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長征重要歷史事件

長征重要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09 21:12:11

Ⅰ 以下是紅軍長征中的重要歷史事件,它們的先後順序應是( )

【答案】D
【答案解析】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紅軍長征的相關知識,1935年專1月,在紅軍長征圖屬中召開了著名的遵義會議,遵義會議後,四渡赤水打亂了敵人的追剿計劃,之後是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1935年10月吳起鎮會師,1936年10月,會寧會師,所以答案是D。
考點:人教新課標八年級上冊·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紅軍不怕遠征難

Ⅱ 紅軍長征有哪五個重要的歷史事件

1、紅一方面軍

紅一方面軍,即中央紅軍。1934年10月初,博古等中共中央和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領導人決定放棄中央蘇區,將中央紅軍主力及中共中央機構向西轉移至湖南西部與紅二、六軍團會合,這一決定未經中共中央政治局討論。

10月10日晚,中共中央、中革軍委率中央紅軍主力紅一、三、五、八、九軍團及機關直屬隊共七萬五千至八萬一千人,從長汀、古城向西轉移,由此開始了中央紅軍歷時兩年的二萬五千里長征。

紅二十四師和地方部隊共1.6萬餘人則被留下在項英、陳毅等人領導下進行游擊戰,開始了南方三年游擊戰爭。

2、紅四方面軍

紅四方面軍是工農紅軍主力之一,由張國燾、陳昌浩、徐向前領導,1931年11月7日成立於鄂豫皖蘇區。1932年5月遭受國民黨軍圍剿,於9月突圍西行五千里,於12月過大巴山入川北,1933年1月佔領通江,建立川陝根據地,這是第一支長征的紅軍。

1935年3月28日至4月21日,張國燾戰略配合紅一方面軍,發起嘉陵江戰役,令紅四方面軍放棄川陝根據地,強渡嘉陵江,向西挺進,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副總指揮王樹聲。5月中旬佔領了茂縣、理番。6月,抵達岷江以西的懋功與紅一方面軍會師。

6月17日,張國燾、陳昌浩反對向東向北發展的川陝甘方針,復電中共中央,認為「北川一帶地形給養均不利大部隊行動」,「敵已有準備」、不宜過岷江東打。提出向西發展,「組織遠征軍,佔領青海、新疆」。

不久,張國燾率左路軍穿過松潘草地到達阿壩後,拒絕繼續北上,南下再過草地,希望能在西康創建根據地,但屢遭挫折,部隊損失嚴重。

3、紅二方面軍

紅2、紅6軍團長征,同缸四方面軍在甘孜地區會師1935年9月,國民黨軍130多個團對湘鄂川黔蘇區進行新的「圍剿」。

中共湘鄂川黔省委和軍委分會決定,紅軍轉到外線尋求機動,創建新蘇區。11月19日,紅2、紅6軍團共1.7萬餘人從湖南省桑植地區出發,退出湘鄂川黔蘇區,開始長征,向南渡過澧水和沅江,於11月底進占淑浦、辰溪、新化、藍田地區。

1935年11月19日南下湖南桑植劉家坪開始展開長征,於1936年4月在雲南麗江渡過金沙江,翻越玉龍雪山。1936年7月2日到達甘孜,與紅四方面軍會師。

1936年7月5日,奉中央軍委指示,紅二軍團、紅六軍團與紅三十二軍組成紅二方面軍,總指揮賀龍、政治委員關向應。在紅四方面軍左縱隊之後跟進,1936年10月22日在甘肅靜寧縣將台堡(今屬寧夏)與紅一方面軍、紅四方面軍會師,行程近兩萬里。

4、紅二十五軍

紅二十五軍1931年10月成立於鄂豫皖蘇區,1934年10月按照中共中央指示,紅二十五軍主力和鄂豫皖省委從河南省羅山縣向西轉移,進入陝南,11月創建了鄂豫陝革命根據地。此時軍長程子華、副軍長徐海東、參謀長戴季英、政治委員吳煥先、政治部主任鄭位三。

1935年7月,為策應中央紅軍,西進甘肅東部,9月到達陝甘蘇區,與劉志丹陝北紅軍紅二十六軍、紅二十七軍會師會於延安附近,成立第十五軍團,共約七千人。在紅一、三軍團到達陝甘蘇區後,與之合編為紅一方面軍。

5、三大主力會師

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在甘肅會寧會師,保存了力量約3萬人。

同年年底,紅四方面軍部分主力(約一半)加上紅一方面軍紅五軍團組成「西路軍」,約兩萬人,在虎豹口度過黃河之後,向甘肅河西地區前進,打通對蘇聯的國際交通線失敗,全軍僅剩四百餘人,在李先念等人的帶領下,到達新疆星星峽,被新疆軍閥盛世才繳械投降。

中共中央對紅二、紅四方面軍共同北上,表示極大的欣慰和關懷。7月22日,中共中央指示紅二、紅四方面軍,「以迅速出至甘南為有利」,「取得三個方面軍的完全會台,開展西北偉大局面」。

27日,中共中央批准成立中共中央西北局,任命張國燾為書記,任弼時為副書記,統一領導紅二、紅四方面軍的北上行動。

8月5日,紅二、紅四方面軍先後從包座地區出發繼續北上,通過臘子口,擊潰國民黨軍的攔阻進入甘南,於9月中旬控制了漳縣、洮州、淚源、通渭、成縣、徽縣、兩當、康縣_8座縣城及附近廣大地區。這時,紅一方面軍主力由寧夏的豫旺堡地區南下,接應紅二、紅四方面軍北上。

9月21日,張國燾違背中共中央關於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會師,爾後向寧夏發展的決定,命令紅四方面軍撤離通渭等地西進,擬從蘭州以西之永靖、循化間渡過黃河,單獨向甘北發展。27日,中共中央電令張國燾率紅四方面軍北上,迅速實現3個方面軍會師。

30日,紅四方面軍折返北進,10月9日在會寧同紅一方面軍會師。10月4日,紅二方面軍根據中共中央的指示,從兩當、徽縣、成縣、康縣地區開始北移,22日在靜寧以北的將台堡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至此,長征勝利結束。

(2)長征重要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由於中共中央領導人博古和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又名華夫,原名奧托·布勞恩,德國共產黨黨員),先是實行冒險主義的進攻戰略,後又實行保守主義的防禦戰略,致使紅軍屢戰失利,蘇區日漸縮小。

1934年4月,中央紅軍(1月,由紅一方面軍改稱)在江西省廣昌與國民黨軍進行決戰,損失嚴重,形勢危殆。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紅軍第7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浙皖贛邊挺進,建立新的蘇區。

命令紅軍第6軍團從湘贛蘇區突圍西征,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中革軍委派出兩個軍團分別北上、西征,意在調動國民黨「圍剿」軍,以減輕中央蘇區的壓力,但未能達到目的。

10月初,國民黨軍向中央蘇區的中心區域進攻,迅速佔領了興國、寧都、石城一線。紅軍的機動迴旋餘地更加縮小,在蘇區內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已無可能,於是被迫退出蘇區,進行長征。

Ⅲ 長征中發生過哪些重大的事件

1934年

10月 中央紅軍主力開始長征;紅二、六軍團建立湘鄂川黔邊革命根據地

10月至12月 中央紅軍突破四道封鎖線

11月 紅25軍開始長征,建立鄂豫陝邊游擊根據地

1935年

1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遵義會議,確立毛澤東在紅軍和黨中央的領導地位

1月至5月 中央紅軍四渡赤水河,搶渡金沙江

2月 湘鄂川黔邊根據地紅軍開始反「圍剿」

3月 紅軍第四方面軍開始長征

5月 中央紅軍強渡大渡河,奪占瀘定橋

6月 中央紅軍與紅軍第四方面軍在懋功會師;中共中央兩河口會議,決定北上建立川陝甘邊革命根據地的方針

8月 中共中央發表「八一宣言」;紅軍第一、四方面軍組成左右兩路軍,開始過草地

9月 中共中央俄界會議,揭露張國燾的錯誤;紅25軍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組成第15軍團

10月 中共中央率領紅一方面軍主力到達陝北;紅四方面軍開始轉戰川康邊,張國燾南下方針失敗

11月 紅二、六軍團退出湘鄂川黔根據地,開始長征;紅一方面軍取得直羅鎮戰役勝利

12月 中共中央政治局瓦窯堡會議,制定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

1936年

2月 紅軍第一方面軍開始東征戰役

5月 紅軍第一方面軍開始西征戰役

7月 紅二、六軍團與紅四方面軍會師,紅二方面軍成立;紅二、四方面軍遵照黨中央指示繼續北上

10月 紅一、二、四方面軍勝利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Ⅳ 紅軍長征的重要歷史事件

從瑞金出發開始長征、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會寧會師

Ⅳ 長征途中六個重大歷史事件

瑞金→突破敵四來道防線→強源渡烏江→佔領遵義(遵義會議)→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陝北吳起會師(1935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1936年10月),宣告長征的勝利結束。

Ⅵ 長征中的重大事件

1、遵義會復議

湘江血戰後,在毛澤制東、張聞天、王稼祥等的努力下,中央紅軍最終放棄了到湘西與紅2、6軍團會合的計劃,轉向敵人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

2、湘江之戰

這是紅軍長征路上損失最慘重的一戰。

蔣介石憑借湘江天險設下第四道封鎖線,總數25個師超過30萬人的國民黨軍隊,在桂北越城嶺和都龐嶺之間的湘江兩岸布下絕殺之陣,等待著一個多月中連續突破三道封鎖線的中央紅軍。

3、巧渡金沙江

1935年4月6日,中央紅軍直逼貴陽,坐鎮貴陽督戰的蔣介石急調滇軍入黔。而正當雲南孫渡縱隊急忙入黔救駕時,紅軍卻反向穿插,乘虛進軍雲。

4、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

1935年5月25日至29日,中央紅軍兩次上演長征路上最為精彩的經典之戰:強渡大渡河和飛奪瀘定橋。

5、突破臘子口

臘子口,是中央紅軍長征路上跨越的最後天險,周圍群山聳立,峽道寬僅8米。臘子河從峽口奔涌而出,只有一座1米多寬的木橋可通行。山後,敵人三個團縱深部署,企圖堵死紅軍北上之路。

6、直羅鎮大捷

1935年10月19日,中央紅軍到達陝北吳起鎮。蔣介石企圖以3倍於紅軍的兵力,將中央紅軍、陝北紅軍以及先期到達的紅25軍一起消滅。

Ⅶ 紅軍長征時幾個重要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

依次順序為:

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翻越皚皚雪山、穿越茫茫草地

總體路線:

瑞金→突破敵四道防線→強渡烏江→佔領遵義→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強渡大渡河→飛奪瀘定橋→翻雪山→過草地→陝北吳起會師(1935年10月)→甘肅會寧會師(1936年10月),宣告長征的勝利結束。

(7)長征重要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長征: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力撤離長江南北各蘇區,轉戰兩年,到達陝甘蘇區的戰略轉移行動。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後,中央主力紅軍為擺脫國民黨軍隊的包圍追擊,被迫實行戰略性轉移,退出中央根據地,進行長征。

長征是人類歷史上的偉大奇跡,中央紅軍共進行了380餘次戰斗,攻佔700多座縣城,紅軍犧牲了營以上幹部多達430餘人,平均年齡不到30歲。

共擊潰國民黨軍數百個團,其間共經過14個省,翻越18座大山,跨過24條大河,走過荒草地,翻過雪山,行程約二萬五千里,紅一方面軍於1935年10月到達陝北,與陝北紅軍勝利會師。

1936年10月,紅二、四方面軍到達甘肅會寧地區,同紅一方面軍會師。紅軍三大主力會師,標志著萬里長征的勝利結束。

歷史背景:

1933年9月~1934年夏,中央蘇區紅軍第五次反「圍剿」作戰,由於中共中央領導人博古和共產國際派來的軍事顧問李德(又名華夫,原名奧托·布勞恩,德國共產黨黨員),先是實行冒險主義的進攻戰略,後又實行保守主義的防禦戰略,致使紅軍屢戰失利,蘇區日漸縮小。

1934年4月,中央紅軍(1月,由紅一方面軍改稱)在江西省廣昌與國民黨軍進行決戰,損失嚴重,形勢危殆。

7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命令紅軍第7軍團組成北上抗日先遣隊,向閩浙皖贛邊挺進,建立新的蘇區;命令紅軍第6軍團從湘贛蘇區突圍西征,到湘中發展游擊戰爭。

中革軍委派出兩個軍團分別北上、西征,意在調動國民黨「圍剿」軍,以減輕中央蘇區的壓力,但未能達到目的。

10月初,國民黨軍向中央蘇區的中心區域進攻,迅速佔領了興國、寧都、石城一線。紅軍的機動迴旋餘地更加縮小,在蘇區內打破國民黨軍的「圍剿」已無可能,於是被迫退出蘇區,進行長征。

Ⅷ 回顧歷史,紅軍長征時幾個重要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是怎樣的

順序依次為過雪山、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紅軍過草地。

1、過雪山

1933年月至1934年夏天,中央革命根據地紅軍的第五次反「圍剿」作戰,在中革軍委博古等領導人實行軍事冒險主義、軍事保守主義的戰略指導下,屢戰屢敗,中國工農紅軍根據地蘇區日益縮小,形勢日趨嚴重。

1934年10月10日夜間,中共中央和中國工農紅軍總部悄然從瑞金出發,率領紅一、三、五、八、九軍團連同後方機關共8.6萬餘人進行戰略轉移,向湘西進發,開始了悲壯的、前途未卜的漫漫征程。

紅軍好多人以前從未見過大雪山,更不用說爬了。一開始見到雪山,覺得非常壯觀。白雪皚皚,一片銀色,雪連天,天連雪,全是雪的世界。可真正爬起來,卻一點也不覺得美了。夾金山被當地老百姓叫做「神仙山」。他們告訴紅軍,只有神仙才能登越夾金山。

總之,夾金山是一座不可思議的山。鳥兒都飛不過去,人最好是別靠近它,但無畏的紅軍卻偏偏要與命運抗爭。

到了夾金山的跟前,從山下就可看到覆蓋山頂的大雪,而且看上去這一大片一大片的積雪並不遠。開始人們根本意識不到要爬這么高。數月行軍,糧食不足,人也筋疲力盡。

爬雪山起初似乎還很順利,後來突然進入了冰和雪的世界。風雪刺得紅軍睜不開眼睛,又沒有路,人們在冰上摔倒了,要站起來,渾身無力,有的就這樣永遠地躺倒在雪山的懷抱里了。

6月12日,中央紅軍先頭部隊終於翻過幾座大雪山,在北進途中與紅四方面軍先頭部隊勝利會師。兩大主力紅軍會師後,總兵力達10萬餘人,士氣高昂。

但張國燾卻以種種借口延誤紅四方面軍主力北上,向中央索取更多權力。為維護紅軍的團結,黨中央於7月18日發出通知,任命張國燾為紅軍總政治委員,隨後又對紅軍序列進行了一系列調整。

2、四渡赤水

時間在1935年1月19日至1935年3月22日,四渡赤水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決定性運動戰戰役。

在毛澤東主席、周、朱等指揮下,中央紅軍採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積極尋找戰機,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等反動派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毛澤東指揮中央紅軍三個月的時間六次穿越三條河流,轉戰川貴滇三省,巧妙地穿插於國民黨軍重兵集團圍剿之間,不斷創造戰機,在運動中大量殲滅敵人,牢牢地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取得了紅軍長征史上以少勝多,變被動為主動的光輝戰例。

3、巧渡金沙江

金沙江位於長江的上游。它穿行在川滇邊界的深山狹谷間,江面寬闊,水急浪大。如果紅軍過不去,就會被敵人壓進深山狹谷,遭致全軍覆滅的危險。

1935年5月3日,軍委幹部團的同志們接受了搶奪皎平渡的任務。他們二話不說,翻山越嶺180里,當天夜晚就來到了金沙江邊。在渡口,他們幸運地找到了兩條船。

然後,他們乘坐這兩條船悄悄地渡到北岸。敵人的哨兵以為探子回來了,不以為意。他們來了個突然襲擊,一舉消滅了一連正規軍和一個保安隊,控制了皎平渡兩岸渡口。後來,他們又找到了五條船,動員了36名艄公。

與此同時,紅一軍團趕到了龍街渡口,紅三軍團趕到了洪門渡口,但這兩個渡口都沒有船隻,加上江寬水急無法架橋。軍委命令他們迅速轉到皎平渡過江。

從1935年5月3日至9日,在7天7夜的時間里,紅軍主力就靠這7隻小船從容地過了江。擔任後衛的9軍團在南渡烏江以後奉軍委命令一直繞圈子,忽南忽北,牽制了敵人部分兵力。

1935年5月6日,他們到了雲南東川與巧家縣之間,並於1935年5月9日在渡過了金沙江。兩天以後,敵人的追兵才趕到南岸。可紅軍早已毀船封江,無影無蹤地走了,體現出了將士們的機智與勇敢。

4、飛奪瀘定橋

飛奪瀘定橋,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中的一場戰役,發生於1935年5月29日。中央紅軍部隊在四川省中西部強渡大渡河成功,沿大渡河東岸北上,主力由安順場沿大渡河右岸北上。

紅四團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況下,在崎嶇陡峭的山路上跑步前進,一晝夜奔襲竟達240里,終於在5月29日凌晨6時許按時到達瀘定橋西岸。

第2連連長和22名突擊隊員沿著槍林彈雨和火牆密布的鐵索踩著鐵鏈奪下橋頭,並與東岸部隊合圍佔領了瀘定橋。

5、紅軍過草地

1935年8月21日,紅軍開始過草地。行軍隊左右兩路,平行前進。右路軍由毛澤東、周恩來、徐向前等率領,自四川毛兒蓋出發,進入草地。

經過7天的艱苦努力,右路軍到達草地盡頭的班佑地區。左翼為林彪的紅一方面軍,先行;繼後是中央領導機關、紅軍大學學生等。右翼為徐向前、陳昌浩率領的紅三十軍和紅四軍。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墊後,走左翼行軍路線。

紅軍過草地之艱難,是後人難以感受到的。首先是行難。茫茫草地,一望無涯,遍地是水草沼澤泥潭,根本沒有路。人和馬必須踏著草甸走,從一個草甸跨到另一個草甸跳躍前進。

或者拄著棍子探深淺,幾個人攙扶著走。這樣,一天下來,精疲力竭。過草地有三怕:一怕沒踩著草甸陷進泥沼。

泥沼一般很深,如果拚命往上掙扎,會越陷越深,來不及搶救就會被污泥吞噬。當年的紅軍,往往是一個人陷進去後,另一個人伸手去拉,用力過猛也會被帶著陷進去。

後來有了經驗才知道,要慢慢移動身子才能上得來,或者將綁腿帶纏在被陷進同志的腰間才能拉得上來。那個泥水不僅不能飲用,而且破了皮的腿腳泡過,還會紅腫甚至潰爛,一下子很難好。

二怕下雨。草甸本來就難走,天下著雨,腳底下更軟、更滑,稍不慎就摔倒,掉進泥沼里去。三怕過河。草地上有不少河,有的水淺好過一點,有的河寬流急很難過,如果遇著下雨更難了。

身體虛弱,挨凍受餓,禁不住冰冷的河水刺激。幾乎每過一條河,即使是一米深的小河,都有戰士倒下。

黃克誠在他的回憶錄中說:有一次,部隊正在淌水過河,突降暴雨,河水猛漲,激流滾滾,尚在河中的人不少被大水沖走吞沒。就這樣,數不清的紅軍戰士陳屍草地。

在極端惡劣的環境下,紅軍官兵懷著共同的革命理想,保持著嚴明的優良紀律和樂觀的革命精神,發揚了令人感動的階級友愛,沒有垮掉,沒有散掉,同甘共苦,以巨大的精神力量戰勝了自然界的困難,終於在死神的威脅下奪路而出。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征

Ⅸ 紅軍長征經歷了哪些歷史事件

遵義會議、四度赤水、巧渡金沙江、飛度瀘定橋、強渡大渡河、爬雪山、過版草地等等
四渡赤水權戰役,是遵義會議之後,中央紅軍在長征途中,處於國民黨幾十萬重兵圍追堵截的艱險條件下,進行的一次決定性運動戰戰役。在毛主席、周副主席、朱德等指揮下,中央紅軍採取高度機動的運動戰方針,縱橫馳騁於川黔滇邊境廣大地區,積極尋找戰機,有效地調動和殲滅敵人,徹底粉碎了蔣介石等反動派企圖圍殲紅軍於川黔滇邊境的狂妄計劃,紅軍取得了戰略轉移中具有決定意義的勝利。

閱讀全文

與長征重要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