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韓國性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韓國Love Land是世界復上最大的、以制性愛為主題的公園,也是當地唯一晚上也開放的公園。如今Love Land已經成為韓國濟州島最受遊客們歡迎的游覽之地,尤其是新婚情侶們,更把這里當作蜜月游的首選地。
當初韓國決定建造此主題公園時,引來社會各界各種各樣的指責和非難!但經過各方的論證和說服工作,最終還是決定建造!為了不讓公園成為色情的代名詞,為了更好地表現人類對性愛的理解和認知,幾乎韓國所有最著名的雕塑家和藝術家都多少參與了進來,提出好多好的設計建議和設想!進入園內,的確用不著講解,那些雕塑非常直白地傳遞著作者的意思。
㈡ 韓國有哪些著名的古董
首爾有條著名的仁寺洞古玩街,熟悉北京舊貨市場的韓國朋友稱之為「韓國的潘家園」。就在古玩街的背面,一幢紅色樓房格外醒目。拱形大門的門楣上用大理石鐫刻著幾個漢字:「首爾紅山文化中國陶瓷博物館」。淅瀝的細雨中,一種身為中國人的自豪感不覺從心底升起。
就在這座大樓里,記者見到了金喜一先生,一個對收藏中國古玩尤其是中國古代瓷器和紅山文化玉器近乎痴迷的韓國老人,這間私人博物館的館長。
從外貌看,金喜一也就五十幾歲。同行的韓國朋友說,他已經70歲了。我在國內見過一些收藏大家,都比實際歲數年輕好多,鶴發童顏的也不在少數。大概是收藏不僅需要豐富的知識、犀利的眼力、執著的精神,也需要一顆童心的緣故吧。
從德國淘到中國寶物
博物館位於三樓,面積不大,200平方米左右。靠牆擺滿了各種瓷器,中間的櫃子里則擺放著各種玉器。
從年代看,博物館的瓷器藏品涵蓋宋元明清各朝——宋定窯醬釉、官窯青釉;元青花、釉里紅、琺華彩;明宣德青花、琺琅彩,明成化鬥彩;清雍正和乾隆年的琺琅彩。這些瓷器體量較大,最大的有一人多高。
紅山文化玉器,是博物館藏品中的又一精品系列。紅山文化距今已有五六千年,是一個活動在中國燕山以北、大凌河與西遼河上游的部落集團創造的農業文化,因最早發現於內蒙古自治區赤峰市郊的紅山遺址而得名。這里陳列的藏品中,既有飾品、動物造型,又有祭祀器物,還有反映當時人們生活情趣的物品。更出人意料的是,還有一尊體量巨大的玉雕公羊,據金喜一說,這是迄今發現的最大的紅山文化玉器。
展覽館這數百件展品只是金喜一藏品的一部分,他的藏品數量高達數千件,都是中國古玩,既有瓷器、玉器,也有戰國和漢代的漆器、明代玉器和犀角藝術品。
一個韓國人,怎麼能夠如此痴迷於中國古玩收藏?他又是怎麼開始這個歷程的?
這要從40多年前說起。1970年,金喜一赴德國學習美術。時間不長,就發現德國流入很多中國文物,有時在地攤上就能發現好東西。「中國的瓷器太漂亮了,這是世界上最好的東西」。年輕的金喜一萌生了淘寶的沖動,從此一發而不可收,徹底迷上了中國古玩收藏。在德國30多年,金喜一除了經營出版社外,絕大部分精力都放在收集中國古玩上。他的藏品絕大部分都是在德國淘到的。
多年的收藏,耗費了金喜一巨額的金錢。這多虧了他在德國經營著一家擁有300多名員工、效益很好的出版社。2002年,金喜一賣掉了出版社和一座大樓,帶著所有的身家回到了韓國。接著,他投資蓋了這幢紅色樓房。
「我的藏品都是真的」
這些中國古玩到底是真是假,一直令金喜一放心不下。從2009年開始,他每年多次前往中國,拜訪文物鑒賞大家,學習文物鑒賞知識。20多次的中國之行,為他解除了心病:中國權威的文物鑒定專家對他的重要藏品進行了鑒定,中國收藏家協會科學檢測實驗室進行了科學成分分析。「我的藏品都是真的。」金喜一興奮地說道。
2010年10月,首爾紅山文化中國陶瓷博物館開館。中國文物鑒定泰斗、中國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常務委員孫學海先生,偕中國收藏家協會科學檢測實驗室主任朱震先生親臨現場,確認了所有展品。孫老先生驚嘆不已:「博物館保留了很多連中國都沒有的高水平、珍貴的文物。」兩位文物鑒定大家欣然接受邀請,擔任博物館的顧問。
多年的浸潤,也成就了金喜一非同一般的中國古玩鑒賞力——眼力。隨著知名度的迅速擴大,他在韓國收藏界的影響不斷攀升,尤其在收藏中國文物的韓國收藏界地位舉足輕重,幾年前,他出任中國文物韓國收藏家協會會長。
現在,金喜一經常為韓國收藏界人士作中國古玩鑒賞講座,甚至經常作古玩鑒定。即便在中國收藏界,他也有了一些名氣,每次到中國,都要幫中國朋友掌掌眼(用眼睛觀察,判斷古玩的真偽)。
近日,他撰寫的有關中國古玩的文章,在韓國的《網路每日新聞周報》(Internet Daily News)上連載,引發韓國收藏界的高度關注。
「我想讓中國文物回家」
談及中國文物在韓國的命運,金喜一唏噓不已。他收藏的很多中國古玩,都可以稱得上文物。近年來,很多中國文物流入韓國,但是韓國人很少能鑒別文物的真偽,又缺乏對中國文化的了解,因而無法確定文物的真正價值,所以很多很好的中國文物淪為廉價的地攤貨,嚴重影響了對中國文物的保護和研究。為此,金喜一領銜的中國文物韓國收藏家協會,經常舉行各種各樣的鑒定研討會,從中國邀請很多專家學者講課,對韓國收藏家進行專業培訓,以推動對中國文物的收藏、保護。
金喜一把自己的這一舉動看成是使命,一個讓中國文物回歸中國的使命。「我的藏品都可以賣給中國人,也只賣給中國人。我想讓中國文物回到它本該待的地方——中國的家。」
有了想法,馬上就付諸行動。2011年7月,金喜一在濟州島舉辦中國古代藝術品濟州道拍賣會,出資邀請3000多名中國人到濟州島觀光並參加拍賣會。「很遺憾!這次拍賣會沒有收到預期的效果,賠了很多錢。」這次挫折,令他頓悟:要想讓中國文物迴流,還要做很多腳踏實地的工作。現在的博物館太小,容不下更多藏品。金喜一計劃新建一座博物館,專門展示中國古代瓷器。他還打算:經常到中國參加文物鑒定會、研討會,邀請中國收藏家到韓國參觀博物館和中國文物展,在中國宣傳韓國收藏的中國文物……
如果說最初購買中國古玩,只是出於喜歡、好玩兒,那麼現在,金喜一已經將其視作一項畢生的事業了,「中國文化太了不起了,我要在韓國弘揚中國文化」,「希望能為韓中交流做點事情」。
㈢ 杭州歷史博物館藏品介紹
這個他們的官方網站:專
http://www.hzmuseum.com/
您看看屬
㈣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的文物藏品
《滿洲事變寫真帖》:2010年9月16日,沈陽市民歐瑞鵬為該館捐贈了一本1931年出版版的《滿洲事變寫真權帖》。這本寫真帖中圖像清晰,每張圖片都附有註解。共收錄了日本人拍攝的日本侵略者入侵中國東北實況照片六十幅,從一個側面可以看到日本帝國主義入侵中國東北過程中,殘暴、猙獰的丑惡嘴臉,記錄著侵略者的罪惡行徑。 左秀海獄中書鑒:左秀海,在「九·一八」事變前後任丹東市(當時叫安東)鳳城縣職業中學校長兼農業實習所所長。1936年臘月,日寇發動了「安東教育事件」,至1937年春,共逮捕了各地愛國人士300餘人(絕大多數都是教育界人士)。並對這些愛國人士用盡了酷刑。左秀海就是其中被捕的一位。面對敵人的非法審問,左秀海挺刑不屈,厲色指責日本侵略者的罪行,在1937年舊歷正月二十二日,與其餘6位戰友被日寇殺害。這份書鑒就是左秀海在獄中寫下的。 日軍進攻北大營原版照片:2008年9月18日,在「九一八」事變爆發77周年之際,沈陽收藏家詹洪閣將在哈爾濱收集來的7張見證日本關東軍發動「九一八」事變、炮轟北大營、佔領沈陽城的珍貴原版老照片捐贈給沈陽「九一八」歷史博物館。
㈤ 香港歷史博物館有什麼樣的歷史
香港歷史博物館於年創立,但館中部分藏品來自1962年成立的大會堂博物美術館。博物館於1998年遷往位於尖沙咀漆咸道南的現址。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外形、色調與毗鄰的科學館互相協調,形成一個博物館組合。
香港歷史博物館位於九龍公園內,展出香港的出土文物、歷史圖片、圖畫和地圖等,並定時舉辦文化活動和展出一些有關香港歷史或各國珍貴的歷史文物。館內的「香港故事」展覽,佔地7000平方米,介紹香港歷史發展。
該館以香港自然歷史和人文歷史為基本陳列,重點展示了香港6000年的發展歷程。陳列分三部分:(1)介紹香港的自然環境;(2)以出土文物、古代石刻及古窯址等實物反映了香港地區的人類活動;(3)展示了香港從一個小漁村發展為大都市的過程。該館藏品分為考古、本地史、民俗史及自然歷史四大類。考古類藏品中,有著名的麥兆漢神父藏品及芬戴禮神父藏品;本地史藏品中以歷史圖片為主,最早的圖片為19世紀60年代所攝;民俗史藏品中,有中國傳統的漁船模型、捕魚裝備、傳統農具及日用器具;自然歷史藏品主要是世界各地的岩石和礦物,以及香港常見的蝴蝶及軟體動物貝殼。
香港歷史博物館的功能是通過購藏、修復和研究館藏文物,以保存香港的文化遺產。此外,博物館亦通過館藏、展覽和教育及推廣活動,提高市民對香港歷史的發展及其獨特文化遺產的認識和興趣。
香港九龍公園是九龍區最大的公園之一。香港歷史博物館就位於公園內。
㈥ 韓國國立博物館有什麼著名的油畫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已有六十多年歷史,是展示韓國民族文化的代表性場所。博物館收藏有15萬件珍稀物品,內容涵蓋考古、歷史、美術等領域。2005年,博物館從韓國的故宮——景福宮搬遷至首爾漢江畔的龍山區。新館佔地面積三十萬七千平方米,建築面積達十三萬四千多平方米,號稱世界第六大博物館。 2005年8月,博物館迎來了首位女館長——金紅男。國立中央博物館館長職位相當於政府機構的次官(副部級),由總統親自任命。當時出現首位女館長的新聞轟動了韓國社會,金紅男也被評為2006年最為成功的韓國女性之一。
金紅男是海歸派,1977年赴美留學,在耶魯大學攻讀17世紀中國明代美術史,並獲得了碩士和博士學位。完成學業後,金紅男歷任美國大都會美術館和史密森尼博物館的研究員以及亞洲協會美術館策展人、梨花女子大學博物館館長,國立民俗博物館館長。金紅男性格直爽,但又具有女性特有的細心。在博物館經營理念上,她強調傳統和現代的有機結合,強調國際交流與合作。她希望通過精彩的展會和國際交流使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發展成為世界級的博物館。韓國社會關注金紅男,不僅因為她是女性,而是她豐富的資歷、美感以及卓越的工作能力。
不久前,記者就現代博物館的使命與經營等問題對金紅男進行了專訪。
請問是什麼契機讓您進入這個領域?
我是一名研究美術史的學者,現在又在博物館擔任館長的職務。我熱愛博物館管理工作。上個世紀80年代初期,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和華盛頓史密森尼博物館讀博士的時候,我開始接觸博物館工作。當時通過策劃一些美術展和文物展,逐漸認識到博物館肩負著的重要教育使命。我主張,不是為了學問而掌握學問,而是要活用學問,實踐學問。這是我的人生哲學。我一直努力把我掌握的學問實踐於博物館工作上。我對我從事的工作感到滿意。
「金紅男」這個名字有什麼來歷?
我的名字很像男孩子的名字。父母為了要兒子,給我起名為「紅男」。過去韓國有一種說法。給女兒起男孩子的名字,有可能這個女兒之後得到男孩子。可能是因為父母給我起了男孩子的名字,我性格比較直爽,熱情。我的父親是一位實業家,家裡有五位兄弟姐妹。母親特別慈祥,她對我的期望值很高,每次我遇到困難的時候,母親都給予我莫大的精神支持。可以說母親是我的動力源泉。
作為館長,能否跟我們描述一下您的管理風格?
大小事情都要親自過問,可以說這是我的管理風格。我認為這才是博物館的館長要堅持的原則。從宏觀的國家文化政策和預算以及人員管理一直到一個展品具體的擺放位置、展櫃的設計、照明等等,館長都要做到心裡有數。因為文化終究要靠積累形成。博物館的每個展品相互協調形成其風格和文化。因此博物館工作需要細心,也要講究長遠的計劃。在具體工作中,我要求講究效率,喜歡雷厲風行的工作作風。
擔任本博物館館長對您而言富有挑戰性嗎?為什麼?
館長的工作確實具有挑戰性。我已經在國立中央博物館工作了三年。我一直希望通過博物館工作,尋找和確立韓國文化主體性,使韓國的年輕人為自己傳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
世界文明一般可分為東方文化和西方文化。東方文化中包括韓國文化。在這種關系當中,發揚和繼承韓國文化尤其重要。回顧韓國歷史,1900年近代之前,韓國文化長期受到了中國文化的影響。之後,日本殖民統治時期又受到日本文化的影響,再後來,西方文化開始進入韓國。1950年代朝鮮戰爭之後韓國文化發展經歷了比較混亂的時期。尋找韓國文化的主體性之路是艱辛的過程。我們博物館在尋找韓國文化主體性方面,正在發揮著很重要的作用。
韓國文化的主體性具體體現在什麼地方?
文化的主體性體現於傳統和現代的結合上。現在一些韓國人對傳統文化不太重視。他們認為只有西方文化才是現代的,韓國的傳統文化代表過去的陳舊。所謂創造現代文化的藝術家和文學家、建築學家們,不願到我的博物館來工作。他們對韓國的傳統文化不太關心。克服這種人們在認識上的偏見,形成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的融合,將把韓國的傳統文化嫁接到現代文化中,形成現代的韓國文化,這就是我們博物館的歷史使命。
在您的博物館,怎樣做到傳統和現代的結合?
為了傳統和現代的結合,我們的博物館在展品的展示方式和博物館的教育功能上面,不斷創新,推出了一些新的措施。我認為,越是傳統的,就越是國際的。我們讓人們知道民族的傳統文化不是陳舊的、腐朽的道理。改變人們的思想很重要,這是我們的責任。博物館通過展覽與國民、與參觀者進行交流。讓參觀者改變我們的展品不是陳舊的觀點,我們應該在展覽的方式上提出創新,要改變交流方法。使參觀者感到,古代的東西與自己沒有距離感。這是至關重要的。說是同樣的文物,但根據不同的陳列的方式和方法,它的教育效果顯示出很大的差異。
另外,博物館的教育功能也至關重要。這里包括專題演講、體驗等項目。我們也要重視自我宣傳。去年,我們的新館開館一周年紀念儀式上,我邀請了韓國傳統音樂清唱歌手和搖滾樂隊共同演奏韓國傳統的音樂。當時,傳統和現代音樂的結合,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受到現場嘉賓普遍歡迎。後來這些清唱歌手和搖滾樂團還應邀到美國進行表演。
我們博物館還設有兒童博物館,讓孩子們親身體驗我們傳統的文化。體驗式的博物館在國際上也很流行。兒童博物館不僅吸引小朋友,還吸引越來越多的成年人。以後我們要讓兒童博物館變成家庭博物館。
為了向韓國年輕一代灌輸正確的亞洲觀,為了加強國際交流與合作,我當選館長之後,新設立了亞洲館。主要目的在於介紹和弘揚燦爛的亞洲文明。中國、韓國、日本、印度等國家在長期的交往歷史當中,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亞洲文化。我們跟中國博物館之間的交流很多,以後還要加強。我們已經與中國的七家博物館建立了友好關系。可以說,我們的博物館是韓國民族傳統文化的寶庫,因此,博物館要通過不斷地創新,讓參觀者知道傳統的文化在現代社會存在著持續性和聯系性。傳統和現代結合,實現博物館的國際化,這是我的經營理念和使命。為此我付出了很大的努力。我認為,我的理念正在博物館工作中逐漸被實現。
現在您的博物館在發展上面臨什麼問題?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下屬有11個地方國立博物館。由於各博物館比較分散,人力、管理上存在一些困難。還有博物館的收藏品不足,也是一個要解決的問題。收藏品就是博物館的生命。現在我們的亞洲館里的展品,很多都是從外國博物館借來的。這個辦法不是長久之計,以後要積極收集文物。但預算也成問題,還有專業人員也不夠。
博物館藏品數量豐富,如果要讓您選出最具代表性的藏品,您會選擇哪件?為什麼?
我們博物館收藏很多韓國的國寶級文物。其中《金銅半跏思維像》是代表性藏品。它是韓國國寶83號,是韓國三國時代七世紀前期作品,高0.909米、重112.2公斤。又稱《金銅彌勒菩薩半跏思維像》。韓國三國時代的佛像,可以分為三種,即釋迦如來像、菩薩像以及半跏像。「半跏」指跏趺坐,是佛家信徒在坐禪時通常採用的姿勢。半跏思維像嘴邊掛著淡淡的微笑,面部表情生氣活現,衣紋線條柔和,上下體和諧,手腳動作細致而美妙。所有的元素結合在一起,創造了一個完美的組合。《半跏思維像》是能夠代表韓國5000年美術史的傑作,又是亞洲美術史上具有標志性的作品。還有,國寶170號,朝鮮時期的《白瓷青花梅鳥竹文壺》,國寶60號,12世紀高麗時期《青瓷獅子蓋香爐》等許多稀世珍寶。
除了工作,您業余時間比較喜歡做些什麼?
我喜歡看電影和游泳運動。但自從當上館長之後,沒有時間享受我的業余愛好。
請寫給我們的讀者一句話,關於您對世界和人生的認識理解。
對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感到自豪,但我們也要成為地球人。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簡介:
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已有六十多年歷史,是展示韓國民族文化的代表性場所。博物館收藏有15萬件珍稀物品,內容涵蓋考古、歷史、美術等領域。博物館內還設有企劃展廳、兒童博物館、露天展廳等。一層為考古館、歷史館;二層為美術館Ⅰ和捐贈館;三層為美術館Ⅱ和亞洲館。遊客在此能清楚地了解韓國的文化與歷史。
考古館由10間展廳組成。收藏著從舊石器時代到渤海時代的4500多件文物。該館根據民族文化的起源和時代發展進程,展出具有不同時代特點的文物,以顯示頗具獨創性的韓國民族文化的特點。
歷史館展出韓國代表性的記錄文化遺產——韓文、金屬活字和具有史料價值的金石文、文書、地圖等珍貴文物,讓參觀者一目瞭然地了解韓國不同時代的文化特點。該館共有10間展廳,2800多件文物。
美術館Ⅰ是欣賞以線與色彩為核心的韓國傳統藝術和宗教藝術的空間。這里共有4間展室890多件作品。尤其在佛教繪畫室里,還能欣賞高度超過9米的戶外儀式用地佛畫。
美術館Ⅱ是展示韓國的佛教雕刻和工藝文化精髓的空間。5間展廳里展示著630多件文物。在這里可以看到稱之為韓國文化精髓的世界文化傑作,其中包括「半跏思維像」(韓國第83號國寶)等佛像和陶瓷品。
亞洲館由6間展室組成,共有970多件文物。參觀者在這里不僅能了解亞洲文化的多樣性和共同性,也能認識到亞洲各個文化圈的特點。尤其在中亞展廳,還能夠欣賞到東西文化相融為一體的絲綢之路文化。
捐贈館展示了為宣揚人類傳統文化作出貢獻的有志之士捐贈的1000多件作品。在捐贈館除了韓國的文物外,還能欣賞各國豐富多彩的文化。該館共有11間展廳。
㈦ 能給我推薦一個可以了解韓國歷史的博物館嗎
國立中央博物館
進正門路後走過左邊的進出池,印入眼簾的是如畫般的鏡池和池中的青瓷版亭。
夏天來到首權爾的遊客們在遊玩之前先登上青瓷亭,可觀賞到鏡池中盛開的蓮花,以及在國立中央博物館中看到的與南山融為一體的風景,可謂是別有一番情趣。
從舊石器時代樸素的手斧,到三國時代(高句麗、百濟、新羅)華麗的金冠、高麗時代的青瓷、朝鮮時代的白瓷和繪畫、近代的照片等共收藏文物30多萬件,現在正展示的1萬2000餘件文物都是從中嚴格挑選出來的。
自由行的遊客可以在地鐵4號線二村站下車,從2號出口出來沿著冰庫路走便可到達博物館的西門。附近還有戰爭紀念館(地鐵6·4號線,三角地站;1號線南營站)和三星美術館 Leeum (地鐵6號線漢江鎮站),有時間可順路一並參觀。
㈧ 古城的博物館的及其所屬的藏品都有什麼
古城博物館藏品雖然不多,規模也不大,但卻都如實地反映出了庫斯科文化歷史發展的脈絡。對印加古文化和殖民藝術感興趣的人,進行一次庫斯科博物館之旅,定會有相當豐富的收獲。
海軍上將宮是庫斯科考古博物館的所在地,主要介紹秘魯的人類文化、歷史發展,展品有石制的箭簇,及印加神廟中挖掘出的黃金製品等帝國時代的各種用具,因而又稱為印加博物館。有時這里還會展出利馬博物館巡迴的文物。
位於巨石街的宗教藝術博物館是一座建造在第六世印加王印加羅卡宮殿基地上的殖民時代建築,它曾經是庫斯科的主教宮,後來教會將這座建築和宗教藝術品捐給庫斯科市政府,並在此成立博物館。這一座博物館別具特色,除了陳列許多以繪畫和彩色玻璃品為主的宗教藝術品外,博物館建築本身融合了印加石造地基和西班牙木造建築風格,造型獨特且具有歷史意義。
卡布列拉屋是座規模不大的小博物館,主要以展覽現代庫斯科秘魯藝術家的作品為主,但館中最珍貴的收藏為20世紀庫斯科著名攝影家馬丁·喬比的作品。除此之外,還有一個他的工作室模型,裡面保存著他曾經使用過的各種攝影器材,顯示出當時秘魯攝影技術的運用。而馬丁·喬比當時拍攝的庫斯科風土人情和自然景觀,除了為當地人保留了庫斯科過去的記憶,也是人們了解庫斯科從過去到現在的第一手珍貴資料。
㈨ 中國歷史博物館的機構設置
接收商品的現代藝術品的捐贈;與其他企事業單位合作,生產、監制與經銷文物仿製品、藝術品和紀念品。
下設兩個科,一個外事辦公室,一個藝術品中心,現有工作人員17人。
主任:張延平
副主任:王惠恩、李向平、陳淑傑(外事辦公室) 中國歷史博物館學術委員會最初設立於1956年。新館落成後,為加強對中國通史陳列的指導,1961年文化部聘請歷史學界、考古學界和文物博物館界的一流專家組成了新的學術委員會。當時的委員有十五人:吳晗、夏鼐、鄧拓、尹達、齊燕銘、徐平羽、王冶秋、翦伯贊、呂振羽、侯外廬、張政烺、鄧廣銘、王振鐸、郭寶鈞、賈蘭坡,吳晗為主任委員,夏鼐為副主任委員。這個學術委員會基本上是由館外專家組成。為便於組織本館的學術活動,1962年又成立了科學研究委員會,在學術委員會指導下開展工作。當時的科學研究委員會由十三人組成,主任委員:龍潛,副主任委員:陳喬、韓壽萱,委員;沈從文、賈蘭坡、王振鐸、郭寶鈞、王鏡如、李石英、李遇寅、尹伯休、史樹青、耿宗仁。1966年,文化革命運動開始,學術委員會停止了活動。 1998年,中國歷史博物館重新建立了學術委員會。
委 員:(按姓氏筆劃排列)
孔祥星、王宏鈞、王冠英、王曉田、孫 機、史樹青
朱鳳瀚、李 季、谷長江、佟偉華、杜耀西、俞偉超
黃燕生
主任委員:俞偉超
副主任委員:孔祥星
秘書:黃燕生 中國歷史博物館在1963年成立了文物徵集鑒定委員會,龍潛任主任委員,陳喬、韓壽萱任副主任委員,委員有:沈從文、尹伯休、李石英、王鏡如、史樹青、楊宗榮、耿宗仁、賈立德、王宏鈞、陳鵬程、張蘭會、石光明。1966年,文化革命運動開始,文物徵集鑒定委員會的工作陷於停頓。1988年,本館恢復文物徵集鑒定委員會,由俞偉超任主任委員,史樹青、杜耀西任副主任委員。
委員:(按姓氏筆劃排列)
馬秀銀、孔祥星、王宏鈞、王冠英、王曉田
史希光、史樹青、孫 機、孫其剛、朱鳳瀚
呂長生、李先登、李 季、李知宴、谷長江
邵文良、佟偉華、杜耀西、信立祥、俞偉超
耿東升、蔣文光、傅金凱、董 琦、董德義
主任委員:史樹青
副主任委員:孔祥星
中國歷史博物館
秘 書:關雙喜 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委的指示;開展經常性的黨務工作;負責黨委與各黨支部之間的承上啟下工作;發展黨員工作及思想政治工作;負責館內中層負責人的考核、管理、培訓及承辦任免手續;開展工會、共青團、婦女、統戰工作;完成黨委交辦的其他任務。
黨委辦公室工作人員:3人
主任:萬金麗
工會副主席:王寶慶
團委書記:佟春燕 人事處負責我館機構編制、人才資源的引進、開發、利用和流動調配管理及專業人員職稱評審、聘用管理;負責科級領導幹部的考核、管理、培訓及承辦任免手續和職工的考核、鑒定、獎懲;負責職工文化教育、崗位培訓的規劃和組織實施及管理工作;承辦職工工資、福利和出國、出境人員的政治審查;承辦人事爭議調解,信訪接待工作;負責人事檔案管理和人事統計、分析工作。負責離休幹部、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
下設兩個科室:人事勞資科、離休幹部退休人員管理科。現有工作人員7人。
處長:金祥(主持)
副處長:邵寶成
人事勞資科科長:(空缺)
離休幹部退休人員管理科科長;王清海 展覽部是中國歷史博物館重要業務部門之一,承擔本館常設展覽「中國歷史陳列」及各類專題展覽的內容設計與形式設計和美術製作,並圍繞「中國歷史陳列」及各類專題展覽進行歷史學、中國歷史、文物考古、博物館學等方面的專題研究,承接社會各類展覽的內容設計與形式設計和美術製作。展覽的運行機制採用項目管理制,展覽項目的全過程,由展覽項目負責人統籌組織實施。
2000年至2001年,「中國歷史陳列」籌展工作全面啟動,召開了三次學術研討會,為編撰陳列大綱提供了深厚的學術底蘊和堅實的理論平台。展覽部正在積極編撰《中國歷史陳列》陳列大綱框架,開始陳列形式設計、美術製作的調研工作。並以《中國歷史陳列》為藍本,編寫多卷本《文物中國史》。近年來,展覽部還承擔了「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特展」、「靖江藩王遺粹——桂林出土明代梅瓶展」、「大唐豐韻——唐代社會生活展」、「金色寶藏——西藏歷史文物特展」、「世界遺產——中國大足石刻大型展覽」、「聲震神州——滇、桂、黔銅鼓大觀」、「張大千作品回顧展」、「饒宗頤教授書畫作品展」、「契丹王朝——內蒙古遼代文物精華展」、「中國歷史博物館九十周年紀念展覽」等專題展覽的內容設計與形式設計和美術製作;參加了「法國—中國周」大型文化寶活動的文物珍寶館設計;還為中國歷史博物館設計製作大量工藝品
下設5個科室:陳列設計一室、陳列設計二室、陳列設計三室、美術設計室、美術製作室。現有工作人員31名,其中研究館員3名,副研究館員16名。
主任:董琦
副主任:安家瑗 中國歷史博物館學術研究中心是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科研工作管理機構。正式組建於2000年10月,其主要職能是:
負責全館各種科研項目的立項、申報及審批後的檢查執行等工作。
負責本館館級學術著作及相關書籍的出版。
出版《中國歷史文物》雜志。
開展館校聯合辦學和館際學術研究,培養科研後備力量。
學術研究中心組建以來,對我館十餘年文物科研方面的項目進行了全面的調查統計,組織完成了我館向國家文物局《2001年文物科研項目》和《2001年文博社科重點課題》的立項申報工作,並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博物館近期的學術著作和館級研究叢書計劃,積極籌備《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的改版工作。現《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已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更名為《中國歷史文物》。
現有工作人員7人,其中研究館員2名,副研究館員3名,館員1名。
主任:王冠英 副主任:孫彥貞 保管部成立於建館之初,主要負責文物的徵集、登編和管理,及文物照相、書畫裝裱及臨摹,並對館藏文物進行科學研究。
近年來,保管部清理了本館徵集品、部分端門文物庫房等處的文物藏品,完成了館藏文物基本藏品的帳、卡、物核查工作,對藏品信息進行科學化管理,編輯出版了《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捐贈文物集萃》等書籍,舉辦了「打擊文物走私成果展」、「火炮展」。並精選藏品,參加了「中國1999世界集郵展」等展覽。
下設5個科室:藏品室、徵集室、登編室、攝影室、臨摹裝裱室。現有工作人員43人,其中研究館員1名,副研究館員8名。
主任:關雙喜
副主任:盛為人 社會教育部是在原群眾工作部的基礎上新組建的部門。
其主要職能是:開展公關活動,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向社會宣傳、推銷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展覽,協助展覽部做好展覽的策劃宣傳工作;主動聯系外賓和團體參觀;介紹宣傳我館學術動態及重大業務活動;負責陳列室不同內容和形式的講解工作;配合重要展覽,組織面向社會的與展覽相關的專題講座;開展電教工作和社會志願講解員的培訓,用多種形式開展普及性的教育活動,包括編寫、出版普及讀物。
社會教育部下設3個科室:公關工作室、講解工作室、教育工作室,現有工作人員13人,其中副研究館員4人。
副主任:黃琛(主持工作)、王春紅 考古部是中國歷史博物館重要科研部門,其職能主要是:承擔國家重點考古項目,開展田野、水下、航空攝影考古調查發掘;圍繞考古學中的重大前沿課題,開展綜合性考古研究;承擔館內下達的科研課題和館藏文物的專題研究以及文物展覽。
近年來,在田野考古方面,進行了山西垣曲商城的大規模發掘。河南澠池班村遺址的多學科綜合考古發掘和研究、江蘇連雲港孔望山漢代道教遺址群的大規模調查發掘;在水下考古方面,完成了對遼寧綏中海域元代沉船的發掘和南海西沙群島海域的考古調查;在航空考古方面,開展了對洛陽漢魏故城、祁山古墓群和內蒙赤峰古城址的航空考古調查。此外,還籌辦了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歷史博物館承辦的「全國考古新發現精品展」。
下設3個研究室:田野考古研究室、水下考古研究室、航空考古研究室。現有工作人員19人,其中研究館員5名,副研究館員5名,館員6名。
主任:信立祥 副主任:張威、楊林 對外展覽部是在2001年8月原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並入中國歷史博物館後,以原建制為基礎組建的。主要負責對外文物展覽(含赴港、澳、台展覽),籌辦文物復製品對海外的展覽和銷售。對外仍使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名稱。
對外展覽部的前身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在國家文物局領導下,三十年來在二十七個國家和地區舉辦了近百項中國文物展覽,觀眾達三千多萬人。近年來,完成了國家文物局交辦的許多重大外展項目,如赴美國、西班牙《中華五千年文明藝術展》、赴美國《中國考古黃金時代展》、赴法國《中國考古發現展》、赴日本《世界四大文明·中國文明展》、赴日本《中國國寶展》等大型展覽。為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弘揚中華文明,做了大量工作,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蠟相館
下設三個科室:展覽室、聯絡室、包裝運輸科。現有工作人員11人,其中副研究館員4名,館員3名。
主任:楊陽
副主任:殷稼 (博物館藏品科技保護中心)
文物科技保護部是在1952年成立的文物修整室的基礎上組建的。2001年6月,由原科技部的器物修復室和文物保護實驗室組成「博物館藏品科技保護中心」。其主要職責是:從事各類文物保護、修復科研課題研究;進行各類文物分析、檢測、鑒定、修復、復制、保護處理及環境監測;是國內外文物保護學術交流與合作重要場所和國內重點大學文博與文物保護專業學生實習基地。
近年來,科技部為「中國通史陳列」、「全國考古新發現精品展」、「中國古代科技展」、「大唐豐韻」等專業展覽及出國文物展覽,保護、修復、復制了大量的文物,並協助地方文博單位工作。還選派高級修復專家到香港、台灣指導、協助工作,修復戰國青銅器30多件。
下設兩個科室:文物保護實驗室、器物修復技術室,現有工作人員13人,其中副研究館員7名,館員3名。
副主任:潘路 圖書資料信息中心是在原圖書館的基礎上擴充而成,承擔本館各類圖書資料的採集、編目、典藏、借閱,為陳列展覽和科學研究提供相關資料,編輯各類專題書目及索引,修復館藏古籍文獻,與國內外博物館及其他學術機構進行資料交換。同時還負責中國歷史博物館網站的建設和維護,承擔我館的網路規劃和信息管理職能。
圖書資料信息中心建設有圖書資料管理和信息管理兩個區域網,現擁有2台伺服器,18台終端機。1999年開始實現書刊采編的自動化管理,2000年開通了中國歷史博物館網站。近十年來,先後編印了《中國歷史博物館古籍善本書目》、《館藏博物館學、博物館事業論文目錄》、《館藏中國歷史人物像索引》。2000年編輯完成《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普通古籍目錄》。
下設3個科室:采編室、典閱室、信息室。現有工作人員18人,其中研究館員1名,副研究館員3名。
主任:黃燕生
副主任:左潤華 負責全館後勤、行政,為博物館提供後勤保障。
下設3個科室:總務科,機電科,房管科。現有工作人員36人。
處長:馬如連 副處長:唐國強
資產財務處
中國歷史博物館資產財務處是對全館預算經費、財產物資管理的職能部門。
下設2個科室:會計科、資產票務科。現有工作人員17人。
處長:沈玉莉 基建工程處主要負責本館大樓的維修、改造;古建維修;後方基地建設等工作。並參與籌建國家博物館工程的工作。
下設兩個科室:計劃設備科、綜合管理科。現有工作人員8人,其中高級工程師2名,工程師3名。
處長:楊英法 副處長:劉政軍
端門管理處
端門地區管理處主要負責端門地區的國有資產管理,負責文物古跡的安全,定期對古建進行保養和修繕。對地區附近的環境衛生實行門前三包,並配合公安機關保持地區政治穩定和維護地區良好社會秩序。
下設兩個科室:保衛科,行政科。現有工作人員9人。 中國歷史博物館綜合服務開發中心主要負責館內的創收工作,開發具有我館特色的文物復仿製品、宣傳品、紀念品等,並參與端門地區的經營管理。
近年來,中心在館內銷售各類圖書、旅遊品、文物復仿製品等;開發成立了「博文齋」工藝品商店;在端門地區舉辦各類展覽,並行使地區管理職權。
下設兩個部:歷博經營管理部,端門經營管理部。現有工作人員16人。
主 任:丁衛民
副主任:李建森 負責保衛中國歷史博物館大樓和文物的安全;利用安全技術防範設備對大樓及文物進行二十四小時監控;負責展廳開放期間文物及觀眾安全工作的綜合管理;組織領導、監管檢查義務消防工作;協助公安機關偵破有關治安、刑事案件;負責委員首長和外賓來訪參觀的安全工作;負責傳達室傳達安全保衛的工作。
下設三個科室:保衛科,警防科、技術科。現有工作人員29人。
處長:陳國強
副處長:劉樹理、余建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