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有一部一群歷史學家寫的歷史架空小說,有拿破崙滑鐵盧的,請問這本書
滑鐵盧
(滑鐵盧戰役)
編輯
滑鐵盧鎮距比利時首都布魯塞爾以南大約二十公里。與歐洲其他國家的許許多多小鎮一樣,滑鐵盧鎮古樸而寧靜,並無多少特色,但它的名字卻是響徹世界。即使對它毫不了解的人也常常把它的名字掛在嘴邊,說起某人在某場官司或某場比賽中遭到失敗時,就必定會說,某某遭遇了滑鐵盧。1815年,在比利時的滑鐵盧,拿破崙率領法軍與英國、普魯士聯軍展開激戰,法軍慘敗。隨後,拿破崙以退位結束了其政治生涯。滑鐵盧被用來比喻慘痛的失敗。
說起滑鐵盧(Waterloo),人們除了聯想到失敗之外,稍懂歷史的人一定還會想到一個地方和一個人。這個地方就是比利時的滑鐵盧鎮,而這個人就是歐洲的歷史巨人拿破崙·波拿巴。
中文名
滑鐵盧
外文名
Waterloo
地 址
布魯塞爾南二十公里
引申義
成功到失敗的轉折點。
景點
鐵獅峰 鐵獅子
紀 念
滑鐵盧戰役
特 色
古樸而寧靜
目錄
1 主要景點
▪ 鐵獅峰
▪ 鐵獅子
2 英雄之戰
3 失敗者變崇高
4 最大贏家
▪ 展開大戰
▪ 交易所老闆
▪ 情報收集
▪ 意義重大
▪ 內森的商業
▪ 描述
5 古戰場
主要景點
編輯
鐵獅峰
小山叫鐵獅峰,屬於人造山,建於1826年。當時沒有推土機,41米高的山峰據說是當地婦女用背簍從兩公里外的地方背土壘成的。
鐵獅子
滑鐵盧鎮拿破崙雕像
沿226級台階拾級而上,峰頂上迎接人們的是一頭威風凜然的鐵獅子,它的前爪緊緊地抓住一隻象徵著世界的鐵球,兩隻眼睛「獅」視眈眈地盯著南方的法蘭西,於威嚴中透出一股肅殺之氣。這頭雄獅重達28噸,據說是為紀念歐洲聯軍的勝利,用繳獲的法國軍隊的槍炮熔鑄而成的。鐵獅下的碑座上沒有題詞,只刻著「1815.6.18」字樣。但就是這串簡單的數字卻讓人不由自主地想起200多年前的那場影響歐洲歷史進程的戰爭。
英雄之戰
編輯
1815年6月18日,以拿破崙·波拿巴(威靈頓評價:「在過去的時代,在現在的時代,在任何時代,最偉大的將軍都是——拿破崙。」)為統帥的法國軍隊和以英國人威靈頓公爵(拿破崙皇帝評價:「公爵的治軍之才不在我之下,而且還有小心謹慎的長處。」)為統帥的歐洲聯軍,在這里展開了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決戰。雙方投入的兵力14萬多人,戰局幾經反復,廝殺異常激烈,田野一片血紅。這場決戰持續了大約12個小時,歐洲各國的君主們此時此刻總算鬆了一口氣,他們終於知道自己的軍隊戰勝了那位不可一世的法國皇帝拿破崙·波拿巴。
在世界戰爭史上,滑鐵盧大戰以戰線短、時間短、影響大、結局意外而著稱。正如維克多·雨果所說,滑鐵盧是一場一流的戰爭,而得勝的卻是二流的將軍。至於其中的原因,維克多·雨果也在《悲慘世界》滑鐵盧一卷中作了這樣的描述:大戰的前一天突降大雨,整個滑鐵盧田野變成一片泥沼,拿破崙·波拿巴的作戰主力火炮隊在泥沼中掙扎,遲遲進不了陣地,所以進攻炮打晚了。失敗由此成為定局。如
拿破崙視察軍隊
果沒有那場大雨,進攻炮提早打響,大戰在普魯士人圍上來之前就結束,歷史會不會是另一種寫法?
這一戰,不僅徹底結束了拿破崙·波拿巴的軍事生涯和政治生命,改變了歐洲的歷史進程,也使這一大片堆滿了六萬多具將士屍骨的土地永遠載入史冊,成為一代又一代人憑吊的古戰場,「滑鐵盧」這三個字也從此成為「失敗」的代名詞而流傳下來,並在全世界廣泛使用。
勝利未使勝利者名利雙收。威靈頓公爵當年的總參謀部就設在滑鐵盧鎮上,那是一座兩層的小樓,現在是威靈頓紀念館。這個紀念館里至今保存著比利時國王關於威靈頓的「授封書」:授予威靈頓滑鐵盧親王一世稱號,並將滑鐵盧周圍1083公頃的森林和土地同時封授。此稱號和封地永遠有效並可世襲。
威靈頓
遺憾的是,威靈頓雖然獲利不小,但卻沒留下什麼威名。對於前來憑弔古戰場的各國遊客來說,尋找威靈頓將軍紀念館並不難。但奇怪的是,遊客中對於這位得勝的將軍似乎並不感興趣,去過他紀念館的人實在是少得可憐,而且許多人甚至不知道威靈頓為何許人。前來滑鐵盧的人只知有拿破崙·波拿巴,不知有威靈頓,這著實是樁耐人尋味的怪事。
在今天的滑鐵盧,除了威靈頓公爵住過的這幢作為聯軍統帥部的紀念館以外,再也找不到一處關於這位凱旋將軍的紀念地、紀念碑或者別的什麼紀念物。滑鐵盧鎮上有許多出售紀念品的小商店,這些紀念品無論是圖片還是紀念章幾乎都是拿破崙·波拿巴的頭像和名字,卻很難見到與威靈頓有關的東西。惟一能聽到或見到威靈頓名字的地方,是鐵獅峰下的滑鐵盧戰爭紀念館,那裡有許多圖片、實物以及音像製品,它們向遊客再現了這場大戰的經過,其中自然要提到交戰雙方軍隊的統帥。許多遊客就是在這里才第一次得知拿破崙·波拿巴在滑鐵盧碰到的對手原來是個英國人,他的名字叫阿瑟-韋爾斯利(威靈頓公爵 Arthur Wellesley, first Duke of Wellington)。
失敗者變崇高
編輯
1815年,滑鐵盧大戰幾天後,拿破崙·波拿巴被再次流放。這次他被遠遠地流放到大西洋一個孤島上,1821年5月5日17時49分拿破崙·波拿巴死於聖赫勒拿島上,死因為砒霜中毒而死,但也有人說是病死的
鐵獅峰中文說明
,說法多種多樣。
然而,「失敗反而把失敗者變得更崇高了,倒了的拿破崙·波拿巴彷彿比立著的拿破崙·波拿巴更為高大。」維克多·雨果的話在今天的滑鐵盧得到了確實的印證,在鐵獅峰下的拿破崙·波拿巴紀念館旁邊、進入滑鐵盧鎮的入口處,這個矮子將軍的銅像傲然聳立在一座高高的圓柱形基座上。這位一向高傲自大的法國皇帝,身著戎裝,身體略微側斜,兩臂交叉抱胸,兩眼直視前方。那神態瀟灑自信,儼然一副目空一切的勝利者姿態。假如威靈頓在世,不知他對拿破崙·波拿巴的雕像會作何感想。
而對比利時人來說,把一個失敗的侵略者的塑像立在自己的國土上,卻是需要非凡氣度的。這樣做,不只是對歷史的尊重,也是對拿破崙·波拿巴的尊重。在包括比利
比利時滑鐵盧戰場紀念碑
時在內的整個歐洲人的心中,拿破崙·波拿巴雖有其殘忍、暴戾乃至卑劣的一面,但仍不失為偉大的政治家、一流的將軍、真正的英雄。在滑鐵盧戰場上,拿破崙·波拿巴雖然是個徹底的失敗者,可是他的名字連同他的氣概以及他的影響遠遠地壓倒了他的對手,從而永遠地留在了這片古老的土地上。
象徵意義:拿破崙一直打勝仗,直到在滑鐵盧大敗,之後拿破崙被囚禁。所以滑鐵盧用來形容由成功到失敗的轉折點。
最大贏家
編輯
展開大戰
1815年6月18日,拿破崙指揮的法國軍隊和英國將軍威靈頓指揮的反法聯軍
各國軍隊圖示
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近郊的滑鐵盧村展開大戰,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滑鐵盧戰役。黃昏時分,反法聯軍控制了戰場的主動權,拿破崙的軍隊敗局已定。一個名叫羅斯伍茲的商業情報員悄悄撤離了戰場,騎快馬奔向布魯塞爾,然後又轉到奧斯坦德港。深夜時分,他跳上了一艘有特別通行證的快船。6月19日清晨,他在英國的弗克斯頓上岸。他的老闆正在那裡親自等候。老闆接過信件,快速打開信封,瀏覽了一下戰報標題,然後就策馬直奔倫敦的股票交易所。
交易所老闆
這家股票交易所老闆名叫內森·羅斯柴爾德,而這個名叫羅斯伍茲的人,則是受雇與羅斯
內森·羅斯柴爾德
柴爾德商業家族的情報員。羅斯柴爾德商業家族的創始人是梅耶。羅斯柴爾德,他原本是法蘭克福的一名金匠,後來涉足銀行業。到1800年的時候,羅斯柴爾德家族已經成為法蘭克福最富有的猶太家族,內森是梅耶的第三個兒子。1798年他被父親派到英國開拓羅斯切爾德家族的銀行業務。內森是一個城府極深行事果決的銀行家,到1815年,他應經成為倫敦首屈一指的銀行寡頭,與此同時,內森的大哥阿姆斯洛在法蘭克福打理羅斯柴爾德家族銀行的大本營,他的二哥所羅門在奧地利的維也納建立了家族的另一家分支銀行,他的四弟卡爾在義大利的那不勒斯建立了一個銀行,他的五弟傑姆斯在法國巴黎建立了一家銀行。羅斯柴爾德家族由此成為金融史上最具傳奇色彩的國際銀行集團。
情報收集
早在滑鐵盧戰役之前,羅斯柴爾德家族就建立了自己的戰略情報收集和快遞系統。他們的情報人員住在歐洲的各大城市。更關鍵的是,這個情報系統的效率和准確度遠遠超過了政府的信息網路。正因如此,羅斯切爾德家族才能在第一時間得知了滑鐵盧戰役的結果。
意義重大
滑鐵盧戰役的結果不僅在軍事意義上重大,而且對金融界的影響同樣深遠。如果拿破崙的大軍勝利,則法國就會成為歐洲的主宰,英國公債的價格就將大跌;相反,如果拿破崙大敗,則英國主導歐洲,英國公債就會大漲特漲。
內森的商業
才能在這個時候淋漓盡致的展現出來。回到倫敦股票交易所後,他並沒有大量買進英國公債,而是反其道而行,讓交易員大量拋售英國公債。由於被大量拋售,英國公債的價格開始下跌,越下跌越有人跟著拋售由此形成惡性循環,幾個小時後,英國公債的價格只剩下原價的百分之五,這個時候,內森又讓交易員大量買進英國公債。到了6月21日晚11點,英國軍隊在滑鐵盧取得勝利的消息才傳到倫敦。此時的羅斯柴爾德家族因持有大量的英國國債,已經成了英國政府最大的債權人。這意味著英國人以後向英國政府的各項納稅所得,絕大多數都成了羅斯柴爾德銀行的囊中之物,羅斯柴爾德家族也由此控制了大英帝國的經濟命脈。有人估算,羅斯柴爾德家族在滑鐵盧戰役之後的一兩天內賺到的錢就超過了拿破崙打十年戰爭的受獲。內森也絲毫不掩飾自己的得意之情,他說:我根本不在乎什麼樣的人被放在這個王位上來統治這個強大的日不落帝國。誰控制著大英帝國的貨幣供應誰就控制了大英帝國,而我控制了大英帝國的貨幣供應。
憑借著滑鐵盧戰役的狂賺,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勢力急速膨脹,很快就操控了整個的歐洲金融市場。有人估算,到1850年,羅斯柴爾德家族就積累了60億美元的財富,成了有史以來最龐大的金融帝國。此後,他們在家族銀行體系中首先建立了不用實物黃金運輸的賬目清算系統,而這竟成了今天國際金融的通用規則。更讓人震驚的是,他們家族竟然長期控制著國際市場上的黃金定價,直到2004年才宣布退出。
1812年,梅耶.羅斯柴爾德去世,去世之前,他立下了森嚴的遺囑,絕對不允許後人向外界透露家族的財產情況,他的遺囑也確實被後人嚴格的執行著,所以直到今天,依然沒有人能清楚的說出這個家族到底有多少財富。可是在近二百年的時間里,羅斯柴爾德家族一直控制著歐洲乃至世界的金融業,這一點,從來都是不爭的事實。
描述
關於滑鐵盧戰役,歷史學家和文學家進行過很多激動人心的描述,可是,他們很少提到這場戰役對世界金融業的影響---雖然這種影響確實存在、由此可見,我們解讀歷史也要從多面入手。如果遺漏了金融史,那我們閱讀的滑鐵盧就是不完整的。
總之,滑鐵盧雖然只打了一天,但這一天足以改變很多人的命運。滑鐵盧戰役之後,反法聯軍很快攻佔了巴黎,聲名顯赫的法國皇帝拿破崙不得不再次宣布退位,之後被流放到了大西洋上的聖赫勒拿島。由於在滑鐵盧打敗了拿破崙的英國指揮官威靈頓也因此一舉成名。可是,很多歷史學家指出,滑鐵盧最大的贏家不是威靈頓將軍,而是羅斯柴爾德家族。內森.羅斯柴爾德利用自己布下的強大的信息網,打了一場漂亮的戰爭。某種意義上,拿破崙的滑鐵盧成了羅斯柴爾德家族的凱旋門!
望採納
B. 歷史學家的相關書籍
胡繩的《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這應該是中國近代史的較經典的著作。
還有蔣廷黻《中國近代史》
範文瀾《中國近代史》
李鼎聲《中國近代史》
林增平編《中國近代史》
李侃等主編《中國近代史》(中華書局1977年初版,1979年再版,1982年三版,1993年四版),包括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之間八十年的歷史。
[美]費正清主編《劍橋中國晚清史(1800-1911)》
徐中約《中國近代史》(The Rise of Modern China),紐約牛津大學1970年版
「中國近代史」教材與參考書:
李侃等編《中國近代史》(第四版),中華書局。
胡繩《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人民出版社。
陳旭麓主編《近代中國八十年》,上海人民出版社。
庄練《中國近代史上的關鍵人物》,中華書局。
茅海建《天朝的崩潰》,三聯。
茅家琦《太平天國通史》,南京大學出版社。
蔣孟引《第二次鴉片戰爭》,三聯。
夏東元《洋務運動史》,華東師大出版社。
陳書麟《中法戰爭》,海洋出版社。
戚其章《甲午戰爭史》,人民出版社。
廖一中等《義和團運動史》,人民出版社。
侯宜傑《二十世紀初中國政治改革風潮——清末立憲運動史》,人民出版社。
金沖及等《辛亥革命史稿》,上海人民出版社 2010年6月12日,美國出版發行公司「General Books LLC」編輯出版了英文版《現代中國歷史學家》(英文書名《Modern Chinese Historians》),內收陳寅恪、羅振玉、郭沫若、顧頡剛、黃現璠、季羨林,柏楊、黃仁宇等一批中國現代著名史學家。同年7月29日,法國出版集團「Livres Groupe」繼而出版了法文版《中國歷史學家》(法文書名《Historien Chinois》),內收司馬遷、司馬光、陳壽、董仲舒、褚遂良、華核、范曄、馬端臨、黃宗羲、顧炎武、黃現璠等一批中國古今史學家。這兩本書名類同的外文書皆專門收錄中國歷史學家,屬專門介紹中國歷史學家生平及其業績的傳記。
C. 史記是西漢著名歷史學家誰寫的一部史書
《史記》最初稱為《太史公》或《太史公記》、《太史記》,是西漢史學版家司馬遷撰寫的權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馬遷開始了《太史公書》即後來被稱為《史記》的史書創作。該著作前後經歷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史記》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萬五千餘字,比《呂氏春秋》多二十八萬八千餘字。《史記》規模巨大,體系完備,而且對此後的紀傳體史書影響很深,歷朝正史皆採用這種體裁撰寫。
《史記》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與後來的《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合稱「前四史」 ,對後世史學和文學的發展都產生了深遠影響。
D. 我也做個歷史學家 請朋友說下從哪裡做起 入門書推薦幾部
剛開始培養興趣是關鍵,找一些有意思的,強烈推薦《笑傲史記》,從頭開始講歷史,特別完整,而且語言很通俗幽默
E. 歷史學家要看多少書籍
這個就多了,從中國古代史,看到現代,近代,當代
F. 了解學習中國歷史應該看什麼書
一、《上下五千年》
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國發展史、重大歷史事件及名人簡介為一身的優秀歷史讀物。作者選擇重要和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據史籍材料,加以組織和剪裁,用現代語言寫出來,通俗易懂。
二、《史記》
《史記》全書包括十二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三十世家(記諸侯國和漢代諸侯、勛貴興亡)、七十列傳(記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跡,主要敘人臣,其中最後一篇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書(記各種典章制度記禮、樂、音律、歷法、天文、封禪、水利、財用),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餘字。
三、《資治通鑒》
由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多卷本編年體史書,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主要以時間為綱,事件為目,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寫起,到五代後周世宗顯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筆,涵蓋16朝1362年的歷史,是中國第一部編年體通史。
四、《中國通史》
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用白話文寫成的中國通史,初版於1923年9月,出版後數十年內不斷重印再版,僅1933年至1935年間就重版了4次,是民國時期發行量最大的一部中國通史。《中國通史》上起遠古時代,下至作者寫作之年(1922年),是一本名副其實的中國通史。在20世紀的史學界,憑個人力量獨立完成,囊括了古代、近代和現代三大時段的中國全通史,迄今為此,本書也是其中最權威和最完整的一部。
G. 清朝歷史書籍,不是現在的歷史學家寫的,是真正的史書
TXT的就是打醬油的。。真正有價值的,都是繁體字豎排的。。。而且最好是看國專家第一歷史檔案屬館的原件。。。。
比如《康熙起居注》320冊,《乾隆起居注》1500冊。
《清實錄》60冊。
不過樓主也是葉公好龍之人。。。清史稿有800萬字。。48冊。。估計只是說說而已。。
真正去看。。就力不從心仂。。
H. 歷史上著名教育學家及其主要著作
國內的:【孔子】(前551-前497)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中國古代偉大的教育學家、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
孔子的教學思想十分豐富。他善於了解學生的個性,因材施教,循序漸進,反對把學習停留在感性認識上,主張在博學的基礎上積極思考、學思並用。他要求教師以身作則、身體力行,把"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結合起來,學生要"當仁不讓於師"。
孔子把"仁"視為最高道德,仁,即"愛人",孔子編著了《春秋》、《詩經》、《尚書》等著作,並整理了後世著名的"六經",即《詩》、《書》、《禮》、《易》、《樂》、《春秋》作為教授學生的教材。孔子的言論收集在其弟子所編的《論語》里。參見第三、四卷中的"孔子"。
【孟子】(前372-前289)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學家。名軻,字子輿,魯國鄒(今山東省鄒縣)人。
基於民本主義思想,孟子反對兼並戰爭,提出"仁政"主張。孟子認為,教育主要是為了"明人倫",受教育者能了解和遵守封建社會中的等級制度。他以為學習要遵循正確的途徑,不斷地進修,使自己有高深的造詣,使自己默識心通,變為自己的知識財富。
孟子的整個教育思想以"性善"為基礎,注重"存"、"養"的功夫。今存《孟子》一書,一般認為是他的學生對他言行的記載,是研究孟子教育思想的重要材料。《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稱為四書,為宋明以來封建教育的主要教材。
【荀況】(前313-前238)
中國先秦時期傑出的思想家和教育學家。
荀況明確提出教育目的是培養士、君子和聖人,發揮教育在國家中的作用,他認為,人生無貴賤、智愚與貧富之分,使人們產生區別的唯一力量是教育,環境對人也發生積極或消極作用,提出"性惡論",認為教育能夠化性惡為性善;荀況重視道德教育,"禮義"是他道德教育思想理論的中心;此外,他還提出了"強學力行"、"學思兼顧"、"專一有恆"、"積漸全盡"等教學方法。荀況認為在教學上教師的作用很大,教師有絕對的權威,特別重視教師的尊嚴。
《荀子》一書是經過後人整理而成,共有32篇,是研究荀子思想的主要資料。參見第三、四卷中的"荀子"。
【董仲舒】(前179-前104)
中國西漢儒家思想家、教育學家。
董仲舒的教育思想是以人性論為基礎的。認為教育對社 會的作用在於防止惡性、培養善性,對個人的作用則在於行善。董仲舒曾提出三個重要政策: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開創太學,改革選士制度;興教化,正萬民。在教育方法上注重專一虛靜、強勉努力和博學多聞,認為德育必須通過智育來進行。
著作僅存《春秋繁露》17卷82篇。
【文翁】西漢人,姓文,名黨,字翁仲。
西漢時期教育學家。
景帝時任蜀郡太守,在此期間,倡導教化,教民讀書,學法令,選拔郡縣小吏10餘人到京都研習儒經,在成都城中設立學校,選官吏子弟入學。重視對學生進行從政能力的培養。景帝嘉獎文翁興學,文翁興學實為中國歷史上地方政府設立學校之始,對社會風氣的形成也有一定的關系。
【王充】(27-約97)
中國漢代唯物主義哲學家、教育學家。
王充從人性可以改變的觀點出發,認為人的知識、才能、道德品質都是在教育和環境的影響下形成和改變的。他承認把禮、樂、射、御等作為主要的教育內容。提出學習必須靠耳、目感覺器官獲得,開動腦筋進行理性思考。他批判了封建神學,提出了一些唯物主義的教育思想主張。
主要著作:《論衡》、《譏俗》、《政務》、《養性》等。
【顏之推】(531-約595)
中國南北朝時期思想家、教育學家。
完全繼承了孔子的"唯上智與下愚不移"的先驗論觀點,強調中人教育。要求子弟學習內容以儒家經典為主,成為勤勉、博學、多能、務實、學以致用的人才。把家庭教育放在首位,提倡及早對兒童進行教育,甚至認為家庭教育應從胎教開始,並主張重視對兒童進行正確的語言教育。提出學習時要虛心,師友之間共同研究切磋,對士大夫進行"實學"教育,使其成為國家需要的人才。
顏之推的著作今存《顏氏家訓》20篇,《還冤志》3卷。
【周敦頤】(1017-1073)
北宋哲學家、教育學家。
周敦頤的教育主張以"學為聖人"為宗旨,認為教育的目的正是要使人們善惡歸善,求得"仁義中正"。他尤其強調德育在教育中的首要地位,認為"君子進德修業"是學習的根本,知識是為德育服務的工具。在教育和學習方法上,他主張要靠自己的學習和思索,也要有教師和朋友的指導作用。
他的著作有《通書》、《太極圖說》等被後人編為《周子全書》和《周濂溪集》。
【二程】程顥(1032-1085)、程頤(1033-1107)兄弟。
北宋兩位著名理學家、教育學家。
哲學上,把"道"看做第一性,把"氣"看做第二性的思想為南宋朱熹的客觀唯心主義奠定了理論基礎。在政治上激烈反對王安石變法革新主張,主張治理國家以德治為主,與法治兼顧。二程將學做聖人當做教育的目的,要求養心寡慾,加強自我修養,以理性感受來認識掌握知識,把知和行統一起來,注重讀書方法。
二程是宋明理學的奠基人,後世學者將其論述統收在《二程全書》。
【朱熹】(1130-1200)
南宋哲學家、教育學家。
宋代集理學之大成者。朱熹的哲學思想的核心是"理",認為理是超然於物、無處不在的、獨立於自然界之外的絕對精神。在教育方面,重修白鹿洞書院,訂《白鹿洞書院學規》,修復嶽麓書院,從政之餘,執教達50年。提出"明人倫"的教育和學習的目的,重視兒童教育、大學教育,還提出了適時地啟發、教人有序等教學方法和原則。他的學生將其讀書方法歸結為:循序漸進、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己體察、著緊用力、居敬持志六條。
朱熹編著的《蒙童須知》、《小學》、《近思錄》等在宋末成為封建學校的教科書。奠定理學基礎的著作有《西銘解義》、《論語集注》等。
【陸九淵】(1139-1193)
南宋思想家、教育學家。
肯定"理"是永恆不變的封建道德,主張唯心主義。提出"明理、立心、做人"的教育目的,還提出"切己自反,改過遷善"的道德教育的基本觀點。以道德教育和修養為唯一的教育內容,堅持了儒家教育的傳統精神。主張教學中要依照自立自得、注重心教、優游讀書、致疑切思的原則。
著有《象山全集》。
【柳宗元】(773-819)
唐代中期思想家、文學家和教育學家。
柳宗元一生重視教育,認為君子不是天生的,強調後天學習,提倡博覽群書、博採眾長。他的師生觀具有一定的民主平等精神。柳宗元多次對當時腐敗的教育制度進行批判,反對科舉制度。他的一生不但重視教育理論,也非常重視教育實踐。認為君子應以學習儒家經典為主,學到利人濟世的實用知識。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主要體現在《河東先生集》。
【韓愈】(768-827)
中國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學家。又稱昌黎先生。
韓愈曾任地方官,支持提倡地方教育。他把學校教育作為統治人民的重要工具,主張把教育與刑法並列起來。教育的內容是《詩》、《書》、《易》、《春秋》。在教學方法上提出"業精於勤,荒於嬉;行成於思,毀於隨"的主張;另外也十分重視先秦儒學一貫主張的"因材施教"的教學原則,應用正反兩方面的例子對學生進行教育。韓愈教育思想的精華在關於教師問題的論述,反對"恥學於師"。韓愈還十分注意人才問題。在韓愈的教育思想中包含著樸素的唯物主義和辯證法因素。
他的主要教育思想集中表現在《師說》、《進學解》、《子產不毀鄉校頌》及《潮州請置鄉校牒》等文章中,此外還有其弟子李漢編的《昌黎先生集》等。
【胡瑗】(993-1059)
北宋學者、教育學家。
他的學術地位、教育成績在宋代頗為著名,曾創造了聞名後世的"蘇湖教法"。胡瑗倡導以儒家思想為中心、體現封建統治階級利益的"正學",根據"明體達用"形成他的教育思想;胡瑗主張走出書齋、因材施教,此外他還很重視文娛體育。胡瑗的教育思想對王安石、顏元等的教育思想有一定的影響。
主要著作《論語說》、《洪範口義》(二卷)、《春秋口義》(十二卷)、《景佑樂府奏議》等書。
【王安石】(1021-1086)
中國北宋文學家、思想家、教育學家。
王安石認為,教育的目的是要造就"可以成為天下國家之用"的治國人才。強調封建倫理道德的修養,重視培養從事實際工作的能力和才幹。王安石在變法期間,對科舉制度和學校制度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教育制度和科舉制度方面親自製訂了有關措施,在中國封建社會後期的歷史上是有很大影響的。王安石在發展中國古代教育理論和改革國家教育制度方面貢獻卓著。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集中在《上仁宗皇帝言事書》、《原教》、 《傷仲永》、《慈溪縣學記》等文章里。
【王守仁】(1472-1528)
明代中葉主觀唯心主義集大成者、教育學家。
在哲學思想上的主要內容有"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三部分,承襲了孟子和陸九淵的學說並加以發展。提出教育的作用是恢復良知,教學的原則和方法是學和行相結合、自求自得、獨立思考。重視兒童教育,強調根據兒童接受能力發展兒童的個性。
著有《王文成公全書》38卷。
【李贄】(1527-1602)
明朝末年思想家、文學家、教育學家。
反對舉功業、求名利的學習目的,提倡"關心天下百姓痛癢"、"治天下"的學習目的,既注重為學,也重視為人。以"童心"說揭露理學教育對人民的毒害,提倡"因材而篤"的教育觀點。
主要著作有《藏書》、《續藏書》、《焚書》等。
【黃宗羲】(1610-1695)
明清之際思想家、史學家和教育學家。
人稱梨洲先生。對天文、算術、樂律、經史百家及釋道等有獨到見解。哲學上認為品質人心是渾然流行之體,是公共之物。反對科舉制度,認為學校既是培養人才的場所,也是各級政府的監督機構,依據民主政治制度的理想,提出由大學、小學和書院構成的學校體系,教學內容注重實用,主張開設五經、兵法、歷算、醫射等科。
著有《明儒學案》等。
【王夫之】(1619-1692)
明清之際哲學家、教育學家。人稱船山先生。
政治上主張忠君尊君;哲學上認為存在決定意識、精神依存於物質的世界的觀點。以他的唯物主義思想、社會進化論和"日生日成"的人性論學說為基礎提出其教育思想,發展古代的"學"與"思"、"知"與"行"相結合的教育原理,提出"學思相資"的教育教學理論,還提出了"學思結合、二者並重"的教學方法和原則,提倡依照兒童的特點對兒童進行教育。
著有《船山遺書》等。
【陶行知】(1891-1946)
中國近現代史上著名的人民教育家。1917年從美國哥倫比亞大學回國,任南京高等師范學校教授、教務主任,東南大學教育科主任。1920年與朱其慧、晏陽初等發起成立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任執行書記,致力於平民教育。1926年,起草發表《中華教育改進社改造全國鄉村教育宣言》。1927年,創辦曉庄師范,任校長。九一八事變後,組織國難教育社,創辦「山海工學團」,主張採用「小先生制」,實行「即知即傳」。發起組織生活教育社。1934年出版《生活教育》半月刊。一二九運動後,積極參加抗日民主運動,與沈鈞儒等聯名發表《團結禦侮》宣言,提出教育必須為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服務的主張。1945年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任中央常委兼教育委員會主任委員。著有《陶行知全集》(六卷)、《普及教育》(三集)等。
在批判杜威「教育即生活」的基礎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主張,形成「生活教育」教育思想體系。
I. 老一輩歷史學家研究中國上古史的書籍或爭論的點
爭論的點就是春秋之前到底是歷史還是傳說,真實歷史從何時開始何時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