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大學生應該對近現代史的歷史事件的有哪些認識
國際國內的軍事政治經濟形勢,如果有空還可以看點中國周邊的地緣政治、地緣軍事版。還有空餘時間權再看看中國重大問題形成的根源。還用多餘時間,看看中國未來實現突破應該怎樣進行,方位、重心在哪裡,未來的出路在哪裡?還有空的話,再看看中國經濟應該如何轉型,是工業化的更新換代放在前,還是城市建設放在首位,未來應該怎樣定位,是自主發展高科技產業,還是與國外聯營搞高科技,以此帶動中國經濟的轉型。
2. 軍事失敗與少數人的覺悟各指什麼具體事件
指揮訓練模式等失誤,比如二戰時法國迎戰德國。但是到後來希特勒的閃電戰。對手們都學會了!
3. 人們為什麼會認為歷史是少數人創造的
什麼是唯心主義精英史觀?
答:主觀唯心史觀認為歷史英雄、帝王將相、天才人物這些少數優秀個體是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力量,輕視普通群眾在歷史前進過程中的作用;客觀唯心主義認為歷史的發展是由某種早已存在的未知的客觀的精神決定,一切事物發展「冥冥中早已註定」。
人們是如何產生唯心主義精英史觀的?
答:唯心史觀源遠流長,起根源在三個方面:一是人類存在著個體差異,歷史發展過程中特別事件的代表人物會被打上歷史烙印,而身後的大多數確是默默無聞,再者人們也樂於將力量集中推到具有代表性的個體身上,因而代表人物的作用會被放大;二是剝削制度加大人與人之間政治地位、經濟地位、文化地位的差異,受客觀條件的限制,處於被剝削地位的群體創造歷史自我實現的主動性受壓抑;三是剝削階級為維護自己的利益,鼓吹自我在社會上,歷史中起到的推動作用,也有剝削者會被身處地位的假象迷惑,因自己處於社會的統治地位而產生自認為無所不能的優越感。
人民群眾中的個人和集體相互之間有什麼樣的關系?
答:人民群眾概念中的個人指的是現實生活中的普通個體的人,集體指由某種共同紐帶聯系起來的人們的集合體。個人依賴於集體生存,集體的社會生產生活是個人存在的根基,脫離集體將「返祖」到人的原始社會起點,將不再具有「人」的物種意義。個人和集體的關系是歷史地變化發展著的,不同社會、不同歷史條件下具有不同的性質和情況。在私有制社會中,個人和集體的關系基本受到階級對抗這個基本事實的制約,兩個大的階級之間存在著全面根本的激烈對抗,同一階級之間有時也存在著對抗,這種情形下,私有制使人分裂,個人和集體之間時有矛盾,有些矛盾甚至是不可調和的;在公有制社會中,不存在階級對抗,社會任何集體在根本利益上都達成一致,消除了人們對抗的根源,此時,個人與集體在根本利益上也是統一的,在創造歷史活動中方向基本一致。雖然這種統一不能完全消除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但這些矛盾都不是根本的不可調和不具對抗性,完全可以通過人的自覺予以消除。
個人利益重點在於個人的發展,集體利益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個人利益,滿足不了個人利益的集體不能維持,也不能存在,集體為個人利益的發展提供現實可能,集體給予個人以起點;另一方面,集體在一定程度上依賴於個人,集體是一定數量個人的總和,沒有個人的集體是空洞的沒有意義的,同時個人也決定這集體的額發展,集體中某些舊的壓制個人發展的因素會個人力量的累加,量變到質變而消除改變。綜合來看,個人與集體的關系是對立統一的。
個人來自於集體,集體對個人的影響和作用帶有根本性的,所以在對待個人利益與集體利益矛盾是我們應當認識到,集體重於個人,個人利益服從於集體利益是一種優秀品質。
為什麼人民群眾創造歷史、推動歷史的作用會越來越大?
答: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人民群眾的認識水平和實踐能力不斷得到提高,也越來越多有知識有文化的人處於被權錢邊緣化,使得他們迫切需要推動社會的進步。另一方面,群眾自身的內在聯系不斷在增強,從過去以血緣、地緣、氏族等到今天互聯網的社會化生產更加豐富了人們的內在聯系,群眾的自覺性、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團結性、組織性等潛力都在增長。歷史上,奴隸社會奴隸們的組織性超過了原始人,而他們起義的規模、組織性和堅持性遠遠比不上封建社會的農民起義,而後來資產階級革命中的人民群眾積極性和組織化程度以及目標性又遠遠超過了歷史上的奴隸起義和農民起義所達到的水平,當前社會生產力、分工和交往的發展將繼續體現這一內在規律。
什麼樣的人才算歷史人物?
答:一、歷史人物首先是歷史事件的當事人。歷史事件是人參與的,歷史人物往往是具體的歷史事件的直接參與者或指揮策劃者。歷史事件往往打上歷史人物的深刻烙印。使每個歷史事件都有其特殊外觀。
二、歷史人物又是歷史任務的發起者,成熟的歷史任務總是由少數歷史人物首先發現和提出來的。歷史人物的發起作用很大,它促使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轉變為人們的主觀努力,把歷史的可能變成歷史現實,體現歷史進步的社會需要的是進步的歷史人物,體現阻礙歷史進步的反面社會需要的人物則是歷史中的反面人物。歷史人物都是受一定社會需要促使而出場的。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的出現映照出各種不同的社會需要和實際利益間的矛盾沖突。
歷史人物活動需要什麼樣的基礎和條件?
答:歷史人物的產生離不開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並在一定的社會歷史條件下活動,創造著歷史性的業績,成為歷史人物,制約人民群眾和普通個人的活動的社會條件,對歷史人物起作用,而且與歷史人物生活同一時代的人民群眾的現實狀況也是制約歷史人物活動的社會條件,所有這些,構成了歷史人物活動的社會基礎和條件。社會歷史是一個必然合乎規律的發展過程,但在發展過程中還存在著一定的偶然性,歷史過程中的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現形式和補充。比如一些歷史革命事件的爆發是必然性,但革命爆發的具體時間,由誰領導則帶有偶然性。但在偶然性背後起支撐作用的仍是歷史的必然性。
社會歷史發展的時勢、具體的社會條件怎樣創造出英雄?
答:時勢所趨,並在時勢中鍛煉和篩選,社會歷史發展就是這樣創造英雄,造就人物的,每一個社會時代都需要有一個自己的偉大人物,如果沒有,時勢也將創造一個這個的人物出現,時勢造就英雄,也造就了梟雄以至奸雄。
如何科學地評價歷史人物?
答:歷史人物作為歷史的人,受歷史的局限,作為階級的人,又受階級的局限,根據這樣的客觀事實,於是引出歷史唯物主義評價歷史人物的兩個基本科學原則:歷史主義和階級分析。
歷史主義的原則要求把歷史人物擺在所處歷史環境下評價,從歷史人物活動的時代來評價其是非功過,看他在當時的社會條件下,以自己的努力給歷史和人類貢獻了什麼,對人類歷史起了何種作用。階級分析的原則要求將人物同他所處階級聯系起來加以評價,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的看他所處在哪個階級,在階級中處於何種地位,有哪些階級傾向。綜合利用兩種分析方式,相互滲透。這兩個評價歷史人物的基本原則同時也是我們評價無產階級領袖的指南。
哪個階級居於社會運動的主導地位?
答:一定的階級在人民群眾中的地位乃至整個社會生活中的地位,取決於該階級與這樣的生產力相聯系,什麼的生產關系有利於這個階級,以及該階級成員的數量和質量狀況,活動的積極性和組織化程度等等。歷史上的新興封建地主階級在推翻奴隸制度的人民群眾中居領導地位,處於上升時期的資產階級在反對封建制度的人民群眾中居領導地位,現代勞動階級在反對資本主義制度的人民群眾中居領導地位,這都是社會歷史發展造成的。
階級需要如何行動?
答:一個階級要作為一個階級來行動,積極地參與社會生活,就必須形成自己的組織。從歷史上看,階級的組織是由分散到集中、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地發展著。在近代以來的歷史進程中,出現了具有諸多形式、諸多層次的階級組織。而階級組織的最集中、最復雜、最高級的形式是政黨。
個人作用和群眾作用的關系將會如何變化?
答:在私有制的條件下,由於人民群眾處於受剝削、受壓迫的地位,其創造力得不到充分的發揮,人民群眾中的普通 個人的作用遠遠低於傑出人物的作用。如果到了沒有剝削壓迫的新社會,由於公有制的實現,人民主人翁地位的確立,社會公共資源能被他們充分的享用到,會使得他們的政治覺悟、文化科學水平不斷提高,與領袖的差距日益縮小。在良好的社會環境里,個人普遍得到全面發展,傑出人物、領導者的作用比重相對地趨於降低,並逐漸匯合以至融化在人民群眾之中。
4. 只有勤於思考、善於總結,才能不斷提高我們對歷史人物、歷史事件、歷史現象的認識水平。學完七年級下冊第
⑴①隋唐時期:繁榮與開放;宋元時期:經濟重心南移和民族關系發展。(2分) 評分說明:只寫出歷史時期只得1分。 ⑵①唐太宗:貞觀之治(1分);唐玄宗:開元盛世(1分)。 評分說明:全部答出才可得分 ②重視農業、重視人才、提倡節儉等。(2分) 評分說明:學生答出言之有理的任意一點得1分,共2分。 ⑶①唐朝實行「全其部落,順其土俗」的開明政策(1分),加強了漢族與少數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造就了唐朝繁榮,使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日臻鞏固。(1分) 元朝實行民族分化政策(1分),激化了各民族之間的矛盾,加速了元朝滅亡。(1分) 評分說明:「影響」意思對即可。 ②少數民族政權與漢族中央王朝長期並立,時戰時和。(意思對即可,1分) ③回族。(1分) ⑷學史方法的角度:主題歸納;構建知識框架;分類歸納;注重歷史之間的縱向和橫向聯系;論從史出,史論結合;探尋規律等等。(1分) 認識歷史的角度:傑出歷史人物推動社會發展進步;中國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人民共同推動了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等等。(1分) 評分說明:從兩個角度分別答出言之有理的一點得1分,共2分。 ⑸評分說明:學生列出主題並提出問題得1分,只提問題或只列出主題不得分。 5. 學完過秦論後,談談你對這一歷史事件的認識和感想。 儒生的胡言亂語罷了 6. 想知道覺悟社跟哪些歷史事件有關
如火如荼的愛國學生運動,使人們的思想發生著急遽的變化,一批先進青年由於共同的覺悟,共同的使命走到了一起,他們志同道合為著拯救處於危難之中的祖國而奮力拚博,歷史忠實地記下了他們的光榮業績。一九一九年九月二日,周恩來和郭隆真、張若茗、諶小岑等七人一起坐火車從北京返津。 7. 寫一篇對於某一歷史事件或者歷史人物的觀後感.500多字。
電影:我的1919讀後感 1919年,參加巴黎和會的中國代表團拒絕在「凡爾賽和約」上簽字,震動了世界,影片《我的1919》正是以此為背景,講述了中國外交才子顧維鈞作為中國代表團一員參加巴黎和會的經歷。 8. 「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結合所學的某個歷史人物或事件談談你的認識 也就是以歷史為鏡體實際上就是借鑒別人的意思,我覺得這一個就像很多人會借鑒秦始皇的經歷然後他統一了六國雖然也有不好的一面但是她畢竟也是成功的。 9. 關於中國近代史對某一歷史人物或者事件的個人看法或者評價的2000字論文,要自創的,滿意,會加到最高分 自己做吧,這東西拿出去賣起碼500。沒有實質好處誰會花時間幫你自創,那幾百分也換不了錢。好人點最多也就幫你找點參考 10. 對同一歷史事件具有不同的認識是受哪些因素的影響
主觀,1 個人本身對歷史事件的認知能力 與對少數人覺悟這一歷史事件的認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