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歷史知識采訪

歷史知識采訪

發布時間:2021-02-08 06:53:49

A. 歷史訪談錄 (作文.500字)

我:媽媽,我們現在生活在信息時代,有人認為從網路,電視等媒體中獲得知識,獲得信息更加方便,快捷,讀書這種古老的獲取信息和知識的方式已經不佔優勢,不知您這種觀點有什麼看法?

媽媽:哦,這是現在一種比較普片的觀點,你先說說自己的看法吧。

我:好的。我覺得好多同學都特別愛看各種漫畫書。認為這種圖片的書更輕松。媽媽,您認為這樣做有什麼不好嗎?

媽媽:嗯,看電視和看漫畫書會覺得輕松,因為文字需要回憶以往見過的與此相關的場景,需要聯想,需要思考,需要將文字在頭腦中進行再創造。而大腦對電視、書本上的圖片吃力只是簡單的信息加工過程,所以讀文字的書會使人更聰明。世界上最偉大的思想都藏在書本里,最傑出的智慧也都藏在書本中,而要把這些偉大的思想、接觸的智慧搬到自己的腦海里,最優異的方法依然是買書、讀書。

我:嗯,我明白了。現在我喜歡讀《愛的教育》等反映校園生活的書。

媽媽:讀這些書,不但可以放鬆心情,而借貸有我們生活的影子,更讓我們學會了怎樣與老師、同學溝通、相處。《愛的教育》種不論是掃煙囪的孩子,還是班長,都潛移默化的培養塑造著學生熱愛祖國、熱愛生活的情感,是值得一度的偉大著作。而且讀經典的書會使人變得溫順而謙恭,會使人的素質不斷提高,希望您通過誦讀經典的書讓自己變得更聰明,更有力量。

我:媽媽,謝謝您!

B. 關於建國六十周年的采訪稿

朋友,你見過愛石頭勝過自己生命的人嗎?你聽說過用奇石展來表現一個思想主題的嗎?這個人就是沈建國。沈建國曾經在伊犁電視台供職,退休後醉心於收集奇石,並為之痴迷。

2006年,伊犁河谷的夏天格外熱,但比天氣還要熱的是人們參觀伊寧市「知榮辱,樹新風」建國奇石展的熱情。

5月29日上午,地處伊寧市江蘇路的漢家公主紀念館里人頭攢動,由伊寧市組織的「知榮辱,樹新風」建國奇石展舉行開展儀式。當天,來了1200多名學生,展廳內外擠滿了參觀者。人們的熱情之高令沈建國夫婦始料不及,他們原以為能展出十天半個月就不錯了,誰知後來人越來越多,只得將展出時間一再延長。在近兩個月的時間里,他們先後接待了市裡34所中小學的師生和市級機關、鄉(鎮)的老幹部等15000人,直到7月20日撤展那天,新源縣老乾局還打電話要求參觀。

「展出笫一天,沒想到來了那麼多學生,我確實激動了,真想哭!」承擔講解員工作的沈建國的妻子全俊蘭回憶道。 到7月1日,人流不絕,我確實沒想到會這麼成功。」50多歲的沈建國說,「7月1日那天,僅伊寧市三中就來了近2000名學生,黑壓壓的一片,那個場面真讓人感動。」

全俊蘭告訴筆者,講解一天下來,雖然口乾舌燥,嗓子都啞了,但看到許多參觀者擠在象形石「狼牙山五壯士」前宣誓的情景,渾身又增添了力量。全俊蘭還說起這樣一件事∶7月1日那天,他們正忙著接待參觀者,沈建國的腎結石病犯了,他用手按住腰部,疼得滿頭直冒虛汗。全俊蘭讓沈建國趴著,給他揉啊按啊,疼痛才慢慢緩解了。第二天去醫院檢查,醫生讓沈建國住院,他說什麼也不住,只是開了些針和葯在附近診所打,一直到撤展才住院。

沈建國與共和國同齡,與共和國一道成長。這位長相酷似少數民族的電視人曾經有一個響亮的名字∶艾爾肯。1965年他就是自治區青年社會主義建設積極分子;17歲就擔任了縣文工團團長和編導;1979年,由他擔任隊長的特克斯縣知青隊曾經扛回了團中央授予的「全國新長征突擊手」的大旗,當時是全疆唯一獲此殊榮的知青隊;他導演了我國笫一部哈薩克族題材電視劇《阿克塔斯護林人》和第一部音樂報告劇《中國草原上的百靈鳥》。

就是這樣一個多才多藝的電視人竟迷上了石頭。在長年累月的野外奔波中,沈建國被大自然千姿百態的各類奇石深深吸引,在惟妙惟肖的奇石前展開了想像的翅膀。他開始了各種奇石的收集、收藏,新疆的山山水水到處留下了他辛勤跋涉的足跡。2005年10月,他雖初出茅廬卻厚積薄發,在「中國•西安首屆奇石國際博覽會」上,一舉奪得兩個銀獎、三個銅獎,是新疆參賽選手中獲獎最多的一個。

如今,收藏石頭的人越來越多,但大都是出於觀賞或交易的需要。像沈建國這樣帶有明確的思想主題、毫無個人功利的收藏者雖不敢說絕無僅有,起碼也是為數不多。徜徉在沈建國奇石展展廳內大小300多塊石頭中,使你彷彿經歷了從北京猿人、石斧、石器時代到古船、古炮再到中國地圖、原子彈爆炸的蘑菇雲這一人類漫長的發展史;見證了自古以來人類就與自然界的動物互為依存的情景,沒有動物,很難想像大自然的生態如何平衡;明白了祖國是我們永遠不能忘記的根,無論我們身處何方,都不允許祖國母親被凌辱,都不能忘記歷史;懂得了要樹立社會主義榮辱觀,以人為本,知榮明恥;從酷似金、木、水、火、土的畫面石,到由各種造型的石頭擺成的「奇石宴」,使人聯想到伊犁豐富的自然資源和傳統美食、土特產;那惟妙惟肖的象形石「牧民」和「哈薩克少女」以及「福犬望年」、「金犬望財」、「八仙過海」、「蛟龍騰飛」,預示著各族人民團結一心,祖國的明天更加美好。總之,沈建國收藏的石頭,每一塊都有一個名字,都有一個小故事,都有一個寓意。你在驚異於大自然的天造地設、鬼斧神工,嘆服那一塊塊畫面石和象形石的通靈和神奇時,不能不佩服沈建國的奇思妙想。是他,給這300多塊石頭賦予了生命,賦予了靈性,讓萬年的石頭說了話。

這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奇石展,而是弘揚主旋律,提倡真善美,鞭撻假惡丑,教化眾生,催人奮進,融思想性、觀賞性、知識性和趣味性為一體的獨特的奇石展。

奇石展留言簿上留下了頗具特色的精彩留言∶

「為了讓更多的人從奇石中受到愛國主義教育,沈先生夫婦從事了創造性的工作,人民會記住你們的。」(遠方的客人)

「奇石有思想,伊犁有希望。」(老紅軍鞏傳勝)

「奇思妙想,插上想像的翅膀,出乎同學的意料,感受只能用good來形容。」(一位中學生)

「奇石奇人,建國愛國。」(伊犁電視台葛棟)

「愛我們祖國,更愛我們伊犁。」(陳寶善)

「立足新疆,走出新疆,建國愛國,祖國大有希望。」(江蘇揚州臧慶瑩)

「將伊犁的奇石帶給世人,用自然的奇趣傳播世界。」(德國張小鶯)

70多歲的老太太周群智專程從烏魯木齊市坐飛機趕到伊寧,她含著眼淚激動地對沈建國夫婦說∶「我從來沒見過這樣的石頭,沒看過這樣的主題展!」

從留言簿上得知,曾看過建國奇石展的有中組部的一位副部長、國家新聞出版署的一位副署長和雲南省政府一位秘書長。建國奇石展的影響早已擴散到國內外。

有兩件事可以證明建國奇石展沒有絲毫的功利目的。奇石展開展後,包括伊寧市委組織部長在內的不少人都好心地勸他們收費,起碼要做到保本,但沈建國堅持給中小學師生和老幹部免費,只向不到200人的零星參觀者收了費。奇石展產生轟動效應後,不少人找上門來要購買石頭,都被沈建國拒絕了。他說,賣掉哪一塊石頭,都會使完整的板塊斷線,還怎麼搞主題展。有人說他是傻子,全俊蘭也有點想不通,哪有這麼傻的人?沈建國生氣了,拿出《黨章》對妻子大聲說∶「你還是共產黨員嗎?」

究竟是一種什麼力量推動著、促使著、鼓舞著沈建國這個已經退了休的黨員獨守著心靈的一方凈土?原來,他自小崇拜英雄,當年學雷鋒時,他曾在左臂上刺了「為人民服務」五個大字。他捋起袖子讓我看,左臂依稀還可辨認出藍墨水的印跡。去年,他能撿到河卵石「雷鋒帽子」應該是心有靈犀。

沈建國說,他是被黨組織考驗了14年才入黨的,可見他的信念之堅定。「在石頭上我實際是寄託了個人的感情。」他心情沉重地說。黨內嚴重的腐敗現象使他感到痛心,他說,我們黨走到今天不容易,毀在這幫人手裡太可惜了。他信奉這樣一句格言∶「只有擁有崇高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人生才能演繹出華美的樂章。」

「知榮辱,樹新風」建國奇石展剛一撤展,沈建國夫婦就驅車直奔特克斯河谷。每天,他們早出晚歸,帶著干糧、水和輸液瓶,頂著毒熱的太陽在河壩灘里尋找奇石,直到下第一場雪……

C. 采訪 關於孔子

提綱:你應該這么問:「你認識孔老夫子嗎?」對方答:你「哪知道什麼孔夫洞子的!只知道有個孔方的;它是我的好朋友呢」。然後你必意味相投地說:「知之為方兄呀!你知我知也!闔棺乃止哀」。

D. 口述家史:爺爺奶奶的故事1000字(采訪稿+後記)

我叫奚銳,世紀80年代末出生在美麗的西子湖畔,聽說過吧,就是那個「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人間天堂。也許我的名字談不上如雷貫耳,但大名鼎鼎還是算得上的。我很喜歡這個名字,還是挺有詩意的。
我的家族不大也不小,可謂是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家族成員來自五湖四海,全國各地和海外都有。我的祖先是哪個朝代誕生的,沒有聽我的父輩提到過。我的外公是一個老革命,在抗日戰爭時期就離開家鄉,16歲就參加了八路軍,在艱難困苦歲月里,我外公信念堅定,堅決抗戰到底不動搖,他堅決貫徹游擊戰思想,同時又在敵占區展開地雷戰、地道戰等多樣化的戰爭模式,消滅了多股游盪在各個村莊的鬼子兵。老爺子的游擊隊戰績顯赫,從一名普通的士兵到八路軍的連長,老爺子打仗那個叫猛啊,沖鋒號剛響,就如猛虎下山沖了出去,那股氣勢令敵人膽寒。

建國後,老爺子根據組織安排轉業到地方工作,從副縣長、縣長再到市糧食局長,最後從監獄長的崗位上退了下來。老爺子戎馬一生,立下戰功無數,生了2個兒子,3個女兒,全都在各自的工作崗位勤奮工作著。

當然啦,我爺爺也不甘落後,怎麼說也是一知識分子來著。他出生於上海浦東的一個貧苦人家,上世紀60年代從上海美術專科學校畢業,響應祖國的號召支援內地建設,來到安徽合肥南部的一個師范學校,從事教育工作。爺爺這一輩子雖然平平淡淡,默默無聞,但是一直勤勤懇懇,兢兢業業,真可謂桃李滿天下,生了2個兒子,1個女兒,2個在國內一個在國外,總算也是美滿幸福。
縱觀我的家族史,其中有太多太多的人,他們有著不同的生活與經歷,爺爺與外公則是我最敬佩的。家史是一部永遠讀不完的書啊。

E. )17、訪談當事人是獲取歷史知識的途徑之一。要了解下列歷史事件,最適合當下中學生採用此法的是 A.

五四運動涉及的人太多,且五四運動分為前後兩個部分,進行訪談的話可能會出現得到的成果不全面的問題。

F. 親人的人物訪談錄

爸爸的童年:爸爸小的時候,每天自己步行半小時上學。那時由於食品供應限制,每人每月只有幾兩豬肉,因此平時很少吃肉,每月每人只有2斤大米,其餘都是粗糧,因此平時經常吃高粱米和玉米面,如果吃一頓大米飯,則是一件特別高興的事。爸爸小的時候有一些簡單的玩具,都是家裡自己做的。那時候最高興的事是去書店買一些小人書連環畫,看裡面的故事,學習一些歷史知識和道理。爸爸的衣服基本上都是奶奶自己動手做的,因為做衣服能節省一些錢。爸爸小時候一家5口住在一間房子里,全家睡上下鋪。
奶奶的童年:奶奶小的時候,是在解放以前,那時候上不起學,每天跟著大人在街上撿破爛。那時候全家只能吃到一些玉米糊和菜葉,經常挨餓,更談不上吃肉。那時候沒有錢買衣服,過年的時候,奶奶的媽媽用面口袋改了一件衣服給奶奶穿,奶奶高興得了不得。那時候家裡沒有自己的房子,只能租住別人家的一間草房。解放之後,已經15歲的奶奶才走進了學校,開始讀書認字。
我的童年:每天乘坐租來的小汽車接送我上下學;每天吃各種有營養的蔬菜、肉、水果,滿足我長身體的需要,我現在8歲,身高已經達到139厘米。從我很小的時候,爸爸媽媽和姥姥姥爺就給我買各種各樣的玩具,開發我的智力。我有全套的火車俠、很多套樂高拼插、遙控汽車、飛機、輪船,還有很多奧特曼的玩具等等,我的玩具堆滿了陽台的櫃子,廳里和屋裡也堆了很多。爸爸媽媽還給我買了多種學習機,讓我增強對於學習的趣味。我的衣服佔了衣櫃的很大部分,內衣、襪子每天都換新洗的,我有各種顏色的T恤、短褲、襯衣、運動服、毛衣、棉衣,都是爸爸媽媽給我買的,或者其他叔叔阿姨送的。除了上學,我還學習了鋼琴,已經通過了3級考試,我准備最終通過業餘8級的考試。我還學打乒乓球,每周去少年宮學一次,同開始相比,我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了,單球有時能打100多個。我家的房子三室兩廳,我單獨住在二卧,有自己的書桌、書架和床。
和爸爸、奶奶相比,我覺得我的童年真是太幸福了,我覺得自己應當珍惜幸福的童年生活,多學知識,長大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

G. 采訪的禮儀和細節

你的文章的深度取決於你采訪的深度。而采訪禮儀也 決定了你的采訪是否能順利進行。可以說,采訪禮儀直接影響到你的采訪深度。 采訪禮儀貫穿了整個采訪過程中。 采訪前的准備。采訪前要做認真的准備。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要做好功課。包括: 采訪提綱,備用提綱,受訪者的個人情況以及履歷,相關歷史背景知識等。 聯系采訪對象。首先,把你的采訪提綱用電子郵件或書面的形式傳給對方,以便使對方 有充足的准備。接著,通過電話聯系采訪對象,確認時間、地點。提前幾天預約,前一天確 認,不可遲到,提前 10 分鍾最好。如改期要提前一天通知對方。打電話時誰先掛?交際禮 儀有游戲規則,地位高者先掛。不是誰先打誰先掛,也不是等對方掛。我們呢,不管是我們 先打,還是對方先打,一定要等對方掛了電話我們再掛。以體現尊重,顯示我們的教養。 采訪過程中的細節。教養體現於細節,細節展示素質。如何稱呼?人際交往你要尊重交 往對象,就要使用尊稱。而且尊稱的一般技巧就高不就低。就我們的采訪而言,公務活動, 以稱呼職務為宜,就高不就低。 好的第一印象。頭一次打交道你要給人家留下好的印象。三十秒印象。頭發、笑容、衣 著。干凈、整潔。男生穿襯衫,T 恤也行,但不得穿拖鞋、運動服、背心、短褲以及拖鞋等。 女生不能穿得太暴露。合適的儀表。 握手。尊位者先伸手。男士和女士握手,男士應該在女士伸手之後再伸手,上級和下級 握手,下級應該在上級伸手之後在握手。職位高的人和職位低的人握手,職位低的人應該在 職位高的人伸出手時再握手。跟別人握手的話,一般用右手,一般不能用左手,除非沒有右 手。單用左手是不禮貌的。我們呢,如果要握手的話,等待對方伸出手來。力度要適中。稍 微用點力,有專業說法說用力應該在二公斤左右。當然不是說,大家非用握力器去測試,這 兩公斤是什麼概念,稍稍用力,會給別人一個非常熱情友善且自信的印象。 自我介紹。專業的說法是位低者先行。就是地位低的人首先問候低於高的人,比如我們 大家的社會城市告訴我們,晚輩見到長輩,晚輩要去向長輩致以問候,一定要先自報家門落 落大方,聲音平和。某某主任,您好!我是杭州師范大學的學生,我們受杭州黨史辦委託來 采訪您,想請您談談您在杭州任職的一些情況。 提問。在交談中多使用禮貌用語,是博得他人好感與體諒的最為簡單易行的做法。多用 禮貌用語,表示尊敬。聲音要洪亮,吐字清晰。不要一直盯著被訪者,也不要一直看別的地 方,更不要眼神飄忽。眼睛要注視對方兩眼之間的額頭,並適當在對方以兩眼為上線、以下 頜為最低點的倒三角形內轉換。盡量不要打斷采訪者,在旁靜等並流露出十分懇切的表情, 時不時點頭、嗯一聲、思索的樣子,要配合,表示你在很認真的聽,用心的記下采訪內容。 隨著對方的談話內容,情緒變化。當然,如果對方跑題太遠,可以選擇時機,抓住一個信息 點,將談話引回主題。 不要有小動作。要專注,以示對別人尊重。不要有小動作。注意控制手的小動作。不要 用筆敲擊桌子、筆記本,或像表演雜技一樣把筆放在手指上不停地旋轉。在談話中這些多餘 的動作都會影響到采訪者的注意力。手機最好關機。 問題設計。封閉式問題。少問漫無邊際的發散性問題。個人隱私的問題最好不要說起, 不問收入不問年齡。 采訪後禮儀。 結束後,握手致謝。 「感謝您抽空接受我的采訪??」當然,先伸出手。這是識趣的表 現。如果采訪者先伸出手,就是要趕人了。 錄音整理後,要把初稿送被采訪人審閱,簽字。 告知被采訪人采訪稿件的去向。

H. 急求采訪過程

人物專訪的提問技巧- -

人物專訪,是記者請新聞人物就專門性的問題進行解答的一種方式,是記者帶著目的對有關人士進行專門的采訪。是以記者同人物的談話為主取得直接材料並穿插背景材料而成的一種特殊通訊。它比一般報道要詳細而生動。專訪中少不了采訪對象、記者兩個因素。專訪的特點在一個"專"字,重點是一個訪。人物專訪既強調新聞性、政治性又要強調其可讀性。相對於其它新聞形式,人物專訪可讀性具有親和力。因此,為受眾所喜聞樂見。

人物專訪難寫在於人們對其要求和關注程度高。人物專訪難寫在於如何不流於平淡、所寫人物有鮮明特點。如果讀者看完後能記住這個人物,並與其他人物區分開來,這就可以說是一篇成功的人物專訪。而鮮明的人物、典型的事例,生動的細節都取決於采訪的成功與否。記者與被采訪者的交談溝通是最重要的一個途徑。採得好採得細,對人物就有較為深刻的了解和認識,就能夠把握人物的性格特徵,從而發現人物的閃光點和與眾不同之處,才能更加准確地提煉主題,讓讀者想看、愛看,覺得可信、可親、可學。采訪失敗,就是再精心運作,也寫不好。采訪的好壞,記者提問的技巧尤為重要,問題提得好、提得准有助於打開采訪對象的話匣子。

筆者認為目前記者在提問中容易出現以下幾點不足:一是提問過大過空,讓被采訪者不知如何回答。一些記者采訪還是喜歡"你有什麼感想"等"老三問"套話。二是記者口頭表達能力差,提問不能簡明扼要。問話讓采訪對象不得要領,一些記者輕問重寫,提問辭不達意,他們往往筆頭功夫過硬,嘴上功夫不行,在認識上還有偏見:認為注重口才是講花架子,不務實。筆者經常能看到一些記者提問,說了好多話繞不到主題上,如問一個農民企業家,下一步的打算,是否有意於資助農村教育。說來說去,不僅把被采訪者說糊塗了,連記者自己也不明白說了什麼。三是記者的采訪態度不端正,也有學識有限。有的記者提問時信口開河,對對方回答不理解,使對方在心理上產生反感,從而與記者拉開了心理距離。這些都在無形中影響了采訪對象的談話情趣。

被采訪對象容易出現下面幾種情況:一、主觀上是配合採訪的,但卻由於緊張或激動總是開不了口。來自基層的農牧民、工人容易出現這種現象。二、消極應付采訪。雖然開了口,卻總是偏離主題,或有意識地迴避記者某些敏感問題。三是采訪對象牽引著記者跑,被采訪者信馬由韁,一瀉千里地講下去,記者不能控制局面,采訪費了不少時間,看似記了一大堆,要用的卻不多,既費時又費力。

針對以上一些不足和問題,筆者依據自己膚淺的經驗,提出以下幾點建議,供同行探討。
一、事先圍繞主題設計一些重要問題。在采訪過程中,記者要確立主題,圍繞主題事先精心設計幾個問題。一些問題可以現場發揮,但關鍵的問題一定要做准備。記者在采訪前主題明確既可保證采訪有的放矢,也能減少時間浪費。記者必須要有幾個直奔主題的問題,事先要有充分的估計,不打無准備之戰。有些口才不太好的記者,用這種方法,效果更好。一是可以做到心中有底,臨陣不會慌亂。二是也可以事先練習問話。幾個問題其實也就是采訪的大綱和思路。有助於記者控制局面,把采訪者引到主題上來。筆者在采訪一個商界女強人時,這個女企業家見多識廣,表現慾望很強,話很多卻總跑題。筆者事先設計的幾個問題就用上了,一跑題,就用一個問題把她問回來。

二、用內行話提問。行家伸伸手,就知有沒有。記者張嘴一問,被采訪者就能聽出來,你對他的事情了解不了解,你對他的工作認識程度有多高。記者問外行話,很難獲得被采訪者的認同,也就無從深談,記者也就難以探尋到被采訪者的內心世界。記者要與采訪對象交朋友,觸及他最敏感的神經,探索其心靈。最容易找的共同語言就是采訪對象的行業話題。這對於采訪性格內向、靦腆、有膽怯心理、不易開口的采訪對象有效果。記者可以提問一些他所熟悉的話題來引導他開口,最簡單就是和農民談他的莊稼施了什麼肥;和牧民談產了幾只冬羔;和司機談車的型號性能。當然千萬不能不懂裝懂,冒充內行。如記者采訪下崗再就業典型,采訪對象是做針織品的。筆者以前曾長期采訪紡織行業,對針織較為了解,采訪時順口說出氨綸、細螺紋針、圓形織機等專業用詞,讓采訪對象很驚喜。她認為對她的行業很看重,無形中縮小了心理距離。這次的采訪用了8個小時,采訪對象把想說的不想說的都說了出來,情況掌握得細、全,通訊寫出來就真、有感染力。

三、提問輕松話題,安定采訪對象情緒。對一些由於激動或緊張不能很快進入狀態的采訪對象,為了讓他們情緒安定下來,記者可以先談與主題無關而又輕松的話題。通過輕松話題讓對方放鬆情緒,盡快縮短兩人之間的心理距離。一盆花、一段經歷,對一個問題的看法,或對方的興趣愛好都可以成為提問的話題。筆者在采訪中常採用這種方法。有次采訪一位英勇犧牲的警察妻子,警嫂心情總平靜不下來,筆者就問有關他們女兒的事情,從年齡問到女兒對父親的死如何說的、如何想的。然後就引到了采訪的主線上來。在采訪殘疾音樂家方放(國際大獎獲得者)時,他因為反感采訪,加之緊張,采訪無法進行。筆者就問古典吉它與民謠吉它的不同等他所熟悉的問題,使他放鬆。

四、對迴避采訪的,以提問對方感興趣的問題,誘導其配合採訪。用老話說,采訪也是功夫在詩外。豐富的知識的確有助於采訪。筆者在采訪一個銳意改革的全國先進法院院長時,院長怕宣傳自己影響不好,筆者事先了解被采訪者古文造詣很深,對法家思想和軍事很有研究,就問他對韓非子、荀子、商鞅和《呂氏春秋》的評價,通過對商鞅"輕罪重判重罪不將至也"的看法,自然而然他就談到了他進行的改革。采訪進行下去了,並改變了采訪對象的態度。原只限半個小時的采訪時間,不知不覺延長到五個小時。

五、在提問時兼顧雙方,問受眾想知道的問題。記者在采訪人物之前總要認真思考。要站在讀者的角度想,想讀者想知道這個人物的什麼,會對他的哪些感興趣。只有心中想著讀者,讀者才會喜歡看你寫的文章。同樣,也要站在采訪對象角度考慮:他想要告訴讀者些什麼,他有什麼好的經驗和閃光的東西對讀者有啟迪。只有兩方面都想到了,記者提的問題才會讓雙方都感興趣。還要注意保護采訪對象的隱私,不要問粗俗、獵奇與主題無關的問題。

六、記者提問態度要真誠、客觀、不帶個人傾向。不要提有提示作用的問題,以免誘導或限制對方的回答。提問多用探討式、商量式而不要用生硬的、審判的口氣。提問方式根據不同對象採用正問、反問、引導、激將等。記者與采訪對象打交道要時刻記著貧賤不欺、富貴不媚,提問語氣要平和,話語要真誠,不能有訓斥、嘲笑的成分。

七、提問要開門見山,提問語要簡明扼要,易聽易懂。提問語要用開放式的,多用怎麼樣、什麼、如何等字眼,給對方以廣闊的回答空間。不要像法官審判一樣問:"是,還是不是。"提問語要注意具體,可把大問題分成幾個小問題。比如問一個農民:"你知道怎樣維護消費者利益嗎?"就可以分成:"你周圍的人買過假冒偽劣的東西嗎?""買了怎麼辦的?到哪去找?找誰?"

八、提問語要注意"五不用":不用長句、不用倒裝句、不用否定語氣提問、不用有歧義的話提問,在提問時不要生造詞語、任意改用專用名詞。學會多用口語,長句分成短句來問。

九、適當使用些激將法。充分發揮激將的作用。用有分量的尖銳提問使一些迴避主題的采訪者不得不直面回答。成功的采訪,所提問題不能人雲亦雲,也不要提一般性的問題,有意突出其尖銳的一面。有分量問題是記者水平的一個體現。名記者法拉奇就是以提問尖銳近乎挑釁而聞名的。筆者在采訪一致力於改變的某單位領導時,提出:"你用這種強制性的手段來推行改革,群眾會告你專制強權,也許以後會影響你的政治前途,你有可能會成為犧牲品,你對此怎麼看?"這個問題一下就引起了該領導的重視和興趣。采訪完後,他說:"本來想應付一下,念念材料就完了,可你的問題不得不讓我說話了。"而在采訪一位有爭議的企業家時,筆者直言不諱地問:"人們對你的評價是毀譽參半,你對此怎麼看,你對自己如何評價。"這個問題打開了采訪對象的話匣子,也撕開了他的防護衣。後來采訪對象說:"你是第一個涉及到這一問題的,我一下就覺得你對我很了解,而且是公正平等地對待我。"

寫一篇有血有肉、鮮活的人物專訪是采寫者的目標,要實現這個目標,做好提問是關鍵。問題問好了,第一步就走好了,離目標也就近了。
參考資料:華人英才網

I. 如何進行采訪

一般的新聞報道也很重視采訪的前期工作,記者應該善於研究分析資料,並以此為據寫出采訪提綱。但這種資料分析是有限的,采訪提綱也是粗略的。因為一般新聞采訪最主要的目的是得到一個相對獨立的事實。所以,只要記者精於提問,往往就會有收獲。然而,單個的、相對獨立事實的深度對於深度報道是不夠的。在Why(原因)和How(怎麼樣)上的探究,使背景資料的收集和研究成為深度報道采訪前期工作中新聞工作者耗費大量精力的地方。

首先,通過對社會現實狀態和發展變化的研究分析,找准受眾普遍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能否准確、敏銳、富有遠見地選擇報道題材直接關繫到深度報道的成功與否。這就要求記者對現實生活要有敏銳的嗅覺,對社會動態有明智的把握。《中國青年報》的「冰點」是以深度報道見長的專欄,那些看似冷點的新聞事件,卻正是一段時間內社會熱點、難點問題的「冰山一角」,新聞記者通過艱苦的調查研究在凌亂瑣碎的線索中找到適宜的報道題材。

其次,作好背景資料的收集和分析。新聞事件的背景大致包括:補充性的歷史資料、展示事物間相互關系的資料、提供人物必要經歷的資料、數據性的事實等,收集並分析這些背景材料對深度報道采訪的前期准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對報道的全過程也有深遠的推動作用,包括幫助記者獲得采訪機會、迅速進入采訪角色和取得采訪對象的信任。中央電視台記者水均益為了能獨家采訪基辛格博士,就在准備了大量相關背景材料的基礎上,分析了基辛格博士的性格特點,然後直接打電話同基辛格的辦公室聯系采訪事宜,還當面向辦公室工作人員闡述了基辛格接受采訪的種種好處,最終使基辛格接受了獨家訪問。

閱讀全文

與歷史知識采訪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