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關於黨的歷史知識

關於黨的歷史知識

發布時間:2021-02-02 15:36:54

Ⅰ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

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

  1. 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響下,中國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為代表的先進知識分子,開始了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活動。於是,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先進知識分子當中,逐步傳播開來。

  2. 1918年4月,毛澤東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發起成立了「新民學會」。1919年7月,李大釗組織了「少年中國學會」。不久,周恩來和郭隆真等人組織了「覺悟社」。當時,在宣傳馬克思主義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釗和陳獨秀。

  3. 1920年4月,共產國際派代表維金斯基等來華,先後會見了李大釗、陳獨秀等人,開始醞釀成立共產黨。之後,在全國各地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的基礎上,於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舉行了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出席大會的代表有:毛澤東、何叔衡、董必武、陳潭秋、王盡美、鄧恩銘、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陳公博、周佛海十二人,還有陳獨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產國際的代表馬林和尼柯爾斯基。

  4. 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制訂了我黨的第一個綱領。規定了黨支的奮斗目標是「建立無產階級專政」,「消滅資本家私有制」,「達到共產主義」。大會選舉了中央領導機構,由陳獨秀擔任中央局書記。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革命的面貌煥然一新。

  5. 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各族人民為新民主主義而斗爭的過程中,經歷了國共合作的北伐戰爭、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和全國解放戰爭這四個階段,其間經受了1927年和1934年兩次嚴重失敗的痛苦考驗。經過長期武裝斗爭和各年方面、各種形式斗爭的密切配合,終於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勝利。

  6. 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國工人運動出現了第一次高潮。同時,建立了以共產黨員和國民黨左派為核心的國共兩黨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統一戰線,聯合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勝利地舉行了北伐戰爭,基本上摧毀了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

  7. 1927年8月1日,周恩來等領導的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8月7日,黨中央召開緊急會議,確定了實行土地革命和武裝起義的方針。9月,毛澤東同湖南省委領導了湖南、江西邊界的秋收起義。隨後,湘鄂贛粵各地的秋收起義,廣州起義和其他許多地區的起義先後爆發。自1927年大革命失敗到1928年,黨在全國各地領導武裝起義100多次,開始進入創建紅軍和發動土地革命的新時期。

  8. 1937年7月,抗日戰爭爆發,針對當時實際情況,毛澤東同志多次重申黨的二大提出的關於中國革命分兩步走的規化,提出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光輝思想,指出了中國的出路在於推翻帝國主義、封建主義的反動統治,並進而轉入社會主義。

  9. 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反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的勝利充分說明:
    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隊,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不謀任何私利的政黨雖敢於並善於領導人民百折不撓地向敵人作斗爭的政黨。中國各族人民從親身經歷中看到了這個事實,人而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實現了我國歷史上空前的民族統一和團結。

  10. 1957年,毛澤東同志也曾提出了必須正確區分和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和敵我矛盾的問題。但是,毛澤東現場在此之後的一個時期內,逐步誇大了確實存在的階級斗爭的嚴重程度,提出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口號,隨後發展為「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錯誤理論,致使在不少場合混淆了敵我,造成了階級斗爭擴大化,終於釀成了「文化大革命」這樣全局性,長時間的嚴重錯誤。

  11. 1976年10月,黨中央政治局代表人民的意志,粉碎了「四人幫」反革命集團,結束了「文化大革命」這場災難。

  12. 1978年12月,黨中央召開了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確立了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路線,政治路線和組織路線。其中包括果斷地停止使用「以階級斗爭為綱」這個不適用於社會主義社會的口號,作出了把全國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戰略決策,提出了健全社會主義民主和加強社會主義法制的任務。

  13. 十一屆三中全會的重大意義,就在於它真正開始了全面的、堅決的、依靠群眾和深思熟慮的撥亂反正,開始了認真糾正「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前的「左」傾錯誤,使用權黨重新加到馬克思主義、毛澤東思想的軌道上來。

Ⅱ 關於收集有關中國共產黨發展歷史相關的知識有哪些

我是一名初中生,回答得很膚淺。
1917年十月革命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主義
1919年在陳獨秀與李大釗的領導下,開始了五四運動,同年6月初,工人們鍵入;了這場轟轟烈烈的運動,成為了五四運動中堅力量。這是一次徹底的反帝反封建運動,是我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而馬克思主義在這次運動中進一步傳播。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開,會議中途特務以走錯房間為由進入了會場的秘密房間,於是會議改為了嘉興南湖的遊船繼續進行。於是中國共產黨誕生了!
1924年5月在蘇聯與中國共產黨的幫助下國民黨創辦了黃埔軍校,為國共第一次合作奠定了基礎。
1926年國公第一次正式合作,建立了國民革命軍,為了推翻北洋軍閥的統治,統一全國。
1927年初蔣介石,汪精衛突然叛變革命,開始屠殺共產人士,第一次國共合作破裂了。
1927年8月周恩來,賀龍朱德等人的帶領下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南昌起義但在途中失敗。朱德,陳毅轉戰湘南。
1927年毛澤東舉行了秋收起義但以失敗告終
就這些了,哦打得太累了,給點潤筆費吧,歸我最佳也可以
希望對你有幫助,祝你新年快樂

Ⅲ 黨發展歷史的簡介。

19世紀中葉的中國,飽受外國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不甘屈辱的孫中山首先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他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年來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由於中國舊社會性質未能改變,中國的先進分子繼續探尋救國救民的新途徑。

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學生群眾的反帝愛國運動。經過這場運動,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革命知識分子,認識到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和強大力量,開始到工人中去進行宣傳發動工作,並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1920年8月,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成立。從1920年秋到1921年春,北京、廣州、武漢、長沙、濟南等地陸續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在日本和法國也建立了旅日、旅法支部。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參加大會的有來自七個地區的53名黨員的12名代表:李達、李漢俊(上海)、張國燾、劉仁靜(北京)、毛澤東、何叔衡(長沙)、董必武、陳潭秋(武漢)、王盡美、鄧恩銘(濟南)、陳公博(廣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參加了會議。會議最後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舉行。中共一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積極投身到實際的革命活動中去。為了開展工人運動,成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

1922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和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罷工,掀起中國工人運動的高潮。

1923年6月,黨的三大在廣州召開,廣東黨組織派譚平山、馮菊坡、阮嘯仙、劉爾嵩等為代表出席。大會確定了國共合作的方針,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1924年1月,孫中山主持召開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有20多位共產黨員參加了這次大會。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國共合作實現後,以廣州為中心,開創了一個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革命新局面。中共廣東區委負責人周恩來、陳延年和彭湃、蘇兆征等推動工農運動迅猛發展。經共產黨人提議,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自1924年7月起在廣州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先後由共產黨人彭湃、羅綺園、阮嘯仙、譚植棠、毛澤東等主持,培養了一大批農民運動的骨幹。

1925年5月,在上海的日本資本家、英國巡捕搶殺工人顧正紅(共產黨員)和群眾十多人,遂爆發席捲全國的反對帝國主義的五卅運動。為聲援上海工人斗爭,6月,省港25萬工人舉行大罷工,堅持斗爭16個月之久。在工農運動蓬勃發展的有利形勢下,國共兩黨合作,舉行東征和南討,統一了廣東,為北伐准備了後方基地。

1926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葉挺獨立團當先鋒,在革命軍其他部隊配合下,於8月下旬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擊潰了北洋軍閥吳佩孚主力,並先後佔領漢陽、漢口和武昌。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大革命失敗。

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率領北伐軍2萬多人舉行「八一」南昌起義。黨的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隨後,黨在全國各地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著名的有:毛澤東在湖南領導秋收起義;同年12月11日,張太雷和楊殷、葉挺、葉劍英等領導廣州起義。此外,從同年4月到1928年上半年,廣東各地工農武裝舉行了100多次起義,建立了海豐、陸豐等蘇維埃政權。

Ⅳ 黨的歷史知識,我知道了什麼(150字)

中國共產黨,簡稱中共,成立於1921年7月,1949年10月至今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在中國大陸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執政黨。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中國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中國各族人民利益的代表者。中國共產黨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作為自己的行動指南,最終目的是實現共產主義的社會制度。
共產主義小組的建立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
1920年10月,由李大釗、張申府、張國燾3人發起成立北京共產黨早期組織,李大釗為負責人。羅章龍、劉仁靜、鄧中夏、高君宇、何孟雄、繆伯英、范鴻劼、張太雷等先後加入,成員大多為北京大學馬克思學說研究會的骨幹。
1920年秋,董必武、陳潭秋、包惠僧等在武昌秘密召開會議,正式成立武漢共產黨早期組織,推選包惠僧為書記。
1920年秋,施存統、周佛海等在日本東京建立旅日共產黨早期組織,施存統為負責人。
1920年秋冬之際,毛澤東、何叔衡等在長沙,以新民學會骨幹為核心秘密組建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0年底至1921年初,王盡美、鄧恩銘等在濟南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1921年春,在與無政府主義者組織的「共產黨」分道揚鑣後,陳獨秀等重新組建廣州共產黨早期組織,成員有譚平山、陳公博、譚植棠等,陳獨秀、譚平山先後任書記。
1921年,張申府、周恩來、趙世炎、劉清揚等在法國巴黎也建立了由留學生中先進分子組成的共產黨早期組織,張申府為負責人。
這些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名稱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叫「共產黨支部」或「共產黨小組」,它們的性質相同,都是組成統一的中國共產黨的地方組織,後來被通稱為「共產主義小組」。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成立後,有組織、有計劃地擴大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宣傳,批判各種反馬克思主義思潮,發起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創辦工人刊物,開辦工人學校,領導工人成立工會,開展工人運動,進一步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工人運動的結合。這樣,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的條件就基本具備了。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到1919年產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4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了解中國情況,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商談討論了建黨問題,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從5月開始,陳獨秀邀約李漢俊、李達、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談建黨的問題。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接著,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黨的早期組織,同時在法國和日本也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了黨的早期組織。這些組織當時叫法不一,有的叫共產黨,有的則稱共產黨小組或支部,由於它們性質相同,因此,後來統稱它們為各地共產主義小組。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以後,開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動。為了廣泛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建黨思想,1920年9月,上海發起組把《新青年》雜志(從八卷一號開始)改為黨的公開刊物;同年11月,又創辦了《共產黨》月刊,在全國主要城市秘密發行,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刊。新青年出版社還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以及多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小冊子。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又創辦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勞動界》,北京有《勞動音》和《工人月刊》,濟南有《濟南勞動月刊》,廣州有《勞動者》等,對工人進行階級意識的啟蒙教育。在此基礎上,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積極深入工人群眾,舉辦工人夜校,建立工會組織。各地還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發展了一批團員,青年團成為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
1921年3月,在俄共遠東局和共產國際的建議和支持下,召開了各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會議,發表了關於黨的宗旨和原則的宣言,並制定了臨時性的綱領,確立了黨的工作機構和工作計劃,表明了黨組織對社會主義青年團、工會、行會、文化教育團體和軍隊的態度。這次會議為黨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備。維經斯基回國不久,1921年6月,共產國際派馬林等到上海。他們建議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黨的發起組在李達的主持下進行了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並向各地黨的組織寫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選派兩名代表出席大會。來自北京、漢口、廣州、長沙、濟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達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綱領規定:黨的名稱是「中國共產黨」;黨的性質是無產階級政黨;黨的奮斗目標是推翻資產階級,廢除資本所有制,建立無產階級專政,實現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黨的基本任務是從事工人運動的各項活動,加強對工會和工人運動的研究與領導。大會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陳獨秀為書記,張國燾負責組織,李達負責宣傳。
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從此,中國誕生了完全新式的、以共產主義為目的、以馬列主義為行動指南的、統一的工人階級政黨。中國共產黨的成立,給災難深重的中國人民帶來了光明和希望,給中國革命指明了方向。正如毛澤東所說的那樣,中國共產黨的成立,是一個開天闢地的大事變。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中國革命的面目就為之一新了。
由於黨的「一大」召開於7月,而在戰爭年代檔案資料難尋,具體開幕日期無法查證,因此,1941年6月在黨成立20周年之際,中共中央發文正式規定,7月1日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Ⅳ 關於黨的歷史故事

中國歷史故事網

黨史故事

Ⅵ 黨的歷史

中國共產黨的80年,走過了艱難曲折而光輝的歷程。

19世紀中葉的中國,飽受外國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侵略和本國封建勢力的壓迫,逐步淪為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

不甘屈辱的孫中山首先喊出「振興中華」的口號,他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國兩千年來的封建君主專制制度。但由於中國舊社會性質未能改變,中國的先進分子繼續探尋救國救民的新途徑。

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

1919年5月4日,北京爆發了學生群眾的反帝愛國運動。經過這場運動,以李大釗、陳獨秀、毛澤東等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革命知識分子,認識到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和強大力量,開始到工人中去進行宣傳發動工作,並把馬克思主義和中國工人運動結合起來,為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1920年8月,中國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成立。從1920年秋到1921年春,北京、廣州、武漢、長沙、濟南等地陸續成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在日本和法國也建立了旅日、旅法支部。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一次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參加大會的有來自七個地區的53名黨員的12名代表:李達、李漢俊(上海)、張國燾、劉仁靜(北京)、毛澤東、何叔衡(長沙)、董必武、陳潭秋(武漢)、王盡美、鄧恩銘(濟南)、陳公博(廣州)、周佛海(旅日)。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參加了會議。會議最後一天轉移到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船上舉行。中共一大通過了中國共產黨黨綱,宣告中國共產黨正式成立。

中國共產黨一成立,就積極投身到實際的革命活動中去。為了開展工人運動,成立了「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

1922年7月,在上海召開的二大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綱領。1922年1月香港海員罷工和1923年2月京漢鐵路工人罷工,掀起中國工人運動的高潮。

1923年6月,黨的三大在廣州召開,廣東黨組織派譚平山、馮菊坡、阮嘯仙、劉爾嵩等為代表出席。大會確定了國共合作的方針,決定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1924年1月,孫中山主持召開的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廣州舉行,有20多位共產黨員參加了這次大會。第一次國共合作正式形成。

國共合作實現後,以廣州為中心,開創了一個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的革命新局面。中共廣東區委負責人周恩來、陳延年和彭湃、蘇兆征等推動工農運動迅猛發展。經共產黨人提議,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自1924年7月起在廣州開辦農民運動講習所,先後由共產黨人彭湃、羅綺園、阮嘯仙、譚植棠、毛澤東等主持,培養了一大批農民運動的骨幹。

1925年5月,在上海的日本資本家、英國巡捕搶殺工人顧正紅(共產黨員)和群眾十多人,遂爆發席捲全國的反對帝國主義的五卅運動。為聲援上海工人斗爭,6月,省港25萬工人舉行大罷工,堅持斗爭16個月之久。在工農運動蓬勃發展的有利形勢下,國共兩黨合作,舉行東征和南討,統一了廣東,為北伐准備了後方基地。

1926年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葉挺獨立團當先鋒,在革命軍其他部隊配合下,於8月下旬連克汀泗橋和賀勝橋,擊潰了北洋軍閥吳佩孚主力,並先後佔領漢陽、漢口和武昌。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大革命失敗。

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屠殺,周恩來、賀龍、葉挺、朱德、劉伯承率領北伐軍2萬多人舉行「八一」南昌起義。黨的八七會議,確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總方針。隨後,黨在全國各地發動了一系列武裝起義,著名的有:毛澤東在湖南領導秋收起義;同年12月11日,張太雷和楊殷、葉挺、葉劍英等領導廣州起義。此外,從同年4月到1928年上半年,廣東各地工農武裝舉行了100多次起義,建立了海豐、陸豐等蘇維埃政權。

Ⅶ 有哪些關於黨史的知識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中國人民為了反對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斗爭,其中主要的是太平天國農民戰爭和資產階級領導的辛亥革命,但都相繼失敗了。歷史證明,中國的農民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由於他們的歷史局限性和階級局限性,都不能領導民主革命取得勝利。

隨著帝國主義的入侵和現代工業的發展,中國產生了無產階級,而且在不斷發展壯大,到1919年產業工人已經發展到200萬人左右。無產階級的產生和發展,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階級基礎。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使中國的先進分子找到了救國救民的真理。馬克思列寧主義在中國的廣泛傳播,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礎。1919年爆發的五四運動,促進了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的結合,為中國共產黨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幹部上的准備。

1920年初,李大釗、陳獨秀等開始了建黨的探索和醞釀。4月,俄共(布)西伯利亞局派維經斯基等一行來華,了解中國情況,考察能否在上海建立共產國際東亞書記處。他們先在北京會見了李大釗,後由李大釗介紹到上海會見陳獨秀,共同商談討論了建黨問題,促進了中國共產黨的創立。從5月開始,陳獨秀邀約李漢俊、李達、俞秀松等人多次商談建黨的問題。8月,陳獨秀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共產黨的發起組。10月,李大釗在北京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接著,在湖南、湖北、山東、廣東等地相繼建立了共產主義小組,同時在法國和日本也由留學生中的先進分子組成了共產主義組織。

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建立以後,開展了多方面的革命活動。為了廣泛傳播馬克思列寧主義,統一建黨思想,1920年9月,上海發起組把《新青年》雜志(從八卷一號開始)改為黨的公開刊物;同年11月,又創辦了《共產黨》月刊,在全國主要城市秘密發行,這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第一個黨刊。新青年出版社還翻譯出版了《共產黨宣言》、《國家與革命》等馬克思列寧主義經典著作,以及多種宣傳馬克思主義的通俗小冊子。各地共產主義小組又創辦了一批面向工人的通俗刊物,在上海有《勞動界》,北京有《勞動音》和《工人月刊》,濟南有《濟南勞動月刊》,廣州有《勞動者》等,對工人進行階級意識的啟蒙教育。在此基礎上,各地共產主義小組積極深入工人群眾,舉辦工人夜校,建立工會組織。各地還建立了社會主義青年團,發展了一批團員,青年團成為黨的有力助手和後備軍。

1921年3月,在俄共遠東局和共產國際的建議和支持下,召開了各共產主義小組的代表會議,發表了關於黨的宗旨和原則的宣言,並制定了臨時性的綱領,確立了黨的工作機構和工作計劃,表明了黨組織對社會主義青年團、工會、行會、文化教育團體和軍隊的態度。這次會議為黨的成立作了必要的准備。維經斯基回國不久,1921年6月,共產國際派馬林等到上海。他們建議召開黨的全國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中國共產黨。上海黨的發起組在李達的主持下進行了全國代表大會的籌備工作,並向各地黨的組織寫信發出通知,要求各地選派兩名代表出席大會。來自北京、漢口、廣州、長沙、濟南和日本的各地代表7月23日全部到達上海。

1921年7月23日-31日,在上海召開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這次大會,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召開,而黨的誕生紀念日是7月1日。也就是說中國共產黨成立於1921年7月1日。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參加會議的各地代表有: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陳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陳公博,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參加了會議。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列席了會議。在會議進行過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闖進了會場,會議被迫中斷。於是,最後一天的會議,便轉到了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艇上舉行。經過討論,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並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

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召開,而黨的誕生紀念日是7月1日。為什麼兩者的時間不一致呢?為什麼7月1日成了黨的誕生紀念日呢?

把7月1日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是毛澤東於1938年5月提出來的。當時,毛澤東在《論持久戰》一文中提出:「今年七月一日,是中國共產黨建立十七周年紀念日。」這是中央領導同志第一次明確提出「七一」是黨的誕生紀念日。

當時在延安的曾經參加過一大的黨的創始人只有毛澤東、董必武兩人。他們回憶一大是7月份召開的,但記不清楚確切的開會日期。因為缺乏檔案材料,一時無法查證,所以就把7月1日確定為黨的誕生紀念日。

「七一」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最早見於中央文件是1941年6月。當時,中共中央發出《關於中國共產黨誕生二十周年、抗日四周年紀念指示》。《指示》說:「今年七一是中共產生的二十周年,七七是中國抗日戰爭的四周年,各抗日根據地應分別召集會議,採取各種辦法,舉行紀念,並在各種刊物出特刊或特輯。」這是以中共中央名義作出的把「七一」作為黨的誕生紀念日進行紀念的第一個文件。

黨的一大開幕日期到20世紀70年代末才由黨史工作者考證清楚,根據新發現的史料和考證成果,確定一大的召開日期是1921年7月23日。

雖然黨的誕生紀念日並不是黨的一大召開的具體日期,「七一」這個光輝的節日已經深深地銘刻在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心中。它成為人們每年進行紀念的一個重要節日,也成為中國節日文化的一部分。

Ⅷ 關於黨的歷史資料

1876年,中國土地上出現了第一條鐵路,吳淞鐵路。到年新中國成立前夕,中國鐵路里程只有2.18萬公里。

新中國成立後,代表全國人民最根本利益的共產黨成為執政黨,為了發展經濟富國強民,大力發展我國的鐵路事業。1949年一年共搶修恢復了8,ffice:smarttags" />278公里鐵路。1949—1952年,相繼完成了成渝、天蘭鐵路的鋪軌通車任務。接著又動工興建蘭新、寶成、豐沙。從1958年至1965年,新建鐵路干線有包蘭、蘭新、蘭青、干武、黔桂鐵路都勻至貴陽段、京承、太焦、外福、肖甬鐵路等。到1985年底,全國鐵路營業里程達52,119公里。全國鐵路網骨架基本形成。

改革開放以後,先後建成了京秦、大秦、兗石、新菏、皖贛、青藏鐵路哈格段、南疆鐵路吐庫段等鐵路新線。增建膠濟、同蒲、石德、隴海東段、京廣南段、滬寧等鐵路第二線,對豐沙大、石太、太焦、成渝、貴昆等鐵路進行了電氣化改造。從1990年至1996年,全國鐵路營業里程增加了7129公里,達到6.49萬公里。

2006年7月1日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里程最長的高原鐵路——青藏鐵路提前一年建成通車。青藏鐵路建設解決了多年凍土、高寒缺氧、生態脆弱「三大難題」的嚴峻挑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線路最長的高原鐵路。在2007年4月又進行了第六次大提速。新型「子彈頭」 動字型大小高速列車在主要干線開始「時速200公里」的高速運行,中國鐵路開啟「追風時代」。

近年來,中國在高速鐵路領域發展迅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高鐵製造中靠自己攻關、一項一項地突破所取得的報告成果有百項之多。現階段,中國高鐵已獲得六項領先地位,構建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世界先進水平的高速鐵路技術體系。

黨旗飄飄,風雨九十載,光輝照我心。鐵路科學發展的成就,是萬里鐵道線上每一位鐵路職工的榮光。鐵路廣大勞動者,是推動鐵路事業發展的主體。士兵的戰場是前線,醫生的戰場是手術台,鐵路職工的戰場是列車,是鐵軌,是接觸網,是站台,是旅客乘降,是貨物、行包運輸安全。日夜搏動的鋼鐵大動脈,昭示著中華民族百折不回的堅強信念。在中國共產黨的英明領導下,任何艱難險阻都擋不住中國鐵路前進的步伐,只會把新時期的火車頭精神錘煉得越發鮮亮。

Ⅸ 關於共產黨的歷史

共產黨的歷史: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

中國共產黨,歷經多年國共內戰,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和絕大多數沿海島嶼取得全面勝利,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敗中華民國國軍,迫使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澎金馬,並在1949年於北京建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1949年10月至今為代表工人階級領導工農聯盟和統一戰線,在中國大陸實行人民民主專政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唯一執政黨。

(9)關於黨的歷史知識擴展閱讀

中國共產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代表中國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黨的最高理想和最終目標是實現共產主義。

歷經多年國共內戰,中國共產黨在中國大陸和絕大多數沿海島嶼取得全面勝利,率領中國人民解放軍打敗中華民國國軍,迫使中華民國政府退守台澎金馬,並在1949年於北京建立實行社會主義制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

中國共產黨的最早組織是在上海首先建立的。1920年8月,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正式成立。參加者有陳獨秀、李漢俊、李達、陳望道、俞秀松等,陳獨秀任書記。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立後,實際上成為各地建黨活動的聯絡中心,起著中國共產黨發起組的重要作用。

中國共產黨的誕生是中國革命發展的客觀需要,是馬克思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1840年鴉片戰爭以後,國際資本主義、帝國主義的勢力侵入中國,中國的社會結構由封建社會逐步演變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閱讀全文

與關於黨的歷史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