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官窯如何鑒別有哪裡可以收藏或者鑒定官窯瓷器的
指官辦的瓷窯,其產品為宮廷所壟斷。五代和北宋的越窯是中國最早的官窯,宋代官窯、元代樞府窯、明清的景德鎮御窯廠都是歷代著名的官窯。宋代「官窯」號稱「五大名窯」之一,分有「新官」、「舊官」之稱,前者為南宋官窯,後者為北宋官窯。胎與釉均薄如紙,有月白、粉紅、粉青、大綠、油灰等色,當時月白為上,粉青次之,以後變為粉青為上,月白次之,器物多為開片紋,以冰裂紋為上,梅花紋次之,細碎紋為下,開片紋有帶黃黑線的為上品。釉斑則以鱔魚血為上,墨紋次之。官窯往往從各個窯廠選派最好的工匠專宮廷燒造瓷器,並由朝廷官員主持窯務。如明代派宦官主持窯務,清代派督陶官監督燒造。所燒瓷器質量精工,不計工本,動輒以萬計,如宣德、嘉靖年間所燒瓷器即達80萬件。產品也稱「官窯器」,是對民窯器而言;官窯器多按頒發式樣承做,不同時期有不同造犁與紋飾,但龍鳳紋占很大比重;底部多書寫「大明某某年制」或「大清某某年制」六字款。
官窯:.com\http://zlk.sssc.cn/w/%E5%AE%98%E7%AA%91
⑵ 國立故宮博物院的館藏文物
在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珍品中,有甲骨檔案2萬多片;陶瓷器2萬多件,包括從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銅器1萬多件,包括歷代錢幣,其中有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4300多件,其中有著名的新石器時代的玉璧、玉圭、玉璜以及聞名海內外的清代玉雕「翠玉白菜」、「避邪雕刻」、「三鑲玉如意」等;古代書畫近1萬件,其中有從唐至清歷代名家的代表作,如三稀之一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後部長卷,懷素的《自敘帖》,顏真卿的《劉中使帖》,蘇東坡的《寒食帖》,張宏的《華子岡圖》等;善本古籍有近20萬冊,包括中國僅有四部的《四庫全書》較完整的一部;明清檔案文獻近40萬件,其中有清朝歷代皇帝硃批奏摺、軍機處檔案、清史館檔、實錄、起居注等,以及世界罕見的滿文老檔40巨冊 。 銅器-6,044件 繪畫-5,287件 瓷器-25,423件 書法-3,046件 玉器-12,104件 法帖-474件 漆器-707件 絲綉-306件 琺琅器-2,510件 成扇-1,651件 雕刻-651件 善本書籍-198,459冊 文具-2,379件 清宮檔案文獻-386,729冊件 錢幣-6,953件 滿蒙藏文文獻-11,501件 雜項-12,347件 拓片-895件 織品-138件 以上總計677,609件冊,是到2009年11月底全院的典藏量。瓷器2萬多件,包括原始陶器到明清瓷器,在全世界的博物館中,該院是收藏中國古代瓷器最精、最多的機構之一;藏有銅器1萬多件,包括歷代錢幣,有商周到春秋戰國時期的青銅器4300多件,如商代蟠龍紋盤、獸面紋壺、西周毛公鼎、戰國犧尊等;玉器1萬多件。
台北故宮博物院共收藏、展出1000多年來宋至清歷朝皇帝推崇藝術、廣事收集的稀世珍品70萬件,這是一般博物館(院)的收藏都不能比的。價值連城的極品更是數以千計,如銅器中的西周毛公鼎、散氏盤;玉器中的翠玉白菜、辟邪雕刻(六朝古墓出土);書法中的王羲之《快雪時晴帖》;顏真卿、宋徽宗(趙佶)書法手跡;畫卷中的張宏《華子岡圖》;以及中唐至清歷代名家的代表作;瓷器中的宋、明、清名窯名家親製品,官窯制御用藝瓷等,國寶級文物。
台北故宮博物院70萬件藏品(包括近40萬件明清檔案)堪稱中國文化藝術之寶庫,北京故宮博物院超過了180萬件的珍藏(另有800萬件明清檔案撥交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同樣無人匹敵。
金石:遷台的學者當時認為金石是最重要的,鼎是國家的象徵,所以拿走了不少(2382件)青銅器去台北。
書畫:文人重視書畫,書畫本身也好運載,能拿的盡可能拿,共拿走了5424件去台北,其中僅宋畫即達943(實際上,台北故宮元以前繪畫和書法分別為574件(不包括南薰殿宋以前帝後像)和155件,被清宮歸為宋畫的作品中有相當部分屬後世作品。台北故宮在鑒定方面較為鬆散,以沿用清宮舊定結論為主,宋元山水畫系列可構成台灣故宮博物院的極品特展;北京故宮則追回370件被溥儀私帶出宮的絕品書畫(溥儀共帶走1300餘件書畫精品,其中大部分回到大陸各博物館,又接受大量民間捐贈,共藏有繪畫、壁畫、版畫、書法、尺牘、碑帖約14萬件,佔世界公立博物館所藏中國古代書畫總量的四分之一左右,其中早期書畫(尤其人物畫)和元代書畫品質極佳,明清收藏極其豐富、全面。
玉器:中國有君子佩玉之說,故玉器也拿走不少,現有1萬件;但也留下2.3萬件精品。
陶瓷:陶瓷只拿走了一部分,計17934件。
宮廷:台北故宮收藏有比較完備的宋元以及明代的帝後畫像,多為故宮南熏殿舊藏,但沒有清代帝後畫像。
書畫藏品:共計約有9120件,以元朝作為劃分點,著名的展品包含郭熙《早春圖》、范寬《溪山行旅圖》以及蘇軾《寒食帖》等;陶器展品以宋代五大名窯瓷器、明代官窯瓷器和清宮舊藏瓷器為大宗,著名的康雍乾三朝琺琅彩瓷器即為代表;圖書典籍部分以宋朝、元朝和明朝的版本較多且完整度高,如文淵閣《四庫全書》、摛藻堂《四庫全書薈要》、《宛委別藏》等,都是展品特色所在。 金絲瑪瑙熊貓像畫面奇石翠玉白菜蓮花式溫碗宋汝窯 嬰兒枕五彩龍鳳大盤散氏盤 汝窯天青無紋橢圓水仙盆鍍金鑲珊瑚松石壇城早春圖 萬壑松風圖快雪時晴帖華子崗圖
⑶ 國立歷史博物館的歷史
1955年冬,依據教抄育部部長張其昀的構思,中華民國政府開始籌備建立「文物美術館」;1956年春,文物美術館開館,開館時使用日治時代遺留下來的舊木樓(即原本的「商品陳列館」)為會館。文物美術館開館時,因中華民國政府撥交文物尚未到位,館方亦無經費蒐購文物,故多半展示文物的模型或復製品,被譏為「真空館」。1956年春,教育部正式頒令,將原河南博物館托國立故宮中央博物院聯合管理處代管運抵台灣的38箱文物及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歸還的51箱文物撥交文物美術館典藏。
1956年7月至1957年春,文物美術館接收原河南博物館出土文物與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日本歸還文物。1957年,中華民國總統蔣中正蒞臨文物美術館,並指示文物美術館定名為「國立歷史博物館」。1957年10月10日,文物美術館定名為「國立歷史博物館」。
1962年6月15日,立法院第29會期第28次院會三讀通過《國立歷史博物館組織條例》;同年6月26日,《國立歷史博物館組織條例》公布施行,史博館成為法定機關。1964年,史博館成立中國博物館學會。1973年後,史博館始興建揉合明清風格的古典式大樓建築。
⑷ 國立歷史博物館的民國時期展覽
民國初年,北京政府「以京師首都,四方是瞻,文物典司,不容闕廢」(《國立歷史博物館叢刊·發刊辭》,19 2 6年第1冊),「而首都尚未有典守文物之專司,乃議先設博物館於北京」。1912年7月,教育部在北京元明清三代的太學——國子監籌建國立歷史博物館,這是中國第一個由政府籌辦並直接管理的博物館。
民國時期,因政局動盪,國立歷史博物館館名和隸屬關系幾經變更,經費嚴重短缺,事業屢遭挫折。但經過博物館人的不懈努力和苦心經營,至1949年10月前,國立歷史博物館根據社會需要,共舉辦了十幾個展覽,展覽題材廣泛。除常年開放的十餘個陳列室用於展覽金、玉、刻石、明清檔案、國子監舊存文物、兵、刑器,發掘品外,還根據社會需要,單獨或與其它學術機構合作,舉辦了多次臨時展覽,開展社會教育。
一 基本展覽
1924年8月1日,國立歷史博物館通過精心准備,將午門城樓開放,公開預展部分文物。在午門樓東廂展覽信陽漢墓和鉅鹿故城出土文物及明清檔案等;在西廂陳列散氏盤拓片,天龍山石刻,漢魏石經拓片以及南明永曆四年寧聖愍肅皇太後烈納上羅馬教皇書影片。展覽期間,歷史博物館邀請社會各界人士來館參觀,對展覽進行「研求考證」(故宮博物院檔案《古物陳列所收歷史博物館函研求考證定於八月一日(1924年7月25日)》)。
1926年春,「承國外學者之贊助,洪煨蓮先生之斡旋」(《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十八年度報告》,歐陽哲生主編《傅斯年全集》第六卷,湖南教育出版社,2003,90頁),歷史博物館募集到開辦費一萬元,用於添置設備,籌備開館。同年10月10日,歷史博物館正式開館,開放10個陳列室供觀眾參觀。「一為售品存貯;二為金、玉;三為刻石;四為教育博品;五為明清檔案、國子監舊存文物、明器、模型;六為針灸銅人、雜器及寄陳文物;七為兵、刑器;八為發掘文物;九為模型圖表;十為國際紀念品」(中國歷史博物館編《歷史博物館80年》)。
展覽開放以後,各方人士前來參觀、指導,絡繹不絕。民國文人徐風陶曾在參觀展覽後賦詩一首,對展品進行了一一描述:
午門開博物,兩闕聳巍巍。中藏歷代寶,世人所見稀。
帝王貌赫奕,將相骨嶔奇。詔諭文詰屈,奏疏字珠璣。
玉璽托金綬,印紐綰陰龜。幣值啟秦漢,方孔以圓規。
服制盛周禮,博帶而寬衣。戰伐持弓箭,交易包貝皮。
度量觀秤尺,禮器覘鼎彝。錯雜殷商簡,駢比晉魏碑。
一一入吾目,遍覽靡孑遺。莫嘆文獻缺,應共史編垂。(雷夢水輯《北京風俗雜詠續編》,北京古籍出版社,1987,193頁)
1929年8月13日,歷史博物館劃歸中央研究院後,將「各室原陳物品重新劃分」 ,「歸並各項物品,分別門類,照常陳覽」 。陳列室由10間改為7間,展品「二千九百五十八件,分置大小玻璃桌櫃一百二十張」 。各室陳列狀況,具體如下(《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十八年度報告》,《傅斯年全集》第六卷,91-100頁):
特別陳列室:恭陳孫中山總理遺物,內有總理手制國旗、總理初次入殮西式木棺奉移開道旗行列牌、禮節牌以及碧雲寺遺像、亭石台台墊、棺圍、靈幛、桌幃、紗燈等49件。
第二陳列室:陳列發掘器物,共陳物品655件,分置玻璃桌櫃27張,其中重要物品,可分四部分:
1.鉅鹿宋城器物,有桌椅以及各種瓷器,如瓿、甀、瓶、罐、盤、盂、盆、碗、瓷、瓮、瓷枕、磚瓦、石磑、銅釜、銅鑒、銅鐙、鐵鼎、崇寧錢幣等,連同發掘圖片,共計214件。
2.信陽漢冢器物,如洗、瓷壺、瓦瓿、瓦罌、人骨、柩釘、五銖錢、四乳鑒、鐵鐮、鐵斧、金環,又陶鼎、陶瓿、陶鍾、陶瓶、永元十一年墓磚等,連同發掘圖片,共計223件。
3.湖北枝江古冢器物,有墓磚、柩釘、銅鑒等35件。
4.中央地質調查所移贈物品,有上古石器、斧鑿、刀鐮及陶鬲殘片、有色陶器殘片等,共計183件。
第三室陳列室:陳列各種石刻寫磚,共有石刻、寫磚66種,其中刻石77方,寫磚3方,其性質可分五種:
1.遺像,有北魏比丘僧智等造像碑,西魏巨始光造像碑,北魏洪懋冊餘人造像(殘),北齊江阿歡夫妻造像(殘),北齊光林寺尼靜妃造像(殘)五種計刻石五方。
2.墓誌,有北魏元羽墓誌,北魏元顯儁墓誌以及隋唐宋各墓誌共46種,計刻石48方。
3.經幢,有唐佛說佛頂神妙章句幢,後晉佛頂尊勝陀羅尼經幢,宋佛頂尊勝陀羅尼真言幢3種。
4.國學舊存石刻共計刻石21方。
5.寫磚,有墨書唐郭沖墓誌並蓋,朱書明常應登為常住銀買地莂共2種,磚3方。
第四陳列室:陳列金、玉,共有物品955件,分置玻璃桌櫃27張。重要物品計:
1.金類、周代戈、戚,有漢代銅洗、車器、弩機等件,唐犁、唐劍、銀鐲、銀釵,西夏官印,歷代泉幣,漢唐各式古鑒銅、鐵佛像,湖北輿地學會所制銅版地圖,日本東亞考古所捐山東濟南、山西太原等處出土矢、鏃等,共計857件。
2.玉類,有琮、璜、圭、璧、瓏琥等17件。
第五陳列室:分為東中西三部,陳列物品共計910件。
東部陳列明清檔案、殿試策、官印。如明太祖實錄、太宗實錄、世宗實錄,明神宗實訓,大明會典,明仁宗御制集目錄,宣宗御制集;清太祖實錄、天聰實錄、世祖實錄,清文宗聖訓、穆宗聖訓,乾隆起居注、太上皇起居注等。還有清代歷朝殿試策及博學鴻詞試卷及各種官印等。
中部陳列周代彝器及國學舊有器物,如召仲簠、康侯鼎、內言卣、素洗、雷紋壺、犧首罍、子爵、師望簠、犧尊、雷紋觚;清高宗臨雍所用各物,有御座、御案、圍屏、爐鼎、筆墨、表章經學之寶以及祀孔所用玉、銅、錫、竹各項禮器,國子監圖等。共計181件。
西部陳列明器及各種史地模型圖表。除掛幅外,分置玻璃桌櫃55張。其重要物品計:
1.明器土俑,洛陽出土漢唐明器,如瓦屋、瓦灶、車、井之屬,以及唐三彩釉胡瓶、杯、盤、唐瓷尊等,漢魏唐宋各種土俑,又河南登封漢冢出土陶倉2件,共計247件。
2.模型,陳列歷史博物館羅庸模製的周代衣冠,歷代尺度及罄制,算器沿革,《周禮·考工記》兵車、乘車模型,柩車模型等。
3.圖表,陳列歷史地理圖表21幀。
第六陳列室:陳列各方移陳及捐贈物品,共計208件,除掛幅外,分置玻璃桌櫃8張。其中重要物品計:
1.各處移陳物品:針灸銅人一具,各部署新印15方,勛章1批,共計42件
2.各方捐贈物品:如施景琛先生捐贈銅器,米和伯先生捐贈陶瓶漆盤,張慶瑞先生捐贈宋瓷碗,劉勉成先生捐贈影青瓷碗,周豫才先生捐贈明青花瓷碗,暹羅教育總長但尼親王捐贈伯里文貝葉經等件。
第七陳列室:陳列兵、刑器物,共101件,其中重要物品有三種:
1.兵器甲胄,有明宣德元年金槍,清神機營、火器營及北平城垣舊存子母鐵炮、劈山炮、牛腿炮、各式鐵炮、魚尾抬槍、長把抬槍、線槍、快槍,高麗刀、排刀、青龍刀、腰刀,弓矢、藤牌等,又明李國楨盔鎧,清多爾袞甲胄等共計70件。
2.武試用品,清代武試所用弓、刀、石13件。
3.刑刀,司法部移撥前刑部決囚斬刀、五柄凌遲刀13柄,計18件。
對於這些陳列室的基本陳列,傅振倫先生後來總結:「今天看來,本館文物雜然並陳,漫無統緒,無異於古玩店、掛貨鋪,但在當時而論,還是琳琅滿目,洋洋大觀。前人締造首創之功,實不可沒」
二 臨時展覽
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博物館籌備處「除平日開館供人參觀外,遇有新集物品及寄陳物品,或為贊助社會公益事項,輒規定日期舉行臨時展覽」(《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二十年度報告》,《傅斯年全集》第六卷,352頁)。其中有的展覽是為了「售券籌款,充作慰勞前方將士之用」,有的是為激勵國人,抗擊日軍而舉辦的,有的是為籌款救濟難民而舉辦的。
古火器展覽:1931年,在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常務委員長朱希祖,委員陳寅恪、徐中舒、裘善元等人努力下,該館共徵集古炮1460餘尊及 明代炮車、炮彈、火葯碾缽等多件。應社會各界人士的要求,歷史博物館將「端門內東廊房全部及西廊房一部,為陳列地點,排墊炮位,標立說明,錄懸款識,並分別修築炮台,制備炮架,於二十年雙十節起,公開展覽三天」。
景教石刻展覽:1931年,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徵集到三盆山十字寺景教石刻兩方,「頗為學術界人所忻羨」,原計劃「即日公開展覽,供眾研究」。但「適值津沽變起,平市震驚,遂未舉行」。1932年元旦,「始行公開展覽,期間共為五日」
明清檔案展覽:為了慰勞抗日將士,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博物館籌備處聯合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自1932年3月18日起「聯合開放三天,售券籌款,全數充作慰勞前方將士之用。」歷史博物館「除將各陳列室完全開放,並添陳物品外,更商同本院(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將二年來整理所得明清兩代重要檔案及館藏史料,其重要者有明太祖神宗寶訓、太宗、世宗、熹宗實錄、清太祖、太宗、世祖實錄、聖祖起居注等件,又金國汗致崇禎皇帝書、致袁崇煥書、致孔有德等書、致明眾臣宰書,又與明邊官生軍民諭、清太宗致粗大壽書稿、袁崇煥致金國汗書毛文龍致金國汗書、吳三桂降清攝政鄭王吉兒哈朗入關賀表、朝鮮國王李倧賀表奏本,蘇祿國蘇老丹奏疏對印居子國賀表、平定海寇方略、平定察哈爾方略以及康熙遺詔、昭聖太後遺誥等百餘件,闢室陳列,以作慰勞籌款之展覽」。
洪承疇遺物及史料展覽:因「國難日亟,東北傀儡登場,洪氏人格事跡頗有其相當刺激性,為供國人鑒戒計」,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博物館籌備處於1932年6月「特檢集館藏史料及歷史語言研究所檔案,作有系統之陳覽,重要文件計順治初年承疇為詳察西南地勢情形,預計三路進取雲貴密揭,及劉澤清致承疇書札等件,清兵犯錦州杏山血戰情形各題奏,吳三桂報及兵部奏松錦失守,洪承疇被擄不屈死難情形,以及承疇領受五省經略新印揭帖,擒殺明瑞昌王朱誼泐及黃道周等揭報進兵楚粵及滇黔題奏等六十餘件,同時更將上項故宅洪庄冢墓等影片拓本分別裝裱,改編洪氏年譜為年表,宗譜為世系表,一並懸陳,俾資參證。陳覽期間計自二十一年六月十八日至二十六日共為九日,入覽人士多為學術界人」。
圓明園遺物展覽:圓明園「清季咸豐十年英法聯軍之役,毀於西洋番達主義」,1932年8月,「北平學術界鑒於名園遺跡,日就摧敗,設不早籌維護,並此劫後殘余,亦將盪然,爰即商同市府共組『圓明園遺址保管委員會』希冀掇拾殘叢,以留世人憑吊研尋之跡」。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博物館籌備處「為喚起社會人士注意起見」,於1932年9月11日至17日「發起圓明園遺物之展覽,藉以昭示國人」。「特別展覽七天,供眾參觀,頗為一般人所注意」(《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二十一年度報告》,《傅斯年全集》第六卷,404頁)。
明代倭寇史料展覽:1932年10月,「當國難日亟之際」,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博物館籌備處「特從事搜集關於明代倭寇史料,加以陳覽,藉資警惕。其展覽物品中,除借陳歷史語言研究所有關明代倭寇事跡檔案多通並倭書等件外,更仿繪平倭偉人戚繼光肖像,翻印李宗城等影幀,連同萬曆年封平秀吉為日本國王誥命寫真等一並懸陳。此外復向北平圖書館借到《皇明馭倭錄》、《張水南文集》、《自知堂集》,參以《明史》本紀系統陳列,供人參觀。於10月間特別展覽一星期,來參觀者甚伙,尤以學術界同人為多」(同上,408頁)。
聯合展覽:1932年11月5日至14日,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博物館籌備處與故宮博物院、古物陳列所、古物保管委員會北平分會、北平研究院天文陳列館、景山等八處聯合開放。「所有收入全數購置寒衣,寄贈前方」,用於東北抗敵戰士禦寒抗日。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博物館籌備處在「午門樓上特辟專室,展覽殷墟出土龜版、鹿頭、銅器、骨器、蚌器等珍貴物品」,中國營造學社亦在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博物館籌備處「設室陳覽薊縣之獨樂寺、寶坻之廣濟寺實測圖影幀等件,共襄盛舉」。歷史博物館的展品「除發掘金石圖表等十三大類一並陳列外,並將新增定興漢冢陶馬、土俑,易縣燕下都陶器多件配置陳覽」(同上,408頁)。1934年5月15日至27日,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主持辦理了「北京燕京大學百萬基金運動」,「開放團城聯合展覽三天,售票所得,掃數捐贈該校」(《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博物館籌備處二十二年度報告》,《傅斯年全集》第六卷,446頁)。
展覽西北文物:1933年,國立中央研究院歷史博物館籌備處舉辦西北文物展,展覽除將館藏「甘肅蘭州金天觀敦煌千佛洞造像壁畫等影幀,甘肅遠古陶器,新疆石器及舊地圖等件外」,還有苗長惠寄陳的大宗物品,「如敦煌泥佛澄泥比丘等造像,畏兀兒、西藏、印度梵文等各體文字經卷,莫高窟皇慶寺碑拓本等多件」,「入覽人數達二千人,頗極一時之盛」(同上,446頁)。
日偽統治北平初期,歷史博物館展覽工作基本處於停滯狀態。1939年以後,歷史博物館「酌漸恢復各項工作。除例常事務之外,首將各處外觀及各外門炮台加以修整,庫藏物品漸復提陳」,各項基本展覽逐漸恢復。1938年8月,歷史博物館將北平研究院移交的西安出土器物整理後,在「第二室試行展覽一部分」。1941年10月「又專辟東廊古器物陳列部,予以陳覽,總計共達二萬余件,尚稱盛況」。同年,將山西萬泉縣出土陶骨器整理後,業檢選一部歸類陳列,余各古兵、舊炮、陶瓷、印章、牌匾、模型、洪承疇舊邸鐵獅、康南海遺物、鄭成功遺像等均分別整理存覽(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歷史博物館淪陷期工作報告》) 。
北平和平解放後,1949年3月25日賀孔才捐贈歷史博物館文物5371件,受到北平軍管會通令嘉獎,該館為此舉辦了「賀孔才先生捐贈文物特展」。6月5日達古齋霍明志捐贈文物萬余件,其後,個人捐贈文物的有:尹達、王冶秋、範文瀾、徐悲鴻、沈從文、啟功等,至此捐贈文物達16962件,為此,歷史博物館舉辦了「新中國人民捐贈文物展覽」和「新收文物展覽」;1949年7月,舉辦《魯迅之家照片特展》。
此外,民國期間,國立歷史博物館多次運送重要文物參加國際博覽會,並多次獲獎。如1913年,參加德國萊比錫萬國文字印刷術展覽會;1926年,參加美國費城賽會;1930年,參加比利時世博會;1933年,參加芝加哥世界博覽會。
⑸ 光緒年制的民窯瓷器博物館里有嗎
我國民窯瓷器在我國瓷器歷史上佔有極重要地位,世界各大博物館不但收藏官窯瓷器,同時他們也收藏大量的民窯瓷器的精品,這也是世界各大博物館的收藏慣例。謝謝
⑹ 台北故宮簡介
台北故宮全稱是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又稱中山博物院。是中國大型綜合性博物館、台灣規模最大的博物館,也是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
台北故宮博物院座落於台北市士林區至善路二段221號,建造於1962年,1965年夏落成。佔地總面積約16公頃。為仿造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主體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正院呈梅花形。院前廣場聳立五間六柱沖天式牌坊,整座建築莊重典雅,富有民族特色。
台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自南京國立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國立北平故宮博物院和國立北平圖書館等所藏來自北京故宮、沈陽故宮、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
台北故宮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底,館藏文物達69.6萬余件文物。
博館擴建
1964年,台北故宮博物院正館開始興建。
1966年,第一期新館左右兩翼擴建工程完竣。
1971年,第二期擴建工程從新館兩翼向前擴建完竣,陳列室面積達到8,777.41平方米。
1983年10月,成立「張大千先生紀念館」。
1984年,第三期擴建工程故宮新建行政大樓啟用。庫房和展場建立恆溫恆濕、防火防潮、防震防盜等措施保護,又仿乾隆養心殿西室書齋於正館設「三希堂」。隔年,仿宋明庭園設「至善園」。
1994年,台北故宮博物院院長秦孝儀提出改建構想。隔年,第四期擴建工程圖書文獻大樓竣工使用,同年又增設「至德園」。
2000年,杜正勝接任院長,計劃進行第五期正館擴充整建,並推動故宮南部院區之規劃設立。
2007年2月,正館擴充整建工程完工,展覽空間達到9,613.91平方米、非專業展覽用之公共空間則增加至10,656.98平方米、行政空間增至8,852.69平方米。
⑺ 汴京官窯是什麼歷史時代在什麼地方請問北宋汴京官窯都燒些什麼瓷器
汴京官窯位於北宋首都汴京,時間很短。它主要為宮廷燒造瓷器,留世很少,主回要為瓶、碗、答洗等,它的特點所用瓷土粉碎、淘澄嚴謹,顆粒比汝窯和鈞窯要細膩,燒成的素胎很薄,釉面是五大名窯中最薄的,不僅不如日後的南宋官窯,也比不上汝窯,因此呈現「紫口鐵足」的特徵。器物內外包括足部全部掛釉,在底部用支釘支燒,與汝窯相類,惟獨支釘痕跡不是芝麻形狀,而是接近橢圓形。釉色可以分為月白、粉青、大綠三類,常有大開片和金絲鐵線的效果。謝謝
⑻ 台灣國立博物館藏明代粉彩瓷器圖
明代有粉彩瓷器嗎?粉彩瓷器始於清康熙年間,明代沒有粉彩瓷器,你是不是搞錯了。你是不是說的五彩瓷器。謝謝
⑼ 私人博物館有收藏宋代官窯瓷器嗎
去觀復博物館吧
⑽ 杭州南宋官窯博物館 可以做陶瓷么
首先是買門票進去怒。陶瓷當然可以做,300餘平方米的培訓大廳寬敞明亮、設施先進,可同時容納近百人,兼具培訓和實踐的雙重功能。在這里,拉坯、捏塑、盤築、彩陶等各種陶藝項目一應俱全,並配有專業的陶藝指導教師。在這里,每一位參與者都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天地,任意揮灑想像,展示自我個性,體會到自由自在進行藝術創作的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