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羋月傳的歷史背景是哪個朝代
羋月傳的歷史背景是戰國時期。
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戰國時期包括二周滅亡前和二周之後秦滅六國完成之前。二周於公元前256年被秦國所滅,次年起史家以秦王紀年。周朝在秦朝建立之前就滅亡了。
經過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一說公元前404年)的曠日之久的爭霸戰爭,周王朝境內的諸侯國數量大大減少,三家分晉後,韓、趙、魏躋身強國之列,戰國七雄格局正式形成,這七國分別是:燕、趙、魏、韓、楚、秦、齊。除實力較強的七雄外,周王朝境內還存在著宋國、衛國等國,但其實力遠不及戰國七雄,只能在它們的夾縫中生存,且最終為七雄所滅。周王室名義上為天下共主,實際上已形同滅亡。諸侯國互相攻伐,戰爭不斷。
「戰國」之名,源自西漢劉向編注的《戰國策》。公元前453年,晉國大夫韓、趙、魏三大家族打敗智氏,繼而瓜分晉國,奠定了戰國七雄的基礎。
戰國上承春秋亂世,中續百家爭鳴,後啟大秦帝國。是中國的思想、學術、科技、軍事以及政治發展的黃金時期,史稱「百家爭鳴」;與此同時,圖強求存的各諸侯國展開了許多舉世聞名的變法和改革,如吳起商鞅的變法圖強;而在兼並戰爭過程中,如張儀、蘇秦的縱橫捭闔,廉頗、李牧的戰場爭鋒,春申君、孟嘗君、信陵君、平原君的政治斡旋……諸如此類,不勝枚舉,涌現出了大量為後世傳誦的成語和典故。而在統一中國的過程中,戰國時代也塑造了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社會的雛形。
B. 羋月傳歷史背景
戰國時期,羋月是楚威王最寵愛的小公主,但在楚威王出戰之時地位一落千丈,母親向氏被楚威後逐出宮,多年後返回宮中以命復仇,為災難和危機。羋月與楚公子黃歇青梅竹馬,真心相愛,為了可以與黃歇順利私奔,故自願作為嫡公主羋姝的陪嫁媵侍遠嫁秦國。
在往秦國的路上羋月、羋姝互相扶持,中間楚國禮車在往秦國路上被義渠王翟驪帶領的軍隊強劫,黃歇因為要救羋月,而跌落山谷生死未詳,心灰意冷的羋月,為了要找出幕後主使而陪羋姝進入秦宮,羋姝當上了秦國的王後,羋月因魏夫人陷害,將其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綁架,不得已求助秦王成為寵妃。
原本的姐妹之情在羋月生下兒子嬴稷以後漸漸分裂。諸子爭位,秦王嬴駟抱憾而亡。羋月和兒子被發配到遙遠的燕國。不料秦武王嬴盪舉鼎而亡,秦國大亂。羋月借義渠軍力回到秦國,平定了秦國內亂。羋月兒子嬴稷登基為王,史稱秦昭襄王。羋月當上了史上第一個太後,史稱秦宣太後 。
(2)羋月傳的歷史知識擴展閱讀
《羋月傳》是東陽市花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儒意欣欣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星格拉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古裝劇,由鄭曉龍執導,孫儷、劉濤、方中信、黃軒、高雲翔領銜主演 。該劇講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被稱為「太後」的女人、戰國時期秦國女政治家羋月,波瀾起伏的人生故事 。該劇於2015年11月30日在東方衛視、北京衛視首播 。
角色信息:
(1)羋月,原是楚威王最寵愛的小公主,但在楚威王死後生活一落千丈。後作為嫡公主羋姝的媵侍遠嫁秦國。原本的姐妹之情在羋月生下兒子後與羋姝漸漸分裂,而羋月因其對政治的敏感和天份得到嬴駟的欣賞。諸子爭位,嬴駟抱憾而亡。羋月和兒子被發配到燕國。不料嬴盪舉鼎而亡,秦國陷入內亂。羋月借義渠王之力回到秦國,平定了秦國內亂。
(2)羋姝,楚國楚威後所生的嫡公主,性格溫婉沉穩,後為秦惠文後,與羋月是同父異母的姐妹,在楚國時是羋月的好姐妹。她易為善也易為惡,在秦宮歲月中她和羋月分分合合,既有相互扶持也曾三番五次要置羋月於死地。
(3)魏琰,魏國公主,姬姓,外表常帶微笑,端莊優雅,越是溫柔而內心越是詭計多端,喜歡調香,喜歡穿艷麗衣服。善於發現人心的一點點陰影而將它擴大化,關鍵時刻能狠心也能舍棄。
C. 羋月傳歷史背景是哪個朝代
一、《羋月傳》歷史背景是戰國時期。《羋月傳》中的羋月(?―前265年)是秦國宣太後,羋(mǐ)姓,又稱羋八子、秦惠文王之妾,秦昭襄王之母。秦惠文王是戰國時期秦國大王,所以《羋月傳》歷史背景是戰國時期。
二、《羋月傳》(mǐ yuè zhuàn)是東陽市花兒影視文化有限公司、北京儒意欣欣影業投資有限公司、北京星格拉影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聯合出品的古裝劇,由鄭曉龍執導,孫儷、劉濤、方中信、黃軒、高雲翔領銜主演 。該劇講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政治家羋月極為曲折傳奇的人生故事 。
三、戰國時期,羋月是楚威王最寵愛的小公主,但在楚威王死後生活一落千丈,羋月和弟弟羋戎躲過了一次次災難和危機。羋月與楚國公子黃歇青梅竹馬,真心相愛,但被作為嫡公主羋姝的陪嫁媵侍遠嫁秦國。羋姝當上了秦國的王後,羋月不得已成為寵妃。原本的姐妹之情在羋月生下兒子嬴稷以後漸漸分裂。諸子爭位,秦王嬴駟抱憾而亡。羋月和兒子被發配到遙遠的燕國。不料秦武王嬴盪舉鼎而亡,秦國大亂。羋月借義渠君之力回到秦國,平定了秦國內亂。羋月兒子嬴稷登基為王,史稱秦昭襄王。羋月當上了史上第一個王太後,史稱宣太後 。
四、戰國(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繼春秋時期之後的大變革時期。戰國時期包括二周滅亡前和二周之後秦滅六國完成之前。二周於公元前256被秦國所滅,次年起史家以秦王紀年。周朝在秦朝建立之前就滅亡了。
D. 看《羋月傳》需要哪些歷史知識
恕我直言,看這種非正史的電視劇,哪裡需要歷史知識?有歷史知識看這種不尊重史實的電視劇,如果 較真的話,非被氣死不可!
E. 誰來給科普下羋月傳的背景知識
羋月傳的歷史背景,要論起秦國歷史,那有一個女人是不得不提的,那就是羋月,秦國有名的秦宣太後,她是秦國從弱變強的關鍵人物。而《羋月傳》就詳細為大家介紹了羋月的一生。那麼大家是否了解羋月傳的歷史背景呢,下面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羋月傳的歷史背景。
讀《秦本紀》秦昭王一節,如果不做前後左右的對比,你會覺得羋月、秦昭王一朝最是了得。但見殺敵如麻,克城無數,開疆擴土,天下無敵。可是如果你翻翻前後,看看左右,便會驚訝的發現,其克城無數大多是過眼雲煙,很多城池很快就丟失了,殺敵如麻至少有兩起是白起謊報戰功。而這期間,縱向比較,秦惠王在位24 年,便兼並了巴國、蜀國,義渠國。橫向比較,趙國吞並了中山國,齊國吞並了魯國、宋國,楚國滅了吳國、越國,魏國叫衛國俯首稱臣。就連韓國也吞並了鄭國,瓜分了西周天子的36座城池中的絕大部分。只有秦國,羋月秦昭王加起來在位56年,卻只佔領了南陽郡和半個南郡。打仗是要吃糧花錢死人的。「殺敵一萬自損八千」。羋月、秦昭王一朝,敗光了商鞅變法積攢下來的家底。一對敗家子而已。
羋月
隨便舉幾個例子,比如「七年,拔新城。」可是新城很快就丟了。何以見得?往下看,「十三年,左更白起攻新城。」為什麼又去攻新城?丟了嘛。而且從字面上看,白起這次是打了敗仗,沒能攻克新城。
再比如,四十八年,「司馬靳北定太原,盡有韓上黨。」可是很快,秦軍攻邯鄲不得,遭趙魏聯軍反擊而大潰,河東郡守王稽棄地逃走,秦副將鄭安平率兩萬秦軍降敵,上黨、太原皆丟失。何以見得上黨、太原丟失了?順著《秦本紀》往下看,秦庄王「二年,使蒙驁攻趙定太原。」秦庄王三年「王齕攻上黨。」
再看驚人的殺敵。《秦本紀》說伊闕之戰,白起剛剛在十三年攻新城不克,轉臉便在十四年,「攻韓、魏於伊闕,斬首二十四萬」。可是對比《世家》我們才知道,趙魏聯軍總兵力一共才24萬,難道白起一仗將敵人一個不剩全部殺死啦?若真如此,卻為什麼沒有佔領爭奪的要津伊闕呢?《魏世家》的記載是:「秦將白起敗我軍伊闕二十四萬。」誰的記載合理?我看應該是《魏世家》的記載合理。秦軍只是擊敗了24萬韓魏聯軍,並沒有將其全部消滅,更沒有奪取爭奪的要津伊闕。後來諸侯聯軍又暢通無阻地出伊闕擊秦,便是明證。
至於長平之戰,白起說他將趙軍45萬全部消滅,則毫無疑問是謊報戰功。恰恰相反,後來的戰事顯示,趙軍在長平,除了主將趙括突圍時死在亂箭之中,其主力並沒有遭到重創,反倒是秦軍「死者過半國內空」。
羋月
《秦本紀》是「記吃不記打」。只記克城, 不記失城。只記戰勝殺敵還多有誇大,不記戰敗被殺被俘。比如三十八年,秦將胡陽深入河內攻趙國的閼與城,被趙奢打得大敗,死傷無數,《秦本紀》只輕描淡寫三個字「不能取」。再比如蒙驁、王齕攻上黨太原,被魏無忌合縱五國打得大敗,河內之地復又悉數丟失,《魏公子列傳》記載「遂乘勝逐秦軍至函谷關,抑秦兵,秦兵不敢出。」《秦本紀》卻壞事好寫道:「魏將無忌率五國兵擊秦,秦卻於河外。」秦軍在黃河以南阻擊他們。所以,只有前後對比著看,與《世家》、《列傳》以及其他史料參考著看,才能得出較為准確的結論。
秦國自商鞅變法之後,制定了軍功軍爵的制度,一干精明的將軍發現,這個制度有個大漏洞。秦昭王好大喜功有點傻,宣太後羋月又沉湎於淫慾只精通宮斗,於是這幫人就偷奸耍滑,四面開花到處攻城略地,最遠打到齊國。打下城池就回來找太後秦王領賞,守不守得住無所謂,丟了更好再去打,又騙一封賞賜,何樂不為?於是羋月、秦昭王一朝便上演了一出戰國時期最可笑又最可悲的鬧劇,56年間秦軍18次渡黃河在河內攻城略地,結果到秦昭王死時,河內城池悉數丟失,幾乎一無所獲。哦,不對,也不能這么絕對。五十三年,秦昭王派將軍摎又偷偷渡過黃河,在黃河岸邊原本早已是秦國河東郡的地界中,攻取了吳城,並作為了不起的戰功記錄在史冊中:「使摎伐魏,取吳城」。
羋月
很快,秦昭王死後,秦國衰落的惡果開始逐漸顯現。幾年後,秦庄王三年,被魏無忌打到家門前,函谷關吃緊。秦始皇六年,更是叫趙魏銳師打到蕞邑,此地離咸陽只有30公里,就是後來項羽亡秦之後駐軍的戲水鴻門。這是自商鞅變法秦國強大之後120年間不曾有過的驚險,罪魁禍首就是太後羋月,和她的傻兒子秦昭王。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創版權請告知,我們將盡快刪除相關內容
F. 羋月傳主要講的是什麼朝代的事情
羋月傳主要講的是戰國時期秦國的事情。羋月傳講述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政治家羋月極為曲折傳奇的人生。
羋月在真實歷史中的原型是戰國時期的宣太後。宣太後名叫「羋八子」,本是楚國的公主(羋姓是楚國的國姓),嫁到秦國,為秦惠文王之妾,生了一個兒子,即後來的秦昭襄王,秦昭襄王即位之初年幼,宣太後以太後之位主政,執政期間,攻滅義渠國,一舉滅亡了秦國的西部大患。
羋月傳劇情簡介:
戰國時期,羋月是楚威王最寵愛的小公主,但在楚威王出戰之時地位一落千丈,母親向氏被楚威後逐出宮,多年後返回宮中以命復仇,為災難和危機。
羋月與楚公子黃歇青梅竹馬,真心相愛,為了可以與黃歇順利私奔,故自願作為嫡公主羋姝的陪嫁媵侍遠嫁秦國,在往秦國的路上羋月、羋姝互相扶持。
中間楚國禮車在往秦國路上被義渠王翟驪帶領的軍隊強劫,黃歇因為要救羋月,而跌落山谷生死未詳,心灰意冷的羋月,為了要找出幕後主使而陪羋姝進入秦宮,羋姝當上了秦國的王後,羋月因魏夫人陷害,將其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綁架,不得已求助秦王成為寵妃。
原本的姐妹之情在羋月生下兒子嬴稷以後漸漸分裂。諸子爭位,秦王嬴駟抱憾而亡。羋月和兒子被發配到遙遠的燕國。不料秦武王嬴盪舉鼎而亡,秦國大亂。羋月借義渠軍力回到秦國,平定了秦國內亂。羋月兒子嬴稷登基為王,史稱秦昭襄王。羋月當上了史上第一個太後,史稱秦宣太後 。
主要人物簡介:
1、羋月,原是楚威王最寵愛的小公主,但在楚威王死後生活一落千丈。後作為嫡公主羋姝的媵侍遠嫁秦國。原本的姐妹之情在羋月生下兒子後與羋姝漸漸分裂,而羋月因其對政治的敏感和天份得到嬴駟的欣賞。諸子爭位,嬴駟抱憾而亡。
羋月和兒子被發配到燕國。不料嬴盪舉鼎而亡,秦國陷入內亂。羋月借義渠王之力回到秦國,平定了秦國內亂。
2、羋姝,楚國楚威後所生的嫡公主,性格溫婉沉穩,後為秦惠文後,與羋月是同父異母的姐妹,在楚國時是羋月的好姐妹。她易為善也易為惡,在秦宮歲月中她和羋月分分合合,既有相互扶持也曾三番五次要置羋月於死地。
G. 《羋月傳》的歷史背景是什麼
《羋月傳》的歷史背景:
戰國時期,羋月是楚威王最寵愛的小公主,但在版楚威王死後生活一落權千丈,母親向氏被楚威後逐出宮,羋月和弟弟羋戎躲過了一次次災難和危機。羋月與楚公子黃歇青梅竹馬,真心相愛,但被作為嫡公主羋姝的陪嫁媵侍遠嫁秦國。羋姝當上了秦國的王後,羋月不得已成為寵妃。原本的姐妹之情在羋月生下兒子嬴稷以後漸漸分裂。
H. 與《羋月傳》相關的歷史史實。
宣太後是歷史上最早被稱為「太後」的人
宣太後(?前265年),是歷史上最早被稱為「太後」的人。《史記·秦本紀》記載:「昭王母羋氏,號宣太後。王母於是始以為稱。故范睢說秦王有獨聞太後之語。其後趙孝成王新立,亦有太後用事之說。是太後之號,自秦昭王始也。漢襲秦故號,皇帝故亦尊母曰皇太後也。」
羋姓是中國較古老的姓氏,是周時楚國貴族的祖姓,由於其後已經分衍為諸多其他姓氏,因此在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楚人起自黃帝之孫顓頊高陽氏。據《史記·楚世家》的記載:「楚之先祖出自帝顓頊高陽。高陽者,黃帝之孫,昌意之子也。高陽生稱,稱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為帝嚳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嚳命曰祝融……陸終生子六人,一曰昆吾,二曰參胡,三曰彭祖,四曰會人,五曰曹姓,六曰季連,羋姓,楚其後也……季連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其後中微,或在中國,或在蠻夷,弗能記其氏。」
從其姓「羋」來看,她應該是當時楚國的貴族之女。為何又稱為「羋八子」呢?秦國當時的後宮宮女分八級:皇後、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由此可以看出,她在秦惠文王生前地位並不太高,也談不上多麼得寵。但是她見識出眾,容貌秀麗,又為惠文王生下三個兒子,為其以後榮華富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政治手腕很強,歷史上的太後專權、母後臨政就自她始
宋代陳師道《後山集》(卷二二)雲:「母後臨政,自秦宣太後始也。」惠文王死後,惠文後就和繼位的兒子秦武王合謀,將羋八子的大兒子嬴稷送到燕國去當了人質。戰國時期的人質是各諸侯國在頻繁戰爭過程中採取的制約措施,當時也是極為危險的。眼看這母子倆的人生將要黯淡收場,事情卻來了個一百八十度大轉彎,羋月的前途一片光明。為什麼會有轉機呢?關鍵是由於繼位的秦武王的猝死。秦武王當時在與東方的戰爭中是有功勞的,公元前307年,秦軍攻克宜陽(河南洛陽以西),斬首六萬,這是秦軍在統一天下中進攻中原的前哨戰。與此同時秦武王進入東周都城洛陽,一是向周赧王炫耀武力,二是要練練他的臂力如何。據史書記載,秦武王身高體壯、勇力超人、尚武好戰,常以舉重鬥力為樂,因此凡是勇力過人者,他都提拔為將,給予高官厚祿。
秦武王到達洛陽後,看到象徵國家政權的九鼎,秦武王就想舉起一個代表雍州的大鼎,但因鼎太重,砸了下來,絕臏而死。只做了四年的國王就離開了人間。由於死得太突然,秦武王尚無子嗣,由誰來繼承王位就成了問題。在《羋月傳》中,羋月是聯合自己的情夫義渠君,將其兒子嬴稷推上王位的。而在真實的歷史中,羋八子則是聯合燕趙兩國,並藉助自己同母異父的弟弟魏冉之力,將自己遠在燕國的兒子迎立為秦王,可見她的政治手腕之強。
因為秦昭襄王年少,無法處理國家大事,便由其母羋月主政,《史記·穰侯列傳》中這樣記載:「昭王少,宣太後自治,任魏冉為政」。以魏冉為將軍,以樗里疾為相,控制了秦國軍政大權。魏冉的將軍之職,為秦封將軍之始,也算是宣太後的一個創舉。不過這時的秦國政局是動盪不安的,武王後要擁立公子壯(武王弟)即位,稱季君,以與宣太後、魏冉對抗。秦昭王二年(前305年),宣太後、魏冉盡誅公子壯、昭王異母兄弟及大臣,逐武王後(魏女)回魏,「季君之亂」被平定。宣太後封同父弟羋戎為華陽君,同時封其兩子,培植自己的實力,從而形成了外戚專權的格局,威震天下。
宣太後的風流韻事,史書中確有記載
由於宣太後早年守寡,歷史劇《羋月傳》熱播後,網路上就流傳很多關於宣太後的風流韻事。有的故事確實是有歷史文獻依據的。據筆者了解,史書記載中共有三例:
其一,《戰國策·韓策二》記載:公元前307年,楚懷王派兵包圍韓國的雍氏(今河南禹州東北)。韓襄王多次派使者向秦國求援,但秦國軍隊一直按兵不動。韓襄王又派尚靳出使秦國,尚靳以「唇亡齒寒」的道理勸說秦國盡快派兵救援。而宣太後不同意派兵救援,她召見尚靳時對他說:當年我服侍秦惠文王時,大王把大腿壓在我的身上,我感到身體疲倦不能承受。而他把整個身體都壓在我身上時,我卻並不感覺到重,這是因為這樣對我比較舒服。因此秦國要幫助韓國,如果兵力不足、糧草不濟,就無法解救韓國。而且解救韓國的危難,每天要耗費數以千計的財物,這對我和秦國又有什麼好處呢?
其二,誘滅義渠。義渠,為古西戎之國,在今甘肅、寧夏一帶。春秋戰國時期,他們在這里建立了強大的郡國,與秦、魏抗衡,並曾參與中原爭奪之戰,成為當時雄踞一方的少數民族強國。公元前352年,秦出兵伐魏,一舉攻佔了魏西河郡和上郡,接著秦和義渠摩擦又起。秦國乘義渠國內亂,派兵攻打義渠,並平定義渠內亂,義渠便臣服於秦。此後雙方時戰時和。於是宣太後改變過去軍事上征討義渠戎國的策略,而採用懷柔、拉攏、腐蝕的政策,與義渠王私通,以墮義渠戎王之志。她書請義渠王於甘泉宮,讓其長期居住,並以優厚的生活款待他。後義渠王同宣太後生有二子,使義渠王完全喪失了對秦國的警惕。34年後(前272年),宣太後殺義渠王於甘泉宮,接著發兵攻打義渠,義渠國亡,領土並入秦國。對於這件事,著名秦史研究專家馬非百認為:宣太後以母後之尊的地位,犧牲色相與義渠王私通,然後設計將之殺害,一舉滅亡了秦國的西部大患義渠,使秦國可以一心東向,再無後顧之憂,她的功勞不遜於張儀、司馬錯攻取巴蜀。(《秦集史》)
其三,《戰國策·秦策》記載了宣太後的另一風流韻事。秦宣太後在六七十歲的時候,看上了秦國大臣中的魏丑夫,並作為男寵。特別是在宣太後臨死之前提出要讓魏丑夫為其殉葬。後由於庸芮的說服,才打消了這一念頭。
宣太後之所以如此風流,除了年輕守寡以外,與她來自於楚國有關系。楚文化具有浪漫的特點,也與當時的秦社會風俗有關系,當然也與她掌握著大權有關系。
任人唯親,滿朝文武大臣權重者皆為宣太後的親信和家族
從宣太後為子奪位的過程就可以看出,宣太後不是一個「弱質女流」,而是一個對政治敏感的人。與此同時,執掌了大權的宣太後開始任用自己的親信。親信都是宣太後的娘家人。任用為昭襄王即位出過大力的異父弟弟魏冉,封為穰侯,封地即穰(今河南鄧縣),後來又加上陶邑(山東定陶);還有一位宣太後的同父弟弟羋戎,被封華陽君,至於宣太後的另兩個兒子,也得到封地。滿朝文武大臣權重者皆為宣太後的親信和家族。於是穰侯、華陽君、高陵君、涇陽君,在秦國權勢煊赫,被稱為秦國「四貴」。魏冉憑著他與昭王的特殊關系(甥舅關系)在秦國獨攬大權,一生四任秦相,黨羽眾多。然而由於他權勢赫赫,「擅權於諸侯」,「富於王室」,專權跋扈,對秦王政權構成了嚴重威脅。前266年,被秦王罷免,由范睢代相,最後「身折勢奪而以憂死」於陶邑。
之所以如此,是由於宣太後與秦「四貴」專權,讓昭襄王失去應該有的權力,隨著昭襄王勢力的強大和年齡的增長,他該奪回自己的權力,范睢的出現正好解決了這個難題。
宣太後失勢後第二年去世,謚號為「宣」
秦昭襄王驅逐宣太後的異父弟魏冉及其黨羽,宣太後遂失勢,次年(前265年)十月,宣太後去世,「葬於芷陽酈山」,謚號為「宣」。 所謂謚號是指古代帝王、諸侯、卿大夫、高官大臣等死後,朝廷根據他們的生平行為給予一種稱號以褒貶善惡。「宣」為美謚的一種,聖善周聞曰宣,施而不成曰宣,善問周達曰宣,施而不秘曰宣,誠意見外曰宣,重光麗日曰宣,義問周達曰宣,能布令德曰宣,浚達有德曰宣,力施四方曰宣,哲惠昭布曰宣,善聞式布曰宣。西漢時期的漢宣帝也是後人給的褒義的謚號,因為漢宣帝時期漢王朝出現了中興的局面。
芷陽酈山就是秦東陵。從《史記》的記載看,秦東陵共葬包括昭襄王在內的三位君王、一位太後、三位王後、一位太子。秦東陵,位於現今的西安市臨潼區西驪山西麓。
上世紀80年代進行的考古調查表明,秦東陵內埋葬著秦始皇的祖父、祖母、父親、母親等。有四個陵園,規模龐大。其中分別代表不同等級的墓葬都有發現,有最高級別的「亞」字形墓葬3座,「中」字形墓葬2座。歷年來出土了大量銅器、鐵器、漆器、竹簡、陶器及筒瓦、板瓦等建築材料。近年來考古工作者又對秦東陵作了一系列的考古勘探工作,獲得了許多新的發現。最近秦東陵四號陵園又有新發現,而且有學者認為四號陵園的「亞」字形大墓有可能是宣太後的陵墓。
不得不說的秦昭襄王
母以子貴,羋八子之所以能成為宣太後,與其子昭襄王的關系密不可分。昭襄王是一個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其創造的功績為其母宣太後增色不少。
秦昭襄王18歲即位,在位56年,74歲死。這一記錄直到清代的康熙(61年)、乾隆(63年)出現才被打破。秦昭襄王的56年中,韜光養晦,厚積薄發,強化中央集權,採取遠交近攻,離間六國合縱,重創六國軍事力量,興修都江堰水利工程,開創巴蜀漢中天府之國。其在位時秦疆域不斷擴張,為後來的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奠定了政治、經濟、軍事上的雄厚基礎。特別是對趙國發動的長平之戰,大大消耗了趙國的國力,為秦統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秦昭襄王在位時間是秦歷代君王中最長的,在最後七位秦君王中,他統治的時間超過了前任的孝公、惠文王、武王的總和,也超過了後面的孝文王、庄襄王和始皇帝的總和。
他在政治軍事諸方面都建立了卓越的功勛,特別是軍事方面的成就,為秦國的發展做出極為傑出的歷史貢獻,昭王時代是秦國發展史上最重要的決勝時代。翦伯贊指出,昭王末年「秦對六國的斗爭已取得決定性勝利」,這是非常精闢的論斷。雖然晚年他獨裁專斷造成若干損失,聽信應侯之言,喪失滅趙良機,冤殺名將白起,但這些都不能掩蓋他的歷史功績,也不能掩蓋這個時代秦國在各方面突飛猛進的事實。昭王時代是和孝公時代、秦王政時代(稱帝前的時期)並駕齊驅的重要時代。
I. 羋月傳歷史背景是什麼時候 講的是哪個朝代的故事
戰國時期,羋月是楚威王最寵愛的小公主,但在楚威王死後生活一落千丈,羋月和弟弟羋戎躲過了一次次災難和危機。羋月與楚國公子黃歇青梅竹馬,真心相愛,但被作為嫡公主羋姝的陪嫁媵侍遠嫁秦國。羋姝當上了秦國的王後,羋月不得已成為寵妃。原本的姐妹之情在羋月生下兒子嬴稷以後漸漸分裂。諸子爭位,秦王嬴駟抱憾而亡。羋月和兒子被發配到遙遠的燕國。不料秦武王嬴盪舉鼎而亡,秦國大亂。羋月借義渠君之力回到秦國,平定了秦國內亂。羋月兒子嬴稷登基為王,史稱秦昭襄王。羋月當上了史上第一個王太後,史稱宣太後[5] 。
J. 羋月傳的歷史
秦宣抄太後羋月是秦始皇的高祖襲母,從命運坎坷的楚國庶出公主到稱霸六國的大秦鐵血太後,一生跌跌撞撞,她執掌秦國國政四十一年。她支持商鞅變法,堅持改革,主張國家統一。她讓秦國走出內亂,把沒有資格參加會盟的弱小秦國變成虎踞六國的強秦,秦國在她的手中真正有了無敵的軍事力量,令得東方六國再無反抗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