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我每天都要花好長時間看歷史,學習歷史。以史為鑒,讀史使人明智,讀歷史學會做人。這什麼邏輯啊。這個是
這里邊三個史字是抄三種不同的含義。
第一個是唐太宗作為皇帝說的,所說的史是歷代帝王的治國史,按現在來講的話主要是比如明實錄,二十四史之類的。
第二個是西方人培根說的,所說的史是作為一個學科去偽存真尋找證據分析總結的過程,比如湯因比,修昔底德之類的。
第三個是針對普通平民的學習者來說的,所說的史主要是先賢的著名事跡,比如春秋,中共黨史之類的,也包括二十四史的一小部分內容
Ⅱ 如何看待歷史學 800字
樓主根據自己水平刪減
其實,不管對一個人,一個集團,一個國家或一個民族來說,最重要的一點,不是別的,而是要有理智.而有無理智的第一要素,不是聰明與否,而是懂不懂事.所謂懂事,就是要明辨是非曲直,能以變應變.筆者看過不少日本小說和電視劇,發現一個問題,不少日本人就顯得不夠懂事.只要是上級說的,就盲目服從、不折不扣地照辦;只要對集體有利,就不管是否正確、是否合乎情理,去堅決維護;只要自己認定了目標,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力以赴而奮斗;甚至於只聽親友等「圈內人」的意見,對外一概排斥,管它是黑是白,有理無理……這怎麼行呢?即使有時應該這樣,但效果值得懷疑.中國人為人處事的特點是注重講理,以理服人.古人就強調,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從.即使是上級的指示,若有不當之處,也應善意指出;當時應該服從,但事後應該提出.這樣的話,效率可能差些,但效果可能好些.更重要的是,如此才能形成一種良好的氛圍,促使人人具有理智,按理智行事,防止犯大的錯誤,避免走向錯誤的深淵.
聯想到日方的那些做法,人們不得不認真思考:那是在尊重事實,尊重歷史嗎?那是理智的做法還是在一意孤行?對歷史都敢肆意捏造,那怎能培育正確的民族意識?在此情況下,日本政府想凝聚人心,振奮民族精神,其結果怎能防止再次形成一種令人生畏的邪惡力量?
「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從這個意義上可以說,歷史是一門展示當代人們所想、所做、所求的心理活動的學問,也是一門揭示人們將會做什麼、怎樣做的行為科學的學問.
Ⅲ 如何看待歷史學
歷史,是客觀存在的事實,真相只有一個。然而記載歷史、研究歷史的學問卻往往隨著人回類的主觀意識而變化答、發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對於歷史上的是非對錯我們要以一個,理性的角度去看待。在中國幾千年來的歷史觀始終都是成者王侯敗者寇。歷史總是由勝利者來書寫的。無論勝利之前做過什麼只要它他最後獲得了勝利那麼他所做過的一切都對的,都是正確的他所代表的永遠是正義的一方。而失敗者無論之前他做過什麼好事或是有益的事情。在勝利者看來那都是為了一己之私所做的,失敗者永遠代表者非正義的一方。正是由於這種狹隘和偏激的歷史觀點使我們不能正確的看待歷史上許多人物和事件的真實一面。無論任何人或是事只有在他結束或死亡若干年後人們對於他蓋棺論那才是真實的也是可信的。一個人或是一件事物的好壞要以實踐來證明,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這絕對不是用嘴巴或是書能夠真實評價的。
Ⅳ 學歷史,看什麼
《明朝那些事》《厚黑學》
電視劇?只有《康熙王朝》比較符合歷史。
要知道,電視劇都是有編篡的。
其實學歷史最好就是歷史課本……
Ⅳ 歷史系學生應看那些歷史專著 能否指點一下
這個要分專業分層次,也不知道你是在什麼樣的層次上,又想達到什麼樣的水平;看書還要注意版本。
司馬光:《資治通鑒》,中華書局;文字較為容易,且讀起來朗朗上口;
司馬遷:《史記》,中華書局;文字較難,可先讀列傳、書等;
左丘明:《春秋左氏傳》,中華書局;文字亦難,可選用楊伯峻先生的譯著本;
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北大或上海社科,此書可助你形成一個簡單的世界史觀念;
錢穆:《國史大綱》,商務印書館,此書初讀可使你激情澎湃;
梁啟超:《中國歷史研究法》及補編,版本很多;文筆極好,且對於做研究大有裨益;
湯因比:《歷史研究》,上海世紀出版集團,此人被譽為「二十世紀最偉大的歷史學家」,此書當要一讀;
愛德華·卡爾:《歷史是什麼》,對於了解歷史學有益;
實在太多了,此不一一羅列本人認為這些人的書可以讀讀(排名不分先後,想到哪說到哪):
梁啟超、錢穆、余英時、呂思勉、陳寅恪、吳於厪、葛兆光、羅志田、桑兵、茅海建、陳旭麓、顧准、唐長孺、王亞南、瞿同祖、何兆武、顧頡剛、傅斯年、費孝通、徐中舒、羅榮渠、孟森、馬克思、馬克斯·韋伯、沃勒斯坦、內藤湖南、宮崎市定、桑原騭藏、伊格爾斯、斯賓格勒、布羅代爾、克羅齊、柯林武德、雅斯貝爾斯等等
作為歷史系的學生要看的書很多,請不要僅僅局限於歷史著作。
Ⅵ 中國古代史考研是看歷史學11本好還是北師大9本好
歷史學考研分統考和自主命題,建議備考歷史學考研確定院校之後,先了解院校考試科目,然後在確定備考參考書。目前建議用11本要好一些。具體區別如下:
(1)、經典「十一本」
《中國古代史》(上下冊) ,朱紹侯主編,福建人民出版社;
《中國近代史》(第四版),李侃主編,中華書局;
《中國現代史》(上下冊) 王檜林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世界史》六卷本,吳於廑、齊世榮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
這套教材,也就是網上通常所說的歷史學考研11本書。其中,《中國古代史》是一部比較經典的教材,但缺點是內容龐雜,分量很重,對於跨專業的同學是個不小的負擔。不過還是一部很經典的教材。李侃的《中國近代史》,也是一部歷史很悠久的教材,但是這部教材已經多年未版,許多觀點比較陳舊。齊世榮六卷本《世界史》是一部多次獲獎的教材,是名家領銜編寫,其特點是學術性很強,各家觀點都有,是國內學術界關於《世界史》研究的較為全面的觀點。但是,在體力編排上面,有所欠缺,稍顯凌亂。
(2)、北師大9本
《中國古代史》上冊,晁福林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國古代史》下冊,寧欣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國近代史》,鄭師渠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國現代史》,王檜林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中國當代史》,郭大鈞主編,耿向東副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世界上古史》,周啟迪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世界中古史》,孔祥民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世界近代史》,劉宗緒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世界現代史》,張建華主編,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北京師范大學做為全國師范類教育內的排頭兵,其編訂的教材一直受到各本科院校的推崇,體系編排合理,嚴密,文辭簡約,適合日常教學,學生易於學習。但是,有些問題涉及不深,點到為止。學術性不夠。
Ⅶ 了解學習中國歷史應該看什麼書
一、《上下五千年》
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歷史讀物。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現代語言寫出來,通俗易懂。
二、《史記》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三、《資治通鑒》
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四、《中國通史》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初版於1923年9月,出版後數十年內不斷重印再版,僅1933年至1935年間就重版了4次,是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國通史。《中國通史》上起遠古時代,下至作者寫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實的中國通史。在20世紀的史學界,憑個人力量獨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大時段的中國全通史,迄今為此,本書也是其中最權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Ⅷ 想學習歷史知識看什麼
你好!
你可以去看《中華上下五千年》,
去閱讀司馬遷的《史記》,
去讀歐陽修的《新五代史》,
去讀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和唐代趙蕤的《反經》。
Ⅸ 學歷史應該看什麼書
你好,我是一名學習歷史專業的准大二生,下面推薦你幾本我們講過的史書: 《內資治通鑒》編年體通容史,記事簡練,適於初學者 《史通》第一步史學史,學歷史,先要對歷史有一個學術上的概念 《文獻通考》一部政書體,主要記載上古至宋代嘉定末年的政治制度,是杜佑《通典》的續編本,記事更全面。 《史記》暫時不推舉,紀傳體的史書,特別是通史,記事前後分割。如果你對這段歷史不是很清楚的話,容易把自己搞混的。如要研究漢朝的歷史,建議看看《漢書》。 《三國志》第一步國別體史書,理解就可以了,有時間可以看看。 《通鑒紀事本末》看過《資治通鑒》的話,看這本書意義不大,因為袁樞(《通鑒紀事本末》作者)是照抄《資治通鑒》的。但可以感受一下「紀事本末」這種體例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