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西方歷史知識

西方歷史知識

發布時間:2021-02-08 15:23:19

⑴ 西方地理,歷史,文化知識

http://www.worldno1.net/dl/ 世界地理網

http://www.157gw.cn/ 世界歷史

http://www..com/s?wd=%CE%F7%B7%BD%CE%C4%BB%AF%CA%B7&lm=0&si=&rn=10&tn=monline_dg&ie=gb2312&ct=0&cl=3&f=1&rsp=6&oq=%CE%F7%B7%BD%CE%C4%BB%AF 西方文化史

⑵ 中國學習西方的歷史

(器物層次) 形成新思想,在思想界起了啟迪作用,但沒有付之於實踐。

2.曾國藩、李鴻章等地主階級洋務派

為什麼要學 怎麼學 學什麼 結果

背景: 60年代,由於受第二次鴉片戰爭和太平天國運動的雙重打擊,清政府內憂外患,急於尋求出路。而慈禧太後的暫時支持,總理衙門中央
洋務機構的建立為洋務派學西方創造了有利條件。

目的:具體目的「剿發捻」(鎮壓人民革命);「勤遠略」(抵抗外來侵略);根本目的是維護清朝封建統治。

以「中體西用」為指導思想,發起了長達30多年的洋務運動。
經濟:創辦近代企業;
軍事:籌劃海防,創辦新式海軍;
文教:創辦新式學堂,派留學生出國深造。

(器物層次)
是近代化的開端,但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之路。

3.晚清政府

為什麼要學 怎麼學 學什麼 結果

背景: 20世紀初,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和義和團運動的雙重打擊下,清政府又處於內外交困的境地。

目的:為了應付嚴重的國內危機,遏制蓬勃發展的革命形勢,實質是鞏固封建專制統治。
從1901年開始實施「新政」,從1905-1911年進行「預備立憲」,但仍未超出「中體西用」的范疇。

經濟:獎勵實業;

軍事:編練新軍;

文教:派遣留學生出國深造。

政治:「預備立憲」,進行政治制度改革。

內容較全面,但卻是騙局(主要是後者)
客觀上有利於中國近代化,但最終破產,為辛亥革命創造了成熟的客觀革命形勢,為自己准備了掘墓人。

二、資產階級學習西方

1.早期維新派

背景: 19世紀60年代以後,西方資本主義思想的傳入和中國資本主義的發展,從洋務派中分化出了早期維新派。

目的:抵制外來侵略,發展資本主義。

以王韜、鄭觀應為代表的早期維新派提出並宣傳自己的主張
經濟:發展工商業,和外國進行商戰。

文化上:興辦學校,學習西方的自然科學知識;

政治:進行革新,實行君主立憲制。
在理論上還不成熟,更未付之於實踐,實際影響不大。但為康梁維新思想奠定基礎。

2.康、梁維新派

背景: 19世紀90年代末,民族危機空前嚴重;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資產階級登上歷史舞台。

目的:抵制外來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

掀起救亡圖存的維新變法運動,戊戌變法成為高潮。
政治:興民權,實行君主立憲;

經濟:發展資本主義經濟;

思想——學習西方科學文化。

(制度層次)
曇花一現。

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的作用。

3.孫中山革命派

背景:20世紀初,帝國主義侵略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民族資本主義有了比較迅速的發展,資產階級的力量進一步壯大。

目的:抵制外來侵略,挽救民族危亡;發展資本主義。
進行資產階級民主革命,辛亥革命成為高峰,推翻帝制,建立資產階級民主共和國。
學習西方的天賦人權自由平等學說、國家學說,並把它發展為三民主義。

(制度層次)

功敗垂成——有巨大的歷史功績,但最終失敗。

4.陳獨秀、李大釗等激進派

背景:政治上北洋軍閥的黑暗統治,國家一天天還下去;經濟上資本主義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力量進一步壯大;思想文化上民主共和思想與袁世凱尊孔復古逆流勢不兩立。

目的:實行資產階級民主政治,更好地發展資本主義。

掀起新文化運動,猛烈抨擊幾千年封建思想文化。
民主與科學。

民主指法蘭西式的資產階級民主政治;

科學是指自然科學和看待客觀事物的科學觀點。

(思想文化層次)
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運動後期宣傳的馬克思主義,終於成為中國人民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三.無產階級學西方

背景:俄國十月革命成功,新文化運動為馬克思義在中國傳播的提供了思想條件。

主要思想:馬克思主義。

主要實踐:五四運動、建立中國共產黨、參加國民革命、反對美蔣的反動統治、領導中國人民取得抗日戰爭和解放的勝利、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等。
影響:歷盡曲折坎坷,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了民主革命的勝利,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國。從此中國在社會主義道路上探索和發展,並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

四 .農民階級對西學的態度

(1)太平天國運動

A.拜上帝教

太平天國並沒有吸取西方的資本主義近代文明,卻從西方尋來了已經腐朽沒落的中世紀文化。洪秀全等太平天國領袖把西方的基督教教義、中國儒家的大同思想和農民的平均主義糅合起來,創立了拜上帝教,用以組織群眾、發動群眾,以實現農民階級的平均主義願望。

B.《資政新篇》

1859年洪仁玕提出的改革內政和建設國家的方案——《資政新篇》,主張在中國發展資本主義,具有鮮明的資本主義色彩,但由於社會條件不具備,農民階級不欣賞,根本未得到實施。說明農民領袖能接受西方思想但農民階級卻不贊同。

(2)義和團運動

義和團運動的指導思想是「扶清滅洋」,在反侵略的同時也否定了西方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

可見,固守傳統 是農民階級的本性,他們只有無產階級的領導下,才能取得革命的勝利。

⑶ 高中歷史重要知識點西方發展歷程概述

必修一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第一課考點
專重點:西周的宗屬法制與分封制
1、夏是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王朝,我國的早期國家政治制度始於:夏
2、王位世襲制的確立,是我國原始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的重要標志
3、分封制
特點:周天子是諸侯的共同主子,諸侯是周王的臣屬。
意義:加強統治,鞏固王權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點是:嫡長子繼承製;
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地位,有利於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與團結。
5、西周的宗法制是與分封制互為表裡的具有政治性質的制度。
6、王位世襲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構成了夏商周時期的政治制度的主體,對中國社會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二課考點
重點: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難點:秦朝創建中央集權制度的作用和影響
1、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2、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1)皇帝制度:①「皇帝」稱號的由來 ②皇帝制度:皇帝獨尊、皇權至上、皇位世襲 ③皇帝制度的核心內容:皇權至上、皇帝獨裁

⑷ 西方歷史

這個要全面說可太多了 我前不久讀一本叫《世界史綱》裡面從歐洲起源一直講到一戰結束 建議去看一看裡麵包括了各種宗教的起源

⑸ 如何在較短時間內掌握西方古代歷史知識

看世界古代史,或世界上下五千年,裡面簡明扼要.

⑹ 西方歷史與文化

一,「西方」和「西方文明」的概論

中國近代史上產生的許多新詞彙,大多與兩個人相關,一個是嚴復,一個就是梁啟超。如果說嚴復創造的許多新詞彙後來還基本經得起歷史檢驗的話,那麼,梁啟超在清朝末期創造出的許多新詞彙,語義則往往是飄忽不確定的。梁啟超早在30歲之前就因為參與變法運動而聞名中外,他當時對中國知識分子的召感力是十分大的。但是,他這樣的年紀,常常使他自我把握不準一些詞彙的語義內涵,這,可以通過他的許多著作看得很清楚,大概也也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吧,通過梁啟超的創造而後來在中國社會中廣泛流行的許多新詞彙,曾經給中國思想文化界造成過許多麻煩,這一點,現在的人們應該高度注意到。
「西方」一詞在中國語境中本是個純粹的地理概念,並不指國家文明文化。19世紀末期,張之洞等人將歐洲地區的思想文化和科學技術文化稱之為「西學」,大意是指「西邊國家的文化」的意思。
1896年,23歲的梁啟超開始在《時務報》上發表長篇連載時評《變法通議》,當時,他將我們現在所說的歐洲定名為「泰西」,「泰西諸國並立,大小以數十計,狡焉思啟,互相猜忌,稍不自振,則滅亡隨之矣。」(梁啟超:《變法通議•論不變法之害》)。但是,他又在該文中說:「然則吾所謂新法者,皆非西人所故有,而實為西人所改造,改而施之西方,與改而施之東方,其情形不殊,蓋無疑矣。」(同上),他這里說的「西方」,同樣是指的歐洲國家的意思,這樣,「泰西」和「西方」的指意就重復了。後來,人們在傳播梁啟超思想的時候,慢慢的約定俗成,就將「西方」指意成為了「歐美國家文明」。這就是說,我們現在從文明文化角度所說的「西方」,是由梁啟超最先創造的。
也許令許多人所想不到的是,現在中國文化人經常掛在嘴裡的「西方文明」,無論在中國詞典里還是外國詞典里,都是沒有的,這個組合詞彙至今尚還「年輕」!
我們中國人現在常常說的「西方文明」,主要產生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這與當時中國留學日本的人員受到日本明治維新的精神領袖人物福澤諭吉的《文明論概略》影響相關。日本的「文明(ぶんみぃ)」一詞,是直接從中國《易經》里取出來的漢字,仿漢語發音,意思也與中國易經中說的「文明」涵義相近。但是,中國歷史上很少使用「文明」一詞,而福澤諭吉在他的著作中使用的「文明」一詞,則主要是指與一種文化相應的歷史社會形態,當時一些留學日本的中國人將「文明」詞彙引入進了中國,這真可謂是「出口轉內銷」。之所以一些中國知識分子在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熱衷於談論「西方文明」,這和當時社會上的文化人普遍關注和比較中國與歐美國家的文明文化的異同性質問題直接相關。但是,當時人們常說的「西方文明」,卻與西語中的occident(歐美國家)還不是一回事情,卻與外國人說的hesperiacivilization(西方的文明,意指希臘語境中的「羅馬社會,此語境產生在公元前3世紀的希臘化時代)很相似。
這里需要指出的是,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一些崇拜西方的中國人接受了一些妄自尊大的西方學者的思想價值觀,所以,他們往往認為「西方文明」這個詞彙指意著人類的「先進文明文化」內涵,這就如同德國哈拉爾德•米勒說的那樣:什麼是「西方文明」?對於一些具有冷戰思維的西方人來說,這個答案是清楚的,「『西方文明』的特徵在他們的眼中,就是人權、市場經濟、現代化技術、典型的民主制度、公民權。『西方文明』所代表的是文化的多元性、政教分離、自由和寬容。……但是,現代所謂標準的西方民族國家,原先其實也是個人化的武力壟斷,直到後來才變成現行的民主政體。」(哈拉爾德•米勒:《文明的共存•文明是誰—從「西方文明」的起源說起》 新華出版社)。這就是說,將「西方文明」指意成為「先進、政教分離、民主、人權、現代化技術」等這樣的概念,這純粹是一些具有典型的冷戰和霸權思想的西方人的思想,並不是我們現在所說的「文明文化」的概念,這,是今人所應該弄清楚的!
英國的羅素是個大智慧者,他曾經於1920年來中國講學一年,1922年,他在他的《中國的問題》中曾經對西方文明的性質有個很准確的概論,他說:「西歐和美國實際上帶有類似的精神生活,這精神生活可以追溯其三個來源:1,希臘文化;2,猶太宗教及其倫理;3,現代工業主義——它是現代科學的一個成果。」(《羅素文集•東西方文明比較》 改革出版社)。羅素這里說的「西歐和美國」,就是我們中國人現在說的「西方文明」。由此可見,無論是西方社會中的學者的嚴謹看法,還是我們中國人從文明文化學的角度去審視「西方文明」這個概念,「西方文明」都應該是指意著西歐和美國的歷史社會文化形態,而不是指意著其他。
那麼,為什麼羅素會將西歐和美國單獨列出來作為一個文明文化概念和范疇呢?羅素為什麼又會將西方文明的來源說成為是希臘文化、猶太宗教及倫理、工業主義這三者呢?這是因為:
1,歷史上,歐洲是個荒蠻之地,即使是現在歐洲地區的考古也無情證明了這點。這就是說,歐洲文明,其中當然也包括羅素所說的「西方文明」(即西歐和美國的文明),其源頭直接和歐洲蠻族文明相關,卻與希臘和羅馬文明沒有直接關系。羅素之所以在1922年的文章中將西方文明與希臘文明相聯系,當然不是他個人的臆造,而這是自17世紀以來的西歐歷史學家們所共同的一種認可,因為,在這些歷史學者說的「文藝復興」時期,西歐人曾經通過阿拉伯文明和基督教教會而繼承了希臘文明中的一些文化傳統,所以,17世紀以後,西歐知識分子開始普遍將自己的文明和希臘文化聯系了起來,而之前,西歐人從不認為自己與希臘文化有什麼聯系。但是,這里不能不指出一個事實,歐洲歷史上,真正大量繼承了希臘文化的,不是西歐文明(西歐文明是在西羅馬帝國的版圖上建立起來的),而應該是「拜占廷文明」,既公元2世紀到5世紀時代的東羅馬帝國的遺留文明,既現在的東歐和小亞細亞地區的國家文明的前身。
另外,在歷史上,西方文明與當年的西羅馬帝國有一定的聯系,而羅馬文明的源頭,按照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的分析法,則是來自於希臘文化。但是,希臘文化則不屬於歐洲文化,而是應該屬於東方文化的范疇,按照美國歷史學家維爾•杜侖的說法就是:「我們的敘述之所以從東方開始,不僅僅因為亞洲是我們已知世界上最古老文明的發祥地,而且還因為它奠定了希臘與羅馬文明的背景和基礎,一個叫亨利•梅因爵士的人錯誤地認為希臘與羅馬文明是現代文明的根源,令我們驚訝的是,我們大多數的發明,我們的經濟與政治組織,我們的科學與文學,我們的哲學與宗教,都是來自於埃及和東方。」(維爾•杜侖:《東方的文明•前言》 青海人民出版社)。由此可見,如此溯源下去,西方文明主要與歐洲蠻族文明有關系,也與羅馬文明有一定關系,而羅馬文明又與希臘文化有一定關系,希臘文化則又來自於東方埃及。這樣的歷史衍化次序,我們是應該搞清楚的;
2,西方文明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歐洲西部本土上的蠻族文明形態,就是由愷撒在《高盧戰記》中說的「他們的全部生活只有狩獵和追逐戰爭」(《高盧戰記》 P142 商務印書館)的日爾曼人所創造的文明。這些蠻族文明形態在羅馬時代尚處於被羅馬政權的統治和壓制中,但是,到了公元1世紀以後,這些蠻族便不斷騷擾已經衰敗的羅馬人佔領區域,公元5世紀,他們在部族首領克洛維的帶領下佔領了羅馬人的土地,建立了覆蓋西部歐洲的法蘭克帝國。按照20世紀英國湯因比對世界歷史文明的劃分,這個法蘭克帝國,才真正算是現代西方文明的直接源頭,這就是說,我們現在說的西方文明,實際上是在西羅馬帝國被蠻族的法蘭克人滅亡以後才真正算起的。而法蘭克文明之所以後來能夠逐步發展壯大,並演化出了今天西方的各民族國家社會形態,則又直接與克洛維在公元496年帶領自己的士兵和部落集體皈依了基督教相關。克洛維建立的法蘭克政權皈依基督教以後,法蘭克軍事政權開始與基督教文化相結合,並逐步接受了基督教的文化同化,從而將西方文明引入到一個政教合一的時代,這樣的政教合一政權在西歐歷史上維持了1100年之久,一直到了16世紀出現了宗教改革運動,西方文明才開始逐步走出政教合一時代。而西方文明真正建立起現代意義上的國家文明形態,按照現在世界上的歷史學家的共同認可,則應該是從法國1789年的資產階級大革命算起的。這就是說。西方現代意義上國家文明,至今僅有220年時間;
近代以來,許多西方人出於對西方科學和西方現代民主政體的褒獎,他們習慣將歐洲中世紀描繪成為十分黑暗的時代,這樣的理念對中國人的影響特別大,但是,事實上是,真正的西方文明,恰好孕育於這個所謂的黑暗中世紀,否則,西方文明還將在「狩獵和追逐戰爭」的歷史惡性循環中不能夠自拔和進化。公元8世紀的後期至9世紀初期,法蘭克的政教合一帝國在查理大帝時期進入極盛時代,這個查理王朝直接奠基了現在西歐各民族國家形態的誕生。這就是說,西方文明的另一個重要起源,是西歐歷史上的基督教文化。細心的讀者們應該注意到,當今世界上所有描述西方歷史的書籍,特別是西方人自己著作的的歷史書籍和思想史,幾乎都是將西方文明和基督教歷史混合起來講述的,就是因為該歷史原因所致。因此,一向缺乏宗教文化歷史知識素養的中國人在閱讀西方歷史的時候,應該高度警惕自己的歷史知識習慣,不要使用中國歷史上的世俗歷史文明觀去看待西方的歷史,這就是說,我們看待西方的歷史,一定要將西方的歷史和西方的基督教歷史混合起來進行考察,如果不這樣,我們將很難看清楚西方文明文化的本質
3,沒有基督教文化,就沒有西方文明。但是,基督教文化的最早起源,的確與猶太教有相當關系,所以,西方文明中的文化內涵,有猶太教成分。羅素當年之所以將西方文明的起源之一說成為是猶太教,而不是說成為是基督教,這可能與兩方面原因相關,一是他希望將西方文明的源頭追溯得更遠一點,二是他可能是在迴避當時名聲不太好的基督教;羅素寫作《中國的問題》的時候,中國知識界正在全國發起一場「非基督教化運動」,即使在西方,當時的基督教也以阻擋科學和民主的名聲而口碑不好,所以,羅素可能是有意識的在迴避基督教是西方文明的直接源流問題。
4,工業主義,也就是以物理學和數學為基礎規范的現代科學技術及其以科技商業發展為主導動力的工業社會,的確主要發源於西歐地區,而不是最早產生在其他地方,所以,羅素將西方文明的源頭之一強調成「工業主義」,是符合歷史事實的。
縱觀歐亞大陸,就可以發現,現在人們常說的中華文明(註:我認為西方近代學者從自己宗教文化習慣角度,去將中國歷史文明文化看成為是單純的儒家文明,這顯然是一種歷史誤會,所以,我在這里將中國歷史上的文明稱之為「中華文明」,這個「中華文明」包含了中國的漢族和其他少數民族所共同創造的文明文化內涵),基督教文明、伊斯蘭文明、印度文明,幾乎是從東到西的一字線的排列。古印度文明中產生的佛教文化,現在已經基本上在其本土上消滅了(注,20世紀以來,印度本土的少數人開始復興佛教,但是,由於種種歷史原因,至今為止,印度的佛教發展並不順利,教徒至今甚少,我認為,今後,佛教在印度大規模的復興也是沒有什麼希望的),佛教文化的主體已經轉移到中華文明中,也就是中華文明中的漢傳佛教文化和藏傳佛教文化。而一直具有擴張性質的西方文明則因為伊斯蘭文明的阻隔,他們始終沒有從陸地上進入東部亞洲的中國,一直到了近代,他們才從海上將自己的基督教和經濟及其政治軍事力量擴張到了東部亞洲地區。而西方基督教文化在中國本土上的最大一次擴張行為,就當屬洪秀全發起的太平天國運動了。

⑺ 歷史知識

先給你個歷史知識結構復習綱要

歷史知識結構復習綱要

一、 中國古代史:

朝代:政治、經濟、民族關系、對外關系、思想文化

政治:制度的更替(在春秋戰國時),國家統一或分裂,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在中央、在地方,軍權、財權、行政權、司法權,選拔官吏制,思想控制),積極性和消極性;改革(背景、目的、性質、內容、作用、結果及原因),朝代興衰。

經濟:背景、措施(土地制度、賦稅制度)、分農業、手工業、商業。封建經濟發展的一般原因:(1)國家統一、政局穩定。(2)統治者重視,調整政策。(3)工具的改進。(4)水利工程的建設。(5)人民的辛勤勞動。(6)中外間,民族間經濟交流頻繁。(7)耕作技術的提高、推廣。(8)人口遷移。

影響:有利於政治的穩定、文化教育的發展、賦稅的增加、促進民族間和對外的交流、戰爭的勝利、國家的強盛。

農業發展的原因:以上原因。表現:工具的改進、水利工程建設、土地的開墾、農作物品種的推廣和引進、產量的提高、專業化和商品化、著作。影響:

有利於政治的穩定、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賦稅的增加、文化教育的發展、社會風氣的好轉、民族間和對外的友好交流。手工業:原因:農業和商品經濟的發展、政府的重視、技術的提高、人身依附關系的鬆弛、手工業者的勤勞。表現:部門、產量、分工、技術水平、著作。影響:有利於商業的發展和最終產生資本主義萌芽、豐富人民的生活、促進民族間和對外的交流。商業:原因: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賦稅政策的調整(政府對農民的人身控制有所鬆弛)、政府重視(管理和稅收)、交通便利、開明和開放的對外政策、開明的民族政策。表現:商品多、貨幣、城市的繁榮、店鋪和旅店眾多、政府的管理、市(城市中)和集市(農村)、商人多、夜市。影響:推動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豐富人民生活、加強了民族間和中外間的經濟交流、市民文學的產生、到明清時期推動資本主義萌芽產生、反封建專制的民主思想產生、人們的價值觀發生變化。

民族關系:民族間的友好交流是主流。少數民族的興起和發展、如何管理少數民族、民族間的戰爭、經濟文化交流、人口遷移、接受漢文化(接受先進的制度等)、民族融合的程度。意義:有利於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發展、促進民族融合、加強了對邊疆地區的管理、加速了少數民族地區的開發和發展。

對外關系:開放或閉關鎖國。原因:經濟發達、科技文化高度繁榮、世界領先、陸路和海路交通發達、造船技術發達、政府重視(管理或鼓勵)、開放的對外政策。對外交往的途徑:官方和民間的貿易、官方派遣使節和留學生、宗教傳播、戰爭。

古代貿易的特點:(1)先以陸路貿易為主,後以海路貿易為主。(2)官方貿易不以盈利為目的,而著力加強友好往來。(3)外貿伴隨著文化交流。西亞不少商人帶來了西方宗教,中國科技也相繼西傳。(4)外貿促進了民族融合。回族的形成。

古代對外關系的特點:(1)范圍:東達朝鮮、日本、西至西亞、歐洲。(2)內容:有使節往來,也有經濟文化交流,也有戰爭與侵略。(3)路線:有陸路,還有海路,還有海陸並舉。(4)地位:明清以前中國文化居世界領先地位,對外是開放的;明清開始中國社會的發展逐漸落後於西歐各國,對外是閉關鎖國的。(5)影響:不僅增進了中外雙方的了解、聯系和友誼,促進了中外雙方的經濟文化交流和發展,而且促進了人類歷史的進步,促進了民族融合——回族。

明清時期中國對外關系出現的新特點:(1)中國逐漸落後於西方,西方殖民者開始對中國殖民擴張和掠奪。如荷蘭入侵台灣。(2)我國政府和人民面臨著維護國家主權和反對外來侵略的任務,並進行了英勇的斗爭。如戚繼光抗倭寇。(3)封建統治階級對外政策由開放交往趨向閉關保守。如清朝的禁海令。(4)但也有友好往來,如鄭和下西洋,西方傳教士來華,出現「西學東漸」,又把中國的儒學和道學介紹到西方。

思想文化:條件:政治穩定,疆域遼闊,經濟繁榮,開明的民族政策和開明開放的對外政策,民族間和中外間經濟文化交流頻繁,科技工作者或人民的開創精神、勤奮和實踐精神,選官制的影響,政府的重視。

表現:思想(百家爭鳴、唯物思想、唯心思想、民主思想),科技(四大發明、中醫學、自然科學如數學、天文歷法、建築、物理、地理,農學著作,手工著作等),教育,史學,文學藝術。

特點:科技發達、世界領先,思想活躍,文學藝術繁榮等。

世界史

生產力

政治 民主政治,無產階級運動

資本主義國家 經濟 調整生產關系, 經濟發展情況

各國經濟實力在國際上的變化(經濟格局)

國際關系體系

資本主義國家之間

國際關系 資本主義國家與社會主義國家之間

資本主義列強與亞非拉國家間(經濟、政治格局)

發展狀況(政治、經濟、外交、各種矛盾)及原因

亞非拉地區 民族解放運動情況

存在的問題

如何走上人民民主國家和社會主義國家的?

社會主義國家 發展情況

存在問題及其改革、成效

東歐劇變、蘇聯解體的原因及影響、教訓

人文主義(文藝復興)、理性主義(啟蒙運動)

思想、科技 自由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民族主義

三次科技革命:原因(生產關系的調整、科技自身的發展、經濟發展的需要、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政府的重視)、標志、內容、影響(生產力、生產關系、世界經濟格局、世界政治格局、經濟結構和生活結構、工業布局、城市化、價值觀、政府對科技的重視、各國經濟依賴程度加深:出現區域集團化、全球一體化、知識經濟)

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的原因:相對穩定的政治局面、科技的推動、生產關系的調整(資本主義國家制度的確立、出現壟斷和壟斷組織、國家壟斷資本主義、頒布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對亞非拉地區的掠奪(二戰後國際經濟舊秩序依然存在)

資產階級革命:原因(資本主義發展水平,舊的體制阻礙它的發展),過程,結果確立資本主義基本原則(建立民主制、頒布文件和法律或措施):民主制、以法治國、權力制衡機制、政黨政治、人權規定、代議制。

原發性的資本主義國家是英、法、美,後發性的國家是德、意、俄、日

國際關系體系:背景、概念、實質、操縱者、組織、內容、影響(積極和消極)、瓦解。

中國近現代史

政治:執政者、社會性質、革命性質主要矛盾、統治者自身的改革、農民運動、資產階級改革或革命

經濟:被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自然經濟的逐漸解體、列強對中國商品輸出和資本輸出。洋務運動。民族資本主義經濟產生,初步發展,短暫的春天(原因、地點、表現、人物、特點、影響)

外交:列強對中國的侵略、被迫開放、「以華治華」。

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思想:新思想的萌發(「師夷長技以制夷」、「向西方學習」),提出發展資本主義(以法治國、民主政治、設新聞官和聽取社會輿論、發展工商業、獎勵技術發明、提倡興辦新式學堂、平等往來),「師夷長技以自強」、「中學為體、西學為用」、「自強」、「求富」,拜上帝教,資產階級維新思想和民主革命思想,頑固派和義和團的盲目排外思想,辛亥革命後的「民主共和」和「實業救國」兩大思潮、尊孔復古、新文化運動時期的民主科學思想、後期傳播馬克思主義。

政治:主要矛盾、國共關系、工人運動、學生運動、中共的建立及不斷完善和成熟、不斷根據情況的變化調整策略,最終取得勝利

經濟:官僚資本的出現與發展、民族資本發展艱難、抗日戰爭時期的根據地的大生產運動。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 外交:列強侵略的方式

思想:舊三民主義發展為新三民主義、馬克思主義的傳播、毛澤東思想的形成、中共的思想錯誤與糾正

政治:政治制度、鞏固政權、黨風建設、制度建設、民主與法制建設

過渡時期:(1949、10——1956年) 經濟:恢復經濟的措施、工業化的建設、成就、由多種經濟成分並存到逐漸形成單一的公有制經濟。

外交:國際形勢、國內形勢、政策、方針、成就。

科技:如何重視

政治:自身建設、「左」傾錯誤

經濟:正確的指導方針、出現了失誤、困難、取得的成就、計劃經濟體制形成。

曲折發展時期: 外交:50年代中到60年代:國際、國內形勢、方針、成就。70年代:國際、國內形勢、成就

政治:十一屆三中全會、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

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 經濟:改革開放政策、農業和工業成就

外交: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外交政策的調整、取得的成就

思想:真理標準的討論,確立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以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作指導

科技:認識:科技為第一生產力,成就

⑻ 西方歷史概括

http://..com/question/429145337.html裡面有簡單回答,不知道對你有沒用

⑼ 西方歷史……

那個被砍去頭顱的死者就是古代波斯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的締造者居魯士大帝(約公元前559—530年在位)
他所創建的國家疆域遼闊,從愛琴海到印度河,從尼羅河到高加索。在銘文中,他驕傲地說:「我,居魯士,世界之王,偉大的王。」
王族子弟離奇身世
公元前7世紀,在今伊朗西部居住著兩個伊朗語部落群體,波斯在南,米底(又譯米堤亞)在北。公元前612年,米底和巴比倫一起摧毀了亞述帝國,米底從此號稱帝國,成為西亞最強大的國家之一,波斯人成為他們的臣屬。居魯士就是波斯人與米底人通婚的後代。
居魯士的離奇身世,被號稱西方「歷史之父」的希羅多德詳細記錄在他的巨著《歷史》中。米底國王阿斯提阿格斯在一次睡夢中,夢見女兒芒達妮的後代將奪取自己的王位並成為亞細亞的霸主。於是,他決定將女兒嫁給地位較低且性格溫順的波斯王子岡比西斯,以便使女兒的後代失去問鼎米底王權的資格。但在女兒懷孕時,這位國王又被一個惡夢驚醒:他夢見從女兒的肚子里長出的葡萄藤,遮住了整個亞細亞。為防不測,國王決定外孫一降生就把他處死。
這個新生的嬰兒就是居魯士。他一生下來,就被交給國王的親信大臣哈爾帕哥斯處理。大臣不敢自己動手,便把孩子轉交給一個牧人,命他棄之荒野。牧人的妻子恰巧剛產下一個死嬰,他們於是留下了居魯士,用自己的死嬰頂替交差。牧人的妻子叫斯帕科,在米底語中是「母狼」的意思,因此日後有傳說稱居魯士童年時曾得到母狼的哺育。
居魯士10歲的時候,和同村的孩子玩扮國王的游戲。被孩子們推舉為國王的居魯士,鞭笞了一個抗命的貴族之子。事情越鬧越大,以至於國王阿斯提阿格斯親自介入調查,居魯士的身份終於被發現。宮廷祭司說,這個孩子已經在游戲中成為國王,不會再第二次成為國王了。阿斯提阿格斯終於消除疑慮,將居魯士送回波斯。
滅亡米底創立帝國
公元前559年,居魯士成為波斯人的首領,統一了波斯的10個部落。曾奉命處死居魯士的大臣哈爾帕哥斯便開始與他聯絡,要他起兵攻打米底,自己則約為內應。原來,當初國王發現哈爾帕哥斯未殺死居魯士,一氣之下,把此大臣13歲的獨生子殺死,並烹成菜餚,讓哈爾帕哥斯當面吃下。據上面提到的歷史學家希羅多德說,這位大臣「沒有被嚇住,也沒有失去自製力」,刻骨的仇恨讓他冷靜思考如何報殺子之仇。
公元前553年,居魯士起義反抗米底。為了說服波斯人追隨自己,他命令全體波斯人帶鐮刀集合,讓他們在一天之內將超過3公里見方的土地開墾出來。在完成這項任務之後,居魯士發出第二道命令,讓他們在次日沐浴更衣後集合。居魯士宰殺了他父親所有的綿羊、山羊和牛,並准備了酒和各種美食犒勞波斯全軍。第二天,波斯人聚集在草地上,盡情飲宴。此時,居魯士問他們是喜歡第一天的勞苦還是第二天的享樂。聽到大家都選擇了後者,居魯士說:「各位波斯人啊,如果你們聽我的話,就會享受無數像今日這般的幸福;如果你們不肯聽我的話,那就要受到無數像昨天那樣的苦役。」波斯人奉居魯士為領袖,起兵攻打米底。
征服米底的戰爭持續了3年,公元前550年,居魯士終於攻克了米底都城,正式建立波斯帝國。居魯士屬於波斯人的阿契美尼德家族,因此他所創立的帝國也被稱為阿契美尼德王朝。
駱駝克馬隊征服呂底亞
波斯的西方強鄰呂底亞的國王克洛伊索斯看到居魯士日益強大,非常擔心,想趁波斯立國未穩,出兵將它滅掉。在出征之前,他派人去著名的希臘德爾斐阿波羅神廟祈求神喻,得到的神喻是:如果他出兵進攻波斯,他就可以滅掉一個大帝國。大喜過望的他再次請求神喻,得到的回答是:「如果一匹騾子變成米底國王,你這個兩腿瘦弱的呂底亞人,就必須沿著多石的海爾謨斯河逃跑。」既然米底國王永遠不可能是一匹騾子,克洛伊索斯於公元前547年大膽出兵,攻打波斯。
克洛伊索斯焚毀了他遇到的第一座波斯城市普特里亞(今土耳其中部),聞訊趕來的居魯士在這里與呂底亞會戰。呂底亞軍隊中配備長矛的騎兵在技術上佔了上風,但居魯士的軍隊在數量上佔有絕對優勢。雙方互有傷亡,未分勝負,克洛伊索斯於是決定退兵。
出乎克洛伊索斯的意料,居魯士為了防止他集合更多的軍隊進攻波斯,竟然主動出擊,攻入呂底亞本土。倉促應戰的呂底亞人與波斯人決戰於首都薩迪斯(今土耳其西部)郊外的辛布拉平原。呂底亞人仍舊想依靠長矛騎兵取得優勢,但居魯士卻想出了妙計。他將隨軍運載糧食和行李的駱駝集合起來,配備騎手,走在軍隊的最前面,步兵和騎兵緊隨其後。呂底亞的馬隊遇到駱駝,立刻轉身逃竄。據希羅多德所著的《歷史》解釋說,馬害怕駱駝,在看到駱駝或聞到駱駝氣味時就受不了。呂底亞人畢竟是西亞最勇武好戰的民族,他們跳下馬來和波斯軍隊肉搏。最終呂底亞人潰敗,逃回薩迪斯城。
圍攻兩周之後,波斯軍隊攀爬絕壁,攻入薩迪斯,呂底亞王國滅亡。亡國之君克洛伊索斯至此才明白德爾斐神喻的真正含義:他出兵攻打波斯後被摧毀的正是自己的帝國,而騾子則隱喻居魯士,因為他是波斯人與米底人的混血兒。
降伏巴比倫隕落在草原
至此,西亞三大強國已去其二,只剩下美索不達米亞的巴比倫王國。居魯士並不急於進攻巴比倫王國,而是用了6年多的時間征服東伊朗和中亞地區。公元前539年,居魯士借巴比倫內部不穩之機出兵。
巴比倫城(今伊拉克境內)以異常堅固而聞名,但因為內部的分歧,巴比倫城的大門為居魯士洞開,他進入巴比倫的道路上鋪滿了象徵和平的綠枝。歷史學家慨嘆:「3000年之久的美索不達米亞自治就這樣結束了。」巴比倫是如此富足,以至於其一地就可供應居魯士大軍4個月的糧食,而帝國其他地方加在一起才夠供應一年中其餘的8個月。
居魯士執行宗教寬容政策,他允許被征服者供奉自己本族的神只。半個世紀以前,巴比倫人曾經兩次進攻耶路撒冷,焚毀了猶太教的聖殿,將猶太權貴和工匠虜回巴比倫,史稱「巴比倫之囚」。當猶太人哀嘆何時才能結束流亡生活的時候,卻得到居魯士的詔令,允許他們回耶路撒冷並重建聖殿。猶太人欣喜若狂,在《聖經》中,他們將居魯士稱作「上帝的工具」,上帝應許他「使列國降伏在他面前」,「使城門在他面前敞開」。
波斯的威脅總是來自東西兩邊,但它沒有能力在兩線同時作戰。在西線穩定之後,居魯士才得以抽出精力對付來自東北方的游牧人。公元前530年,他出兵征討裏海東岸廣闊草原上的馬薩格泰人。他們由寡居的女王托米麗司統領。
居魯士紮下營盤,只留部分軍隊守衛,自己帶領大部隊悄然後退。馬薩格泰女王的兒子率部劫營,殺死留守的波斯軍人後,在原地飲宴。居魯士回兵殲滅敵軍,俘虜了女王之子,王子羞憤自殺。女王派使者告訴居魯士:「我憑著馬薩格泰人的主人太陽發誓,不管你多麼嗜血如渴,我也會叫你把血喝飽的。」
雙方的大戰是居魯士一生經歷過的最殘酷的戰斗。在雙方弓箭手射完所有的箭之後,兩軍展開肉搏廝殺,最終的勝利屬於馬薩格泰人,波斯軍隊幾乎全軍覆沒,居魯士陣亡。馬薩格泰女王找到居魯士的屍體,割下他的頭顱,放進盛滿血的革囊。她對著首級大聲說:「我今天終於打敗了你,實現了我復仇的願望:把你的頭用血泡起來,讓你飲個痛快吧!」以此實踐自己的誓言,讓居魯士「飽飲鮮血」。
居魯士的遺體歸葬故都帕薩爾加迪(位於今伊朗法爾斯省)。他贏得了永久的尊敬。200年後,滅亡波斯帝國的亞歷山大大帝從希臘東徵到此,不僅沒有毀壞他的陵墓,相反還下令加以修葺。居魯士陵2500年來屹立不倒,在陵墓旁的一根柱子上,一段銘文至今仍清晰可見:「我是居魯士王,阿契美尼德宗室。」

閱讀全文

與西方歷史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