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者張錦力其人

歷史學者張錦力其人

發布時間:2021-02-10 00:00:17

❶ 中國民營電視公司現狀報告怎麼樣

作為新聞人,最近我非常喜歡說"體制"這個詞。事實上不僅僅是我,它幾乎成為大家甘於平庸的最好托辭。好象只要把責任往"體制"上一推,我們就可以為自己的無所作為找到理由--從此無論在格子間里剪輯八卦星聞,還是在免費晚餐後編寫會議消息都心安理得。與此相反,"憤怒"正成為一個倍受嘲笑的詞彙。"憤青",憤怒青年之謂,在網路語境下面甚至已經等同於呆鳥或者蠢驢。在現存的輿論環境和新聞體制面前,我們所能選擇的似乎只能是平靜地因襲。 而且體制內的蛋糕並不壞,外面倒是稀粥堅硬。因此當王長田告別北京電視台創建"光線"時,被他的電視同行視作"二五"是可以想像的。雖然那會兒他在體制之內確實也碰到了一點挫折,但是,對於開辟另一套游戲規則所面臨的困難來說實在微不足道。資金什麼的倒未必是最大的障礙。最大的障礙是,涉足作為"耳目喉舌"、同時又是強勢媒體的電視,很容易觸及當局敏感的政治神經。 我手頭的這本書,《中國民營電視公司現狀報告》的封面上,王長田正自信地打著手機。連同封剛、夏駿、王瑋、張錦力和宗匠他們一樣,完全是一副成功人士的模樣。但是我相信書中,關於他們臨深履薄的描述是辛酸而真實的。實際上這本書記錄的,就是中國民營電視公司和民營電視人艱難奮斗的群像。當我們懶洋洋地躺在體制里受罪(?)的時候,他們創造了另一種屬於亞層次的"體制"。比如"制播分離",盡管並不為主管部門公開倡導,還是被他們頑強而堅定地實踐著。由於無可置疑地加速了中國電視的市場化進程,那一般被認為是是符合歷史進步的。原因不言自明:假如他們不進行科學的市場調研和周密的節目策劃,盲目去做一定會陪錢。這樣就有可能做出真正能滿足受眾需求的東西來,而真正為受眾歡迎的電視機構也才有可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 本書作者李幸和汪繼芳,前者曾經以對中國電視的尖銳批評而名,後者則始終以邊緣群體作為自己的關注對象。跟中國的民營電視一樣,我以為他們也在學術界內構建著自己的游戲規則。相對於學院里盛行的艱澀理論,或者體制內推崇的陳腐主張,他們越來越傾向於去做一些平實可讀的"忠實記錄"-- 而那也不是知識界發出聲音的主流形式。從這個意義上說,他們所從事的工作是另一種領域里的民營。他們相信,當無法做出結論的時候,忠實記錄比做出歪曲的結論更有價值。《中國民營電視公司現狀報告》,是他們今年擺上新聞專櫃里的第二本書。另一本同樣關於新聞人的著述叫《身在幕後》。耐人尋味的是,它記錄的則是體制之內,對於中國電視改革有著領軍意義的人物。並且,跟本書一樣,提供了"很多最新的材料,包括新近發生和新近發現的歷史真相"。體例也大致相同,由寫過"圓明園畫家"的汪繼芳專訪,再由寫過"中國電視八大病" 的李幸進行探索式地點評。 我注意到這樣一個細節,無論是"光線""嘉實"還是"其欣然""銀漢",他們在政治把關上都持有比電視台更為謹慎的態度。"嘉實"老總封剛坦言:"我們主動去匯報,向主管部門宣傳部、廣電部匯報……"。"光線"的老總王長田也直說"我們首先要生存,這是第一位的……"。事實上,盡管在具體業務方面無一例外地思想活躍動作不俗,他們面對傳統體制還是有著更多的務實精神。實際上,他們一再讓我想起那個善於在牛骨中間"游刃有餘"的庖丁。用書中一個簡單的例子可以註解:由於中國不審批獨立的新聞機構,因此全部民營電視公司的從業人員,都不會持有中宣部和廣電總局核發的記者證。這意味著嚴格意義上說他們根本沒有采訪權,不低下腦袋與電視台或者管理部門合作明擺著死路一條。在本書篇幅不短的前言里,作者對中國的民營電視人有這樣的評價:"他們已經邁過了(精英)這道檻……他們更多的是領袖之才……他們很懂中國的政治,會跟當局打交道。"的確,在《中國娛樂報道》之前,"光線"甚至給北京市委宣傳部做過十期所謂"電視內參"。那麼,他們會因此喪失自己在中國電視發展中的地位和價值嗎? 未必。很多學者,包括民營電視人本身,都傾向於認為民營是對現有體制的一種補充。而我覺得並不僅僅。王長田他們工作的最大價值在於:民營電視引入了一種全新概念的資本運作、人才觀念、企業文化和管理模式。在我看來,它代表著一種方向、一種趨勢--實際上就代表著未來發展的一種可能。短短2年,包括我自己在內,已經有數億人在幾百個電視頻道成為他們的忠實觀眾。民營電視以自己的存在,無聲而雄辯地否定著體制內部急需革新的成分。而作為一個"准理論工作者",我真正想說的是,本書作為民營電視改寫中國電視歷史的記錄者,也將在學術領域找到自己的獨立位置。 中國民營電視的一個特點,是娛樂性的內容越來越重。《中國娛樂報道》(現改名為《娛樂特快》)、《影視新干線》、《幸運52》、《玩偶1牽1》、《中國音樂風雲榜》(現改名為《音樂風雲榜》)……都曾經是他們的主打和名牌。對此學界毀譽參半。外面有批評說:"到處盛開的電視派對營造著都市泡沫文化,笑聲掌聲博彩聲聲聲入耳,私事家事無聊事事事開涮。編導們的水平落後於觀眾,節目弱智化與審丑熱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要的就是全民狂歡,用快樂拯救收視率,以此達到物質文明的大豐收……"。而本書作者通過展示民營電視的經驗,似乎打算向我們傳遞這樣一個觀念:相對於那些"滔滔不絕的政論片","那些玩弄鏡頭光影的藝術片",電視媒介而言更長於娛樂功能。電視台,應該是老百姓藉以消遣的一種東西。它不應該是精英高雅而應該是通俗大眾的。"它不應該成為有權有錢人的工具。"他們至少在精神上讓"電視真正回到了人民的手中"(作者似乎要把這個作為一個口號和宣言)。總之娛樂節目水準的現實差異不應該成為它本身的品格缺陷。 那麼,中國的民營電視人是否因此缺乏社會責任感?一個顯而易見的事實是:媒體畢竟還是"耳目喉舌"和"宣傳工具",從距離政治較遠的"娛樂"切入更為平穩安全。而且娛樂類節目並不是民營電視的唯一品種。像《中國熱點人物》(現改名為《熱點人物》)、《新聞故事》和《中國科技報道》等等,都體現著他們的探索和思考。在《中國民營電視公司現狀報告》一書里,訪談者都著意為主人公設計了關及心路歷程的問題,而我相信那並不僅僅是補白和花絮。事實是商人之外,王長田、封剛和王瑋、夏駿他們還具有另一個身份:他們是具有自己獨立新聞理想和文化追求的知識分子。 《中國民營電視公司現狀報告》分六篇,記錄了八個民營電視公司。在每一篇的結末都附錄了公司簡介,包括主要產品、業務部門和管理骨幹--甚至公司地址和電話傳真都赫然在目。我們的傳媒業會對海外資本開放嗎?默多克他們進來之後本土的新聞業有多少空間?我們的民族文化會因此受到威脅嗎?也許是因為這些考慮,作者才會在長期的批評之後謀求建樹,才會對新生的民營電視採取如此寬容支持的態度。 (《中國民營電視公司現狀報告》,李幸、汪繼芳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出版)

歷史學者張錦力是哪裡人,那個大學畢業的

八十年代山西財來經大學的高材生源,他剛一畢業,就進了《人民日報》,成為全國著名記者艾豐的門下弟子。其後,這位初出茅廬的年輕人,勵精圖治,戰果赫赫,先後撰寫了華旗事件、明星碑事件、腦黃金事件等一系列有影響力的報道,很快就成為當時新聞界小有名氣的記者。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者張錦力其人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