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中國在1921至1949年重大歷史事件
1920~1929年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十月革命以後,馬克思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播;一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春天,工人階級隊伍壯大;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工人運動有了較大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了廣泛傳播;共產國際對中國給予大力的幫助;1920年秋開始,共產主義小組在中國各地紛紛建立,這一切都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准備了條件。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舉行,後轉到浙江嘉興。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黨綱,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它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還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從此,它開始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並為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奮斗。它的誕生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光明和希望,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的召開 一戰結束後,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分割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利益,特別是在中國的侵略利益,1921~1922年,美、英、日等國在華盛頓開會。華盛頓會議上,帝國主義國家達成了共同宰割中國的《九國公約》,這樣,中國仍然處於帝國主義列強共同統治的局面。在列強操縱下,中國各派軍閥展開更為激烈的爭奪,軍閥混戰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為了更好地領導人民進行民主革命,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第一次在中國人民面前明確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華盛頓會議以後,帝國主義既各自扶植依附於自己的封建軍閥,爭權奪利,又聯合干涉和鎮壓中國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國家卷土重來,加緊對中國進行掠奪,使一戰期間有所發展的中國民族工業,重新受到列強的壓迫。國內軍閥混戰不斷,戰火彌漫大半個中國。這一切導致國內經濟蕭條,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國共產黨在二七罷工失敗後意識到,要戰勝強大的敵人,必須爭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於是,積極倡導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孫中山在第二次護法運動失敗後,也意識到以前單靠國民黨一黨領導,依靠一派軍閥打另一派軍閥的方法,不可能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國民黨需要新鮮的血液」。在中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的幫助下,1924年初,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了旨在改組國民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孫中山在會上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並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這就使得國共兩黨實現了在政治上和組織上的合作。這次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實現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為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礎,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在全國迅速開展起來。
北伐戰爭 革命統一戰線建立以後,全國的革命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工農運動迅速發展;以五卅運動為核心的反帝愛國運動日益高漲;經過兩次東征,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而這一時期,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各派軍閥之間混戰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對。為了推翻軍閥統治,打倒帝國主義,1926年7月,國民政府出師北伐。北伐軍在不到半年時間里,就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直指黃河流域。北伐戰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有力地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
南昌起義 見前
八七會議 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給中國革命造成了巨大損失。為了糾正陳獨秀的「右」傾錯誤,並為中國革命的發展指明方向,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會議給正處於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
1930~1939年
土地革命 1927年三大武裝起義失敗後,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向農村。為了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解除農民身上沉重的封建壓迫,充分調動農民的革命積極性,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的土地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線的指導下,各根據地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廣大貧雇農在政治上翻了身,經濟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證。它鞏固了工農聯盟,為中國革命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階級上和經濟上的保證。
九一八事變 日本對中國領土垂涎已久,早就確立了侵略中國的方針。1929~1933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波及日本,日本陷入極端困難的境地。日本政府急於發動一場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藉以轉移國內人民的視線,緩和階級矛盾,並依靠掠奪中國的財富,來醫治經濟危機造成的創傷。當時中國國民黨政府正竭力「圍剿」紅軍,給日本以可乘之機。1931年9月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了九一八事變。事變發生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採取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時間東北三省全部淪陷。第二年,日本扶植清廢帝溥儀做傀儡,建立偽滿洲國,中國東三省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紅軍的長征 由於王明左傾錯誤的影響,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中國工農紅軍中南方革命根據地無法立足,1934年10月,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經過兩年的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苦,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宣告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結束。長征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圍剿」紅軍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長征保留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構成了以後領導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主幹;在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宣傳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廣泛播下革命的種子。總之,長征一結束,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就開始了。
遵義會議 見教材108頁
一二九運動 華北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嚴重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繼續進行反共反人民的內戰。中國共產黨主張「停止內戰,一致對外」,號召中國人民起來反對內戰,共同抗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北平學生率先開展抗日救亡斗爭,掀起了一二九運動。學生的愛國行為,打擊了國民黨的賣國政策,揭露了日本企圖滅亡中國的陰謀,宣傳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亡的正確主張,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它使學生開始走上了同工農相結合的道路,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
西安事變 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在全國人民「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要求的壓力下,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於1936年12月12日,扣押了到西安督促「剿共」的蔣介石,實行「兵諫」,逼蔣抗日,這就是「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從有利於抗日的大局出發,經過多方努力促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顯示出中國各個階層要求實現團結抗日的強烈願望。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在全國人民面前表明團結抗日的誠意。它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和平,由分裂對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七七事變 1936年,德、日、意法西斯在共同反共產國際的幌子下,勾結起來,同英法美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英法美對此採取縱容侵略的「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蓄謀已久的吞並中國、獨霸亞洲、稱雄世界的既定方針,1937年7月7日,悍然發動了七七事變,實施全面侵華的計劃。中國軍隊奮起抵抗,抗日戰爭由此開始。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為侵佔中國華北而蓄意製造了一系列事件,總稱「華北事變」,中華民族面臨著嚴重的危機。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中國共產黨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並接受了共產國際的建議,在瓦窯堡會議上,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蔣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1937年,七七事變的爆發,暴露了日本帝國主義要變中國為殖民地的野心,同時也威脅到國民黨的統治和英美帝國主義的在華利益。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成為中國人民最終獲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
1940~1949年
中共七大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已發生根本變化,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也開始了局部反攻。為了迎接抗戰的勝利和為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指明方向,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為爭取抗戰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作了重要准備。
延安整風運動 為了肅清王明「左」傾錯誤在黨內的影響,加強黨的作風建設,1942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進行了整風運動。通過整風,黨從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錯誤,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重慶談判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集團在美國的支持下,早已決定了內戰的方針,但為欺騙國內輿論,並為發動內戰做准備,採取了「假和平、真內戰」的反革命策略。1945年8月,先後三次電邀毛澤東去重慶,「共同商討」國內和平問題。為了盡力爭取和平,揭露美蔣反動派假和平的陰謀,以利於團結和教育廣大人民,中共中央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到重慶同國民黨當局舉行和平談判。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重慶談判的舉行,在全國人民面前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的誠意,它雖然不能制止美蔣反動派發動內戰,但為國內贏得了短暫的和平局面。
三大戰役 1948年秋,敵我力量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共中央經過分析,認為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進行主力決戰的時機已經到來,於是連續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賴以發動內戰的主力,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
七屆二中全會 1949年春,在民主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夕,中國共產黨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這次會議解決了革命勝利以後,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Ⅱ 陳獨秀他領導歷史重大事件是什麼
主要是新文化運動,創辦了《新青年》,激勵了一代青年人。
Ⅲ 材料一中,陳獨秀評論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
材料一 自從德國打了敗仗,「公理戰勝強權」,這句話幾乎成了人人的口頭禪.……德國回倚仗著他的學問好,兵力強答,專門侵害各國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敗,稍微懂得點公理的協約國,居然打勝了.這就叫做「公理戰勝強權」.
——《獨秀文存》
(1)材料一中,陳獨秀評論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為什麼中國人非常關注這一事件?
是不是這個題目?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中國是戰勝國之一
Ⅳ 導致陳獨秀思想發生巨大變化的主要歷史事件是什麼
①甲午戰敗民族危機的刺激,江南鄉試
②民族危機的刺激,拒俄運動
③帝國主義侵內略、北洋軍閥壓迫,容蘇俄和共產國際推動
④對中國社會性質的認識,大革命失敗責任追究不公
⑤對馬克思主義的錯誤認識,對二戰局勢的錯誤判斷
只查到這一些了
Ⅳ 請寫出近代史上陳獨秀和李大釗的重大歷史事件
新文化運來動
新文化運動是源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前後由胡適、陳獨秀、魯迅、錢玄同、李大釗等一些受過西方教育(當時稱為新式教育)的人發起的一次"反傳統、反孔教、反文言"的思想文化革新、文學革命運動。1915年,陳獨秀在其主編的《新青年》(原名《青年雜志》)刊載文章,提倡民主與科學(舊稱"德先生"與"賽先生")。這次運動沉重打擊了統治中國2000多年的傳統禮教,啟發了人們的民主覺悟,推動了現代科學在中國的發展,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和五四愛國運動的爆發奠定了思想基礎。由於新文化運動全面反封,將中國所有的古典文化都歸歸於需要"反"的行列,因此新文化運動也是中國古典文化走向沒落的開端。
Ⅵ 陳獨秀發表的《新青年》推動了那些歷史事件的發生
成都秀發表的《新青年》推動了五四運動。五四運動能夠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發生那麼大的影響,與他的活動、指導、影響是分不開的。
Ⅶ 陳獨秀在中國歷史上起著怎樣的作用
摘 要:陳獨秀(1879-1942),字仲甫,安徽懷寧人。民國以來,尤其是到五四運動、大革命和抗戰前期,他一直都是一位大名鼎鼎、無人不曉的歷史風雲人物,並在20世紀20年代中國革命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作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和早期領導人之一,他既是近代中國一位有重要影響而十分復雜的歷史人物,又是中國近現代史上爭議最大的歷史人物之一。雖然是紅極一時的名流,卻也是人生坎坷、命運多舛的悲劇人物。他的一生處在舊中國專制統治、軍閥混戰、內憂外患、民不聊生的水深火熱之中,個人的經歷充滿著驚險,受到的不幸遭遇和待遇,更是在整個近代中國歷史上都是罕見的。作為新文化運動的領軍人物、五四運動的總司令、馬克思主義的傳播者以及中國共產黨的領袖,他的歷史功績是巨大的,也是無法磨滅的。然而由於受到所處時代的局限,他在執行國民大革命的錯誤決策以及後來的「托派」問題上也有不可推卸的個人責任。那麼對於這樣一位對中國革命做出過巨大貢獻,又有著種種是非的歷史人物,我們該如何進行客觀而公正的評價?對此,我們認為對歷史人物的評價,無論是表彰,還是責難,都必須直面歷史真實,釐清界限,清楚是非。因此,本文是從陳獨秀的歷史功績和過錯兩方面進行闡述,理性的對其一生作簡要、客觀的評價。
一、 偉大歷史功績
由於陳獨秀的歷史經歷奇特、顯赫、曲折、跌宕,長期以來社會上對他的毀譽紛呈,褒貶不一,但誰也不能否定他的偉大歷史功績。正是他的卓越貢獻,所以人們至今都沒有忘記他,歷史也永遠的把他載入了史冊。
對此,陳獨秀傳記的一位作者指出:「如果把一個人與時代聯系起來的話,從1894年興中會成立起到1915年袁世凱復辟帝制,可稱為『辛亥革命時期』,代表人物是孫中山。那麼從1915年《青年雜志》創刊起到1927年大革命失敗,可稱為舊民主主義革命向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轉變時期,代表人物就是陳獨秀。」[1]這的確是一個很有見識的新觀點。
從陳獨秀的歷史業績來看,主要體現在其在新文化運動和五四運動中的領袖作用以及建黨上的地位和在大革命之前的領導工作上。
他所創辦的《新青年》影響了幾代人,民主與科學的口號鼓舞了永遠的後來者。陳獨秀曾在《敬告青年》一文中說:民主和科學是「人類社會進步之兩大動力」,「若舟車之有兩輪焉。」[2]他正是高舉著這兩面大旗,領導了歷史和時代的潮流,啟蒙了一代熱血青年。這本雜志被當時的青年譽為「青年界之良師益友」、「青年界之明星」,可見《新青年》雜志及陳獨秀在青年中影響之深,連毛澤東也稱其為「自己的楷模」[3]
郭沫若也說:「對於封建社會舊文化的抨擊,梁任公、章行嚴輩所不曾做到乃至不敢做到的,到了《新青年》時代才毅然決然的下了青年全體的總動員令。」[4]
作為一位「開天闢地」的新文化運動的最早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偉人,被譽為「學界重鎮」[5],可以說5000年以來前無古人,毛澤東也贊他為「思想界的明星」[6]。他的許多著作中的精華,更是祖國文化精神的珍貴遺產和寶藏。
五四運動在他的影響和培育下,為中國歷史上破天荒的第一個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准備了思想條件和幹部條件,這是改變中國歷史走向和決定中國人民命運的一件大事。他和李大釗一起創建的中國共產黨,如今還在帶領中國人民為建設現代化和民族的偉大復興而披荊斬棘。毛澤東說過:「他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整個運動實際上是他領導的。」[7]這個評價是符合當時實際的。
毛澤東還說:「陳獨秀給我的影響超過了其他任何人」,「在我一生的關鍵時刻給了我最重要的影響」,「他和李大釗等把當時接受馬克思主義的青年集合起來……,創造了黨,有功勞,將來我們修中國歷史,要講一講他的功勞」。[8]
著名的陳獨秀研究專家任建樹也說:「陳獨秀一生的思想演變,不啻是一部近百年中國政治思想史的縮寫。他的革命經歷大體上同中國民主革命的歷程同步前進,並相互影響。縱觀他的一生,兩件大事應該大書特書:一是提倡科學與民主;二是創建中國共產黨。這兩件事已經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而且必將繼續產生深遠的影響。」
確實,五四時期的陳獨秀作為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不僅點燃了反封建的啟蒙運動,而且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起到了巨大作用,他在這一歷史時期的功績將永留史冊。
二、主要錯誤
1、大革命中的錯誤
陳獨秀先生從叱吒風雲、光耀輝煌,再到罷黝離黨、曲折跌宕,其一生命運的突然轉折就起因於大革命失敗。
過去在共產國際的支配下,一直把大革命失敗的原因簡單地歸結為陳獨秀「犯了右傾投降主義錯誤」。但是時至今日,歷史已翻過了好多頁,我們也應當撥開歷史迷霧,冷靜客觀的來審視當時的歷史和陳獨秀的命運。
大革命時期黨內外形勢復雜多變,共產國際右中有左,左中有右,操縱一切。第五屆黨代會之後,臨時中央已把陳獨秀排除在外。對此,陳獨秀說過「叫我如何領導?」並曾提出辭職。隨後在共產國際羅明納茲的操縱下,「八七」會議又對他缺席批判,加以罷默。陳獨秀毫不諱言,他作為總書記,也受國際組織紀律約束,在一定程度上執行了共產國際的指令,有「左」也有右的錯誤,願承擔責任;但在共產國際支配下把大革命失敗的責任全部推到他身上,他至死一直不服,並為此兩次拒絕到莫斯科。
陳獨秀說:「中國革命過去的失敗,客觀上原因是次要的,主要是黨的機會主義錯誤」,「當時中央負責同志尤其是我,都應該公開的勇敢承認過去這種政策毫無疑義是徹頭徹尾的錯了」,「幼稚的中國黨領導機關是要負責任的」。[9] 陳獨秀在承認和承擔錯誤的同時,還把犯錯誤的原因總結為,是「忠實的執行國際機會主義的政策」。[10] 因為當時的中共中央只是共產國際的一個支部,中國的革命實際上是蘇聯在遙控,身為總書記的陳獨秀雖然持不同意見,並在事實上有過抵觸,但為了大局也只能是服從而保留自己的意見。「1926年上半年中共對國民黨新老右派的三次『妥協退讓』,完全是由共產國際、蘇聯及其在中國的指導者維經斯基、布勃諾夫、鮑羅廷等錯誤造成的,他們對這三次『妥協退讓』乃至其後中國大革命的失敗,負有不可推卸的主要責任。如果說陳獨秀在這三次『妥協退讓』中也有責任的話,那也只負次要的責任。」[11]而陳獨秀右傾投降主義的「定論」,是「源於共產國際的需要和指示」,是「斯大林操縱下的共產國際,及共產國際操縱下的中共為了當時政治的需要而定下了『右傾投降主義』的結論,歷史在沒有道義的情況下記下了同歷史事實不符合的結果」。[12]
毛澤東也表示:「大革命中,我們黨犯過右傾錯誤;十年內戰,八年抗戰時期,我們黨又犯過三次『左』傾和抗戰初期一次右傾錯誤,都是來自第三國際。」[13]
現在,隨著俄羅斯檔案新材料的開放和利用,史學界對陳獨秀在大革命時期的責任進行深入探討後得出的結論是:大革命失敗的主要責任在共產國際和斯大林,陳獨秀只不過是受共產國際和斯大林的錯誤領導,只能承擔執行錯誤路線的次要責任。對此,有人統計過,1923—1927年蘇共中央政治局專門討論中國共產黨問題的會議122次,作出了738個決定。平均兩天半一個決議,事無巨細地遙控指揮年幼的中國共產黨。大革命時期中共的很多重大事情,如與國民黨合作、對中山艦事件與整理黨務案的處理等,都得聽命於莫斯科。等到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共產國際和斯大林出於本國利益考慮,把一切責任推向陳獨秀,把一切錯誤也推給陳獨秀。
既然如此,則過去在很大程度上因陳獨秀長期受到批判而延續下來的關於「大革命失敗」的錯誤認識,隨著今天對陳獨秀功過是非的正確評價,也應該矯正過來,還其歷史的本來面目。即不能將大革命失敗的主要責任歸於陳獨秀,作為中共中央的領袖,即便要負部分歷史責任,也只能是相應的執行錯誤決策中的連帶責任。
2、加入托派(托洛茨基主義派的簡稱)的錯誤
這是過去一直被認為是陳獨秀犯錯誤的第二個主要原因。他參加「托派」,與黨發生分歧,干擾了黨的革命斗爭,並被開除出黨,「然而他與黨的爭論,仍是革命陣營內部在反對帝國主義侵略與推翻國民黨反動統治的路線和方法上的分歧。」[14]即使後來他被捕關在國民黨監獄里,也沒有在國民黨的威脅、利誘面前屈服過。
事實上陳獨秀本人也是反對分裂和破壞黨的,當他看到托派的主張不利於抗戰,與自己的抗戰救國的願望相悖時,竟對托派給以嚴厲批評,出獄後斷然拒絕了與托派的聯系,並申明與其「各奔前程」。[15]
歷史也已經向我們證明,他並不是「反革命」、「漢奸」、「叛徒」。過去強加給他的這些莫須有的罪名,已經被黨的文件和歷史資料一一否定了。
三、簡要評價
歷史已經過去,當再次回顧先烈走過的路時,我們確實需要站在客觀、公正的角度上進行理性的分析。「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因此,我們無需以現代人的眼光去苛求那個時代的人。畢竟他所處的歷史時期既是中國革命極其復雜的時期,又是中國共產黨的幼年時期,而他作為黨幼年時期的領袖,自然就註定了他免不了要受到所處時代的局限。所以,我們沒有必要把一代領袖當作神,更沒有必要從反面神化他,我們應該把他放在那個時代背景下去看待,不誇大、不貶低,還他一個真正的面貌。這樣才能更客觀更公正地評價陳獨秀這位重要黨史人物。
就其貢獻而言,五四運動前後至大革命時期的陳獨秀,作為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領袖,倡導了民主和科學的新思潮;作為共產黨的主要締造者之一,是站在時代潮流的前列、引導時代前進的。不論是倡導新文化運動,還是傳播馬列主義,乃至創建偉大的中國共產黨,他都作出了卓越的貢獻,其歷史功績是不可磨滅的。僅從這一點來說,稱他為偉大的革命先驅,偉大的啟蒙運動者,偉大的革命家,思想家,學者,乃至20世紀的精神領袖等光環和榮耀形容都不為過。郭德宏也在《略論陳獨秀的歷史地位》中說他有七大歷史貢獻,五大傑出成就,一個傑出表率。這些都是比較符合歷史事實的。
然而,由於受歷史條件、共產國際、黨以及自身等多種復雜因素的影響,他和全黨對革命形勢的認識也存在不足的一面。作為那個復雜歷史時期的領袖人物,他沒能超越共產國際和聯共中央對中國的國情有較為深刻的認識,所以在共產國際的控制下,不善於玩政治的陳獨秀就難免會發生某些失誤。
但是,人們卻一直習慣於一筆抹殺陳獨秀前期的巨大歷史功績,而無限誇大他後期的重大錯誤,把陳獨秀粉作是右傾機會主義、取消主義、甚至托洛茨基主義代名詞。很明顯,這是違背歷史事實的。
周恩來也說:「『陳獨秀創黨有功。』我想,對於這樣光輝時代的總司令和創造了黨有功的人物,即使他後期犯了右傾投降主義及開除黨後搞了托陳取消派,也應該全面研究」。
而廖蓋隆的結論是:「總觀陳獨秀的一生,他的歷史功績是主要的,他的錯誤是第二位的」。任建樹先生也認為,「作為五四運動的總司令和中國共產黨的創立者之一,陳獨秀的功績是偉大的,而他所犯的錯誤與之相比是微小的,歷史終究會發展到給陳獨秀樹銅像予以紀念。」
縱觀陳獨秀的一生,可以說,都是為國家民族奔波奮斗的一生,是大公無私的一生,其歷史功績是巨大的。所以,在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上,陳獨秀理所當然地應該佔有一定的地位。然而,我們在充分肯定陳獨秀早期的歷史功績的同時,還必須指出,由於各種復雜原因,陳獨秀在大革命中,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也有一些不可推卸的個人責任和錯誤。但是,陳獨秀的功就是功,過就是過,既不能用他早期的功勞去掩飾其後期的錯誤,也不要以他後期的錯誤去否定其早期的功勞。對於陳獨秀早期的歷史作用,應予充分地肯定,這就是我們的結論。
因此,我們可用評價毛澤東的功過的立場來評價陳獨秀,雖然犯有錯誤,但相比其功勞,錯誤是次要的,功勞是第一的。我們應當宣傳他的歷史功績,確認他是中國革命歷史上的傑出人物,永遠紀念他。更重要的是,我們要繼續高舉陳獨秀最先舉起的民主、科學、社會主義三面旗幟前進,把社會主義建立在民主和科學的基礎上.為民主、科學和社會主義的偉大事業的勝利而奮斗。當然,我們也有理由相信,一個客觀真實的陳獨秀一定會為更多人所了解和接受。
Ⅷ 陳獨秀評論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
材料一抄 自從德國打了敗仗,「公理戰勝強權」,這句話幾乎成了人人的口頭禪.……德國倚仗著他的學問好,兵力強,專門侵害各國的平等自由,如今他打得大敗,稍微懂得點公理的協約國,居然打勝了.這就叫做「公理戰勝強權」.
——《獨秀文存》
(1)材料一中,陳獨秀評論的是哪一重大歷史事件?為什麼中國人非常關注這一事件?
是不是這個題目?
答案:第一次世界大戰,因為中國是戰勝國之一
Ⅸ 陳獨秀新青年與哪一歷史事件有關
新文化運動,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後改名為《新青年》,資產階級激進派以此為陣地展開新文化運動
Ⅹ 陳獨秀必提的一些重要歷史事件
第一,他是新文化運動的發起者,是20世紀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的倡導者。他在中回國歷史上第一個舉答起了民主、科學兩面大旗,對於中國近現代歷史的發展產生了巨大的影響,至今還在影響著中國歷史的進程。他創辦的《新青年》雜志,是中國近現代歷史上影響最大的刊物,教育、引導了整整一代人。
第二,他是五四運動的總司令,是五四運動思想指導者。五四運動能夠在中國近現代歷史上發生那麼大的影響,與他的活動、指導、影響是分不開的。在高度評價五四運動歷史功績的同時,不能忘記陳獨秀在其中的巨大歷史功勞。
第三,他是馬克思主義的積極傳播者。他傳播馬克思主義雖然沒有李大釗早,但他創辦的《新青年》雜志是當時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主要陣地,其重要作用是任何別的報刊不能替代的。
第四,他是中國共產黨最主要的創始人。
第五,他是中國共產黨第一代領導集體的最主要的領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