史

1949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徹底廢除封建剝削制度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
195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誕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6年 四五運動,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 改革開放
1992年 鄧小平講話,加快改革開放
1997年 香港回歸
1999年 澳門回歸

6. 中國近代史時間表尺

1839 虎門銷煙 林則徐近代中國「開眼看世界第一人」

1840 鴉片戰爭(英國為打開中國市場)

1842 《南京條約》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割香港島,開廣州、廈門、上海等通商„„中國開始喪失獨立自主的地位,一步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洋務運動 19世紀60年代起 李鴻章 口號:自強、求富
主張:師夷長技
目的:學習西方的先進技術,維護清朝的統治,抵制西方的殖民侵略
成果:北洋海軍.同文館 .輪船招商局

1894 甲午戰爭
1894.7.25 日本明治維新走上工業化道路,發動侵略中國的行列
1895 《馬關條約》
1895.4.17 割讓台灣。大大加重了中國的民族災難,隨後列強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大大
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程度維新變法
1895,「公車上書」拉開序幕(康有為、梁啟超等)「戊戌變法」
學習西方軍事、經濟和文化教育等外,還主張在政治上學習西方,實行君主立憲制。(學日本的明治維新)(京師大學堂(後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

http://wenku..com/link?url=

7. 明朝歷史事件年度尺

1368
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即帝位,國號明,是為明太祖朱元璋;閏七月,元順帝逃往上都,史稱北元.八月,明軍佔領大都,元亡.
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
正月,朱元璋在應天府即帝位,國號明,是為明太祖;閏七月,元順帝逃往上都,史稱北元.八月,明軍佔領大都,元亡;明定田賦額,編定役法,定衛所制度
明太祖洪武二年1369
以臨濠為中都;詔天下府,州,縣皆立學.侍官制,定封建諸王之制
明太祖洪武三年1370
四月,元順帝病死於應昌,昭宗繼位;分封諸王.詔定科舉制度
明太祖洪武四年1371
定開中法
明太祖洪武七年1374
定屯田法.頒《大明律》;罷市舶司,實行海禁
明太祖洪武八年1375
正月,令鄉里立社學;三月,立鈔法,造大明寶鈔;四月,改各都衛為都指揮使司;空印案發,誅連甚廣
明太祖洪武九年1376
改行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
明太祖洪武十一年1378
改南京為京師
明太祖洪武十三年1380
胡惟庸案發,株連三萬餘人;罷中書省,廢丞相制度.改大都督府為五軍都督府.罷御史台,廢御史大夫
明太祖洪武十四年1381
徐達等出塞擊元,俘獲甚眾;是年,定賦役籍,編里甲,造黃冊
明太祖洪武十五年1382
置錦衣衛.置都察院.置殿閣大學士,以備顧問
太祖洪武十六年1383
遣西平侯沐英鎮守雲南,從此沐氏世守其地
明太祖洪武十七年1384
改定都察院官制;頒科舉取士程式
明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
三月,郭桓案發,株連者數萬人;十月,頒《大誥》
明太祖洪武十九年1386
福建僧彭玉琳組織白蓮會,稱晉王,旋被鎮壓;令劃入匠籍之工匠輪班入京師服役
明太祖洪武二十年1387
編繪魚鱗圖冊,與黃冊並行
明太祖洪武二十一年1388
明軍至捕魚兒海,俘元皇子及妃嬪等數萬人,北元主遠走
明太祖洪武二十四年139 1
編定天下賦役黃冊
明太祖洪武二十六年1393
藍玉案發.藍玉因謀反被殺,株連死者一萬五千餘人
明太祖洪武二十八年1395
頒《皇明祖訓》
明太祖洪武三十年1397
南北榜案發,開明朝取士分南北之先例
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398
閏五月,太祖死,皇太孫允炆即位,是為建文帝.即位後議定削藩,削廢周,齊,湘,代,岷五王
明惠帝建文元年1399
靖難之役開始,七月,燕王朱棣起兵北平
明惠帝建文四年1402
六月,燕兵攻入南京.宮中起火,建文帝不知所終.燕王朱棣即帝位,是為明成祖
明成祖永樂元年1403
二月,改北平為北京
明成祖永樂三年1405
命宦官鄭和與王景弘等出使南洋各地,鄭和下西洋自此始
明成祖永樂五年1407
《永樂大典》成書,凡二萬二千九百三十七卷,一萬一千零九十五冊;改安南置交趾布政使司
明成祖永樂七年1409
置奴兒干都司;烏斯藏黃教(格魯派)創始人宗喀巴在拉薩行大祈願法會,黃教漸成執政教派
明成祖永樂八年1410
明成祖親擊韃靼本雅失里,至斡難河,本雅失里兵潰
明成祖永樂九年1411
開會通河
明成祖永樂十二年1414
成祖親領步騎五十萬擊瓦剌馬哈木,大破之
明成祖永樂十七年1419
遼東總兵劉江大破倭寇於金州望海堝
明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
山東蒲台唐賽兒起義,同年失敗;置東廠,由宦官掌管,專職緝查軍民官吏
明成祖永樂十九年1421
遷都北京,以南京為留都
明成祖永樂二十二年1424
成祖第五次率師親征韃靼.七月病死榆木川.皇太子高熾即位,是為明仁宗
明仁宗洪熙元年1425
五月, 仁宗病死.六月,太子瞻基即位,是為宣宗
明宣宗宣德四年1429
始設鈔關, 以船隻大小收稅,稱"船料"
明宣宗宣德五年1430
各省專設巡撫
明宣宗宣德八年1433
鄭和第七次自西洋還.
明宣宗宣德十年1435
正月,宣宗死,太子祁鎮即位,是為英宗;以宦官王振掌司禮監,明代宦官專權自此開始
明英宗正統元年1436
推廣"折色"之法,是為金花銀
明英宗正統七年1442
設建州右衛,建州三衛之名始此
明英宗正統十年1445
處州人葉宗留聚眾至福建開礦,被禁,遂殺官反抗
明英宗正統十二年1447
葉宗留聚眾數萬起義,稱大王,攻建陽,建寧等地
明英宗正統十三年1448
福建沙縣佃農鄧茂七起義,稱鏟平王
明英宗正統十四年1449
瓦剌也先犯大同;七月,英宗率軍親征.八月十五日,在土木堡為瓦剌軍所破,英宗被俘,全軍覆沒,史稱土木之變.九月,祁鈺即帝位.十月,也先挾英宗逼京師,被於謙擊退
明代宗景泰元年1450
也先在大同,宣府等地被明總兵官郭登等擊退,乃與明約和
明代宗景泰五年1454
也先被部下所殺,瓦剌遂衰
明英宗天順元年1457
正月,宦官曹吉祥及其黨羽石亨等乘景帝病危,迎太上皇英宗復位,史稱奪門之變.二月,景帝死
明英宗天順四年1460
韃靼孛來率軍分路南下,抵雁門.京師大亂.後韃靼軍退
明英宗天順八年1464
正月,英宗死,太子見深即位,是為憲宗.始以內批授官,時稱傳奉官
明憲宗成化元年1465
劉通,石龍等率荊襄流民起義於湖北房縣
明憲宗成化六年1470
劉通舊部李原領導荊襄流民再次起義,稱太平王
明憲宗成化七年1471
是年,定漕糧長運法
明憲宗成化十三年1477
正月,置西廠,太監汪直掌之
明憲宗成化二十三年1487
八月,憲宗死.九月,太子佑樘即位,是為孝宗.遣散傳奉官兩千餘人
明孝宗弘治元年1488
韃靼小王子遣使至京,自稱大元可汗(達延汗),從此屢與明通使.達延汗在位時統一漠北,蒙古復強
明孝宗弘治五年1492
改開中鹽法,廢鹽商赴邊納糧,改在運司納銀,領鹽引
明孝宗弘治十八年1505
五月,孝宗死.太子厚照即位,是為武宗
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
命劉瑾掌司禮監,大權盡歸劉瑾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
置內行廠,由劉瑾領其事
明武宗正德五年1510
霸州文安人劉六,劉七起義,為明中葉規模最大的一次起義
明武宗正德十三年1518
佛郎機使者至中國
明武宗正德十四年1519
寧王宸濠反於南昌,南贛巡撫王守仁發兵征討,克南昌.宸濠兵敗被俘
明武宗正德十六年1521
三月,武宗死.四月,武宗從弟厚熜即位,是為明世宗;大禮議起
明世宗嘉靖三年1524
定大禮議,群臣力爭,下獄者一百數十人
明世宗嘉靖二十一年1542
宮婢楊金英等謀殺世宗未遂,是為宮婢之變
明世宗嘉靖二十三年1544
嚴嵩升任首輔
明世宗嘉靖二十八年1549
海盜王直,陳東與倭連結,劫掠浙東,沿海倭患大熾
明世宗嘉靖二十九年1550
庚戌之變.俺答攻宣府,至通州,逼京師
明世宗嘉靖三十年1551
應俺答請,開馬市
明世宗嘉靖四十二年1563
巡撫譚綸率戚繼光,俞大猷,劉顯三將大破倭寇,收復興化,浙,閩倭寇漸平
明世宗嘉靖四十五年1566
十二月,世宗服丹中毒死.子載垕即位,是為穆宗
明穆宗隆慶元年1567
張居正入閣
明穆宗隆慶三年1569
海瑞以右僉都御史巡撫應天,貪官污吏不敢作惡;戚繼光任總兵官,鎮守薊州等地
明穆宗隆慶四年1570
冬,俺答孫把漢那吉降明;應天巡撫海瑞疏浚吳淞江,浚白茆河,並抑制豪強,被劾離職
明穆宗隆慶五年1571
封俺答為順義王,開互市.自此宣大以西平靜無事;戚繼光修成薊鎮長城,又調浙兵加強邊軍訓練
明穆宗隆慶六年157
五月,穆宗死.六月,太子翊鈞即位,是為明神宗;張居正任首輔
明神宗萬曆元年1573
張居正請行"考成法",以整頓吏治
明神宗萬曆六年1578
詔清丈天下田畝;俺答汗尊烏斯藏喇嘛領袖索南嘉措為達賴喇嘛,是為達賴三世;張居正舉潘季馴總理河漕
明神宗萬曆七年1579
詔毀天下書院,凡毀六十四所
明神宗萬曆九年1581
張居正進行賦役制度改革,全面推行一條鞭法
明神宗萬曆十一年1583
愛新覺羅"努爾哈赤襲封為指揮使,起兵攻尼堪外蘭
明神宗萬曆十五年1587
明政府封索南嘉措為"朵只兒唱達賴喇嘛";海瑞死於南京右都御史任,人民為之罷市致哀
明神宗萬曆十六年1588
努爾哈赤統一建州五部
明神宗萬曆十八年1590
以大理評事雒於仁諫疏,神宗不欲外人得知,留中不發,自是章奏留中遂成為例
明神宗萬曆二十年1592
五月,日本關白豐臣秀吉侵朝鮮.明兵赴援,大敗.乃任李如松為防海御倭總兵官
明神宗萬曆二十一年1593
李如松收復平壤,開城,進攻王京,日軍棄王京,退據釜山.明撤主力回國
明神宗萬曆二十二年1594
吏部郎中顧憲成被責革職,遂回無錫修東林書院,諷議朝政評論人物,東林黨議始於此
明神宗萬曆二十四年1596
遣宦官赴通州,天津征稅,從此稅使繼礦使四齣
明神宗萬曆二十五年1597
日本再侵朝鮮
明神宗萬曆二十六年1598
明軍再次赴援.豐臣秀吉死,日軍撤走
明神宗萬曆二十七年1599
遣宦官至各地征稅,辦礦.臨清,沙市,武昌等地民變
明神宗萬曆二十八年1600
播州楊應龍作亂多年,明軍平亂,史稱播州之役;耶穌會教士利瑪竇到京,神宗允許在京師建教堂傳教
明神宗萬曆三十二年1604
發生"楚宗之亂".宗室數百人大肆搶掠
明神宗萬曆四十三年1615
梃擊案發,殺張差結案;努爾哈赤正式建立八旗制度
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
正月,努爾哈赤在赫圖阿拉稱汗,國號金,史稱後金
明神宗萬曆四十六年1618
後金汗努爾哈赤以"七大恨"誓師征明,毀撫順,拔清河堡
明神宗萬曆四十七年1619
明經略楊鎬率四路軍攻後金,大敗.薩爾滸之戰,西路軍被殲;後金滅葉赫海西女真扈倫四部均亡
明光宗泰昌元年1620
七月,神宗死.八月,太子常洛即位,是為光宗.光宗病,紅丸案發.廷臣恐光宗選侍李氏操縱朝政,迫令遷宮,是為移宮案.皇長子由校即位,是為熹宗
明熹宗天啟元年1621
後金攻陷沈陽,又陷遼陽.後金遷都遼陽
明熹宗天啟二年1622
荷蘭人入侵台灣;白蓮教首領徐鴻儒在山東起義,稱中興福烈帝,不久敗死
明熹宗天啟三年 1623
閹黨顧秉謙,魏廣微入閣.魏忠賢提督東廠
明熹宗天啟五年1625
魏忠賢興大獄,捕殺楊漣,左光斗,魏大中等人,殺前遼東經略熊廷弼,罷孫承宗,命放棄關外各城;三月,後金遷都沈陽,是為盛京
明熹宗天啟六年1626
蘇州居民因反對濫捕東林黨人,發生民變.後顏佩韋,楊念如等五人挺身投案被殺,葬於虎丘,稱五人墓;八月,努爾哈赤死.九月,皇太極即位,是為清太宗 ;後金制訂 "逃人法"
明熹宗天啟七年1627
皇太極攻寧遠,錦州,被袁崇煥擊退,時稱寧錦大捷;八月,熹宗死,弟信王由檢即位,是為明思宗.十一月,宣布魏忠賢罪狀,魏自縊死
明思宗崇禎元年1628
以袁崇煥為兵部尚書,總督薊遼;陝西連旱,王嘉胤,高迎祥等起義,明末農民戰爭開始;張溥,孫淳等聯合幾社,聞社,南社,匡社等結成復社
明思宗崇禎二年1629
後金大舉攻明,袁崇煥入援;崇禎帝中後金反間計,將袁下獄;開歷局,以徐光啟監督
明思宗崇禎三年1630
李自成參加起義;張獻忠起義於陝西米脂
明思宗崇禎八年1635
高迎祥,張獻忠東進,破鳳陽.明廷因戰區擴大,命盧象升總督山,陝;張獻忠率部西入陝西,與李自成合
明思宗崇禎九年1636
高迎祥為孫傳庭所殺,李自成代為闖王;四月,皇太極即帝位,改國號為清
明思宗崇禎十年1637
宋應星所著《天工開物》刊行
明思宗崇禎十一年
1638 明廷推行招撫政策,張獻忠據谷城受撫,但拒絕解甲.李自成屢為明軍所敗,兵力微弱,起義軍入商雒山中;清多爾袞大舉攻明;清改蒙古衙門為理藩院
明思宗崇禎十二年1639
五月,張獻忠谷城再起,破房山,保康.九月,楊嗣昌出京督師
明思宗崇禎十三年1640
張獻忠,羅汝才合兵攻四川,破綿州,逼成都.李自成重入河南
明思宗崇禎十四年1641
張獻忠東進.正月,破明軍於川東開縣黃陵城.二月,破襄陽,進破光州等地.李自成攻入洛陽,殺明福王朱常洵
明思宗崇禎十五年1642
清軍攻陷松山
明思宗崇禎十六年1643
李自成自稱"奉天倡義文武大元帥";八月,清太宗死,子福臨即位,是為清世祖.以鄭親王濟爾哈朗,親王多爾袞輔政;九月,李自成進兵汝州,大敗孫傳庭.十月,破潼關
明思宗崇禎十七年 1644
正月,李自成陷西安,改西安為長安,號西京,於西安稱王,國號"大順";三月,李自成率大順軍攻佔北京,明崇禎帝自縊,明亡

8. 2008河南中考歷史 年代(事件)尺

2007年「逢十」類周年紀念的歷史事件
1917年,十月革命爆發。
1927年,南昌起義、秋收起義。
1937年,七七事變,全面抗戰爆發。
1947年,挺進大別山。
1997年,香港回歸祖國。
2008年「逢十」類周年紀念的歷史事件
1497-1498年,達伽馬開辟從歐洲到印度的新航路。
1688年,光榮革命,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
1848年,《共產黨宣言》發表,馬克思主義誕生。
1858年,《中俄璦琿條約》簽訂。
1868年,日本開始明治維新。
1878年,左宗棠收復除伊犁以外的新疆地區。
1898年, 戊戌變法。
1918年,德國簽訂投降書,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
1928年,蘇聯開始實施第一個五年計劃。朱德、陳毅與毛澤東井岡山會師。
1938年,慕尼黑會議,綏靖政策達到頂峰;中國取得台兒庄戰役勝利。
1948年,遼沈戰、淮海戰、平津三大戰役,人民解放戰爭的決勝年。以色列國建立。
1958年,開展「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運動。
1968年,匈牙利推行全面經濟體制改革。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中國改革開放30年,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2008年「逢五」類周年紀念的歷史事件
1492-1493年,哥倫布發現新大陸。
1783年,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美國獨立戰爭結束。
1793年,巴黎人民第三次起義,雅各賓派專政,法國革命達到高潮。
1903年,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1933年,希特勒上台,德國法西斯專政建立;美國實行羅斯福新政。
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衛戰取得勝利;義大利法西斯投降,軸心國開始瓦解。
1953年,中國共產黨制定過渡時期總路線;我國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朝鮮戰爭結束。
1973年,袁隆平研製成功「秈型雜交水稻」。
1993年,歐洲聯盟成立。
2003年,伊拉克戰爭。
這個中不?

9. 尺的歷史

尺是一種長度單位,中國叫「市尺」(現代三尺等於一 米),英國有「英尺」。有時我們也把回測量長度的答工具 叫做尺,例如「竹尺」,「鋼尺」。有時我們把像尺的東 西也叫做「尺」例如:鐵~(古代俠客用來比斗的武器 )、戒~(宗教場所或教育機構用來體罰學員使之 更加虔誠刻苦的器械)。

10. 尺的產生、應用、演變的歷史是如何

尺是一種長度單位,中國叫「市尺」(現代三尺等於一米),英國有「英尺」。有時我們也把測量長度的工具叫做尺,例如「竹尺」,「鋼尺」。有時我們把像尺的東西也叫做「尺」例如:鐵~(古代俠客用來比斗的武器)、戒~(宗教場所或教育機構用來體罰學員使之更加虔誠刻苦的器械)。

尺是古今都有的,但內含的量(實際長度)卻不一樣。如《鄒忌諷齊王納諫》文中曰:「鄒忌修八尺有餘。」如果按今天的尺來計算,鄒忌的身長是2.66米還多,這顯然太高了。 很顯然,古代的尺要短於今天的尺。最初的尺指男人伸展的拇指和中指之間的距離,大約是20厘米,所以周代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19.91厘米。以後,尺大致都要加長一點,到戰國時,一尺大致相當於現在的23厘米左右,但是當時各國也不完全一致,如出土的戰國楚尺長22.7厘米。前邊提到的鄒忌是戰國時齊國人,按一尺為23厘米算,他的身高在1.84米以上,這即使在今天,也算高個子了。又《陳情表》中有「內無應門五尺之僮」,作者李密是西晉時人,當時的一尺相當於現在的24厘米,這樣「五尺之僮」也就是身高1.2米的小僮。「五尺」也可沿用前代的說法,而並不是嚴格按晉尺的,那麼,就要在1.2米的基礎上再縮短一點,也就是1.1米左右。 與尺比較接近的是咫。咫是婦女手伸展後從拇指到中指的距離,因而稍短於尺。後來咫尺連用,表示距離短,如「近在咫尺」。 除此之外,先秦的長度單位還有丈(十尺),尋(八尺),常(二尋),此外還有仞。仞是人伸開雙臂的長度,如《愚公移山》中有:「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萬仞。」 後來,又產生了寸以下的長度單位,它們是:分(十分之一寸),厘(十分之一分),毫(十分之一厘),秒(宋以後又叫「絲」,十分之一毫),忽(十分之一秒),微(十分之一忽)。今「絲」與「毫」連用,來源於此。 還有「忽」與「微」連用的,也喻指極細微,如《伶官傳序》:「夫禍患常積於忽微」。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事件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