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有歷史知識問答嗎
1.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哪位?
答案:萬曆帝(朱翊鈞)
2.火葯始用於軍事上是在什麼時候?
答案:唐朝末年
3.唐德宗死後,李誦提拔王坯,王叔文主持朝政,實行一系列的改革,這場改革稱作什麼?
答案:永貞革新
4.龍陽之癖的故事出自於那本書?
答案:《戰國策》
5.明朝幾個皇帝的以南京為都?
答案:三個
6.紅巾軍徐壽輝被誰殺死?
答案:陳友諒
7.「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出自於哪首詞?
答案:《望海潮》
8.禹建立夏朝後姓什麼?
答案:姓姒
9.武昌起義(1911年10月10日)後誰被逼為湖北軍政府都督?
答案:黎元洪
10.「大清」的國號是哪位清朝皇帝定的?
答案:皇太極(清太宗)
11.1947—1949中國人民解放軍進行了三年解放戰爭。哪三大戰役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 答案:遼沈、平津、淮海
12.八歲的小皇帝宋幼主趙昺被元朝逼的走投無路,被哪位大臣背著跳海而死?
答案:陸秀夫
13.召公、周公兩位宰相共同管理政務,稱為什麼?
答案:共和
14.魏忠賢是在哪個皇帝當政期間亂政?
答案:天啟(明熹宗——朱由校)
15.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期間發生了甘露之變?
答案:唐文宗
16.楊貴妃死在什麼地方?
答案:馬嵬驛
17.明宮三大案是指哪三案?
答案:梃擊案、移宮案、紅丸案
18.漢宣帝靠誰的支持登上帝位?
答案:霍光
19.項羽破釜沉舟殺了誰?
答案:蘇角
20.公元1127年,金國軍隊攻入開封,宋徽宗、宋欽宗被俘,史稱什麼?
答案:靖康之變
21.吐谷渾最終因為誰的侵襲舉族內遷成為唐的屬民?
答案:土藩
22.安祿山死在誰的手裡?
答案:李豬兒
23.歷史上李朔雪夜襲蔡州迫使誰投降?
答案:吳元濟
24.清朝初年的「三藩之亂」是指哪三藩?
答案:吳三桂(平西王)、尚可喜\尚之信(平南王)、耿精忠(靖南王)
25.在七七事變後被宋哲元留在北平與日本人周旋的人是誰,後來他被
答案:張自忠
26.是哪位周天子有西遊昆侖會王母的傳說?
答案:周穆王
27.漢武帝的乳名是什麼?
答案:劉彘
28.「王與馬,共天下」里的王指的是誰?
答案:王導
29.《四庫全書》的內容是十分豐富的。按照內容分類,分為哪四部?故名四庫。
答案:經、史、子、集
30.韓林兒在誰的擁立下,帶領紅巾軍與元軍抗衡?
答案:劉福通
31.《左傳》紀元從魯國哪位國君開始?
答案:魯隱公
32.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是誰說的?
答案:李清照(易安居士)
33.是誰享有「三造共和」的美譽?
答案:段祺瑞
34.三國時期馬謖曾在街亭一戰敗給哪位魏國大將?
答案:張郃
35.李後主(李煜)投降後,宋太祖(趙匡胤)封他的爵位叫什麼?
答案:違命侯
36.古人所謂「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強調的是祭祀祖先、悼念死者的教化作用。這一主張屬於什麼思想?
答案:儒家思想
37.明代內閣和清代軍機處是做什麼用的?
答案:參與機要政務(沒決策權)
38.唐朝工匠用各種礦物燒制出青、綠、黃三種艷麗的彩色陶器稱為?
答案: 唐三彩
39.「戊戌變法」持續了幾天?
答案:103
40.「大歷十才子」分別是:李端、吉中孚、韓翃、錢起、司空曙、苗發、崔洞(峒)、耿湋、夏侯審,還有誰?
答案:盧綸
41.朱元璋建立明朝後,明初定都南京,後來明成祖把都城有遷到那裡?
答案:北京
42.「師夷長技以制夷」是誰的主張?
答案:魏源
43.從漢賦、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等主流文學表達形式的變化看,中國古代文學的發展趨勢是逐漸怎樣?
答案:平民化
44.清順治帝能坐上皇位主要是得到誰的支持?
答案:多爾袞
45.扁鵲本名叫什麼?
答案:秦越人
46.魏文侯叫誰收服中山?
答案:樂羊
47.唐憲宗因為登位之初,事物繁雜,就任命誰為西川節度副使、知節度事(即代理節度使)?
答案:劉辟
48.漢武帝為了鞏固大一統的政權,提出了什麼?
答案:「獨尊儒術」
49.周桓王曾被鄭國哪位大將射中肩膀?
答案:祝聃
50.約70——20萬年前,「北京猿人」(簡稱「北京人」),生活在北京周口店那座山的洞穴里? 答案:龍骨山
51.古代流傳的名曲「十面埋伏」主要由哪種樂器演奏?
答案:琵琶
52.「番菜爭推一品香,西洋風味睹先嘗。刀叉耀眼盆盤潔,我愛香檳酒一觴。」這一情景在上海最早可能出現於哪個朝代?
答案:清朝
53.「銅權」是古代常見的金屬器物,後來被俗稱為什麼?
答案:秤砣
54.中國古代某項水利工程興建後,當地出現了「水旱從人,不知飢饉,時無荒年,天下謂之天府」的景象。該水利工程的始建者是誰?
答案:李冰
55.隋煬帝(楊廣)即位後,曾幾次去討伐高麗?
答案:三次
56.「新禮服興,翎頂補服滅;剪發興,辮子滅;愛國帽興,瓜皮帽滅;天足興,纖足滅;陽歷興,陰歷滅;鞠躬禮興,跪拜禮滅……」這首民謠反映了某個重大歷史事件引起的社會風貌的變化。這一事件是什麼?
答案:辛亥革命
57.古詩「風、雅、頌」中的「風」是指什麼?
答案:《國風》
58.漢成帝下詔罷將軍官,以驃騎將軍為大司馬,御史大夫為大司空,封列侯,俸如丞相,標志著什麼制的開始實行?
答案:三公
59.《南京條約》什麼時候簽定的?(年月日)
答案:1842. 8 .29
60.《呂氏春秋》認為君道應該怎麼樣?
答案:無為和貴因
61.八旗制度由努爾哈赤創立,其早期特點是什麼?
答案:兵民合一(出則為兵,入則為民)
62.宋太祖為了鞏固統治,採納宰相趙普的建議,加強中央集權。他設酒宴,解除了石守信等人的兵權。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什麼?
答案:杯酒釋兵權
63.楊玉環原先的丈夫壽王李瑁是唐玄宗哪個妃子的兒子?
答案:武惠妃
64.中俄的哪個條約規定割讓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大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給沙俄?
答案:中俄《北京條約》
65.「戊戌變法」又稱什麼?
答案:百日維新
66.1915年底,梁啟超在《異哉所謂國體問題者》中表示:「在現行國體之下,而思以言論鼓吹他種國體,則無論何時皆反對之。」該文要維護的「國體」是什麼制?
答案:共和制
67.東漢明帝的母親叫什麼?
答案:陰麗華
68.蘇秦和張儀一個搞合縱,一個搞連橫,他們彼此之間首先行成了什麼?
答案:攻守同盟
69.明朝正德年間,妄圖效仿永樂帝,趁武宗荒於政事,秘密准備叛亂,並於正德十四年扯旗造反的皇室是誰?
答案:寧王(朱宸濠)
70.李世民繼位後,追封李建成為息王,謚「隱」,貞觀十六年五月,又追贈為什麼?
答案:隱太子
71.北宋的最後一個皇帝是誰?
答案:欽宗(趙桓)
72.「 三孔」是孔子故里山東曲阜哪三個的簡稱?
答案:孔廟、孔府、孔林
73.唐代共傳有幾個皇帝(不含武則天)?
答案:二十
74.英國侵佔香港後的第一任港督是誰?
答案:璞鼎查(Henry Pottinger)
75.誰對劉邦說:「儒生無法建立戰功,但可以治理天下。」
答案:叔孫通
76.石敬瑭當了皇帝之後,將燕雲十六州割讓給誰?
答案:契丹(回答「遼國」也算對)
77.忽必烈下令讓宋朝的哪位皇帝到西藏出家?
答案:宋恭帝,又稱「宋少帝」(趙顯)
78.孔孟學說主要討論的是關系?
答案:人與人的關系
79.公元1681年,鄭經(鄭成功的兒子)死後,他的長子即位,後來被誰所殺?
答案:馮錫范
80.秦滅六國後,贏政稱「皇帝」,其皇帝的意思是?
答案:「德過三皇,功高五帝」
81.顓頊是黃帝的什麼人?
答案:孫子
82.誰結束了唐朝?
答案:朱全忠(朱晃,朱溫)
83.宋明帝劉彧被前廢帝劉子業戲稱為什麼王?
答案:豬王
84.「桃源何處尋漁父,博浪翻教刺子房」是關於民國哪位名人的輓聯?
答案:宋教仁
85.誰在面對安史之亂時安祿山的南進20萬兵團鎮守睢陽城達半年之久,有力地阻止了叛軍的南下,江淮及江漢的保全對戰爭的最後勝利,贏得了豐厚的經濟來源?
答案:張巡
86.唐中晚期三大名將分別是誰?
答案:李晟、馬燧、渾瑊
87.石敬瑭藉助遼的勢力滅後唐時,後唐的皇帝是誰?
答案:李從珂(唐末帝)
88.台兒庄戰役中的第二集團軍司令孫連仲原來在中原大戰時屬於哪個派系?
答案:西北軍(馮玉祥的部隊)
89.民國時期有名的倒戈將軍是誰?
答案:石友三
90.反對王莽的赤眉軍領袖是誰?
答案:樊崇
91.是誰篡奪了南朝宋政權?
答案:簫道成
92.凌煙閣24功臣,誰居首位?
答案:長孫無忌
93.「遺臭萬年兒皇帝」指的是誰?
答案:石敬瑭
94.北洋三傑被比喻為三種動物,問是哪三種動物?
答案:龍、虎、狗
95.清朝的庄妃姓什麼?
答案:博爾濟吉特氏
96.東漢時期,名士范滂入獄,其母說:「今得與李杜齊名,死亦何恨?」其中李杜分別指誰?
答案:李膺和杜密
97.中國歷史上曾有一個皇後被前夫五廢五立,後來另嫁於他人,她是誰?
答案:羊獻容
98.中國歷史上的聖人中,「茶聖」是誰?
答案:陸羽
99.南北朝時誰下令對胡人進行屠殺?
答案:冉閔
100.唐太宗派誰主編《隋書》?
答案:魏徵
⑵ 歷史問答題
秦朝統一六國的原因:
(1)統一六國順應了歷史發展趨勢和人民要求。
(2)秦通過商鞅變法增加了國力,奠定了統一六國的基礎。
(3)秦始皇重用人才,促進了統一的到來。
〔教師講解〕戰國時期,各國通過改革,社會經濟都發展較快,經濟文化的交流也日益頻繁。可是這種發展趨勢與當時的政治局面發生了嚴重的矛盾。諸侯割據,相互之間森嚴壁壘,關卡林立,交通受阻,貨幣不一。而且長期的戰爭給社會生活帶來了嚴重的破壞。所謂「爭地以戰,殺人盈野;爭城以戰,殺人盈城。」正是這種現實的寫照。因此,削除封建割據,結束混戰狀態,實現全國的大統一,既是社會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也是各國人民的共同需要。秦的統一正是符合了這種歷史發展趨勢。
其次,秦國的商鞅變法較東方六國徹底,政治方面,政權鞏固,效率較高,社會穩定。經濟方面,重農抑商、農業發展、國力增強。軍事方面,軍功授爵,軍隊戰鬥力較強。到秦昭王時,秦國的國土面積已超過了東方六國所剩領土的總和。相比之下,東方各國誰都不如秦國強盛,這一點決定了由秦來實現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趨勢。
再次,秦始皇促進了統一的到來,秦始皇即位後,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平定了嫪毒叛亂,接著整頓內政,對外繼續採用「遠交近攻」的策略,重用人才,李斯、尉繚、蒙恬、王翦等人在秦滅六國、統一全國過程中做出了很大貢獻。
來自北大附中《秦王掃六合》
秦國之所以能統一六國,最主要的原因是商鞅變法之後,整個生產力提高了;第二,國家的軍隊,政治都要有組織,有秩序,一切都在上軌道。秦國當時做到了提高生產力水平,政治,軍事也都組織得很好,所以他能平定六國。其它國家像楚國,雖然屈原提出了很多好的建議,但是沒有受到重視,很悲哀。楚國軍事沒有組織好,政治也沒有組織好,不安定,生產力水平也沒有秦國提高的那樣快,所以跟秦國斗爭的時候,楚國就失敗了。當時全國統一是符合潮流的,對提高全國人民的經濟生活水平是有好外的。
----金庸《金庸暢談中國歷史大勢》
強悍的軍隊是統一不可或缺的武裝力量!
秦國統一中國的軍隊
他們和蒙古人一樣殘暴,當然他們並不是野蠻人,和屠城的蒙古人或者日本人不一樣,他們屠殺的是和他們一樣勇猛的戰士,長平一戰坑趙軍40萬!
他們並非游牧民族,他們可能不如蒙古人嗜血,但是他們絕對渴望戰爭,他們聽說要打仗,就頓足赤膊、急不可待,根本就無所謂生死……他們左手提著人頭,右胳膊下夾著俘虜,追殺自己的對手……而且他們善騎射。
我們沒法判斷單兵作戰時蒙古人和秦人作戰時哪一個會勝出,但是我相信蒙古人寧可遇到野獸。
這支部隊比蒙古人更強大的戰鬥力來源於它比蒙古人更優的特徵:紀律森嚴――嚴明可能無法說明。
賞罰分明――這一點沒有哪個朝代可以達到秦國的水平,所以他們才會不怕死,所以他們甚至會搶首級。
更大的編制――一百萬,蒙古人可曾面對過?
更優的武器生產線――不同時代的兵器有同樣的尺寸,中國史上最強的弩兵,別忘了弓弩對付騎兵最有效,他們曾經一年之內把匈奴人趕到黃河北邊更好的後方――秦國守城也可以把只會破壞的蒙古人餓死。
更強的為戰爭服務的國家機器――這其實就是上邊優點的總結,500萬人口可以支持60萬軍隊在外常年征戰,這是什麼概念?如果說蒙古帝國征戰了80多年,秦國從一個小國到一統江湖打了500多年的戰爭。這個國家任人唯賢,而且君主對軍隊的控制比它後來的朝代更加有效……
更先進的生產力――(這點有些與時俱進啦)一千多年後的蒙古人除了後來有些火炮之外,它哪一點比得上秦國?千年歷史其實都活在狗身上了。
毫無疑問,這是世界上火槍出現前最強大的軍隊,它完全可以用來讓一個孩子馬上取得天下。
秦代將軍服飾復原圖。這種鎧甲為臨陣指揮的將官所穿。胸前、背後未綴甲片,皆繪幾何形彩色花紋,似以一種質地堅硬的織錦製成,也有可能用皮革做成後繪上圖案。甲衣的形狀,前胸下擺呈尖角形,後背下擺呈平直形。
其他原因:
六國的滅亡,並不是(因為他們的)武器不鋒利,仗打不好,弊病在於拿土地賄賂秦國。拿土地賄賂秦國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就)是滅亡的原因。有人會問:「六國接連滅亡,都是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嗎?」(回答)說:「不賄賂秦國的國家因為有賄賂秦國的國家而滅亡。原因是不賄賂秦國失掉了強有力的外援,不能單獨地保全。所以說:『弊病在於賄賂秦國』。」
秦國在用戰爭奪取土地以外(還受到諸侯的賄賂),小的就獲得邑鎮,大的就獲得城市。比較秦國受賄賂所得到的土地,實際多到百倍。六國諸侯(賄賂秦國)所喪失的土地,比戰敗所喪失的土地,實際也要多到百倍,那麼秦國最大的慾望,六國諸侯最大的禍患,當然不在於戰爭。
他們的祖輩父輩,冒著寒霜雨露,披荊斬棘,才有了很少的一點土地。子孫對那些土地卻不很愛惜,全把他送給別人,好象拋棄(不值錢的)小草一樣。今天割去五座城,明天割去十座城,這才能睡一夜安穩覺。(可是第二天)起床向四境一看,秦國的軍隊又來了。既然這樣,那麼諸侯的土地有限,強暴的秦國的貪心永遠沒有滿足。(諸侯)送給秦國的土地越多,秦國對諸侯的侵略也越急。所以用不著戰爭,誰強誰弱,誰勝誰負就已經分得清清楚楚了。終於落到全部覆亡,是理所當然的事。古人說:「用土地侍奉秦國,就好像抱柴救火,柴不燒完,火就不會滅。」------六 國 論 作者:蘇洵
歷史的發展決定了,在那麼一個時期,必然要出現一個強者,來統一中國.
分久必合,天叫人合,人不得不合.
⑶ 誰能給我提供一些簡單到不行,超級小白的那種歷史小知識問答的題目啦,謝謝各位~~著急著急!!!
1.
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是哪位?
答案:萬曆帝(朱翊鈞)
2.
火葯始用於軍事上是在什版么時候?
答案:唐朝權末年
3.
唐德宗死後
,
李誦提拔王坯
,
王叔文主持朝政
,
實行一系列的改革
,
這場改革稱作什麼?
答案
:
永貞革新
4.
龍陽之癖的故事出自於那本書?
答案
:
《戰國策》
5.
明朝幾個皇帝的以南京為都?
答案
:
三個
⑷ 知識問答(歷史方面)
攘外必先安內;《滿洲條約》
⑸ 歷史 問答
指南針的發明並無確切的時間及發明者出現,在北宋曾公亮的《武經總要》中曾提及在行軍時用「指南魚」來幫助辨別方向,至於「指南魚」則是一片薄如魚狀的鋼片,五分寬,兩寸長,肚皮處有下凹,形狀有如小船般,在經過磁化的步驟後,浮於水面! 指南針 談到指南針,許多人都會聯想到黃帝大戰蚩尤的故事。 但是實際上故事中所提到的指南器具並非指南針,當然黃帝更非指南針的發明者。傳說中的指南器具是指南車,並非指南針。 指南車是利用齒輪讓木車上的木人手指永遠指向南方,完全和磁性無關,而指南針卻得利用磁體的指極性製作,兩者是截然不同的事物。 指南針的起源 談到指南針的起源就得上推至戰國時代,當時有一種稱為「司南」的指南器具,那就是指南針的雛形。 在戰國時代,采玉的工人四處去采玉時,往往需要帶著「司南」以幫忙指引方向。至於「司南」究竟形狀、使用方法為何,依據東漢王充在《論衡》一書中的敘述,它應該是以一塊天然的磁石仔細雕琢成勺子的形狀,南極位在勺子的長柄,在雕琢過程中還需使勺子的重心位在底部中心,再加上由「四維」(即乾、坤、巽、艮)、「八干」(即今之天干)、「十二支」(即今之地支)組成二十四向而雕刻其上的底盤。 其使用方法,則是先把底盤放正,再把「司南」放上讓其旋轉,一旦「司南」停止,長柄所指之處就是南方。 指南針的發明 指南針的發明並無確切的時間及發明者出現,在北宋曾公亮的《武經總要》中曾提及在行軍時用「指南魚」來幫助辨別方向,至於「指南魚」則是一片薄如魚狀的鋼片,五分寬,兩寸長,肚皮處有下凹,形狀有如小船般,在經過磁化的步驟後,浮在水面就能辨別南北。 北宋的沈括在《夢溪筆談》一書中,更記載往後對於指南針的製作方法、及世上最早發現磁偏角、人工磁化製作指南針這三件關於指南針的相關記載,除了記錄下當時發展,沈括更把製作方法加以比較出優劣,成為了解當時指南針發明的最佳參考資料。 指南針的發展 一般談到指南針的發展,就讓人立刻聯想到「羅盤」。 所謂的「羅盤」指得是磁針和方位盤的相結合,它又稱為「羅經盤」,我國在南宋時代就出現了,當時稱為「地螺」。 「羅盤」依照磁針在方位盤的放置方法而分為水針和旱針兩種,兩者分述如下: 水針 出現年代:宋代 製作方式:磁針用水浮法放在方位盤上 史書證明:1、徐競所著之《宣和奉使高麗田經》 2、《事林廣記》中所稱之指南魚 旱針 出現年代:宋末元初 製作方式:不用水浮法者即是 史書證明:1、於《事林廣記》中所稱之指南龜│ 外傳與影響 指南針大約在十二世紀末十三世紀初之際,傳到阿拉伯,然後又由阿拉伯傳入歐洲,後來歐洲演變出旱羅盤,再於明代時經日本傳回我國。 指南針對西方最大的影響莫過於西方開始海外大探險。 結合當時國家有計畫的海外探險,以及天文、地理、造船、航海技術的配合,再加上羅盤的使用,因而造成西方一連串的海外探險。 在各國相競的向外發展下,新航線、新大陸逐一被發現,讓歐洲人在短時間內看到更多不同的事物與民族,進而促使歐洲人以客觀的觀察和比較的眼光來看待不同的民族與文化,是為指南針的另外更深遠的影響
⑹ 歷史知識問答
第二次世界大戰抄
(World War II)
簡稱二戰襲或二大戰。
1939—1945年,德國、義大利、日本及其仆從國發動了一場人類歷史上空前最具規模的第二次世界大戰,先後有61個國家和地區(第一次世界大戰的2倍!)、20億以上的人口被捲入戰爭,軍民死亡1億零221萬餘人,最後以德、意、日三個法西斯國家的失敗而告終。
參考出處:http://ke..com/view/5338.html?wtp=tt
⑺ 新中國歷史性知識小問答題
比如問1.第一次中國土地改革是哪年?
2.社會三大改造是什麼時候完成的?
3新民三內民主容義和舊三民主義的區別?
4國家什麼時候把科學發展觀學入黨章?
5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意義?
6台灣問題的實質。
7對一國兩制的評價?
8改革開放是發展中國的必有之路。
9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和理論成果。
10社會主義的本質?
11鄧小平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12科學發展觀的形成
13我國現階段的基本國情是什麼?
14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科學含義和主要特徵?
15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和基本基本綱領?
16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
17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8我國的基本外交政策?
等等
⑻ 關於中國古代知識的問答題
1 子貢
2 自我提復高
3 春秋
4 文武
5 五牛圖制
6 專心致志
7 把夫妻頭發束起來
8 破釜沉舟
9 王昭君
10 沈括
11 魯肅
12 風花雪月
13 濫竽充數
14 友柔
15 仙人騎鳳
⑼ 歷史知識問答
學習歷史最好還是到圖書館查閱史實資料了,這樣比較准確無誤了。現在網上或者電視上的歷史描述都比較失實,准確度不高。如果想認真正確的學習,最好還是看正史,而不是野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