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世界重大歷史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 第二次世界大戰 美國獨立 中國成立
三次工業革命 美國內戰 中國近代的戰爭 第一次內鴉片戰爭 第二容次鴉片戰爭 中法戰爭 甲午中日戰爭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抗日戰爭 中國的內戰 蘇聯解體 東歐劇變 海灣戰爭 伊拉克戰爭 ......
❷ 19世紀有哪些重要的歷史事件對後來人類的新聞活動產生了重要的影響
九十幾有重大的歷史事件我們知道就明的還能凱樂還有車世家嗯,你用因為所以從沒十九世紀最清楚的人才。
❸ 從1940年至1949年中國發生了什麼歷史事件
1、皖南事變
皖南事變,又稱為「新四軍事件」。發生於1941年1月4日至1月14日的事變,是抗日戰爭時期中華民國轄下的國民革命軍第三戰區部隊與新四軍之間的一次沖突事件。
事件中,共產黨新四軍所屬軍部兵力與皖南部隊遭到了嚴重損失;一般認為,此事件原因為稍早兩黨軍隊的軍事沖突。根據國共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協定,新四軍在編制上屬於戰區司令長官顧祝同領導;但是新四軍事實上聽命於延安的共產黨。
毛澤東曾經就指示新四軍所在的中共東南局,也不論是八路軍、新四軍或華南遊擊隊,雖然各有特殊性,但均有同一性,即均有敵人,均在抗戰。因此,我們均能夠發展,均應該發展。這種發展的方針,中央曾多次給你們指出來了。
所謂發展,就是不受國民黨的限制,超越國民黨所能允許的范圍,不要別人委任,不靠上級發餉,獨立自主地放手地擴大軍隊,堅決地建立根據地,在這種根據地上獨立自主地發動群眾,建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統一戰線的政權,向一切敵人佔領區域發展。
2、棗宜會戰
1940年5月至6月,中國第5戰區部隊在湖北省棗陽、宜昌地區抗擊武漢日軍的進攻,是為棗宜會戰。1940年侵華日軍為確保武漢,在第十一軍司令宮園部和一郎指揮下,於5月2日發動棗宜會戰。中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六個集團軍進行堵擊。
日軍自5月1日起分三路先後攻佔明港、桐柏、唐河、棗陽等地,10日會師於唐白河畔。中國軍隊轉入外線的部隊將敵反包圍於襄東平原,收復明港、桐柏,一度克復棗陽。第三十三集團軍總司令張自忠率數千人渡襄河出擊,在南瓜店遭敵萬餘人夾擊,壯烈殉國。
5月31日晚日軍強渡襄河,6月14日攻佔宜昌。16日中國軍隊全面反攻,分別到達江陵、宜昌、當陽、鍾祥、隨縣(今隨川市)、信陽以北一線,與日軍對峙。這次會戰,日軍雖佔有宜昌,但並未解除中國軍隊對武漢的威脅。
3、百團大戰
百團大戰,指的是八路軍晉察冀軍區129師、120師各部,於1940年8月開始,在總部統一批示下,於華北動員的一系列大局限攻勢,地區涵蓋山西、綏遠、河北、河南、察哈爾、熱河各省。
這一戰役最初並未命名,因開戰第三天我軍投入軍力即達105個團,故左權照料長將其稱為「百團大戰」。抗日戰爭初期,八路軍和新四軍在敵後開展游擊戰爭,收復了大片失地,成立起晉察冀、晉綏、晉冀魯豫、華中、華南等一系列敵後抗日按照地。
八路軍、新四軍的努力抗戰,引起了日寇的極大驚愕,他們將侵華的86萬侵略軍中的54萬部隊壓向解放區疆場。日寇在解放區周圍成立了很多堡壘,封閉、支解各解放區,對解放區實行「囚籠政策」。
為了砸碎仇人的「囚籠」,八路軍主力隊伍會合了100多個團約30萬軍力,向華北敵占交通線和據點動員大局限進攻。
4、上高會戰
1941年(民國三十年)3月至4月,中國派遣隊為加強華北治安戰,決定將駐江西安義地區的第33師團調往華北,並利用調動之前對駐上高地區的第9戰區第29集團軍發動一次進攻,以鞏固華中戰略要地南昌外圍。
3月24日,日軍調集第33、第34師團及第20混成旅團,分北、中、南三路秘密集結。在第22軍司令官阿南惟畿指揮下,企圖對上高實行分進合擊,打擊和削弱國軍。由第9戰區副司令長官兼第29集團軍總司令羅卓英指揮,集中了第49、第70、第73、第74軍約22個師的兵力參加作戰。
25日,北路日軍第33師團由安義向奉新、上高方向進犯,國軍第70軍在奉新城東西設防,憑借潦河兩側高地抵抗,在日軍飛機和炮兵的猛烈轟擊下,被迫撤守奉新。日軍攻陷奉新後,強渡錦江,續向上高進擊。
南路日軍第20混成旅團,由贛江北岸發起攻擊,於夜間兩次強渡錦江,遂由獨城以北地區沿錦江南岸西犯,受到守軍第70軍第207師和第74軍第52師的阻擊重創。26日,中路日軍第34師團沿錦江北岸向高安方向進犯,企圖協同北、南兩路擊破守軍第70軍,再以3路圍攻第74軍。
第70軍第207師在日軍強烈攻勢面前丟城棄地,倉皇突圍。28日,第34師團侵佔高安又西進龍團圩。第33師團進至上富、若竹坳附近,29日,遭到第70軍一部伏擊,經苦戰突圍撤至奉新。
5、晉南戰役
1941年1~2月,中國軍隊在河南信陽以北地區抗擊侵華日軍進攻的作戰。日軍為尋殲在豫南的中國軍隊湯恩伯集團軍,抽調第3、第17、第40師及特種兵一部,集中在信陽以北地區,由第11集團軍司令官園部和一郎指揮進攻豫南。
中國第五戰區司令長官李宗仁指揮3個集團軍共8個軍組織防禦。30日,日軍中央兵團兵分兩路,企圖協同兩翼兵團夾擊中國軍隊。31日,日軍攻佔舞陽、上蔡,形成包圍圈,但中國軍隊已先行轉移,致使日軍撲空。
此時,日軍側背受到中國軍隊攻擊,正陽已被皖西第84軍克復,後方交通受到威脅,遂於2月1日開始回撤。日軍第3師從舞陽撤出後,於4日攻佔南陽,6日放棄該城向唐河、泌陽方向撤退。中國第13軍順勢收復舞陽後,即向南陽方向追擊日軍。
與此同時,由舞陽南撤的日軍第17師及第15、第4師各一部,在象河關附近遭到中國軍隊猛烈打擊,傷亡慘重,向南潰退。至7日,各路日軍均撤回信陽附近。此役,共斃傷日軍9000餘人。
❹ 有關歷史的新聞事件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橫渡長江
新華社長江前線22日22時電 人民解放軍百萬大軍,從一千餘華里的戰線上,沖破敵陣,橫渡長江。西起九江,東至江陰,均是人民解放軍的渡江區域。二十日夜起,長江北岸人民解放軍中路軍首先突破安慶、蕪湖線,渡至繁昌、銅陵、青陽、荻港、魯港地區,二十四小時內即已渡過三十萬人。二十一日下午五時起,我西路軍開始渡江,地點在九江、安慶段。至發電時止,該路三十五萬人民解放軍已渡過三分之二,余部二十三日可渡完。這一路現已佔領貴池、殷家匯、東流、至德、彭澤之線的廣大南岸陣地,正向南擴展中。和中路軍所遇敵情一樣,我西路軍當面之敵亦紛紛潰退,毫無鬥志,我軍所遇之抵抗,甚為微弱。此種情況,一方面由於人民解放軍英勇善戰,銳不可當;另一方面,這和國民黨反動派拒絕簽訂和平協定,有很大關系。國民黨的廣大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聽見南京拒絕和平,都很泄氣。戰犯湯恩伯二十一日到蕪湖督戰,不起絲毫作用。湯恩伯認為南京江陰段防線是很鞏固的,弱點只存在於南京九江一線。不料正是湯恩伯到蕪湖的那一天,東面防線又被我軍突破了。我東路三十五萬大軍與西路同日同時發起渡江作戰。所有預定計劃,都已實現。至發電時止,我東路各軍已大部渡過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此處敵軍抵抗較為頑強,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戰中,我已殲滅及擊潰一切抵抗之敵,佔領揚中、鎮江、江陰諸縣的廣大地區,並控制江陰要塞,封鎖長江。我軍前鋒,業已切斷鎮江無錫段鐵路線
❺ 新聞報道歷史事件八國聯軍
1900年4月,義和團剛在北京近郊發展起來,俄羅斯帝國公使就提出鎮壓。美利堅合眾國、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各國公使也奉本國政府密令,聯合照會清朝政府"剿除義和團",並將艦隊聚集大沽口進行威脅。5月間,義和團在京津一帶迅速發展,越來越多的清軍士兵參加義和團,以端郡王愛新覺羅·載漪為首的排外勢力在清政府內占據上風。各國公使眼看清政府已無法控制形勢,總理衙門也"無力說服朝廷採取嚴厲的鎮壓措施",便策劃直接出兵平亂。
5月28日,大英帝國、法蘭西第三共和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義大利王國、日本帝國、俄羅斯帝國、美利堅合眾國八國在各國駐華公使會議上正式決定聯合出兵鎮壓義和團,以"保護使館"的名義,調兵入北京,清政府被迫同意。
5月30日至6月2日,八國的海軍陸戰隊400多人,陸續由天津乘火車開到北京,進駐東交民巷。
5月31日,北京東交民巷外國使館要求加強保護。英、俄、法、美、意、日六國從天津派水兵及陸戰隊349人登岸,乘火車於當晚抵北京。隨後,各國繼續向中國增兵,各國軍艦24艘集結大沽口外,聚集在天津租界的聯軍達2000餘人。6月6日前後,八國聯合征華政策相繼得到各自政府的批准,進攻中國的戰爭爆發。
6月3日,德、奧派兵83人抵京。
❻ 1984 年中國發生的歷史事件
1、中國工商銀行成立:中國工商銀行(INDUSTRIAL AND COMMERCIAL BANK OF CHINA,簡稱ICBC ,工行)成立於1984年1月1日。 總行位於北京復興門內大街55號,是中央管理的大型國有銀行,國家副部級單位。中國工商銀行的基本任務是依據國家的法律和法規,通過國內外開展融資活動籌集社會資金,加強信貸資金管理,支持企業生產和技術改造,為我國經濟建設服務。
2、中國劇院建成:中國劇院坐落在首都北京西郊萬壽寺附近,是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的大型歌舞劇院,是為迎接國慶35周年,演出大型音樂舞蹈史詩《中國革命之歌》而興建的。這幢3層框架結構建築,地面以上高22.9米,俯視呈「工」字型,通身潔白,人們稱贊這幢建築本身就是一件完整的藝術品。
3、國防部副部長粟裕逝世:粟裕(1907-1984),原名粟多珍,曾用名粟志裕,侗族,生於湖南會同。中國無產階級革命家、軍事家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主要領導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十大大將之首。
4、雲南邊防部隊發起了收復老山、者陰山作戰。4月28日、30日、5月15日,中國邊防部隊先後攻佔老山、者陰山、八里河東山,至此,全部收復老山地區被越軍侵佔的中國領土。從1984年5月中旬起至1989年10月止,中國邊防部隊在老山地區組織堅守防禦,先後粉碎越軍7次師團規模的反撲和1700餘次的襲擾。
5、1984年4月6日,中國國務院發布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居民身份證試行條例》,規定:凡居住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的中國公民,除未滿16歲者和現役軍人,武裝警察,以及正在服刑的犯人和被勞動教養的人員,均應申領居民身份證。居民身份證具有證明公民身份的法律效力。
居民身份證登記項目包括姓名、性別、民族、出生日期、住址和有效期。居民身份證的有效期分為10年、20年、長期三種。實行居民身份證制度,是維護社會安定,建立良好社會秩序的需要,也是有效地保護公民合法權益的一項重要措施。
❼ 中國從建國到現在的重大歷史事件
中國官方媒體播發由中央黨史和文獻研究院編寫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事記(1949年10月—2019年9月)》(簡稱《大事記》)如下:
1、根據《大事記》,一九四九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成立。
10月1日下午2時,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舉行第一次會議,一致決議:接受《共同綱領》為本政府的施政方針,任命周恩來為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總理,毛澤東為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朱德為人民解放軍總司令。毛澤東宣告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之後,舉行盛大閱兵儀式和群眾遊行。新中國的成立,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是近代以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里程碑,中華民族發展進步從此開啟了新紀元。
2、根據《大事記》,一九七八年,12月18日-22日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舉行。
全會批判了「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充分肯定必須完整地、准確地掌握毛澤東思想的科學體系,高度評價關於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問題的討論;全會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實現新中國成立以來黨的歷史上具有深遠意義的偉大轉折,開啟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征程。
3、根據《大事記》,一九九七年,6月30日午夜-7月1日凌晨 中英兩國政府香港政權交接儀式在香港舉行,宣告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交接儀式後,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於7月1日零時開始履行香港防務職責。一九九九年,12月19日午夜-20日凌晨 中葡兩國政府澳門政權交接儀式在澳門舉行,宣告中國政府對澳門恢復行使主權,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交接儀式後,舉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成立暨特區政府宣誓就職儀式。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澳部隊於20日零時開始履行澳門防務職責。
4、根據《大事記》,二〇〇八年,8月8日-24日、9月6日-17日 第29屆夏季奧運會、第13屆夏季殘奧會先後在北京成功舉辦。這是中國首次舉辦夏季奧運會、殘奧會。
5、根據《大事記》,二〇一二年,11月8日-14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
大會通過的報告《堅定不移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前進,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而奮斗》,確定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目標,闡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科學內涵及其相互聯系。大會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把科學發展觀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一道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並載入黨章。
6、根據《大事記》,二〇一七年,10月18日-24日 中國共產黨第十九次全國代表大會舉行。
大會通過的報告《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作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等重大政治論斷,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歷史地位,提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確定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目標。
❽ 1985年世界重大歷史事件
很多;
《中華人民共和國會計法》,1985年5月1日起實施。
1985年1月23日,菲律賓陸軍參謀長被控參與謀殺阿基諾
1985年2月5日,40國裁軍會議1985年春季會議在日內瓦開幕
1985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批轉《長江、珠江三角洲和閩南廈漳泉三角地區座談會紀要》,決定在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廈漳泉三角地區開辟沿海經濟開放區。
1985年2月22日,中國農業科學院畜牧研究所進行奶牛冷凍胚胎移植在中國首次獲得成功
3月11日,戈爾巴喬夫當選為蘇共中央總書記
1985年4月4日,英國女王簽署將香港歸還中國法案
4月15日,中美合作製造飛機協議生效
5月1日,中國海陸空統一換著新制式服裝
5月20日,鄧小平提出反對資產階級資產階級自由化
5月27日,《中英關於香港問題聯合聲明》宣告生效
5月27日,孟加拉1萬人在風暴中失蹤
6月23日,印度航空公司的一架大型客機在愛爾蘭附近墜入大西洋,機上329人全部遇難
7月19日,義大利一水壩發生崩塌
7月24日,中國科學院決定設立青年科學基金
7月24日,第一位漂流長江的人堯茂書觸礁身亡
8月20日,國務院決定進一步清理整頓各類公司
9月1日,「泰坦尼克」號殘骸被發現
9月10日,中國第一個教師節
9月14日,國家科委擬訂了「星火計劃」
9月16日,1914年以來美國首次成為債務國
9月25日,美國、日本、前聯邦德國、法國、英國五國簽訂《廣場協議》。
9月26日,前蘇聯首次在太空飛行中替換宇航員
11月13日,哥倫比亞一火山爆發致2.5萬多人死亡
12月19日,中國人民解放軍國防大學建立
❾ 求中央台新聞聯播的歷史事件
1958年5月1月,由北京台試播全國性的新聞節目。1958年9月2日,該節目定名為電視新聞。1970年,開始回加強新聞供稿答能力。1978年,製作片頭動畫,改名新聞聯播。1978年1月1日,新聞聯播開播,時長20分鍾,為新聞中影像加配音。1978年5月1日,北京電視台改名中央電視台。1978年年底,新聞聯播首次面對觀眾,趙忠祥為第一代播音主持。1980年,之前央視的國際新聞節目並入新聞聯播,定播出時長為30分鍾。1980年7月7日,新聞聯播之後開始播出天氣預報。1981年,決定各省市電視台有義務轉播央視新聞聯播。1982年9月1日,中央規定新聞聯播的播出時間由晚上8點提前至晚上7點。1984年,女主播盧靜實踐微笑播報,反映良好。1988年3月15日,增加片頭音樂,至今未改。同時,播音員增加到2人,並在節目結束後,打出編輯人員名單。1989年,央視新聞聯播播出了不該播的內容,導致兩名主播離開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