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高中歷史文科會考知識點總結(最好按時間順序,國內外分)
必修一政治史,分中國古代:中央官制,地方官制等;中國近現代:鴉片戰爭,抗日戰爭等各種戰爭及建國後各種建設;世界古代:希臘羅馬政治制度;世界近現代:資本主義制度得發展,社會主義,馬克思主義,
冷戰,多極化。 必修二經濟史,分中國古代:各朝經濟政策,小農經濟,重農抑商等;中國近現代:洋務運動,民族資本主義的發展,建國後計劃經濟及市場經濟等;世界近現代: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的拓展,第一,二次工業革命,蘇聯的經濟建設; 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中國古代:儒家思想得發展(孔孟,程朱理學,陸王心學,明清進步思想家),道家思想;中國近現代:魏源"開眼看世界",洋務派"中體西用",康梁維新思想,辛亥革命理論,新文化運動,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思想;世界古代:智者學派,蘇格拉底,柏拉圖,亞力士多德,文藝復興,宗教改革;世界近現代:啟蒙運動等。 必修三科技文化史:中國古代:四大發明,數學及天文歷法,書法藝術,文學藝術等;中國近現代:兩彈一星,袁隆平雜交水稻,信息技術發展,雙百方針,現代教育發展;世界:伽利略,牛頓三大定律,相對論,量子力學,生物進化論,細胞學說,第一,二,三次工業革命科技成果,文學發展,美術發展,音樂發展。 重點大概就是這些,建議分各個時期記憶,條理比較清晰,望採納
❷ 求高考歷史全面的知識點
這個,我敢說沒有人能總結出來。即使是命題人,全國最優秀的歷史特級教師也不行。你要回知道現在的高考歷答史教學和考試大綱,只要不脫離大綱,任何方面的題都有可能出。知識點其實就是大綱延伸出來的具體的內容。但延伸到哪個方面,就看命題人的興趣了。
考生不僅要熟記教材,還要掌握海量的歷史知識,具備較高的歷史素養,擁有較強的分析解答能力。「想要囊括教材內和非教材的知識點,」 難難難! 只能靠考生自己的逐步學習積累。想要僅在高中三年把歷史學好,不可能的! 這是一個長期積累的過程。需要興趣和自身努力學習有效結合。
我的建議是你把教學和考試大綱找出來。根據上邊列舉的范圍,把它延伸化,只要與之沾邊的內容你都要了解掌握,看的越多越好。再加上一定規模的系統的答題方法的聯系,經過時間的積累,我相信你在高考中能夠把歷史答出好成績的。
❸ 高中文綜知識點和重點總結(政史地)
關於文綜學習的建議,我簡單總結為以下幾點:
1、熟悉課本
對於一個文科僧來說,最重要的就是熟悉課本,因為考題大多都來源於課本,或是原型或是衍生,再復雜的題目都可以在課本中找到答案。
正因如此,老師才會反反復復督促你念好手裡的經,而不要急於去做題。在熟悉課本的過程中,要有的放矢。
首先了解目錄,建立基本的框架結構,幫助知識系統化和條理化。知識不能零散無序,否則在考場默念口訣調動心法的時候容易出現遺漏。
然後在大框架下往裡面填充具體的內容,這時候尤其要注意每部分的小標題,提高記憶的精確性。因為在你不了解你的對手之前,你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完備自己的功夫。
記得有一年政治高考題,題目就直接要求以課本中的一個小標題為范圍進行解答。如果這個時候,你不知道這個小標題,那就很容易走入邪道,game over。
2、整理筆記
整理一份專屬於自己的筆記,但是要建立在你對課本熟練掌握的基礎上,也就是剛剛講的第一點。
那麼現在開始編一本你自己的學習寶典,打破課本和學科的約束,根據自己的需要對它們進行重新整合。這時往往是尋找一個點,進行發散思維。
比如說在歷史課本中,工業革命在經濟和政治兩本書中都有涉及,就可以將他們聯系起來進行整理,這樣一旦考題涉及到工業革命,就可以保證答題角度的豐富性,而不局限於一點。同時,因為是自己整理的,是你已經思考過一遍形成的結果,在記憶和調動時也會更容易。
3、關注時事
文綜與語數外最大的一點不同,還在於它強調時效性,強調與當下熱點的結合。這就要求我們在課本之外,還要關注時事,了解動態。並且在一過程中,不斷思考,將事件與學科知識相結合,多角度挖掘。甚至可以揣測一下這些事件的考點,自己出題自己解答。
由於自身年齡,就拿一個很有年代感的例子,比如當年的「一帶一路」話題十分熱門,我們在看到這個話題時,就可以從政治、地理、歷史三個角度去思考。政治又有可能從政治、經濟、哲學、文化這四個維度進行提問;而地理則會偏重於「一帶一路」經過的地區的特點或者選擇的原因等;而歷史可能就會回顧往昔,引用史料,再讓我們分析說明一些問題。
如果每個熱點問題,我們都能如此進行拆分,那麼在考場上看到這些材料時,我們就能做到胸有成竹。即使是新的材料,因為你在上面的過程中反復地鍛煉了自己調動和運用知識以及全方位思考問題的能力,你也會變得更加淡定從容。
4、答題技巧
在答題的過程中使用一些小的計謀手段,有時可能會讓你收到意想不到的結果。
首先,注意分點標號。一個問答題,往往可以好幾百字,如果不分點,觀點混雜在一起,很容易表達不清甚至出現遺漏的情況,且不利於老師尋找你的得分點。而分點標號就是明確告訴老師這里是一個新的得分點,幫助老師更好的完成閱卷。
同時,在答題過程中多使用專業術語。畢竟你熟悉了那麼久的課本,不就是為了此時此刻能顯擺。使用專業術語,就是向老師強調你對課本掌握的透徹性,顯示出你非常的專業。並且當你分析往年高考題答案時,是不是覺得人家非常的精簡,看起來非常的高大上!其實只要你使用術語,直切問題關鍵,你也可以做到簡潔明了,還省筆墨。
最後,字跡一定要整齊,文科僧最好還是要練練字。如果功力有限,真的無能為力。那退而求其次也要講究整潔。注意字間距和行間距,沒有老師會想看到一堆糾纏在一起的答案,尤其是在高考高強度高密度的改卷壓力下。
總之,你給老師以方便,老師心情好了也會給你以方便。當然這個方便也是在你得分點基本都有的情況下,讓你離題目高分又進一步。
❹ (文科進)高考歷史背哪些..
我今年也來是高3幾乎每次源歷史考試總在80分左右我因為很郁悶但我做今年高考題的時候只錯了3個選擇題你仔細觀察一下高考的題目拿文綜全國一卷來說就有一題我做錯了好像是說法國和德國2戰後第一次合作是在,結果我想了很久也沒想出來答案後來我是照著答案在歷史書上找才找到的~~在那個小字注釋里~~但卻沒寫是他們第一次合作~~高考就是這樣~~~05年的古代史有個夜郎的題目那個好象是滇王印的那副圖~`你要知道所有的細節只要把課本讀透鑽透~~就功到自然成了~~所以關鍵是看不是背背是絕對背不下來的~~
再一個就是祝願所有的文科高考考生今年都能取得理想的成績~~
僅個人觀點~~
❺ 高考文科文綜必考知識點
高考文綜科目裡面地理是文科生學習中最需要理科思維的一科,程度甚於數學。無論是長期的難點地球運動還是棘手的主觀評價部分,都要求人的思路和思考能力。所謂思路就是想法要正,不僅需要知識,也需要常識;而思考能力就是邏輯思維,想法應該縝密、細謹,不能輕敵,不能狂妄,一步一步想,經過嚴格的、有理有據的推理得到本質結論。地理學習中最重要的是堅持,量變才有質變,無數瑣碎知識點的積累才能為原理理論夯實地基。不到高考就不放棄地理學習,保持熟悉的題感、昂揚的姿態和向上的勢頭,就是走向成功。
2、政治學好的重點在於背,有理論基礎才能應用理論去獲取和解讀信息、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論證和探討問題。所以知識點必須熟記,要多角度、多種方法交叉記憶,比如提取知識框架記憶知識細節,再比如按照不同主語把知識點分類記憶,最後甚至需要達到提起某一知識點就知道在書中哪個位置的程度。這是高中文綜復習的重點內容中一個不可忽略的地方。
知識點熟練記誦並且深入了解其內涵之餘,還要關注時事,尤其是權威的分析,深入分析,全面思考,勤加練習,用心歸納總結出題和設置答案的規律。
3、歷史學科對文科生素養與能力要求較高。我們應當善用時間鏈串聯某一階段的經濟政治文化多方面歷史特徵,構建既有宏觀框架
❻ 2010年高考文綜歷史考前必背考點全覽
你把主要的歷史事件背一下 做些題揣摩一下做題思路 關鍵是教材
2009年高考歷史考點
一、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
★考點1、西周時期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建立:BC1046年
(1)分封制
①內容:西周時期周武王把王畿以外的廣大地區和人民分別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後代,讓他們建立諸侯國,拱衛王室。
諸侯的義務:鎮守疆土、隨從作戰、繳納貢賦、朝覲述職等。諸侯的權利:再分封、設置官員、建立武裝、征派賦役
②分封制的作用:西周通過分封制,加強了周天子對地方的統治,擴大了統治區域,到西周後期,王權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壞。
(2)宗法制
①特點:宗法制是實行按照血緣宗族關系分配政治權力,維護政治聯系的制度,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長子繼承製。
②內容:周天子以嫡長子世代繼承最高執政權力,其餘諸子分封為諸侯,諸侯國對於周王室處於附屬地位。周天子為天下的大宗。封為諸侯的庶子對天子為小宗,在本國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長子繼承。諸侯的庶子分封為卿大夫,他們對諸侯為小宗,在本家為大宗,其地位也由嫡長子繼承。從卿大夫到士,也形成同樣的大宗與小宗的關系。這樣按血緣關系的親疏就形成了"周天子-諸侯-卿大夫-士"的宗法等級。
③西周時期政治制度的特點 神權和政權的結合 尚未形成中央集權
★考點2、秦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秦朝的統一:BC230-221 韓趙魏楚燕齊
(1)皇帝制度 君權的至高無上
(2)秦朝的中央機構 三公的職權范圍要注意區別,也是選擇題中經常命題的重點。三公的職責:① 丞相:幫助皇帝處理全國政事;②太尉:負責全國軍務;③御史大夫:是副丞相,執掌群臣奏章,下達皇帝詔令,並負責監察百官。
(3)郡縣制 郡縣的設置的影響。郡縣制的建立:秦滅六國後秦始皇採納李斯推行郡縣制度的建議,把郡縣制推廣到全國。郡縣制的特點在於郡縣的長官都有皇帝任免。郡縣制建立的影響:郡縣制的建立,是中央集權制形成過程中的重要環節。
(4)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 維護了國家的統一,有利於社會經濟的發展
★考點3、漢到元政治制度的演變
(1)漢初郡國並行制 郡縣制與封國制並存,封國制的存在是對中央集權的威脅
(2)唐朝三省六部制 把握好三省六部的職權范圍、工作流程
中書省(負責決策、草擬詔令)--門下省(負責審批詔令)--尚書省(負責執行),最高長官都是宰相,宰相權力一分為三。
(3)元朝的行省制度
認識到行省制的實施有利於加強中央集權,是我們現在省制的開端
(4)漢到元政治制度的特點 表現為中央集權的不斷加強,中央不斷加強對對方的控制和管理,國家的權利不斷集中在君主手中。
★考點4、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
(1)明朝廢丞相設內閣 至此中國古代的宰相制度被廢除了,君主專制發展的發展到一個新的階段。
(2)清朝軍機處的設置 雍正時設立,標志著中國古代君主專制發展到頂峰。
(3)君主專制制度的加強對中國社會發展的影響。
君主專制的加強一定程度上有利於加強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經濟的發展,但從卻妨礙了社會的進步和資本主義萌芽的成長。
二、列強侵略與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
★考點5、鴉片戰爭與《南京條約》(割地、賠款、通商、協定關稅)
(1)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原因
①根本原因是:奪取更多的商品銷售市場和原料產地,打開中國的大門;
②直接原因:中國的禁煙運動;
③導火線:虎門銷煙。
(2)禁煙運動的高潮是林則徐在廣東的虎門銷煙,以此為借口,英國發動了鴉片戰爭,鴉片戰爭期間英國侵佔了香港島
(3)三元里人民抗英斗爭顯示了中國人民的反侵略精神,定海戰役中,葛雲飛犧牲
(4)1842年,中英兩國簽訂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規定:
①割香港島給英國;
②賠款2100萬銀元;
③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海5處為通商口岸;
④關稅中國須同英國商定。
(5)影響:①鴉片戰爭後中國的社會性質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②鴉片戰爭後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外國資本主義和中華民族的矛盾(最主要矛盾),封建主義和人民大眾的矛盾,鴉片戰爭後中國人民肩負的任務是反侵略反封建。
③鴉片戰爭後中國進入了國從此進入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鴉片戰爭是中國歷史的轉折點是中國近代史的開端。
★考點6、第二次鴉片戰爭
(1)第二次鴉片戰爭(1856~1860年)。
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為了進一步打開中國市場。
(2)①1856年英國和法國發動對中國的侵略戰爭,1857年組成英法聯軍。
②1858年清政府與英法美俄簽訂《天津條約》。(軍長可以公開陪)
③1860年英法聯軍攻佔北京後洗劫並焚毀了皇家園林圓明園。
④1860年清政府與英法簽訂了《北京條約》。
(3)影響:第二次鴉片戰爭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了。
★考點7、甲午戰爭和《馬關條約》(天天陪酒)
(1)背景:①19世紀末,經過明治維新的日本制定了以侵略中國為中心的大陸政策;
②1894年朝鮮爆發了東學黨起義;
③清政府寄希望列強調停,消極備戰。
(2)經過:①1894年豐島海戰標志著爆發;
②李鴻章一味避戰求和致使平壤戰役、黃海大戰、遼東戰役和威海衛戰役中均告失敗。
③平壤戰役中回族將領左寶貴壯烈犧牲;
④黃海大戰中鄧世昌犧牲,黃海大戰役後,日本取得黃海海域的制海權。
⑤遼東戰役中,日本在旅順對當地的和平居民實行野蠻的大屠殺。
⑥1895年的威海衛戰役中北洋艦隊全軍覆沒。
(3)結果:簽訂《馬關條約》,規定(一廠二兩三島四口岸)
①割遼東半島、台灣及其附屬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
②賠償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
③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
④允許日本在中國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產品運銷中國內地免收內地稅。
(4)影響:《馬關條約》反映了帝國主義資本輸出、瓜分中國的侵略要求,外國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進入一個新階段,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
★考點8八國聯軍侵華戰爭(餓鷹熱得沒法熬夜)和《辛丑條約》(錢進賓館)
(1)義和團運動提出的口號是"扶清滅洋",反帝愛國運動。義和團運動顯示了中國人民的斗爭勇氣,粉碎了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計劃,沉重打擊了清政府的反動統治。
(2)1900年6月初,八國組成侵略聯軍,鎮壓義和團運動。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清政府徹底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半殖民地半封建統治秩序完全確立。
★考點9侵華日軍的罪行與中國軍民的抗日斗爭
1937年12月,南京淪陷,日軍對放下武器的中國軍人和手無寸鐵的中國市民進行了殺戮,30萬人被殺害。
★考點10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1)建立的原因:中日民族矛盾逐漸上升為主要矛盾,民族危機空前嚴重。
(2)建立的過程:① 1937年八一三事變後國民政府發表《自衛抗戰聲明書》,宣布抵抗暴力。
②八一三事變後根據國共兩黨協議,中國工農紅軍改編為八路軍和新四軍。1937年9月,國民黨公布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國共合作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
(3)建立的意義:使抗日戰爭發展成為有社會各階層愛國人士和海外僑胞共同參加的全民族抗戰,抗戰勝利的根本保證。
★考點11正面戰場的抗戰
正面戰場主要戰役:凇滬會戰、太原會戰與平型關大捷、徐州會戰與台兒庄戰役、武漢會戰。
★考點12敵後戰場的抗戰
①洛川會議:937年8月,中共中央在陝北洛川制定了動員全民族一切力量,爭取抗戰勝利的全面抗戰路線。
②1937年9月,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首府為延安。陝甘寧邊區成為全國抗日根據地的指揮中樞和總後方。
③1940年下半年,彭德懷指揮八路軍一百多個團,在華北進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團大戰,沉重地打擊了日軍的侵略氣焰。
★考點13抗日戰爭的勝利及其歷史地位
(1)1945 8月15日,日本被迫宣布無條件投降,9月2日正式簽訂投降書,中國抗戰取得最後勝利。
(2)原因:全民族抗戰(勝利的根本原因)和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支持。
(3)意義:①抗日戰爭是中國人民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第一次取得了完全勝利。
②為民主革命在全國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③中國的抗日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做出了巨大貢獻,中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高。
三、近代中國的民主革命
★考點14太平天國定都天京 1853年,
★考點15《天朝田畝制度》和《資政新篇》
(1)1853年,太平天國頒布了《天朝田畝制度》,要求廢除封建地主階級所有制。根據"凡天下田,天下同耕"和"無處不均勻"的原則,不論男女,按人口平均分配土地。根據"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歸上主"的原則,規定每戶留足口糧,其餘歸聖庫的產品分配原則。他們試圖在小農經濟基礎上,建立一個"有田同耕,有飯同食,有衣同穿,有錢同使,無處不均勻,無人不飽暖"的理想社會。《天朝田畝制度》突出反映了農民階級要求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願望,是農民反封建斗爭的思想結晶。但平均分配土地的辦法,不符合實際,《天朝田畝制度》實際上並沒有真正實行過。
(2)1859年,為了振興太平天國,洪仁玕提出《資政新篇》,主張向西方學習,進行經濟、政治和文化改革。這是先進的中國最早提出的帶有資本主義色彩的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當時中國向西方尋找真理和探索救國救民道路的迫切願望,具有一定的進步性。由於缺乏相應的社會基礎,以及當時處於戰爭環境,《資政新篇》未能真正施行。
★考點16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1)中國同盟會的成立
①三個團體:興中會、華興會、光復會。
②時間、地點:1905年日本東京。
③建立者:孫中山。
④性質:中國近代第一個全國性的資產階級革命政黨。
★考點17武昌起義
①時間:1911年10月10日。
②參加力量:湖北新軍中的革命黨人。
③影響:成立湖北軍政府,各省紛紛響應,清朝統治土崩瓦解。
★考點18中華民國南京臨時政府成立
中華民國的成立:1912年元旦在南京成立。以中華民國紀年,民國元年為1912年,五色旗為國旗。孫中山擔任臨時大總統
★考點19《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1)頒布:1912年3月,孫中山頒布了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主要內容:①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國民享有人身、言論、著作、集會等權利。
②約法按照立法、行政、司法三權分立的原則構建政治體制。
(3)性質:《中華民國臨時約法》是中國第一部資產階級憲法。
(4)意義:具有反封建的積極意義。
★考點20辛亥革命的歷史意義
①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國第一次完全意義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資產階級民主革命。
②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統治,結束了兩千多年的君主專制政體,沉重打擊了封建主義和帝國主義在中國的統治。
③辛亥革命建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使民主共和觀念逐漸深入人心。
★考點21五四運動
(1)導火線:巴黎和會上中國收回國家主權的正當要求遭無理拒絕。
(2)過程:①1919.5.4-6月初,中心北京,主力學生,口號"外爭國權,內懲國賊"。②1919.6初開始,中心上海,主力工人。
(3)初步成果:北洋軍閥政府被迫釋放被捕學生,罷免親日賣國賊的職務,中國外交代表團拒絕在和約上簽字。
(4)性質意義:五四運動是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運動,它標志著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端。
★考點22中共的"一大"和"二大"
(1)中國共產黨"一大",1921年7月23日在上海召開。
A主要內容:①大會規定黨的任務是推翻資產階級,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階級差別,實現共產主義。
②會議確定黨的中心任務是領導工人運動。
B意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的誕生。
(2)中國共產黨"二大" 制定民主革命綱領
①時間:19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
②主要內容:黨的最高綱領是實現共產主義;最低綱領即民主革命綱領是打倒軍閥,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統一中國為真正的民主共和國。
③意義:制定了中國近代以來第一個徹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
★考點23國民大革命
(1)國民革命運動的興起:1924年初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標志著國共合作的實現和革命統一戰線的正式建立,國民革命運動由此興起。
(2)國民革命運動的高潮:北伐戰爭的順利進軍。1926年7月,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7年初,佔領南京、上海。
(3)國民革命運動的失敗及原因:
①1927年蔣介石和汪精衛分別製造了四一二政變和七一五政變國民革命失敗。
②國民革命的失敗是由於國民黨右派背叛革命;中國共產黨處於幼年時期,犯了右傾機會主義錯誤,放棄對革命和武裝的領導權。
(3)國民革命運動的意義:國民革命運動動搖了北洋軍閥的統治,沉重打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勢力。
★考點24南昌起義
①時間及領導者:1927年8月1日,周恩來、賀龍等率領革命軍在南昌起義。
②意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考點25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和建設
①1927年秋,毛澤東發動秋收起義。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來到井岡山地區,創建井岡山革命根據地,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在革命根據地,中國共產黨開展打土豪、分田地、廢除封建剝削制度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使廣大貧雇農政治上翻了身、經濟上分到土地,生活上有的保障。為了保衛勝利果實,他們積極參軍作戰,努力發展生產。
②1931年冬,在江西瑞金宣布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成立。
--------。。。。。。。。。。。
剩下的傳不完 若感興趣 請你自己看http://wenku..com/view/8c27f700bed5b9f3f90f1c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