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對少數人覺悟這一歷史事件的認識

對少數人覺悟這一歷史事件的認識

發布時間:2021-02-08 18:35:37

1. 大學生應該對近現代史的歷史事件的有哪些認識

國際國內的軍事政治經濟形勢,如果有空還可以看點中國周邊的地緣政治、地緣軍事版。還有空餘時間權再看看中國重大問題形成的根源。還用多餘時間,看看中國未來實現突破應該怎樣進行,方位、重心在哪裡,未來的出路在哪裡?還有空的話,再看看中國經濟應該如何轉型,是工業化的更新換代放在前,還是城市建設放在首位,未來應該怎樣定位,是自主發展高科技產業,還是與國外聯營搞高科技,以此帶動中國經濟的轉型。

2. 軍事失敗與少數人的覺悟各指什麼具體事件

指揮訓練模式等失誤,比如二戰時法國迎戰德國。但是到後來希特勒的閃電戰。對手們都學會了!

3. 人們為什麼會認為歷史是少數人創造的

什麼是唯心主義精英史觀?

答:主觀唯心史觀認為歷史英雄、帝王將相、天才人物這些少數優秀個體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輕視普通群眾在歷史前進過程中的作用;客觀唯心主義認為歷史的發展是由某種早已存在的未知的客觀的精神決定,一切事物發展「冥冥中早已註定」。

人們是如何產生唯心主義精英史觀的?

答:唯心史觀源遠流長,起根源在三個方面:一是人類存在著個體差異,歷史發展過程中特別事件的代表人物會被打上歷史烙印,而身後的大多數確是默默無聞,再者人們也樂於將力量集中推到具有代表性的個體身上,因而代表人物的作用會被放大;二是剝削制度加大人與人之間政治地位、經濟地位、文化地位的差異,受客觀條件的限制,處於被剝削地位的群體創造歷史自我實現的主動性受壓抑;三是剝削階級為維護自己的利益,鼓吹自我在社會上,歷史中起到的推動作用,也有剝削者會被身處地位的假象迷惑,因自己處於社會的統治地位而產生自認為無所不能的優越感。

人民群眾中的個人和集體相互之間有什麼樣的關系?

答:人民群眾概念中的個人指的是現實生活中的普通個體的人,集體指由某種共同紐帶聯系起來的人們的集合體。個人依賴於集體生存,集體的社會生產生活是個人存在的根基,脫離集體將「返祖」到人的原始社會起點,將不再具有「人」的物種意義。個人和集體的關系是歷史地變化發展著的,不同社會、不同歷史條件下具有不同的性質和情況。在私有制社會中,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基本受到階級對抗這個基本事實的制約,兩個大的階級之間存在著全面根本的激烈對抗,同一階級之間有時也存在著對抗,這種情形下,私有制使人分裂,個人和集體之間時有矛盾,有些矛盾甚至是不可調和的;在公有制社會中,不存在階級對抗,社會任何集體在根本利益上都達成一致,消除了人們對抗的根源,此時,個人與集體在根本利益上也是統一的,在創造歷史活動中方向基本一致。雖然這種統一不能完全消除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但這些矛盾都不是根本的不可調和不具對抗性,完全可以通過人的自覺予以消除。

個人利益重點在於個人的發展,集體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個人利益,滿足不了個人利益的集體不能維持,也不能存在,集體為個人利益的發展提供現實可能,集體給予個人以起點;另一方面,集體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個人,集體是一定數量個人的總和,沒有個人的集體是空洞的沒有意義的,同時個人也決定這集體的額發展,集體中某些舊的壓制個人發展的因素會個人力量的累加,量變到質變而消除改變。綜合來看,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

個人來自於集體,集體對個人的影響和作用帶有根本性的,所以在對待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矛盾是我們應當認識到,集體重於個人,個人利益服從於集體利益是一種優秀品質。

為什麼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推動歷史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答: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群眾的認識水平和實踐能力不斷得到提高,也越來越多有知識有文化的人處於被權錢邊緣化,使得他們迫切需要推動社會的進步。另一方面,群眾自身的內在聯系不斷在增強,從過去以血緣、地緣、氏族等到今天互聯網的社會化生產更加豐富了人們的內在聯系,群眾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團結性、組織性等潛力都在增長。歷史上,奴隸社會奴隸們的組織性超過了原始人,而他們起義的規模、組織性和堅持性遠遠比不上封建社會的農民起義,而後來資產階級革命中的人民群眾積極性和組織化程度以及目標性又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的奴隸起義和農民起義所達到的水平,當前社會生產力、分工和交往的發展將繼續體現這一內在規律。

什麼樣的人才算歷史人物

答:一、歷史人物首先是歷史事件的當事人。歷史事件是人參與的,歷史人物往往是具體的歷史事件的直接參與者或指揮策劃者。歷史事件往往打上歷史人物的深刻烙印。使每個歷史事件都有其特殊外觀。

二、歷史人物又是歷史任務的發起者,成熟的歷史任務總是由少數歷史人物首先發現和提出來的。歷史人物的發起作用很大,它促使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轉變為人們的主觀努力,把歷史的可能變成歷史現實,體現歷史進步的社會需要的是進步的歷史人物,體現阻礙歷史進步的反面社會需要的人物則是歷史中的反面人物。歷史人物都是受一定社會需要促使而出場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出現映照出各種不同的社會需要和實際利益間的矛盾沖突。

歷史人物活動需要什麼樣的基礎和條件?

答:歷史人物的產生離不開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並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活動,創造著歷史性的業績,成為歷史人物,制約人民群眾和普通個人的活動的社會條件,對歷史人物起作用,而且與歷史人物生活同一時代的人民群眾的現實狀況也是制約歷史人物活動的社會條件,所有這些,構成了歷史人物活動的社會基礎和條件。社會歷史是一個必然合乎規律的發展過程,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偶然性,歷史過程中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比如一些歷史革命事件的爆發是必然性,但革命爆發的具體時間,由誰領導則帶有偶然性。但在偶然性背後起支撐作用的仍是歷史的必然性。

社會歷史發展的時勢、具體的社會條件怎樣創造出英雄?

答:時勢所趨,並在時勢中鍛煉和篩選,社會歷史發展就是這樣創造英雄,造就人物的,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一個自己的偉大人物,如果沒有,時勢也將創造一個這個的人物出現,時勢造就英雄,也造就了梟雄以至奸雄。

如何科學地評價歷史人物?

答:歷史人物作為歷史的人,受歷史的局限,作為階級的人,又受階級的局限,根據這樣的客觀事實,於是引出歷史唯物主義評價歷史人物的兩個基本科學原則:歷史主義和階級分析。

歷史主義的原則要求把歷史人物擺在所處歷史環境下評價,從歷史人物活動的時代來評價其是非功過,看他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以自己的努力給歷史和人類貢獻了什麼,對人類歷史起了何種作用。階級分析的原則要求將人物同他所處階級聯系起來加以評價,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看他所處在哪個階級,在階級中處於何種地位,有哪些階級傾向。綜合利用兩種分析方式,相互滲透。這兩個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原則同時也是我們評價無產階級領袖的指南。

哪個階級居於社會運動的主導地位?

答:一定的階級在人民群眾中的地位乃至整個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取決於該階級與這樣的生產力相聯系,什麼的生產關系有利於這個階級,以及該階級成員的數量和質量狀況,活動的積極性和組織化程度等等。歷史上的新興封建地主階級在推翻奴隸制度的人民群眾中居領導地位,處於上升時期的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制度的人民群眾中居領導地位,現代勞動階級在反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人民群眾中居領導地位,這都是社會歷史發展造成的。

階級需要如何行動?

答:一個階級要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積極地參與社會生活,就必須形成自己的組織。從歷史上看,階級的組織是由分散到集中、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地發展著。在近代以來的歷史進程中,出現了具有諸多形式、諸多層次的階級組織。而階級組織的最集中、最復雜、最高級的形式是政黨。

個人作用和群眾作用的關系將會如何變化?

答:在私有制的條件下,由於人民群眾處於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其創造力得不到充分的發揮,人民群眾中的普通 個人的作用遠遠低於傑出人物的作用。如果到了沒有剝削壓迫的新社會,由於公有制的實現,人民主人翁地位的確立,社會公共資源能被他們充分的享用到,會使得他們的政治覺悟、文化科學水平不斷提高,與領袖的差距日益縮小。在良好的社會環境里,個人普遍得到全面發展,傑出人物、領導者的作用比重相對地趨於降低,並逐漸匯合以至融化在人民群眾之中。

4. 只有勤於思考、善於總結,才能不斷提高我們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認識水平。學完七年級下冊第


⑴①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宋元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和民族關系發展。(2分)
評分說明:只寫出歷史時期只得1分。
⑵①唐太宗:貞觀之治(1分);唐玄宗:開元盛世(1分)。
評分說明:全部答出才可得分
②重視農業、重視人才、提倡節儉等。(2分)
評分說明:學生答出言之有理的任意一點得1分,共2分。
⑶①唐朝實行「全其部落,順其土俗」的開明政策(1分),加強了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造就了唐朝繁榮,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日臻鞏固。(1分) 元朝實行民族分化政策(1分),激化了各民族之間的矛盾,加速了元朝滅亡。(1分)
評分說明:「影響」意思對即可。
②少數民族政權與漢族中央王朝長期並立,時戰時和。(意思對即可,1分)
③回族。(1分)
⑷學史方法的角度:主題歸納;構建知識框架;分類歸納;注重歷史之間的縱向和橫向聯系;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探尋規律等等。(1分)
認識歷史的角度:傑出歷史人物推動社會發展進步;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動了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等等。(1分)
評分說明:從兩個角度分別答出言之有理的一點得1分,共2分。
⑸評分說明:學生列出主題並提出問題得1分,只提問題或只列出主題不得分。

5. 學完過秦論後,談談你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認識和感想。

儒生的胡言亂語罷了

6. 想知道覺悟社跟哪些歷史事件有關

如火如荼的愛國學生運動,使人們的思想發生著急遽的變化,一批先進青年由於共同的覺悟,共同的使命走到了一起,他們志同道合為著拯救處於危難之中的祖國而奮力拚博,歷史忠實地記下了他們的光榮業績。一九一九年九月二日,周恩來和郭隆真、張若茗、諶小岑等七人一起坐火車從北京返津。

這些凱旋的戰士們,還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經受了患難考驗的戰斗友誼和沸騰在他們心裡的愛國熱情,使他們興奮不已,熱烈地交談著。以前,由於封建習俗的束縛,男女學生不能在同一個團體中活動,天津的愛國學生運動分成了以南開學校、高等工業學校等男校為主的「天津學生聯合會」和以第一女子師范學校為主的「女界愛國同志會」兩大團體。他們雖然也在斗爭中彼此支持,但是由於封建觀念的束縛,沒有在一起聯合行動過,更沒有一個統一的領導核心。形勢的發展,使他們感到兩大團體的聯合已是勢在必行。

在急馳的列車上,幾位學生代表對這個問題進行了認真的醞釀和討論。郭隆真提出,天津學生聯合會和女界愛國同志會應當緊密合作,成為天津愛國學生運動的核心。張若茗提出將兩個團體合並起來。周恩來進一步主張:學習北京的經驗,從兩個團體中選出一些骨幹分子,組成一個比學聯等更嚴密的團體,從事科學和新思潮的研究,並出版一種刊物,成為引導社會的先鋒。

周恩來的這個提議,得到大家的贊同。

回到天津,周恩來就和兩個組織的骨幹分子進行籌備工作,他奔走於兩個組織之間,和持有各種觀點的同學交換意見,求同存異,統一思想。經過十多天的准備,建立一個新的團體的計劃終於確定了。這個團體是一個最初由二十人組成的嚴密組織,定名為「覺悟社」,為了表示男女平等,男女會員各十人。他們中有周恩來、鄧穎超、馬駿、郭隆真、劉清揚、張若茗、李毅韜、諶志篤、諶小岑、潘世綸、李錫錦、關錫斌、李震瀛等,「覺悟社」成員中有在天安門前指揮請願學生和反動當局進行斗爭的學生領袖,有在愛國運動中涌現出來的理論家、宣傳家,有在與反動軍警搏鬥中流血負傷的中幗豪傑,實際上,覺悟社已經成為天津愛國學生運動的總指揮部。九月十六日,在草廠庵天津學聯辦公室召開了覺悟社成立大會,周恩來被推舉為會議的主持人,並負責起草覺悟社宣言。會議決定出版一本不定期的小冊子——《覺悟》,由周恩來擔任主編。覺悟社作為一個嶄新的團體,沒有設置會長、秘書之類的職銜,組織上實行委員制,本著分工負責的精神,將內部工作分為數類,由全體社員分擔。為了斗爭的需要,社員的姓名對外不公開,而用抽簽的辦法,以號取名,用以作為通信的代號或發表文章的筆名。這便是周恩來「伍豪」(五號)、鄧穎超「逸豪」(一號)筆名的由來。

周恩來為覺悟社起草了《覺悟的宣言》,闡述了覺悟社的宗旨和任務,其中寫道:「『覺悟』的聲浪,在二十世紀新潮流中,澎渤得很厲害。我們中國自從去歲受歐戰媾和的影響,一般稍具普通常識的人,也隨著生了一種很深刻的覺悟:凡是不合於現代進化的軍國主義、資產階級、黨閥、官僚、男女不平等界限、頑固思想、舊道德、舊倫常……全認他為應該鏟除應該改革的。有了這種『覺悟』,遂醞釀成這次全國的『學潮』,沖動了全國的學生界,人人全想向『覺悟』方面走。」他還寫道:覺悟社的目標是「本著反省、實行、持久、奮斗、活潑、愉快、犧牲、創造、批評、互助的精神,求適應於『人』的生活——做學生方面的『思想改造』事業。抽象的話是:要本『革心』、『革新』的精神,求大家的『自覺』、『自決』。」周恩來提出,發揚宗旨的辦法有四種:一、取公同研究的態度,發表一切主張;二、對社會一切應用生活,取評論的態度;三、介紹社外人的言論——著作同講演;四、灌輸世界新思潮。在這篇宣言的最後,周恩來充滿激情地寫道:「我們的決心就是齊心努力向『覺悟』道上走,同時也盼望社會上所有的人都向『覺悟』道上走。努力!奮斗!一步步的『覺悟』,一步步的『進化』。『覺悟』無邊無止,『進化』無窮。」〔31〕覺悟社成立後的第一個活動,是請北京大學教授、五四時期著名的馬克思主義者李大釗到覺悟社講話。那是九月二十一日,覺悟社成立後的第五天,李大釗來到覺悟社,和社員們親切交談。周恩來詳細地介紹了覺悟社的情況,李大釗對覺悟社不分男女的組合和出版刊物的做法非常贊成。他建議大家好好閱讀《新青年》和《少年中國》上的進步文章,分類研究各種學術問題。

李大釗和周恩來等談了很久,才依依惜別。除李大釗外,覺悟社還請了許多專家學者來社演講,其中有徐謙講《救國問題》,包世傑講《對於新潮流的感想》,周作入講《日本新村的精神》,錢玄同講《研究白話文學》,劉半農講《白話詩》等。

覺悟社還召開各種問題的討論會,題目先後有:學生的根本覺悟,家庭改造,共同生活,工讀主義等。討論的方法有全體會,分組會;有報告,有批評,也有「懺悔」(就是自我批評)。當時,馬克思、列寧的著作在中國還沒有出版,只有《新青年》等刊物登載過一些介紹文章。覺悟社的社員雖然有改造社會的強烈願望和奮發向上的進取精神,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人還處於比較幼稚的啟蒙時期,很少有人像周恩來那樣在日本已接觸到馬克思主義。鄧穎超後來生動地描述到這種情況,她說:「五四運動是思想解放運動。

一解放,就像大水奔流。那時的思想,受到長期禁銅,像小腳婦女把腳裹住,放開以後,不知怎麼走路,有倒的,有歪的,也有跌跤的。那時是百家爭鳴,各種思潮都有。」〔32〕「當時我們的思想還處於啟蒙時期,就是說還不明確,不肯定,思想還在變動著,發展著。」〔33〕周恩來和他的戰友們就是這樣在眾多的新思潮中艱難地尋找科學的真理。據有人回憶,由於周恩來敏銳的思想、深邃的觀察力以及出色的組織才能,使覺悟社的討論會總是風趣盎然,引起了社員們極大的研究興趣。

由周恩來主編的《覺悟》雜志於一九二○年一月二十日出版第一期。這本雜志大三十二開,一百餘頁,將近十萬字。第一期上發表了周恩來撰寫的三篇文章和五首白話詩。其中《覺悟》一文實際上是該刊的發刊詞,僅六百餘字,但論述精闢,言簡意賅。文中寫道:人在世界上同一切生物最大的區別,就是人能夠「覺悟」,一切生物不能夠「覺悟」。「覺悟」的起點,由於人能夠知道自己。因著覺悟,遂能解決人生的人格、地位、趨向,向進化方面求種種適應於「人」的生活。周恩來認為,覺悟是一個不斷前進的進化過程,覺悟的人,必定是不滿意現狀,去另闢一條新道,接續不斷的往前走,去求無窮的進化。

在《死人的享福》一詩中,周恩來用質朴的語言抒發了對勞動人民的熱愛之情。全文如下:死人的享福(一九一九年十二月)西北風呼呼響,冬天到了。

出門雇輛人力車,車夫身上穿件棉袍,我身上也穿件棉袍。

我穿著嫌冷,他穿著卻嫌累贅;脫下來放在我的腳上,我感謝他愛我,他謝謝我助他便他。

共同生活?活人的勞動!死人的享福!《覺悟》出刊後,受到各界的熱烈歡迎,上海《新人》雜志評價道:「《覺悟》內討論的問題全是長篇而有秩序,為現在各出版物中所未有」。《覺悟》第二期准備了四十餘篇稿件,內容更加豐富,本擬二月二十日出版,但由於「一·二九」事件發生,周恩來被捕入獄,因而未能付印。

覺悟社的一系列活動,引起了社會各界的注意,北京、上海等地的進步報刊稱覺悟社是「天津的小明星」,「會員是天津學生界最優秀、純潔、奮斗、覺悟的青年。……他們抱定了時時覺悟、刻刻覺悟的決心,所以取名叫覺悟社。」一九二○年一月,覺悟社發動青年學生開展反對中日直接交涉和抵制日貨的斗爭,周恩來、郭隆真等遭反動當局逮捕,同年七月,周恩來等人出獄。在李大釗的指導和支持下,覺悟社一部分成員於八月間赴法國勤工儉學,覺悟社的主要成員以後大部分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五四運動中,周恩來等人創建的覺悟社,以追求真理、不屈不撓的戰斗姿態,沖鋒陷陣在反帝愛國運動的急流中,它猶如一道閃電,刺破半殖民地半封建的黑暗世界,給古老的中國帶來希望之光,它的光輝業績,已載入五四運動的史冊。它的戰斗精神,永遠激勵著中國青年奮勇前行,正如《覺悟社社員歌》所唱的那樣:「世界潮流,洶涌澎湃,來到中華地,社會革命,階級斗爭,大家齊努力。二十幾個同志,大家攜手作先驅,奮斗、犧牲是精神,推翻惡勢力!」

7. 寫一篇對於某一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的觀後感.500多字。

電影:我的1919讀後感 1919年,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震動了世界,影片《我的1919》正是以此為背景,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

這是一段怎樣的歷史?這是怎樣屈辱得像蟲子一樣走過的一百年?中國人,在近代史上,能算得上是「人」嗎?我們咬緊牙關,我們忍辱偷生,四萬萬中國人,鍛煉出了多少中華之魂,磨礪出了多少華夏脊樑?

電影《我的1919》通過中國外交使團在「巴黎和會」上,拒簽「凡爾賽和約」的歷史事件,生動展示出80年前中國外交風雲,謳歌了中華民族威武不屈的民族精神和蓬勃高漲的愛國激情,同時也揭示了」弱國無外交」這樣一條真理。影片著重表現和描寫;顧維鈞作為中國政府全權代表,在「巴黎和會」上維護國家尊嚴、保衛中華民族權益。拒簽「凡爾賽」條約的光輝偉績和肖克儉為國為民請命、抗爭帝國主義列強的感人肺腑的歷史故事,真實地再現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國際社會和國際關系。

影片充分表現了作為「弱國」的中國,在列強的國際社會中討回正義,討回平等是何等的艱難。但是,中國終於挺起胸膛,第一次面對列強說:不!從此開始了中國上世紀新的篇章,是中國人民覺醒而奮起的出彩華章!

「弱國無外交」,又一次被提到了案上,這是飽含悲痛的五個字,這是深刻烙印在從近代開始所有中國人心上的字。我們必須時刻記住,一刻不忘,世世代代都要銘記!

因為,我們為了這五個字,失掉了多少領土,失掉了多少白銀,失掉了多少自尊,失掉多少中華好兒女……我們付出的太多太多,我們不能也不要重蹈覆轍,悲劇性的歷史,就堅決地讓它永遠留在昨天吧!

「弱國無外交」,告訴我們國強才有說話的權利,說話才能有被聽見的權利。當時的中國從官到民,從內到外,從陸征祥這樣的高官到顧維鈞這樣的青年外交家,從肖克儉這樣的熱血青年到梅這樣的巾幗志士,有如此眾多的仁人志士,為什麼中國還是如此任人宰割?就是因為當年的中國,是一個誰也可以來分一杯羹。誰也可以隨意踐踏一腳的國家。

那麼,即使有顧維鈞在「巴黎和會」上如何精彩地運用他特有的機智,幽默,巧取,以一塊懷表怒嘲日本代表,如何以他的個人才華和人格舌戰群敵;以及肖克儉如何如何奔走呼號,聲嘶力竭,如何壯酬國、慷慨赴死……在世界強權政治的大環境下,在西方帝國主義列強的絕對優勢前提下,通通都顯得蒼白無力了。

一顆再尖銳的沙礫,又怎麼能敵得過一塊堅固而巨大的石頭呢?

請13億的中國人牢牢記住吧:弱國無外交!在這個和平年代,我們更需要這句話常響耳畔。須知未雨綢繆,須知居安思危,或許是卧薪嘗膽。

8.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結合所學的某個歷史人物或事件談談你的認識

也就是以歷史為鏡體實際上就是借鑒別人的意思,我覺得這一個就像很多人會借鑒秦始皇的經歷然後他統一了六國雖然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是她畢竟也是成功的。

9. 關於中國近代史對某一歷史人物或者事件的個人看法或者評價的2000字論文,要自創的,滿意,會加到最高分

自己做吧,這東西拿出去賣起碼500。沒有實質好處誰會花時間幫你自創,那幾百分也換不了錢。好人點最多也就幫你找點參考

10. 對同一歷史事件具有不同的認識是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主觀,1 個人本身對歷史事件的認知能力
2 個人本身已有的知識體系
客觀. 1 所處的時代背景
2 生活環境
3 教育環境

與對少數人覺悟這一歷史事件的認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 Arrange www.junshiz.cn 2020-2021
溫馨提示:資料來源於互聯網,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