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急求人教版八下歷史第六七單元復習資料,我是個歷史老師,最好按照課標來,替學生謝了!
第六單元 席捲全球的工業文明浪潮
第一課 改變世界的工業文明――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一、 工業革命的興起(第一次工業革命、產業革命)
1、 時間:18世紀60年代――19世紀中葉
2、 開始行業:棉紡織業 開始國家:英國
3、 特徵: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
4、 條件:(工業革命為什麼首先在英國出現)
(1)新航路開辟後,世界市場的拓展,擴大了商品生產的需要,特別是紡織品的生產(棉紡織業是英國的新興工業部門,受束縛小,迫切需要革新技術,另一方面當時棉紡織品的市場需求量大,而政府又禁止從國外輸入,這就促使不少英國人努力從事棉紡織業的技術革新,從而有了許多新的發明創造。)――市場條件
(2)英國較早進行了資產階級革命,掃除了束縛生產發展的障礙――前提條件
(3)英國較早通過海外殖民掠奪(圈地運動、海外掠奪、販賣黑奴),積累起了進一步發展生產的資本――資本條件、勞動力條件、原料條件
5、代表人物及發明
(1)1782年,瓦特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具有真正實用價值的蒸汽機。
恩格斯稱:蒸汽機是第一個真正性的國際發明
蒸汽機是瓦特在前人經驗的基礎上,結合自身生產實踐而改良的
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是與手工工場的發展,工廠的興起、生產技術的進步及社會需求等緊密聯系的
瓦特發明的蒸汽機,用煤和木柴做燃料,效率高,不受季節和地理位置限制,作為工業生產的動力機器,逐步在紡織、冶鐵、採煤等領域推廣開來。
(2)哈格里夫斯發明珍妮紡紗機(人力、紗細而易斷,揭開了工業革命的序幕)
(3)克隆普頓發明騾機(水力、紗細而結實)
(4)1814年,史蒂芬孫發明了蒸汽機車(交通行業從馬車時代――鐵路時代)
蒸汽機的發明和使用把熱轉化為機械運動,這是人類認識和利用自然力的巨大進步。
6、工業革命的影響:
(1)對資本主義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它帶來了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的第一次飛躍
(2)充分顯示了民封建制度相比所具有的做起性
(3)使英國成為當時世界上惟一的工業國
(4)既是生產技術的革新,由於大機器工業的建立,資本主義創造了自己的物質技術基礎。又是社會關系的變革,社會形成了兩大對立的階級:工人階級和資產階級。
(5)改變了人們的生活觀念
(6)開始城市化的過程
7、19世紀初工業革命從英國擴展到美國、法國等
二、 科學的世紀――19世紀
1、 表現:
(1)鼓勵科學研究――拿破崙
(2)大學已成為科學研究重地(德國政府將柏林科學院並入柏林大學)
(3)大學增設了自然科學方面的課程,一些專門培養理工科人才的大學(德國柏林工業大學、美國麻省理工學院)
(4)形成了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的科學家群體(科學學會)
(5)科學研究取得了一系列重大突破,推動實踐(19世紀中期,科學家們完善了通過燃燒煤氣、汽油和柴油等產生的熱轉化為機械動力的理論,為內燃機的發明奠定了基礎。
2、《物種起源》――達爾文 生物進化學說
「一切生物都經歷了由低級向高級、由簡單到復雜的發展過程。」
❷ 八年級歷史上冊知識點總結
三大戰役是指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同國民革命軍進行的戰略決戰,包括遼沈、淮海、平津三個戰略性戰役。
遼沈戰役是1948年9月12日至11月2日之間進行的
遼沈戰役共殲敵47萬人,解放了東北全境,連同其他戰場的勝利,人民解放軍上升為300萬人,國民黨軍隊則下降為290萬人。全國軍事形勢出現了一個新的轉折點。從此,人民解放軍不僅在質上佔了優勢,而且在數量上也佔了優勢。遼沈戰役的勝利,使得人民解放軍擁有了一個鞏固的具有一定工業基礎的戰略後方,並擁有了東北野戰軍這支近百萬的戰略預備隊,為以後解放平津與華北創造了有利的條件。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這是中國革命的成功和中國和平的實現已經迫近的標志。」
淮海戰役從1948年11月6日發起,至1949年1月10日結束
淮海戰役勝利結束。這次戰役共計殲敵55.5萬人,解放了長江中下游以北的廣大的地區。國民黨統治的心臟地帶京、滬一帶完全暴露於人民解放軍的攻擊之下。
平津戰役是1948年11月29日至1949年1月31日之間進行的
平津戰役是具有決定意義的三大戰役之一。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地區基本獲得解放。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進一步打擊了國民黨的士氣,對加速解放戰爭的進程具有重要意義
三大戰役的勝利,使人民群眾勝利地完成了與敵主力的戰略決戰。三大戰役共進行了142天,殲滅敵人173個師,共計154萬多人。連同在此期間其他地區的作戰,人民解放軍共計殲敵182萬人。這意味著國民黨賴以維持其反動統治的主要軍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滅殆盡。三大戰役的勝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勝利的鞏固基礎。
❸ 八年級上學期歷史人教版六,七單元的復習提綱
歷史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期末復習提綱 發起投票 | 刪除
歷史北師大版七年級上冊期末復習提綱
七年級上冊復習提綱
★公元前,公元後。1世紀=100年。1年代=10年。前20年為初,後10年為末。
第一課中華大地的遠古人類
★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雲南元謀,長江流域。日前我國境內已知最早的人類。
★北京人,距今約70—20萬年,北京周口店,黃河流域。還保留著猿的一些體質特徵。已經使用天然火。群居生活(人類最原始的社會組織形式)。
★山頂洞人,距今約1萬8千年,北京周口店,黃河流域。和現代人已經沒有多大區別。已經能夠人工取火。氏族生活。
第二課星羅棋布的氏族聚落
★半坡聚落,距今約6000多年,陝西西安,黃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種植粟。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鑽孔石斧)。陶器是主要用具(魚紋彩陶盆)。
★河姆渡聚落,距今約7000年,浙江餘姚,長江流域。干欄式房屋。種植水稻。普遍使用磨製石器,骨耜。陶器是主要用具(刻畫豬紋黑陶缽)。
★大汶口原始居民,距今約四五千年,山東大汶口,黃河流域。產生了貧富分化。
★說明了:他們已過上定居生活。擺脫了對自然的依賴,擴大了活動空間,提高了生活質量。在建築方面的高超技術。能根據區域特徵創造性地建造房屋。顯示了原始居民的聰明才智。當時生產力進步,人們戰勝困難的能力提高。
第三課傳說時代的文明曙光
★炎帝(神農氏),改進農具、教人農耕、發明醫葯、發明陶器、開辟集市。(農業和醫葯學的創始人)。黃帝(軒轅氏),造出宮室、車船、兵器、衣裳、讓下屬官員發明文字、歷法、算術和音樂。距今約4000多年前。黃河流域部落聯盟首領。炎黃占蚩尤,阪泉之戰,走向聯合。形成華夏族的主體。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
★堯舜「禪讓」——民主推舉產生部落聯盟首領。大禹治水——築堤堵水和疏通河道結合。
第五課夏商西周的更迭
★約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我國歷史上第一個國家,都陽城。我國古代社會進入了文明時代。啟開始了「家天下」的王位世襲制。
約公元前1600年,湯建立商朝,都亳。約公元前1300年,盤庚遷殷。
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11世紀),牧野之戰,周武王建立周朝,都鎬京。史稱西周。
公元前771年(公元前8世紀),犬戎殺死周幽王。
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史稱東周。
★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是原始社會後期貧富分化的出現和私有制產生的必然結果。由「公天下」到「家天下」是歷史的進步。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荒淫無道,暴虐成性的國君必將被人民所拋棄。
第六課夏商西周的社會與國家
★西周的分封制:封建親戚,以藩屏周。(等級制:貴族、平民與奴隸。宗法制:)
目的:鞏固對周邊的統治。內容:授民授疆土。分封對象及受封者的義務:略
分封制的作用及影響:加強了周王室與諸侯國的經濟、文化聯系。密切了西周與周邊各少數民族的關系,推動了邊遠地區的經濟開發和文化發展。鞏固了國家的統治。
★禮儀教化,暴力鎮壓。
第七課春秋五霸與戰國七雄
★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齊桓公、宋襄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1、齊桓公稱霸原因:東方大國;管仲改革;「尊王攘夷」
標志:公元前651年,葵丘會盟
2、晉楚爭霸:晉文公城濮之戰退避三舍;楚莊王問鼎中原邲之戰。
3、吳越爭霸:勾踐卧薪嘗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三家分晉——秦的統一。
合縱:六國南北聯合共同抗秦。
連橫(張儀):秦利用六國矛盾遠交近攻,各個擊破。朝秦暮楚。
第八課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
★春秋時期鐵器牛耕(戰國開始使用兩牛牽引的犁)的使用和推廣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使個體生產成為可能。個體小農逐漸成為社會的基本生產單位。新興地主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台。
★商鞅變法公元前356年,秦孝公
主張執照現實需要改變治理國家的政策,不必因循守舊。
原因:富國強兵內容:集權:編制戶口,加強刑罰;推行縣制;
富國:獎勵生產;承認土地私有;統一度量衡;
強兵:獎勵軍功
成敗:一場改革的成功或失敗的標准,不在於實施變法的人的生與死,而在於變法的目的是否達到。商鞅最後被處死了,但變法取得了成功。因為經過商鞅變法,秦國發展成為戰國後期最富強的封建國家(意義)。
啟發:改革措施要正確、改革應順應歷史潮流等。
第九課甲骨文與青銅器
★商代刻在龜甲、獸骨上的一種比較成熟的文字。我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從商朝開始。
★銅、錫、鉛的合金。司母戊鼎是目前世界上已發現的最大的青銅器。
第十課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
★孔子:儒家學說創始人。《論語》
思想家:仁、禮。提倡為政以德。教育家:創辦私學;有教無類;獨立思考;因材施教。
★百家爭鳴:墨家:「兼愛」「非攻」。法家:「法治」,加強中央集權。
儒家:「民貴」「君輕」。道家:道法自然。人應該與自然和諧發展。
★出現原因:春秋戰國時期,生產力的飛速發展促進了商業繁榮和城鎮興盛,傳統的社會秩序受到猛烈沖擊。在各國競相改革的風潮中,擁有文化知識的士人四處游說、講學,極大地開闊了視野,促使了他們獨立思考和創造性地探索。社會上不同政治思想派別的代表人物,對各種問題提出了不同的見解,涌現出一批做出了開創性貢獻的學術大師,形成了思想領域中百家爭鳴的局面。
★損害公物/治理班級:自我教育、自我反省能及時解決問題是最好的方法;說服教育是解決問題的主要方法;懲罰不是萬能的,只是解決問題的輔助手段。三者都有合理的成分,但都不是絕對有效的,不應該互相排斥、互相對立。不同的方法適用於不同的對象,不同階段不同方法發揮的作用不同。
★韓非的法家思想在戰國時期最有用:戰國時期,我國處於奴隸制進一步崩潰和封建制度初步形成的大變革時期。在這種形勢下,韓非子提出的歷史是向前發展的,後必勝今;建立君主專制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法治」等思想符合當時歷史發展趨勢,又符合封建統治者建立中央集權的需要。秦統一前後的許多措施,就是韓非子理論的應用和發展。
第11課先民的智慧與創造
★都江堰:戰國秦國李冰父子,岷江流域。「分水魚嘴」「飛沙堰」「寶瓶口」。維護了生態平衡,體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至今仍發揮著重要作用,灌溉農田上千萬畝,成為我國古代規模最大、效益最好、歷時最久的水利工程;代表了我國當時的水利工程的先進水平,是古代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編鍾:湖北隨州曾侯乙墓戰國編鍾
第13課秦帝國的興亡
★秦的統一:公元前260年秦趙長平之戰。六國無力抵禦秦國的攻勢。
公元前230—221年,嬴政先後兼並韓趙魏楚燕齊。建立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秦朝,都咸陽。
★秦的滅亡:公元前209年夏,陳勝吳廣大澤鄉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農民戰爭,沉重打擊了秦朝的殘暴統治。
公元前207年,項羽巨鹿之戰。劉邦攻取咸陽,秦朝滅亡。
公元前206—202年,楚漢之爭。劉邦建立漢朝,都長安。西漢開始。
★秦統一背景:⑴戰國以來,統一成為大勢所趨。⑵商鞅變法以後,秦國成為七國中實力最強的國家,為統一奠定了堅實的基礎。⑶秦採用了有效的軍事策略——連橫破了六國的合縱。長平之戰後六國再無力抵禦秦的攻勢。⑷秦始皇的雄才大略。
★秦統一意義:⑴結束了春秋戰國以來諸侯割據混戰的局面,建立了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權國家,將中國歷史推進到一個嶄新的階段。⑵秦統一後,人民可以有一個比較安定的環境從事生產。⑶秦王朝推行了許多消除分裂因素的措施,增強了各地區的經濟、文化聯系,這些措施沿襲了兩千多年,為我國的長期統一奠定了基礎。
第14課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權的措施
★措施:⑴政治上,創立中央集權制,自稱皇帝,中央設太尉、丞相、御史大夫,地方廢除分封制,推行郡縣制;⑵經濟上,統一車輛形制;統一貨幣;⑶思想文化上,統一文字;統一度量衡;焚書坑儒。⑷軍事上,派蒙恬北擊匈奴,修萬里長城;開發江南,興修靈渠。(三公九卿制。車同軌,書同文。小篆—隸書。秦半兩錢(圓形方孔錢)。秦趙燕,東到遼東,西到臨洮。)
第15課漢武帝推進大一統格局
★背景:西漢初期的休養生息帶來了經濟繁榮,雄厚的物質基礎是客觀條件;武帝的雄才大略是主觀條件;國家的統一、社會的安定是其實現大一統的政治基礎。
措施:⑴政治上,頒布「推恩令」(主父偃),進一步削弱封國勢力;加強監察制度,中央司隸校尉,地方十三州部。⑵思想上,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董仲舒),在長安舉辦太學,推行儒學教育,儒家學說被確立為專制王朝的正統思想;⑶經濟上,將地方的鑄幣權和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統一鑄五銖錢,大大增加了中央的財政收入。
影響:出現政治、經濟、思想文化大一統的局面,封建中央集權統治得到鞏固與加強,西漢進入鼎盛時期。
第16課秦漢開拓西域和絲綢之路
★張騫通西域:公元前138年,聯合大月氏夾擊匈奴。
公元前119年,聯合烏孫夾擊匈奴。
公元前60年設置西域都護,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
★絲綢之路:長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區——中亞、西亞——歐洲
第17課先進的科學技術
造紙術:西漢前期發明紙。(積漂絮成絮片)
東漢時期蔡倫改進造紙術。3—4世紀,紙的使用在我國就已經相當普遍。
醫學:「醫聖」張仲景:《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治療學的基礎。
「神醫」華佗:針灸和外科手術。麻醉葯劑「麻沸散」是世界醫學史上的創舉。
數學:東漢成書的《九章算術》總結了周秦到漢代的數學成就。標志著以計算為中心的中國古代數學體系的形成。負數運算、一元二次方程解法。
第18課昌盛的文化
宗教:佛教:起源於古印度。西漢末年傳入中原地區。宣揚生死輪回、因果報應。
道教:東漢後期,神仙方術與道家思想相結合,形成了道教。宣揚通過修身養性和煉丹服葯可以長生不老,得道成仙。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關注現實、重現世的特點。
史學:司馬遷《史記》,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黃帝到漢武帝約3000年)。
雕塑:秦始皇陵兵馬俑,開拓進取的精神風貌。
第20課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200年官渡之戰,奠定了曹操統一北方的基礎。
208年赤壁之戰,奠定了三足鼎立的基礎。
220年,曹丕稱帝,都洛陽,曹魏。221年劉備稱帝,都成都,蜀漢。222年,孫權稱王,都建業,孫吳。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曹操統一北方的條件:在政治上控制了漢獻帝,取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有利地位;在用人方面招賢納士,唯才是舉、打破世族門第觀念,羅致地主階級中下層人物;經濟上他在北方屯田,興修水利,解決了軍糧缺乏問題,對農業生產的恢復有一定作用,實力日益增強。
第21課南方經濟發展
★發展原因:⑴南方戰亂較少,提供了較為穩定的環境。淝水之戰東晉的勝利,阻止了游牧民族的南下,使發展進程沒有被打斷。⑵北方人口南遷帶來了大量的勞動力、先進的生產工具和生產技術。⑶南北勞動人民的共同開發。⑷南方一些統治者實行了一些有利於生產的政策。⑸江南地區自然條件的優越。南方地理位置好、交通發達,而且地形、地貌及氣候條件優越,而黃河開發後過度砍伐,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經濟發展表現:(1)農業:江南實行麥稻兼作,五嶺則種雙季稻;(2)手工業:紡織技術進步,蜀錦全國有名;(3)冶鑄業:灌鋼法的發明;(4)制瓷業:青瓷成為日常生活用具;(5)造船業:能製造在海上遠航的大船;(230年孫權派衛溫到達夷洲,即今天的台灣)(6)商業及城市:南方商品經濟得到初步發展。建康城人口達到百萬。
★《漢書》記載與《宋書》記載江南經濟的不同:《漢書》:反映了江南當時開發不夠充分,生產力水平較低,但由於江南地區本身特產豐富,人民生活有保障卻不富有。《宋書》說明江南在這時已得到了充分的開發,出現了跟以前不同的情況,不僅農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而且農業發展還帶動了手工業的發展。由於經濟的迅速發展,江南成為當時全國最繁榮富庶的地方之一。
第22課北方民族匯聚——北魏孝文帝改革
目的:為了便於學習和接受漢族先進的文化,進一步加強對黃河流域和控制。
措施:遷都洛陽。實行漢化:改穿漢服、學習漢語、採用漢姓、提倡與漢人通婚。
影響:促進了民族融合,使落後的鮮卑族和其他少數民族學到了中原漢族先進的文化,推動了社會進步,同時促進了各民族的了解。
第23課領先世界的科學技術
數學:祖沖之,南朝宋齊之際。世界上第一個把圓周率的數值計算到小數點以後第七位,比歐洲早了約1000年。
農學:賈思勰,北魏、東魏時期。《齊民要術》是我國現存第一部完整的農學著作。
地理學:酈道元,北魏時期。《水經注》是一部優秀的地理學著作,同時有很高的文學和史學價值。
第24課異彩紛呈的藝術成就
書法:「書聖」王羲之。其字端秀清新、絢麗華貴,「飄若浮雲,矯若驚龍」。行書代表作《蘭亭序》。
繪畫:顧愷之。以人物畫最為突出。《女史箴圖》、《洛神賦圖》。東晉。
石窟藝術:綜合了雕塑和繪畫的特點,體現了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最高的藝術成就。山西大同雲岡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佛教。
❹ 文曲星八上歷史第六七單元測試跟蹤測試題
歷襲史:漢語詞語,含義有三:
1.記載和解釋作為一系列人類進程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
2.沿革,來歷。
3.過去的事實。
歷史,簡稱史,一般指人類社會歷史,它是記載和解釋一系列人類活動進程的歷史事件的一門學科,多數時候也是對當下時代的映射。如果僅僅只是總結和映射,那麼,歷史作為一個存在,就應該消失。歷史的問題在於不斷發現真的過去,在於用材料說話,讓人如何在現實中可能成為可以討論的問題。[1] 歷史是延伸的。歷史是文化的傳承,積累和擴展,是人類文明的軌跡。
❺ 八年級上歷史第七單元總結
第1課 鴉片戰爭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辟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向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是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1.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2.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3.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第3課 收復新疆
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第4課 甲午中日戰爭
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2.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❻ 八年級上冊歷史復習資料4到7單元,簡略 快快快
八年級歷史上冊復習提綱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19世紀上半期,為了開.中國市場,推銷工業品,掠奪廉價的工業原料..中國走私鴉片的直接原因:為了扭轉貿易逆差.
2.1839年,林則徐被道光帝派往廣州進行禁煙,進行暗訪密查,緝拿煙販,收繳鴉片.6月在虎門海灘銷毀鴉片,這.中國人民禁煙斗爭的偉大勝利,顯示了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堅強意志,領導這場斗爭的林則徐,成為民族英雄,這次活動成為鴉片戰爭的導火線.
3.1840-1842年,第一次鴉片戰爭爆發.鴉片戰爭以後,中國開始從封建社會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4.1856-1860年,英法聯軍為進一步打開中國的市場,發動了第二次鴉片戰爭.佔領北京後,火燒圓明園.
5.在第二次鴉片戰爭前後,俄國強迫清政府簽訂了一系列不平等條約,共割佔了中國東北和西北領土一百五十多萬平方公里.(結合第8頁表格和第9頁圖掌握)
6.1851-1864年太平天國運動,1853年佔領南京改為天京,定為都城,建立起與清朝對峙的政權.為推翻清朝統治,派軍隊北伐和西征.
7.左宗棠作為欽差大臣,採取"先北後南,緩進急戰"的策略,收復了新疆.為加強西北邊疆的管理和防務,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8.1894-1895年,甲午中日戰爭清政府失敗後,與日本簽訂了《馬關條約》,大大加深了中國半殖地化程度.
9.1900年春,義和團運動矛頭直指帝國主義侵略勢力.
10.1901年,清政府被迫同八國簽訂了喪權辱國的《辛丑條約》,給中國人民增加了新的學生的負擔,嚴重損害了中國的主權,從此,清政府完全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11.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師夷長技"的洋務運動,前期以"自強"為口號,採用西方先進生產技術,創辦了安慶內軍械所,江南製造總局, 福州船政局等一批近代軍事工業.後期以"求富"為口號,開辦了一些民用工業,如李鴻章在上海創辦的輪船招商局,張之洞創辦的漢陽鐵廠,湖北織布局等.從 70-80年代籌建了南海,北洋和福建三支海軍.1862年創辦的京師同文館是洋務派創辦的第一所新式學堂.
12.評價洋務運動(第30頁內容,重點掌握)
13.1895年春,康有為領導的"公車上書"揭開了變法維新的序幕.
14.1898年6月到9月,光緒帝發布了一系列變法令,內容( P33):要求從政治,經濟,軍事,教育,思想五個方面掌握.
15.1894年,孫中山組織了革命團體興中會.1905年,他建立統一的革命組織中國同盟會,孫中山當總理,通過了推翻清朝統治,廢除君主專制,建立民主共和國,改革土地制度的革命綱領,它的成立,大大推動了全國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運動.創辦的機關刊物《民報》,三民主義是孫中山領導辛亥革命的指導思想.
16.1911年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統治,結束了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使民主共和觀念深入人心.但是,辛亥革命的果實被北洋軍閥袁世凱竊取,沒能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務.
17.1915年,陳獨秀等知識分子高舉"民主"和"科學"兩面旗幟,以《新青年》雜志為主要陣地,掀起新文化運動.以四提倡四反對為主要內容,向尊孔復古逆流進行攻擊,從而在社會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潮流.
18.1918年,李大釗發表了《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兩篇文章,進行宣傳馬克思主義.
19.新文化運動是我國歷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運動.它啟發著人們追求民主和科學,探索救國救民的真理,為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傳播創造了條件.不過,新文化運動中也對東西文化絕對否定或絕對肯定的偏向,影響到後來.
20.1919年5月4日,北京大學等校學生舉行示威,要求"外爭主權,內除國賊",取消"二十一條",反對在對德"和約"上簽字,懲辦賣國賊要求,遭到北洋軍閥政府的鎮壓.6月初,上海工人舉行罷工,商人罷市,支持學生斗爭,工人階級起了巨大的作用,結果政府被迫釋放學生,罷免曹汝霖等賣國賊的職務,拒絕在和約上簽字.五四運動取得初步的勝利.五四愛國運動,是一次徹底的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愛國運動,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21.1921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中共一大通過了黨的綱領,確定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政權,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共產主義.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22.1922年中共二大,確定黨的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帝國主義的壓迫,建立民主共和國.這是在中國第一次提出了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23.1924年創辦的黃埔軍校由周恩來任政治部主任.培養了大量軍事政治人才.
24.1926年,廣東國民政府北伐,目的: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對象:吳佩孚,孫傳芳,張作霖;主要戰場:湖南,湖北;主要戰役:汀泗橋,賀勝橋;在兩湖戰場消滅了吳佩孚主力;出師不到半年,北伐軍從珠江流域打到長江流域,國民政府從廣州遷到武漢.
25.1927年4月,蔣介石叛變革命,在南京成立"國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利益,它對外投靠帝國主義,對內鎮壓人民革命運動.
26.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領導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統治的第一槍.
27.1927年9月,毛澤東領導秋收起義,進攻敵人力量較為薄弱的農村,建立了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南昌起義,秋收起義等是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的開始.
28.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中國工農紅軍在未能粉碎敵人第五次"圍剿"後被迫進行戰略轉移,進行長征.
29.1935年1月,黨中央召開遵義會議,會議解決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和組織上的錯誤,取消了博古等人在軍事上的指揮權,肯定毛澤東的正確主張.確定軍事上由毛澤東,周恩來等負責指揮.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這次會議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是黨的歷史上生死攸關的轉折點.
30.長征途中,渡過金沙江跳出敵人的包圍,1936年10月,紅二方面軍和紅四方面軍同紅一方面軍勝利會師,宣告長征勝利結束.長征的勝利,粉碎了國民黨反動派,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基幹力量,使中國革命轉危為安.
31.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時,蔣介石要求駐守東北的張學良實行不抵抗政策,使東北三省一百多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不到半年時間全部淪於敵手.全國人民反對蔣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停止內戰,抵抗日本的侵略.東北人民和部分東北軍部隊,組織抗日義勇軍,抵抗日軍的侵略.中共派楊靖宇組織東北游擊隊,開展抗日游擊戰爭.中國人民的局部抗戰開始.
32.九一八事變後,中共提出建立全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要求國民政府停止內戰,一致抗日,張學良,楊虎城接受了中共主張,為了逼蔣抗日,1936月12月12日,發動"西安事變".事變發生後,中國共產黨從全民族的利益出發,主張和平解決.從此,十年內戰基本結束,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33.1937年日軍向盧溝橋中國守軍發動進攻,製造七七事變,中國人民的全國性抗日戰爭從此爆發.在事變中,佟麟閣,趙登禹先後為國捐軀.平津相繼陷落,這時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34.1937年12月,日軍佔領南京,製造了南京大屠殺,在六周時間內,屠殺中國居民達三十萬人以上.
35.在全面抗戰期間,中共領導的八路軍取得"平型關大捷",這是抗戰以來第一次大捷;為粉碎敵人的"囚籠"政策,1940年8月在彭德懷指揮下組織了百團大戰,這是抗戰中,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最大規模戰役.國民黨軍隊在1938年春取得台兒庄大捷.
36.抗戰勝利前夕,1945年4月,在延安召開中共七大,大會主要討論奪取抗戰勝利和勝利後中國將走什麼道路的重要問題.制定了黨的政治路線:放手發動發動群眾,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打敗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國人民,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37.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抗日戰爭的最後勝利.
38.在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在美國的支持下陰謀發動反共反人民的內戰,為了進一步贏得准備內戰的時間,也為了欺騙人民,邀請毛澤東到重慶談判.1945年8月到10月,為了盡一切可能爭取國內和平,毛澤東在周恩來,王洛飛的陪同下,同國民黨進行談判,最後達成和平建國的"雙十協定".
39.1946年6月,蔣介石撕毀"雙十協定",對中原解放區發動進攻,標志全面內戰爆發.
40.1947年夏,劉伯承,鄧小平率軍挺進大別山威脅南京和武漢.標志戰略反攻的開始.
41.1948年9月到1949年1月,人民解放軍發動了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淮海戰役的勝利,奠定了解放長江以南各省的基礎(陳毅曾說, 淮海戰役是人民群眾用小車推出來的),1949年初,北平和平解放,平津戰役的勝利,使華北全境基本解放.(P98)三大戰役的勝利,共殲滅和改編國民黨軍隊一百五十多萬人,國民黨軍隊的主力基本上被消滅了,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戰爭在全國的勝利.
42.1949年4月23日,解放軍佔領南京,標志統紿中國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垮台.
43.狀元實業家張謇,在《馬關條約》簽訂後,中華民族面臨嚴重民族危機情況下,提出"實業救國"的口號,創辦了大生紗廠等一系列企業,同時興辦學校和開展慈善事業.一戰期間企業由於帝國主義放鬆了對中國民族資本的壓迫,獲得進一步的發展,但大戰結束後被吞並.
44.中文報紙中最著名的是1872年在上海創辦的《申報》.1897年在上海創辦的商務印書館是近代中國歷史最長,規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機構.
45.1909年,由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是中國人自行設計和施工的第一條鐵路
46.揭開制鹼奧秘的侯德榜撰寫了《制鹼》一書,他的制鹼法被命名為"侯氏制鹼法".
47.近代開眼看世界的思想家中代表人物有魏源和嚴復.魏源他編成《海國圖志》一書,系統介紹了南洋,歐美各國的歷史地理,並說明編寫的目的是" 師夷長技以制夷".嚴復是戊戌變法時期的啟蒙思想家,他翻譯了《天演論》,闡述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世道必進,後勝於今"的進步觀點.
48.戊戌變法期間,創辦了京師大學堂,這是中國近代第一所國家建立的最高學府.
49.1905年清政府宣布廢除沿用了一千三百多年的科舉制度.
50.魯迅代表作有《狂人日記》,《孔乙已》等;徐悲鴻代表作有《愚公移山》等;被稱為人民音樂家的聶耳的代表作是《義勇軍進行曲》,冼星海的代表作是《黃河大合唱》
❼ 八年級歷史上冊人教版每個單元重點有哪些
第一單元 侵略與反抗
第1課 鴉片戰爭
第2課 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列強侵華罪行
第3課 收復新疆
第4課 甲午中日戰爭
第5課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活動課一 模擬時事報道
第二單元 近代化的探索
第6課 洋務運動
第7課 戊戌變法
第8課 辛亥革命
第9課 新文化運動
第三單元 新民主主義革命的興起
第10課 五四愛國運動和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第11課 北伐戰爭
第12課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第13課 紅軍不怕遠征難
活動課二 模擬導游——重走長征路
第四單元 中華民族的抗日戰爭
第14課 難忘九一八
第15課 「寧為戰死鬼,不作亡國奴」
第16課 血肉築長城
第五單元 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
第17課 內戰烽火
第18課 戰略大決戰
第六單元 經濟和社會生活
第19課 中國近代民族工業的發展
第20課 社會生活的變化
第七單元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
第21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一)
第22課 科學技術與思想文化(二)
中國歷史大事年表(近代部分)
附錄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