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聊城歷史事件

聊城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07 22:41:16

『壹』 聊城的歷史

1、春秋(前770年-前476年)

聊城(今東昌府區,下同)、陽谷、東阿、茌平、高唐屬齊國,莘縣、臨清屬衛國,冠縣屬晉國。

2、戰國(前475年-前221年)

聊城、陽谷、東阿、茌平、高唐屬齊國,臨清、冠縣屬趙國,莘縣屬魏國。

3、秦朝(前221年-前206年)

郡、縣兩級制,境域屬東郡。

4、西漢(前206年-24年)

郡、縣兩級制。聊城、莘縣、陽谷、東阿屬兗州東郡,臨清、冠縣屬冀州魏郡,茌平分屬兗州東郡與青州平原郡,高唐屬青州平原郡。

5、東漢(25年-220年)

州、郡、縣三級制。聊城、莘縣、陽谷、東阿屬兗州東郡,臨清屬冀州魏郡,冠縣屬司州陽平郡(治館陶,今冠縣東古城鎮),茌平屬兗州濟北國,高唐屬青州平原郡。

6、三國(220年-265年)

州、郡、縣三級制。境域屬魏國,聊城、茌平屬青州平原郡,臨清、冠縣、莘縣屬司州部陽平郡(治館陶),陽谷為縣王國,東阿屬兗州東郡,高唐屬冀州部清河郡。

7、西晉(266—316年)

州、郡、縣三級制。聊城、茌平、高唐屬冀州部平原郡,臨清(曾為清河國,治清河,今臨清市)、冠縣、莘縣屬司州部陽平郡,陽谷、東阿屬濟北國及東平國。

8、東晉十六國(319年-420年)

州、郡、縣三級制。境域先後屬後趙、前燕、前秦、後燕、南燕、劉宋6國。前秦清河郡治臨清。後趙、前燕、後燕時陽平郡治館陶。劉宋時濟州治茌平。

9、南北朝(420年-581年)

州、郡、縣三級制。聊城先後屬北魏、東魏、北齊、北周4國。

10、隋朝(581—618年)

初為州、縣二級制,後為郡、縣二級制。聊城、冠縣、莘縣屬魏州武陽郡,臨清、高唐、茌平屬貝州清河郡,陽谷屬濟州濟北郡(治盧縣,今茌平縣韓集鄉高垣牆村),東阿屬兗州濟北郡。

11、唐朝(618—907年)

初為道、府(州、郡)、縣三級制,後為藩鎮節度使(道)、州、縣三級制。聊城、高唐屬河北道博州(治聊城);臨清屬河北道貝州;莘縣、冠縣屬河北道魏州;陽谷、東阿初屬河南道濟州(治盧縣),後屬鄆州;茌平屬河南道鄆州。

12、北宋(960—1126年)

路、府(州、軍、監)、縣三級制。聊城、高唐、茌平屬河北東路博州(治聊城),臨清、冠縣、莘縣屬河北東路大名府,東阿、陽谷屬京東西路東平府。

遼、金(916—1234年),路(道)、府(州、軍)、縣三級制。聊城、茌平、高唐屬山東西路博州(治聊城),臨清屬大名路大名府恩州,陽谷、東阿屬山東西路東平府,冠縣、莘縣屬大名路大名府。

13、元朝(1206—1368年)

省(行省)、路(府、州)、縣三級制。境域屬山東省,聊城、茌平、莘縣屬東昌路(治聊城)總管府(治聊城);冠縣初屬東昌路,後為冠州(治冠氏縣,今冠縣);高唐初屬東昌路,後為高唐州(治高唐);臨清屬濮州;陽谷、東阿屬東平路。

14、明朝(1268—1644年)

省、府(直隸州)、縣(散州)三級制。省、府州縣之間設道。境域屬山東布政使司,聊城、臨清、冠縣、莘縣、茌平、高唐(曾為高唐州,治高唐)屬東昌府(治聊城),陽谷、東阿屬兗州府東平州。

15、清朝(1644—1911年)

省、(直隸州)、縣(散州)三級制。境域屬山東省,聊城、冠縣、莘縣、茌平、高唐屬東昌府(治聊城),臨清初屬東昌府、後為直隸州。陽谷屬兗州府,東阿初屬兗州府東平州、後屬泰安府。

16、中華民國(1912—1949年)

民國元年(1912年),山東省廢府設道,境域為濟西道(治聊城),民國三年(1914年)改為東臨道。民國十四年(1928年)廢道,境域屬山東省。

17、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

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聊城專署改屬山東省,轄16個縣,1個鎮、86個區、1153個鄉。

1978年7月,聊城地區革命委員會更名為聊城地區行政公署。1984年6月,縣市所轄人民公社逐漸改建為鄉、鎮和街道,境域轄聊城1個縣級市,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代管臨清1個縣級市,共有166個鄉(鎮、街道)。

2010年,聊城境域轄東昌府區1個市轄區,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代管臨清1個縣級市,共有135個鄉(鎮、街道)。

『貳』 歷史上的聊城

聊城市地處經濟發達的山東省,居魯西,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南北直距138公里,東西直距114公里。轄東昌府區、臨清市和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6個縣和1個經濟技術開發區,下轄126個鄉(鎮、辦事處),6596個行政村(居委會)。

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 市境發現了距今約六七千年的8座龍山文化城,它們是迄今為止全國發現的最大的龍山文化城。可見,古濟水西岸是當時一個極其重要的政治文化中心。

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商初大臣伊尹曾「躬耕於有莘之野」,輔佐商湯滅夏桀,世稱賢相。周時有「二十四孝」之一的閃子。

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有謀士計然。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時有著名兵家孫臏、名士魯仲連威名遠播。

秦漢時期,經濟文化得到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銅、鐵、鋁是主要生產工具,利用水井解決飲水和灌溉問題,豪富之家乘車馬出行,銅鏡、熏爐成為必需品,能製作工藝水平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有不少名士,如為西漢時為官清廉的御史尹齊、東漢時以方正著稱的謝弼。

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自然災害較多,其間局部統一的時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事業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時有著名才人曹植、三國大將程昱、魏相華歆等。

隋大業4年(公元608年),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當時臨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唐代是市境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時期,造就了許多名人,如馬周、呂才、張鎬、程咬金、路隋、王志愔等。北宋時有名相王旦、南宋忠義使臣王倫、醫學家成無己等。

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1)間曾數次興工開通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聊城「廛市煙火之相望,不下十萬戶」、商賈雲集、百業興隆、帆檣如林、舳艫相接、車馬絡繹、貨積如山。外籍商人會館傍河而立,有崇樓高閣、殿宇名剎,清康熙帝4次來聊,乾隆帝9次駐蹕聊城。市境商貿昌盛,農業、紡織業、印刷業、筆業、工藝品生產業、磚窯業、食品業、造船業、漕運業發達。當時較著名的民間工藝有木版年畫、蟈蟈葫蘆、聊城毛筆、茌平剪紙、臨清哈達、董庄中堂畫、金銀製品。當時的風味名吃有八批果子、魏氏熏雞、呱嗒、進京腐乳、甜醬瓜、高唐羅漢餅、五香驢肉、烏棗等。晚清有同盟會會員秘密組織民眾進行革新。聊城教育發達,有書院、私塾和學館3種辦學方式,公元1905年聊城有6處書院:東林、光岳、龍灣、陽平、啟文、攝西。中國清代四大藏書家之一楊以增的私人藏書樓海源閣藏書多達3705部,224600餘卷。《水滸傳》、《金瓶梅》、《聊齋志異》、《老殘游記》中記載有發生在聊城的人和事。明清之際.聊城人才薈萃,涌現了眾多名人,如有明大臣於慎行、朱延禧,明末大將左良玉、抗稅首領王朝佐、心學學者穆孔暉、「江右六君子」之一劉琰、博覽群書的鄧鍾岳、書法家崔班、畫家董立元、清代狀元傅以漸、李孟悅,行乞興學的武訓。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前後,有棉業研究所、講習所、實驗廠,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車運輸公司、電燈公司、銀行、織布廠、醫院、官立中學堂、師范學校等,是魯西政治、文化中心,後由於軍閥混戰、日軍入侵,農工商各業遭受極大破壞。1937年「七七事變」後,中共聊城地方黨組織與國民黨第六區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范築先合作抗戰,建立了華北最早的敵後抗日根據地,建立抗日武裝6萬餘人,與日軍作戰80餘次,保衛收復了大片國土,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解放戰爭時期,聊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方基地,先後支持劉鄧大軍強渡黃河、挺進大別山,陳粟大軍往返黃河南北,東北野戰軍渡河南下進行渡江作戰,有17萬人參軍入伍,有三千名幹部北上南下支援新區建設;組織了數以萬計的運輸隊、擔架隊全力支援解放軍作戰,全力支援濟南戰役、淮海戰役,為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當時涌現出不少抗日民族英雄,如范築先、張自忠、金方昌;也有不少著名革命烈士,如共產黨員趙以政、王寅生;還有各行各業的著名人物,如著名學者張修一、傅斯年,雜技藝人李半仙、泥人李等。

『叄』 聊城歷史最偉大的歷史人物

第一名、孫臏(?-前316年),其本名孫伯靈(山東孫氏族譜可查),是中國戰國時期軍事家,漢族,山東鄄城人。生於戰國時期的齊國阿鄄之間(今山東省的陽谷縣阿城鎮,鄄城縣北一帶)。孫臏,齊國人(今山東鄄城人),吳國大將孫武的後代,戰國時期著名軍事家。 第二名、傅以漸兩袖清風傅以漸,明清易通聊城縣。清朝開國狀元郎,一時之冠德文章。第三名、張自忠海不清,石不爛,為國死心決不變。自甘盡忠豪氣張,二戰殉職最高將。第四名、季羨林被評為2006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第五名、傅斯年傅斯年,傅大炮,反封鬥士辦《新潮》。北大台大兩校長,原是聊城讀書郎。第六名、馬本齋刀口嗜血金剛漢,馳騁冀中捍平原。魯西沙場震敵膽,母子英雄青史傳。第七名、范築先民族英雄范築先,浴血殺敵瀝肝膽。拔劍自戕無所懼,敢叫倭寇百日寒。第八名、商朝輔國宰相,商湯一代名廚,有「烹調之聖」美稱,「伊尹湯液」為人傳頌千年而不衰。伊尹(約公元前17世紀初) 名伊,一說名摯,號阿衡。商代莘(今山東莘縣)人。是我國最早的美食家和創制中葯湯液的始祖。伊尹先耕於莘野,後做廚師。他曾嘗負鼎俎,以滋味(烹調術)游說於湯,商湯派使者以禮聘迎他,並拜為宰相,尊之為「阿衡」,他助商滅夏建國。湯去世後,他輔左外丙,任壬二王。任壬死後,其侄太甲無道,破壞商場法制,不理國政,伊尹將其放逐。3年後,太甲悔過,復歸於毫。沃丁八年(約公元前16世紀),伊尹壽至百歲而卒。

『肆』 抗日戰爭中,聊城出現了哪些可歌可泣的歷史事件及人物

范築先-1938年殉國在山東聊城-

『伍』 抗日戰爭中聊城的歷史事件

馬本齋的事跡

『陸』 聊城抗日戰爭歷史事件是哪些

基本主要也就是抄這些。聊城也為抗襲戰勝利積累了寶貴的、可資借鑒的經驗。聊城人民在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下,為抗戰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魯西北人民的抗日斗爭值得研究和挖掘;魯西北人民在抗日戰爭中所表現出的萬眾一心、不怕犧牲、英勇作戰的精神,值得頌揚和光大;聊城黨組織與愛國將領范築先的合作抗戰以及聊城人民在抗戰中創造的平原游擊作戰的經驗,當年在全國形成可以借鑒的經驗,得到毛澤東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肯定,今天,這種寶貴經驗值得我們進一步探討。要加強抗戰精神研究,進一步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力爭抗日戰爭歷史、魯西革命史、黨史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新的更大的突破。

『柒』 山東聊城的歷史

聊城,居魯西,臨河南、河北,處於華東、華北、華中三大行政區交界處,位於35°47′~37°2′和東經115°16′~116°32′之間,東西直距114公里,南北直距138公里,總面積8590平方公里,佔全省總面積的5.6%。代表中國商業文明的「京杭大運河」和代表農業文明的「黃河」在此交匯,其南部和東南部隔金堤河、黃河,並與河南省及山東省的濟寧市、泰安市、濟南市為鄰,而北部和東北部與德州市接壤。聊城全境地處黃河沖擊平原,地勢西南高、東北低,耕地面積553183公頃。氣候適宜,屬於暖溫帶季風氣候區,半乾燥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全年光照時數在2463~2741小時之間,無霜期200天左右。聊城,春秋時期曾稱聊邑故名,一說因古有聊河而得名。 早在原始社會就有先民在此繁衍生息、從事農業生產。夏商周時期,聊城經濟和社會發展較快,農業和手工業比較發達;春秋時期,聊城為齊國西部重要城邑;戰國時期,聊城為諸侯爭戰之地;秦漢時期,經濟文化得到較快發展,人民生活水平大有改善,銅、鐵、鋁是主要生產工具,利用水井解決飲水和灌溉問題,豪富之家乘車馬出行,銅鏡、熏爐成為必需品,能製作工藝水平較高的陶器,文化教育事業發展較快,培養了不少名士武將;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戰亂頻繁,自然災害較多,其間局部統一的時期,社會相對穩定,經濟文化事業有一定程度的恢復和發展;隋大業4年(公元608年),隋煬帝開鑿京杭大運河,使市境交通、水利便利,促進了經濟文化的發展,當時臨清是重要的交通樞紐。唐代是市境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的時期,尤其是教育事業發達,造就了許多名人;明清兩代是聊城歷史上的輝煌時期,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到明永樂九年(1411)間曾數次興工開復會通河,縱貫中國南北的大運河為聊城的發展繁榮帶來勃勃生機,臨清、聊城(今之東昌府區)成為沿運九大商埠之一。民國建立之前,市境有同盟會會員秘密組織民眾進行革新。民國時期,聊城是魯西政治、文化、中心。民國初,有棉業研究所、講習所、實驗廠,修建了公路,成立了汽車運輸公司、電燈公司、銀行、織布廠、醫院、官立中學堂、師范學校等。民國中後期,由於軍閥混戰、日軍入侵,農工商各業遭受極大破壞。1937年「七七事變」後,聊城成為抗日的前沿。抗日武裝6萬餘人,與日軍作戰80餘次,保衛收復了大片國土,聊城人民為抗日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和犧牲。解放戰爭時期,聊城是中國人民解放軍的後方基地,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強渡黃河之際,市境有3.7萬人參軍入伍;在淮海戰役、渡江南下作戰中,境內民眾組織運輸隊、擔架隊全力支援解放軍作戰,為戰爭勝利作出了巨大貢獻。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聊城人民繼承優秀歷史傳統,艱苦奮斗、銳意進取,各行各業都取得了重大成就。其所轄各縣、市屢經變遷。唐虞三代屬兗州之域。春秋戰國時期,系齊國、衛國、晉國、魏國、趙國屬地。秦行郡縣制,時境域均屬東郡。西漢初,聊城、東阿、陽谷、莘縣分屬兗州部東郡、冀州部魏郡,青州部平原郡。東漢,分屬平原郡,兗州部濟北國,司州部陽平郡。三國,境域統屬魏地。晉朝,分屬冀州部平原郡、司州部陽平郡、濟北國及東平國。後魏,分屬濟州部平原郡、司州部陽平郡、濟州部濟北郡、濟州部南清河郡。齊周,分屬平原郡、清河郡、濟州部濟北郡、司州部陽平郡。隋初分屬魏州武陽郡、貝州清河郡、濟州濟北郡、兗州濟北郡。唐朝,分屬河北道博州博平郡、貝州清河郡、魏州魏郡及河南道濟州濟陽郡、鄆州東平郡。宋初,分屬河北東路博州博平郡、大名府魏郡、京東西路東平府東平郡。遼、金,分屬山東西路東平郡博州、東平府、大名路大名府、大名路大名府恩州地。元代,分屬東昌路總管府、冠州、高唐州、濮州、東平路。明代,分屬山東布政司東昌府、兗州東平州。清代,分屬東昌府,兗州府、泰安府、直隸州。1912年,境域為濟西道(治聊城),1914年改為東臨道。1928年廢道,境內各縣直屬山東省。1936年,境內魯西北13縣為第六區,臨清、高唐時屬第四區。1940年4月,隸屬魯西行政主任公署。1941年6月,中共中央北方局決定魯西行署和冀魯豫行署合並,成立新的冀魯豫行署,轄7個專署。境域分屬二、三、四、六、八專署。至建國前,專署名稱隸屬幾經變化。1949年8月20日,聊城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成立,屬平原省。館陶、臨清及臨清鎮(縣級)屬河北省邯鄲專區。1952年11月平原省撤銷,聊城專署改屬山東省。1967年3月,聊城專員公署更名為聊城地區革命委員會。1978年7月,聊城地區革命委員會更名為聊城地區行政公署。1997年8月,國務院批復同意撤銷聊城地區和縣級聊城市,分別設立地級聊城市和聊城市東昌府區。自然資源水利資源充足,境內有徒駭河、馬頰河、京杭大運河縱貫南北,加之位於黃河位山灌區上游,水利條件十分優越。市境可利用地表水資源多年平均總量為454.86億立方米,過境黃河水資源420.3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可利用量9.51億立方米。煤、石油、天然氣、石灰石、石膏、鐵等地下礦藏豐富。地熱資源尚待開發。生物資源種類繁多,糧食作物品種500多個,經濟作物品種107個,蔬菜品種600多個,葯材品種61個,林木果樹品種225個,花卉品種146個,飼養動物品種95個。區域劃分聊城市轄冠縣、莘縣、陽谷、東阿、茌平、高唐、東昌府區、經濟技術開發區,代管省轄市臨清市,下轄126個鄉、鎮、辦事處,6516個村委會。經濟狀況聊城是中國重要的商品糧、優質棉、蔬菜、果品、畜禽生產基地和農副產品深加工和出口基地。其中高蛋白小麥、鴨梨、圓鈴大棗、香瓜、小尾寒羊、魯西黃牛等名優稀特產品馳名中外,無公害蔬菜種植面積達到100萬畝,食用菌栽培面積居全國首位,久負盛名的冠縣鴨梨種植面積達60萬畝,為全國之最,肉牛年出100多萬頭,肉雞年出欄500多萬只。農業耕地面積55.62萬公頃,耕作制度多為兩年三熟或一年兩熟,工業的主要行業有機械電子、化學、一輕、二輕、電力、醫葯、建材、紡織、汽車製造等。城市風貌聊城是山東省交通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京九鐵路、邯濟鐵路、濟館高速公路在此交匯,是連接東西南北的重要交通樞紐,貫穿中國南北的京九鐵路和連接祖國東西的膠濟邯鐵路及高速公路在此相交形成「黃金大十字」。從聊城出發,1小時到達濟南空港,4小時到達青島海港,4個半小時即可到達北京。信息產業發展迅速,實現了交換程式控制化、傳輸數字化、網路立體化的現代化電信網路。聊城還開通了計算機互聯網和多媒體通訊網路。科學教育蓬勃發展,文學藝術異彩紛呈,城市環境整潔清新,是山東省衛生城市。聊城不僅起著輻射和帶動魯西經濟發展的中心作用,而且也是與山西、河北等內陸省份進行經濟、技術、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聊城既可利用東部沿海的先進技術,還可利用東部省份的豐富資源,是中國重要的交通樞紐、能源基地、內陸口岸和輻射冀魯豫交界地區的中心城市。

『捌』 聊城的建城歷史,東昌湖是怎麼形成的

東昌湖始建於宋熙寧三年(公元1070年),在原護城河的基礎上經歷代開挖而成,現有水域4.2平方公里,為中國江北地區罕見的大型城內湖泊。東昌湖引黃河水為源,常年水深3-5米,湖水清澈,無任何工業污染;景色宜人,令遊客流連忘返。東昌湖中心是已有千年歷史的1平方公里的正方形聊城古城。古城風貌保存完好,以古城正中的光岳樓為中心,向四面輻射,形成東西南北四條古城區幹道,其它大街小巷,也都是經緯分明,垂直交叉,形成棋盤方格網狀骨架。 古城區民居,至今保留著白牆、灰瓦、城屋頂的傳統建築風格。古老的京杭運河兩岸,街巷布列,各種店鋪民居,隨坡就勢,依河而建。條石鋪砌的大小碼頭,株株蒼勁的古槐,以及宋代隆興寺鐵塔,國家重點文物、清代建築山陝會館,仍會使人們體味到昔日運河漕運鼎盛時期古聊城的繁榮和輝煌。通過有效地開發和利用這些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形成了東昌湖風景名勝區的重要內容——湖濱風景區、古城文化區和運河風情區。 東昌湖風景名勝區文化的內涵深厚,旅遊資源豐富。聊城歷史悠久,人傑地靈,歷史上曾出現過許多傑出人物,明朝宰相朱延禧,清代名臣傅以漸、任克溥、書畫名家鄧鍾岳,近代抗日民族英雄范築先、著名學者和社會活動家傅斯年,以及八十年代青年楷模張海迪和九十年代領導幹部的楷模孔繁森 湖濱風景
等都是其中的傑出代表。 此外,《水滸》、《聊齋》、《金瓶梅》、《老殘游記》等中國古代名著,對古聊城和東昌湖均有描述。千年的歷史滄桑,層出不窮的傑出人物,造就了東昌湖風景名勝區豐厚的文化背景和底蘊。迷人的自然風光,眾多的文化景點,也匯成了東昌湖風景名勝區的豐富旅遊資源。風景區內,錯落散布著中國現存古代最高大的木結構建築之一的明代光岳樓,中國佛教文化的瑰寶宋代鐵塔,集商業與文化之大成的精美清代建築山陝會館,中國清代四大私人藏書樓之一的海源閣等名勝古跡,以及傅斯年紀念館、民族英雄范築先紀念館、孔繁森同志紀念館等文化景點;東昌湖區,近年又興建了中國釣魚協會聊城垂釣基地、東昌湖游樂園、江北水上竹寨、沙灘浴場、遊船碼頭、湖心島、荷香島、浮春亭等一大批游覽景點和設施,沿湖30餘華里的綠化帶也初具雛形,湖西公園、西關二十一孔游覽石橋、北關游覽石橋等一批重點建設項目也正在積極實施。

『玖』 聊城歷史的介紹

為了對我市廣大青少年加強熱愛祖國、熱愛家鄉的教育,我們根據《全日制義務教育歷史課程標准》和山東省教育廳的有關文件精神,組織編寫了聊城市初級中學鄉土教材《聊城歷史》,供全市八年級學生使用。

『拾』 聊城的歷史故事

可以去聊城市政府網站去看看。

閱讀全文

與聊城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