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事件心得體會

歷史事件心得體會

發布時間:2021-02-09 06:07:15

歷史故事及感悟300字

勵志小故事及感悟:一隻破水桶的啟示
一位農夫有兩只水桶,他每天就用一根扁擔挑著兩只水桶去河邊汲水。
兩只水桶中有一隻有一道裂縫,因此每次到家時這只水桶總是會漏得只剩下半桶水,而另一隻桶卻總是滿滿的。就這樣,兩年以來,日復一日,農夫天天只能從河裡擔回家一桶半水。
完整無缺的桶很為自己的完美無缺得意非凡,而有裂縫的桶自然為自己的缺陷和不能勝任工作而羞愧。經過兩年的失敗之後,一天在河邊,有裂縫的桶終於鼓起勇氣向主人開了口:「我覺得很慚愧,因為我這邊有裂縫,一路上漏水,只能擔半桶水到家。」
農夫回答它說:「你注意到了嗎?在你那一側的路沿上開滿了花,而另外的一側卻沒有花?我從一開始就知道你有漏,於是在你的那一側的路沿撒了花籽。我們每天擔水回家的路上,你就給它們澆水。兩年了,我經常從這路邊採摘鮮花來裝扮我的餐桌。如果不是因為你的所謂的缺陷,我怎麼會有美麗的鮮花裝扮我的家呢?」
感悟:
(1)我們每個人都好比那隻有裂縫的桶,各自都具有這樣或那樣的不足和缺點。倘若我們懷著一顆包容的心,懂得發現對方的長處,並且能夠揚長避短,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變得更加輕松愉快和豐富多彩。
(2)人和事物都有兩面性——優點和缺點。辨證思想告訴我們,優點和缺點都不是絕對的,哪怕再不好,都有它的價值所在,要學會利用身邊所有的資源。

⑵ 對歷史事件的感悟怎麼寫

首先,你要概述歷史。讓閱卷人明白,你了解歷史。但別太婆媽了。

然後分析這個歷史對社會的作用和影響。

最後一點,最重要的是,你要有所感悟。這個歷史對你,或者對這個社會,將來發展有什麼感悟『

⑶ 學完過秦論,寫一篇學習心得,談談你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認識和感想

本書總結了中國古代王朝興衰交替的12個原則,以法則的形式詮釋了中國歷史上7大典型王朝——秦、漢、隋、唐、宋、元、明盛衰成敗的規律性.以關鍵人物關鍵事件為線索,分析了王朝衰敗的偶然與必然

⑷ 中國歷史故事讀後感

《中國歷史故事》是我的啟蒙書,是我「不說話的老師」,是它幫助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是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
這本書的內容很吸引人,裡面有許多歷史故事,比如說:晏子相齊、風流才子司馬相如、周武王伐紂等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謀,有的表現了友誼的珍貴,還有的是講一些爾虞我詐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了。
黃道婆善良、好學、誠實的品格,讓我欽佩。她家境貧窮,父母養不活她,就把她賣給別人當童養媳。黃道婆整天都要幹活,還要被公婆打罵,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因為她的勇敢,她終於逃出了公婆家,到處去流浪。有一天,黃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條船,跟著船一起來到了海口市。她和當地居民一起學紡織。但她時刻不忘自己的家鄉,過了三十多年,黃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烏泥涇鎮。她把自己學到的紡織技術傳給了鎮上的婦女,從而生產出了大批的「烏泥涇被」。當時,「烏泥涇被」聞名全國。
這個故事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從書中,我知道了黃道婆,了解了黃道婆為了家鄉的發展,她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她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李老師點評:
小作者圍繞《中國歷史故事》中的一篇《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發表感想,對黃道婆這位歷史人物進行了歌頌。感情真摯,行文流暢。對於小學五年級學生來說,實在不容易。有一點不足之處在於,小作者就故事談故事,視角不夠開放。建議在寫作之前,要靜下心來,列好提綱。
國歷史故事讀後感
[ 2006-12-19 14:19:00 | By: Hmily ]

歷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歷史的意義便是在此了。然而,歷史又是一個極不易說破的詞。就算歷史學家,觸及歷史的本源時也是相當謹慎的。那麼現在我來說歷史的意義,是不是屬於尋找海市蜃樓的根基那種的無知行徑呢?我想,歷史都列為過往的陳跡餘音了,當下的我們循跡辯音追索漸漸被流光掩蓋的遺蹤,從歷史廢墟的蛛絲馬跡里探求當代的意義,可以說是不能被偏廢。歷史的車輪從來不為任何一個君王、一個黨派,一個民族而停留過,一個君王有多麼大的功績,多麼的文成武德;一個黨派有何等優越的制度;一個民族有何等優良的血統,多麼的文明燦爛,歷史都是如公證的無私的,並沒有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庇護。因而不斷思索歷史的意義作為一個永久的命題和課題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與解決。
大唐盛世時魏徵直諫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不說話,她的沉默正是她的價值。善於反思的人或民族在歷史的興亡更替當中領悟中興的規則,使國家與民族以後的歷史朝良性發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納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開元盛世離不開對大隋煬帝的借鑒與批判的深入。歷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持久地困擾並困惑著後來人。無數的史書歷數當朝或前朝得失,一為記載一個國度的發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為後來的執政者和人民留存一個參照的完整線索。有時歷史正當被人所淡忘,聰明而執著的人跳出來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確橫向比照中外歷史以及對當國的縱線考察,發現歷史居然有驚人的相似。

羅慣中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見,一個朝代的興衰總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後必是亂世,亂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著中國的陰陽學說。歷史可以作為當政者的參考,然而也只能是參考而已。歷史的車輪是不會停下的,我們所能做的也就是盡量吧!盡量延緩那天的到來……

當然歷史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避免和借鑒,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談地重復這樣的論調,目的在於樹立歷史的這層意義在我們心中的標桿。從歷史中找尋相關的意義,不論我們何種角度去看待歷史,得出怎麼樣的結論,哪怕是膚淺甚至的錯漏屢現的結論亦不能阻擋我們初衷。廣視角多維度地去把握歷史,應該也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責任所在吧?

⑸ 讀歷史故事有感

2010年是中國偉人毛澤東誕辰117周年紀念日,在這具有特殊紀念意義的日子裡,有關於這位如此深刻地影響了中國與世界進程的人物的作品紛紛出版,其中曾在20世紀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在北京工作的BBC資深記者菲利普·肖特寫的《毛澤東傳》引起我濃厚的閱讀興趣。

每一代人都是特定經驗與偏見的俘虜,歷史變成了不斷被重新詮釋的過程。試圖理解真實的歷史事件與人物變得困難。如果你置身其中,你可能會被自己的直接經驗所左右,而無法用更長遠、客觀的眼光觀察現實;但如果當你出生時,慘痛的悲劇早已過去,你獲得了新的觀察視角,卻又可能被一廂情願的抽象、膚淺所左右。沒有隱而未宣的資料,沒有刺激人心的陰謀論,沒有身臨其境的感受……這種距離感也使這本書獲得了其最重要的特色——如何在世界范圍內,用普遍性的意義來衡量毛澤東。

短短的20年間,毛澤東的故事仍不斷被談起。1980年代初,由於文革的傷痛,這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締造者的聲譽受到了影響,鄧小平為他作出了七三開的評價。到了1990年代初時,他又重新獲得了普遍的贊揚,日漸加深的市場化進程造就的社會不公,使很大一批公眾忘記了歷史的傷痕,而懷念起毛澤東時代更公平的歲月;而當毛澤東110周年的誕辰紀念日到來時,紀念毛澤東成為了一種全國性的儀式,人們對於一段遙遠的、由信仰構成的歷史充滿情感。

西方描繪毛澤東的作品的普遍特色,卻是中國的傳記作品最為缺失的角度。菲利普·肖特的這本著作最吸引人之處在於避免了60年代大多數西方學者將毛過分浪漫化與神秘化的傾向,是典型的記者化作品,敘述生動、注重個性與歷史畫面的結合,外國人的角度使那些習以為常的材料煥發出生機。對於歷史最有趣味的描述,絕非是將一切歷史事件視作想當然的、必然發生的結論,而應採取一種向前看的姿態。設想你處於與歷史人物相似的境地,面臨各種選擇的誘惑,並最終作出帶有偶然性的結論。毛澤東絕非那種天生的偉大領袖,在1911年時,他對於中國充滿不成熟的憧憬,18歲的湖南青年設想的中央政府是孫中山成為總統,康有為是總理,梁啟超則是外交部長。一直到1920年,他仍不是一名馬克思主義者,列寧領導的十月革命也沒有給他帶來足夠的沖擊,他是依靠被列寧批判的考茨基而非正統的馬克思獲知社會主義的。一直到1935年的遵義會議,中國革命似乎都不一定由他領導,來自蘇聯的年輕海龜派王明、博古才前途無量。他始終未能贏得革命的中心莫斯科的信任,一直到1949年,斯大林都更傾向於蔣介石。而毛澤東對於美國的感情則在相當大時間內都如此熾熱,1940年代延安的官方報紙對美國民主的贊美達到了巔峰,在抗戰勝利後,他與周恩來都如此想去美國會見杜魯門;而在某一段時間內,他如此地討厭教條主義,他厭惡別人將馬列主義變成金科玉律;對於共產黨僅僅通過三年戰爭就戰敗了國民黨,他自己都覺得吃驚,他原指望更長的時間……毛澤東的前半生比後半生更容易描述,因為資料更為充分,觀點更為多元,而他的後半生盡管更富戲劇色彩,對此的記載卻不得不千篇一律。與1949年前不同,私人的情感更深刻地影響了他的公眾生活,絕對的權力則使他的任何行動都被放大出來。也因此,人們對於他的私人生活作出了更多的猜測,渴望在其中發現更多的歷史課本無法言說的秘密與謀略。在世界性的領袖中,沒有比他的後半生更難把握的題材。由於對普遍性歌功頌德的不信任與遭受的苦難,知識分子在描述毛澤東的後半生時,往往又滑向了另一個極端。對此,耶魯大學的歷史學家邁斯納曾作出過著名的判斷,即中國的主要工業能力、基礎設施,都是毛時代所建立的,這一切都為鄧小平的改革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基礎。

過遠與過近,都難以使人理解歷史。老一代知識分子常常擔心,對於文革歲月的遺忘,使年輕一代很可能重演錯誤。距離毛澤東逝世已經28個年頭,伴隨著越來越多私人記錄的出現,那個時代的形象正在變得日益豐滿起來。雖然對於這位在世界歷史上舉足輕重的人物的全方位研究仍未開始,但重要的是,我們研究的態度必須發生轉變,新的作家應該學會控制自己研究中的過分強烈的情感與道德因素。在這一點上,菲利普提供了某種示範。盡管,我在作品中常常迷失自己,也感受不到這本書的基本坐標與准則是什麼,但是,它讓我看到了一個人物相對完整的成長過程與其歷史背景,看到了一個人精神氣質的轉變過程。對於不理解毛澤東的新一代人來說,這本書至少值得一讀。

⑹ 大學生學習近代歷史的心得體會

走進歷史之魂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要學好歷史,並非朝夕之功。歷史是一門記憶性很強的科目,往往記住後不久便會遺忘。其實,要學好它是有規律可循的:如中國近現代史要注重理解,許多歷史事件是相互交織、一脈相承的。應聯系當時的歷史背景,運用邏輯推理的方法,理清事件的來龍去脈。 對於歷史的學習,其實是極有趣的,我個人總結出以下幾點: 一、興趣是動力的源泉 對於歷史科有興趣,成績自然提升。首先,日常生活中處處有歷史,歷史事件和我們息息相關。如:我們比較關注中日關系,聯系日本教科書改編問題、參拜靖國神社、釣魚島等問題,自然會產生追根溯源的想法,通過查閱了解古代中日友好往來,掌握近代中日間戰爭,聯系現代中日政冷經熱現象,定能鞏固書本知識。 其次,明白歷史用處。歷史可訓練思考及分析能力,使人具備求真和講證據及邏輯的實事求是精神。歷史對做人處世幫助很大,退可勵志,進可建功立業——英國著名首相丘吉爾就是歷史學家。要努力學好此科,在學業上、個人修養上、見識上及前途上下苦功。 二、萬丈高樓平地起 歷史基礎知識分為:史實性基礎知識和理論性基礎知識,通過事件、人物、制度和生產力發展、變更,階級斗爭狀況、社會制度改變等循著特點學習,進一步窺見生動活潑的歷史畫卷的奧秘,吸收豐富文化營養。 注重分析歷史背景(動機、條件、原因)、歷史原因(內因、外因、現實原因、必然原因或偶然原因、直接原因或間接原因、根本原因或一般原因、主觀原因或客觀原因、主要原因或次要原因)、歷史經過(時間、地點、人物、政黨、團體、階級、事件、著作、制度、文件)、歷史影響(結果、性質、功績、經驗、教訓、意義)。打好基礎是關鍵,一要加強史實記憶、概念掌握;二要形成歷史線索和知識結構;三要把握階段特徵。細心認真、勤思考,打牢基礎,則定能學好。 三、對現在和未來,方法比事實更重要 將來的「文盲」不再是目不識丁的人,而是不會學習的人。從某種意義上說,最重要的學習是學會學習,一定要學會學習,這是時代對我們提出的要求。 首先,要樹立自己是學習的主體的學習觀念。充分發揮學習的主動性和主體性,不一味依賴老師,應在老師的「教」中主動構建自己的「學」,取人所長,為已所用。其次,培養良好學習習慣。養成了好習慣、好的態度才能隨時隨地表現,好的方法才能隨時隨地地應用,好象出於本能,一輩子受用不盡。 好的習慣包括預習習慣、上課及復習習慣。閱讀新課內容,了解重難點,把疑難記於本上,為上課作準備,並用筆在書上圈、點、勾、畫、批等。課上發表自己意見,把自學心得與老師講解對照比較,加深認識,提高自學能力。根據自製復習計劃,對知識系統梳理,查漏補缺,達到全面掌握。 學習課本應注意:一要逐段寫小標題;二要全面寫出教材要點提綱;三要找出教材內在聯系;四要總結基本觀點;五要找出必記內容並記牢;六要對教材作出評價。所謂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要大膽質疑,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體驗歷史要記住:「衣帶漸寬張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若非一番寒徹骨,哪得梅花撲鼻香。」「進者行之驗,行者進之事。……地有運行無有不無。」只要你持之以恆,循序漸進,及時總結,就能在考試中得心應手,傲視群雄。 歷史總結天空去還掛著,窗外的麻雀依然在電線桿上鬧著而屋裡的同學們卻個個換了面孔,每個人都充滿了鬥志,都有著為國家效力的一腔熱血。 歷史中的一幕幕,都在教會我們,教會我們不所欺侮,教會我們奮發向上。歷史中的一幕幕,都在提醒我們,提醒我們落後就要挨打,提醒我們該是時候醒來了。歷史中的一幕幕都在給予我們,給予我們一顆聰明的大腦,給予我們後者不忘前人之鑒的教訓。 對於歷史,我明白了,只要用功,就能學好。當我備課的時候,通過去尋找知識,去總結,在不經意之間,我竟將它刻骨銘心。而我在沒備課而去聽別人講的時候,一切都顯得是那樣的被動,才知道老師的用意,而的歷史的基礎不好,所以我應持之以恆。我想不久,我會感到自己在歷史方面會大有進步的。

⑺ 關於歷史的學習心得體會,不少於800字

大哥這是自己要寫的,你聽聽百家講壇對你有幫助。歷史是很有趣的,版看到別人的得失然後再反思權自己,對人性的把握等。其實我們身邊的很多東西都涉及歷史就是你自己不注意而已。很多漫畫動畫片都是又歷史憑據的,比如說火影 你就可以看看日本忍者是怎麼發展的,日本忍者也有很出色的人,比如幕府時代德川家康的保鏢等等。

⑻ 高一對歷史事件的感想小論文,急!!

林則徐的"禁煙活動",從鴉片對民眾的危害程度,以及鴉片對當時中國經濟的侵害,從維護一個國家的民族利益,國家的完整,主權的獨立,林則徐的"禁煙運動"無疑應該是一個"愛國行動"。但是,從當時中國的特定歷史條件,從中國長遠的發展,中國作為一個當時世界上古老和封閉與專制最長最大的國家,中國需要加強與世界各國民眾的交往,包括西方國家的交往,而當時西方正處在一個不斷上升的階段,中國更需要西方的新技術,資金,以及西方的民主思想,還需要西方的自由經濟和市場經濟的理論體制。但是,中國當時的封建與專制君主心裡明白,大量西方的新技術,資金,以及西方民主思想和自由經濟,市場經濟的湧入,這就意味著幾千年統治中國的封建與專制體制的瓦解,同時也意味著統治了中國二百多年的清王朝和道光王朝的滅亡。在這種情況下以道光為首的擁有當時中國最高權力的清政府,自然不願意放棄自已的權力,這也就促使中國與外國的貿易爭端開始由爭端發展到戰爭。而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從一定程度來講,它維護了當時中國閉關銷國的清朝統治者的利益,違背了當時世界發展的潮流,助長了中國的民族主義情緒,導致了貿易爭端的"戰爭化"。因而也存在著一定的消極意義。其主要表現為:

一、林則徐的禁煙活動基本上符合當時道光皇帝推行的閉關銷國的政策。

滿清王朝盡管也有"康干盛世",但對外基本上是採取一種閉關銷國的政策,到了嘉慶和道光年間,這種閉關銷國的政策表現的更為充分,這是因為這個時候的中國與當時發展的世界顯更為落後,為了防止民眾更多的了解世界,嘉慶和道光皇帝採取了一種更為保守的政策。盡管當時英國商人的"鴉片貿易",不僅對中國民眾的素質有損害作用,也影響滿清政府的財政收入;但是道光皇帝禁煙的目的,並不僅僅只是為這些,其最主要的原因是擔心英國等西方國家利用"鴉片"來敲開中國封閉的大門,直接影響清王朝的統治地位。而林則徐的禁煙運動,也完全是奉道光皇帝的旨意進行的,也絕不是僅僅依靠林則徐所謂的"愛國之心",在當時的條件下,沒有道光皇帝的旨意任何滿清大臣也都不會有如此的膽量,退一步來說,如果禁煙運動僅僅是林則徐的"愛國之心"所致,那幺這種"愛國之心"也只能是道光帝的旨意而已。因此,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只能是在一定程度上起到維護道光皇帝的閉關銷國政策的作用。

二、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國當時的對外貿易。

在當時的中國對外貿易中,中國與英國,以及美國,法國等國的貿易是最主要的,特別是中英貿易,英國作為當時的"世界工廠",在許多方面走在世界的前面,有許多的新技術和新產品。但對於這些新技術和新產品,在一個完全以自給自足為主的自然經濟社會里,大量的新技術和新產品還會促進這種自然經濟的迅速解體,許多新技術和新產品並不是一下子就可以被傳統封閉的國家所接受,這就導致了最初時期中英貿易的不平衡,對於英國利用"鴉片貿易"做為彌補這種不平衡的做法,中國當然應該堅決反對,但是林則徐的"禁煙運動"的結果連中英貿易都被宣布中斷,這實際上是在做"倒臟水的時候,連嬰兒都被倒了出去"的錯誤。

三、林則徐使"貿易摩擦"激化為"貿易戰爭"。

由於林則徐的"禁煙運動"連中英貿易都被宣布中斷、這樣中英關系就由原來"貿易爭端"變成了一場"貿易戰爭"。中國這個古老的大國開始與當時世界上最強的經濟大國之間處在一種戰爭狀態。本來中英貿易完全可以採取相互競爭和相互協商的辦法解決,即便嚴禁"鴉片貿易",但也不需要在兩國民眾之間發動戰爭,但由於林則徐從一開始解決這一問題,就企圖通過暴力驅逐的辦法,其結果適得其反,不僅沒有解決貿易爭端,而且帶來雙方的戰爭。實際上中國自一八四0年鴉片戰爭以後,"鴉片走私"不僅沒有消除,而且更加猖獗。

四、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助長了中國的民族排外主義。

世界有許多國家和民族,每個國家和民族都自己長處,不同的民族應該互相交流和學習。但是把自己的國家和民族看高於別人的國家和民族,這就是民族排外主義。中國是一個有幾千文明歷史的古國,自然也有許多的長處,從十五以後,中國的發展顯然一步步落後於世界,十八世紀當歐洲社會開始向"工業社會"過渡時,中國還處在"農業社會",但是在相當一部分中國人眼裡,中國仍然是一個"天朝大國",其國內無所不有,不需要藉助於外國,本來國內的一些守舊分子時時都在尋找借日,而林則徐的"禁煙運動",助長當時國內民族排外情緒的增長。

五、"鴉片戰爭"的影響

林則徐的激進"禁煙運動"中斷中英貿易的作法,盡管對於維護當時的滿清王朝的閉關銷國政策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對於中國貿易的長遠發展,以及中國與世界的交往都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和戰爭的危險。當時的英國政府已感到在中國這個封閉了幾千的古老大國,單靠貿易手段是不能解決問題,林則徐的禁煙運動提供了英國政府使用"炮艦政策"的借口。一八四0年二月二十日,英國政府任命喬治.懿律和查理.義律為對華談判正副全權代表,四月英議會通過對華戰爭議案,六月,喬治·懿律率領四千英軍,分乘四十餘艘艦船,從印度進入中國廣東海面,封鎖了珠江口,兩國進入了戰爭狀態。鴉片戰爭盡管以鴉片為起因,但是雙方卻是代表著不同的文明程度,英國政府是當時世界文明較高的一方,在技術、武器、裝備等方面都勝於中國;而中國則是代表著封閉和落後的一方,在技術、武器、裝備等方面都遠遠落後於當時的英國,這樣也就自然決定了當時戰爭的發展方向。

戰爭結束中國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一八四三年七月與十月,耆英和璞鼎簽訂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和《五口通商附粘善後條款(即虎門條約)》,對《南京條約》進行了補充和具體化,如對關稅率,領事裁判權,最惠待遇又達成了協議。一八四四年七月三日,耆英與美國全權代表顧盛,在澳門望廈村簽訂了《中美五口貿易章程》即(《望廈條約》),一八四四年十二月二十四日,耆英與拉萼尼在停泊在廣州黃埔的法國兵艦上簽訂了《中法五口通商章程》(《黃埔條約》)美國和法國不僅與中國達成同英國相同的權利,而且還就領事裁判,建立教堂,醫院都達成了協議,此後,葡萄牙、比利時、瑞典、挪威、荷蘭、西班牙、普魯士、丹麥等國也紛至沓來,清政府也只好本著"一視同仁"的辦法,與這些國家達成同樣的協議。

關於鴉片戰爭,中國一般士大夫都喜歡虛驕自大,過度地指責外國,但是中國近代史著名的思想家魏源(一七九四至一八五六年)卻與之有不同的評說,他認為中國失敗的主要原因是由國內政治所決定的,他說:"官無材則國楨富,境無廢令則國柄強,楨富柄強則以之詰奸奸不處,以之治財財不蠹,以之 器器不窳,以之練士則士無虛伍,如是何患於四夷,何憂乎禦侮!"(參閱:《聖武記》,敘。)他把"人心之寐"和"人才之虛"列為兩個根本大害。魏源能從中國本身尋找"鴉片戰爭"失敗的原因,應該說是一種比較現實的態度。 回答者: yadongyu74 | 四級 | 2008-4-26 11:25
1、林則徐的禁煙運動是鴉片戰爭爆發的直接原因。
林則徐於1839年3月到達廣州。林則徐與鄧廷楨,在人民群眾的支持幫助下,整頓海防,嚴拿煙販,懲處受賄賣放的水師官弁。並且通過多方面的調查,掌握內幕情況。與此同時,他對外國鴉片販子也採取嚴厲的措施,責令外商將躉船上所存的鴉片,造具清冊,聽候收繳,並具甘結,聲明嗣後來船永不敢夾帶鴉片,如有帶來,一經查出,貨即沒收,人即正法。林則徐堅決表示,「若鴉片一日示絕,本大臣一日不回,誓與此事相始終,斷無中止之理。」 最後,英國鴉片販子被迫繳出二萬余箱。美國煙販繳出1500餘箱。
1839年6月3日至25日,林則徐主持在虎門海灘銷毀收繳的鴉片,使禁煙運動達到最高潮。是近代史上著名的「虎門硝煙」。
1839年8月初,中國禁煙消息傳至英國,英國國會對此進行激烈辯論,在女皇維多利亞的影響下,最終以271票對262票通過軍事行動。10月1日,英國內閣作出「派遣艦隊去中國海」的決定。1840年2月,英國政府任命懿律和義律為正/副全權代表,懿律為侵華英軍總司令。4月,英國議會正式通過發動戰爭的決議案,派兵侵略中國。同年6月,懿律率領的英國艦船40餘艘及士兵4000人到達中國海面,標志著第一次鴉片戰爭正式開始。
2、面對英國發動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中國為了維護自身的主權和領土完整,自應上下一心,軍民一心,共同反抗侵略。為了保證反抗侵略的勝利,採取各種防衛措施,積極作好應戰准備,也是完全應該的。在這方面,林則徐既具有堅韌不拔、抵抗英國侵略的決心,而又腳踏實地,加強防衛,迎頭痛擊侵略者,是值得稱頌的。

⑼ 有關於歷史故事的讀後感

《中國歷史故事》是我的啟蒙書,是我「不說話的老師」,是它幫助我打開了知識的大門,是它讓我知道了中國的悠久歷史。
這本書的內容很吸引人,裡面有許多歷史故事,比如說:晏子相齊、風流才子司馬相如、周武王伐紂等故事。這些故事有的充分體現了古代人民的足智多謀,有的表現了友誼的珍貴,還有的是講一些爾虞我詐的故事。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要數《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了。
黃道婆善良、好學、誠實的品格,讓我欽佩。她家境貧窮,父母養不活她,就把她賣給別人當童養媳。黃道婆整天都要幹活,還要被公婆打罵,過著生不如死的生活。因為她的勇敢,她終於逃出了公婆家,到處去流浪。有一天,黃道婆偷偷地上了一條船,跟著船一起來到了海口市。她和當地居民一起學紡織。但她時刻不忘自己的家鄉,過了三十多年,黃道婆回到了自己的家鄉烏泥涇鎮。她把自己學到的紡織技術傳給了鎮上的婦女,從而生產出了大批的「烏泥涇被」。當時,「烏泥涇被」聞名全國。
這個故事讓我有很大的感觸。從書中,我知道了黃道婆,了解了黃道婆為了家鄉的發展,她無私奉獻、自強不息。她真是我學習的好榜樣。

李老師點評:
小作者圍繞《中國歷史故事》中的一篇《女紡織家黃道婆》這個故事發表感想,對黃道婆這位歷史人物進行了歌頌。感情真摯,行文流暢。對於小學五年級學生來說,實在不容易。有一點不足之處在於,小作者就故事談故事,視角不夠開放。建議在寫作之前,要靜下心來,列好提綱。
國歷史故事讀後感

歷史,套用宋神宗的一句名言:「鑒於往事,有資於治道」。歷史的意義便是在此了。然而,歷史又是一個極不易說破的詞。就算歷史學家,觸及歷史的本源時也是相當謹慎的。那麼現在我來說歷史的意義,是不是屬於尋找海市蜃樓的根基那種的無知行徑呢?我想,歷史都列為過往的陳跡餘音了,當下的我們循跡辯音追索漸漸被流光掩蓋的遺蹤,從歷史廢墟的蛛絲馬跡里探求當代的意義,可以說是不能被偏廢。歷史的車輪從來不為任何一個君王、一個黨派,一個民族而停留過,一個君王有多麼大的功績,多麼的文成武德;一個黨派有何等優越的制度;一個民族有何等優良的血統,多麼的文明燦爛,歷史都是如公證的無私的,並沒有給予他們更多的寬容和庇護。因而不斷思索歷史的意義作為一個永久的命題和課題值得所有有知的人去探求與解決。
大唐盛世時魏徵直諫太宗說「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歷史不說話,她的沉默正是她的價值。善於反思的人或民族在歷史的興亡更替當中領悟中興的規則,使國家與民族以後的歷史朝良性發展,避免使之步入危亡的境地,而納入自我的掌握之中。大唐的開元盛世離不開對大隋煬帝的借鑒與批判的深入。歷史的重演的特性似乎是一個揮之不去的夢魘,持久地困擾並困惑著後來人。無數的史書歷數當朝或前朝得失,一為記載一個國度的發生史,第二恐怕就是要為後來的執政者和人民留存一個參照的完整線索。有時歷史正當被人所淡忘,聰明而執著的人跳出來說:「一切歷史都是當代史。」的確橫向比照中外歷史以及對當國的縱線考察,發現歷史居然有驚人的相似。

羅慣中說「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君不見,一個朝代的興衰總是相互更替,盛世之後必是亂世,亂世久之必有大治。冥冥之中,切合著中國的陰陽學說。歷史可以作為當政者的參考,然而也只能是參考而已。歷史的車輪是不會停下的,我們所能做的也就是盡量吧!盡量延緩那天的到來……

當然歷史的意義並不僅僅在於避免和借鑒,而我今天便是老生常談地重復這樣的論調,目的在於樹立歷史的這層意義在我們心中的標桿。從歷史中找尋相關的意義,不論我們何種角度去看待歷史,得出怎麼樣的結論,哪怕是膚淺甚至的錯漏屢現的結論亦不能阻擋我們初衷。廣視角多維度地去把握歷史,應該也是我們作為一個社會人責任所在吧?

⑽ 中國近代史心得體會

1840年,成為首號資本主義強國的英國發動了侵略中國的鴉片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從此,中國開始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中國歷史也以鴉片戰爭為標志進入近代史,這是中華民族一段屈辱的歷史,也是中華民族不屈不撓抗爭的歷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國人尋求富民強國之路的探索史。我們學好這段歷史,必須把握三條主線。

一、一部災難深重的屈辱史

中國近代史是災難深重的歷史,是中華民族的屈辱的歷史,中國人民飽嘗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欺凌。在中國近代史上,大大小小的帝國主義國家爭相侵略我們,中國被迫簽訂的不平等條約有幾百個,中國人民在西方的侵略戰爭中一次又一次被打敗。

1840年,英國為了打開中國的大門,悍然發動了鴉片戰爭,古老的、落後的中國在西方堅船利炮面前戰敗了,1842年簽訂了中國近代史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此後又簽訂了中英《五口通商章程》、中英《虎門條約》、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等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批不平等條約,被迫割地、賠款、開放通商口岸、和外國協定關稅,外國取得了在中國的領事裁判權和在通商口岸傳教等特權。這些條約給中國人民帶來野蠻和屈辱。

1856年,英法等國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大門,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清政府在抵抗失敗後被迫和英法俄美四國簽訂了《天津條約》,和英法俄又被迫簽訂《北京條約》。中國喪失了大片領土和主權,尤其是沙俄掠奪了中國150多萬平方公里的領土。外國侵略勢力伸向中國內地,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加深了。

1885年,法國又發動侵略中國的中法戰爭,清政府又簽訂了《中法新約》,列強取得了在中國修築鐵路的權利。1894年中國又在甲午戰爭中失敗,被迫和日本簽訂《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賠款達到兩億兩白銀,帝國主義強國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然而帝國主義為了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進一步控制中國,1900年八國聯軍又共同反動了侵華戰爭,清政府被迫簽訂了《辛丑條約》,賠款本息超過10億兩白銀,清政府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形成了。

一系列的侵華戰爭和大批的不平等條約,把中國推向災難屈辱的深淵,造成了近代中國的貧窮和落後,加重了人民的負擔,嚴重的破壞了中國的主權完整和領土完整,因此我們要牢記中國近代屈辱的歷史,銘記落後就要挨打的歷史教訓。

二、一部不屈不撓的抗爭史

在西方列強野蠻侵略中國的同時,偉大的中華民族和不屈的華夏子孫,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有來自社會底層,也有來自清政府內部,有的是有組織的,有的是群眾自發的。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盡管有一些民族敗類,但是清政府和廣大愛國官兵也進行了一些英勇的戰斗,涌現出像林則徐、鄧廷楨、裕謙、海齡、關天培、陳化成等大批愛國將領;在第二次鴉片戰爭中,也出現了前仆後繼抗爭的壯烈場面;在中法戰爭中,馮子才無所畏懼,領導取得了鎮南關大捷,劉永福領導黑旗軍威鎮敵膽,愛國海軍在馬尾海戰中表現出了臨危不懼、英勇戰斗的精神;在中日甲午戰爭中,左寶貴、鄧士昌、林永升、劉丁汝昌等人以身殉職,上演了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跡,各地民眾自發抗日,都體現出了中華民族頑強不屈的愛國抗爭精神。

除了清政府及愛國官兵的抗爭外,廣大人民群眾從未放棄斗爭,帝國主義侵略到那裡,就在那裡受到抵抗。尤其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廣州三元里民眾的自發的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抗精神;在19世紀六七十年代,還出現了大量的反洋教斗爭。

在中國近代史上,還有兩次大規模農民運動給帝國主義主義勢力以沉重打擊。第一次是太平天國運動:這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規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運動,在打擊中國封建統治的同時,還賦予了新的時代意義,承擔起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給外國侵略者以沉重打擊,打破了西方侵略者迅速把中國殖民化的企圖。

第二次是義和團運動:在中外矛盾加劇的19世紀末,終於引爆了中國人民的義和團運動,他們打擊的對象是外國勢力,到1900年發展到頂點,成千上萬的義和團團眾以血肉之軀和八國聯軍進行了英勇搏鬥,盡管在中外反動勢力的剿殺下失敗了,但中華民族的不畏強暴、英勇斗爭使帝國主義認識到中華民族的不可政府性。

最後,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為維護國家主權,1919年爆發了五四愛國運動,波及全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五四運動是中國近代史上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的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創造了條件。

三、中國人民的一部探索史

在近代中國的特殊時期,中國的根本任務是維護民族獨立和主權完整,促進經濟發展,實現政治進步。在為了完成這些任務的過程中,在伴隨中國艱難的近代化歷程中,先進的中國人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既有政府運動,又有新生階級代表,既有地方大員,又有思想精英。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先進的中國人初步認識到西方的現代化,以林則徐、魏源等人以經世務實的態度,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口號,承認落後和不足,注目世界,探索新知,尋求強國御辱之道,產生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

清政府作為中國的合法政府,在歷經浩劫後,也進行了一些探索和改革。在19世紀五六十年代鎮壓是太平天國運動的過程中,一批務實且有政治經驗的權力重臣,開始了一場「師夷長技以自強」的洋務運動,在堅持「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前提下,倡導富國強兵運動,創辦軍事、民用工業,籌劃海軍,設立新式學堂,派遣留學生。洋務運動在中央以弈欣為首,在地方以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督撫為首,盡管甲午戰爭的失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但是洋務運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中國民族工業的發展,加劇了中國近代化進程。

在洋務運動中,還出現了馮桂芬、鄭觀應、王韜等早期的資產階級維新思想知識分子,為以後的資產階級維新運動創造了一些條件。甲午戰爭失敗後中華民族出現了嚴重的民族危機,以康有為、梁啟超為代表的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了救亡圖存的戊戌變法,又稱「百日維新」。

維新派通過辦報刊、建學會、和頑固派論戰,傳播了維新思想,領導了近代中國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進了人民的覺醒,盡管不足百日,以失敗告終,但在中國人民救國圖強的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此外,需要指出的是在太平天國運動的後期,洪仁玕提出了《資政新篇》,最早在中國提出了發展資本主義。

戊戌變法的失敗證明在中國走資產階級改良道路是行不通的,以孫中山為代表的資產階級革命派登上了歷史的舞台,經過一系列的武裝起義和革命斗爭,終於在1911年取得了辛亥革命的勝利,使中國走向民主共和道路,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

但是辛亥革命並沒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中國的社會性質沒有改變,1919年中華民族又爆發了愛國的五四運動,以後隨著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中國革命煥然一新,中國人民找到了探索的正確方向,終於在1949年建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民族獨立和領土、主權完整,並不斷開創中國社會主義建設的新局面。歷史已經證明也永遠昭示,中華民族是偉大的民族,中國人民是勇於探索和進取的人民,中國必將在21世紀屹立在世界強國之林。

閱讀全文

與歷史事件心得體會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