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高二會考歷史知識點

高二會考歷史知識點

發布時間:2021-02-09 00:01:39

⑴ 高中歷史會考重點總結

為了獲取成功,你必須努力學習。筆者認為歷史復習至少六遍:第一遍,是高二下學期為歷史會考而准備的。這一次的復習與以前差不多,就是逐字逐句看,一個個知識點的背。記得當時背中國近現代史,看一個小節就得花上一兩個小時,對史料不熟,由此可見一斑了。第二遍,是在高三開始。這一遍的復習比起第一次無太多變化,只是看的速度快了一些,有時先把一個整章快速瀏覽一遍,有個整體印象,再細背下去。第三遍,是在高三第一學期末,經過一學期的學習,接觸了一些高難度的問題,因而決心要將知識整理成體系。第四遍,是從第二學期開始,主要也是著眼於線索的整理記憶即縱向整理,理清各圍歷史發展脈胳,各個事件之前因後果。又整理不同歷史階段,如資產階級革命時期,自由資本主義時期,進入壟斷後各國情況之比較,找出各自的特點及產生原因,又如一戰前後民族解放運動之異同等等,這是橫向整理。這樣厚厚的幾本歷史書就被穿連成了一個有經有緯的網路。
在整理中,為節省時間,並不寫下全部內容,只寫出主要框架、思路、要點。復習時就將沿著框架進行,從而打破了歷史書原有的編輯體系,在整理中,還可鍛煉幾種能力:概括歸納能力——高考時間有限,為爭取最多的分數,答題要答出要點、提煉出觀點,而不是不加分析的原始史料羅列;分析判斷能力——事件之前因後果,任何事物的背後都有其深厚的政治、經濟、文化、傳統背景;多角度考慮問題的能力——從各個方面分析兩種事物的異同,等等。第五遍,是在第二學期中期,這次又回到課本上,加深課本在頭腦中的印象,主要過程是:按塊復習,有時包括幾章的內容。先背標題,從章列節到黑體字,再往每個標題下填補內容,背完之後合上書,在腦子里回憶一下,看是否能記清標題,看是否能記住標題下的要點和大致內容。最後一遍,是臨高考前,主要將課本逐字逐句看了一遍,旨在查闕補漏,是屬於收尾工作了。這樣在一年時間里,平均兩個月,將歷史徹底復習一遍,每一遍復習結束就著手計劃下次的復劃。而在兩個月內,由於要與遺忘作斗爭,往往是背了的東西隔幾天再溫習一遍。這樣的歷史復習就是經歷從點到塊到面,然後又刪其旁枝,留下一個主幹分明的網路。
祝您歷史學習愉快!

⑵ 高中歷史文科會考知識點總結(最好按時間順序,國內外分)

必修一政治史,分中國古代:中央官制,地方官制等;中國近現代:鴉片戰爭,抗日戰爭等各種戰爭及建國後各種建設;世界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世界近現代:資本主義制度得發展,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
冷戰,多極化。 必修二經濟史,分中國古代:各朝經濟政策,小農經濟,重農抑商等;中國近現代:洋務運動,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建國後計劃經濟及市場經濟等;世界近現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拓展,第一,二次工業革命,蘇聯的經濟建設;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得發展(孔孟,程朱理學,陸王心學,明清進步思想家),道家思想;中國近現代:魏源"開眼看世界",洋務派"中體西用",康梁維新思想,辛亥革命理論,新文化運動,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世界古代:智者學派,蘇格拉底,柏拉圖,亞力士多德,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世界近現代:啟蒙運動等。 必修三科技文化史: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數學及天文歷法,書法藝術,文學藝術等;中國近現代:兩彈一星,袁隆平雜交水稻,信息技術發展,雙百方針,現代教育發展;世界:伽利略,牛頓三大定律,相對論,量子力學,生物進化論,細胞學說,第一,二,三次工業革命科技成果,文學發展,美術發展,音樂發展。 重點大概就是這些,建議分各個時期記憶,條理比較清晰,望採納

⑶ 求高中理科會考的地理和歷史的知識點總結

網路文庫搜索下就有了

⑷ 高二會考歷史復習知識,簡潔一點

每個省的書和考試卷都是不一樣的,我只能給你學習經驗。現在出考題的精明了不會或者很少出書本上有的,你要搞清楚的是 原因,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本質,歷史背景,社會環境這幾項。中史太多了,大概年號幾號就可以了,公元前八四一年(周召共和)這是有明確紀元的中史,前面的時間都是猜想。春秋戰國一般不會考年代,春秋的開端是齊桓公稱霸(春秋五霸),戰國的開端是韓趙魏三家分晉。期間可能會考諸子百家,考最多的就是儒家,孔,孟思想及荀子的學說兼韓非子,莊子等。還有戰國的幾次變法(重點),魏國李悝變法、楚國吳起變法、秦國商鞅變法、要搞清楚變法內容,這是要背會的高考都有可能考,就是喜歡考改革。公元前211年年號很好記,秦始皇統一中國,車同軌書同文,統一度量衡。張楚起義,楚漢爭霸(這基本不會考吧)。你說簡潔點後面我就不說了,反正改革,黨爭,一個朝代衰敗的原因。西方主要是兩次工業革命及法國大革命一戰,二戰,還是改革的考的多,多做選擇題。

總結:學文科並不是別人眼中的死記硬背,你看古代文人是迂腐的人么?關鍵是要學成思想,有了思想對中史,外史有個明確發展的路線你不用背就能知道歷史的發展雖然有偶然性但是是必然的,不管是學歷史還是學其他的多問為什麼。

⑸ 高中歷史會考范圍內涉及的知識點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經濟的基本結構與特點
(第一課)精耕細作的古代農業:
1、從刀耕火種到鐵犁牛耕的農業耕作方式的變革
(1)原始農業:刀耕火種(火耕)
(2)我國農業進入了「耜耕」或「石器鋤耕」階段的標志:鬆土工具耒耜的出現和普遍使用。
(3)商周時期,出現青銅農具。春秋時期,小件鐵農具問世。牛耕是我國農用動力上的一次革命。戰國時,牛耕初步推廣。此後,鐵犁牛耕逐步成為中國傳統農業的主要耕作方式。
2、我國古代農業經濟的特點:
(1)小農經濟以家庭為生產、生活單位,農業和家庭手工業相結合,生產主要是為滿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納賦稅,是一種自己自足的自然經濟,小農經濟精耕細作,是中國封建社會農業生產的基本模式。
(2)中國封建經濟中占據主導地位的是: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
(3)中國封建社會發展緩慢和長期延續的重要原因:自然經濟的牢固存在。
(第二課)領先世界的古代手工業
●了解古代中國在冶金術、制瓷業、絲織業等手工業部門取得的主要成就
1.商朝的司母戊鼎世界稀有。2.東漢杜詩發明水排,用水利鼓風冶鐵。3.魏晉南北朝發明灌鋼法
4.唐代制瓷形成南青北白兩大系統。5.宋代江西的景德鎮,到元代發展為全國制瓷中心,明清時是全國的瓷都。6.明朝在青花瓷的基礎上,燒制出彩瓷;清代還發明了琺琅彩。7.明清時蘇州、杭州是著名的絲織業中心,使用花樓機機構復雜精密。
(第三課)古代商業的發展
1、了解「市」的形成和發展
(1)西漢:每個城市都設專供貿易的「市」與住宅區嚴格分開,長安城東西有市。設官員管理(市長或市令),按時開市閉市。
(2)隋唐:長安城有市和坊,市與坊用圍牆隔開,白天定時開市閉市。
(3)宋朝:市與坊的界限逐漸打破,店鋪隨處可設,且早晚都可經營
2、知道主要的商業城市和著名的商幫:
(4)西漢:長安、洛陽、邯鄲、臨淄、宛、成都著名商業中心
(5)隋唐黃河流域長安、洛陽;長江流域揚州、益州,成為繁華的商業城市;廣州重要的外貿港口,政府設市舶使。
(6)宋代開封、臨安;益州發行「交子」,世界上最早的紙幣
(7)元的大都、杭州。世界第一大港泉州
(8)明清:出現商幫。如,徽商、晉商(兩者相同之處:都從經營鹽業起家;商業活動都涉及金融領域(徽商經營典當業,晉商興辦票號);活動范圍都涉及國外,都積累起巨額財富)

(第四課)的發展資本主義萌芽的緩慢發展
●了解「重農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義極其影響
(1)中國封建社會的基本經濟政策:「重農抑商」政策
首倡「重農抑商」政策的是:戰國時期秦國商鞅變法。
「重農抑商」得以長久實行的根本原因:適應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的需要。
其目的:維護自然經濟,確保賦役征派和地租徵收,維護政治穩定,鞏固封建統治。
積極作用:保護了農業生產和小農經濟,促進農業經濟發展;封建社會初期鞏固新興地主政權。
明清重農抑商的表現:農本商末的思想,專賣制度,關卡重稅,歧視商人,龐大的官營手工業。
消極後果:強化自然經濟,阻礙工商業發展,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
(2)明代「海禁」是防倭寇之患,但並未禁止官方對外貿易;清代是因為對付東南沿海人民的抗清斗爭。兩者都是為維護封建統治秩序。
(3)清代一直實行的「閉關鎖國」的含義:嚴格限制對外交往。
清代只開一處對外通商是在:廣州(由廣州十三行統一經營管理對外貿易)
閉關鎖國的後果:妨礙海外市場的開拓,抑制資本的原始積累,阻礙資本主義萌芽的滋長;使中國與世隔絕,沒能及時學習西方先進的科學知識和生產技術以發展生產力,使中國逐漸落後於世界潮流。

■第二單元近代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動與資本主義的曲折發展
(第一課)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背景和興起的史實:
1、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原因:(1)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使自然經濟逐漸解體。(2)受外商企業豐厚利潤的刺激。(3)洋務派對民辦企業起了誘導作用
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產生的時間是:19世紀六七十年代;地點是:東南沿海地區
2、代表企業:發昌機器廠、繼昌隆繅絲廠、貽來牟機器磨坊
(第二課)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一、近代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的階段:
●短暫春天(1)時間:一戰期間(1915-1921)
(2)原因:a辛亥革命推翻清朝帝制,建立中華民國,為我國資本主義的發展掃除了一些障礙;b群眾性的反帝愛國運動,有力地推動了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
c歐洲列強忙於戰爭,暫時放鬆了對中國的經濟侵略,客觀上為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條件。(3)主要行業:紡織業、麵粉業(4)著名實業家:張謇、周學熙、榮氏兄弟
(5)為什麼是「短暫」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歐洲列強卷土重來
●曲折發展(1)國民政府前十年(1927—1936):民族工業得到了較快發展
原因:為了鞏固統治,國民政府推出了一些有利於發展經濟的政策和措施
(2)抗日戰爭期間:民族工業遭到沉重打擊
原因:淪陷區:一些廠礦或被日軍所毀,或被日軍以各種形式吞並
國統區:國民政府實施戰時體制,強化對經濟的全面統治,官僚階層壓榨民族企業牟取暴利
●萎縮(1)時間:抗戰勝利以後(解放戰爭期間或1945—1949)
(2)原因:a美國商品大量湧入中國市場,排擠了國貨(1946年《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條約》)
b官僚資本大肆進行經濟壟斷,擠壓民族企業c國民政府的苛捐雜稅不斷增加,通貨不斷膨脹
二、理解資本主義在中國近代歷史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經濟上,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有利於社會進步;
2、政治上,為民族資本主義登上政治舞台奠定物質和階級基礎;無產階級隊伍的壯大,為新民主主義革命到來和中共的建立准備了階級條件;
3、思想上,不斷沖擊和動搖封建正統思想的統治地位,為西方資產階級思想文化的傳播提供了社會條件。
但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由於資產階級的軟弱和妥協,走資本主義道路是行不通的。

■第三單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
(第一課)經濟建設的發展和曲折
1、了解三大改造:1956年底,我國基本上完成三大改造。使生產資料由私有制轉變為社會主義公有制。標志著社會主義制度在中國建立起來。
2、了解八大的主要內容:1956年,中共八大召開。主要內容:(1)國內的主要矛盾是:先進的社會制度和落後的生產力之間的矛盾。(2)當前的任務是:集中力量把我國從落後的農業國變為先進的工業國。
3、了解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1958年掀起的大躍進和人民公社化運動,是我黨在探索中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過程中一次嚴重的失誤,造成1959—1961三年經濟困難。
(第二課)偉大的歷史轉折
了解十一屆三中全會有關改革開放決策的內容,認識歷史意義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在北京召開。
主要內容:(1)重新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馬克思主義思想路線。
(2)拋棄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方針,實行撥亂反正。
(3)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心轉移到經濟建設上來。(4)實行改革開放
意義:形成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這是建國以來黨的歷史的一次偉大轉折,也是共和國歷史的一次偉大轉折,成為我國開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起點,開創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偉大起點。(45頁下面)
(第三課)經濟體制改革
1、了解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
農村:1、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2、廢除人民公社制度3、發展鄉鎮企業,為農民致富、為實現工業化現代化開辟了一條新路。
2、了解國有企業改革的重要內容和作用
城市:中心環節是增加企業活力,把企業搞活。內容:(1)、管理體制上:實行政企分開,擴大企業自主權
(2)所有制上: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3)分配製度上:實行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4)、1992年進行產權制度改革,實行以股份制為主要形式的現代企業制度
作用:調動工人生產積極性,增加了企業活力,推動國民經濟快速發展,使人民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第四課)對外開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我國對外開放格局是怎樣形成的:
(1)經濟特區的設立:1980年,深圳(第一個經濟特區)、珠海、汕頭、廈門;1988年,海南省。
(2)14個沿海港口城市:1984年
(3)沿海經濟開放區: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閩東南地區、環渤海灣地區
(4)經濟技術開發區:1988年
(5)1990年開發上海浦東,帶動長三角和長江流域經濟,成為90年代改革開放的重點和標志。
2、十四大的主要內容:1992年召開: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目標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⑹ 求高二歷史會考筆記,所有知識點,人教的。內容要多

我也是將要會考的學生

都說不難 容易過的 不用太擔心

把發的呢本學業考試 看看做做 有幫助, 基本上題都是那本書上的的

⑺ 高二會考政史地知識點,急用~~~~

高考考試大綱(課標實驗版)——地理

Ⅰ 考試性質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等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因此,高考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Ⅱ 考試內容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實驗)》必修課程的內容,確定高考地理科考試內容。

地理學科命題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學習能力和學科素養,即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考核目標與要求

1.獲取和解讀地理信息

·能夠從題目的文字表述中獲取地理信息,包括讀取題目的要求和各種有關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能夠快速、全面、准確地獲取圖形語言形式的地理信息,包括判讀和分析各種地理圖表所承載的信息。

·能夠准確和完整地理解所獲取的地理信息。

2.調動和運用地理知識、基本技能

·能夠調動和運用基本的地理數據、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徵及分布、地理原理與規律等知識,對題目要求作答。

·能夠調動和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相關地理信息。

·能夠選擇和運用中學其他相關學科的基本技能解決地理問題。

·能夠運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標的判斷和識別,不同類型地理數據之間的轉換,不同類型地理圖表的填繪,地理數據和地理圖表之間的轉換,基本的地理觀測、地理實驗等。

3.描述和闡釋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能夠用簡潔的文字語言、圖形語言或其他表達方式描述地理概念,地理事物的特徵,地理事物的分布和發展變化,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的要點。

·能夠運用所學的地理知識和相關學科的知識,通過比較、判斷、分析,闡釋地理基本原理與規律。

4.論證和探討地理問題

·能夠發現或提出科學的、具有創新意識的地理問題。

·能夠提出必要的論據,論證和解決地理問題。

·能夠用科學的語言、正確的邏輯關系,表達出論證和解決地理問題的過程與結果。

·能夠運用正確的地理觀念,探討、評價現實中的地理問題。

二、考試范圍與要求

考試內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實驗)》必修地理1、地理2、地理3,以及《全日制義務教育地理課程標准(實驗稿)》的有關內容。

對《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准(實驗)》選修內容的考核由各省區根據具體教學情況酌定。

對所列考試內容的考查程度不超過課程標准規定的要求。

第一部分 自然地理

1、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處的宇宙環境。地球是太陽系中一顆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陽對地球的影響。

地球運動的地理意義。

地球的圈層結構及各圈層的主要特點。

2、自然環境中的物質運動和能量交換

地殼物質循環。

地表形態變化的內、外力因素。

大氣受熱過程。

全球氣壓帶、風帶的分布、移動規律及其對氣候的影響。

鋒面、低壓、高壓等天氣系統的特點

水循環的過程和主要環節,水循環的地理意義。

世界洋流分布規律,洋流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3、自然環境的整體性和差異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環境形成和演變中的作用。

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環境的整體性。

地理環境的地域分異規律。

4、自然環境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地表形態對聚落及交通線路分布的影響。

全球氣候變化對人類活動的影響

自然資源對人類生存與發展的意義。

自然災害發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第二部分 人文地理

1、人口與城市

不同人口增長模式的主要特點及地區分布。

人口遷移的主要原因。

環境承載力與人口合理容量的區別。

城市的空間結構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規模城市服務功能的差異。

城市化的過程和特點,城市化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地域文化對人口或城市的影響。

2、生產活動與地域聯系

農業區位因素,主要農業地域類型的特點及其形成條件。

工業區位因素,工業地域的形成條件與發展特點。

農業或工業生產活動對地理環境的影響。

生產活動中地域聯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運輸方式和布局的變化對聚落空間形態和商業網點布局的影響。

3、人類與地理環境的協調發展

人地關系思想的歷史演變。

人類所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

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內涵,協調人地關系的主要途徑。

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第三部分 區域可持續發展

1、區域地理環境與人類活動

區域的含義。

不同區域自然環境、人類活動的差異。

不同發展階段地理環境對人類生產和生活方式的影響。

2、區域可持續發展

產業轉移和資源跨區域調配對區域地理環境的影響。

區域存在的環境與發展問題及其產生的危害,以及有關的治理保護措施。

流域開發的地理條件,開發建設的基本內容,綜合治理的對策措施。

區域農業生產的條件、布局特點、問題,農業持續發展的方法與途徑。

區域能源、礦產資源的開發與區域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區域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過程,產生的主要問題及解決措施。

3、地理信息技術的應用

遙感(RS)在資源普查、環境和災害監測中的應用。

全球定位系統(GPS)在定位導航中的應用。

地理信息系統(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數字地球的含義。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新課標卷)政治2009-01-22 15:31Ⅰ.考試性質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等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因此,高考應具有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Ⅱ.考試內容

政治學科考試內容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准(實驗)》的教學內容確定。

政治學科考試應在使考生體現出應有的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同時,注重考查考生對所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考核目標與要求

1.獲取和解讀信息

·能夠從題目的文字表述中獲取回答問題的有關信息。

·能夠快速、全面、准確地從圖、表等形式中獲取回答問題的有關信息。

·能夠准確和完整地理解並整合所獲取的有關信息。

2.調動和運用知識

·能夠根據從題目獲取和解讀的試題信息,有針對性地調動有關的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方面的知識,並運用這些知識做出必要的判斷。

·能夠調動和運用自主學習過程中獲得的重大時事和相關信息。

·能夠展現出檢索和選用自己「知識庫」中有用知識、基本技能的能力。

3.描述和闡釋事物

·能夠用簡潔的語言描述經濟、政治、文化、哲學等學科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觀點。

·能夠運用歷史的、辯證的觀點和方法,分析、比較和解釋有關的政治、經濟、文化等現象,認識事物的本質。

·綜合闡釋或評價有關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

4.論證和探究問題

·根據有關信息,調動和運用相關知識和技能,發現或者提出體現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的問題。

·綜合使用題目提供的信息、課堂學習或自主學習獲得的知識、方法,提出比較必要的論據,論證和探究問題,得出合理的結論。

·能用順暢的語言、清晰的層次、正確的邏輯關系,表達出論證、探究的過程和結果。

二、考試范圍

本大綱僅規定《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准(實驗)》中必修課程的考試范圍。關於《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准(實驗)》中選修課程的內容由各實驗省區根據各自教學實際情況具體規定。

第一部分 經濟生活

1、貨幣

(1)貨幣的本質

商品的基本屬性

貨幣的產生與本質

貨幣的基本職能

金屬貨幣與紙幣

(2)貨幣的種類與形式

貨幣與財富

結算與信用工具

外匯和匯率

2、價格

(1)價格的決定與變動

價值與價格

價值決定價格

價值規律及其表現形式

供給與需求

影響(均衡)價格的因素

(2)價格變動對經濟生活的影響

價格變動對消費者的影響

價格變動對生產的影響

價格變動對需求量的影響

3、消費

(1)消費及其類型

影響消費的因素

消費類型

消費結構

(2)樹立正確的消費觀

消費心理

消費行為

4、生產與經濟制度

(1)生產與消費

生產決定消費

消費對生產的反作用

發展生產的意義

(2)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

公有制為主體

國有經濟及其主導作用

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

5、企業與勞動者

(1)生產的微觀主體一一企業

現代企業的組織形式

公司的類型

公司的組織形式

公司經營與公司發展

企業兼並與企業破產

(2)勞動者

勞動與就業

勞動光榮

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

維護勞動者權益

6、投資與融資

(1)商業銀行

利息、利率與本金

儲蓄存款

中國商業銀行體系

商業銀行的業務

(2)投資

投資收益與投資風險

股票

債券

商業保險

(3) 融資

7、個人收入的分配

(1)分配製度

生產決定分配

按勞分配及其作用

我國多種分配方式並存

(2)效率與公平

收入分配方式對效率、公平的影響

提高效率、促進公平

8、國家收入的分配

(1)財政收入與支出

財政收入的構成

稅收與財政的關系

影響財政收入的因素

財政支出

財政支出的構成

財政收支平衡

(2)財政的作用

財政與基礎設施工程

財政與宏觀調整

財政與人民生活保障

9、征稅與納稅

(1)稅收及其種類

稅收

稅收的基本特徵

稅收的種類

稅收的作用

(2)依法納稅

納稅人

負稅人

依法納稅

10、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1)市場經濟基本原理

市場與計劃

市場調節及其弊端

市場配置資源

市場秩序

(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

宏觀調控

l1、小康社會的經濟建設

(1)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經濟目標

小康社會

經濟建設的要求

(2)促進國家的經濟發展

科學發展觀

經濟持續協調發展

12、經濟全球化與對外開放

(1)經濟全球化

經濟全球化及其表現

跨國公司

經濟全球化的影響

(2)國際經濟競爭與合作

對外開放

國際經濟組織

國際經濟合作

「引進來」與「走出去」相結合的戰略

第二部分 政治生活

1、公民的政治生活

(1)我國的國家性質

憲法對我國國家性質的規定

人民民主專政的本質與特點

人民民主的廣泛性和真實性

人民民主專政是正義的事情

我國政府關於人權問題的觀點

(2)我國公民的權利和義務

我國公民享有的政治權利

我國公民必須履行的政治義務

我國公民參與政治生活的基本原則和主要內容

(3)我國公民政治參與的途徑和方式

我國的選舉制度及選舉方式

公民參與民主決策的多種方式

公民直接參與民主決策的意義

我國的村民自治與城市居民自治及其意義

我國公民的民主監督權和實行民主監督的合法渠道

公民要負責地行使民主監督權利

2、我國的政府

(1) 我國政府的職能和責任

我國政府的主要職能

我國政府的作用

我國政府的宗旨和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則

(2)政府權力的行使與監督

政府依法行政的意義和要求

提高政府依法行政的水平

對政府權力進行制約和監督的意義

我國行政監督體系

(3)政府的權威

政府的權威及其體現

我國政府權威的來源和樹立

3、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

(1)我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

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設機關的法律地位

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

人民代表的產生

人民代表的職責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的基本內容

人民代表大會與其他國家機關的關系

(2)我國的政黨制度

中國共產黨領導和執政地位的確立

中國共產黨的性質、宗旨和指導思想

不斷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方式和執政方式

中國特色的政黨制度

(3)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及宗教政策

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

我國處理民族關系的基本原則

我國民族區域自治的法制化進程

我國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我國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優越性

我國的宗教政策

4、當代國際社會

(1)國際社會的成員

主權國家

國際組織

聯合國

(2)處理國際關系的決定性因素

國際關系及其決定因素

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3)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基本趨勢

時代的主題

世界多極化在曲折中發展

中國政府關於建立國際新秩序的主張

(4)我國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宗旨和立場

我國對外關系的基本准則

我國的外交成就及其原因

我國的和平發展道路

第三部分 文化生活

1、文化與生活

(1)文化與社會

文化的內涵與特點

文化的形式

文化的社會作用

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

文化與綜合國力

(2)文化對人的影響

文化對人影響的表現

文化對人影響的特點

豐富精神世界,促進全面發展

2、文化傳承與創新

(1)文化的多樣性與文化傳播

世界文化多樣性的表現

世界文化與民族文化的關系

尊重文化多樣性的意義

文化傳播的多種途徑

現代文化傳播手段的特點

推動文化交流的意義

(2)文化的繼承與發展

傳統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

對待傳統文化的正確態度

影響文化發展的主要因素

文化繼承與發展的關系

(3)文化創新

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文化創新的意義

創新與繼承的關系

創新與借鑒、融合

堅持文化創新的正確方向

3、中華文化與民族精神

(1)燦爛的中華文化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

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

(2)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

中華民族精神的基本內涵

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

民族精神的時代特徵

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徑和意義

4、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

(1)走進文化生活

文化市場與傳媒商業化的影響

發展大眾文化的要求

如何看待落後文化和腐朽文化

(2)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與繁榮

如何看待傳統文化和外來文化

發展先進文化的指導思想和要求

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

(3)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根本體系和主要內容

思想道德建設在文化建設中的地位

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的主要內容

社會主義榮辱觀與公民道德基本規范

思想道德修養與科學文化修養

第四部分 生活與哲學

l、生活智慧與時代精神

(1)哲學是什麼

哲學與世界觀和方法論

哲學與其他學科的關系

哲學與時代精神

哲學的作用

(2)哲學基本問題

哲學基本問題的內容

思維和存在的關系成為哲學基本問題的根據

(3)唯物主義及其形態

古代樸素唯物主義的特點

近代形而上學唯物主義的特點

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特點

(4)唯心主義及其形態

主觀唯心主義

客觀唯心主義

(5)馬克思主義哲學產生的歷史條件

(6)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特徵

(7)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成果

2、探索世界與追求真理

(1)哲學的物質概念

自然界的物質性

人類社會的物質性

(2)哲學的運動概念

運動和物質的關系

絕對運動與相對靜止

(3)物質運動的規律

規律的概念

規律的客觀性和普遍性

(4)物質決定意識

意識的起源

意識的生理基礎

意識的內容與形式

(5)意識的能動作用

意識能動性的特點

意識能動性的表現

(6)客觀規律與意識的能動作用

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主觀能動性

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

(7)實踐

實踐的概念

實踐的特點

(8)實踐是認識的基礎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

實踐是認識的動力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准

實踐是認識的目的

(9)真理

真理的客觀性

真理的具體性

真理的條件性

真理和謬誤

(10)認識過程

認識的反復性

認識的無限性

3、思想方法與創新意識

(1)唯物辯證法

唯物辯證法的總特徵

唯物辯證法的實質與核心

(2)唯物辯證法的聯系觀

聯系的普遍性

聯系的客觀性

聯系的多樣性

(3)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

整體和部分的關系

系統優化方法

(4)唯物辯證法的發展觀

發展的概念

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

發展的量變與質變狀態

(5)唯物辯證法的矛盾概念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爭性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6)用對立統一的觀點看問題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關系

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關系

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

(7)辯證的否定觀

辯證否定

形而上學的否定觀

(8)唯物辯證法與創新意識

辯證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與創新意識

創新的社會作用

4、認識社會與價值選擇

(1)社會存在與社會意識

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

(2)生產力和生產關系

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3)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運動

(4)社會歷史發展的總趨勢

社會發展的實現方式

社會主義社會的基本矛盾的特點

(5)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

人民群眾的概念

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作用

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6)人生價值

價值和價值觀

價值觀的導向作用

(7)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客觀依據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社會歷史性

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的階級性

價值沖突及評價標准

(8)價值的創造與實現

價值的實現方式

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第五部分 時事政治

1、年度間國內外重大時事(上年度4月至考試當年3月)

2、中國共產黨和中國政府在現階段的基本路線和重大方針政策

《2009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大綱》(新課標卷)歷史2009-01-22 15:27Ⅰ 考試性質

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是合格的高中畢業生和具有同等學力的考生參加的選拔性考試。高等學校根據考生成績,按已確定的招生計劃,德、智、體全面衡量,擇優錄取。因此,高考應具有較高和信度、效度、必要的區分度和適當的難度。

Ⅱ 考試內容

根據普通高等學校對新生文化素質的要求,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年頒布的《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和《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准(實驗)》的必修課程、選修課程系列的內容,確定歷史學科考試內容。

歷史學科考查對基本歷史知識的掌握程度;考查學科素養和學習潛力;注重考查在科學歷史觀指導下運用學科思維和學科方法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一、考核目標與要求

1.獲取和解讀信息

·理解試題提供的圖文材料和考試要求。

·理解材料,最大限度地獲取有效信息。

·對有效信息進行完整、准確、合理的解讀

2.調動和運用知識

·辨別歷史事物和歷史解釋

·理解歷史事實,分析歷史結論

·說明和證明歷史現象和歷史觀點

3.描述和闡釋事物

·客觀敘述歷史事物

·准確描述和解釋歷史事物的特徵

·認識歷史事物的本質和規律,並做出正確的闡釋。

4.論證和探討問題

·運用判斷、比較、歸納的方法論證歷史問題。

·運用批判、借鑒、引用的方式評論歷史觀點

·獨立地對歷史問題和歷史觀點提出不同看法

⑻ 高二會考歷史復習方法

一、指導學生端正復習態度,進行扎實准備.
在復習迎考階段,能否端正態度和扎實准備是會考成敗的關健.平時學得努力、扎實,復習也切實有效的同學,取得好成績是不成問題的.但也應該給這些同學打預防針,如果不認真投入復習,沾沾自喜,企圖吃老本,恐怕也難免會大意失荊州悔之莫及.而針對基礎不太牢固,學習困難較大的同學,則要防止其在復習時喪失信心,不戰自敗,得不償失.對這部分同學更應該在精神上、心理上鼓勵他們.更要杜絕他們把希望寄託臨考前得到一、二份有料試卷的現象.向這部分同學多強調,只要認真對待,奮力拚搏,有計劃地完成課文復習,仍然可以在原有基礎上更上一層樓,取得較理想的成績.
二、指導學生正確使用考綱,掌握考綱
在會考復習中,首先必須搞清楚要復習哪些內容,每個內容的復習要達到什麼要求,才能考出理想的成績.關於考什麼內容.《福建省普通高中畢業會考歷史科綱要》(以下簡稱考綱)已作了非常明確的說明.高中會考是水平考試,只要學生努力學習,在正常情況下都可達到合格水平.考綱指出了考試的范圍和內容以及目標、要求,並對不同的內容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有識記、理解、應用三種不同的層次.識記要求記住重要的歷史人物、事件、時間、地點、文物、文獻等等,把綱要列出的知識要點,記得越多,會考中小題的失分就會減少.理解是在識記的基礎上,正確簡述或說明重大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活動的背景、內容、作用、意義.它主要用於應試的選擇題和問答題.應用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對歷史事件的全過程,對歷史人物的主要活動進行初步分析、歸納、綜合,以形成正確的認識,作出正確的評價.例會考題:與第一、第二次工業革命比較,第三次科技革命有什麼新特點?又如:兩次世界大戰都對美國的經濟產生了怎樣的影響?兩次世界大戰後,美國在歐洲分別推行了什麼外交政策?並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戰後這種政策的具體表現.此類問答題就包含著對理解和應用的要求.考綱是考試命題的依據,也是復習的依據.因此,必須指導學生去熟悉考綱,明確復習要求.對於要求較高的內容,要他們化較多的精力,達到較高的程度;而對於要求較低的內容,則只需化較少的精力,適可而止.這樣才能對症下葯,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指導學生全面復習,把握重點知識.
在讓學生明確考試內容和掌握要求的基礎上,還必須指導學生對考綱中所規定的考試內容進行全面復習.第一輪:全面鋪開,注重基礎,理清線索,揭示規律或時代特徵,梳理考點,輔之單元檢測及復習方法介紹.第二輪:分類串線,強化能力,揭示規律,進行檢測.第三輪:回扣教材,查漏補缺,過重點關,以指導學生自學及系統全面,有所側重地復習教材為主,輔之以模擬檢測、評講及應試心理方法的訓練,達到全面掌握考綱所規定的要求.
四、指導學生提高解題能力,強化訓練.
由於復習時間短、范圍廣、內容多,故訓練應突出重點,選擇典型,強化精練.在復習中,只有教師講,沒有學生練是不可取的;但以練來代替復習指導,大搞題海戰術,也堅決反對.根據每年會考題分值的情況,故訓練的重點可放在列舉題和問答題上.練的著眼點是學會審題,學會用已學知識去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技能,積累解題經驗。

⑼ 高二會考歷史必背知識點

高中會考歷史必背知識點:秦漢時期的文化

一、秦漢文化的特點:統一性與多樣性有機結合;外文化交流空前頻繁;水平居世界先進行列;氣勢恢弘。

二、科技:

1、天文:漢武帝時,「太初歷」是中國第一部較完整的歷書,開始以正月為首;公元前28年,西漢關於太陽黑子的記錄,被世界公認為是有關太陽黑子的最早記錄;東漢張衡對月食作了最早的科學解釋,還發明了測定地震方位的儀器——地動儀,比歐洲早1700多年。

2、數學:東漢的《九章算術》是當時世界上最先進的應用數學,標志著中國古代數學形成完整的體系。

3、造紙:我國是世界最早發明紙的國家,西漢時已有絮紙和麻紙,甘肅天水放馬灘出土的繪有地圖的紙,是目前世界上所知最早的紙。公元105年,蔡倫發明「蔡侯紙」, 造紙術的發明與改進,是書寫材料的一次偉大革命。



(9)高二會考歷史知識點擴展閱讀

三省六部制

1、唐朝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詔令;門下省掌審議,負責審核政令;尚書省負責執行政令,並下設史、戶、禮、兵、刑、工六部。

2、漢初:在地方上,郡國二制並行。

3、元朝:中央以中書省為最高行政機構,在地方採用行省(行中書省)制度,是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變革,是中國省制的開端。漢的州和唐的道,起先都是監察機構,後都演變成地方行政實體。

4、明朝:通過廢除丞相制度和創設內閣,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

5、清朝:雍正帝時,軍機處的創設,使君主專制制度發展到了頂峰。



閱讀全文

與高二會考歷史知識點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