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學消亡

歷史學消亡

發布時間:2021-02-08 11:09:09

⑴ 為什麼歷史學家說西晉一建國就滅亡了

這事要從九來品中正制說起,源曹丕利用陳群的九品中正制制衡曹氏宗親,這導致了像司馬家這樣的大家族巨速擴張,不僅是司馬家,其他的家族形成的實力也都非常強大。無論如何曹丕的決定很大程度上致使曹家的江上送人了。司馬家上檯面臨的是和曹丕完全相反的情況,司馬家宗親需要盡快被扶植用於對抗氏族大家。所以最後曹丕擔心的事「八王之亂」發生在了司馬家身上,看上去像是君王的無能,實際已經是不可逆轉的大事。 凡事都是步子邁的太大,容易扯到D,一刀切後,效果的確是及其明顯,但是弊端只有後世人去體驗和評說。

⑵ 鮮卑是怎樣在歷史中消亡的

鮮卑在中國古代北方諸族中,興盛較匈奴晚,但入據中原時間卻較匈奴為長,而且部眾也較匈奴為多。五胡亂華時,鮮卑是入據中原持續時間最長建國最多的一族,計有慕容氏建立的前燕、後燕和南燕、乞伏氏建立的西秦、禿發氏建立的南涼,割據十六國鮮卑有其五,足見鮮卑當時的強盛。此外沒有算在16國內的還有西燕以及雄踞西南的吐谷渾,部眾之興盛、佔地之廣闊,從中可見一斑。鮮卑實在可以算得上是中國古代的一個大族。五胡亂華之末,最終因鮮卑拓拔氏的悄然崛起,一舉統一了北方,結束了100多年的分裂割據局面。北魏分裂之後,鮮卑宇文氏又操控西魏而後篡建北周。到隋文帝統一天下,鮮卑族在中原建立政權的時間長達近300年,這是五胡中其他諸族所無可企及的。然而最後不爭的事實是:如此強大而綿延流長的鮮卑部族,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終於還是在中國歷史上消亡了。鮮卑族在歷史上最後興盛的一部是宇文氏的別種契丹,然而彼時的契丹族,其鮮卑特徵也已幾近消失,儼然一個新興的民族了。那麼鮮卑大族是怎樣一步步在歷史中消亡的呢?欲探其究竟,我們先來看看鮮卑族的演進歷史。

鮮卑的歷史淵源。
鮮卑和匈奴一樣,也是一個自古有之的古老部族。其最早見諸史端的名字是東胡,《後漢書》說它因居於匈奴之東而得「東胡」之名,在當時也是一個強大的部族,《晉書》上稱其「與匈奴並盛」,《史記》上說:「冒頓既立,是時東胡強盛」。冒頓單於這個匈奴歷史上關鍵的英雄人物最終出現,使匈奴部眾的統一早於東胡,因而崛起在東胡之前。這一族和漢族也有交涉和紛爭,戰國時燕將秦開便大破東胡,《史記》上說他「襲破東胡,東胡卻千餘里」,可見當時東胡也屬於漢人的邊境之患。只不過當時該部族尚未統一,力量未能有效整合,為患程度不似匈奴強烈罷了。當時秦、趙、燕三國北築長城,主要是防患匈奴,其實防止東胡進擾也是一個重要方面。

(東胡受匈奴打擊分為兩部)

匈奴崛起後屢敗東胡,迫使東胡部眾東逃而也分裂為烏桓、鮮卑兩部。烏桓、鮮卑本是山名,據《後漢書》記載:「冒頓滅其國,余類保此二山,因名焉」,從此便因烏桓、鮮卑二山而得族名。烏桓在南近接中原,鮮卑在北遠據苦寒。公元前73年,適逢匈奴遭遇天災內亂,烏桓便趁機襲敗匈奴,迫使匈奴北遷而「空地千里」,匈奴自此由盛轉衰,烏桓的進攻是一個很大的原因。烏桓由此也取代匈奴開始與中原為患,《三國志》上說其「寇暴城邑,殺略人民」,很讓中原頭痛。後來魏武帝曹操在柳城(今河北承德境內)一役中大敗烏桓,「降斬20餘萬」,烏桓元氣大傷,余眾被曹操遷至內地慢慢與漢族同化,沒有內遷的都向北逃竄並入鮮卑,烏桓部族的歷史從此終結。

匈奴為漢室所破後,北匈奴遠遁歐洲。鮮卑便趁機佔領匈奴故地,北匈奴中沒有逃走的,也都融合於鮮卑,鮮卑自此開始走向強盛。公元3世紀左右,鮮卑族中又出了兩個出類拔萃的人物檀石槐和軻比能,統一鮮卑各部,開始了一段短暫的強盛時期,其地域范圍一度控制東起遼東、西至西域,控制整個大漠南北。但是這種強盛隨著檀石槐和軻比能的死亡而終結,鮮卑又處於四分五裂之中。

(鮮卑在歷史上曾經非常強盛)

鮮卑是怎樣在歷史中消亡的。
鮮卑由一個部眾頗盛、佔地極廣的大族最終在中國歷史中消亡,在路衛兵看來,這是鮮卑漢化的必然結果,鮮卑人的血脈也許並沒有消失,然而作為一個獨立的民族確實是不存在了,它逐漸與漢族等融為一體,本族特性則逐漸消失,在特徵上更趨於漢人。具體說來有以下三個因素:

一是喪失故地而失去了民族之根本。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鮮卑遠居塞外,與中原接觸極少,長久處於相對封閉獨立的態勢。《三國志》上說鮮卑「隨水草放牧,居無常處,以穹廬為宅」。久居苦寒之地造就了他們堅韌彪悍的性格,逐漸形成特有的民族種性。又說「其性悍驁,怒則殺父兄」,民風強悍可見一斑。隨著鮮卑的日益強盛,覬覦中原之心日盛,終於趁晉末喪亂而入主中原。然而這樣一來便和漢族有了實質性的接觸,最終也為被漢族同化創造了機會。可以說,他們離開苦寒故土之際,也就開始了浸染漢族文明溫和之風之旅。其自身的民族特性漸漸趨於漢化,這不能不說和地域的改變有著直接的關系。

鮮卑最先興起而入據中原、曾經用漢族少女充作軍糧而食用的野蠻部族慕容氏,在統治後期戰鬥力驟衰,這與其遠離故土沾染漢風也是有一定的關系的;拓拔魏從漠北南入中原後,更是採取一系列的漢化措施,本族特性也漸漸變得不明顯。這些都是地域的改變所帶來的變化。而鮮卑慕容氏的另外一支吐谷渾部,因遠據青藏高原,在地域上相對獨立,其民族特徵存活的便久遠些,該部後來受到吐蕃的打擊同化,慢慢四散,余眾到五代時才並入遼部;

二是語言的喪失是最終消亡的關鍵。一個獨立民族最重要的一個特徵,就是有自己的獨立語言,語言的喪失也就昭示了民族的消亡。鮮卑入據中原後,並沒有廢止漢語,相反卻以說漢話為榮。事實上當時的鮮卑人幾乎沒有一個不會說漢話的。這是因為:一,鮮卑要想更好的向漢人學習,就必須懂漢話;二是鮮卑語較之漢語要落後的多,滿足不了發展的需求,學漢話是不得以而為之。拓拔魏統一北方後,孝文帝進行了一系列的漢化改革,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斷北語,改族姓」,孝文帝的改革應該說是順應歷史潮流的進步之舉,然而單就民族特性來說,無疑是自甘同化、自願放棄本族特質之舉。孝文帝明文禁止鮮卑貴族講鮮卑語,要求一律改說漢話,致使本族語言逐步喪失,而語言的喪失最終也讓本族的特性趨於泯滅。改用漢姓就更不必說了,連表面上的民族特徵都沒了。語言是基本,由語言而至文字、文化的漢化,最終讓鮮卑族與漢族融為一體;

三是民族間的通婚最終讓血脈相連。鮮卑入據中原也就開始和漢族以及其他各族雜居而處,互相通婚的結果就是讓民族的血脈相連,最終連人種的特徵也越來越不明顯。北魏孝文帝鼓勵鮮卑與漢人通婚,又改變鮮卑舊有的習俗,學習漢族的風俗及生活方式。一個民族的風俗習慣及生活方式共同體現著這個民族的民族性。可以說,鮮卑是以官方禁止的形式拋棄了自己的民族性。

以上就是鮮卑族最終在歷史中消失幾個主要原因。那麼為什麼鮮卑入據中原後紛紛自我漢化,有意識的將自己融入漢族呢?在路衛兵看來,這一是文明代替野蠻的歷史必然選擇;再就是蠻族潛意識里存在的一種自卑感在作怪。事實上鮮卑是以部族的形式入據中原的,之前的建國不過是一種表面的形式而已,其本質終究還是部落聯盟的性質,而作為國家,他們並沒有過多的引以為豪的歷史相傳承。鮮卑久居荒涼貧瘠之地,為求生計而「隨水草放牧」,居無定所。這些更多的是成就了他們強悍兇猛的民風和戰鬥力,在文化文明上終究還是處於原始階段。特別是在與漢族深厚的文化淵源相接觸後,於比較中自然會產生民族的自卑感,這種自卑感讓他們迅速摒棄自己固有的民族傳承,轉而吸收先進文明的民族文化。這也是慕容氏、拓拔氏在入據中原後,積極實行漢化改革的一個重要原因。

⑶ 中國歷史上突然消失的4人,至今下落成謎,他們到底去哪了

崔護曾經說過: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很多時候人們只顧著往前走,等到想要回過頭來,再去看看其他人的時候,會發現有些人莫名其妙的就從自己的生活中消失了。其實這樣的道理在歷史事件當中也廣泛存在。

最後一位人物就是朱允炆。朱允炆是明朝的第2個皇帝,出生於公元1377年,但是史學官們在歷史教材書中根本就沒有詳細的記錄朱允炆的去世時間。從這一點也可以表明,朱允炆到底去了哪裡史學家們也沒有辦法客觀地記錄在冊。只是知道朱允炆和朱棣兩人是靖難之役的矛盾雙方。而在這場戰役之後,朱棣直接取代了朱允炆的位置,成為了明朝的第3位皇帝。朱允炆在南京城的大火之後到底去了哪裡?誰也不知道。

⑷ 中國歷史上各個朝代滅亡的原因是什麼

1、夏朝

夏桀,雖智勇兼備,但生性殘暴,沉溺聲色。武力征服不從部落,且好大喜功,剛愎自用,盡搜刮民脂民膏,加劇社會矛盾和階級矛盾。最終商湯伐夏成功,夏滅亡。

2、商朝

不務朝政,攻打黃土高原和東夷地區。這些加劇了諸侯的背叛,削弱了商的力量。岐山地區的周部落,休養生息,悶聲發財,最後商紂無奈自焚,商滅亡。

3、周朝

(1)西周。

周宣王時,土地改革中央加強了對土地的控制,觸動了既得利益集團,遭到大貴族的反撲。然後千畝之戰大敗,宣王的南國之師被摧毀。

到了周幽王,違背嫡長子繼承製,廢太子另立,引起諸侯不滿。加上褒姒,上演烽火戲諸侯,諸侯憤怒。而後,被廢太子聯合外公申侯,犬戎入侵鎬京,諸侯不救,西周滅亡。

(2)東周。

東周東遷後,大量土地分封與諸侯,控制諸侯的力量徹底消失,諸周天子成為傀儡,出現了春秋戰國局面。

4、秦朝

秦末年,皇子胡亥與宦官和丞相勾結奪位,逼迫太子扶蘇自殺。登基後重用趙高,朝廷內部矛盾激化。外憂。開疆擴土(嶺南地區)使得關中人力不足;北匈奴南侵,大部精銳北上阻擊;地方起義(陳勝吳廣)爆發。巨鹿之戰,章邯率殘部被項羽擊敗,劉邦趁勢入關中,秦滅。

5、漢朝

西漢。

漢武帝志在疆域,對外連年征戰,國力消耗殆盡。霍光死後,外戚王莽逐漸掌權,6年,殺平帝廢孺子自立稱帝,西漢滅。主要是外戚奪權政變。

東漢。

劉秀起兵,大敗王莽,稱帝,國號仍為漢。末年,後宮干政。竇太後垂簾聽政,竇氏家族將國庫掠奪一空。而後,鄧太後鏟除竇太後,重用宦官和外戚,這些都孤立了皇權,使之成為傀儡。220年曹丕稱帝,漢滅。

6、三國時代

司馬懿奪權,接管曹魏,此後司馬家族代魏立晉打下基礎,司馬炎篡位,魏國滅。

蜀國阿斗寵信宦官黃皓,不勤政,不納諫。因荊州孫吳殺關羽,蜀吳聯盟開始破碎。諸葛亮和姜維常年北伐中原(六齣祁山,九伐中原)耗盡國庫,軍力下降。鄧艾,鍾會伐蜀。鄧艾繞過蜀國前軍,奇襲益州(成都),此時國內空虛無軍可戰,阿斗降,蜀滅。

吳國政局動盪,國主孫皓荒淫殘暴,軍心渙散;而此時司馬炎隔江相對,招撫渡民,輕徭薄役,並在江邊安營紮寨,訓練水師。279年,攻破建業(南京),吳滅。

7、晉朝

司馬懿奪權,接管曹魏,此後司馬家族代魏立晉打下基礎,司馬炎篡位,魏國滅。

西晉時期,出現了五胡亂華(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相結合,五胡主要指:匈奴,鮮卑,羌,契丹,氐)。大量土地荒蕪,百姓戰死,加上天災大旱,國力極為虛弱。之後,匈奴首領大舉南侵,攻入洛陽,西晉滅。

東晉時期,主要是軍閥奪權。劉裕經過一系列戰爭,不斷膨脹軍事實力,領土面積,徹底控制了東晉朝政。最後逼迫司馬德文禪讓,東晉滅。

8、南北朝(420年-581年)

這是一個混亂時期,很復雜,參與的國家太多了(宋,梁,齊,陳,北魏,北周,北齊)。

南朝:宋,齊,梁,陳。

北朝:魏,齊,周。

楊堅輔政,逼迫靜帝禪位。

9、隋朝(581年-618年)

前期大興土木,建大興城、開鑿運河;後期又修建洛陽城、隋煬帝肆意揮霍國庫;軍事上,三次遠征高句麗,隋朝國力銳減,士兵消耗殆盡,階級矛盾加劇。

群雄割據,李密,王世充,竇建德,李淵等起兵。最後李淵攻入長安。618年,稱帝,隋滅。

10、唐朝(618年-907年)

安史之亂:府兵制遭到破壞,士兵無地可耕,逃亡。府兵制改募兵制,喪失了對軍隊的控制,將權力交給節度使。安祿山與宰相楊國忠不和,聯合契丹,突厥等民族攻入長安,奪取洛陽,玄宗出逃,軍事力量完全喪失。

地方割據。中央薄弱,地方割據,全國混戰。為了削藩,中央力量耗損一空。窮兵竇武,加劇階級矛盾,激化黃巢起義。朱溫在鎮壓起義時崛起,控制政權。907年,篡國,唐滅。

11、五代十國(907年-960年)

923年,後梁北太原晉王李存勖滅,建立後唐,地方起義。

936年後唐被契丹滅(石敬瑭勾結),建立後晉,外族入侵。

947年後晉被契丹滅,建立遼,外族入侵。

947劉知遠建立後漢。

951年郭威篡權,建立後周,政變奪權。

960年趙匡胤陳橋兵變,黃袍加身,建立北宋,

12、宋朝(960年-1279年)

(1)北宋。

石敬瑭將燕雲十六州割讓契丹,宋失去屏障,金人長驅直入。1125年金完顏家族南侵,宋軍失敗,割地議和。宋朝軍事力量大大下降,主戰大臣遭擠壓。1126年,徽欽宗被擄。1127年,北宋滅。

(2)南宋。

蒙古鐵木真在北方完成大一統,積累了雄厚的軍事實力。宋朝軍事將領岳飛被殺,岳家軍戰鬥力瓦解。由寧宗理宗開始,丞相都缺少治世之才,有的更是奸佞。1279年,崖山戰敗,陸秀夫背著八歲的趙昺投海,南宋滅。

13、元朝(1206年-1368年)

民族矛盾。瘋狂擴張實行搶掠屠城;多民族的不平等(蒙古人最高等,由北往南逐漸降低,黃河長江流域的漢族最低等),引起其他民族不滿,矛盾尖銳。統治上,因對中原(封建社會)認識不足,政治基礎薄弱,失去漢族擁護。

地方割據。張士誠,陳友諒,朱元璋等紛紛起兵,天下大亂。後期,因蒙古南移,北方草原部落乘機發展,脫離蒙古。1368年,朱元璋北伐,常遇春徐達等能征善戰,攻陷大都改為北平,元順弟北逃,朱元璋南京稱帝。

14、明朝(1368年-1644年)

經濟上因為社會進步,資本主義等萌芽,經濟發展明顯,需要更多貨幣政策以防止通貨膨脹或緊縮,當時沒有這個能力,因此農商業手工業等波動較大,阻礙了生產力進步;連年東征(出兵朝鮮抗倭,鳴梁海戰就在這時候),消耗了諸多軍事力量;

政治上,張居正改革失敗,階級矛盾嚴重;三大奇案引起政局不穩,百官變動,人才流失。魏忠賢時期,政治極為黑暗腐敗,捕殺東林黨,黨羽斗爭加劇,朝政動盪,國庫日漸空虛。軍事上,袁崇煥回京被殺,失去關寧防線;加上中原地區旱災嚴重,無糧可食。

1644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崇禎煤山自縊,明滅。

15、清朝(1644年-1911年)

閉關鎖國,禁錮思想,科技進步緩慢;社會制度上,落後列強的資本主義制度,生產關系生產力得不到解放。

外敵太過強大(八國聯軍),列強帝國的不斷入侵一方面消耗的清軍事力量,另一方面不平等條約中割地賠款國庫空虛,喪失民族氣節,民眾大失所望,得不到群眾基礎擁護。農民階級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地主階級洋務運動,階級矛盾爆發。

西方思想與傳統思想沖擊,資本主義救國熱情空前高漲,為階級矛盾。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孫中山成立中華民國,1912年,溥儀退位,清滅。

⑸ 現在社會很少有人看歷史,歷史學家還研究歷史有什麼用

如果一個民族中斷了對歷史文化的傳承,這個民族就將走向消亡!
看看現在的年輕人,思想上的迷茫和不知所措,行為上的章法失落和舉措失當,哪一樣和不了解中華文明傳承無關?
歸根結底就是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緣故,而歷史就是方圓!

⑹ 歷史上消失的十天消失的原因是什麼

這是因為實行了格里高利歷後,修正了過往歷法累差導致的。

為了消除這差別,當時的羅馬教皇格里高利13世對儒略歷進行改動,再次改進歷法。他規定將儒略歷1582年10月5日定為格里高利歷的10月15日,中間消去了儒略歷實行以來累差的10天。並且為了防止再次出現這種累差,他還修改了儒略歷置閏(設立閏年)的方法。即以公元紀年為標准,能被4除盡(4的倍數)的年數仍然為閏年;但是對於世紀年(例如1600年,1700年,1800年),只有能被400除盡(400的倍數)才能為閏年。這樣,在400年中就只有97個閏年,比儒略歷減少3個閏年,每年的平均長度為365.2425日,與回歸年的長度3652422日只差0.003日,與之比較接近,在經過3300多年後才相差1天,這樣,便大大減少了時間的誤差,而格里高利歷便更加精確科學了。

格里高利歷於1582年12月25日在西(班牙)屬荷蘭頒行成功後,相繼在義大利、法國、葡萄牙、匈牙利等天主教國家使用;後來推行到德國、英國等新教國家。到了20世紀初,全世界已經普遍使用。中國於辛亥革命後1912年開始採用公歷,但用中華民國紀年。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開始正式採用公歷紀年。

⑺ 歷史上有哪些人突然消失了,至今都下落不明

歡迎你在閑暇時間點開小編的文章,在閱讀之前,小編還想提醒讀者朋友們要保護好自己的眼睛哦,眼睛與手機之間的距離應該保持在30厘米,而且手機不宜用的時間太長哦,尤其不要躺著玩手機,每隔一個小時左右請閉眼休息幾分鍾或者向遠處眺望,這樣更加利於你眼睛的健康哦,好了,接下來我們的正文就開始了!

他們是歷史上突然消失的四個人,至今都下落不明,他們究竟去哪裡

在中國歷史上有很多名人,他們為中國歷史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可是有的也留下了千古謎團。在歷時上有4個非常著名的人,他們的下落卻至今都無解。

第一個就是闖王李自成,在明朝末年,民不聊生,群雄並起,其中李自成率領農民軍打進北京,逼死崇禎皇帝。但是,李自成入主紫禁城不到2個月,就被清軍打敗,最後李自成逃往老家陝西,不料被隨後而來的清軍徹底擊敗,李自成逃往九宮山。這成為李自成最後的蹤跡,有人說李自成為了活命,出家為僧了,有人說李自成因為偷吃玉米被農民打死了,到底去哪了,無解!

第二個就是我們的建文帝了,大明朝建文帝朱允文可以說是古代唯一一位離奇失蹤的皇帝。朱允文在位期間,以仁義治理天下,注重與民休息,但沒有爺爺朱元璋的血性和謀略,削藩政策激起了朱棣的反抗。經過3年靖難之役,朱棣攻破了南京,在那場混戰的皇宮大火里,並未發現朱允文的屍體,因此傳說其逃了出去。因為生不見人,死不見屍,朱棣派鄭和七下西洋尋找建文帝,可是依然無果。建文帝去了哪裡?有人說出家了,有人說去了海外,有人說被燒死了,還有人說去了波斯,也是眾說紛紜。

徐福,秦國方士,他通曉醫學、天文、航海等知識,學辟穀、氣功、修仙,兼通武術,後被秦始皇派遣出海采仙葯,一去不返。某種程度上,徐福可以說是最成功的騙子煉丹家,以長生不老的鬼話騙得秦始皇團團轉。最為離奇的是,徐福率領500童男童女,和3000工匠出海後,一去不復返。有人認為徐福就是日本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其實純粹是杜撰神武天皇公元前7世紀就存在了,時間就對不上,那麼徐福去了哪裡?台灣?琉球?還是遭遇了海難?

老子,古代聖人之一,學識卓越,成為孔子的老師。其創立的道家學說更是影響華夏幾千年,許多名句至今仍被奉為經典!在神話傳說中,他更是被神化成太上老君。據說,他在函谷關創作完《道德經》之後,騎青牛出關,一路西去,從此不知去向。有人說去了印度,有人說路上被劫匪殺死了,說什麼的都有。

最後小編有話說:首先謝謝你長得這么美還來看我的文章~喜歡小編的親們可以關注一下哦!有想吐槽的可以盡情的在下方吐槽,小編在下方評論區等大家哦~感謝大家在百忙之中,關注小編的文章,您的支持是小編的最大動力

⑻ 為什麼在歷史中產生的,必然在歷史中消失

歷史是前進的,是新生和老去的過程,歷史的滾滾車輪不斷碾過一個個時期且無內法阻擋,落後容的必將被先進的取代,先進的會被更先進的取代,這是一個不斷進步的過程,歷史中,沒有永恆不滅的王朝,沒有一直存在的事物。現實中這個過程是緩慢的,但是在宇宙中,這個過程又是快捷的,片段性的,所以在歷史中產生的,必然在歷史中消失。

閱讀全文

與歷史學消亡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