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人民大學國際漢語教育碩士生導師有哪幾位最厲害的是誰
人民大學國際漢語教育碩士生導師目前還尚未弄清,但我們可以從人民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生點來找尋答案。一下是為您提供的:
中國人民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研究生點全介紹
人民大學對外漢語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專業介紹
本專業是博士學位、碩士學位授予點。
本專業由老一輩著名教育家、語言文字學家吳玉章教授於50年代親手創建,1981年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著名語言學家胡明揚先生曾長期擔任學科帶頭人,至今仍指導著本專業的建設。
本專業主要研究方向包括:語言學理論研究、句法語義研究、音系學研究、社會語言學研究、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和計算語言學研究等。
本專業培養具有扎實的語言學專業知識、獨立的科研能力、良好的理論素養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語言研究和應用人才。
本專業目前共有教授5人,副教授7人,講師2人,85%具有博士學位。目前博士生導師有賀陽教授、勁松教授、張衛國教授、李泉教授。
本專業主要課程包括:現代語言學論著選講、語言研究方法、語法學、語義學、音系學、社會語言學、歷史語言學專題、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理論研究、第二語言教學法研究、語言學中的數理方法、語言信息處理等。
本專業畢業生主要到各級黨政機關、新聞出版單位、教育和科研機構從事語言文字的應用、教學和研究工作。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賀陽 博士生導師
賀陽,男,1955年出生,北京人,教授,博士生導師。1985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攻讀普通語言學專業碩士研究生,師從胡明揚教授。1988年獲碩士學位,留校任教。2005年在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獲博士學位。現任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副院長,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主編,北京市語言學會常務理事、副秘書長。2006年獲「北京市優秀教師」稱號。
研究的領域包括北京話、現代漢語語法和語言接觸,先後參與和主持的研究項目有「北京話研究」、「現代漢語詞類問題考察」、「現代漢語句法問題考察」、「間接語言接觸的個案調查與理論研究」、「漢語國際推廣研究」等。
講授的碩士研究生課程有:現代語言學論著選講、語法學、漢語句法語義研究、語言研究方法等。
發表的主要論文:
(1)《北京牛街地區回民話中的借詞》
(2)《北京牛街回民的北京話調查》
(3)《北京話語調的實驗探索》(合作)
(4)《試論漢語書面語的語氣系統》
(5)《北京話的語氣詞「哈」字》
(6)《程度副詞+有+名」試析》
(7)《漢語完句成分試探》
(8)《性質形容詞作狀語情況的考察》
(9)《性質形容詞句法成分功能統計分析》
(10)《形容詞與不及物動詞的區分》
(11)《形名兼類的計量考察》
(12)《動趨式「V起來」的語義分化及其句法表現》
(13)《從現代漢語介詞中的歐化現象看間接語言接觸》
(14)《現代漢語數量詞中的若干歐化語法現象》
(15)《現代漢語DV結構的興起及發展與印歐語言的影響》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勁松 博士生導師
勁 松
1956年出生於北京,1983年畢業於北京師范大學中文系,1988年畢業於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留校任校今。2006年獲得北京大學文學博士學位,同年評為教授,擔任博士生導師。
教授課程
本科生:
語音學
碩士生:
漢藏語言研究的理論和方法
社會語言學
社會語言學專題
博士生:
社會語言學
研究領域
1、當代北京話及普通話規范問題,側重研究北京話和普通話的語音現象,如語調、輕聲、兒化韻等。
2、語言學理論研究,側重於音系學和社會語言學的研究
主要著作
《馬學良學述-當代人文社會科學名家學述》(與瞿靄堂合作),
《漢藏語言研究的理論和方法》(與瞿靄堂合作),
《現代漢語輕聲動態研究》,民族出版社,2002年1月。
《社會語言學研究》,民族出版社,2009年3月
發表論文:
《北京話的口語語體》
《北京話的語氣和語調》
《北京話語調的實驗探索》(與賀陽合作)
《北京話的字調和語調-兼論漢藏語言的聲調》(與瞿靄堂合作)
《論漢藏語言的類型和共性》(與瞿靄堂合作),
《論普通話的性質和存在形式》
《雙語研究中的語言態度問題》
《流行語新探》
《漫談「洋味」漢語》
《網路語言是什麼語言》
《漢藏語言研究的理論和方法》(與瞿靄堂合作)
《雙語學習中目的語對基礎語的影響》
《兒化的語素形位學》
《被字句的偏誤與規范》
《中介語「僵化」的語言學意義》
《詞的認知基礎》
《兒化詞變化和變異的社會調查研究》
《常州話前高母音的舌尖化》
《嘉戎語上寨話》(與瞿靄堂合作)
《嘉戎語藏語借詞的時空特徵》
《尖團音新議》
《疊置式音變獻疑》(與瞿靄堂合作)
《兒詞綴的意義和功能》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吳紅雲 博士生導師
1、基本資料、教育背景、工作經歷、社會職務、獎勵、榮譽稱號
吳紅雲教授(1963- ),女,出生於江西南昌,語言學博士,博士生導師,英國愛丁堡大學訪問學者(1999-2000),美國富布萊特項目研究學者(明尼蘇達大學, 2008-09)。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文學院外國語言學和應用語言學專業博士生導師,兼任《中國英語教學》雜志編委、全國英語寫作教學與研究協會常務理事。曾先後在武漢大學、清華大學、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愛丁堡大學、北京外國語大學學習。
曾先後榮獲「霍英東教育基金優秀青年教師獎」、「北京外國語大學優秀博士論文獎」、「《現代外語》最佳論文獎」、「第九屆中國人民大學優秀論文成果獎」,曾先後兩次榮獲「全國CCTV杯英語演講比賽三等獎獲獎選手指導教師獎」。
2、教授課程
第二語言習得、語言學導論、英語綜合實踐、英語泛讀等。
3、主要研究方向
第二語言習得、應用語言學、應用語言學研究方法、英語寫作。
4、主要科研項目與課題
1)2006-2007:主持中國人民大學科學研究基金項目「英語學習宏觀理念和微觀策略」
2)2004-2007:參與國家社科基金研究項目「中國英語學習者句法發展模式研究」
3)2005-2008:參與國家語言文字委員會項目「外國語言規劃的理論與實踐研究」
4)2007-2008:指導「國家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課題「北京市公共場所英語標識規范性研究」
5、主要科研成果
1) 《二語寫作元認知理論的實證研究》專著 2006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注重英語學習的內在規律」《光明日報》2008年2月13日
「時間限制對EFL作文成績的影響」《外語教學與研究》2006/1
「大學英語寫作中元認知體驗現象實證研究」《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3
「教學活動條件下大學生英語寫作元認知的特點」《心理發展與教育》2006/2
「二語寫作元認知理論構成的因子分析」《外語教學與研究》2004/3 (第1作者)
「二語寫作元認知理論的結構方程模型研究」《現代外語》2004/4(第1作者)
「我國英語寫作教學中的主要問題」《外語教學與研究》1995/4(第2作者)
「英語學習需要建構的語言環境」《光明日報》2006年8月9日(第1作者)
「英語學習需要科學的學習理念」《中國教育報》2006年3月31日(第1作者)
「Investigating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readiness for learner autonomy」《中國英語教學 [三]—北京中國英語教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2003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Metacognition in EFL Writing of Chinese University Students」 全國大學英語教學國際研討會 2004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Four Options for Responding to Student Writing」《中國英語教學》2002/3
「談培養大學生英語學習自主性」《學林擷新—中國人民大學學者論學集》2002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論索緒爾語言符號任意性的辨證思想」《外語論壇》 2003 外文出版社
「論教學的觀念和期望對學習者自主性的影響」2002全國大學英語教學研討會
「高校師生英語學習觀念調查」2001北京市大學英語教學研討會 — 大會主題發言
「關於大學生英語學習方法的報告」 1998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增刊
「詞彙困惑與大學生英語寫作技能的提高」 1998 《北京市研究生英語研究會論文集》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主編:《法庭內外—法律英語讀本》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8
主編:《英語寫作範文》 中國青年出版社 1992
翻譯:《中國民法案例匯編》 1993 台灣出版社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李泉 博士生導師
李泉,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語言學博士。1962年生於黑龍江依蘭縣。1985年哈爾濱師范大學中文系本科畢業。1987年中國人民大學中文系語言學研究生班畢業,留校從事對外漢語教學至今。1989年獲中國人民大學碩士學位。2005年獲北京語言大學博士學位。
曾應邀赴美國、德國、法國、英國、匈牙利、西班牙、智利、阿根廷、新加坡、南非等國家以及中國台灣和香港地區講學或參加學術會議。
獲得過國家漢語國際推廣領導小組辦公室頒發全國優秀對外漢語教學獎、全國優秀對外漢語教師獎,中國人民大學第五屆、第八屆、第九屆優秀科研成果獎,中國人民大學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北京市第九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兼任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常務理事,世界漢語教學學會理事,《世界漢語教學》編委,全國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
主要著作
《漢語語法考察與分析》,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
《對外漢語教學概論》(合著),商務印書館,2004。
《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思考》,教育科學出版社,2005。
《對外漢語教學理論研究》(主編),商務印書館,2006。
《對外漢語教材研究》(主編),商務印書館,2006。
《對外漢語教學課程、大綱與教學模式研究》(主編)商務印書館,2006。
《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理論研究》(主編),商務印書館,2006。
主要論文
《敦煌變文中的助詞系統》,《語言研究》1992年第1期。
《「要是S就V了」句式語義語用分析》,《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3年第4期。
《現代漢語「形+賓」現象考察》,《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4年第4期。
《副詞和副詞的再分類》,《詞類問題考察》,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6。
《現代漢語「形+動態動詞」考察》,《語言教學與研究》1997年第1期。
《「全速、大力」一類詞的語義語法特徵及詞類歸屬》,《第六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0。
《同義單雙音節形容詞對比研究》,《世界漢語教學》2001年第4期。
《從分布上看副詞的再分類》,《語言研究》2002年第2期。
《單音形容詞祈使句及相關的語法化問題》,《漢語研究與應用》第三輯,中國社
會科學出版社,2005。
《單音形容詞重疊的式和語法意義》,《對外漢語研究》第二期,商務印書館,2006。
《單音形容詞構成的主觀評價句》,《漢語研究與應用》第五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7。
《漢語重疊的連續統現象——兼談單音形容詞重疊的性質》,《漢語教學學刊》第1輯,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試論現代漢語完句范疇》,《語言文字應用》2006年第1期。
《對外漢語教學釋詞的幾個問題》,《漢語學習》1991年第3期。
《試談中高級階段對外漢語教學的性質和任務》,《中高級對外漢語教學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1991。
《漢語常用詞彙與日語相應漢字詞彙對比》,《第三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語言學院出版1991。
《廣播新聞聽力課教學論略》(執筆),《漢語學習》1994年第3期。
《論語感的性質、特徵及類型》,《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5年第4期。
《〈新編漢語教程〉的設計、實施及特點》《語言教學與研究》1996年第2期。
《對外漢語課堂教學的理論思考》,《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6年第5期。
《日漢語氣助詞系統對比》,《漢語言文化研究》,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1996。
《第二語言教學中的功能及相關問題》,《中國人民大學學報》1997年第6期。
《〈漢語文化雙向教程〉的設計與實施》《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第六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選》,華語教學出版社,1999。
《〈駱駝祥子〉中所見的語言文化現象》,中國語言學會編《中國語言學報》第九期,商務印書館,1999。
《加強基於對外漢語教學的語體研究的必要性》,《國際漢語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語言研究》2001年增刊。
《試論對外漢語教學的教學原則》,《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北京分會第二屆學術年會論文集》,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1。
《有關語言教育研究的幾個問題》,《漢語學報》第3期2001年上卷。
《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理論基礎》,《海外華文教育》2002年第1期。
《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理論體系》,《海外華文教育》2002年第2期。
《對外漢語教學的學科基本理論》,《海外華文教育》2002年第3、4期。
《近20年對外漢語教材編寫和研究的基本情況述評》,《語言文字應用》2002年第3期。
《論對外漢語教材的趣味性》,《中國對外漢語教學學會第七次學術討論會論文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
《語法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地位和作用及相關問題》,《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探索——首屆國際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基於語體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構建》,《漢語學習》2003年第3期。
《論第二語言教材評估》,《漢語研究與應用》第一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對外漢語教學理論和實踐的若干問題》,《第七屆國際漢語教學討論會論文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4。
《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語體研究的范圍和內容》,《漢語學習》第2004年1期。
《第二語言教材的屬性、功能和基本分類》,《漢語研究與應用》第二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論對外漢語教材的針對性》,《世界漢語教學》2004年第2期。
《第二語言教材編寫的基本程序》,《海外華文教育》2004年第2期。
《第二語言教材編寫的通用原則》,中國應用語言學會編《第三屆全國語言文字應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香港科技聯合出版社,2004。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研究述評》,《世界漢語教學》2006年第2期。
《漢字研究與漢字教學研究綜觀》,《漢語研究與應用》第四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
《論對外漢語教材的實用性》,《語言教學與研究》2007年第3期。
《漢語國際化進程中學科建設問題思考》,《世界漢語教學》2007年第3期。
《對外漢語語法教學研究綜觀》,《語言文字應用》2007年第4期。
《文化教學的剛性原則和柔性策略》,《海外華文教育》2007年第4期。
《對外漢語教材中文化偏誤分析》,袁博平主編《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Approach to Applied Chinese Language Studies 》,Cypress Book Co. UK Ltd. 2007。
《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研究縱覽》,《海外華文教育》2008年第4期。
《論對外漢語教材的科學性》,《語言文字應用》2008年第3期。
《普通話在國際漢語教學中的核心地位》,《漢語學習》2009年第2期。
《關於構建國際漢語教育學科的構想》,《世界漢語教學》2009年第3期。
主要研究領域
1.漢語語法
2.對外漢語教學
3. 國際漢語教育
研究生課程
1.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理論研究
2.漢語作為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
3.語言流派與漢語語法研究
4. 漢語語法分析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② 中國地質大學和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有什麼關系
長城學院不過是掛著地大的羊頭賣的狗肉,這學校完全是很爛的民辦本三院校。老師版沒有多權好的,最好的無非就是幾個農大,河大在這兼職,一周上幾節課的老師。大部分都是剛畢業的大學老師。
教育資源和地大完全沒有關系。
③ 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專業本科全部教材都有什麼
北京大學漢語語言學專業本科全部教材有:
語言學
1,美國結構語言學 (American linguistics)
參考書目:Hockett 《現代語言學教程》 北京大學出版社
Sapir 《語言論》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Bloomfield《語言論》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2.實驗語音學 (phonetics)
參考書目: 吳宗濟 林茂燦 《實驗語音學概要》 高等教育出版社
P.B.鄧斯 E.N.平森著 曹劍芬 任宏謨 譯
《言語鏈——聽和說的科學》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林燾、王理嘉,《語音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王理嘉,《音系學基礎》,語文出版社
3、漢語音韻學
參考書目:唐作藩,《音韻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耿振聲 《音韻通講》, 河北教育出版社
唐作藩,《漢語音韻學常識》,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 力,《漢語音韻》,中華書局
《宋本廣韻&永祿本韻鏡》,江蘇教育出版社
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廣韻》,上海辭書出版社
周祖謨,《廣韻校本》,中華書局
丁聲樹、李榮,《古今字音對照手冊》
李新魁,《韻鏡校正》,中華書局
楊軍,《韻鏡校箋》,浙江大學出版社
4、漢語史(上)
參考書目:王力,《漢語史稿》,中華書局1980年
——《漢語語音史》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5年
何九盈《音韻叢稿》(版本原文未註明)
下面的著作只研究某一時期的語音情況:
上古:李方桂 ,《上古音研究》,商務印書館(最好將李、王、何三家對比閱讀)
何九盈、陳復華,《古韻通曉》,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何九盈,《上古音》,商務印書館
龔煌誠 ,《漢藏語研究論文集》,北京大學出版社
唐作藩 ,《漢字古音手冊》,北京大學出版社(工具書)
中古:李榮,《切韻音系》,科學出版社(最好讀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最好將邵、李兩家對比閱讀)
張渭毅,《中古音論》,河南大學出版社
周祖謨,《周祖謨學術論著自選集》,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
近代:寧繼福,《中原音韻表稿》,吉林文史出版社
楊耐思,《中原音韻音系》,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近代漢語音論》,商務印書館
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況》,北京大學出版社
5、漢語史(下)
參考書目:王力,《漢語語法史》,商務印書館
向熹,《簡明漢語史》(語法部分)高等教育出版社
太辰田夫(著)蔣紹愚、徐昌華(譯)《中國與歷史文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蔣紹愚,《近代漢語研究概況》,北京大學出版社
——《古漢語詞彙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宋紹年,《馬氏文通研讀》,北京大學出版社
馬建忠,《馬氏文通》,商務印書館
6、《切韻》導讀
參考書目:余乃永,《新校互注宋本廣韻》,上海辭書出版社
周祖謨,《廣韻校本》,中華書局
李榮,《切韻音系》,科學出版社(最好讀1956年版)
邵容芬,《切韻研究》,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7、現代漢語
參考書目:北大中文系現代漢語教研室,《現代漢語》,商務出版社
朱德熙,《語法答問》,商務印書館
—— 《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
——《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
8、古代漢語
參考書目:
郭錫良等,《古代漢語》,商務印書館
王力,《古代漢語》,中華書局
王力(主編),《王力古漢語字典》,中華書局
《古漢語常用字字典》編寫組,《古漢語常用字字典》
9、漢語和漢語研究
參考書目:呂叔湘:《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商務印書館。
馮勝利1997《漢語的韻律、詞法與句法》,北京大學出版社
郭銳:《現代漢語詞類研究》,商務印書館
劉丹青(主編):《語言學前沿與漢語研究》,上海教育出版社
陸儉明:《八十年代中國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
陸儉明:《現代漢語語法研究教程》(第三版),北京大學出版社
馬真:《現代漢語虛詞研究方法論》,商務印書館。
沈家煊:《認知與漢語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
沈陽:《現代漢語空語類研究》,山東教育出版社。
沈陽(編):《20世紀現代漢語八大家?陸儉明選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
沈陽(編):《20世紀現代漢語八大家?朱德熙選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
沈陽(編):《20世紀現代漢語八大家?呂叔湘選集》,東北師范大學出版
沈陽、何元建、顧陽(2001)《生成語法理論與漢語語法研究》,黑龍江
教育出版社
宋國明:《句法理論概要》,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王洪君1999《漢語非線性音系學—漢語的音系格局與單字音》,北京大學
出版社
吳福祥、洪波(主編):《語法化與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
袁毓林:《漢語語法研究的認知視野》,商務印書館。
詹衛東:《面向中文信息處理的現代漢語短語結構規則研究》,清華大學
出版社
張伯江、方梅1996《漢語功能語法研究》,江西教育出版社
張敏:《認知語言學與漢語名詞短語》,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朱德熙:《語法講義》,商務印書館
朱德熙:《語法答問》,商務印書館
朱德熙:《現代漢語語法研究》,商務印書館
王理嘉等(編著),《現代漢語專題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10、漢語方言學
參考書目:
《漢語方言概要》袁家驊等著,文字改革出版社1960年出版,1983第二版。
《漢語方音字匯》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1962年出版,
1989第二版。兩版均為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
《漢語方言詞彙》北京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系語言學教研室編,1964年出版
文字改革出版社出版。1995年由語文出版社出第二版
《昌黎方言志》河北省昌黎縣縣志編纂委員會和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合著
1960 年科學出版社出版,1984 年上海教育出版社再版。
《漢語方言學導論》 游汝傑著,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年第一版,2000年第
第二版
《現代漢語方言概論》 侯精一主編,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漢語方言語音的演變和層次》 王福堂著,語文出版社 1999 年出版
2005 年已出修訂本
《漢語方言學》 [李如龍著,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 年出版。]
《漢語方言地理學》 賀登崧著,石汝傑、岩田禮譯,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3 年
11、語言學概論
參考書目:
胡明揚、賀陽、沈陽、《語言學概論》(語音、詞彙)語文出版社
葉蜚聲、徐通鏘 《語言學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徐通鏘,《基礎語言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12、理論語言學
參考書目:
陳保亞,《20世紀中國語言學方法論》,山東教育出版社
徐通鏘,《歷史語言學》,商務印書館
文學類
中國當代文學
教材:
洪子誠:《中國當代文學史》(修訂版)
參考書目:
洪子誠:《問題與方法》
李 楊:《文學史寫作中的現代性問題》
《抗爭宿命之路》《50—70年代文學經典再解讀》
陳曉明:《無邊的挑戰》《表意的焦慮》
張頤武:《在邊緣處追索》《大轉型》(與謝冕合著)
曹文軒:《八十年代文學現象研究》《20世紀末中國文學現象研究》
韓毓海:《鎖鏈上的花環》
邵燕君:《傾斜的文學場》
賀桂梅:《人文學的想像力》
陳思和:《中國新文學整體觀》
戴錦華:《隱形書寫》
王曉明:《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
陳順馨:《中國當代文學的敘事與性別》
曠新年:《寫在當代文學邊上》
張旭東:《批評的蹤跡》
黃子平:《革命·歷史·小說》(大陸的《「灰闌」中的敘述》是刪節版)
唐小兵編:《再解讀:大眾文藝與意識形態》
劉禾:《跨語際實踐——文學、民族文化與被譯介的現代性
(1900~1937)》
中國現代文學
課本:
錢理群 溫儒敏 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
文學史:
王瑤:《中國新文學史稿》
唐弢 嚴家炎:《中國現代文學史》
嚴家炎:《中國現代小說流派史》
孫玉石:《中國現代主義詩潮史論》
溫儒敏:《中國現代文學批評史》
研究著作:
夏志清:《中國現代小說史》
錢理群:《1948天地玄黃》 《心靈的探尋》 《1948天地玄黃》
陳平原:《中國小說敘事模式的轉變》
錢理群 黃子平 陳平原:《二十世紀中國文學三人談 漫說文化》
李歐梵:《上海摩登》
王德威:《被壓抑的現代性》
陳平原 王德威:《北京:都市想像與文化記憶》
王曉明:《二十世紀中國文學史論》
戴錦華:《浮出歷史地表》
金介甫:《沈從文傳》
《中國新文學大系》各集的導言
中國古代文學史
教材:
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
林庚 《中國文學簡史》北大、清華出版社都有。一口氣可以讀完,酣暢淋漓。
《中國文學史參考資料簡編》上下冊 北京大學出版社
《先秦文學史參考資料》,《兩漢文學史參考資料》《魏晉南北朝文學史參考資料》
北大中文系編,中華書局。
作品:
《古文觀止》
《天下才子必讀書》
《文選》
《詩經》《楚辭》
沈德潛、《古詩源》 中華書局
《唐詩別裁集》
馬茂元 《唐詩選》
俞平伯《唐宋詞選釋》
龍榆生《唐宋名家詞選》
錢鍾書 《宋詩選注》
張鳴《宋詩選》
汪辟疆《唐人小說》
程毅中《宋元小說話本集》
《西廂記》《牡丹亭》、四大名著等。
中國文學批評史
教材:張少康《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教程》
郭紹虞《歷代文論選》
參考書
朱東潤《中國文學批評史大綱》,上海古籍出版社
郭紹虞《中國文學批評史》,百花文藝出版社
羅根澤《中國文學批評史》,上海書店出版社
詹鍈《文心雕龍義證》,上海古籍出版社
劉熙載《藝概》,江蘇古籍出版社
郭紹虞、羅根澤主編《中國古典文學理論批評專著選輯》,人民文學出版社
西方文學理論史
教材:董學文主編:《西方文學理論史》
參考書目:朱光潛:《西方美學史》
韋勒克:《近代文學批評史》(8卷)
特里·伊格爾頓:《二十世紀西方文學理論》
拉曼·賽爾登:《文學批評理論——從柏拉圖到現在》
胡經之:《西方文學理論名著教程》
趙一凡:《歐美新學賞析》
以及大量西方(文學)理論原著,從柏拉圖往下,直到福柯、德里達等
文學原理
教材:董學文、張永剛:《文學原理》
參考書目:韋勒克、沃倫:《文學理論》
米克·巴爾:《敘述學:敘事理論導論》
以及西方文學理論史部分參考書目,還有小說理論著作,如:
米蘭·昆德拉:《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帷幕》
納博科夫:《文學講稿》
略薩: 《給青年小說家的信》
卡爾維諾《千年文學備忘錄》
安伯托·艾柯《優游小說林》
張大春:《小說稗類》
曹文軒:《小說門》
西方文學史
教材:喻天舒:《西方文學概觀》
參考書目:羅德·W·霍爾頓、文森特·F·霍普爾:《歐洲文學的背景》
李賦寧:《歐洲文學史》(三卷)
威爾杜蘭:《世界文明史》 以及西方文學理論史部分參考書目
東方文學史:
教材:郁龍余:《東方文學史》
參考書目:季羨林:《簡明東方文學史》
欒文華:《東方現代文學史》
季羨林、劉安武:《東方文學史》
柄谷行人:《日本現代文學的起源》
民間文學概論
教材:
《民間文學教程》 段寶林 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
參考書目:
《民俗研究》 王 娟 著 北京大學出版社
《民間文學作品選》 高等學校民間文學教材編寫組編 上海文藝出版社
文獻
幾本實用的工具書:
《辭源》,商務印書館
《漢語大字典》,湖北、四川辭書出版社
《古漢語知識詞典》,中華書局
萬國鼎《中國歷史紀年表》,中華書局
吳文治《中國文學史大事年表》,黃山書社
全系必修:
《論語》導讀
教材:
楊伯峻《論語譯注》,中華書局
參考書:
孫欽善《論語注譯》,巴蜀書社
李零《喪家狗》,山西人民出版社
程樹德《論語集釋》,中華書局
其餘參見李零《喪家狗》P28-P50
《孟子導讀》
教材:
楊伯峻《孟子譯注》,中華書局
參考書:
焦循《孟子正義》,中華書局
董洪利《孟子研究》,江蘇古籍
中文工具書
教材:
朱天俊、李國新《中文工具書教程》,北京大學出版社
參考書:
朱天俊、陳宏天《文史工具書手冊》,中國青年出版社
中國古代文化
教材:
無
參考書:
陰法魯、許樹安《中國古代文化史》,北京大學出版社
吳小如《中國文化史綱要》,北京大學出版社
柳詒徵《中國文化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錢穆《中國文化史導論》,商務印書館
王力《中國古代文化常識》,江蘇教育出版社(中國言實出版社、世界圖書出版
公司有插圖本)
呂思勉《呂著中國通史》,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古代典籍概要
教材:
無
參考書:
金開誠、葛兆光《古詩文要籍敘錄》,中華書局(原名《歷代詩文要籍詳解》,
北京出版社)
張舜徽《中國古代史籍舉要》,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
《十三經說略》、《二十五史說略》,北京燕山出版社
呂思勉《經子解題》,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柴德賡《史籍舉要》,北京出版社
王樹民《史部要籍解題》,中華書局
黃永年《古文獻學四講》,鷺江出版社
陳高華等《中國古代史史料學》,天津古籍出版社
安作璋《中國古代史史料學》,福建人民
④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和中國地質大學什麼關系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是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與保定賀陽教育投資有限公司合作,按新機制、新模式舉辦的獨立學院,辦學層次為全日制普通本科。學院按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劃,面向全國招生。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地處我國歷史文化名城—保定市,保定素有北京南大門之稱,首都護城河之譽,區位優勢得天獨厚,交通十分便利。學院具有獨立的校園,具有齊全的現代化教學基礎設施、文化體育設施和完善的學生綜合服務設施,並已擁有一支專兼職結合的品德高尚、業務精湛、具有較高素質的師資隊伍。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是教育部直屬全國重點多科性大學,是首批設立研究生院和進入「211工程」建設的高校之一。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被稱為地學人才的搖籃,五十多年來,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地學及其他學科的優秀人才。
長城學院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的智力和人才資源優勢為依託,由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負責教學管理,擇優選派及聘用專兼職結合的任課教師和管理人員,教學質量得到保證。同時,長城學院廣泛借鑒國內外先進的辦學理念和手段,根據現代科學技術發展趨勢,社會經濟發展需要以及人力資源市場需求設置專業,以教育質量為核心致力於培養「品德優良、基礎扎實、知識匹配、能力突出」,具有市場競爭能力的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
學院按教育部規定,學生成績合格畢業時頒發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普通本科畢業證書;符合學位授予條件者,由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授予學士學位;學生按國家規定可享受國家獎學金、國家勵志獎學金和國家助學金及校獎學金。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繼承和發揚中國地質大學(北京)「艱苦樸素、求真務實」的優良校風,在科學發展觀的指導下,按照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協調發展的原則,不斷優化培養過程,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努力把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建設成為國內知名的、高水平的新型大學。
⑤ 保定冀英和賀陽哪個
如果在保定復選奇嬰和賀陽,其中一制所學校去上學的話,我個人推薦冀英。因為精英學校是啊,最少有十多年的教學歷史了吧?然後在保定無論是教學水平還是口碑,都是一流的,然後這個師資隊伍經過這么多年的發展,肯定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這個喝羊。中學的話應該是成立到現在56年,然後一直感覺好像不溫不火的,然後有一段時間炒作說要作為衡中保定分校,但是好像最後也沒有結論,然後綜合而論我還是推薦去吉英。
⑥ 中國地質大學長城學院的師資情況好嗎
頂了!勸那些考生千萬別報,來了就會後悔的要死。
1.學校環境一點都不好,學校很小,教學設施很爛,交通也不方便(因為實在一個山溝裡面到市區要一個多小時的公交,而且晚了就沒車回去。)
2.學校的老師層次參差不齊,有地大本部的,也有不知道哪裡找的,遇到好老師就好,遇不到好的老師估計學習的興趣就沒了。
3.學校有很多地方都沒有透明度的,學校網路很垃圾,限制流量限制P2P,只能看看學校內部網站的一些資源。而且還不準許辦電信的寬頻。校園網收費也很貴,數次漲價。
4.學校超市很黑心,有些東西都是假貨,而且有些商品比外面貴一塊錢。
5.聽往屆的一些學長說,畢業的時候拿學位證時,是一件讓人很不爽的事情,在學位證這方面根本沒有透明度。我都還在擔心以後我畢業會是怎麼一個情況。
6.學校根本就很少為學生著想,只曉得收學費,收這個費那個費。也不說改善一下教學設施和辦學條件。
7.學校周邊治安很亂。
要報考的考生清酌情考慮,千萬別只看錶面現像。
我是中國地質大學江城學院電子信息工程06級的畢業生,大學四年下來各方面表現優異,捫心自問是個合格的畢業生,但是,我不解,為什麼最終我沒學位證而有人四年下來掛了N多門的卻有,為什麼大學四年下來學校在29號才公布成績,其實大家的成績早就下來了,據內部人士透露那是為了給找路子的人緩沖時間,我有認識的花了1萬找關系拿到了學位證把別人名額擠下來了,這就是所謂的潛規則嗎?學校在30號給我們停水停電趕我們走怕我們鬧事還說讓我們寫申請增加名額,全扯淡,我們都被騙了,被這個民辦三本學校騙了,希望大家看到這能夠警覺讓已經或者准備報考這個學校的親戚朋友懸崖勒馬 。那些學校的托別在這里亂發言坑人。
⑦ 考研想考中文方面的,我是學理科的,跨專業,請問如果考河北師范大學的中文系,需要學習那些書目
我是河北師大中文系的,我們學校參考書比較少,袁行霈主編《中國文學史》四卷,高等教育出版社。童慶炳的《文學概論》,王力的古漢語,張燕瑾的古代文學作品選,就查差不多了
⑧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的學科介紹
(一) 文藝學
中國人民大學文藝學學科起步於1959年創辦的「文研班」,當時由周揚任名譽主任,何其芳、何洛為主要負責人。「文研班」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文藝理論學術骨幹,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與批評體系做出了努力。本學科1984年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93年獲博士學位授予權,2001年被評為國家重點學科,2007年再度通過國家重點學科評估,2001年以來還招收、培養了6屆博士後研究人員。
經過幾代學人的長期努力,本學科立足於自己的傳統、特色和風格,進一步凝練研究方向、整合學術資源,以文藝學基礎理論、馬克思主義文論、文藝思潮與文學批評、文化研究四大研究方向為基礎,以相關學科的比較詩學與西方文論、中國古代文論與審美文化兩個研究方向為延伸,使整個學科通過優勢互補的學術格局達到了新的水準,並在一定程度上居於領先地位。
在基礎研究方面,本學科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和方法,將最新的理論發展納入中國文藝學的學科建構。我們在海德格爾詩學、哲學解釋學文論、神學解釋學文論、精神分析文論、現象學美學與批評、馬克思主義文藝學、文化理論與批評等研究領域出版了一批學術專著。同時,我們也著力於中國古代文論的現代闡釋,積極介入中國當代文學批評和文藝思潮研究,並取得了較大拓展。
在應用研究方面,本學科參與了中宣部《文化體制改革總體方案》和《中國文化發展綱要》的起草工作,關於文化產業的理論研究也對國家文化產業的發展產生了一定影響。
在學術平台的建設方面,本學科多次舉辦高規格的國際和國內學術會議,學術交流頻繁。本學科還長期主辦《馬列文論研究》、《問題》、《文化研究》等三種學術集刊,並主編「人大復印報刊資料」《文藝理論》和《文化研究》兩種學術月刊。
(二) 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
中國人民大學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由老一輩革命家、教育家、語言文字學家吳玉章同志於20世紀50年代親手創建,並由胡明揚教授長期主持。1981年首批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後又獲博士學位授予權,形成從本科到博士後的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著名學者胡明揚、瞿靄堂、郭錦桴、陶沙、林杏光等均在此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為學科建設奠定了堅實基礎。本學科自創建以來,培養了一批卓有成就的語言學專門人才,取得了一系列具有重要學術影響的研究成果。並與漢語言文字學學科一起主辦學術輯刊《語言論集》、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
該學科語言學理論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胡明揚《語言和語言學》、《西方語言學名著選讀》(主編)、《格辨》(譯著)、《詞典學概論》、《語法和語法體系》、《胡明揚語言學論文集》、《詞類問題考察》(主編),郭錦桴《綜合語音學》、《漢語聲調語調闡要與探索》,瞿靄堂《漢藏語言研究的理論和方法》(與勁松合著),賀陽《從現代漢語介詞中的歐化現象看間接語言接觸》、《現代漢語DV結構的興起及發展與印歐語言的影響》、勁松《現代漢語輕聲動態研究》,駱峰《從系統論的角度看索緒爾語言學理論的建構》等。
該學科方言與社會語言學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胡明揚《北京話初探》、《北京話的語氣助詞和嘆詞》、《關於北京話語音、詞彙的五項調查》、《北京話研究》(主編)、《海鹽方言志》、《海鹽方言的存現句和靜態句》,謝自立《天鎮方言志》,郭錦桴《漢語與中國傳統文化》,賀陽《北京牛街地區回民話中的借詞》、《北京牛街回民的北京話調查》,勁松《中介語僵化的語言學意義》、《常州話前高母音的舌尖化》,吳永煥《臨沂方言志》等。
該學科應用語言學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胡明揚《對外漢語教學基礎教材的編寫問題》,瞿靄堂《雙語和雙語研究》,李大忠《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分析》,李泉《對外漢語教學理論思考》、《基於語體的對外漢語教學語法體系構建》,羅青松《對外漢語寫作教學研究》、《對外漢語寫作教學的特點和原則》,張衛國《漢語研究基本數理統計方法》、《ICON教程》、《三種意義、三類定語和三個槽位》、《定語類型和槽關系類型的對應及其對名詞語義分析的作用》等。
該學科目前有在職教授5人,副教授5人,講師4人。目前承擔教育部重大攻關項目1項(「漢語國際推廣研究」),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1項(「現代漢語單音形容詞句法語義研究」),教育部社科基金項目1項(「間接語言接觸的個案調查與理論研究」),國家對外漢語教學領導小組辦公室「十五」科研規劃項目1項(「面向對外漢語教學的漢語語體研究」)。
(三)漢語言文字學
漢語言文字學學科是「中國語言文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學科奠基人是中國人民大學首任校長、我國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教育家、語言文字學家吳玉章。1928年,吳玉章在蘇聯和瞿秋白、蕭三、林伯渠等開始了創制中國拉丁化新文字的工作,制訂了《中國拉丁化新文字》。新文字產生後,吳玉章等用新文字在蘇聯遠東中國工人中進行掃盲。不久,新文字傳入國內,在全國范圍內掀起了學習新文字的運動。抗日戰爭爆發後,吳玉章回國,在延安擔任陝甘寧邊區新文字協會會長和新文字幹部學校校長,在邊區和各抗日根據地用新文字掃盲和提高文化。新中國成立後,吳玉章歷任中國文字改革協會會長、中國文字改革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和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主任,直接領導了全國的文字改革工作。吳玉章在數十年的漢字研究和文字改革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漢字研究和文字改革理論,在漢字研究和文字改革領域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960年2月,中國人民大學成立校屬中國語言文字研究所,吳玉章校長一度親任所長,作為新中國最早成立的語言文字研究所,為漢語言文字學專業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研究所現歸屬文學院。
該學科已形成文字學研究、音韻學研究、詞彙學研究、語法學研究四個分支方向:
文字學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吳玉章《文字改革文集》,宋永培《〈說文〉漢字體系研究法》,王貴元《馬王堆帛書漢字構形系統研究》(獲北京市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漢字與歷史文化》、《<說文解字>校箋》,冀小軍《說甲骨文中表祈求義的「 」字》、《「刑天」補釋》,李祿興《現代漢字學要略》、《試論現代漢字字素》。
音韻學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陳復華《古韻通曉》(合著)、《漢語音韻學基礎》,劉廣和《音韻比較研究》,趙彤《戰國楚方言音系研究》、 《藏語聲母演變的幾個問題》,高永安《明清皖南方音研究》, 鄭林嘯《〈篆隸萬象名義〉聲系研究》。
詞彙學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宋永培《〈說文〉與文獻詞義學》、《〈說文〉與上古漢語詞義研究》、《古漢語詞義系統研究》,韓陳其《漢語羨余現象研究》、《漢語詞彙論稿》、《漢語借代義詞典》,朱冠明《漢語詞彙史研究的新視界》、《從中古佛典看「自己」的形成》。
語法學研究方向的重要成果有:周生亞《論上古漢語人稱代詞繁復的原因》、《古代詩歌語法》,楚永安《文言復式虛詞》,殷國光《〈呂氏春秋〉詞類研究》(獲第七屆北京大學王力語言學二等獎、全國普通高等院校第二屆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上古漢語語法研究》,李林《古代漢語語法分析》(獲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龍國富《姚秦譯經助詞研究》等。
該學科歷年來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課題,還與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一起主編人大復印報刊資料《語言文字學》月刊和《語言論集》輯刊。
(四)中國古典文獻學
中國古典文獻學學科在1998年以後成為獨立建制,逐步開始培養碩士生和博士生,並承擔了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研究課題。該學科包括兩個研究方向:
1、傳世語言文學文獻研究。重要成果有《<說文解字>校箋》、《<太平廣記>版本考述》、《吳梅村年譜》、校注本《歐陽修全集(1-6)》、《古籍閱讀基礎》等。
2、出土文獻的整理與研究。內容包括文獻作者、時代、內容、傳承關系的研究;出土文獻的校勘、標點、注釋;出土文獻的語言文字研究;出土文獻字典、詞典和字形表的編撰;出土文獻與傳世文獻的對比等。重要成果有《馬王堆帛書漢字構形系統研究》、《出土文獻文字的整理》、《戰國楚簡遣策的物量表示法與量詞》、《張家山漢簡字詞釋讀考辨》、《漢代簡牘遣策的物量表示法與量詞》、《張家山漢簡與<說文>合證》、《吐魯番文書〈蒼頡篇〉研究》等。
(五)中國古代文學
中國古代文學是「中國語言文學」的基礎學科之一,學科奠基人是老一代的著名學者謝無量、馮其庸等。謝無量先生的《中國大文學史》是我國最早的文學史著作之一,產生過巨大的影響。馮其庸先生1960年代主編的《歷代文選》本來是中文系的教材,出版後風靡一時,不斷再版,成為影響幾代人的古代文學讀本。
1980年代以後,該學科先後獲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建設進一步加強。馮其庸教授的《論庚辰本》、《曹雪芹家世新考》、《石頭記脂本研究》、《論紅樓夢思想》、《瓜飯樓重校評批紅樓夢》等一批紅學著作享譽海內外,奠定了他作為一代紅學大師的地位。朱靖華教授則成為蘇軾研究界的重要一家,其《蘇軾新評》、《蘇軾論》、《蘇東坡寓言大全詮釋》等受到廣泛關注與好評。此外,李永祜教授點校的百回本新版《水滸傳》(中華書局出版)被學界譽為最好的整理本;其論文《水滸成書「嘉靖說」質疑》1987年獲中國《水滸》學會優秀論文獎。吳小林教授則在唐宋散文方面有著深入的研究,著有《唐宋八大家》、《柳宗元散文藝術》、《王安石傳》等。
2000年以來,該學科逐漸完成了學術隊伍的新老交替,形成了「中國古代文學與傳統文化」、「中國古代文學與古典文獻」、「中國古代文論」三個日趨成熟的研究方向,並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4項、省部級項目7項。
該學科「中國古代文論」方向的標志性成果,有蔡鍾翔、黃葆真、成復旺歷時九年完成的五卷本《中國文學理論史》(該書獲得全國高校首屆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北京市第二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蔡鍾翔、成復旺等主編的《中國美學范疇叢書》,成復旺的《中國古代的人學與美學》、《中國藝文理論志》、《神與物游》,袁濟喜的《六朝美學》、《六朝清音》(獲第五屆國家圖書獎)、《兩漢精神世界》,詹杭倫的《清代賦論研究》、《方回的唐宋詩律學》,林湘華《禪宗與宋代詩學理論》等。
該學科在「中國古代文學與傳統文化」方向上的代表性成果,有李炳海的《道家與道家文學》(獲全國高校出版社優秀學術著作獎、)、《民族融合與中國古代文學》、《先秦兩漢文學的生命意識》、《部族文化與先秦文學》(獲吉林省優秀社科一等獎)、《漢代文學的情理世界》,冷成金的《蘇軾的哲學觀與文藝觀》、《文學與文化的張力》、《隱士與解脫》、《中國文學的歷史與審美》,諸葛憶兵的《宋代文史考論》、《宋代宰輔制度研究》、《徽宗詞壇研究》,王昕的《話本小說的歷史與敘述》、《漫說三言二拍》等。
該學科在「中國古代文學與古典文獻」方向上的重要成果,有張國風的《<太平廣記>版本考述》、《<儒林外史>試論》、《<儒林外史>及其時代》、《傳統的困窘》,葉君遠的《吳梅村年譜》、《吳偉業評傳》、《清代詩壇第一家》、《中國古代文體叢書·詩》,王燕的《晚清小說期刊史論》等。該學科還主編學術月刊「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古代、近代文學研究》。
(六)中國現當代文學
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的創立可以一直追溯到蔡儀教授1950年出版的《新文學講話》,它是全國「中國現當代文學學科」最早的一批文學史教材之一。汪金丁、林志浩兩位教授為學科奠基人。1960年,由林志浩教授主編、現當代文學教研室教師參與編寫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初稿問世;1979年,經過修訂的同名教材再次出版,同唐弢、嚴家炎的《中國現代文學史》被當時國內大學採用最多的教材。經過兩代學者的努力,至1980年代,該學科發展成為國內同專業中少數幾個專業方向齊全、梯隊整齊並具有影響力的學科群體。
1981年,該學科獲得首批碩士學位授予權,共招收了二十餘批碩士研究生,包括來自日本、韓國的碩士研究生。2002年後,開始招收「現代文學思潮」方向的博士研究生;2006年後,擴展到「中國現代文學」、「中國當代文學」和「現代文學思潮」三個專業方向。
1960-1980年代,該學科較有優勢的研究領域是「魯迅研究」、「文學史研究」。其中,標志性的學術成果是林志浩的《魯迅傳》、《中國現代文學史》(主編)。另外,還有趙遐秋《中國現代小說史》、《徐志摩傳》、張慧珠的老舍研究、閻煥東的郭沫若研究、馬德俊、王清波的中國新詩史和當代詩歌研究等等。這些成果,都為該學科的發展作出了貢獻。
1995年後,該學科開始進行新老隊伍的交替,在任教師全部擁有文學博士學位。在保持原有優勢的基礎上,該學科又增設了「海派文化與海派文學」、「中國新詩史」、「四十至七十年代文學」和「八十年代文學史問題」等研究領域,逐漸形成囊括本學科三個專業方向、且具有較大影響的學術隊伍。
1990年代以後,該學科又完成了一批重要的學術著作和學術論文。其中程光煒《艾青傳》、《文化的轉軌》、《中國當代詩歌史》,李今《海派文化與海派文學》、《三十年代俄國文學「漢譯」》等著作,是較具代表性的成果,被許多相關論文經常引用和轉述;孫民樂、姚丹和張潔宇等年輕學者的著作《清末民初文學語言的變革》、《西南聯大時期的文學活動》、《荒原上的丁香》等,也引起了學界的較多關注。另外,該學科老師聯袂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和北京師范大學幾位學者主編的《中國現代文學史》先後被列入教育部「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和「十一五教材」,成為國內許多大學和多所重點大學中文系的必修課教材和考研參考書,並被日本、韓國、台灣的一些大學列為教材和參考書。王家新教授為全校學生和本系研究生開設的「中外詩歌欣賞」、「新詩的創作與研究」,成為該學科新近增加的「創造性寫作」課程中的亮點之一。
該學科主持完成國家社科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基金項目(含重點)4項。其中,獲得省部級獎勵1項,核心學術雜志「年度優秀論文獎」2項。該學科還主編學術月刊「人大復印報刊資料」《中國現代、當代文學研究》。
(七)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
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學科,是由繆朗山、趙澧、茅於美、王金陵等老一代學者在1960年代建立,當時是國內最早培養導師制研究生的單位,並於1963年開始招收「外國文藝理論史」研究生,1981年又成為全國高校最早的三個「世界文學」碩士點之一。1996年以後開始招收「西方文藝理論」、「比較詩學」、「比較文學與世界文學」等方向或專業的博士生;2005年建立獨立的博士點;2008年被評為北京市重點學科。
經過幾代學者的努力,該學科的「比較詩學與西方文論」、「比較文學與歐美文學」、「比較文化與藝術批評」等三個研究方向已經日趨成熟,並逐漸形成了一支精通外語(包括英、法、德、俄、日、希臘、拉丁等語種)、學有專攻並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學術隊伍。
該學科在任全部教師,均有在國外長期學習或從事研究的經歷,其中3人在國外獲得博士學位;完成的學術成果中,包括英文著作2部、德文著作1部、A&HCI檢索論文5篇。同時該學科還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項目8項,省部級項目9項,國際合作項目4項;獲國家級獎勵2項,省部級獎勵6項;主辦學術輯刊《基督教文化學刊》(已出版18輯並自2005年9月起被列入CSSCI核心期刊資料庫)、《對話》(已出版2輯),主編學術月刊「人大復印報刊資料」《外國文學研究》。
該學科在西方原典譯介方面的標志性成果,有章安祺編訂的《繆靈珠美學譯文集》(四卷),趙澧、徐京安、黃晉凱等主編的《唯美主義》、《象徵主義·意象派》、《未來主義·超現實主義》、《荒誕派》等「外國文學流派研究叢書」,章安祺、楊恆達翻譯的《現代文學批評史》;以及近些年楊恆達主譯的《尼采文集》,楊慧林主編的「西方文學與基督教書系」、「當代詮釋學譯叢」,王以培翻譯的《蘭波作品全集》,夏可君編譯的《德里達:解構與思想的未來》、《讓-呂克·南希:解構的共通體》等。
該學科在文學史與文論史研究方面的代表性成果,有趙澧、黃晉凱等主編的《外國文學簡編》,章安祺、梁坤主編的《外國文學名著批評教程》,楊慧林、黃晉凱合著的《歐洲中世紀文學史》(獲國家新聞出版署第六屆外國文學優秀成果二等獎),梁坤《20世紀俄語作家史論》、《末世與救贖——20世紀俄羅斯文學主題的宗教文化闡釋》,范方俊《20世紀中外現代戲劇》,張秉真、章安祺、楊慧林合著的《西方文藝理論史》(獲教育部第三屆高等學校優秀教材二等獎),章安祺、黃克劍、楊慧林合著的《西方文藝理論史:從柏拉圖到尼采》。在此基礎上,楊慧林、章安祺、黃克劍、耿幼壯的「西方文藝理論史課程建設」於2004年獲得北京市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2005年獲得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
該學科還充分發揮跨學科研究的相對優勢,分別從藝術學和宗教學的視角,逐漸形成了自己的專題研究論著系列。如楊慧林《神學詮釋學》、《基督教的底色與文化延伸》、《移動的邊界》、《廢墟中的記憶》,楊恆達《詩意的叛逆》,耿幼壯《視覺·軀體·文本》、《破碎的痕跡》、《書寫的神話》,雷立柏《古希臘羅馬與基督教》、《論基督教的大與小》,夏可君《幻像與生命》等。在專題研究方面的外文成果則有楊煦生Immanente Transzendenz: Eine Untersuchung der Transzendenz-erfahrung in der antiken chinesischen Religiositat mit Berucksichtigung des Konfuzianismus(德國 Tubingen University Press, 2004),楊慧林 Christianity in China: the Work of Yang Huilin(美國 M. E. Sharpe, Inc., 2004)、Sino-Christian Studies in China (co-edited, 美國Cambridge Scholars』 Press, 2006)等。
(八)電影學
為適應當代影視文化的新發展格局,文學院在原有文藝學學科基礎上重新整合影視與新媒體藝術研究力量,於2004年12月成立了影視與新媒體藝術教研室。該學科在2007年2月正式獲得電影學碩士學位授予權。從2008年開始面向社會招收電影學碩士研究生。該學科擁有:教授2人、副教授2人、講師1人。
該學科是文學院最具發展潛力的專業之一,擁有一批長期從事影視和新媒體教學與研究的專家學者。其中潘天強、許鵬教授等都曾主持或參與了多項國家和省部級重大科研攻關項目,並取得了豐碩的科研成果。中青年教師陳陽博士、孫柏博士等在國內核心期刊上發表多篇重要論文,並出版了自己的學術專著。科研究立足於影視基礎理論和批評,在堅實的史論以及批評研究基礎上,關注並追蹤當代高科技傳媒手段對視聽藝術所產生的重要影響,關注並追蹤以視聽媒體為代表的新型藝術形式的傳播與發展對社會文化建設的影響。研究上述文化現象的癥候、特性並及時從理論的高度上給予深入的總結。
該學科雖然起步較晚,但近幾年已經取得了較大的成果。本學科教師出版專著和教材有《新編西方電影簡明教程》(教育部審定研究生教學用書,國家十一五重點教材),《新媒體藝術論》(國家十一五重點教材),《電視劇:文學與藝術間的行走——90年後電視劇問題研究》,《丑角的復活——西方戲劇文化的價值重估》等。參加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如:「電影電視批評理論與實踐」(國家社科基金),「網路文藝的傳播機制與審美特徵」(教育部「十五」規劃項目)等。
本學科有三個重點研究方向:
* 研究方向一 電影史和電影理論
該方向涉及電影史和電影理論兩方面的知識體系,電影史包括中國電影史以及港澳台華語電影各個階段的發展歷史及當代的美學特徵,外國電影史包括西方電影史以及國別電影史的各個階段和當代電影的發展狀態,東方電影史及其日本、韓國、印度、伊朗電影的研究作為空白可以作為重點關注的對象。電影理論涉及電影自身的理論闡釋和爭論以及相關學科對電影理論的美學闡釋。
* 研究方向二 影視批評與製作研究 該方向一、從美學、文學、思潮、圖像、受眾等不同視角對電影電視批評、鑒賞作理論和方法上的研究,並探討其美學標准和審美特性。二、製作理論包括:(1)電影電視的劇作理論如文學性、原創性、敘事性、劇作構成、視像劇作的特性等。(2)影視生產的各個環節的歷史和現狀的理論研究,包括管理、法規、宣傳、策劃、生產、銷售、統計等。
* 研究方向三 影視與新媒體的文化形態
文化形態表明該方向以影視為基礎關注更高和更廣義的研究層面,如意識形態、政治學、歷史學、符號學、現象學、社會學、心理學、倫理學、經濟學;影視與新媒體表明該方向的研究范圍著重以影視的新的傳播方式及其對社會的影響,如網路、數碼技術、動漫、游戲、語言轉換、雙向互動等。
培養一流的人才,創造一流的學術——這是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始終不渝的辦學目標。
以學生為本、德才並重,以學人為本、知行合一,以學術為本、教學與科研互動——這是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潛心持守的教育理念。
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將永遠敞開自己,迎接天下英傑、八方才俊。
⑨ 保定有哪些大學
1、河大。
始建於1921年的河北大學,是河北省唯一入選「中西部高校綜合實力提升工程」的高校。2018年2月26日,世界大學學術排名系統發布2018中國最好大學排名,河北大學排第154名。
2、華電。
華北電力大學1958年創建於北京,1970年遷到保定,曾經是河北唯一入選211工程的高校,是河北最有名的大學。然而在2005年,華電力遷回北京,在保定只剩下一個「空殼子」。
3、農大。
始建於公元1902年的河北農業大學,前身是袁世凱奏請慈禧太後恩准創建的直隸農務學堂,是中國建校最早的高等農業院校,也是教育部100所「中西部高校基礎能力建設工程」高校之一。
4、華北電力大學(保定)
華北電力大學(保定)1958年創建於北京,原名北京電力學院。學校長期隸屬於國家電力部門管理。2003年,學校劃轉教育部管理,現由國家電網有限公司、中國南方電網有限公司等12家特大型電力集團和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組成的理事會與教育部共建。
5、河北大學
河北大學是教育部與河北省人民政府「部省合建」、河北省人民政府和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共建的重點綜合性大學,也是河北省重點支持的國家一流大學建設一層次高校。學校始建於1921年,初名天津工商大學,為法國天主教耶穌會創辦,校址位於天津市馬場道141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