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初中歷史教學設計包括哪些主要方面
舉例如下:
第13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
教材與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課為八年級下冊第13課《海峽兩岸的交往》,以講述建國以來黨和對台政策的變化、發展及在此影響下,兩岸民間交流的種種表現為主要內容。由於第12課明確的解釋了什麼是「一國兩制」,學習本課的理論基礎,已經具備……
學情分析:學生對台灣問題比較熱心,從前課學習中已經對「一國兩制」有所認識,報紙電視網路也成為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所以,備課教學需要把握住學生,圍繞關鍵性的知識點進行思考,拓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方針;「汪辜會談」……
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歌曲、圖片、詩歌和聯系實事熱點等環節來講授新課,同時本課的講授過程中以台灣歌曲作為暗線襯托「和平統一」的主題。學生結合課本內容及其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寶島台灣的歷史沿革,自然地理情況,了解台灣問題的由來,激發學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中國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方針的歸納和分析,使學生認識到……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重點:黨和確立的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
策略: 運用表格法,輔以圖片幫助學生理清線索,加深印象
難點: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基本方針
策略: 通過表格及回顧12課內容,進一步理解「一國兩制」構想的科學性與可行性,並通過兩岸關系在此基本方針指引下健康發展的種種表現,告知學生,兩岸關系交流密切的主要原因即在於該方針的確立。。
教學過程預設:
教師活動設計學生活動設計設計意圖與方法
導入新課:
投影:台灣詩人舒蘭的詩歌——《鄉色酒》
問題1:詩文流露了怎樣的情感朗誦詩歌,體會思鄉之情
引導回答1:哀嘆兩地相隔,期盼統一團圓創置情境,為學習本課,培養學習嚮往統一的情感。
簡述解放戰爭以來台灣問題的成因,由親人兩岸相隔過渡到三度「陳江會」引入兩岸關系的發展。
新課教學:
人們都說台灣與大陸是同根同源,引出台灣與大陸的情緣。
投影:割不斷的兩岸情緣
問題2:說說台灣與大陸的情緣
血終究濃於水,引用胡主席所說:「淺淺的海岸,深深的鄉愁」。一灣海峽阻隔不了血脈相連的心,兩岸人民最企盼的是什麼呢?看過下面兩位大明星大家便知道了!
投影:團團圓圓照片,簡述其命名
投影:兩岸同胞重逢場景,以兩個子概括人們的共同心願——統一。
過渡至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首先學習黨和的政策變化發展。
問題3:閱讀課文65至66也,填寫黑板上表格。(《黨和對台灣問題的政策》 )
問題4:配合「江八條」說說何為「適當身份互訪?」
統一大業僅靠大陸努力不夠,需要台灣當局在正確的立場上積極的配合。過渡至兩岸共同推進統一事業。
說明1987年、1990年、1991年、1992年主要兩岸民間組織交流情況,強調「九二共識」
投影:陳水扁照片及觀點
問題5:中國能否完成統一大業?
正視因為統一乃大勢所趨,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的指引下,兩岸交往更加密切
知識回顧:
回顧本課所學基本內容
投影「大三通」新聞和近年來兩岸政治交往圖片
活動一:……活動二:……引導回答2:……
自讀填空,教師配合圖文輔助填寫
讓學生大膽設想,充分展開想想,為兩岸交流增加新方法,但要銘記兩岸交往的原則。
回顧舊知,鞏固新知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拓展性學習,大膽嘗試編寫課文,並鼓勵其上台朗讀。
『貳』 初二歷史總結500字,急
初二年級在最近兩個學期的歷史期末考試中都超市平均分,取得較好的成績,下面我代表初二歷史備課組談一談我們在常規教學方面的一些做法和體會。
一、認真備課。
這一屆初二是我校使用北師大歷史教材的起始年級。這套教材的特點是單元主題鮮明,重視提高學生素質和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原有課程中的「繁、難、偏、舊」的內容被刪掉了,每一課書的內容大為減少,有些課文甚至正文比小字還要少,所以需要教師在備課過程當中適當補充內容,否則歷史的連貫性就喪失了,學生聽起來一頭霧水。每個學期開學前我們備課組的老師都能認真鑽研教材和大綱,制定教學計劃和進度。每課時都有教材分析、學情分析、教學目標,重點、難點、教學過程、作業布置、教學反思等。另外我們還積極參加集體備課,做到統一進度,集思廣益,取長取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經常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國防教育,環保教育、安全教育。
二、立足課堂,提高實效。
加強課堂管理,嚴格要求。針對初中學生好奇、好動的特點,上課既要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習積極性,活躍氣氛,也要嚴格管理,抓好紀律,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認真上好每一節課。從初一開始我們每一堂課都堅持課堂小測。根據近年來我市歷史中考的題型,我們每一節課都准備了8——10道單選題,這些題目我們不是隨便出的,而是精挑細選,注重應用,強調新穎和靈活,盡量和中考接軌。一個學期下來,積累了二百多題選擇題,期末考試時學生在選擇題的得分都比較高。課前小測我們是這樣操作的:小測一般安排在上課一開始的5分鍾,小測完畢後評講上節課的小測紙,對做得好的同學進行表揚。進行小測可以督促學生及時復習,鞏固上一節課的學習內容,學生的學習效果得到及時反饋。基礎知識掌握得比較牢固,同時也有利於教師及時調整教學策略。
在課堂教學中我們盡量採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堅持傳統教學與多媒體輔助教學有機結合,既充分發揮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拓寬學生的知識面,促進學生的記憶力,活躍課堂氣氛,增大教學容量等方面的功能,又注重傳統教學方式中以人為本的交流和互動,使課堂既生動活潑又井然有序,切實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能。為了增加歷史教學的趣味性,活躍課堂氣氛,謝聲毅老師在上課時經常會給學生講一些趣味性較強的歷史故事和典故,輔助學生對當時歷史環境和歷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而我則多數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經常播放視頻錄像,圖文並茂。為了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我們經常把一些小競賽穿插在教學當中。單元復習也會以小組知識搶答的方式進行。比如講到趙州橋,我們會叫學生自己先畫一座趙州橋出來,,畫完之後學生比較容易理解趙州橋巧妙在哪裡,大拱和四個小拱的作用是什麼,趙州橋為什麼能屹立一千多年不倒,學生自然能找到答案了。講唐朝的文學成就,可以在課堂上搞一個小型的唐詩朗誦會和鑒賞會;至於秦始皇的功過是非,如果有時間准備的話,組織學生進行一場辯論,也會收到不錯的效果。
三、認真布置及批改作業:
根據教材的特點,認真布置和批改作業。我們每節課都盡量安排學生做《學考精練》,作業每課必改,並在此基礎上及時講評,及時反饋,分析缺點與不足,認真抓好課後作業的質量,想方設法減少欠交作業的人數,另外我們還非常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答題方法和技巧,平時訓練有素了,重大的考試才有穩定的發揮。
四、抓好教學評價。
教學中的總結鞏固是相當重要的,否則學了後面忘了前面,沒有什麼實際效果。每節課我們盡可能留兩三分鍾把一節課的內容總結一下。一個單元結束後,搞好單元測試,考察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及時反饋評價結果,進行下階段的調整,做好查漏補缺工作。
在教學過程中我們積累了一些的經驗和做法,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有失敗和不足,與先進學校相比還有不少的差距。今後,應揚長避短,努力提高的業務水平,改進教學方法,為提高我校的歷史教學質量作出應有的貢獻。。
『叄』 初一新學期歷史學情分析
什麼是歷史學
歷史之於人類,猶如個人之有記憶,在人類一切學科體系中具有奠基意義。歷史學則是人類文明的自我反思,人類由此為自身的處境找到歷史根源,並因而形成文化傳統,迎接未來的挑戰。
歷史學是一門相當古老的學問。作為一門學科,它主要以人類歷史及其規律為研究對象,主要學習和掌握中國歷史和世界歷史發生、發展的過程,理解和弄清歷史上重要人物、重大事件以及相關史實的原委、作用和影響,並力圖發現和總結其中的經驗和教訓,為今天的社會生活提供借鑒。
至於歷史學專業的學生需要具備的素質,浙江大學人文學院梁敬明教授認為,進入歷史學專業的學生,應該逐漸改變中學應試教育背景下被動式學習、等待式學習和死記硬背歷史知識的狀況;學生要善於獨立思考,增強問題意識,積極利用各類圖書資源和資料庫資源,接受系統的歷史學專業訓練,重新梳理歷史知識體系。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主任吳義雄教授表示,學好歷史學必須要有博學之思、敬畏之心。博學之思是指學生必須了解天文、地理、文學、經濟、管理、自然科學等知識,只有以上學科作為基礎,才能在學歷史學的過程中有深刻的體會;敬畏之心是指對歷史上人物與故事必須「理解之同情」,切不可以今日之標准來隨意臧否古人的得失,因為彼時與今日形勢不同,必須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如此才能真正看清歷史。
本科階段主要課程
本科階段的歷史學側重於基礎知識的普及和基本能力的培養。以南京師范大學為例,基礎課有中國通史和世界通史,專業課有史學概論、歷史文選、中國史學史、西方史學史、中國歷史地理、考古學通論、史學論文寫作、畢業論文等,以及斷代史、專門史和地區國別史等選修課。
回頂部
二、專業與就業
社會需求有限,期望值適中就業不難
多數人都把歷史學看成是冷門專業,認為該學科就業前景冷淡。其實也不盡然,該專業學生憑著大學所學到的廣博的知識,就業時只要不期望過高,就業並不比其他專業差。陽光高考平台統計數據顯示:歷史學畢業生規模為14000-16000人,連續三年就業率都在80%-85%之間。
從專業對口方面來說,歷史學職業需求相對較少,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從事教師工作,或者向歷史學研究方向發展。而現在畢業生就業是雙向選擇或多向選擇,不必將職業局限在狹窄的領域,這樣來看,歷史學專業就業范圍還是比較寬泛的。
比如2014年,《文化部關於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的實施意見》中指出,要提升文化產業的創意水平和整體實力,對於歷史專業學生來說是一個利好的消息。如影視、動漫、游戲業,需要內容健康向上、富有創意的優秀原創影視、動漫產品的創作、生產、傳播和消費,與之匹配的策劃、編劇類職位就是歷史學專業畢業生可以嘗試的選擇;在當前「互聯網+」的環境下,在精通本專業的基礎上再學習一些計算機方面的知識,會進一步拓寬自己的就業渠道。
總的來看,當前歷史學專業畢業生主要就業方向:在科研機構、大中專院校、博物館、檔案館從事研究工作;在高校、中小學從事教育工作;在出版社、雜志社、網站等媒體從事編輯、記者等工作;報考政府部門公務員;報考研究生,繼續深造;有的畢業生則徹底轉行,最終從事了與本專業毫無關聯的工作。
回頂部
三、報考指南
249所院校開設歷史學專業
陽光高考平台數據顯示,目前全國本科階段開設歷史學專業的院校有249所,既有「985工程」大學、「211工程」大學,也有一般大學。
「985工程」大學、「211工程」大學有北京大學、北京師范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華東師范大學、南京大學、南京師范大學、浙江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中山大學、暨南大學、四川大學、蘭州大學等,此類重點高校錄取分數線比較高,如北京師范大學、南開大學等校近年在江西的錄取平均分超過了580分。一般大學有首都師范大學、天津師范大學、河北大學、河北師范大學、上海師范大學、江蘇師范大學、福建師范大學、江西師范大學、河南大學、河南師范大學、廣西師范大學、四川師范大學、西華師范大學、雲南師范大學、西北師范大學、湖南師范大學樹達學院、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河北師范大學匯華學院等。一般情況下,各省一般大學的該專業錄取分數相對較低。
全國開設歷史學專業的院校較多,可選擇范圍較大,填報志願時,考生可以根據實際情況,確定自己的位置,選擇和自己分數、批次相符合的院校。
各學校專業方向有所不同
經濟發達,高校雲集,北上廣歷來都是考生報考的熱門地區,歷史學專業也不例外。
北京大學歷史學系是全國各大學歷史學科中歷史最為悠久、總體實力最強的院系。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和世界史皆為國家級重點學科,中國史、世界史在2004年、2008年和2012年全國一級學科評估中均名列榜首,在全球大學歷史學科排名中也位居前列。現有歷史學(中國史)、世界史、外國語言與外國歷史三個本科專業。
中國人民大學歷史學院以清史研究為突出特色,秦漢、唐宋和民國史的研究力量也較為雄厚。專門史、歷史文獻學、歷史地理、史學理論和史學史等二級學科,都具有各自的優勢。世界史學科則以西方中世紀和近現代史方面的研究力量較強;考古學科側重北方民族考古。
北京師范大學的歷史學科是我國最早設立的歷史學系科之一,現有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3 個一級學科,中國古代史、史學理論及史學史2 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歷史學專業實行寬口徑招生,學生前兩年統一修讀基礎課程,自三年級起根據興趣選擇中國史、世界史、考古學三個專業方向。
復旦大學歷史學系創建於1925年,是國家人文基礎學科人才培養和學術研究基地之一。其教學實習工作別具特色,到歷史現場感受歷史,獲得對「過去」的體驗,是歷史學科培養人才的重要方式。
中山大學歷史學系成立於1924年,是中山大學最早設立的學系之一。多位中國現代史學的奠基人,如陳寅恪、傅斯年、顧頡剛、岑仲勉、梁方仲等,曾在該系任教,奠定了該系深厚的學術根基。歷史學專業是廣東省名牌專業,「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是國家級重點學科。每年招收歷史學專業本科生約70人,與海內外近二十間著名大學或科研機構建立了廣泛的學術交流與合作關系,包括美國耶魯大學、哈佛大學、英國牛津大學、曼徹斯特大學、日本京都大學、澳大利亞悉尼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等。
歷史學不僅是謀生的技能,而且是立身的學問。報考歷史學專業,需要對它感興趣,用心學習,同樣可以成長為高質量、多層面的專業人才,為你將來的職業發展奠定非常堅實的基礎。考生在報考歷史學專業時,一定要對照專業目錄,看準學校的特色和培養方向,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專業方向報考。當然要在符合自己分數范圍的學校內進行充分的考慮。
『肆』 如何寫初中歷史教學設計
舉例如下:
第13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
教材與學情分析:
教材分析:本課為八年級下冊第13課《海峽兩岸的交往》,以講述建國以來黨和政府對台政策的變化、發展及在此影響下,兩岸民間交流的種種表現為主要內容。由於第12課明確的解釋了什麼是「一國兩制」,學習本課的理論基礎,已經具備……
學情分析:學生對台灣問題比較熱心,從前課學習中已經對「一國兩制」有所認識,報紙電視網路也成為他們獲取知識的渠道,所以,備課教學需要把握住學生,圍繞關鍵性的知識點進行思考,拓展。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通過對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方針;「汪辜會談」……
過程與方法: 通過欣賞歌曲、圖片、詩歌和聯系實事熱點等環節來講授新課,同時本課的講授過程中以台灣歌曲作為暗線襯托「和平統一」的主題。學生結合課本內容及其課前收集的資料,介紹寶島台灣的歷史沿革,自然地理情況,了解台灣問題的由來,激發學生……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通過對中國共產黨推進祖國統一大業方針的歸納和分析,使學生認識到……
教學重點、難點及解決方法:
重點:黨和政府確立的和平統一祖國的大政方針。
策略: 運用表格法,輔以圖片幫助學生理清線索,加深印象
難點: 「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台基本方針
策略: 通過表格及回顧12課內容,進一步理解「一國兩制」構想的科學性與可行性,並通過兩岸關系在此基本方針指引下健康發展的種種表現,告知學生,兩岸關系交流密切的主要原因即在於該方針的確立。。
教學過程預設:
教師活動設計學生活動設計設計意圖與方法
導入新課:
投影:台灣詩人舒蘭的詩歌——《鄉色酒》
問題1:詩文流露了怎樣的情感朗誦詩歌,體會思鄉之情
引導回答1:哀嘆兩地相隔,期盼統一團圓創置情境,為學習本課,培養學習嚮往統一的情感。
簡述解放戰爭以來台灣問題的成因,由親人兩岸相隔過渡到三度「陳江會」引入兩岸關系的發展。
新課教學:
人們都說台灣與大陸是同根同源,引出台灣與大陸的情緣。
投影:割不斷的兩岸情緣
問題2:說說台灣與大陸的情緣
血終究濃於水,引用胡主席所說:「淺淺的海岸,深深的鄉愁」。一灣海峽阻隔不了血脈相連的心,兩岸人民最企盼的是什麼呢?看過下面兩位大明星大家便知道了!
投影:團團圓圓照片,簡述其命名
投影:兩岸同胞重逢場景,以兩個子概括人們的共同心願——統一。
過渡至推進祖國統一大業,首先學習黨和政府的政策變化發展。
問題3:閱讀課文65至66也,填寫黑板上表格。(《黨和政府對台灣問題的政策》 )
問題4:配合「江八條」說說何為「適當身份互訪?」
統一大業僅靠大陸努力不夠,需要台灣當局在正確的立場上積極的配合。過渡至兩岸共同推進統一事業。
說明1987年、1990年、1991年、1992年主要兩岸民間組織交流情況,強調「九二共識」
投影:陳水扁照片及觀點
問題5:中國能否完成統一大業?
正視因為統一乃大勢所趨,在「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方針的指引下,兩岸交往更加密切
知識回顧:
回顧本課所學基本內容
投影「大三通」新聞和近年來兩岸政治交往圖片
活動一:……活動二:……引導回答2:……
自讀填空,教師配合圖文輔助填寫
讓學生大膽設想,充分展開想想,為兩岸交流增加新方法,但要銘記兩岸交往的原則。
回顧舊知,鞏固新知
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進行拓展性學習,大膽嘗試編寫課文,並鼓勵其上台朗讀。
『伍』 九年級學生學情分析
本班有學生*人,其中男生*人,女生*人,男女比例(正常,失調)。從上期期末考試情況看,平版均分權*,優秀率*,學生的計算準確率(較差,一般,較好),解決問題的能力(較好,有待提高)。根據觀察,大多(少)數學生學習態度較端正,學習積極性較高,但學習習慣不是很好。有的學生計算能力較差,有的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較差,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也比較差。大部分學生還存在著依賴性,不願意自己探究知識,沒有好的學習習慣,還要教師在今後的學習中進行滲透。
『陸』 初中學生的學情分析
初中生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生理,心理不夠成熟,社會經驗不足,法律意識薄弱,大部分學生家長包辦過多過細,自我防範意識和能力很差,農民工子女集中的學校,因學生家庭環境等原因,安全隱患多。
七年級的學生對"意志"的 內涵可能認識並不深刻,有必要讓學生對意志有更深刻的認識.另外,現在大多數學生是獨生子女,生活條件相對比較優越,缺乏應有的鍛煉,心理承受能力教弱,意志品質水平較低.因此,我們有必要引導學生認識意志和鍛煉意志.
從年齡特點來看,七年級學生好動,好奇,好表現,應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的,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去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生理上,學生好動,注意力易分散,愛發表見解,希望得到老師的表揚,所以在教學中應抓住學生這一特點,發揮學生的主動積極性.初中生正處在身心發展、成長過程中,其情緒、情感、思維、意志、能力及性格還極不穩定和成熟,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變性。同時,我校學生理論知識比較薄弱,但思維活躍,課堂敢於發言,素質整體上呈現多層次的特點。
八年級學情分析
由於當代中學生絕大多數是家裡的獨生子女,所以養成了他們很多人中以我為中心的心理,他們中有些人義務意識淡薄,有些人在行使自己權利的時候,不關注國家、集體、社會的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權益。另外,由於中學生是弱勢群體,有可能面對侵權受到傷害,而不知道用合法的方法和程序去保護自己。因此,對他們進行權利、義務教育,使之明確如何正確行使公民權利,自覺履行公民義務就是一件非常必要的事情。
九年級學情分析
九年級的學生受認知結構、能力水平的限制,對事物的認識還停留在表面上,學生享受著科技進步和教育發展的成果,但對於科技與教育戰略地位的認識還有待深化,一部分學生還存在學習目的不明確,學習動力不足等問題。依據課程標准九年級的學生應該了解我國在科技、教育發展方面的成就,知道與發達國家差距,理解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的現實意義,感受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的必要性,努力提高自身素質。所以,我認為本節課的重點和難點是:為什麼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科技創新、教育創新的必要性。
『柒』 初中歷史試講萬能模板
試講(模擬課堂教學)教案模板,方便大家復習。
一、課題名稱
課題名稱即所授課的名稱。
二、課型、課時
課型是指根據教學任務而劃分出來的課堂教學的類型。按照不同的標准,分類也是多種多樣的。
在教案中常見的有講授課、練習課、復習課、實驗課、示範課、研討課、匯報課、觀摩課、優質課、錄像課等等。課時主要是指授課內容要在幾個課時內完成。
三、教學目標
教 學目標是教師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針對課題或課時的教學內容而提出的,是指學生在課程結束時應達到的具體目標或教師應完成的教學任務。新 課程理念倡導的教學目標包括三個部分,即知識、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具體是指在教學過程中考慮傳授給學生哪些知識,培養學生哪方面的能力,對學生進行 哪些方面的情感態度、價值觀教育。教學目標要明確、具體、切合學生學習實際。
四、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是指在授課時必須著重講解和分析的內容。教學難點,是指學生經過自學還不能理解或理解有較大困難的內容。
在編寫教案時,教師既要抓住、抓准教學難點,並考慮採用恰當的方法幫助學生突破難點,以掃除學生理解教材的障礙;又要抓住、抓准教學重點,正確適當地處理好教材,以保證較好地達到教學目的。
五、教具
教具又稱教具准備,是指輔助教學手段使用的工具。如多媒體、模型、標本、實物、音像等。
六、教學方法
教學方法是指在教學過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如課堂的提問、討論、啟發、自學、演示、演講、辯論等。
七、教學過程
教學過程,是教師為了實現教學目標、完成教學任務而制定的具體的教學步驟和措施。教學過程是整個教案的核心和主體,編寫時要根據教學目標及教材的具體情況,該詳則詳,該略則略,做到內容充實、重點突出、詳略得當、利於教學。
教學過程中的各個環節,要環環相扣、步步銜接,把教學活動連成整體,以保證順利地完成各項預定的教學任務。具體來講,包括以下幾個部分:
1.導入
導入是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從而形成適宜的學習心理准備狀態的教學行為方式。導入的恰當使用對一堂課有導向和奠基的作用。常用的導入方式包括序言導入、嘗試導入、演示導入、故事導入、提問導入、範例導入六種。教師在設計教案時,要盡量使導入新穎活潑,精當概括,吸引學生。
2.講授新課
講授新課是編寫教案的主要環節。教師在設計這一部分時,要針對不同教學內容,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設想怎樣提出問題,如何逐步啟發、誘導學生理解新知;怎麼教會學生掌握重點、難點以及完成課程內容所需的時間和具體的安排。
3.鞏固練習
必要的練習有利於學生對新知的掌握。因此,練習的設計要精巧,有層次、有坡度、有密度。具體還要考慮練習的進行方式,是教師還是學生板演。如果是學生,應該讓誰上黑板板演,這一環節應控制在多長時間內等。
4.歸納小結
歸納小結即是在所授課將要結束時,由教師或學生對本課所學內容要點的回顧。教師在設計時可考慮實際需要,簡單明了,適時總結。
八、作業設計
作 業是教師為了促進學生對課堂中的教學內容的掌握,依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現有知識水平,有計劃、有步驟地部署課外練習或任務的一種方式。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 續,是實現教學目標不可缺少的環節。作業設計的形式可以有很多種,如書面作業、探究討論式作業、實踐摸索式作業、情境表演式作業、閱讀復習等。教師在設計 作業時應緊扣教學內容,適當聯系舊知,循序漸進。同時也要考慮學生的學習差異,對不同程度的學生,設計不同難度的作業,盡力使每個學生都能獲得相應的學習 成就感。
九、板書設計
板書是教師為了配合講授,在黑板上運用文字、圖畫和表格等視覺符號傳遞教學信息的教學行為方式。它具有提示、強化、示範、解析、直觀、總括的作用。教師在設計板書時要做到目的明確、布局合理、時機合適,要與講課的內容、進度相結合。
十、課後反思
課後反思是教案執行情況的經驗總結,其目的在於改進和調整教案,為下一輪授課的進行提供更加良好的教學方案。這就要求教師全面審視教學過程,注意對意外發現、點滴收獲以及個別疏漏、補充的方法等內容進行記錄並仔細分析。
十一、答辯
答辯不僅是對筆試測試效果的補充和擴展,而且是考官與考生直接進行「雙向溝通」的過程,是在筆試基礎上進一步考察考生的能力素質、工作經驗等綜合情況的過程,它給了主試一個全面、客觀的立體形象,為選拔合適人才提供了重要依據。
答 辯題一般分共性和個性兩類。抽簽答辯題(即共性題)是根據需要試前確定一些要考生回答的問題,製成題簽,考生入場後通過現場抽簽向考官解答題簽上提出的問 題;隨機試題(即個性題)是針對考生的不同經歷,依據崗位要求,制定出能預測考生學習經歷、工作經驗、態度、能力等方面的狀況或水平的試題,由考官在隨機 提問時提出,並根據臨場情況追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