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一單元知識框架
高一歷史必修一知識點總結
第一單元復習提綱
學習本單元,一要把握一條基本線索:我國早期的國家政治制度隨著夏朝——古代中國的第一個國家政權的建立而開始出現;商周時期,經過了從內外服聯盟到天下共主的轉變;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對此後兩千多年的中國社會發展有著深遠影響,同時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斗爭也長期延續,但整體趨勢是專制皇權日益加強。突出四個重點:一是商代的內服外服制度和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二是秦的「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和郡縣制;三是漢朝七國之亂和漢武帝的集權措施、唐朝藩鎮割據和五代十國的分裂局面、宋初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四是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和宋元時期的演變,明清君主專制制度日益強化,清朝達到了頂峰。
第1課 從內外服聯盟到封邦建國
知識結構:
1.夏:出現公共權力,但保留氏族公社特點。
2.商:政治制度是內服與外服制度,具有濃厚的神權色彩。
3.西周: 分封制 定義:
目的:鞏固周的統治(奴隸主的統治)
主體:同姓親族
宗法制 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解決貴族之間在權力、財產和土地繼承上的矛盾。
核心:嫡長子繼承製
內容:確立大宗、小宗體系
作用:利於凝聚宗族,防止內部紛爭,強化王權
工具:禮樂制度
第2課 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
知識結構:
1.統一
(1)群雄割據 A.春秋爭霸 B.戰國變法:秦國商鞅變法。
(2)統 一: 時間:前221年;人物:贏政。
2、中央集權的確立
(1)確 立: A. 「皇帝制」:皇權至上、皇位繼承製
B. 三公九卿制:三公是丞相、御史大夫、太尉(中央)
C. 郡縣制(地方)
(2)加強皇權的措施:制定官吏選拔和考核制度;制定細苛、嚴密的法律。
(3)影 響:打破分封制,奠定大一統王朝制度基礎。
第3課 中央集權與地方分權的斗爭
知識結構:
1. 漢初郡國並行,導致諸候尾大不掉,引發七國之亂。
2. 漢武帝集權措施:建中朝、設刺史、頒布推恩令。
3. 藩鎮割據與五代十國:唐朝中後期,地方勢力增強,出現藩鎮割據局面;唐滅亡後,中國進入五代十國的分裂時期,五代十國是藩鎮割據的繼續和發展;這一時期,南方經濟得到較大發展;後周世宗改革,為北宋結束五代十國分裂局面奠定了基礎。
4. 宋加強中央集權
(1)措施 ①收精兵:「三衙」、樞密院、原則;
②削實權:設通判、文臣任州郡長官;
③制錢谷:財賦大部分運往京師;
(2)影響 利:改變藩鎮割據分裂局面,加強中央集權;
弊:造成「積貧積弱」的後患。
第4課 專制皇權的不斷加強
知識結構:
1. 三省六部制的確立及其演變
(1)隋唐實行三省六部制
(2)宋分割相權:設「中書門下」省(宰相辦公機構)、樞密院管軍政、「計相」管財政。
(3)元:一省制(中央),行省制(地方)
2. 丞相制度的廢除:明太祖誅殺胡惟庸,廢除丞相;明成祖設立內閣。
3. 清朝的軍機處
(1)清初:內閣和議政王大臣會議
(2)雍正設立軍機處
A.特點:軍機大臣品級不高,受皇帝召見,跪奏筆錄
B.影響:提高清王朝行政效率,專制皇權高度發展
1. 君主專制特點:由君主個人全權佔有和控制整個國家機器,其統轄范圍內的任何人物對君主都是絕對隸屬和臣服的關系。
2. 中國封建制度發展的內在邏輯:一方面中央集權不斷加強; 另一方面各種權力結構和權力關系一步步地集中到皇帝這一權力的軸心上。二者關系:中央集權與君主專制相輔相成,中央集權是君主專制的前提和基礎,君主專制是中央集權的必然產物。其目的都是要從政治制度上保證中央政府的權威和君主個人的絕對權威。
3. 中央集權化進程大致體現在 :
(1)財政上,「利出一孔」,歸於中央
(2)剝奪地方人事權,官吏自帝出。
(3)司法上,法由帝頒,律由國掌。
(4)軍事上,「強干弱枝」,中央宏觀調配全國軍隊,皇帝總攬兵權
(5)意識形態領域,推行「別黑白而定一」的文化專制主義。
4. 君主專制的加強突出表現在相權的削弱,以及君王建立有效的權力轉移和分散機制上。
秦漢:三公制度
隋唐:三省體制,則把相權一分為三,體現皇權的加強
宋朝:削弱宰相實權(三省長官沒有實權)
明朝:明太祖廢中書省,罷丞相不設;明成祖設內閣
清朝又設軍機處
5. 秦至清的中央與地方機構
朝代 中央機構特點 中央機構 地方機構
秦 傳承開創 三公九卿 郡縣制
漢 漢承秦制 中朝 外朝(三公九卿) 郡、國並行
隋唐 承前啟後,有所創新 三省六部 道州縣三級
宋 進一步加強 二府三司 路州縣三級
元 有新發展 一省二院 行省制
明 空前加強 廢丞相、設內閣 省府縣
清 達到頂峰 設軍機處 省府縣
6. 評價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度
中央集權和君主專制使得整個國家都處於皇帝的一元化領導之下,皇帝具有絕對權威和至高無上的權力。正如美國費正清教授所指出的那樣:在這樣一個專政社會里,皇帝把教會和國家的職能集為一身,他是軍事也是精神的領袖,是行為的楷模和正義的主宰。他的全能總括了國家的一切主要職能,包括國家對於全人類的尊崇。他是「天下之一人」,是社會政治殿堂前的帥旗。
(1)積極作用
它在維護國家統一、社會穩定、抵禦外來侵略、組織水利工程、發展社會經濟、防止分裂割據、加強民族交流等方面起著積極作用。
(2)消極作用
人民的政治壓迫和經濟剝削十分殘酷;導致了思想禁錮和文化專制主義,使科技的運用和發展受到抑制;為了爭奪皇權,父子、兄弟、君臣、大臣之間不惜血刃;宦官專權、外戚干政是君主專制統治的伴生物;在明清資本主義萌芽產生以後,它還束縛了資本主義萌芽的發展,延緩了封建制度的瓦解。而當時西方許多國家則通過資產階級革命和改革,建立起資產階級的政治制度,從而有力地推動著社會的進步和生產力的發展。中國社會的發展步伐,從此開始大大落後於西方,從而埋下日後被動挨打的禍根。
第二單元 古希臘和古羅馬的政治制度
學習本單元,要把握兩條線索,一是希臘、羅馬的政治體制演變;二是羅馬法的制定與演變。注重三個重要知識點:一是愛琴文明與古希臘城邦制度;二是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三是古羅馬的政制與法律。
三要形成一個觀念:西方政治文明的源頭,在於古希臘和羅馬。無論是古希臘的民主制,還是古羅馬的共和制與元首制,無論是他們創造的法律制度,還是哲人們的政治智慧,都給後人提供了寶貴的參考經驗。
第5課 愛琴文明與古希臘城邦制度
知識結構:
(一)愛琴文明
1.克里特文明:王宮建築、象形文字
2.邁錫尼文明:王宮、衛城、王室陵墓、線形文字B、尚武好戰
(二)黑暗時代:300年
(三)城邦時代
1.城邦的定義:前8~前6世紀,一種國家形態
2.城邦殖民
原 因:多山多島、人多地少;航海業發達
影 響:促進發展,開拓眼界,為創造自己的獨特文明奠定了基礎
城邦特點:小國寡民,各邦長期自治
政治類型:貴族制、民主制(最流行)
第6課 雅典城邦的民主政治
知識結構:
1. 發展歷程
君主制:終身制、世襲制
貴族制:集體領導的任期制、選舉制
民主制:前594年梭倫改革將雅典政治引上民主的軌道;克里斯提尼改革確立。
2. 特點:人民主權與輪番而治(通過公民大會、五百人議事會和民眾法庭等機構的設置來體現其特點)
3. 評價:創造了一系列民主運作的方式,有利於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和才智,為後世民主政治的發展積累了寶貴的經驗。但只是男性公民的民主,外邦移民、奴隸、他國公民和婦女沒有享受到民主權利,了這一部分成員的自身發展能力。既是偉大文明的催化劑,又是社會不估的暴力機器。
第7課 古羅馬的政制與法律
知識結構:
一、政制發展
1. 共和制
(1)貴族共和制:由執政官、元老院、公民大會三層機構組成
(2)保民官的設置:監督政府,維護平民利益
2. 帝制
(1)元 首 制:公元前27年,屋大維建立
(2)君主統治:公元3世紀,戴克里先
二、法律制度
1.《十二銅表法》
背景:共和國時期平民長期斗爭的結果
內容:基本上是習慣法的匯編,維護了貴族利益。
評價:沒有給平民帶來多少好處,但仍是平民的勝利;貴族再不能像過去那樣隨意解釋習慣法;始終是羅馬的基本法。
2.《查士丁尼民法大會》
組成:《查士丁尼法典》《查士丁尼法學總論》《查士丁尼學說匯纂》《查士丁尼新敕,其中影響最大的是《查士丁尼法典》
對羅馬法的評價:以《十二銅表法》為開端、《查士丁尼民法大全》為總結的羅馬法,是世界史上內容最豐富、體系最完善、對後世影響最廣泛的古代法律。
第三單元 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體的建立
學習本單元,要把握一條線索:從新航路開辟到工業革命,從英國到德國,在資產階級革命或改革後都建立起以議會的設立為標志的資產階級政治統治。把握四個重點:一是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二是美國1787年憲法的誕生與聯邦政府的建立;三是法蘭西共和制的確立;四是德意志統一的完成與資產階級統治的確立、發展。 理解一個重要觀點:盡管英、法、美、德各國民主政治發展程度不相同,但在形式上都建立以議會為核心的代議制度,並且議會的權力在不斷發展。
第8課 漸進的制度創新(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和發展)
知識結構:
一、君主立憲制的確立
1.《大憲章》:給王權設定了界限
2.《權利法案》
背景:1688年「光榮革命」
內容:確立了議會主權,國王的權力受到議會的明確限
影響:英國建立了君主立憲制 (從人治走向法治)
二、責任內閣制的形成
1. 1721年,羅伯特•沃爾波成為第一任首相
2. 內閣全體成員對政府事務集體負責
3. 兩黨制逐漸形成,首相和內閣從多數黨中選出
三、民主化趨勢:1832年議會改革法,擴大的選舉范圍,確保資產階級民主正體穩定和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
第9課 北美大陸上的新體制(美國的新體制)
知識結構:
一、聯邦憲法的制定
背景:鬆散的州際聯盟弊端暴露
制定:1787年費城制憲會議制定了1787年憲法
原則:中央集權原則;分權制衡原則;民主原則
發展:1789年制定出憲法的前10條修正案
二、聯邦制的鞏固
1. 1787年聯邦憲法頒布後,美國建立了聯邦制國家,政體為資產階級總統共和制,但州權主義觀念仍很活躍。
2. 內戰結束後,美國憲法修正案進一步肯定了聯邦法律的至上性和國家的統一,鞏固了聯邦的統一。
三、兩黨制的形成和發展
1.兩黨製成為美國分權制衡體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2.美國的兩黨有其截然不同的歷史傳統和基本群眾;
3.兩黨操縱著美國生活的政治選舉。
第10課 走向共和的艱難歷程
知識結構:
一、共和國的建立
1.法國大革命
①1789年法國制憲議會通過《人權宣言》
②1791年9月,制憲議會頒布1791年憲法,規定法國為君主立憲制國家
2.第一共和國的建立:1792年9月,國民大會宣布法國為共和國
二、政體的曲折發展
1.1804年,拿破崙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
2.1848年,法蘭西第二共和國成立
3.1852年,路易•波拿巴建立法蘭西第二帝國
三、共和政體的最終確立:
1875年1月,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確立法國為共和國,標志著法國共和政體的最終建立。
第11課 民族國家的統一之路(德意志的統一之路)
知識結構:
一、德意志國家的統一:
1.統一的背景:德意志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使德意志境內各地經濟連成一體
2.統一的方式:王朝戰爭
3.統一的標志:1871年德意志帝國的成立
4.統一的意義:結束割據局面,促進資本主義經濟發展,使德國走上資本主義發展道路
二、德意志帝國的統治
1.德意志帝國憲法帶有濃厚專制色彩的帝國憲法正式頒布
2.德意志帝國的統治:具有濃厚的專制主義和軍國主義色彩
三、「沒有共和主義者的共和國」
1. 一戰後,德意志帝國覆滅
2. 1919年8月,魏瑪共和國建立(沒有共和主義者的共和國)
3. 20世紀30年代德國建立起法西斯專政
第四單元 內憂外患與中華民族的奮起
學習本單元,要把握兩條基本線索:從鴉片戰爭開始。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一步步的加深,中國面臨嚴重的民族危機。伴隨著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中國各階層勢力進行了一系列的抗爭,中華民族奮起。五個重點:鴉片戰爭及第二次鴉片戰爭;太平天國運動;中日甲午戰爭及八國聯軍侵華;辛亥革命;五四愛國運動。理解兩個觀點:落後就要挨打;中國人民堅貞不屈,最終勝利一定屬於中國。
第13課 鴉片戰爭
知識結構:
一、鴉片戰爭
1.原因:1840年6月,英國以虎門銷煙為借口發動戰爭,目的是打開中國市場
2.經過:1842年,中國戰敗,簽訂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
3.影響:使中國領土、主權不完整;中國被迫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產品銷售市場、原料產地;中國進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二、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英法為了擴大在華利益聯合發動戰爭,中國被迫簽訂《天津條約》《北京條約》
三、清政府的變化
1.權力結構:設總理衙門、總稅務司、同文館。
2.思想:官員出現了林則徐、魏源等人的師夷長技以制夷新思潮;奕欣、張之洞等人發起的學習西方先進科學技術的洋務運動。
第14課太平天國運動
知識結構:
一、 運動的興起
1. 背景:人禍(外國侵略者及清政府給人民造成極大痛苦)、天災(自然災害)
2. 准備:洪秀全創立拜上帝教(會)
3. 開始:1851年金田起義
二、 太平天國的全盛時期
全盛時期的事件:
1. 定都天京(正式建立政權與清政府對峙)
2. 北伐西征(軍事全盛)
3. 《天朝田畝制度》
目的:建立四同社會
評價:進步性(表達了農民群眾的理想追求——要求廢除封建(地主階級)土地所有制的強烈願望);局限性(沒有真正實行過,因為一沒有安定的環境,
最主要是絕對平均主義,違背了歷史發展規律,是空想,根本無法實施)。
三、 天國的衰敗
1.天京變亂(由盛轉衰)
2.重建領導核心
3.天京陷落(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失敗)
4.太平天國運動的影響:是一次反清(封建)反侵(略)的農民革命戰爭。
⑴它掃盪了王朝秩序,沖擊了舊綱常名教,動搖了清朝統治的政治基礎;⑵它表達了農民群眾的理想追求,提出了近代中國第一個具有發展資本主義性質的社會改革方案《資政新篇》;(3)沉重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勢力。
第15課 從甲午戰爭到八國聯軍侵華
知識結構:
一、中日甲午戰爭和民族危機的加深
1.戰爭爆發的原因
2.爆發及經過
3.影響
4.民族危機的加深
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中國各階層都以自己的方式開展救亡愛國的運動,有清政府的軍事改革、愛國知識分子的維新變法運動、資產階級革命派發起辛亥革命、農民階級的義和團運動
二、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
1.義和團運動(興起的原因: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民族危機嚴重。影響:)
2.八國聯軍侵華(時間、目的、影響)
第16課 辛亥革命
知識結構:
一、 資產階級革命運動的興起和發展
1. 興起的背景
2. 興中會的成立與同盟會的建立
3. 革命派與立憲派的論戰
4. 發動武裝起義
二、武昌起義及其對全國的影響
1.武昌首義和湖北軍政府的建立
2.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
三、民國的建立和帝制的終結
1.中華民國的建立和《臨時約法》的頒布
2.袁世凱竊取辛亥革命成果
3.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第17課 五四運動
知識結構:
一、運動爆發的原因(國際、國內)及導火線
二、過程(兩階段,前後期的主力運動中心)
三、意義(五四精神)
第五單元
把握一條基本線索: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無論是巴黎公社、俄國十月革命以及中國的新民主主義革命都和馬克思主義理論息息相關,反過來它們又在實踐的過程中,。印證、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突出四個重點:一是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基本理論和意義;二是巴黎公社成立的特殊歷史條件、政權的性質、失敗原因和教訓;三是俄國十月革命爆發的歷史條件、重大歷史意義;四是中共成立的歷史條件、內容及意義;革命統一戰線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形成過程;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及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及意義;土地革命。理解一個重要觀點:馬克思主義在指導各國革命實踐的同時,又通過各國的實踐印證、豐富和發展了自身。
第19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
知識結構:
一、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歷史條件
二、誕生的標志: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1.《共產黨宣言》的主要內容
2.馬克思主義誕生的意義:成為國際工人階級斗爭銳利的思想武器,促進工人運動蓬勃發展。
三、巴黎公社
1.公社建立的背景
2.公社政權的性質
第20課 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知識結構:
一、十月革命爆發的原因
二、革命的前奏
1.二月革命(結果、性質)
2.四月提綱
三、十月革命的過程
1.開始
2.結果
四、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建立的歷史歷史意義
第21課 新民主義革命與中國共產黨
線索:
中國共產黨成立對中國社會變革產生的影響
1.中國一大(中共誕生)、中共二大(指明中國革命的任務:反帝反封)、國共第一次合作(推翻了北洋軍閥統治)、南昌起義(建軍)、井岡山道路(找出一條符合中國國情的革命道路)、八一宣言(提出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努力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奠定重要基礎)、堅持全面抗戰路線(抗戰取得勝利的根本原因)、領導人民解放戰爭(結束國民黨獨裁政府在大陸的統治)、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新民主義革命的勝利,中國人民當家作了主人)。
第六單元
把握一條線索:我國的社會主義道路首先是從鞏固新生政權開始的;新中國成立後,逐步建立起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政治制度,構成中國政治體系的基本框架,但政治建設既有曲折又有發展;祖國統一是大勢所趨,人心所向,是歷史發展的潮流。總之社會主義建設並不是一帆風順,它既有曲折又有發展。突出三個重點: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的頒布;二是新中國成立後建立的人民代表大會制、中共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新時期的民主法制建設、基層民主制度;三是「一國兩制」的構想,香港、澳門回歸和解放台灣問題的意義。理解一個重要觀點:政權的鞏固、政治制度的完善和發展、祖國的統一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
第22課 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線索:
一、新中國的成
1. 新政協會議(新中國成立的籌備會)
2. 新中國的成立
二、新中國的政治建設
1. 《1954年憲法》中國政治制度基本建立起來(規定我國的根本的政治制度和其他一些重要制度)
2. 中國民主政治的三大特色:(1)人民代表大會制
(2)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3)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第23課社會主義政治建設的曲折發展
線索:
一、「文化大革命」對民主法制的破壞(曲折)
二、新時期的民主法制建設(發展)
1. 新時期民主法制建設的成就
2. 基層民主選舉
第24課 祖國統一的潮流
線索:
一、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形成、含義)
二、香港、澳門的回歸(一國兩制構想的實施)
三、海峽兩岸關系的新發展
第七單元
理清一條線索:二戰後美蘇兩極格局的形成瓦解,六起七十年代以來世界格局的多極化趨勢出現並加強。把握三個重點: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和瓦解過程及其主要對抗形成「冷戰」興起的原因和表現;六七十年代以來西歐的聯合自強、日本的崛起,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中國的振興等多個力量中心的出現,使世界格局開始從兩極對立走向多極化;當今的世界格局正處在新舊交替之中,多極化趨勢加強。
形成三個觀點和認識:20世紀世界格局經歷了凡爾賽——華盛頓體系、雅爾塔體系、多極化趨勢三次大的變動,每次新舊格局的交替,都有一個緩慢的過程;當今世界格局還沒有完全形成,多極化只是一種趨勢,但不可避免;世界格局多極化趨勢根源於世界經濟力量的多極化,它自六七十年代初露端倪,七八十年代日漸明朗,九十年代初兩極格局瓦解,多極化趨勢更加不可逆轉。
第25課 兩極對峙格局的形成
知識結構:
一、「冷戰」的興起
1.「冷戰」興起的背景
2.「冷戰」的表現
(1)杜魯門主義的出台(興起的標志)
(2)馬歇爾計劃的實施
(3)北約和華約的建立(兩極格局的形成)
二、「冷戰」時期的「熱戰」
1.朝鮮戰爭
2.越南戰爭
第26課 世界多極化趨勢
線索:
一、歐洲共同體的形成
1.形成的背景
2.過程
3.影響
二、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1.日本經濟迅速騰飛的原因
2.日本成為經濟大國
3.日本謀求政治大國的地位
三、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1.興起的背景
2.興起的標志
3.含義及宗旨
4.意義
四、跨世紀的世界格局
1.蘇聯解體與兩極格局瓦解
2.緩和與動盪並存
3.多極化趨勢加強(多極化趨勢的表現、意義)
第27課 中國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新中國外交
時間 主要對手 外交政策 外交活動
50年代
美國
三大政策,一邊倒 1.中蘇友好
2.獨立自主
3.和平共處五項基本原則(提出、實踐)
60年代 蘇、美 爭取兩個中間地帶
70年代 蘇 三個世界,一條線 1.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1971年)
2.中美關系的改善、中日建交(1972年)
3.中美建交(1979年)
80年代 霸權主義 兩個重要轉變 加強與世界各國及組織的經貿交流與合作、參加各種經濟組織(WTO、APEC)
90年代以後 霸權主義 多邊外交
B. 誰有高一歷史必修一八個單元的知識框架,不要太多
高一歷史必修(一)復習提綱
第一單元 第1課:
分封制實施的目的、受封對象,諸侯對天子的義務與在封國內享有和權利;分封制實施的影響(包括積極與消極)
宗法制:含義、目的、特點、作用.
第2課:
秦滅六國統一全國的時間、意義
秦朝建立的中央集權制度的內容與意義.
第3課:
漢武帝、宋太祖為加強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分別採取了哪些措施?
隋唐實施三省六部制的目的是什麼?三省各自具有怎樣的職責?三省六部制的實施有作用?
元朝實施行省制度的原因、目的與意義.
漢朝、魏晉南北朝、隋唐分別實行怎樣的選官制度,其選官標准又有何不同?隋唐的選官制度實施有何歷史意義?
第4課
清朝前期為加強君主專制,幾代皇帝分別採取了哪些措施?(重點是軍機處的理解掌握)
第二單元第5課:
希臘地理環境有何特點,對其政治制度形成產生了什麼影響?
簡述梭倫改革的背景、內容與意義.
雅典民主政治制度有何特點?產生了什麼影響?
第6課
羅馬法包括哪些內容?羅馬法由公民法發展到萬民法的原因是什麼?羅馬法對羅馬及後世產生了哪些重大影響?
第三單元 第7課
英國《權利法案》制定的目的、主要內容和意義.
英國議會、內閣、首相、國王的各自權利與相互關系如何?
第8課
美國1787年憲法制定的背景、主要內容、作用.
美國聯邦政府組織結構有何特點?國會、總統之間是如何實現權力的制衡的?
第9課
法蘭西共和之路漫長而艱難說明了什麼?共和制能在法國最終確立起來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德國君主立憲制建立的背景是怎樣的?德國的君主立憲制與英國的君主立憲制相比有何區別?造成這種區別的原因主要是什麼?
19世紀70年代,法、德兩國都確立了資產階級政治制度,其各自背景各是什麼?兩國為何會建立起不同的政治體制?
21.結合背景分析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必然性,鴉片戰爭給中國社會造成怎樣的影響?
22.理解掌握《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的主要內容,並掌握它們對中國社會造成的主要影響.
23.掌握太平天國興起、失敗時間,定都天京意義、理解掌握《天朝田畝制度》《資政新篇》的內容及評價.
24.辛亥革命:掌握同盟會的成立背景、時間、地點、領導人、理解其綱領.武昌起義、中華民國的成立、《臨時約法》內容及意義,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25.五四運動時間、斗爭對象、主力、初步勝利的成果,意義.
26.中共成立的條件、時間、一大主要內容、中共成立的意義.
27.中共八七會議、遵義會議的背景、主要內容、意義.
28.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的概況與意義.土地革命的內容、工農武裝割據的內容和意義.
29.紅軍長征的原因、時間、長征勝利的偉大意義.
30.抗日戰爭:由局部抗戰到全民族抗戰.抗戰初期國民政府正面戰場的抗戰(四大會戰)、百團大戰、日軍的暴行.抗戰勝利的偉大意義.
31.解放戰爭:重慶談判和政協會議.全面內戰爆發.戰略反攻與戰略決戰.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及意義.
32.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條件、標志和意義.巴黎公社、十月革命的時間、意義.
33.新中國民主政治制度建設的成就.(兩個會議、三大制度)新時期是如何逐步完善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的?
34.祖國統一大業:香港問題的由來:香港問題能順利解決的原因、過程、意義.
35.台灣問題是怎樣造成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後黨和政府為解決台灣問題進行了哪些努力?當今台灣問題解決的主要障礙是什麼?(國共兩次合作分別給中國社會進步起了怎樣的推動作用?兩次內戰又給中國社會帶來怎樣的影響?由此可以得出怎樣的啟示?)
36.新中國成立後我國奉行怎樣的外交方針?具體表現為什麼?到20世紀五十年代中期,我國外交取得了哪些主要成就?70年代我國外交又取得了了怎樣的新突破?新時期我國外交政策作了怎樣的調整?為世界和平發展進行了哪些努力?
37.什麼叫冷戰?美國冷戰政策的主要表現有哪些?美蘇冷戰給世界帶來哪些影響?
38.美蘇兩極格局下多極化趨勢是如何出現的?
日本從戰敗國迅速發展成世界大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近代史上發生在南京的大事,幾乎濃縮了一部中國近代史.請舉出近代發生在南京的大事並答出每件大事所產生的影響.
C. 必修一 歷史 知識點框架
專題一 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一、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1、分封制的基本內容(存在的朝代、目的、對象、受封者的權利和義務、影響、崩潰)
2、宗法制的基本內容:(朝代、核心內容、紐帶、宗法等級、宗法制與分封制的關系)
3、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二、走向「大一統」的秦漢政治
1、秦的統一(時間、過程、意義)
2、皇帝制度的創立:(創立者、特點)
3、中央集權制度(中央機構、地方機構、制度對歷史產生的影響)
三、君主專制政體的演進與強化
1、中央機構:(漢、唐、宋、元如何解決君相矛盾)
2、監察機構:(秦、漢、元監察機構、評價)
3、選官制度:(世官制、察舉制、九品中正制、科舉制)
4、地方制度:(元朝的行省制度:目的、概況、影響)
5、中國古代政治制度的特點:
四、專制時代晚期的政治形態
1、內閣制形成(背景、形成、性質、特點、影響)
2、清朝的軍機處(目的、皇帝、性質、特點、作用)
3、密折制(皇帝、目的、作用)
4、君主專制制度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專題二 近代中國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一、列強入侵與民族危機
1、1840至1900年間西方列強的主要侵華戰爭(參考P24「知識鏈接」)
2、《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簽訂時間,內容、影響)
3、瓜分狂潮(直接原因,瓜分開端,形式,門戶開放)
4、列強侵華的幾種形式:
二、中國軍民維護國家主權的斗爭
1、三元里抗英(意義)
2、左宗棠收復新疆(重要時間、事件)
3、黃海海戰和反割台斗爭(時間,人物,事件)
4、義和團運動:(背景,清政府態度變化,主要斗爭,失敗原因,意義)
三、偉大的抗日戰爭
1、侵華日軍的罪行(原因,罪行)
2、關內關外的局部抗日(共產黨、東北人民、國民黨、工人學生)
3、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形成(過程)
4、正面戰場和敵後戰場
5、抗日戰爭的勝利(背景,時間,根本原因,意義)
專題三 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一、太平天國運動(原因,過程,革命綱領,意義,失敗原因或教訓)
二、辛亥革命(准備,爆發,成立政權,頒布憲法,歷史功績)
三、新民主主義革命
1、五四運動:(原因,過程,性質,歷史意義)
2、中國共產黨成立(歷史條件,一大,二大)
3、國民革命(開始標志,過程,失敗,教訓)
4、「農村包圍城市」道路的開辟(重要事件)
5、解放戰爭(爆發,反攻,決戰)
6、新民主主義革命勝利的意義
專題四 現代中國的政治建設與祖國統一
一、新中國初期的政治建設
1、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條件,標志,意義)
2、三大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
二、政治建設的曲折歷程及其歷史性轉折
1、曲折歷程:(「文化大革命」導火線,標志,對民主法制的踐踏)
2、轉折:(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內容,意義)
3、發展社會主義民主政治:
三、「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及其實踐
1、「一國兩制」的構想(形成過程)
2、實踐(香港和澳門的回歸)
3、台灣問題(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方針,兩岸關系的發展進程)
專題五 現代中國的對外關系
一、新中國初期的外交(外交政策,外交方針,外交成就)
二、外交關系的突破
(恢復聯合國席位,中美關系正常化,中日邦交正常化)
1、新中國恢復在聯合國的合法席位:(背景,時間,意義)
2、中美關系正常化(重要過程)
3、中日邦交正常化(原因,標志)
2、外交成就:
三、新時期的外交政策與成就
(中國在聯合國和地區性國際組織中的活動)
1、外交政策:(不結盟,對外開放,五項原則)
2、外交成就:(聯合國,區域性國際組織)
專題六 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治文明
一、民主政治的搖籃——古代希臘
1、古代希臘自然地理環境(環境,影響)
2、古代希臘城邦(城邦出現,城邦特點)
二、卓爾不群的雅典
1、雅典民主政治的主要內容(三次改革的內容,意義)
2、雅典民主政治對人類文明發展的重要意義:。
三、羅馬人的法律(羅馬法主要內容,作用)
1、主要內容:(十二銅表法,公民法,萬民法,自然法)
2、羅馬法在世界法制史上的地位:
專題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確立與發展
一、代議制的確立和完善
1、《權利法案》:(背景,制定時間機構,內容,目的,意義)
2、責任內閣制形成:(過程,結果,影響)
3、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的特點:
二、美國1787年憲法(內容,意義,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異同)
1、美國1787年憲法的主要內容:
2、1787年憲法頒布的意義:
3、比較美國總統制與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異同
三、民主政治的擴展
(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德意志帝國憲法》、異同、代議製作用)
1、法蘭西第三共和國憲法:(1875年國民議會通過,從法律上確立了共和政體)
2、《德意志帝國憲法》:(1871年通過,確立了君主立憲政體。P116)
3、德意志帝國君主立憲制與法國共和制的異同
4、資產階級代議制在西方政治發展中的作用
專題八 解放人類的陽光大道
一、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主要內容,意義)
1、《共產黨宣言》(1848年發表)的主要內容:(P124-125)
2、馬克思主義產生的意義:(P122課前提示)
二、國際工人運動的艱辛歷程
1、巴黎公社革命的主要史實:(革命時間,政權建立,革命措施)
2、巴黎公社革命的經驗教訓:
三、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史實(二月革命,四月提綱,七月事件,十月革命,政權建立,頒布法令)
2、歷史意義
專題九 當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極化趨勢
一、兩極格局形成(冷戰局面)(背景,揭開序幕,冷戰表現,冷戰的影響)
1、背景:
2、揭開序幕:丘吉爾「鐵幕」演說(時間,內容,標志)
3、冷戰表現:(政治,經濟,軍事)
4、冷戰局面下的國際關系(冷戰的影響)
二、新興力量的崛起
1、歐洲共同體的形成:(過程)
2、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興起的原因,發展表現,經濟地位)
3、中國:(建設成就,國際地位)
4、不結盟運動的興起:(不結盟概念,興起標志,主張,影響)
三、走向多極化
1、兩極格局瓦解和多極化趨勢加強:(兩極結束標志,多極化表現)
2、多極化趨勢對世界歷史發展的影響:
D. 高中歷史必修一知識點框架人教版
第一單元古代中國的政抬制度 第1課夏、商、西周的政抬制度
1、 夏商政抬制度的內容:
中央:〇1王位世襲製取代禪讓制;〇2參與決策相、卿士,負責祭祀占卜和記錄王朝大事的 卜、祝、史,執掌軍權的師等。
地方:侯、伯
夏商政抬制度的影響:夏商的早期政抬制度,對西周宗法制和分封制有直接影響。
2、 西周的分封:被封的請侯國的義務:鎮守疆土、隨從作戰、繳納貢賦、朝覲述職 〇2影響:積極影響: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抬;形成了對周王室眾星
擇月般的政抬格局
消極影響:西周後期王權衰弱,舂秋戰國暑期列國紛爭
〇3結果:西周後期分封制受到破壞;戰國末年周王室失去分封大杈
3、西周的宗法制:
〇1內容:用父系的血縲關系的親疏來維系政抬等級,鞏固國家政抬的制度。 〇2特點:嫡長子繼本制
〇3影響:保證貴族的壟斷和特杈地位,有利於統抬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 第2課秦朝的中央集杈制度的形成
1、 中央集杈制度的形成:
特點:一人獨蕁;呈權至上;皇位世袈 評價:標志著封建專制主義中央集杈制度的確立。
形成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抬取代貴族政抬的重要標志。
2、 中央集杈的基本特徵:權力高度集中
3、 中央集杈制的作用及影響:
積極作用:ol使秦實力增強,通過戰爭擴大疆域,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
的封建國家,成為當時世界大國。
c_2使秦能一實行各種鞏固統一的措施。
〇3莫定了中國兩千多年封建社會政抬制度的基本格局,為歷代封建王朝所沿 用,且不斷得到加強和完善。
消極作用:依靠皇帝的專制杈烕,加強對人民的壓榨,造成階級矛眉迅速激化。 第3課從漢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鏡芰:
漢朝漢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設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決策機構 外朝執行機構 尚書台中樞機構 魏晉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體制
隋朝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抬機構 唐朝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莩擬和頒發呈帝詔令
消極作用:依靠皇帝的專制杈烕,加強對人民的壓榨,造成階級矛眉迅速激化。 第3課從漢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鏡芰:
漢朝漢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設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決策機構 外朝執行機構 尚書台中樞機構 魏晉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體制
隋朝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抬機構 唐朝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莩擬和頒發呈帝詔令
消極作用:依靠皇帝的專制杈烕,加強對人民的壓榨,造成階級矛眉迅速激化。 第3課從漢至元政抬制度的撗芰
1、中央政抬制度的鏡芰:
漢朝漢本秦制
有所芰化中央設三公(相、御史大夫、太尉)
中朝決策機構 外朝執行機構 尚書台中樞機構 魏晉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體制
隋朝尚書省、內史省、門下省為中央政府最高統抬機構 唐朝中書省掌決策,負責莩擬和頒發呈帝詔令
1、 明朝:君主專制強化,中國的宰相制度從此被廢除,君主專制達到了新的高度
2、 清朝:君主專制達到頂峰,設置軍機處,由呈帝挑選新任的滿漢官員充仕軍機大臣。全 國的軍政大權就完全集中到皇帝手中。
第二單元古代希臘羅馬的政抬制度 第5課古代希臘政抬民主政抬
1、 基礎:梭倫改革
確立:克利斯提尼改革 貢金時代:伯利克里統抬時期
2、 特徵:人民主杈、輪番而抬、法律至上、公民內部平等
3、 積極作用:促迸希臘民族性格形成;推動古希臘文化事業發展;開西方民主政抬的先河 消極作用:男性公民民主;小國寡民的直接民主;抽簽選舉,輪番坐莊的弊端
第6課羅馬法的起源與發展
1、 《十二銅表法》標志看羅馬成文法的誕生。
《民法大全M查士丁尼組織編暴)標志看羅馬法律體系的最終完成。
2、 影響:維護羅馬帝國的政沽、經濟統抬;是現代歐洲大陸法律體系的基礎;是反封建和 鞏固資本主義制度的有力思想武器。
第三單元近代西方資本主義政抬制度的確立與發展 第7課英國君主立憲制的建立
1、 〇1光榮革命:1688年
〇2《杈利法案>:1689年。特點:議會的杈力日益超過國王的杈力;國會逐漸處於「同 而不抬」的地位
〇3責任內閣制:苜相事實上成為國家政抬生活中的最高決策者和領導者。
2、 作用:國內影響:提供保障、穩定社會、走人民主、樹立模式;
國外影響:對其他國家的資產階級建立新制度,也有巨大影響。
3、特點:英國立憲制度是君主制、貴族制與民主制三者融為一體的混合物。君主是象徵性 的元苜,其職責多數是禮儀性的。
第8課美國聯邦政府的建立(1776年7月4日美國獨立)
1、〇1"1787年憲法」的制定:獨立初期的美國,只是一個邦聯制國家。
原則:「分權」與"制衡%立法權、行政權、司法權之間制約達到平沖;總統和國 會之間、國會本身兩院之間、司法與其他部門之間均構成制約。
E. 高中歷史必修一第一科的知識框架圖
一 中國早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王」的出現
早期國家
的產內生 「帝」容的傳說
中國
早期 夏的政治:「家天下」世襲制度的確立
政治 夏商的政治文化
制度 商的政治:神權與王權的密切結合
的 內容
特點 分封制
意義
西周的政治文化 宗法制 內容
評價
「禮」制
禮樂制 「樂」制
禮樂制實質及其瓦解
F. 高一歷史必修一專題四知識框架
歷史事件發生有一個年表存在,建議你按歷史年表一個一個背。從年代來背,抓住知識點,沒事,高一歷史學得不如高三總共多。歷史重大轉折事件優先背
G. 高中歷史必修一的知識結構圖或思維導圖
書後面那個抄綠綠的只是年代襲表吧。
因為新課標,各地使用的教材不同,所以必修1歷史又分了人教版、人民版等,不知道你要哪一本的。你可以找本同步類的教輔,像什麼《教材完全解讀》之類的,最前面一個版塊就是知識結構圖(點擊可以看大圖的)
H. 高中歷史必修一專題一的知識體系怎麼畫
高中歷史教科書的知識體系搜索到網路文庫有這么一篇。免費下載。類似----歷史高中知識體系---搜索結果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