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菏澤市定陶縣歷史
定陶古稱陶,又名陶丘,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城,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就在這里漁獵耕種,繁衍生息。自春秋至西漢800多年間,一直是中原地區的水陸交通中心和全國性經濟都會,享有「天下之中」的美譽。堯、舜時期為古陶國。夏商有三翮國。公元前12世紀,周武王封其六弟振鐸為曹伯,建曹國,都陶丘。據《史記》載:春秋末期,范蠡助越滅吳後, 輾轉至陶,「以陶為天下之中」,遂在此定居經商,「十九年間,三致千金」,被後人尊為商祖,死後葬於陶。《漢書·地理志》:「禹貢陶丘在縣西南,有陶邱亭。」。據《說文解字》:「定,安也。」定陶之名由此而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始置定陶縣歷史上曾12次為國,8次為郡,2次置軍,終以縣至今。
1949年8月,平原省建立,定陶縣屬平原省菏澤專區。1952年11月,撤銷平原省,定陶縣隨菏澤專區劃屬山東省。1958年11月,定陶析入菏澤、成武兩縣,改屬濟寧專區。1961年6月,恢復定陶縣,屬菏澤專區。1978年3月,菏澤地區行政公署成立,定陶縣屬菏澤地區。
1995年10月23日,撤銷定陶縣孟海鄉、張灣鄉,設立孟海鎮、張灣鎮。
2000年,菏澤地區改菏澤市,定陶縣屬菏澤市至今。定陶縣轄6個鎮、13個鄉。
『貳』 北宋歷史的重大事件,時間,地點,人物,原因。(詳細)
靖康之變是指中國歷史上的一次著名事件,發生於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1127年)因而得名。又稱靖康之亂、靖康之難、靖康之禍。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軍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東路由完顏干離不領軍攻燕京。西路由粘罕領軍直撲太原。東路金兵破燕京,渡過黃河,南下汴京(今河南開封)。宋徽宗見勢危,乃禪位於太子趙桓,趙桓在哭哭啼啼中登上皇位,是為宋欽宗。
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宗翰率金兵東路軍進至汴京城下,逼宋議和後撤軍,金人要求五百萬兩黃金及五千萬兩銀幣,並割讓中山、河間、太原三鎮。同年八月,金軍又兩路攻宋;閏十一月,金兩路軍會師攻克汴京。宋欽宗親自至金人軍營議和,被金人拘禁。
以及大量趙氏皇族、後宮妃嬪與貴卿、朝臣等共三千餘人北上金國,東京城中公私積蓄為之一空。靖康之變導致北宋的滅亡。
歷史影響:
靖康之變導致北宋的滅亡。深沉刺痛漢人的內心,岳飛在《滿江紅》[8]中提到:「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
中國婦女的節烈論,從「靖康之難」開始被宋代道學家所注重。因為北宋後宮嬪妃、宗室婦女全部被擄往北方為奴為娼。這個恥辱使道學家們舍棄了北宋時期重生存輕貞節的觀念,轉而大力提倡婦女捨生命保貞節。
由於當時的環境,這種觀念也逐漸被士大夫們所接受。到了明清之際,女性殉節的貞節牌坊日益增多,在生存與貞節之間,女性們只能選擇後者。
『叄』 歷史上著名召陵之盟,郾城大捷等歷史事件,都發生在哪個地方
召陵之盟在今河南郾城東.
郾城位於河南省中部,黃河南岸,西周初為郾子國,戰國時為郾邑,西漢置郾縣,隋開皇三年廢,五年復置,稱郾稱縣。
『肆』 發生在菏澤的歷史故事
解放戰爭時期,高中歷史書本的「定陶戰役」就屬於菏澤。定陶是菏澤的一個縣,在菏澤東南。
『伍』 發生在定陶縣的歷史事件
1945年6月,日偽軍圍攻定陶,形勢十分危機,十四團一部突圍上菏澤,定陶縣城被日偽佔領。
專8月下旬,趙基梅、屬程書勛指揮十四團等分區部隊回師攻打定陶縣城,定陶縣城內時有日軍一部及王子傑反動武裝2000餘人。
戰斗開始後,城內日軍均集中於西門城樓,拚命抵抗,戰斗十分激烈,部隊久攻不下。敵首王子傑登西門城樓呼「程老五」(程書勛)叫罵,稱若程能攻破縣城他不姓王,氣焰囂張,垂死掙扎,程書勛也在城外掩體內對王子傑指名怒斥,並發誓定破敵城。程書勛命令部隊實施坑道爆破, 戰士們用一天時間在城西門外挖掘一條百米左右的地道,一直挖到城西門下,找了兩個棺材裝滿數百公斤炸 葯,程書勛為確保一舉成功,命戰士們又另裝幾布袋炸 葯,「轟隆」一聲巨響,爆破成功,西門城樓土崩瓦解,王子傑及所有日軍灰飛煙滅,部隊沖進城內後,只見到一條穿著日軍服的人腿掛在高高的樹椏上。此役共殲敵軍2000餘人,定陶縣人民獲得解放。
『陸』 1949年我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1949年我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肯定就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宣布的成立呀代表了我們是一個合法的國家了
『柒』 1973年發生的歷史事件
1,1973年5月14日,美國第一個空間站「太空試驗室1號」在肯尼迪角發射進入軌道。
太空實驗室將在軌道中運行8個月,在這段時間中,一艘阿波羅飛船將會載送三名太空人與空間站會合。這個長達36米的太空站為3名太空人准備了一間工作室和起居室。
但它在起飛後不久,一塊太陽能防護板就損壞了。令人驚訝的是大約10天後,阿波羅飛船上的查爾斯·康拉德·約瑟夫·科爾文和保羅·維茲用他們攜帶的替換零件在太空中修復了空間站。他們計劃於6月22日重返地球。
2,1973年8月24日 中共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73年8月24日至28日,中國共產黨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北京舉行。出席會議代表1249名,代表全國2800萬黨員。大會由毛澤東主持,通過了毛澤東主持起草的政治報告,王洪文作的關於修改黨章的報告和《中國共產黨章程》,
選舉出195名中央委員和124名候補中央委員。一些久經考驗的,在「文化大革命」中受到排斥和打擊迫害的老同志,如鄧小平、王稼祥、烏蘭夫、李井泉、譚震林、廖承志等,被選為中央委員。但一批野心家、投機分子、幫派骨幹分子也被選進了中央委員會。
大會批判林彪反革命集團的罪行,但仍「堅持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確認「九大的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都是正確的」。在修改的黨章「總綱」中刪去了關於林彪為接班人的規定,但仍未改變「文化大革命」的指導方針。
3,1973年10月6日 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
1973年10月6日,以色列遭受了埃及、敘利亞的突然襲擊,而這第一波的攻擊又迅速由伊拉克、摩洛哥、沙烏地阿拉伯和約旦的援軍所加強。
敵對雙方都分別由一個超級大國充分武裝:以色列空軍因受到由蘇聯提供的薩姆導彈的打擊而損失慘重,但在決定性的沙漠遭遇戰中,美國和英國的坦克卻占據優勢。
4,1973年10月16日 震撼世界的石油危機爆發
在10月中東戰爭中,阿拉伯石油生產國為了打擊以色列及其支持者,把石油作為捍衛國家主權,收復失地和反對霸權主義的戰略武器,採取減產、提價、禁運以及國有化等措施開展了一場震憾世界的石油鬥爭,成為第三世界反霸斗爭的一個偉大創舉。
5,1973年11月29日 甘肅發現完整劍齒象化石
1973年11月,在甘肅省合水縣板橋公社境內的馬蓮河畔,發掘出一具劍齒象化石。這具劍齒象骨骼屬於一老年個體,身高約
4米,體長約8米,門齒長3.03米,門齒直徑(近端50厘米處)三十二厘米,是世界上已知個體最大的劍齒象之一。
6,1973年12月21日 中東和平會議在日內瓦舉行
1973年12月21日上午「中東和平會議」在日內瓦的國聯大廈開幕。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主持了開幕會議。
這次「中東和平會議」是在蘇聯、美國兩個超級大國的一手策劃下召開的。蘇聯外交部長葛羅米柯和美國國務卿基辛格為會議的兩主席。
12月18日,蘇聯代表馬立克和美國代表貝內特一起會見了聯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遞交了蘇、美兩國致聯合國秘書長內容相同的信件。信中通知瓦爾德海姆:「會議應當由蘇聯和美國任兩主席」,並要他「擔任會議的召集人,主持會議的開幕階段」。
『捌』 在山東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1、長勺之戰
長勺(sháo)之戰,發生在中國春秋時代齊國與魯國之間的一場戰役,發生於周莊王十四年(公元前684年)的長勺(今山東省萊蕪)。
此次戰役,是繼干時之戰後齊、魯另一次重要戰役。魯國在此次戰役取得勝利,長勺之戰是齊桓公爭霸斗爭史上一次少有的挫折,也是魯齊長期斗爭中魯國的一次罕見的勝利。它對齊桓公調整完善自己的爭霸戰略方針具有一定的影響。
此次戰役是繼前685年干時之戰後齊、魯另一次重要戰役。魯國在此次戰役取得勝利,間接促成數年後齊魯息兵言和。
2、九合諸侯
九合諸侯,指的是春秋時期齊桓公會盟諸侯,成為霸主的盟會。齊桓公於前681年在甄(今山東鄄城)召集宋國、陳國、蔡國、邾國四國諸侯會盟,是歷史上第一個充當盟主的諸侯。
當時中原華夏各諸侯苦於戎狄等部落的攻擊,於是齊桓公打出「尊王攘夷」的旗號,北擊山戎,南伐楚國,成為中原第一個霸主,受到周天子賞賜。
3、墮三都
墮三都,春秋時期魯國孔子執政,墮毀三桓(魯國公族季孫氏、叔孫氏、孟孫氏)的私邑事件。
魯定公十二年(前498年),孔子為魯國的大司寇兼攝相事,為了加強君權,派子路墮毀三都。三都即季孫氏的費邑(今山東費縣)、孟孫氏的郕邑(今山東寧陽)、叔孫氏的郈邑(今山東東平)。
起初,季孫斯和叔孫州仇、仲孫何忌想要抑制家臣勢力,也支持墮三都。叔孫氏先墮毀郈邑。
費邑宰公山弗擾起兵反魯,率軍攻入魯國國都曲阜,魯定公和季孫斯(季桓子)、仲孫何忌(孟懿子)和叔孫州仇(叔孫武叔)躲在季氏之宮,武子之台。孔子派申句須、樂頎率軍擊敗弗擾,弗擾逃到齊國。
之後,郕邑宰公斂處父反對墮毀郕邑,使三桓開始反對墮三都。墮三都最終失敗,孔子不久之後,也離開魯國,開始周遊列國。
4、田單復國
中國戰國後期,齊將田單憑借孤城即墨(今山東平度東南),由堅守防禦轉入反攻,一舉擊敗燕軍,收復國土的一次著名作戰。
首先是齊宣王趁著燕國內亂,借口替燕國平亂,派兵攻佔薊丘(北平附近),逼死了燕王噲。噲的兒子燕昭王即位,為了報仇雪恥,於是招賢養士,拜樂毅為上將軍,統率五國聯軍攻伐齊國,由於齊愍王驕傲殘暴,失去人心,樂毅在短短的六個月內,竟然攻佔了齊國七十幾座城池。
齊王不得已退守莒城,不久又被部將所殺,整個齊國只剩下莒和即墨兩個地方。眼看齊國就要滅亡了,在這最緊要的關頭,出現了一位反攻復國的英雄,他以這兩座城池為根據地,善用各種謀略與戰術,一舉打敗燕兵,光復了故土。
5、宋江起義
宋江起義是北宋末年的一次民變。其事跡被後世不斷演繹,成為《水滸傳》的歷史原型素材。
宋徽宗宣和元年(1119年),宋江聚眾36人在梁山泊(梁山濼)起義,率眾攻打河朔、京東東路(今山東青州),轉戰青州、齊州(今山東濟南)至濮州(今山東鄄城北)間,攻陷十餘州縣城池。
十二月,徽宗納亳州知州侯蒙建議,招安宋江,未成,再命歙州知州曾孝蘊率軍征討。宋江從青州南下沂州(今山東臨沂)。
宣和三年(1121年)二月,攻取淮陽軍(今江蘇睢寧),從沭陽乘船到達海州(今江蘇連雲港)。五月,宋江率眾登岸後,遭海州知州張叔夜伏擊,船隻被焚,宋江戰敗被俘,起義失敗。
南宋之後的一些野史,常記載宋江參與征方臘之事。但《東都事略·徽宗紀》將平宋江列在平方臘之後,《折可存墓誌》也稱折可存在平方臘之後,參與平宋江的戰斗。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九合諸侯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墮三都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田單復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宋江起義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長勺之戰
『玖』 1915年發生的歷史事件
1、1915年1月9日 一戰中,丘吉爾組織的加里波利戰役開始。
加里波利之戰,又稱達達尼爾戰役,在土耳其此戰稱為恰納卡萊之戰。是第一次世界大戰中土耳其加里波利半島進行的一場戰役。它始於一個英國法國聯盟的海軍行動,目的是強行闖入達達尼爾海峽,打通博斯普魯斯海峽,然後佔領奧斯曼帝國首都伊斯坦布爾。
在此次登陸戰中,協約國方面先後有50萬士兵遠渡重洋來到加里波利半島。近十一個月的戰斗後,協約軍44,072戰死,97,037負傷。這場戰役是一戰中最著名的戰役之一,也是至當時最大的一次海上登陸作戰。澳大利亞與紐西蘭設澳新軍團節紀念4月25日登陸日期。
2、1915年5月9日 袁世凱屈服日本,接受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 同日 各城市紛紛集會,拒不承認「二十一條」,誓雪國恥。全國教育聯合會決定,各學校每年以5月9日為「國恥紀念日」
「二十一條」是日本帝國主義妄圖滅亡中國的秘密條款。日本帝國主義趁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美各國無暇東顧的時機,1915年1月18日,日本駐華公使日置益覲見中華民國的大總統袁世凱,遞交了二十一條要求的文件,並要求政府「絕對保密,盡速答復」。
此後日本帝國主義以威脅利誘的手段,歷時五個月交涉,企圖迫使袁世凱政府簽訂,企圖把中國的領土、政治、軍事及財政等都置於日本的控制之下的二十一條無理要求,這些條款稱中日「二十一條」,後經中日協商,袁世凱被迫簽訂不平等條約「《中日民四條約》」。
3、1915年5月23日,義大利退出三國同盟以後與奧地利開戰。
在義大利與奧匈帝國交戰的第一天,奧地利飛機轟炸了義大利亞德利亞海岸上的7個城市。義大利於5月22日下午8點15分向奧地利宣戰並下達總動員令。宣戰及總動員令在全國范圍內得到了熱烈的響應。
當月初,義大利退出3國同盟。3天前,內閣獲得了戰時的一切權力,德國召回她的駐羅馬大使,與奧地利共同對義大利作戰。義大利已經同英、法、俄聯合起來反對同盟國。德奧阻止3萬多名義大利人離開這兩個國家回國參戰,這已在義大利國內引起了強烈憤慨。
4、1915年5月24日,上海國民對日同志會等團體在城內九畝地新舞台召開國民大會,「徵集眾意電請中央停止簽字」,到會者七八千人。鄭汝成派軍警到現場鎮壓。
大會代表至製造局表達眾意,要求電達「政府毀約力爭」,又被拘押營倉。次日,仍在九畝地召開大會,鄭汝成再派軍警前往「彈壓禁阻」。
5、1915年6月2日 中國的「羅賓漢」王金發被殺。
王金發,字季高,浙江紹興人。18歲加入反清會黨,被舉為「龍頭」,畢生從事反清斗爭。曾任紹興軍政分府都督、國民軍副司令、駐滬討袁軍總司令等,是辛亥革命時期的風雲人物,短短一生中充滿傳奇色彩,曾被孫中山譽為「東南一英傑」。
秋瑾遇害後,王金發發誓要為烈士報仇。他率部眾深入浙東山林草澤之中,劫富濟貧,鋤強扶弱。他以暗殺叛徒、清吏而聲名大振,先後被他處決的有叛徒汪公權、秋案告密者胡道南等多人,且行動利落,蹤跡倏忽,被人喻為是「今之聶政」。
二次革命失敗後,王金發遭通緝,1915年在杭州被誘捕,遇害於浙江陸軍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