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玄武門之變講述了什麼樣的歷史事件
唐高祖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數李世民功勞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後幾次戰斗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戰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為他是高祖的大兒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李世民不但有勇有謀,而且手下有一批人才。在秦王府中,文的有房玄齡、杜如晦等,號稱十八學士;武的有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等著名勇將。太子建成自己知道威信比不上李世民,心裡妒忌,就和弟弟齊王元吉聯合,一起排擠李世民。
建成、元吉知道唐高祖寵愛一些妃子,就經常在這些寵妃面前拍馬送禮,討她們的歡喜。李世民就沒有這樣做。李世民平定東都之後,有的妃子私下向李世民索取隋宮里的珍寶,還為她們的親戚謀官做,都被李世民拒絕了。於是,寵妃們常常在高祖面前說太子的好話,講秦王的短處。唐高祖聽信寵妃的話,跟李世民漸漸疏遠起來。
李世民多次立功,建成和元吉更加忌恨,千方百計想除掉李世民。
有一次,建成請李世民到東宮去喝酒。世民喝了幾盅,忽然感到肚子痛。別人把他扶回家裡,他一陣疼痛,竟嘔出血來。李世民心裡明白,一定是建成在酒里下了毒,趕快請醫服葯,總算慢慢好了。
建成、元吉想害李世民,但是又怕世民手下勇將多,真的動起手來,占不到便宜,就想先把這些勇將收買過來。
建成私下派人送了一封信給秦王手下的勇將尉遲敬德,表示要跟尉遲敬德交個朋友,還給尉遲敬德送去一車金銀。
尉遲敬德跟建成的使者說:「我是秦王的部下。如果私下跟太子來往,對秦王三心二意,我就成了個貪利忘義的小人。這樣的人對太子又有什麼用呢。」說著,他把一車金銀原封不動地退了。
建成受到尉遲敬德的拒絕,氣得要命。當天夜裡,元吉派了個刺客到尉遲敬德家去行刺。尉遲敬德早就料到建成他們不會放過他。一到晚上,故意把大門打開。刺客溜進院子,隔著窗戶偷看,只見尉遲敬德斜靠在床上,身邊放著長矛。刺客本來知道他的名氣,怕他早有防備,沒敢動手,偷偷地溜回去了。
建成、元吉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那時候,突厥進犯中原,建成向唐高祖建議,讓元吉代替李世民帶兵北征。唐高祖任命元吉做主帥後,元吉又請求把尉遲敬德、秦叔寶、程咬金三員大將和秦王府的精兵都劃歸元吉指揮。他們打算把這些將士調開以後,就可以放手殺害世民。
有人把這個秘密計劃報告了李世民。世民感到形勢緊急,連忙找他舅子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商量。兩人都勸李世民先發制人。李世民說:「兄弟互相殘殺,總不是件體面的事。還是等他們動了手,我們再來對付他們。」
尉遲敬德、長孫無忌都著急起來,說如果世民再不動手,他們也不願留在秦王府白白等死。李世民看他的部下十分堅決,就下了決心。
當天夜裡,李世民進宮向唐高祖告了一狀,訴說太子跟元吉怎麼謀害他。唐高祖答應等明天一早,叫兄弟三人一起進宮,由他親自查問。
第二天早上,李世民叫長孫無忌和尉遲敬德帶了一支精兵,埋伏在皇宮北面的玄武門,只等建成、元吉進宮。
沒多久,建成、元吉騎著馬朝玄武門來了,他們到了玄武門邊,覺得周圍的氣氛有點反常,心裡犯了疑。兩人撥轉馬頭,准備回去。
李世民從玄武門里騎著馬趕了出來,高喊說:「殿下,別走!」
元吉轉過身來,拿起身邊的弓箭,就想射殺世民,但是心裡一慌張,連弓弦都拉不開來。李世民眼明手快,射出一支箭,把建成先射死了;緊接著,尉遲敬德帶了七十名騎兵一起沖了出來,尉遲敬德一箭,把元吉也射下馬來。
東宮和齊王府的將士聽到玄武門出了事,全部出動,猛攻秦王府的兵士。李世民一面指揮將士抵抗,一面派尉遲敬德進宮。
唐高祖正在皇宮里等著三人去朝見,尉遲敬德手拿長矛氣吁吁地沖進宮來,說:「太子和齊王發動叛亂,秦王已經把他們殺了。秦王怕驚動陛下,特地派我來保駕。」
高祖這才知道外面出了事,嚇得不知道該怎麼辦才好。
宰相蕭瑀等說:「建成、元吉本來沒有什麼功勞,兩人妒忌秦王,施用奸計。現在秦王既然已經把他們消滅,這是好事。陛下把國事交給秦王,就沒事了。」
到了這步田地,唐高祖要反對也沒用了,只好聽左右大臣的話,宣布建成、元吉罪狀,命令各府將士一律歸秦王指揮。過了兩個月,唐高祖讓位給秦王,自己做太上皇。李世民即位,就是唐太宗。
⑵ 中國近代史的重大歷史事變
百年來主要歷史事件
1840~1859年
鴉片戰爭 19世紀40年代,英國率先完成了工業革命,成為資本主義頭號強國,法、美等國也相繼完成了工業革命。資本主義的發展要求更多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此時的中國處於農耕文明的晚期,政治腐敗,自然經濟占據統治地位,思想閉塞,已呈現出衰敗的跡象,於是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侵略目標。腐敗的社會制度最終無法抵禦新興的資本主義,1840~1842年鴉片戰爭的失敗,使中國「閉關鎖國」的大門被打開,逐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鴉片戰爭成為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標志著中國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的失敗驚醒了先進的中國人,以林則徐、魏源為代表的地主階級知識分子提出了向西方學習的新思想。
第二次鴉片戰爭 19世紀50年代是世界資本主義迅速發展的時代,擴大國外市場和掠奪殖民地,成為當時資本主義國家的共同願望。由於中國自然經濟的抵制,資本主義的商品傾銷沒有取得預期的效果。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英法聯合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社會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中國喪失了更多的領土和主權,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更加深入,中國逐步淪為外國的商品市場和原料產地。
太平天國運動 中國國內階級矛盾的激化,外國資本主義的入侵,最終引發了太平天國運動。太平天國運動是中國農民戰爭的最高峰,它擔負起反封建反侵略的雙重任務,加速了清王朝和封建制度的衰落與崩潰。由於農民階級自身的局限性和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太平天國運動走向失敗。太平天國運動給清政府以沉重的打擊,同時也阻止了中國的殖民地化。
1860~1879年
洋務運動 19世紀60年代,歐洲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繼續發展,為掠取更多的侵略利益,在經濟上加緊侵略中國,使中國捲入資本主義世界市場。中國國內人民起義不斷,邊疆危機四起。面對內憂外患,地主階級洋務派掀起了洋務運動。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走上富強的道路,但是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培養了一批新式人才。洋務運動開始了中國的工業化,並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發展起到一定的推動作用。
1880~1899年
中法戰爭 19世紀末期,世界資本主義從自由競爭階段向壟斷階段過渡。為了適應壟斷資產階級的要求,資本主義列強加緊爭奪商品市場、原料產地、資本輸出場所和殖民地。地域遼闊的中國成為它們爭奪的主要目標,中國邊疆危機四起,法國發動了中法戰爭。清政府以勝求和,與法國簽訂了《中法新約》,法國奪取了越南,打開了中國西南的門戶。中法戰爭充分暴露了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刺激了列強進一步侵略中國的野心。
甲午中日戰爭 日本在明治維新以後,資本主義得到發展。由於國內市場狹小,國內階級矛盾尖銳,日本急需從侵略擴張中尋找出路,為此制定了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並發動了甲午中日戰爭。這是中國近代史上第一次在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都帶有現代意義的對外戰爭,主要標志就是海軍的出場和角逐。中國在甲午中日戰爭中的慘敗,宣告了洋務運動的破產。《馬關條約》的簽訂,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分割世界的侵略要求。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中國社會半殖民化的程度大大加深。
戊戌變法 甲午中日戰爭後,列強對中國的侵略,已從商品輸出為主轉為資本輸出為主。它們不僅控制了中國的經濟命脈,而且加強了對中國的政治侵略,企圖瓜分中國的領土,中國的民族危機空前嚴重。19世紀末,中國民族資本主義有了初步發展,民族資產階級作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歷史舞台,資產階級維新派掀起救亡圖存的維新變法運動。這是資產階級維新派進行的一次愛國救亡的政治運動,也是一次資產階級性質的改良運動。雖然變法最後失敗了,但是它宣傳了資產階級維新思想,形成了中國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義和團運動 19世紀末,帝國主義掀起瓜分中國的浪潮,中國民族危機嚴重,外國傳教勢力活動猖獗,農民階級發動了義和團運動。義和團同帝國主義進行頑強的斗爭,體現了中華民族不畏強暴,英勇斗爭的精神,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計劃。但是,由於農民階級的時代局限性和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鎮壓,義和團運動歸於失敗。這是一次旗幟鮮明的反帝愛國運動,是甲午中日戰爭以後中國人民反侵略、反瓜分的最高峰。
1900~1919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進入帝國主義階段以後,對外侵略的要求變為資本輸出和分割世界。中國人民為反對外國侵略,掀起了轟轟烈烈的義和團運動,清政府企圖利用義和團抵制外國侵略。為了鎮壓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和迫使清政府屈服,英、俄、日、法、德、美、奧、意聯合發動了侵華戰爭。這次戰爭鎮壓了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迫使清政府徹底屈服並與西方十一國簽訂了《辛丑條約》,中國完全淪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深淵。從此,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辛丑條約》 進入帝國主義階段後,資本輸出成為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外侵略的共同要求。在侵略中國的過程中,遇到了中國人民強烈的反抗。因此,西方資本主義國家意識到,要想保證在中國的侵略利益,必需加強對清政府的控制。所以,1900年八國聯軍攻佔北京後,8個侵略國和西、比、荷共11國迫使清政府簽訂了《辛丑條約》。這個條約進一步加強了帝國主義對中國的統治,並表明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也標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
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20世紀初,清政府完全變為帝國主義國家侵略中國的工具,中國的民族危機進一步加深,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的隊伍進一步擴大。這一切促使了民主革命思想的廣泛傳播和革命團體的廣泛建立。為了統一革命力量和進一步明確目標,在孫中山的倡導下,以興中會、華興會為基礎,聯合光復會等,於1905年8月20日在日本東京成立了中國第一個資產階級革命政黨——中國同盟會。它的成立,標志著中國的民主革命進入到一個新的階段,「從此革命風潮一日千丈,其進步之速,有出人意表者矣。」
清末「新政」 1900年後,帝國主義國家對中國的侵略加劇,全國各地反壓迫、反侵略武裝起義風起雲涌,資產階級革命運動迅猛發展,清政府統治危在旦夕。為了維護自身統治,清政府從1901年起陸續推行「新政」。「新政」採取的一系列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中國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但面對著日益高漲的革命形式,「新政」並不能幫助統治者度過危機。
黃花崗起義 同盟會成立以後,陸續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清政府的「新政」和預備立憲的破產,進一步暴露了其腐朽的本質。在孫中山、黃興等人的策劃下,1910年4月27日,由黃興直接領導的大規模反清起義——黃花崗起義,在廣州爆發。這次起義雖然失敗,但它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式的發展,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
武昌起義 見前
辛亥革命 19世紀末20世紀初,帝國主義加緊對中國的侵略,中國的民族危機日益嚴重,「新政」的破產進一步暴露了清政府腐朽的本質。這一時期中國的民族資本主義得到了迅速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擺脫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爭風起雲涌。資產階級革命黨人為挽救民族危機,發展資本主義,掀起了一場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史稱「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推翻了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採取一系列革命措施,促進了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成立了具有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南京臨時政府,頒布了資產階級共和國性質的《臨時約法》,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
洪憲帝制 袁世凱在鎮壓二次革命後,加緊復辟帝制。為取得帝國主義的支持,他大肆出賣國家主權,接受「二十一條」。帝國主義為擴大侵略利益,也積極支持袁世凱。1916年,袁世凱做上「中華帝國」的皇帝,改元「洪憲」。袁世凱稱帝不得人心,遭到舉國上下的一致反對。革命黨人掀起了護國運動,袁世凱調兵鎮壓無效,被迫於1916年3月22日宣布取消帝制。6月6日,袁世凱憂郁而死。
新文化運動 辛亥革命失敗後,帝國主義通過扶植北洋軍閥,加深對中國的侵略,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繼續深化。一戰期間,中國資本主義有了進一步發展,資產階級強烈要求在中國實行民主政治,以更好地發展資本主義。西方啟蒙思想在中國進一步傳播,辛亥革命又使民主共和的觀念深入人心,但袁世凱又在文化領域推行尊孔復古逆流。以陳獨秀等人為代表,深受西方自由、平等、博愛思想影響的進步知識分子,1915年在上海創辦《新青年》,提出了民主和科學的口號,開始了一場思想文化領域的反封建斗爭——新文化運動。它動搖了封建思想的統治地位,人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推動了中國自然科學的發展,對五四運動的爆發起了宣傳動員作用。後期傳播的社會主義思想,為中國先進的知識分子所接受,作為拯救國家、改造社會的思想武器。
1920~1929年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十月革命以後,馬克思主義在世界范圍內得到了進一步的傳播;一戰期間,中國民族工業出現了短暫春天,工人階級隊伍壯大;五四運動中,中國工人階級登上了政治舞台,工人運動有了較大的發展,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得到了廣泛傳播;共產國際對中國給予大力的幫助;1920年秋開始,共產主義小組在中國各地紛紛建立,這一切都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准備了條件。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舉行,後轉到浙江嘉興。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第一個黨綱,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的新型的無產階級政黨,它不僅代表工人階級的利益,還代表中國廣大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利益。從此,它開始領導中國人民進行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並為在中國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而奮斗。它的誕生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光明和希望,自從有了中國共產黨,中國革命的面貌就煥然一新了。
中共「二大」的召開 一戰結束後,帝國主義國家為了分割在遠東和太平洋地區的利益,特別是在中國的侵略利益,1921~1922年,美、英、日等國在華盛頓開會。華盛頓會議上,帝國主義國家達成了共同宰割中國的《九國公約》,這樣,中國仍然處於帝國主義列強共同統治的局面。在列強操縱下,中國各派軍閥展開更為激烈的爭奪,軍閥混戰給中國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為了更好地領導人民進行民主革命,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在上海召開了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制定了民主革命綱領,第一次在中國人民面前明確地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為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
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 華盛頓會議以後,帝國主義既各自扶植依附於自己的封建軍閥,爭權奪利,又聯合干涉和鎮壓中國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帝國主義國家卷土重來,加緊對中國進行掠奪,使一戰期間有所發展的中國民族工業,重新受到列強的壓迫。國內軍閥混戰不斷,戰火彌漫大半個中國。這一切導致國內經濟蕭條,人民生活痛苦不堪。中國共產黨在二七罷工失敗後意識到,要戰勝強大的敵人,必須爭取一切可能的同盟者,建立革命統一戰線,於是,積極倡導和孫中山領導的國民黨合作。孫中山在第二次護法運動失敗後,也意識到以前單靠國民黨一黨領導,依靠一派軍閥打另一派軍閥的方法,不可能取得民主革命的勝利,「國民黨需要新鮮的血液」。在中國共產黨和共產國際的幫助下,1924年初,中國國民黨在廣州召開了旨在改組國民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孫中山在會上重新解釋了三民主義,並同意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這就使得國共兩黨實現了在政治上和組織上的合作。這次大會的召開標志著國共兩黨合作的實現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建立。革命統一戰線的建立,為民主革命奠定了基礎,推動了國民革命運動在全國迅速開展起來。
北伐戰爭 革命統一戰線建立以後,全國的革命形勢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工農運動迅速發展;以五卅運動為核心的反帝愛國運動日益高漲;經過兩次東征,廣東革命根據地得到鞏固;而這一時期,在帝國主義的指使下,各派軍閥之間混戰不休,激起了人民的強烈反對。為了推翻軍閥統治,打倒帝國主義,1926年7月,國民政府出師北伐。北伐軍在不到半年時間里,就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直指黃河流域。北伐戰爭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在華勢力,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有力地推動了全國革命形勢的發展。
南昌起義 見前
八七會議 陳獨秀的右傾投降主義,給中國革命造成了巨大損失。為了糾正陳獨秀的「右」傾錯誤,並為中國革命的發展指明方向,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漢口秘密召開緊急會議,即「八七會議」。會議給正處於思想混亂和組織渙散的中國共產黨,指明了新的出路,為挽救黨和革命做出了巨大貢獻。
1930~1939年
土地革命 1927年三大武裝起義失敗後,中國革命從城市轉向農村。為了滿足農民的土地要求,解除農民身上沉重的封建壓迫,充分調動農民的革命積極性,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根據地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和債務的土地革命。在中國共產黨制定的土地革命路線的指導下,各根據地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廣大貧雇農在政治上翻了身,經濟上分到了土地,生活上得到保證。它鞏固了工農聯盟,為中國革命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階級上和經濟上的保證。
九一八事變 日本對中國領土垂涎已久,早就確立了侵略中國的方針。1929~1933年,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波及日本,日本陷入極端困難的境地。日本政府急於發動一場侵略中國東北的戰爭,藉以轉移國內人民的視線,緩和階級矛盾,並依靠掠奪中國的財富,來醫治經濟危機造成的創傷。當時中國國民黨政府正竭力「圍剿」紅軍,給日本以可乘之機。1931年9月8日,日本關東軍製造了九一八事變。事變發生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政府採取不抵抗政策,不到半年時間東北三省全部淪陷。第二年,日本扶植清廢帝溥儀做傀儡,建立偽滿洲國,中國東三省淪為日本帝國主義的殖民地。
紅軍的長征 由於王明左傾錯誤的影響,導致第五次反「圍剿」的失敗,中國工農紅軍中南方革命根據地無法立足,1934年10月,被迫實行戰略轉移,開始長征。經過兩年的長途跋涉,歷經千辛萬苦,1936年10月,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地區會師,宣告二萬五千里長征的勝利結束。長征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圍剿」紅軍的企圖,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長征保留了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構成了以後領導抗日戰爭和人民解放戰爭的主幹;在長征途中,中國共產黨宣傳了自己的政治主張,廣泛播下革命的種子。總之,長征一結束,中國革命的新局面就開始了。
遵義會議 見教材108頁
一二九運動 華北事變後,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嚴重威脅到中華民族的生死存亡,中日民族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反動派,繼續進行反共反人民的內戰。中國共產黨主張「停止內戰,一致對外」,號召中國人民起來反對內戰,共同抗日。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北平學生率先開展抗日救亡斗爭,掀起了一二九運動。學生的愛國行為,打擊了國民黨的賣國政策,揭露了日本企圖滅亡中國的陰謀,宣傳了中國共產黨抗日救亡的正確主張,促進了中華民族的新覺醒。它使學生開始走上了同工農相結合的道路,掀起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新高潮。
西安事變 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在全國人民「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要求的壓力下,愛國將領張學良、楊虎城於1936年12月12日,扣押了到西安督促「剿共」的蔣介石,實行「兵諫」,逼蔣抗日,這就是「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從有利於抗日的大局出發,經過多方努力促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西安事變顯示出中國各個階層要求實現團結抗日的強烈願望。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在全國人民面前表明團結抗日的誠意。它的和平解決,揭開了國共兩黨由內戰到和平,由分裂對峙到合作抗日的序幕,成為扭轉時局的關鍵。
七七事變 1936年,德、日、意法西斯在共同反共產國際的幌子下,勾結起來,同英法美帝國主義爭奪世界霸權。英法美對此採取縱容侵略的「綏靖」政策,助長了法西斯的侵略氣焰。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蓄謀已久的吞並中國、獨霸亞洲、稱雄世界的既定方針,1937年7月7日,悍然發動了七七事變,實施全面侵華的計劃。中國軍隊奮起抵抗,抗日戰爭由此開始。
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為侵佔中國華北而蓄意製造了一系列事件,總稱「華北事變」,中華民族面臨著嚴重的危機。在民族生死存亡的關頭,中國共產黨正確分析了國內主要矛盾的變化,並接受了共產國際的建議,在瓦窯堡會議上,確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方針。在中國共產黨的努力和全國人民的支持下,蔣介石被迫接受了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1937年,七七事變的爆發,暴露了日本帝國主義要變中國為殖民地的野心,同時也威脅到國民黨的統治和英美帝國主義的在華利益。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成為中國人民最終獲得抗日戰爭勝利的根本保證。
1940~1949年
中共七大 1945年,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形勢已發生根本變化,中國人民的抗日戰爭也開始了局部反攻。為了迎接抗戰的勝利和為中國革命的最終勝利指明方向,中國共產黨在延安召開了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為爭取抗戰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作了重要准備。
延安整風運動 為了肅清王明「左」傾錯誤在黨內的影響,加強黨的作風建設,1942年,中國共產黨在延安進行了整風運動。通過整風,黨從思想上清算了「左」的和「右」的錯誤,達到空前的團結和統一,為爭取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和新民主主義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思想基礎。
重慶談判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集團在美國的支持下,早已決定了內戰的方針,但為欺騙國內輿論,並為發動內戰做准備,採取了「假和平、真內戰」的反革命策略。1945年8月,先後三次電邀毛澤東去重慶,「共同商討」國內和平問題。為了盡力爭取和平,揭露美蔣反動派假和平的陰謀,以利於團結和教育廣大人民,中共中央派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到重慶同國民黨當局舉行和平談判。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重慶談判的舉行,在全國人民面前表明了中國共產黨爭取和平的誠意,它雖然不能制止美蔣反動派發動內戰,但為國內贏得了短暫的和平局面。
三大戰役 1948年秋,敵我力量發生了重大變化,中共中央經過分析,認為解放軍與國民黨軍隊進行主力決戰的時機已經到來,於是連續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三大戰役基本上消滅了國民黨賴以發動內戰的主力,為解放全中國奠定了基礎。
七屆二中全會 1949年春,在民主革命即將取得全國勝利的前夕,中國共產黨在河北平山縣西柏坡召開了七屆二中全會。這次會議解決了革命勝利以後,中國由新民主主義革命向社會主義革命轉變的重大問題,具有重大歷史意義
⑶ 中國歷史上各個改變歷史走向的歷史事件冷知識,分積極和消極。
積極:肯定的,正面的,促進發展的,運用到歷史事件即為促進歷史發展的事件。內
如:商鞅變法改變了秦國,容促使秦國完成第一次歷史性的統治,建立了封建制中央帝國,廢除了奴隸制。
消極:否定的,反面的,阻礙發展的,思想淪落的。消沉的,運用到歷史事件中即為阻礙歷史發展的事件。
如:滿清統治時期,採取了閉關鎖國的政策,使先進的中華文明在兩百多年的閉關鎖國後落後於西方世界,遭受了近代史上長達百年的被欺辱的黑暗歷史。
⑷ 中國歷史所有「什麼什麼之變」的事件
上古
阪泉之戰
涿鹿之戰
大禹治水
[編輯]夏朝
塗山之會
鈞台之享
太康失國
少康中興
鳴條之戰
[編輯]商朝
商湯滅夏
盤庚遷殷
武丁中興
牧野之戰
[編輯]周朝
武王伐紂
啟以商政
三監之亂
榮公專利
衛巫監謗
國人暴動
周召共和
宣王中興
平王東遷
[編輯]春秋
管鮑之交
長勺之戰
葵丘之會
泓水之戰
城濮之戰
退避三舍
崤之戰
泌之戰
鄢陵之戰
弭兵之會
卧薪嘗膽
[編輯]戰國
三家分晉
田氏代齊
圍魏救趙-桂陵之戰
馬陵之戰
徐州相王
商鞅變法
合縱連橫
伊闕之戰
胡服騎射
完璧歸趙
負荊請罪
澠池之會
長平之戰
[編輯]秦朝
泰山封禪
焚書坑儒
揭竿而起
破釜沉舟
[編輯]楚漢戰爭
巨鹿之戰-破釜沉舟
鴻門宴
成皋之戰
垓下之圍
[編輯]西漢
白登之圍
諸呂之亂
文景之治
七國之亂
罷黜百家
推恩令
張騫出使西域-絲綢之路
楊可告緡
鹽鐵之議
屯田
巫蠱之禍
輪台之詔
昭宣中興
石渠閣會議
[編輯]新朝
王莽改制
綠林赤眉起義
昆陽之戰
[編輯]東漢
光武中興
陰氏之案
明章之治
白虎觀會議
戚宦之爭
黨錮之禍
黃巾起義
[編輯]三國
官渡之戰
赤壁之戰
三顧茅廬
襄樊之戰
水淹七軍
夷陵之戰
七擒孟獲
六齣祁山
高平陵事件
[編輯]西晉
二王爭功
太康繁榮
五胡內遷
徙戎之議
八王之亂
永嘉之亂
五胡亂華
職田
[編輯]東晉
王馬共天下
祖逖北伐
王敦之亂
冉閔殺胡
庚戌土斷
桓溫北伐
淝水之戰
二王爭功
[編輯]南北朝
元嘉之治
北魏統一北方
國史之獄
神滅論論戰
孝文帝改革
大乘教起義
六鎮大起義
河北起義
河陰之變
沙苑之役
侯景之亂
武帝滅佛
[編輯]隋朝
開皇之治
大運河
三征高麗
[編輯]唐朝
虎牢之戰
玄武門之變
貞觀之治
開元之治
安史之亂
馬嵬驛之變
牛李黨爭
會昌廢佛
甘露事件
二王八司馬
藩鎮割據
龐勛之變
王仙芝起義
黃巢起義
[編輯]五代十國
[編輯]遼朝
橫渡之約
重元之亂
小哥起事
大延琳起事
怨軍嘩變
[編輯]宋朝
陳橋兵變
杯酒釋兵權
宋夏戰爭
瓦橋關之戰
岐溝關之戰
高梁河戰役
澶淵之盟
慶歷新政
更戍法
族田義庄
元豐改制
王安石變法
元祐更化
慶元黨禁
方臘起義
王小波起義
海上之盟
靖康之變
郾城之戰
紹興和議
隆興和議
釣魚城之戰
襄樊之戰
厓山海戰
[編輯]金朝
鈞州三峰山之戰
九公封建
移剌窩斡起義
出河店之戰
海陵王政變
[編輯]西夏
宋夏和議
任得敬分國
訛起事
三川口之戰
[編輯]元朝
崖山海戰
元軍侵日戰爭
海都之亂
乃顏之亂
延祐經理
南坡之變
至正新政
紅巾軍起事
[編輯]明朝
李自成起義
張獻忠起義
奴變
徐鴻儒起義
霸田抗租
城市民變
妖書案
楚太子獄
爭國本
齊楚浙黨
東林黨
閹黨
庚戌之變
大禮議
荊襄流民起義
鄧茂七起義
葉宗留起義
唐賽兒起義
南北榜案
徙富民
捕魚兒海之役
郭桓案
空印案
藍玉案
胡惟庸案
靖難之役
鄭和下西洋
仁宣之治
宸濠之亂
土木堡之變
奪門之變
曹石之變
應州大捷
壬辰衛國戰爭
[編輯]清朝
嘉定三屠
揚州十日
三藩
改土歸流
十全武功
奏銷案
科場案
朱三太子案
閉關政策
虎門銷煙
垂簾聽政
洋務運動
中日甲午戰爭
三國干涉還遼
戊戌變法
辛酉政變
廣東洪兵起義
上海小刀會起義
捻軍
太平天國
川楚白蓮教起義
林爽文起義
王倫起義
天理教
天地會
蘇報案
遷海令
鐵路國有案
收迴路礦權運動
國會請願運動
四川保路運動
武昌起義
逃人法
圈地令
剃發令
山海關之戰
清末留學運動
日俄戰爭
日俄密約
庚子賠款
義和團運動
馬關條約
中日甲午戰爭
中法戰爭
璦琿條約
第二次鴉片戰爭
三元里抗英斗爭
鴉片戰爭
尼布楚條約
西學東漸
⑸ 歷史上有哪些有可能改變歷史進程的事件
金朝滅亡——歷史的輪回
「蟋蟀宰相」當政——政治泥沼中的大鱷,一代奸相賈似道
汗位之爭——兄弟骨肉相殘的悲劇
忽必烈建元——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全國的少數民族政權
蒙古滅南宋——南宋滅亡,全國統一
南坡之變——宮廷政變,英宗被害
改弦更張——朱元璋取代郭子興大權獨攬
戚繼光抗倭——除倭寇,威震海內外
後金開國——努爾哈赤威震東北
魏忠賢代行天子事——不是皇帝勝似皇帝的「九千歲」
袁崇煥之死——盡忠反成「叛國」,愛國慘遭凌遲
李自成攻陷北京——取明自代,登上皇位;驕傲輕敵,被迫出京
三藩之亂——康熙吳三桂龍虎鬥
和坤被誅——一個人敗壞了一個時代
馬戛爾尼使團訪華——一場禮儀之爭阻擋了正常交往
林則徐虎門銷煙——彪炳千秋的偉大壯舉
大禹治水——影響萬代的疏堵結合
太康失國——創業難,守業更難
後羿寒浞相繼當政——曇花一現的掌權人
商湯滅夏桀——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的滅亡
國人暴動——對周厲王暴政的反抗
箭射天子——周桓王受辱中箭
管仲拜相——齊桓公管仲恩仇記
秦穆公羊皮換相——陪嫁奴隸,治國奇才
重耳礪志——大難之後必有大福的晉國公子
孫叔敖拜相——楚莊王招賢納良,大治成霸
晏子相齊——一世謙恭,三朝名相
勾踐復仇興國——卧薪嘗膽,勵精圖治
三家分晉——戰國時代的肇始
西門豹治鄴——治河先治巫的膽魄與智慧
商鞅變法——積弱圖強變法富國
胡服騎射——絕非僅僅是一件改穿服飾的事情
燕昭王「千金買骨」——得人才者得天下,一曲招攬人才的千古美談
藺相如完璧歸趙——大義凜然,有膽有識
秦統一六國——開創封建帝國集權統治的輝煌時代
大澤鄉起義——歷史首次農民起義
張良拾履——一個亡國貴族的奇遇
鴻門宴——一場殺機四伏的宴會
蕭何月下追韓信——一個伯樂相馬的故事
陳平投劉邦——個良臣擇主而事的故事
冒頓興匈奴——一代梟雄,弒父圖強
白登之圍——劉邦邊境遇險
張釋之執法——照章辦事很重要
周亞夫屯兵細柳——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霍光廢帝——忠心耿耿,效法伊尹
昭君出塞——美女的悲劇
安漢公篡漢——西漢兩百年基業轟然坍塌
綠林赤眉起義——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
董宣強項——殺公主僕,頂皇帝嘴
班超投筆從戎——出使西域,有膽有識
鄧綏忍辱負重——雖然忍辱負重,卻開外戚當權之先河
「跋扈將軍」弒君——自吞苦果的東漢王朝
黃巾起義——振臂一呼,天下響應
董卓進京——無能的大將軍引狼入室
孫策平定江東——縱橫四海的短暫人生
諸葛亮治蜀——事必躬親,勞而無功
衛沮赴夷洲——踏上台灣的第一人
司馬昭之心——無法掩飾的皇帝夢
八王之亂——狗尾續貂,招致天下大亂
王猛捉虱談天下——英雄不問出處
謝安贏得淝水之戰——氣定神閑,臨危不懼
北魏太武帝殺崔浩——國史之獄,腦袋搬家
河陰之變——玩火者必自 焚
北魏分裂——天有二日,一國兩主
楊堅建隋——一個輝煌的新帝國誕生
楊素助楊廣篡位——是非成敗轉頭空,一代梟雄命歸陰
遼東悲歌——煬帝三征高麗
黎陽兵變——斜刺里殺出個混世魔王
宇文化及亂政——臨死之前,倉促過一把皇帝癮
亂世豪雄竇建德——一生豪氣,輕財好施
瓦崗烽火——翟讓起義
傳奇中的不世英雄——初唐名將李靖
國之干城,名滿天下——大唐戰神李世勛
女皇登基——一朝而終的大周王朝
三箭定天山——薛仁貴的鐵血傳奇
狄仁傑拜相——平訟洗冤,忠心護國
大唐復國——飄搖變幻的皇旗
安史之亂爆發——漁陽顰鼓動地來
李泌出山——深山裡走出的濟世奇才
郭子儀復唐——力挽狂瀾殊死報國
李光弼臨危受命——只手收拾舊河山
田承嗣作亂——藩鎮割據的大幕拉開了
劉晏被殺——錯斬一人,天下離心
牛李黨爭之禍——曠日持久的傾軋
長安亂——黃巢起義的爆發與失敗
日落東方——大唐王朝的最後覆亡
大遼開國——耶律阿保機的英雄時代
走向中原——遼太宗耶律德光
橫渡之約——親情泯恩仇
劉知遠反遼復國——蛟龍得雲雨,非復池中物
無冕女皇蕭太後——治國無情,人生完美
天下已治蜀未治——王小波、李順起義
西夏奠基者李繼遷——起事地斤澤,一個民族從此獨立自強
西夏立國——縱橫捭闔,天下三分
大金建國——頭魚宴與海東青
方臘起義——花石綱激起的反抗
金太祖滅遼——大遼煙雲成一夢
靖康之難——中原帝國的恥辱烙印
南宋建立——從汴梁到臨安
秦檜南歸——遺臭萬年的奸相
洞庭怒濤——鍾相、楊幺起義
將星隕落風波亭——「莫須有」的冤獄
統一漠北——一個新興力量卓然崛起
中原烽火——成吉思汗起兵伐金
金宣宗南遷——一個宿命的怪圈
蒙古滅西夏——又一個強大的對手應聲倒下
⑹ 「靖康之變」的歷史事件是怎樣的
此事件發生在宋朝靖康年間,故有「靖康之變」之稱。宋宣和七年(1125)十月,金太宗完顏內晟以宋廷收容納遼降將張覺為借口,兵分東、西兩路南下攻宋。宋徽宗惶恐之下,傳位給太子趙桓(即欽宗),自為太上皇,改元靖康。欽宗在抵抗金軍的同時,仍准備投降。靖康元年,金軍圍攻開封。宋欽宗求和,金軍退兵。十一月,金完顏過斡率東、西兩路會合並攻打開封城,開封失守,欽宗請降。靖康二年四月,金軍俘徽宗、欽宗和宗室、後妃、部分臣僚,以及教坊樂工、技藝工匠、倡優內侍等數千人北去。北宋王朝至此滅亡。
⑺ 歷史上有哪些有可能改變歷史進程的事件
大禹治水——影響萬代的疏堵結合
太康失國——創業難,守業更難
後羿寒浞相繼當政——曇花一現的掌權人
商湯滅夏桀——第一個奴隸制王朝的滅亡
國人暴動——對周厲王暴政的反抗
箭射天子——周桓王受辱中箭
管仲拜相——齊桓公管仲恩仇記
秦穆公羊皮換相——陪嫁奴隸,治國奇才
重耳礪志——大難之後必有大福的晉國公子
孫叔敖拜相——楚莊王招賢納良,大治成霸
晏子相齊——一世謙恭,三朝名相
勾踐復仇興國——卧薪嘗膽,勵精圖治
三家分晉——戰國時代的肇始
西門豹治鄴——治河先治巫的膽魄與智慧
商鞅變法——積弱圖強變法富國
胡服騎射——絕非僅僅是一件改穿服飾的事情
燕昭王「千金買骨」——得人才者得天下,一曲招攬人才的千古美談
藺相如完璧歸趙——大義凜然,有膽有識
秦統一六國——開創封建帝國集權統治的輝煌時代
大澤鄉起義——歷史首次農民起義
張良拾履——一個亡國貴族的奇遇
鴻門宴——一場殺機四伏的宴會
蕭何月下追韓信——一個伯樂相馬的故事
陳平投劉邦——個良臣擇主而事的故事
冒頓興匈奴——一代梟雄,弒父圖強
白登之圍——劉邦邊境遇險
張釋之執法——照章辦事很重要
周亞夫屯兵細柳——千軍易得,一將難求
霍光廢帝——忠心耿耿,效法伊尹
昭君出塞——美女的悲劇
安漢公篡漢——西漢兩百年基業轟然坍塌
綠林赤眉起義——掀開了歷史的新篇章
董宣強項——殺公主僕,頂皇帝嘴
班超投筆從戎——出使西域,有膽有識
鄧綏忍辱負重——雖然忍辱負重,卻開外戚當權之先河
「跋扈將軍」弒君——自吞苦果的東漢王朝
黃巾起義——振臂一呼,天下響應
董卓進京——無能的大將軍引狼入室
孫策平定江東——縱橫四海的短暫人生
諸葛亮治蜀——事必躬親,勞而無功
衛沮赴夷洲——踏上台灣的第一人
司馬昭之心——無法掩飾的皇帝夢
八王之亂——狗尾續貂,招致天下大亂
王猛捉虱談天下——英雄不問出處
謝安贏得淝水之戰——氣定神閑,臨危不懼
北魏太武帝殺崔浩——國史之獄,腦袋搬家
河陰之變——玩火者必自 焚
北魏分裂——天有二日,一國兩主
楊堅建隋——一個輝煌的新帝國誕生
楊素助楊廣篡位——是非成敗轉頭空,一代梟雄命歸陰
遼東悲歌——煬帝三征高麗
黎陽兵變——斜刺里殺出個混世魔王
宇文化及亂政——臨死之前,倉促過一把皇帝癮
亂世豪雄竇建德——一生豪氣,輕財好施
瓦崗烽火——翟讓起義
傳奇中的不世英雄——初唐名將李靖
國之干城,名滿天下——大唐戰神李世勛
女皇登基——一朝而終的大周王朝
三箭定天山——薛仁貴的鐵血傳奇
狄仁傑拜相——平訟洗冤,忠心護國
大唐復國——飄搖變幻的皇旗
安史之亂爆發——漁陽顰鼓動地來
李泌出山——深山裡走出的濟世奇才
郭子儀復唐——力挽狂瀾殊死報國
李光弼臨危受命——只手收拾舊河山
田承嗣作亂——藩鎮割據的大幕拉開了
劉晏被殺——錯斬一人,天下離心
牛李黨爭之禍——曠日持久的傾軋
長安亂——黃巢起義的爆發與失敗
日落東方——大唐王朝的最後覆亡
大遼開國——耶律阿保機的英雄時代
走向中原——遼太宗耶律德光
橫渡之約——親情泯恩仇
劉知遠反遼復國——蛟龍得雲雨,非復池中物
無冕女皇蕭太後——治國無情,人生完美
天下已治蜀未治——王小波、李順起義
西夏奠基者李繼遷——起事地斤澤,一個民族從此獨立自強
西夏立國——縱橫捭闔,天下三分
大金建國——頭魚宴與海東青
方臘起義——花石綱激起的反抗
金太祖滅遼——大遼煙雲成一夢
靖康之難——中原帝國的恥辱烙印
南宋建立——從汴梁到臨安
秦檜南歸——遺臭萬年的奸相
洞庭怒濤——鍾相、楊幺起義
將星隕落風波亭——「莫須有」的冤獄
統一漠北——一個新興力量卓然崛起
中原烽火——成吉思汗起兵伐金
金宣宗南遷——一個宿命的怪圈
蒙古滅西夏——又一個強大的對手應聲倒下
金朝滅亡——歷史的輪回
「蟋蟀宰相」當政——政治泥沼中的大鱷,一代奸相賈似道
汗位之爭——兄弟骨肉相殘的悲劇
忽必烈建元——歷史上第一個統一全國的少數民族政權
蒙古滅南宋——南宋滅亡,全國統一
南坡之變——宮廷政變,英宗被害
改弦更張——朱元璋取代郭子興大權獨攬
戚繼光抗倭——除倭寇,威震海內外
後金開國——努爾哈赤威震東北
魏忠賢代行天子事——不是皇帝勝似皇帝的「九千歲」
袁崇煥之死——盡忠反成「叛國」,愛國慘遭凌遲
李自成攻陷北京——取明自代,登上皇位;驕傲輕敵,被迫出京
三藩之亂——康熙吳三桂龍虎鬥
和坤被誅——一個人敗壞了一個時代
馬戛爾尼使團訪華——一場禮儀之爭阻擋了正常交往
林則徐虎門銷煙——彪炳千秋的偉大壯舉
⑻ 下列哪次歷史上的事變是李世民發動的: A、土木之變 B、玄武門之變 C、靖康之變 D、陳橋之變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發動的。
唐高祖即位以後,封李建成為太子,李世民為秦王,李元吉為齊王。三個人當中,數李世民功勞最大。太原起兵,原是他的主意;在以後幾次戰斗中,他立的戰功也最多。李建成的戰功不如李世民,只是因為他是高祖的大兒子,才取得太子的地位。
經過長期的斗爭,在李淵的偏袒下,李建成集團逐步占上風,控制了局面,為了挽回局面,最終李世民搏命一擊,在玄武門殺死了自己的長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李世民逼迫唐高祖李淵立自己為新任皇太子,並繼承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年號貞觀。
A、土木之變指明軍在土木堡被瓦剌軍打敗,明英宗被俘事件。 C、靖康之變發生於北宋皇帝宋欽宗靖康年間(公元1126~1127年)。D、陳橋之變是趙匡胤建立宋朝的政變。
太宗即位後,於武德九年十月初一丙辰日(626年10月26日)下達詔書,追封已故太子皇兄李建成為息王,謚號為隱,是為息隱王;皇弟齊王李元吉為海陵郡王,謚號為剌,是為海陵剌王,以皇家喪禮重新安葬。
安葬那一天,太宗在宜秋門大哭一場,顯得十分哀痛。諫議大夫魏徵、王圭兩人上表請求陪送靈車到安葬地,太宗答應了他們的請求,並命令原東宮和齊王府的幕僚屬官都去送葬。
從太宗給兩位兄弟的封號和謚號來看,無疑是降低了他們的地位身份:李建成原為皇太子,降為息王(親王級別),謚號為隱,是中下等謚號(按謚法:「隱拂不成曰隱。不顯屍國曰隱。見美堅長曰隱。」指本性難改,言過其實。又:「隱,哀也。」指柔弱短壽);
李元吉原為齊王(親王級別),降為海陵郡王(郡王級別),謚號為剌,是下等謚號(按謚法:「愎很遂過曰剌。不思忘愛曰剌。」指剛愎自用,忘恩負義。)。
⑼ 造成靖康之變這一歷史事件的原因
北宋宣和七年(1125年),金朝攻北宋,宋徽宗退位,長子趙桓在十二月十三日繼回位,後廟號宋欽宗,年答號靖康。靖康元年(1126年)正月同意割讓太原、中山與河間三鎮,後反悔。
靖康元年十一月遭到十幾萬金軍攻打,於月底攻至皇都開封,同時派康王等三路人往金軍,分別割讓太原、中山與河間三鎮,河北,河東。被圍城十幾日後聽信迷信,派郭京迎戰金軍,被攻破城門,破城後金軍隨意封鎖城內各地金銀為已。
仍保有大片國土時的大宋欽宗,十二月向金國正式投降。交付全城盡半兵器,搜括開封市內的金銀貢獻於金軍,承認割讓北方太原等三鎮。而此時康王並沒有去金營割地,而是借勤王之名擁兵自守一路南逃(此時正是岳飛出山在康王劉浩下效力時,曾隨宗澤與金開戰)。
靖康二年(1127年)宋欽宗和宋徽宗本人及後妃、皇子、公主等三千多人被俘虜,另俘虜皇室少女,婦女、宮女、官女、民女等共一萬五千多人,運至大金國土,大部分作妓女。
宋欽宗趙恆這位苦命的皇帝,做皇帝只一年多,被金人擄去,受盡折磨終身監禁達三十年之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