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范歷史學家

范歷史學家

發布時間:2021-02-10 06:02:25

❶ 列舉民國以來五位史學大家的名字 研究方向 專著名稱

錢穆 研究古代史 代表作《秦漢史》
呂思勉 研究古代史 代表作《中版國通史》權
陳寅恪 研究古代史 代表作《柳如是別傳》
顧頡剛 研究古代史 代表作《古史辨》
範文瀾 研究古代史 代表作《中國通史簡編》

❷ 中國比較著名的考古學家是哪位

一、郭沫若

郭沫若(1892一1978年),原名郭開貞,字鼎堂,號尚武,乳名文豹,筆名沫若、麥克昂、郭鼎堂、石沱、高汝鴻、羊易之等。1892年11月16日出生於四川樂山沙灣,畢業於日本九州帝國大學,現代文學家、歷史學家、新詩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首任院長、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首任校長、蘇聯科學院外籍院士。

二、裴文中

裴文中(1904年1月19日-1982年9月18日),字明華,河北省唐山市豐南縣人,史前考古學、古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

1927年裴文中畢業於北京大學地質系;1929年起主持並參與周口店的發掘和研究,是第一個北京猿人頭蓋骨的發現者;1937年獲得法國巴黎大學博士學位後回國後任實業部地質調查所技正,兼周口店辦事處主任、新生代研究室主任,並在北京大學、燕京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講授史前考古學。

1946年加入九三學社;1954年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研究室研究員;1955年被選聘為中國科學院首批學部委員;1963年任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古人類研究室主任;1979年任北京自然博物館館長;1982年9月18日在北京病逝。

裴文中擅長舊石器考古、第四紀地質、第四紀哺乳動物;主持山頂洞人遺址發掘,獲得大量極有價值的山頂洞人化石及其文化遺物;1949年後積極開展中石器和新石器時代的綜合研究。

三、李濟

李濟(1896.7.12-1979.8.1)人類學家、 中國現代考古學家、中國考古學之父。字受之,後改濟之。湖北鍾祥郢中人。1911年考入留美預科學校清華學堂,1918年官費留美,入麻省克拉克大學攻讀心理學和社會學,並於改讀人口學,1920年獲得社會學碩士學位後,轉入美國哈佛大學,讀人類學專業,獲哲學博士學位。

1922年,李濟哈佛大學畢業,返回祖國,受聘於清華大學、南開大學,任國學研究院講師,後長期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任職,1949年後赴台灣大學及史語所。

四、夏鼐

夏鼐(nài)(1910年2月7號—1985年6月19號),原名作銘,浙江溫州人,考古學家、社會活動家,新中國考古工作的主要指導者和組織者,中國現代考古學的奠基人之一,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歷史系畢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後,夏鼐歷任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所長、名譽所長。

夏鼐也是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部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委員,國家文物委員會主任委員。獲英國學術院、德意志考古研究所、美國全國科學院等七個外國最高學術機構頒發的榮譽稱號,人稱「七國院士」。

夏鼐十分重視在考古研究中應用現代自然科學方法,學術研究具有學識淵博、視野廣闊和且治學嚴謹的特點。

五、汪寧生

汪寧生(1930年-2014年2月1日)生於南京,原籍江蘇省灌雲縣。曾在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任教,任雲南民族大學歷史系主任,考古學和民族學教授,民族研究首席科學家。他著作豐富,重要論著約100萬字,大都收入《汪寧生論著萃編》(上下)。他的豐碩成果受到國內外同行贊許。

曾獲美國著名的羅氏獎金。曾受聘擔任德國海德堡大學客座教授和美國費城人類問題研究所榮譽高級研究員。他的名字被列入《世界傑出人物索引》、《世界五千名人錄》和《中國文化名人大詞典》。對民族學和人類學有較深的研究。曾獲美國著名的羅氏獎金。

❸ 範例這個詞是哪個歷史學家在哪一年提出

沒有記載。來

範例源相關:

範例:可以仿效的事例;典範的例子
魏巍 《東方》第五部第十章:「無名山的一舉攻克,全殲了敵人的一個加強連,就是其中的一個範例。」《人民日報》1977.9.30:「這一勝利,大長了非洲 人民的志氣,大滅了侵略者的氣焰,為 非洲人民互相支援,聯合抗擊超級大國的侵略樹立了一個範例。」

❹ 中國史學四大家是誰

4 歷史學一級教授—— 呂思勉

呂思勉(1884.2.27—1957.10.9),字誠之,筆名駑牛、程芸、芸等。漢族,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家」(嚴耕望語)。畢生致力於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先後在常州府中學堂、南通國文專修科、上海私立甲種商業學校、沈陽高等師范學校、蘇州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滬江大學、光華大學等校任教,曾擔任光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代校長。早年還曾在上海中華書局、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1951年入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任教,被評為歷史學一級教授。

呂思勉史學代表作品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讀史札記》《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文字學四種》《呂思勉讀史札記》等。
3 「國寶」—— 陳垣

陳垣(1880.11.12-1971.6.21),漢族,廣東新會人。字援庵,又字圓庵,出身葯商家庭。中國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教育家。陳垣先後創建廣州光華醫學專門學校、北京孤兒工讀園、北京平民中學。曾任國立北京大學、北平師范大學、輔仁大學的教授、導師。 1926-1952年,任輔仁大學校長。1952-1971年,任北京師范大學校長。1949年以前,他還擔任過京師圖書館館長、故宮博物院圖書館館長。1949年後,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第二所所長。歷任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

主要著述有《元西域人華化考》《校勘學釋例》《史諱舉例》及《通鑒胡注表微》等,另有《陳垣學術論文集》行世。與陳寅恪並稱為「史學二陳」,二陳又與呂思勉、錢穆並稱為「史學四大家」。他的許多著作成為史學領域的經典,有些被翻譯為英、日文,在美國、德國、日本出版,毛澤東主席稱他是「國寶」。
2 中國學術界「一代宗師」—— 錢穆

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 ,享年95歲),男,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 。江蘇無錫人,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 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 ,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1930年因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成名,被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後歷任北京大學、北平師范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教授。 1949年南赴香港,創辦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前身)。 1967年遷居台北,任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史學教授。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歸葬蘇州太湖之濱。

錢穆著述頗豐,專著多達80種以上 。他畢生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高舉現代新儒家的旗幟,在大陸、香港、台灣都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代表作有《先秦諸子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等。此外還有結集出版論文集多種,如《中國學術思想史論叢》、《中國文化叢談》等。
1 百年博學人才—— 陳寅恪

陳寅恪(1890.7.3—1969.10.7),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最負盛名的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

陳寅恪之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篔,是台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等。

❺ 性范的名人有哪些啊急要O(∩_∩)O

范會:春秋時人。姓祁,名會,字季,以士為氏。因食邑於隨,稱隨會;後又食邑於范,稱范會,史稱范武子。他是活躍於春秋前期晉國政治舞台長達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位顯赫人物,也是劉姓、范姓、士姓、隨姓等中國姓氏共同的大顯祖。王符在《潛夫論》中稱贊,「劉氏自唐以下,漢以上,德著於世,莫若范會之最盛也!」 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詳,春秋楚人。與文種同事越王句踐二十餘年,苦身戮力,卒以滅吳,尊為上將軍。至陶,操計然之術以治產,因成巨富,自號陶朱公。 范丹:(112-185年)一作范冉,字史雲。東漢人,通五經、尤深於《易》和《尚書》。 范長生:(?-318年)西晉(或者東漢末?)時生人。四川(1997年後屬重慶)涪陵丹興人。(蜀)漢初,范長生族遷青城山。史載,范博聞強識,著《道德經注》、《周易注》。家族世代掌部曲,及長生,為天師道教主,蜀人奉其如神。或言其自漢末及晉穆,百三十餘歲而終。劉備請其參政,其堅辭,故封其道遙公,為其建長生宮於青城山。晉元康(291—299)年間,巴氏族人李特領流民起。適李流軍中飢荒,范資給糧資。李軍士氣大長,數月後攻佔成都。特子雄 "以范長生有名德,為蜀民所重,欲迎以為君而臣之"。范婉拒,勸雄自立。晉永興元年 (304)十月,雄受范戴,稱成都王。後稱帝,國號大成(後改為漢),以范為丞相,加號 "四時八節天地太師",尊為范賢,封西山侯。范歸返青城,雄於灌縣離堆為范建造范賢館(今伏龍觀)。恃范佐,雄行 "清靜無為、與民休息」策,比及中原戰區,成國堪成樂土。 范寧:東晉經學家。推崇儒學,撰有《春秋穀梁傳集解》12卷,是今存最早的《穀梁傳》註解,被後人收入流傳最廣的《十三經註疏》中。 范曄:(398-446年)南朝宋史學家,曾任尚書吏部郎(范寧孫)。曾刪取各家《後漢書》製作,著《後漢書》,成紀傳80卷。 為范寧孫。 范縝:(約450-515年)南朝齊梁時哲學家、無神論者,先後仕齊、梁,任尚書殿中郎、尚書左丞等職。綜合並發展了魏晉以來的無神論和神滅論思想,對佛教進行了尖銳的斗爭。 范寬:生卒年不詳。名中正,字仲立。北宋傑出畫家,與關全、李成形成了五代、北宋間北方山水畫的三個主要流派。 范仲淹:(986-1052年)北宋政治家和文學家,字希文,蘇州吳縣(今屬江蘇。2001年後吳縣重新並入蘇州)人。幼家貧好學,大中祥符八年 (1015年)考取進士。入仕後,不論在朝或任職地方,均勤政廉潔,政績顯著。京師流傳有「朝廷無憂有范君,京師無事有希文」的盛譽。監泰州西溪鎮鹽倉時,修堤防海患,堤長數百里,人稱「范公堤」。出巡江淮、京東災區,開倉賑濟災民,減免賦稅。宋夏戰爭期間,出任陝西帥臣,改革軍隊編制,提高軍隊戰鬥力,修城築寨,屯田積谷,鞏固了邊防。西夏人稱其為「胸中有數萬甲兵」。慶歷三年(1043年),任參知政事,在宋仁宗的支持下推行新政。慶歷五年,新政失敗,罷免參知政事。先後出任知(今陝西彬縣)、鄧(今河南鄧縣)、杭州等地。他的文學成就不亞於其政績。其名作〈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傳世名句。後人搜集著作有《範文正公集》。 范成大:(1126-1193年)字致能,號石湖居士,吳縣(今屬江蘇)人。紹興進士。將知處州時,南宋孝宗曾召見論政。乾道六年(1170)以資政殿大學士使金,幾乎被殺。後出知成都府,入任參政知事。紹熙三年,知太平州,僅逾月即歸,退居故鄉石湖。有文名,尤工詩,有《石湖集》、《桂海虞衡志》、《吳船錄》等。 范欽:(1505-1585年),明代藏書家,為寧波天一閣主人,字堯欽,號東明、東明山人,浙江寧波人,嘉靖十一年進士,歷任湖北隨州知州,遷工部員外郎,周任袁州知府,升廣西參政,河南副都御史,官至兵部右侍郎。著有《天一閣集》。 範文若:(1591-1638年)初名景文,字更生,號香令,別署吳儂荀鴨。明末戲曲家。是松江人。生而穎異,能文善書。萬曆四十七年(1619)進士。著有《花筵賺》、《夢花酣》、《鴛鴦棒》(以上3種明刻本尚存,合稱《博山堂3種》)、《花眉旦》、《金明池》、《勘皮靴》、《雌雄旦》、《千里駒》、《金鳳釵》、《清畫眉》、《斑衣歡》、《晚香亭》、《鬧樊樓》、《綠衣人》、《生死夫妻》、《歡喜冤家》(以上無刻本,皆佚)等篇。明末張琦《衡曲塵譚》謂「近之曲崛者,有范香令,結構玄暢,可追元人步武。惜乎不永,一時絕嘆。」 範文瀾:(1893-1969年)現代著名史學家,文學家,曾為中國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共中央委員。字芸台,後改字仲雲。浙江紹興人。是中國馬克思主義歷史學的開拓者之一。重要著作有《中國通史》、《中國通史簡編》等。 范瑞娟:生於1924年。女,一級演員。越劇表演藝術家、教育家。中國戲劇家協會理事。別名范竹山,時浙江嵊縣黃澤鎮人。表演穩健大方、質朴無華,具男性陽剛之美。擅演正大剛直人物。唱腔承男班〔正調腔〕基礎,吸京劇馬連良、高慶奎等唱腔處理之長,形成音調寬厚響亮、咬字堅實穩重,行腔迂迴流暢的特點,謂曰"范派"。曾任上海市人民代表和政協委員。享受國務院有突出貢獻專家的政府特殊津貼。健在。 范濤:(生於1981年3月5日——???)牧羊星座,「O」型血,性格開朗,家族觀念重>男,新時代的年輕人。畢業於一所社會大學,精通音樂,書法。繪畫,服裝,語言,商業,心理學等。時山東琅琊人。為近祖籍山東兗州范氏後代,中祖籍為河南范縣。據悉:建國後范氏在山東兗州開始衰落,文革的時候開始各地遷徙,一支遷徙江蘇等地,一支留在山東臨沂。山東境內的分族譜為:(友。學。長。存。龍。百。鳳)。范濤,系「長」字輩分!曾一度收藏范氏分族譜,致力於范氏族人的溝通和建范氏名人 范武子 范蠡 范增 范滂 范曄 范縝 范仲淹 范成大 范寬 范欽 範文程 范築先 範文瀾 范漢傑 范長江 范止安 范敬宜 范曾 范進 范仲淹、范偉、范瑋琪 范仲淹,范.巴斯騰 范仲淹 范進 范姓歷史名人范 蠡:楚國宛(今河南省南陽)人,春秋後期越國政治家。曾獻計於勾踐,一舉滅吳,越國立事後乃急流勇退,於山東定陶經商,資產千萬,稱「陶朱公」。可謂「居官則至卿相,居家則至千萬」。從此未返越國。范 睢:也叫范且,字叔,戰國時魏(今河南省開封一帶)人,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他游說秦昭王,主張遠交近攻,為始皇一統天下立下大功。他同商鞅、張儀、李斯先後任秦國丞相,對秦的強大和統一天下起了重大作用。范 增:今安徽省桐城人,好奇計,年方七十方為項羽謀士。秦末勸項梁立楚王後裔為懷王。秦軍圍巨鹿,楚懷王派宋義、項羽等救趙,為末將。後為項羽重要謀士, 輔佐項羽稱霸諸候,被尊為「亞父」。封歷陽候。屢勸項羽早除隱患,父掉劉邦,曾設「鴻門宴」,計不為項羽所用。後項羽中劉邦的反間計,疑增,削其權力,遂憤而離去,途中背發且疽病,至彭城而卒。今巢湖市有「亞父山」。范 丹:又名范冉(112-185),字史雲,漢陳留外黃縣(漢置,唐以後廢,故城在今河南杞縣東)人,東漢高士,桓帝(劉志,公元147年登基)時授萊蕪(漢代的萊蕪縣故城在今山東省淄川縣東南,今萊蕪縣是漢代的嬴縣)長,因母亡丁憂未到任。後來朝廷有意用他為太尉府侍御史,但因遭黨錮之禍,逃到梁沛間靠賣卜為生。家裡窮極,時常斷炊。閭里間有歌謠說他「甑中生塵范史雲,釜中生魚范萊蕪」。死後謚為貞節先生。范 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今河南省郾城)人,東漢末年享有盛名的士人領袖,他抑制豪強,反對宦官。他少年時便懷澄清天下之志。他疾惡如仇,為官清厲,任清詔史按察諸郡時,貪官污吏望風解印綬而逃。任汝南郡功曹時,抑制豪強,制裁不軌,結交士人,反對宦官。第一次黨錮之禍起,與李膺同時被捕,被釋還鄉時,迎接他的士大夫的車有數千輛。黨錮之禍再起,朝廷下令捉拿他,縣令郭揖欲棄官與他一起逃亡,他不肯連累別人,自己投案,死於獄中。范 晷:字彥長,西晉南陽順陽人。少年時游學於清河,於是遷家僑居。郡守命他為五官掾,歷任河內郡丞。太守裴楷久聞其名,舉薦為侍御史。調任上谷太守,遭遇喪事,沒有前去就任。後來做了司徒左長史,轉任馮翊太守,很有政績,善於安撫百姓,百姓很愛戴他。征拜少府,又出任涼州刺史,轉任雍州刺史。當時西部土地荒毀,少數民族時常侵擾,田桑欠收,百姓困頓凋弊,范晷傾心教化引導,勸勉農桑所轄地區百姓全仰仗他。元康中,加封左將軍,卒於官。有兩個兒子:范廣、范稚。范 廣:字鍾將,西晉南陽順陽(今河南省內鄉)人,范晷之子。被舉孝廉,任靈壽令,不去就任。其姐嫁給孫氏,早亡,有個孫子名叫邁,范廣一直撫養帶他南奔,即使在盜賊四起的時候,始終沒有丟棄。元帝承製,任他為堂邑令。縣丞劉榮犯法當死,郡守讓劉榮回原籍服刑。劉榮是本縣人,家裡有老母,很有氣節,范廣常常聽憑他回家省親,劉榮也會如期而返。縣堂被野火所燒及,劉榮脫去刑械救火,事畢,又自我戴上刑械。後來天大旱,米貴,范廣散發私家谷糧賑濟百姓,用去了幾千斛,遠近流落的人都前來投奔他,當地戶口增加了十倍。卒於官。范 稚:西晉南陽順陽(今河南省內鄉)人,范晷之子。范稚自小就知名,徵召為大將軍掾,早卒。有子名范汪,別有傳文(見下)。范 汪:東晉代醫家。字玄平,又稱范東陽,范晷孫,范稚子。南陽順陽(今河南省內鄉)人。曾任東陽太守。在郡大興學校,甚有惠政。晚年屏居吳都。善醫術,常以拯恤為事。凡有疾者,不問貴賤,皆為之治療,每多治癒。撰有《范汪方》(又作《范東陽方》、《范東陽雜葯方》)一百七十餘卷,今佚。其佚文散見於《外台秘要》、《醫心方》等。此書為唐以前研治傷寒較有成就的醫學方書,於外科治療亦有一定水平,並收集當時民間單驗方,故陶弘景謂其書「勘酌詳用,多獲其效。」范 寧:南陽順陽(今河南省淅川)人,東晉經學家,所撰《春秋穀梁傳集解》十二卷,是今存世最早的《穀梁傳》註解。范 曄:字蔚宗,南陽順陽(今河南省內鄉)人,南朝劉宋時期的著名史學家,出生於官僚世家。所著《後漢書》文辭優美,簡潔流暢,具有較高的文學價值,他既是一位史學家,又是一位文學家。少年明代就博覽群書,涉獵經史,善寫文章,通曉音樂,還能寫一手很漂亮的隸書,是個多才多藝的少年。17歲時就踏上仕途。歷任秘書丞、司馬、新蔡太守、吏部尚書郎等,因在彭城王劉義康生母彭城太妃死時,飲酒作樂,被貶為宣城太守。後來他又歷任南下郡太守、太子詹事等職務。范曄嘔心瀝血寫成了《後漢書》包括上起漢光武帝,下至漢獻帝的近200年歷史的宏篇巨著。范 縝:南鄉舞陰(今河南泌陽)人,南朝齊梁時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無神論者。著有《神滅論》,有人曾以陞官誘惑他改變觀點,他不「賣論取官」。范 雲:南朝齊詩人。字彥龍,祖籍南鄉舞陽(今河南省泌陽)人。早年在南齊竟陵王蕭子良幕中,為「竟陵八友」之一。齊武帝永明十年(492年),和蕭琛出使北魏,受到魏孝文帝的稱賞。從北魏還朝,遷零陵內史,又為始興內史、廣州刺史,皆有政績。蕭衍代齊建梁,任為侍中,遷散騎常侍、吏部尚書,再遷尚書右僕射,居官能直言勸諫。卒謚「文」。范雲是當時文壇領袖之一,與沈約、王融、謝□等友善,和何遜也有交往。他8歲時就能寫詩,稍長即善屬文,文思敏捷,時人多疑為宿構。《文選》錄其《贈張徐州稷》、《古意贈王中書》、《效古》等五言詩3首。《詩品》將其列之於中品,評為「清便宛轉,如流風回雪」。 范履冰:河內(今河南省武陟)人,知名於唐高宗,武後執政後,出任宰相,並主持了大唐國史的修撰。 范仲淹:蘇州吳縣(今江蘇省蘇州)人,唐代宰相范履冰的後代,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以龍圖閣直學士的身份經略陝西,使夏族、羌族望風而走。其《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成為千古佳句,存《範文正公集》。 范中立:陝西耀縣人,北宋畫家。其畫落筆雄健凝煉,自成一家,對後世影響頗大,有《溪山行旅圖》和《寒林雪景》傳世。 范成大:吳郡(今江蘇省蘇州)人,南宋詩人,以善寫田園詩著稱,南宋四大家之一,有《石湖居士詩集》、《石湖詞》、《吳船錄》等。 範文程:清初大臣。字憲斗,號輝岳,范仲淹後裔,遼寧省沈陽人。自願投效努爾哈赤,參加後金政權。為參與帷幄的主要謀士之一,深受倚賴。前後歷任清太祖、太宗、世祖、聖祖四朝,官至大學士、太傅等職。於清朝政權的建立和發展,多所貢獻。卒後康熙帝親寫祭文悼念,謚文肅。 範文瀾:字雲台、芸台、仲雲、仲芸,筆名武波、武陂,浙江省紹興人,著名的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先後任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河南大學等校教授。1939年參加中國共產黨,1940年到延安,任中共中央馬列學院歷史研究室主任,撰寫《中國通史簡編》和《中國近代史》。新中國建立後,擔任中國科學院中國近代史研究所所長、中國史學會副會長、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學部常務委員、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全國政協常委、中共第九屆中央委員。畢生從事歷史研究,對中國史學中的一些重大問題均有獨創見解。主要著作尚有:《群經概論》、《正史考略》、《文心雕龍注》、《唐代佛教》、《範文瀾歷史論文選集》等。 范長江:四川省內江人,著名新聞工作者,曾任《大公報》記者,創立中國青年記者學會。同年在長沙創辦國際新聞社。以後在香港參加創辦《華商報》的工作;擔任新華社華中分社社長和華中版《新華日報》社長、新四軍華中新聞專科學校校長、中共南京代表團發表人等職。解放戰爭時期跟隨黨中央轉戰陝北,負責宣傳工作。解放後歷任上海《解放日報》社長、新華通訊社總編輯、新華社副社長、《人民日報》社社長、政務院新聞總署副署長、國務院第二辦公室副主任、國家科委副主任、全國科協黨組書記兼副主席等職。著有《塞上行》。 范偉,范志毅,范曉萱,范逸臣,范瑋琪,范冰冰 范氏的知名人物,在歷史上可以說是不少,例如:春秋戰國時的政治家范蠡,楚國宛(今河南南陽縣)人,越國大夫,曾助越王勾踐刻苦圖強,滅亡吳國,後游齊國,改名陶朱公,以經商致富。范雎,戰國時魏人,他游說秦昭王,主張遠交近攻,殲滅敵國力量,終使嬴政吞並六國而統一天下。東漢學者范丹,通五經,尤精於《易》和《尚書》。東晉時的范寧,撰有《春秋榖梁傳集解》。還有南北朝時期的史學家范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無神論者范縝等人,都是范姓中的佼佼者。其中有一位特別值得介紹的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他少時貧困苦學,出仕後有敢言之名,他在《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被世人奉為千古名句。還有南宋的福建農民起義首領范汝為,詩人范成大,荊湖都統范天順;明代有戲曲作家範文若;清代有太傅兼太子太師範文程,乾隆時圍棋國手范西屏,太平天國將領范汝增,文學家范當世;近現代有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範文瀾,新聞工作者范長江等。當代基督教的領袖人物范承祖 古代名人:范蠡、范仲淹、范會、范丹、范長生、范寧、范曄、范縝、范寬、范成大、范欽、範文若、範文瀾、范瑞娟、范濤。 當下的姓范名人:范冰冰、范瑋琪、范曉萱、范思威 、范學斌 、范琳琳 、范小寧 、范植偉 、范逸臣 、范明、 范偉 、范雷 、範文芳 、范志毅。 范曉萱 范瑋琪 范偉 范冰冰 范仲淹 範文芳 越多越好.

❻ 歷史學家範文瀾是姓范還是姓許 網上說其妹妹是范瑾,范瑾叔伯是許壽棠。 徹底糊塗了......

範文瀾從北京大學畢業後,回到任河南省河北道尹的叔父范壽銘家。他的叔版父叫范壽銘。許權壽裳是周作人的朋友。
http://ke..com/view/509016.htm
http://ke..com/view/2023.htm

❼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求出處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是陶行知先生的一句名言。

學高為師,身正為范:意即身正才能師為人范。他道出了作為一名合格教師,除了要有扎實的專業知識,較高的文化水準外,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師應有良好的道德素質。陶行知指出:「教師的道德品質,不僅是規范自己行為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用於教育學生的需要,教師職業的特殊在於育人,不僅用自己的學識育人,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德育人,不僅通過自己的語言去傳授知識,而且要用自己的靈魂去塑造學生的靈魂。」

(7)范歷史學家擴展閱讀:

陶行知主張教師要以身作則,他為自己定下的師德標准,即「科學的頭腦、農民的身手、改革社會的精神。」 陶行知先生一生以身立教,辛勤耕耘,培育桃李,為人民的教育事業作出了巨大貢獻。

陶行知(1891年10月18日-1946年7月25日),安徽省歙縣人,中國人民教育家、思想家,偉大的民主主義戰士,愛國者,中國人民救國會和中國民主同盟的主要領導人之一。

1908年十七歲時他考入了杭州廣濟醫學堂。1917年秋回國,先後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國立東南大學教授、教務主任等職。1926年起發表了《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1929年聖約翰大學授予他榮譽科學博士學位,表彰他為中國教育改造事業作出的貢獻。 1931年主編《兒童科學叢書》。 1935年,在中國共產黨「八一宣言」的感召下積極投身抗日救亡運動。1945年當選中國民主同盟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

❽ 范姓氏專出名人,在歷史上都有哪些范氏的名人

1、范雎

范雎(?-前255年),字叔,魏國人,著名政治家、軍事謀略家,秦國宰相,因封地在應城,所以又稱為「應侯」。范雎本是魏國中大夫須賈門客,因被懷疑通齊賣魏,差點被魏國相國魏齊鞭笞致死,後在鄭安平的幫助下,易名張祿,潛隨秦國使者王稽入秦。

范雎見秦昭王之後,提出了遠交近攻的策略,抨擊穰侯魏冉越過韓國和魏國而進攻齊國的做法。他主張將韓、魏作為秦國兼並的主要目標,同時應該與齊國等保持良好關系。

范遂被拜為客卿,之後,他又提醒昭王,秦國的王權太弱,需要加強王權。秦昭王遂於前266年廢太後,並將國內四大貴族趕出函谷關外,拜范雎為相。

2、范增

范增(公元前277年—公元前204年),居鄛人(今安徽巢湖西南)。秦末農民戰爭中為項羽主要謀士,被項羽尊為「亞父」。公元前206(漢元年),范增隨項羽攻入關中,勸項羽消滅劉邦勢力,未被採納。後在鴻門宴上多次示意項羽殺劉邦,又使項庄舞劍,意欲借機行刺,終未獲成功。

3、范仲淹

范仲淹(989年8月29日-1052年5月20日),字希文,漢族。蘇州吳縣人。北宋傑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幼年喪父,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遂更名朱說。大中祥符八年(1015年),范仲淹苦讀及第,授廣德軍司理參軍,迎母歸養,改回本名。

後歷任興化縣令、秘閣校理、陳州通判、蘇州知州等職,因秉公直言而屢遭貶斥。康定元年(1040年),與韓琦共任陝西經略安撫招討副使,採取「屯田久守」方針,鞏固西北邊防。慶歷三年(1043年),出任參知政事,發起「慶歷新政」。

不久後,新政受挫,范仲淹被貶出京,歷知邠州、鄧州、杭州、青州。皇祐四年(1052年),改知潁州,范仲淹扶疾上任,於途中逝世,年六十四。追贈兵部尚書、楚國公,謚號「文正」,世稱範文正公。

4、范景文

范景文(1587年—1644年),明末殉節官員。字夢章,號思仁,別號質公,河間府吳橋(今屬河北)人。萬曆四十一年(1613年)進士,官至工部尚書兼東閣大學士。

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破宣府,烽火逼京師,眾臣請帝南幸,范景文勸帝「固結人心,堅守待援」,不久崇禎自縊。范景文留下遺書曰:「身為大臣,不能滅賊雪恥,死有餘恨。」後赴雙塔寺旁的古井自殺。贈太傅,謚文忠。著有《大臣譜》、《戰守全書》。

5、范祥

范祥(?- 公元1060年),字晉公,邠州三水人。進士及第,自乾州推官遷殿中丞、通判鎮戎軍。期間擊退元昊的圍城,又築劉璠堡、定川砦。後歷知慶、汝、華三州,提舉陝西銀銅坑冶鑄錢,頗有作為。

後因擅自大興勞役,修築城池,導致蕃部驚恐,引發戰爭,官軍戰死者達千餘人,范祥因此而被降職一級,任唐州知州。後來又官復原職,提舉陝西緣邊青、白鹽,改任制置解鹽使,去世。熙寧中,朝廷下詔追贈范祥秘書。

❾ 關於「范」這個姓的傳說

起源 范姓的始祖,可追溯到四千多年前的聖君唐堯。堯的後世子孫,在舜、夏、商諸代,稱唐杜氏。入周後,改封於杜,後被周宣王所滅,杜伯之子隰叔逃到晉國,被任為士師,並因官命氏而改姓為士。後其曾孫士會為晉國的上卿,食采於范,自此,士會的子孫便按照「以邑為氏」的習慣,以范氏為姓,一代代繁衍下去。《元和姓纂》就有記載:「帝堯劉累之後,在周為唐杜氏,周宣王滅杜,杜伯之子隰叔奔晉為士師,曾孫士會,食采於范,遂為范氏。」 以此看來,范氏的開基始祖無疑是晉國的士會了,其發源地為晉,既現在的山西。山西的范氏,以高平為盛大。晉時的高平,即現在的山西高平,它地處今山西南部,南臨河南,西近陝西長安。因為地理位置的原因,在世代的繁衍中,范氏逐漸南遷至中原和江南地區。 分布 據范氏族譜載,唐信宗乾符元年(874年),由於中原戰亂,河內范坤舉家18口徙居浙江杭州,後移江蘇南京,再徙至福建寧化,是為范氏入閩的始祖。至宋代,范氏稱盛於福建,人才濟濟。范氏除在閩南一帶發展繁衍外,又分出廣東海陽、嘉應、梅州、大埔、長樂、陸豐、饒平等許多支派。從明末開始,閩、粵范氏陸續有人移居台灣,後來有的又進而遷至海外。 名人 范氏的知名人物,在歷史上可以說是不少,例如:春秋戰國時的政治家范蠡,楚國宛(今河南南陽縣)人,越國大夫,曾助越王勾踐刻苦圖強,滅亡吳國,後游齊國,改名陶朱公,以經商致富。范雎,戰國時魏人,他游說秦昭王,主張遠交近攻,殲滅敵國力量,終使嬴政吞並六國而統一天下。東漢學者范丹,通五經,尤精於《易》和《尚書》。東晉時的范寧,撰有《春秋榖梁傳集解》。還有南北朝時期的史學家范曄;唯物主義哲學家和無神論者范縝等人,都是范姓中的佼佼者。其中有一位特別值得介紹的是北宋政治家、文學家范仲淹,他少時貧困苦學,出仕後有敢言之名,他在《岳陽樓記》中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被世人奉為千古名句。還有南宋的福建農民起義首領范汝為,詩人范成大,荊湖都統范天順;明代有戲曲作家範文若;清代有太傅兼太子太師範文程,乾隆時圍棋國手范西屏,太平天國將領范汝增,文學家范當世;近現代有最著名的民族資本家是范旭東。湖南湘陰人,早年留學日本,辛亥革命後在南京政府財政部任職。1941年在天津開辦久大鹽業公司,後又立永利制鹼公司。1945年死於重慶。以及馬克思主義歷史學家範文瀾,新聞工作者范長江等。當代基督教的領袖人物范承祖. 在當今中國按人口多少排次序的百家姓氏中范姓居於第61位。 范氏首領(晉國六侵之一)(世系不祥) 范侯 范武子范會 範文子范謝 范宣子范蓋 (世系不詳) 范獻子(亡國) 來自911cha.com

❿ 中國近代四大史學家

中國近代四大史學家氏陳垣、錢穆、、陳寅恪。

1、陳寅恪

陳寅恪(1890年月3日—1969年10月7日),字鶴壽,江西修水人。中國現代集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詩人於一身的百年難見的人物,與葉企孫、潘光旦、梅貽琦一起被列為清華大學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與呂思勉、陳垣、錢穆並稱為「前輩史學四大家」。

先後任職任教於清華大學、西南聯大、香港大學、廣西大學、燕京大學、中山大學等。

陳寅恪之父陳三立是「清末四公子」之一、著名詩人。祖父陳寶箴,曾任湖南巡撫。夫人唐篔,是台灣巡撫唐景崧的孫女。因其身出名門,而又學識過人,在清華任教時被稱作「公子的公子,教授之教授」。

著有《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金明館叢稿》《柳如是別傳》《寒柳堂記夢》等。


2、錢穆

錢穆(1895年7月30日—1990年8月30日),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晚號素書老人、七房橋人,齋號素書堂、素書樓 。江蘇無錫人,吳越太祖武肅王錢鏐之後 。

中國現代著名歷史學家、思想家、教育家,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宮博物院特聘研究員。中國學術界尊之為「一代宗師」,更有學者謂其為中國最後一位士大夫、國學宗師,與呂思勉、陳垣、陳寅恪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1930年因發表《劉向歆父子年譜》成名,被顧頡剛推薦,聘為燕京大學國文講師,後歷任北京大學、北平師范大學、西南聯大、齊魯大學、華西大學、四川大學、雲南大學、江南大學教授。1949年南赴香港,創辦新亞書院(香港中文大學前身)。

1967年遷居台北,任中國文化學院(今中國文化大學 )史學教授。990年在台北逝世,享年95歲,1992年歸葬蘇州太湖之濱。

3、呂思勉

呂思勉(1884年2月27日—1957年10月9日),字誠之,筆名駑牛、程芸、芸等。

漢族,江蘇常州人。中國近代歷史學家、國學大師。與錢穆、陳垣、陳寅恪並稱為「現代中國四大史學家」(嚴耕望語)。

畢生致力於歷史研究和歷史教育工作,先後在常州府中學堂、南通國文專修科、上海私立甲種商業學校、沈陽高等師范學校、蘇州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滬江大學、光華大學等校任教,曾擔任光華大學歷史系主任、代校長。

早年還曾在上海中華書局、上海商務印書館任編輯。1951年入華東師范大學歷史系任教,被評為歷史學一級教授。

呂思勉史學代表作品有《白話本國史》《呂著中國通史》《秦漢史》《先秦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思勉讀史札記》《宋代文學》《先秦學術概論》《中國民族史》《中國制度史》《文字學四種》《呂思勉讀史札記》等。

4、陳垣

陳垣(1880年11月12日—1971年6月21日),字援庵,又字圓庵,漢族,廣東廣州府新會縣人,中國傑出的歷史學家、宗教史學家、教育家。

陳垣主要的著述有《元西域人華化考》《校勘學釋例》《史諱舉例》及《通鑒胡注表微》等,另有《陳垣學術論文集》行世。陳垣與陳寅恪並稱為「史學二陳」,二陳又與呂思勉、錢穆並稱為「史學四大家」。

他的許多著作成為史學領域的經典,有些被翻譯為英、日文,在美國、德國、日本出版,毛澤東主席稱他是「國寶」。

參考資料來源:

網路-陳垣

網路-呂思勉

網路-錢穆

網路-陳寅恪

閱讀全文

與范歷史學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