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德國歷史博物館的建築風格是怎麼樣的
德國歷史博物館建築設計
或者欣賞近在幾米之外的雄偉的巴洛克建築「軍械庫」。這座菩提樹下大街最古老的建築和貝聿銘設計的擴建大樓一起成為完整的德國歷史博物館。軍械...
2. 德國國家歷史博物館的設計亮點
貝聿銘以一個略帶弧形,幾乎與主體建築等高的玻璃廊廳妥善地解決了同巴洛克建築軍械庫之間距離上的沖突。這個玻璃廊廳使人們可以仰望天空。在地下層設有連接新老博物館的通道。天橋,廊台,梁腹板,樓梯在不同的高度交叉連接,限定著廊廳的區域。在建造中廊廳採用了同巴黎盧浮宮金字塔一樣水晶般的最高品質玻璃,從視覺上拓展了狹小場地的范圍。玻璃牆幕既分隔開兩幢建築物,又使其相互關聯。博物館的參觀者在映現的巴洛克建築富麗堂皇的背景下閑逛的同時,古老的建築也隨之在「運動」。貝聿銘還在新館的入口處很有自我意識地對著巴洛克建築和宮殿建築的豁口設置一個玻璃的螺旋樓梯塔。在這個沒有迴旋餘地處聳立這么個「捕捉眼」可以說幾乎是唯一的可能,使新館在體形上有一個吸引點,將人們的注意力從軍械庫和新瓦赫的阻隔後面吸引過來。因為這樣的玻璃螺旋樓梯塔常被用在百貨商店或購物中心,所以也有批評者對此謹慎地提出了批評。事實上建築美的創造不僅僅是建築師突發奇想的結果,更主要的是根據其功能需要所作的安排。在剩下的建築用地約近2000m2上貝聿銘設計了一個簡潔明了的三角形幾何體。各展覽大廳都分布在裡面。三角幾何體是貝聿銘在建築設計中經常使用的基本形式,在他著名的建築中都曾運用到。華盛頓國家美術館東館是兩個相互構成個梯形的三角形;香港的中國銀行大廈是由一組排列和旋轉了三角體構成;巴黎盧浮宮金字塔是由四個三角形在一個正方形上築成的空間。德國歷史博物館新館的三角形體也是整個建築的支撐結構。它不僅適應了基地錐形的布局,確立北面的建築基線,同時也使建築空間的開放處面朝西南方向,即對著通向林登大街的豁口。新館的北面切出的平台以一個「雙重三角體」出現是個合乎邏輯的空間布局。西南側面的一塊略帶弧形的牆面使得三角幾何體原本生硬的稜角同廊廳和螺旋樓梯塔的動感諧調起來。在弧形牆面接近頂端處自下而上開了個光線槽,它同上面的玻璃內陽台相連,參觀者能在這里休息一下或眺望一下窗外。在這兒人們可以發現新館同辛克老博物館著名柱廊的聯系之處
3. 急!急!急!求德國歷史博物館剖面圖及各層平面圖及立面圖
這TMD國家機密啊,給你了人家還怎麼混
4. 貝聿銘設計的德國歷史博物館新館的平面圖或立面圖或剖面圖,我們留的作業是分析大師的作品,急!急!
你們老師真會留作業
應該先帶你們去參觀一下
5. 急求貝聿銘德國歷史博物館cad
德國歷史博物館(德文:Deutsches Historisches Museum,縮寫:DHM)是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國家歷史博物館。它的任務是向參觀者展示德國從孕育初期直至現代的歷史
6. 柏林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柏林東抄亞藝術博物館的前身是柏林皇家博物館,屬於當時的東普魯士王國博物院。1918年,改成國立博物館。一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之前,該館通過各種渠道使館藏得到了極大豐富,現在是德國17個國立博物館之一,在世界上享有一定的聲望。
柏林博物館島上的建築群是一組獨特的文化遺產。島上的五座博物館形態各異,卻又和諧統一,施普雷河從兩側流過,使它們的氣勢更加宏偉磅礴。1999年,這組博物館群落被列入了世界遺產名錄。博物館島集中了德國博物館的精華,其中包括匯集了世界美術大師作品的國家繪畫陳列館、德國歷史博物館等。博物館島位於前東柏林地段,當時由於經濟困難,島上各大博物館年久失修,破爛不堪。德國歷史博物館在歷史上曾是一個兵器庫。1695年弗里德里希三世為兵器庫奠基,1730年才全部完工。從1731年到1876年它一直是普魯士王國的軍械庫。博物館群體建築在二次大戰中70%以上被毀,二次大戰之後,東西柏林分裂,博物館中的藏品也分散在東西柏林多處。兩德統一後德國政府投入大量資金對島上的所有建築進行了維修。
7. 德國歷史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柏林軍械庫建於1695年。德國歷史博物館成立於1987年,由德國總理赫爾穆特·科爾和柏林市長迪普根(內容Eberhard Diepgen)創建於柏林建城750周年之際。2004年,由貝聿銘設計的博物館新翼完成。2006年,軍械庫建築修復後,永久展覽對公眾開放,主題為「兩千年德國歷史的圖像和見證」。
8. 德國歷史博物館logo用的什麼字體
Helvetica是由米耶丁格和愛德華德?霍夫曼(Eard Hoffmann)在瑞士哈斯鑄造所(Haas』sche Schriftgießerei)所製做。作為排版鉛字製作的。當時人們熟悉的是「國際字體風格」(也稱為「瑞士風格」),比如Josef Muller-Brockmann在1896年推廣Akzidenz Grotesk這類在50多年前製作的無襯線字體,並由德國鑄造所Berthold持續進行市場推廣。因此哈斯希望能設計一套新的無襯線字體能夠與Akzidenz Grotesk在瑞士市場上競爭。最初的名稱是「Neue Haas Grotesk」,意為「哈斯的新無襯線鉛字」,後來哈斯的德國母公司斯滕佩爾(Stempel)在1960年曾考慮將名字改為Helvetia(源自拉丁文的「瑞士」一詞),不過最終改為Helvetica,在拉丁文中意味"瑞士的",以使其更具有國際市場競爭力。現在,Helvetica由Linotype公司所擁有,Stempel是它的子公司。
Helvetica被視作現代主義在字體設計界的典型代表。按照現代主義的觀點,字體應該「像一個透明的容器一樣」,使得讀者在閱讀的時候專注於文字所表達的內容,而不會關注文字本身所使用的字體。由於這種特點的存在,使得Helvetica適合用於表達各種各樣的信息,並且在平面設計界獲得了廣泛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