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2004歷史事件

2004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07 17:05:34

A. 2004年雅典奧運會的幕後事件

第一個世界紀錄
2004年8月日的射箭女子排位賽中,韓國選手朴成賢以682環的成績,打破了義大利選手維利瓦創造的679環的世界紀錄。這也是本屆奧運會的第一項世界紀錄。
第一枚金牌
2004年8月14日的女子10米氣步槍決賽中,中國選手杜麗以總成績502.0環奪得金牌,這是本屆奧運會所產生的第一枚金牌。杜麗的成績同時還創造了新的奧運會紀錄。
第一個退出的人
2004年8月15日的柔道男子次輕量級(66公斤)比賽中,被人看好的奪冠熱門伊朗運動員米雷斯麥里由於在分組抽簽時,與以色列選手阿胡德·瓦克斯分到了一起,媒體報道為了表示對以色列的抗議和對巴勒斯坦的支持,米雷斯麥里退出了本次比賽。
參加決賽人最多
同日男子單杠決賽有10名選手進入,這在奧運會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因為按照規定,單杠成績最好的8名選手將有資格進入單杠決賽。但是德國的哈姆布琛、韓國的梁泰榮以及烏克蘭的岡查里夫3名隊員並列第8位,國際體操聯會會經過審議,決定按照規程讓這三名隊員同時獲得決賽資格。
第一個參加田徑比賽
2004年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田徑比賽在8月18日開幕。比賽被刻意安排在古雅典競技場內進行,新加坡女子鉛球運動員張桂容被安排在第一個出場比賽,成為有史以來第一個在此比賽的女運動員。
第一個爭議金牌
2004年8月19日的比賽中,美國運動員佩爾索爾在男子200米仰泳比賽中第一個抵達終點,但賽後佩爾索爾因技術犯規被取消了比賽成績,原來排名第二位的奧地利人羅根幸運的獲得金牌。但是隨後美國代表團上訴很快成功,國際奧委會技術委員會認為有關犯規細節沒有正確填寫,金牌又重新回到了他手中。
中國首枚男子田徑金牌
在2004年8月27日的比賽中,中國選手劉翔參加之男子110米欄項目中,以12秒91的成績平世界紀錄,此世界紀錄為13年前之破,並同時打破12秒95的奧運會紀錄。此項目也為中國第一次在男子田徑比賽中得到獎牌。
金牌數最多的人
游泳運動員菲爾普斯在奧運會開幕前曾對媒體聲稱自己能一人奪取八枚金牌,但他在本屆奧運會上只得到了六枚金牌與兩枚銅牌。雖然他的「豪言」沒有被實現,但他仍然是本屆奧運會上得到金牌數最多的運動員。
第一位被開除的裁判
奧運男子花劍團體決賽,匈牙利裁判希達西一次次討好般的誤判讓中國三劍客與近乎到手的金牌擦身而過。盡管這名黑心裁判希達西當時就被遣送回國,但中國劍迷依舊不會原諒他。這場決賽中國劍客從一開始就發揮出色,義大利人只有招架之功,然而匈牙利擊劍裁判希達西一次次在雙方互中甚至是中國選手先擊中對手的情況下判義大利人得分,導致場上形勢逆轉。裁判委員會都對他的行為看不下去,比賽才進行了一節就把他換了下去。國際劍聯在賽後發表聲明,承認這場決賽至少有6劍誤判,稱這是擊劍史上的恥辱,並將希達西開除。

B. 2004-2012中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急急急!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抗美援朝戰爭爆發
1953年中國開始實行第一個五年計劃
1953年12月,周恩來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4年9月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北京召開,確定《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和國家最高權力 機關——全國人民代表大會
1954年中國首次以世界五大國的身份參加日內瓦會議
1955年中國參加萬隆會議,周恩來提出「求同存異」的方針
1956年中國共產黨提出與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相互監督」的八字方針
1964年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5年西藏自治區成立
人工合成胰島素在中國首次實現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0年中國第一課人造衛星發射成功
1971年10月25日,中國在第二十六屆聯合國大會上恢復中華人民共和國在聯合國的一切合法權利
1971年4月,中美「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尼克松助理基辛格秘密訪華
1972年2月尼克松總統訪問中國
中日建交
1973年袁隆平選育雜交稻成功
1977年高考制度恢復
1978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法制建設方針
1979年元旦,全國人大常委會發表《告台灣同胞書》
中國人民解煩軍停止炮擊金門
1979年中美正式建立外交關系
1980年深圳,珠海,汕頭,廈門經濟特區成立
1982年全國人大通過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
中國共產黨提出與民主黨派實行「長期共存,相互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十六字方針
1984年,政府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族區域自治法》
1987年中共十三大對鄧小平理論做了系統性的概括
1990年台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
1990年中央決定開發開放上海浦東
1991年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
1992年,兩會達成「九二共識」
1992年,中共十四大提出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1994年中國正式接入互聯網
1997年7月1日中國收復香港
1997年中國十五大把鄧小平理論作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1998年第九屆人大常務委員會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村民委員會組織法》
1999年12月20日中國收復澳門
2001年10月中國成功舉辦亞太經濟合作組織第九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
成立上海合作組織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2年「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中共十六大上確立為黨的指導思想寫入黨章
2003年上海開通了世界第一條商業性磁懸浮列車線路
中國載人飛船成功返回地面
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中國大陸

C. 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大事件

·1949年 開國大典在京舉行 新中國成立
·1950年 中國人民志願軍開始抗美援朝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河北省政府公審劉青山、張子善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施
·1954年 新中國第一部憲法「54憲法」頒布
·1955年 海陸空三軍大授銜 十大元帥、十大將軍
·1956年 「解放」牌第一批國產汽車試製成功
·1957年 馬寅初在一屆人大四次會議上提出《新人口論》
·1958年 大躍進、全民煉鋼和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大慶油田被發現

·1960年 蘇聯單方面召回全部在華專家
·1961年 蔣介石集團和偽滿洲國從善戰犯獲特赦
·1962年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戰
·1963年 毛澤東題詞:向雷鋒同志學習
·1964年 中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5年 西南三線建設委員會成立
·1966年 文化大革命爆發
·1967年 八個樣板戲風行中國
·1968年 各地開始大規模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
·1969年 中蘇爆發珍寶島武裝沖突

·1970年 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東方紅1號」成功發射
·1971年 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
·1972年 尼克松訪華 發表《中美聯合公報》
·1973年 文革「白卷英雄」張鐵生被推到「台前」
·1974年 秦始皇兵馬俑被發現並開始發掘
·1975年 中國農林科學院鑒定並推廣雜交水稻
·1976年 粉碎四人幫 十年文革結束
·1977年 中斷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復
·1978年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79年 對越自衛反擊戰

·1980年 最高法院公審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主犯
·1981年 鄧小平首次提出「一國兩制」
·1982年 計劃生育定位基本國策
·1983年 中央台首屆春節晚會舉辦
·1984年 新中國代表團參加洛杉磯奧運會
·1985年 鄧小平宣布我國政府裁軍100萬
·1986年 863高科技發展計劃開始實施
·1987年 大興安嶺特大火災
·1988年 價格闖關
·1989年 團中央、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發起希望工程

·1990年 上海證交所成立
·1991年 秦山核電站並網發電
·1992年 鄧小平南巡並發表重要講話
·1993年 「汪辜會談」
·1994年 全國足球甲級(A組)聯賽開始
·1995年 雙休日改變生活
·1996年 中國人民解放軍在台灣海峽進行陸海空聯合演習
·1997年 中國政府對香港恢復行使主權
·1998年 長江、松花江嫩江全流域大洪水 全國抗洪救災
·1999年 全國高校開始擴大招生

·2000年 成克傑、胡長清、廈門遠華貪腐事件被處理
·2001年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2002年 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
·2003年 眾志成城 抗擊非典
·2004年 全國人大通過憲法修正案 保護私產入憲
·2005年 神舟六號載人飛行圓滿成功
·2006年 農業稅退出歷史舞台
·2007年 十屆人大五次會議表決通過《物權法》
·2008年 北京成功舉辦奧運會和殘奧會

D. 在2004年互聯網歷史上發生過的十件大事

有IT界的10件大事,順便給你帶上吧~

2004年IT產業十件大事

如果對我們已經處於後PC時代還有什麼懷疑的話,今年發生的幾起重要事件將徹底消除這些懷疑。IBM將PC業務出售給中國的聯想、Comdex的終結都提醒我們:IT正處於一個轉型期。當今年最熱 門的商業事件與一家互聯網搜索企業的IPO有關時,這無疑是肯定了Sun一直堅持的一個觀點:網路即計算機。
這一轉型期不僅僅牽涉到計算技術本身,還牽涉到與法律和技術戰略相關的問題。如果專利不再被接受,科技的進步還會如此迅速嗎?用戶能夠在沒有法律麻煩的情況下安全地部署執行關鍵任務的開放源代碼軟體嗎?象今年發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所表現出來的那樣,這些問題都沒有簡單的肯定或否定的答案。
下面是今年IT產業的十大重大事件,它們的排序與其重要性無關:
·IBM接受現實,將PC業務出售給聯想
如果說這個時代還有什麼趨勢的話,那就是IBM在年終前最後數周時間將其PC業務出售給聯想了。這一交易使IBM獲得了超過十億美元的現金和股票,並使得它能夠繼續提供與PC相關的產品和服務。IBM還將擁有新聯想18%的股份,而且其官員將出任聯想的CEO。毫無疑問的是,在1980年代催生了PC產業的IBM,最終退出了PC產業,原因非常簡單:利潤比以往更低了,競爭也更激烈了。分析人士預計,未來PC產業會有更多的兼並事件。
·中國:下一個印度?還是下一個美國?
盡管多年來西方的廠商一直不願意進入中國,但從今年開始中國已經成為了高科技領域的一分子。今年9月份訪問北京時,思科的總裁兼首席執行官約翰·錢伯斯說,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的IT中心」。今年,Accenture、IBM等公司,以及Wipro等印度的服務提供商都開始在中國開展或擴展外包業務。這些業務主要針對中國本土市場,但中國的IT架構要好於印度。中國也在強化工程技術人員的外語水平和盜版法律,期望擴大在服務領域的勢力范圍。聯想、華為等硬體和網路廠商在國際市場上的增長也非常迅速,紅旗等軟體廠商也開始在軟體業界展露頭角。
·甲骨文 vs. 仁科第二幕:埃利森勝出
埃利森畢竟完勝了。在甲骨文去年公布惡意收購計劃時,許多業界觀察人士都認為,埃利森不過是要利用由此產生的FUD(恐懼、不確定性、懷疑)打擊仁科。但在12月13日,甲骨文以103億美元達成了收購仁科的協議。盡管仁科為收購設置了重重障礙,但甲骨文在9月份得到了美國聯邦法院的支持。在持續18個月後,這場收購-反收購鬧劇以甲骨文的完勝而結束。
·Sun、微軟化干戈為玉帛
今年最令人震驚的事件之一是Sun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麥克利尼、微軟的首席執行官鮑爾默並肩坐在一起,笑談他們達成的「內容廣泛的合作協議」。協議了結了雙方之間的所有訴訟,微軟也將向Sun支付16億美元。這一協議是一項多贏協議:Sun獲得了發展業務所需要的資金;微軟則與敵對態度最強烈的對手握手言和,並解決了部分法律問題;至少在理論上,用戶將能夠獲得互操作性更好的產品。
·歐盟裁定微軟違犯反壟斷法
歐盟裁定微軟違犯反壟斷法表明,微軟靠美元不能擺平所有的法律麻煩。盡管微軟通過美元和解了一些州、企業、組織的反壟斷訴訟,但歐盟委員會在今年3月份對它課以了超過6億美元的重罰,並責令它向工作組級伺服器操作系統對手提供必需的技術資料,銷售不集成Windows Media Player的Windows操作系統版本,微軟提出了上訴,整個上訴過程可能會持續數年的時間,但如果微軟被迫以獨立產品的形式銷售Windows Media Player,將會對它的業務模式產生重大影響。
·英特爾霉運連連
一向以良好的企業戰略執行能力和領先業界的技術創新而聞名的英特爾在2004年卻步履蹣跚:完全修改了的台式機、伺服器晶元發布計劃,家電、通訊產品不達預期、製造故障不斷、名譽受損、股價下跌。相比之下,AMD卻在不斷地蠶食英特爾的市場份額。由於AMD獲得了巨大成功,英特爾在今年2月份被迫公布了自己的64位低端伺服器晶元。這表明,競爭確實促進了技術的進步。
·Google熱潮
Google在8月份的IPO是今年最熱門的商業傳奇之一,也使.com時代多了一份亦悲亦喜的回憶,使人們對經濟有了一些謹慎的樂觀。對Google的關注是否意味著投資者會在市場上砸下更多的資金?這一問題目前還不得而知。但是,Google的股票一路飄紅,公司表現出了良好的財務狀況,其容量達 1GB的Gmail免費電子郵件服務使得業界同行紛紛效仿。盡管並非預示著.com的又一次高潮,Google的IPO表明,只要擁有合適的技術和市場定位準確,企業仍然能夠獲得投資者的青睞。
·專利權惹人煩
圍繞歐盟批准專利條例產生的混亂暴露出與知識產權所有權相關的恐懼和混亂。最初由歐盟委員會提出的這一條例支持軟體專利,但歐洲議會的修改版則反對軟體專利,很明顯的是,到年底前,由於政治壓力等原因,這一條例在部長會議上的表決也將被推遲。總而言之,大企業喜歡軟體專利,開放源代碼支持者和小企業則反對軟體專利。這一問題也與美國的大企業有關,有報道稱,由一些美國的大企業組成的一個鬆散聯盟將收購一家破產公司所持有的Web服務專利,以避免可能出現的法律糾紛。
·SCO案雪球越滾越大,Linux爆炸性增長
SCO去年對IBM的起訴使得許多用戶非常擔心,它們認為這將阻礙Linux的增長。SCO指控IBM非法地向Linux捐贈了它自己的受版權保護的代碼。今年,SCO又起訴了Novell以及Autozone、戴姆勒-克萊斯勒。在一名法官駁回了它對戴姆勒-克萊斯勒的大部分起訴後,SCO獲勝的希望已經相當渺茫了。另外,SCO的「Linux知識產權許可」計劃也沒有獲得多少客戶。盡管SCO-IBM案在2005年下半年才會進入庭審階段,但這並沒有影響Linux的增長。IDC預測,到2008年,按出貨量計算,Linux伺服器的市場份額將由2003年的15.6%提高到25.7%。
·Comdex謝幕
在2001年因9.11恐怖襲擊和.com低迷而流失40%的參與者後,Comdex就再也沒有恢復元氣。在1980年代興起的這一展會在1990年代中期-末期達到了鼎盛時期。象許多其它事物一樣,Comdex的謝幕象徵著一個時代的結束。Comdex起源於PC革命,隨著互聯網熱潮的到來而達到了頂峰。

E. 新中國成立後的重大歷史事件(1949-2009)

1950年 土地改革運動開始

鎮壓反革命運動開始

10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完成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抗美援朝戰爭結束

1954年 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6年 中國共產黨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我國對生產資料私有制的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

1957年 中國共產黨進行整風,反右派斗爭開始

1958年 「大躍進」運動、人民公社化運動

1959年 「反右傾」斗爭

1964年 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

1966年 「文化大革命」開始

1971年 林彪反革命集團被粉碎

聯合國恢復我國合法席位

1972年 中美、中日關系開始正常化

1976年 四五運動

江青反革命集團被粉碎,「文化大革命」結束

1978年底 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

198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87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三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2年 中國共產黨第十四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7年7月1日 香港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香港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9月 中國共產黨第十五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99年12月20日 澳門回歸,中華人民共和國澳門特別行政區正式成立

2001 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 、

2002 獲得2008奧運會舉辦權

2003 中共16大召開

2003 非典爆發

2008 中共17大召開

2008 北京奧運會舉辦 中國軍團獲得50枚金牌 共100枚獎牌

F. 1990年以來發生的中國重大歷史事件時間表和內容,越詳細越好

1991蘇聯解體
1992北美自由貿易區形成
1993歐洲聯盟建立
1990年 上 海證 交所成立
·1991年 秦 山 核電 站並網發電
·1992年 鄧 小 平南巡並發表重要講話
·1993年 「汪 辜會談」
·1994年 全 國足 球 甲級(A組)聯賽開始
·1995年 雙休日改變生活
·1996年 中國人民 解 放軍在 台灣海 峽進行陸 海空 聯合演習
·1997年 中國政 府對香 港恢復 行使主權
·1998年 長江、松花江嫩江全流域 大洪水 全國 抗洪 救災
·1999年 全國高校 開始擴大 招生
·2000年 成 克 傑、胡 長 清、廈 門 遠 華貪 腐事件被處理
·2001年 中國 加入 世界 貿 易 組織
·2002年 國內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
·2003年 眾志 成 城 抗擊 非 典
·2004年 全國人大通過憲 法修正案 保護私產入憲
·2005年 神舟 六 號載人飛行圓 滿成功
·2006年 農業 稅退 出歷史 舞台
·2007年 十屆人大五 次會議 表 決通過《物 權 法》
·2008年 北京成 功舉 辦奧 運 會和殘 奧會 .汶 川大 地震
·2009年 新中國 成立6 0周年大 閱兵
·2010年 上海世 博 會

G. 誰知道2004年中國十大事件是什麼

2004年中國經濟十大事件
1、宏觀調控:「點剎」過度投資

對於中國經濟的發展來說,2004年影響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宏觀調控。由於一些行業的過度投資,使得煤炭、電力、石油、運輸等相繼出現緊張,發展下去將會直接影響中國經濟的健康發展。中央及時注意到了這種現象,認真研究了產生的原因,並且適時、有效地採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宏觀調控可以說是今年各大財經媒體都不能迴避的報道重點,也是人們普遍關心的問題。

《經濟日報》總編輯馮並做如下點評:

宏觀調控實際上是貫徹落實中央提出的「五個統籌」。中央和國務院對這次宏觀調控發現是早的,措施也是果斷的。雖然我們不能說,如果我們不及時調控,今天的經濟就崩潰或者怎麼樣了?但是肯定地說,如果不調控,經濟要健康持續地發展也是不可能的。比如說鋼鐵產業不可能無限制地發展,發展過多,鐵礦石就可能短缺。據我所知,我們的鐵礦全國目前的存量資源90億噸,其中遼寧地區就佔50%。那麼他鋼廠怎麼辦呢?就要依靠進口,依靠進口運費是昂貴的,同時出口國要抬高價格,那麼你煉出一噸鋼需要多大成本,這都是可以算出來的。你的鋼鐵價格是高的,會不會影響其他方面的價格,物價上漲自然也是不言而喻的事情。

首先要肯定,這次宏觀調控是很有效果的,多數的企業、多數的地區感覺是比較好的。有幾組數字可以證明:首先,全年GDP的預測可能是9%,或者是9%多一點;財政收入預計增長20%;農民增收的幅度根據有關資料是11.4%,實際增長是6%;城鎮新增就業可能達到900萬人。第二,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明顯回落,前三個季度與第一個季度相比,固定資產投資回落了15%,鋼鐵水泥投資增幅分別回落了65%和43%,就是說回落一半以上。第三,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預計新增13%,進出口貿易大家都知道,今年很可能突破1.1萬億美元,再就是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一直控制在4%以內,就是說,人們原來擔心出現的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這種情況沒有出現。

這幾組數字給出一個印象,中國經濟繼續保持了增長比較快、效益比較好的勢頭。但這並不等於說我們宏觀調控就結束了,或者我們可以鳴金收兵得勝回朝了。宏觀調控取得了成效,並不意味著宏觀調控已經結束,就經濟運行而言宏觀調控永遠是一個主要課題。

我說宏觀調控是一個常態性的東西,就像我們總要在萬有引力下在地球上生活,走路的時候也得找一個平衡啊,但講常態不意味著作為宏觀調控這個特定的詞提出來,一直就要得很緊。文武之道,一張一弛,隨著我們對市場經濟的觀念不斷地更新,特別是駕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能力不斷提高,宏觀調控應該如影隨形地在我們的經濟生活里經常閃現。就好像我們的路走熟了,還要想辦法走得直一點,盡管可能左右搖擺是不可避免的,終不至於大起大落。

2、聚焦能源:破解燃「煤」之急

有人說,2004年是「電荒」年,而在電荒的背後,我們看到的卻是「煤荒」。根據煤炭工業協會的預測,2005年我國煤炭仍將有8000萬噸的缺口,供應緊張的局面將繼續存在。在煤炭緊缺的現象背後反映出來的問題是什麼?

《中國經濟時報》總編輯包月陽做如下點評:

從煤炭產業本身來說,這幾年來它的投入比較少,生產增長能力比較慢,新增加的可開採的儲量也都比較少。而且很多煤礦的生產條件比較差,所以今年以來,一出現煤炭供應的吃緊,就造成了煤炭生產比較被動,不太容易適應突然增加的需求,你讓它增加更多的煤炭的產量是不太容易做到的。因為它的基礎已經比較薄弱,但這方面可以說不是很主要,更主要的原因是國民經濟的高增長,帶來了對煤炭需求的大幅度的上升,所以煤荒主要原因在煤炭之外,尤其是電荒。電力要吃掉煤炭產量的50%-60%。電力今年以來增長了10%以上,它就必然帶動對煤炭的大量的需求,但這種需求增長起來之後,從煤炭方面說,它會提高煤價。因為市場需求增加了,按照市場規律,按照價值規律,這個價位應該反映這樣一種變化,但是從電力企業這個角度說,他們又不太願意承受、承擔煤價上漲這樣一個因素,因為在我們國家煤炭的價格已經放開,是市場調節的。而這個電價沒有放開,是由政府來控制的。

這樣從去年開始到今年煤電之間在價格上的矛盾一直非常突出,這種矛盾由中央政府出面調停,雖然有所緩解,但是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煤炭供求這個矛盾從根本上說,有賴於國民經濟從局部的過熱降溫,這是最根本的。從技術層面說,這種煤電的矛盾是這里邊很重要的一個關節點。煤電的矛盾專家們有各種不同的建議,有的是現在提的比較多的是煤電價格的連動。就是煤價漲,電價要跟著漲,至於是一個什麼樣的比例,這有一個非常復雜的價格體系,現在正在探討比較多的,或者說已經進入政策視野的煤電的價格連動提的比較多。我認為從根本上恐怕有賴於電力的市場化的改革,這個改革完成之後,電價就能夠基本上反應供求規律,這樣不管是煤價上漲還是下落,在電價上也能得到相應的反應。這是從長期來說,從根本上說的,應該靠這樣一種機制,從近期說就是靠宏觀調控,宏觀調控能夠抑制經濟過熱的苗頭,降低需求,給過熱的經濟潑點水,降降溫,宏觀經濟達到了健康的、可持續的狀態之後,煤炭這個產業也能夠恢復供求的平衡。

3、鋼鐵虛熱:回歸投資理性

2004年鋼鐵行業的發展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價格的變動,價格走了一個V字形,年初的時候往上攀升,大概從5月末開始下降回落,然後到6月末又上來了。這個V字形反映了我國鋼鐵企業發展到今天的必然性,從盲目投資到回歸理性。

《經濟日報》前總編輯艾豐做如下點評:

先說說年初的攀升,其實鋼鐵價格的攀升並不是從今年年初開始,要往遠了說大概從2002年開始攀升。逐步抬高,大概今年年初達到了最高點。為什麼會這樣呢?最基礎的原因就是經濟拉動,我們國家經濟生活里邊,對鋼鐵的需求增加的很快,而增加很快的需求又是兩個產業起的作用:一個是房地產,因為蓋房子需要大量的鋼材;還有一個產業就是汽車,這兩個產業的發展拉動了對鋼鐵的需求。從這種意義上講,雖然漲價不能說是好事,但這是個好兆頭。因為我們國家過去一個建築業,一個汽車產業,沒有形成支柱產業的態勢。這些年通過改革,特別是房改,住宅商品化,住宅信貸這樣一些措施把住房產業推上去了,所以才有了鋼鐵產業大發展。

我覺得這是一個必然。中間掉下來了,為什麼掉下來了呢?這是宏觀調控的結果。因為鋼鐵價格很高,就引起了一種投資熱。大家要賺錢,根據當時比較高的價格,鋼鐵的利潤至少可以達到12%,個別的可能達到22%。這個利潤很高,吸引了大量的社會資金,結果就出現了投資過熱,如果這些投資項目都建成的話,有人測算了一下,煉鋼的能力至少要增加1.5億噸。我們原來的能力是3.1億噸,3.1億噸加上1.5億噸就是4.6億噸,這種能力遠遠超過我們實際的需求,所以感到一種投資過熱,如果都把它變成項目,都把它投入生產將來會有很大的問題。除了量的問題以外,還有一個質的問題,也就是說許多投資項目並不是高科技的,沒有達到嚴格的環境污染、技術水平要求等等。這樣的話,鋼鐵產業的量上去了水平就會下來,特別是還要佔用很多土地,有的建設項目主要是銀行資金,一旦出了問題,風險在銀行身上,所以國家採取了宏觀調控措施。

4、糧食增產:農業穩則天下

4、糧食增產:農業穩則天下安

在中央「一號文件」等優惠政策的拉動下,今年我國的糧食生產出現了可喜的變化。根據國家統計局的數據,今年的夏糧產量比去年同期增長4.8%,秋糧的生產形勢同樣讓人感到樂觀,預計今年我國全年糧食總產量將達到預定的9100億斤。這意味著,我國糧食生產將結束1998年以來出現的連續下滑的局面。農業稅減免、糧食直補、保護價等措施的實施,讓農民看到了種糧帶給他們的實惠。但是,自去年第四季度以來,糧食價格出現了近年來少有的上漲勢頭,糧食是多了還是少了,百姓對此十分關心。甚至引發了關於糧食安全的議論。

《經濟參考報》總編輯王海征做如下點評:

今年中國的糧食生產有兩點值得關注,一個是增產,一個是漲價,這恐怕也是大家共同關心的糧食方面的兩個問題。我們覺得增產當然是一件好事。那麼在增產的同時,價格的變動會直接對下一年以至以後的糧食生產產生影響。從糧價的絕對水平來看,不能說就是糧價很高了,因為糧價增長了以後,影響到的實際上是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糧食的生產者,一方面是消費者,消費者主要是城鎮居民。從城鎮居民來說,糧價上漲,對大部分城鎮居民應該說沒有太大的影響。或者說這個影響對他們的生存、生活角度來說可以忽略不計。

為什麼說糧價現在上漲的水平不是那麼高呢?我想說一個數字,就是我們從改革開放以前來看,當時的糧食價格基本上是保持穩定的,而且是低水平的一個價格。從大家最熟悉的標准粉來說,當時北京的價格是一毛八分五一斤,到現在標准粉的價格漲了大約是8倍,可是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從1978年算起到2003年,大約是增長了19倍。那麼相對這樣一個數字,我覺得糧食價格從城鎮居民來說,應該是還在合理的范圍內,而且糧價也沒有超過整個這么多年的物價上漲水平。

中央政策對農業扶持,這個是每個國家都做的事情,在國際上也是正常的,世貿組織的規則也是允許的。通過今年一年這么多政策下來以後,我們的支持力度確實比過去大多了,但是還是有空間的。但是從另外一方面看,僅僅靠政策扶持畢竟空間是有限的,它不會無限制地靠政策扶持,僅僅靠政策扶持,我們的糧食增產也不會有一個長期的、永久性的發展。

要保證農業和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一個是農業生產方式的提升,再有一個是農業產業鏈向工業方向的延伸。我先說農業生產方式的提升。中國現在農業生產方式的提升,主要就是一個是現代化,一個是市場化。那麼現代化呢,一般想起來是提高科技含量,科學技術運用於農業,這肯定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因素,比如說種子、化肥以及各個方面的種植方式,包括機械化對農業生產肯定是有很大幫助的。除了現代化這一個因素之外,第二個因素是市場化,市場化主要是用市場經濟的手段來組織農業生產。在這方面已經出現了一些好的苗頭或者趨勢。黑龍江有一個地方,它的農業合作組織不是過去意義上的,而是市場意義上的合作,發展的很快,實際上也是促進了農業內部的專業分工。

5、民工短缺: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

上世紀80年代興起的民工潮曾讓我們無數次感嘆我國勞動力的充足,但是從今年春天開始,我國一些地方卻陷入了「缺少工人」的尷尬境地。很多媒體紛紛發問:延續了十幾年的民工潮,為什麼變成了民工荒,是因為經濟發展過快使得農村剩餘勞動力供給不足?還是因為隨著農村生活越來越好、就業機會增多,農民們已經對進城打工不屑一顧了呢?

《經濟觀察報》總編輯何力做如下點評:

民工荒這個叫法本身可能並不準確,今年發生在一些經濟比較發達的省份,比較低技能的勞動力的供給出現了局部短缺,我覺得這可能是一個更准確的描述。從整個判斷上來講,民工的短缺應該不是全局性的問題,它是局部的,跟今年整個的經濟形勢是非常相關的。比如說今年糧食豐收,今年糧價上漲的比較多,農民的收入會因此增加的比較快,這樣他可能選擇說我在家裡種地是不是更好一點,這是一個原因。再有一個,城市裡面今年的物價漲幅比前幾年要快一些,今年全年算下來,城市的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會在4%左右,這樣民工在城裡的成本也會高一點。

另外還有一點,這些年來我們的經濟發展,特別是出口導向型的經濟發展過程之中,民工的工資待遇是不是真實地反映了勞動力的成本,這個價格是不是扭曲的,包括勞動保障的條件是不是真正達到了國家要求的水準,這些方面可能都會有一些差距。我覺得可能是這些原因導致了民工在局部地區的短缺。但是從整體上來看,中國民工的這種不斷城市化,或者從農民變成工人的這樣一個進程,應該說還是很長的一個進程,不會一下子就結束,也不會一下子出現非常規模、大規模的勞動力短缺。

雖然我們說這件事情的影響本身現在還不能說是一個全局性的,但是媒體或者學者非常關注,是因為這件事情釋放出一個非常強烈的信號。我們的勞動力價格只有馬來西亞的1/4,相當於現在日本和美國的1/30和1/40,就是比較便宜。而且我們的人口比較多,這個比較優勢對國家的對外出口,就是製造業有非常強的競爭優勢,我們今年外貿出口,進出口總額可望達到1.2萬億美元左右,占整個GDP的比重也非常高,這是我們過去這些年發展的一個很成功的地方。民工短缺就給了一個問號,是什麼呢?就是這樣一個趨勢還能不能持續下去呢?

首先,我覺得這可能是個好事情。因為從信號的角度來講,它至少給我們一個提醒,就是說我們將來可能不能永遠地靠比較低廉的勞動力,我們除了這個優勢以外,看來還應該發展別的優勢,比如技術、比如知識產權、比如服務業的優勢。我覺得這是第一個提醒。

第二,在這個過程之中,民工的醫療條件、工資和生活水平也會不斷地提高。

第三,從長遠來講,我們這樣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在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之中,它一定是整體的方方面面能力的提升,而不簡單的是某一個方面的提升。從這個意義上來講,從現在就開始重視和研究這個問題,倒是很及時,或者是很有意義的一件事情。

6、油價攀升:中國直面能源挑戰

被人們稱為經濟命脈的石油,在2004年牽動了許多人的神經。今年以來國際油價一直在高位徘徊,並且不斷創出歷史新高。根據中國油庫網信息中心統計的數據:今年國際油價最高時曾在10月25日達到每桶55.50美元,盡管到11月底,國際油價已回落到50美元以下,但和去年同期相比每桶仍高出18美元左右。有人甚至形容說,2004年的國際油市,就像場瘋狂的過山車之旅。

《競爭力》雜志主編方向明做如下點評:

如果把國際油價的整個走勢再拉得更長一點,可以看到在近30年以來,國際油價有三個高峰期,第一個高峰期是在上世紀80年代初期,第二個高峰期是在90年代初期,第三個高峰期就是以今年為一個高峰點,但它是從1999年開始緩慢地攀升上來。今年比較突出的反映是連續地突破每桶40美元、44美元、45美元、48美元大關,一直到突破50美元大關。

在一年之內連續如此狂漲,我們基本上有這么一個判斷:今年油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不是來自產能的問題,因為今年在全球石油產能方面波動性並不是很明顯。那麼其他的幾個因素可能會成為油價上漲的主要因素:第一個是全球對石油需求的迅猛增長;第二個是中東政治局勢的不穩定;第三個是國際石油炒家的一些投機行為。

再具體分析一下,全球對能源需求的增長是一個整個基本面的問題,中東局勢的不穩是一個政治問題,而石油炒家的運作,我們認為是一個非理性因素,這個非理性因素在今年的油價上漲中表現得比較明顯。有這樣一個細節,大概在4月20日左右,美國、德國、法國的高級分析師們預測,石油價格將突破44美元,達到45美元。此話音剛落,油價應聲而漲,5月的第一周就突破了每桶40美元的大關,到第二周就接近了42美元。這件事情給我們當時關注整個石油價格上漲的非理性因素一個信號。

國際上還有一種說法,是由於中國石油的大量進口導致了原油價格的迅猛增長,我認為這個結論是站不住腳的,盡管近兩年中國對石油的進口在逐漸增加,但是在國際油價的問題上,惟一對國際油價有發言權的只有美國。

如果說國際油價對中國經濟有影響的話,首先大家感到最強烈的就是加油站里汽油漲了價。第二個我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數據,就是最近對各行業職業經理人收入的一個大規模調查,今年各行業的職業經理人當中,石油化工行業變成了第一位,每月達到將近8000塊錢。去年在第一位的是汽車行業的職業經理人。油價的上漲對各行業的影響,已直接反映到了行業職業經理人的收入上。第三個我們感覺到的是整體的化工價格隨著石油開始上漲,當然更直接的行業是交通和運輸業。從更宏觀的角度上講,全球石油價格的上漲,給我們國家進口石油可能會增加損失近80億美元左右。它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到目前還不是特別明顯,但據專家估計可能會在0.7個到0.8個百分點。

7、央行加息:啟動價格工具

今年以來,無論是經濟界還是各大財經媒體,幾乎每個月都在焦急地等待著一個經濟指標的統計結果,這就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而我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今年出現的不斷攀升,也使加息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究竟加還是不加,什麼時候開始加,加息幅度該有多大等一系列關於話題,曾掀起過幾輪熱烈的討論。

《財經時報》副總編輯鈕文新做如下點評:

從2003年底一直到2004年我們一直在探討的一個話題就是宏觀調控,這一輪緊縮調控當中,到底選擇什麼樣的貨幣手段來進行宏觀調控,利率當然是考慮之一。到底是不是該使用這樣一個手段,利和弊到底是什麼。大家進行了大量的評判,實際上也在幫助市場梳理、理清思路:到底加息還是不加息?應該在什麼時候加息?加息的程度如何?這肯定是需要非常充分的探討才行。

今年6月份《財經時報》曾經發表過一篇報道,說即使CPI上漲到5%也是不需要加息的。為什麼會有這樣一個判斷呢?在當時的那種條件下,加息的作用不會太大。為什麼?兩個非常重要的理由:第一,我們要看這一輪經濟過熱,或者說投資過熱是什麼拉動的。我們考量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地方政府換屆之後,出於對政績的需要,投資的沖動非常大。如果在這樣一個背景之下加息的話,地方政府就不會太在乎。為什麼?你不過就是資金成本多了一兩個點而已,你說你加多少管用?你加兩個點、三個點對它的刺激作用非常小,因為它還會去追求政績。加到一定程度的時候,投資一定會下來。但是你需要兩個點,還是三個點、五個點?這就有一個程度的問題,加一兩個點的話,作用不會太大,這是第一點。

第二,從去年10月份我們看到人民幣升值的呼聲非常大,國際上對我國的壓力非常大,這種壓力之下,如果我們再加息的話,那麼熱錢套利的錢,就會更多地流入中國市場,至少它在賭人民幣升值的過程當中,你的利益上升了會給它平抑掉一些成本,所以會更鼓勵它往裡走。因此在這兩點考量之下,我們認為加息可能作用不會太大。

另外,加息肯定是要抑制整個貨幣的過快增長。但如果我們加息了,那麼熱錢進來了,外匯賬款所構成的基礎貨幣投放又增加了,這樣它就起不到抑制貨幣過快增長的效果,通脹往下壓就很困難。所以根據這樣一些判斷,我們認為加息在當時的條件下是不適宜的。今天情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看到,今天加息了,是為了緊縮貨幣才加息的,其實在這個公告當中我們看到了一個非常重要的說法,就是說為了鞏固宏觀調控成果,沒有說進一步的緊縮。實際上這次加息最重要的是另外兩層意義。一層就是利率結構的調整。一看長期貸款增加得多,漲得多,短期貸款漲得少,長期的存款利率漲得多,但是短期的存款利率漲得少,實際上有一個結構調整問題。在今年年初大量的儲蓄分流,儲蓄增長速度在下降,存貸款期限錯配的問題出現了,這就需要結構政策來調整。在這一輪加息的過程當中,這是非常重要的一個點。第二層就是,我們看到貸款的上限被放開了,存款的下限被放開了,實際上這是在向一個市場化的方向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的意義要遠遠大過宏觀調控的意義。

8、股市風雲:規范與發展並行

今年我國證券市場可以說是經歷了一場不小的波動,市場在創造了4年以來最大一次反彈的同時,也創出了5年來的新低。到底該怎麼看待今年的證券市場?未來的市場走勢又將如何?

《中華工商時報》副總編輯呂平波做如下點評:

對2004年中國證券市場來說,來自政策面的支持力度是相當大的。它把股市政策提升到了宏觀政策的層面上,作為宏觀調控的一個部分,應該講是高層對證券市場的最大支持。但是我們也面臨著非常尷尬的局面:發表「國九條」的時候,跟提出要落實「國九條」的時候,上證指數相差了300點。

出現這樣的情況,我想有三個原因:第一個原因是宏觀調控。宏觀背景肯定是要決定股市的發展方向,這一點在中國也不會例外。今年不可能有大行情,這個基調是可以肯定的,即使有政策面支持,上漲行情也不會出現。

第二,雖然政策層面上做了最大限度的支持,但「國九條」中的九條意見怎麼貫徹、落實也有個過程,還充滿著不確定性。比如說股權分置這個問題怎麼解決,有各種各樣的想法。這是一個很大的懸念。

第三點,跟市場的擴容有關。這在根本上影響供求關系,也會影響到這個行情的起伏。

大家會覺得非常奇怪,一方面中國的GDP在高速增長,另外一方面中國上市公司的平均業績經歷前幾年的下滑之後,最近兩年是連續的、每季度都在增長,可股價確在下滑。怎麼看這個問題?我想有兩方面的原因:一方面中國上市公司股價存在偏高的成分,有泡沫,有一個擠乾的過程。另一方面,跟我們對中國市場股價的估值論這種觀念也有關系,就是把內地股市跟香港股市做對比,會得出內地偏高的結論。實際上這兩個地方的市場價格是不能做類比的,因為中國大陸的市場是一個本土市場,香港市場基本是國際市場、海外市場,這個定價標准應該不一樣,盲目地照搬照套就會發覺,這個市場還有下跌的空間。這是出現矛盾的兩方面的原因。

我們一定要看清楚中國的市場跟海外的市場本質上的差異,不在於差距,說它早發展了多少年,我們晚發展了多少年。這兩個市場本質上是有差異的,是不一樣的。海外股市基本上是在資本主義制度之下的一個市場,中國股市是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建立起來的。這個大的社會政治背景不同,這一點千萬不能忽略。

2004年是經歷轉型陣痛的過程。從政策的量變到政策的質變,中國證券市場正面臨著一個質的轉變的過程。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現在中國證券市場正處在這么一個臨界點上。去年有專家做過一個時間判斷,認為經過兩三年

2004年是經歷轉型陣痛的過程。從政策的量變到政策的質變,中國證券市場正面臨著一個質的轉變的過程。任何事物的變化都有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現在中國證券市場正處在這么一個臨界點上。去年有專家做過一個時間判斷,認為經過兩三年的調整,中國資本市場一定會進入一個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我覺得這個判斷是比較准確的。我們現在都形成了一個基本的共識,就是這個市場一定要把投資者放在首位,一定要以投資者為本,如果這樣來認識這個市場的話,圈錢這種惡習就有可能從這個市場上得到唾棄,這樣才有可能真正扭轉市場的不利局面。

最近幾年這個市場的變化,實際上是從2001年之前過度投機,到2001年之後由於擠泡沫所形成的過度融資,處在這么一個變化中間。現在又是從過度融資向一個有序融資這么一個轉變過程中間,最終會實現一個比較理想狀態,就是從無效融資向有效融資轉變。在這種情況之下,我們的投資才有可能從無效投資向有效投資轉變,大家的利益才能夠得到回報。

中國證券市場本質上跟海外資本市場的差異,就是股權分置。股權分置不等於全流通,我們應當怎麼把投資者利益保護落實到實處,這要看明年股東表決體系建設怎麼樣,具體的效果怎麼樣,這是一個方面。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融資,是不是能夠從過度融資到有序和有效。這就需要管理層做出重大調整,對於市場定位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改變以往傳統的思維定式,真正轉移到以投資者為本,給市場一個休養生息的空間,給提高上市公司質量一個時間,這兩點做到的話,明年的資本市場應該比較樂觀。

9、土地調控:「閘門」緊縮的背後

農民種糧需要土地,企業擴大規模也需要土地,城市發展更離不開土地。今年國家收緊了這道經濟發展的「閘門」,使得「土地」成了今年經濟領域被廣泛關注的一個關鍵詞。究竟該如何看待土地對我國經濟發展的影響呢?

《中國經營報》副總編輯趙彬做如下點評:

這應該從兩個方面來看。從大的宏觀背景上說,憲法現在進一步對私人財產權的問題給予關注,中央對於推進這種以民為本、關注民生的工作思路力度也很大;另一方面,三農問題近些年為大家普遍關注,而農民的土地問題恰好是這個財產權問題、群眾利益問題、農民問題集於一身的問題。

具體來講,這些年農村的產業結構進行調整,城市化、工業化的進程大量佔用耕地,使得農民的土地喪失得比較多,引發了許多的社會矛盾。另外,從去年以來,糧食減產也是使得土地問題成為一個時期非常關注的重點。

應該說,如果限制土地的供應,肯定會對那些以土地為主要贏利來源的經濟發展模式起到制約,這非常正常。因為調控本身的目的之一就是為了要抑制這種低層次的、低水平的發展。這是一種盲目的,以犧牲不可再生資源為代價進行發展的模式。今年8月28日,已經通過了修改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管理法。11月20日,國務院出台了一個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這樣的一個決定,這個決定的第一句就是這樣說的,說現在我們國家的土地管理制度是最嚴格的。有一些專

H. 中國歷史上有哪些重大事件

中國歷史悠久,常被稱為世界四大文明古國之一,目前發現最早的遠古人類遺址距今約170萬年。中國歷史分為幾個階段,中國大陸官方通常認為夏、商、周三朝是奴隸社會時期,秦朝正式進入封建社會時期,直到清朝滅亡,之後是民主時期的開始,而大陸之外的地區對「封建」的概念和秦至清的社會性質劃分並不相同。從前221年秦始皇統一中國以來,中國基本上就是一個中央集權制的帝制國家。秦朝後,中國歷史的發展受到了儒家、法家、道家思想的極大影響,佛家在中國的影響也很大,但達不到基督教對西方那樣的影響,中國歷朝政治方針受儒家影響最深。而漢字也使不同地區的人們更緊密地連接在一起,這一種文字有不容易改變字體的特點,中國各個地方的語音雖然不同,但對這種文字的理解是相同的,所以漢字也成為中國統一的一種有力的工具,而最先是秦始皇下令統一中國的文字。
元謀人是中國遠古遺存中目前所見最早的人類,距今約170萬年。著名的北京猿人距今約四五十萬年。這些都是所知較早的原始人類蹤跡。

中國史前時代的各種文化是經過了以下幾個階段:

中國猿人時期——舊石器時代初期,距今約50至40多萬年前
河套時期——舊石器時代中期,距今約20至10餘萬年前
山頂洞人時期——舊石器時代晚期,距今約10至2萬多年前
彩陶文化時期(仰韶文化時期)——新石器時代晚期,大約在公元前2500年到公元前1300年
黑陶文化時期(龍山文化時期)——新石器時代末期
母系氏族社會在中國形成於四五萬年前的彩陶文化時期,中心區域分布在陝西省中部、河南省西部和山西省南部一帶,以原始農業為主。

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是這一時期的代表。到了黑陶文化時期,父系氏族社會逐漸形成,農業和畜牧業有較大的發展,制陶、冶銅等手工業的工藝水平也逐漸提高。大汶口文化是這一時期的代表。在此期間,黃河流域和長江流域逐漸成為文明的中心地帶。

中國是世界早期人類文明的發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發明弓箭和陶器、出現農牧業、觀察天文、開創醫葯的地區之一。而且這時也開始利用蠶絲。

[編輯]
神話傳說
主條目:三皇五帝

後人所繪的黃帝像在中國神話中,中國最早有三皇五帝,三皇有爭議,有說伏曦,神農,燧人,五帝也有多種說法。最常見的說法為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在上古時期,現中國區域有3個最大的部落,華夏部落,兩昊部落和三苗部落,相傳蚩尤是兩昊部落最後一個首領,在涿鹿大戰中被華夏部落的炎黃二帝打敗,在堯舜時期,華夏部落數次大規模征伐遠在南方的三苗,最終使苗民臣服,此是後話. 後來黃帝的孫子顓頊和玄孫帝嚳繼續擔任部落聯盟的首領。帝嚳的兒子堯繼位,他是一名賢君,創立了禪讓制傳位給了舜。在舜時期,洪水泛濫,鯀採用堵塞的方法,結果洪水更厲害了,鯀被處決,他的兒子禹採用疏導的方法,成功治理了洪水,因此被推舉為首領。然而他的兒子啟破壞了禪讓制方式,自立為王(根據香港中學課本所述,啟是被推舉為領袖),建立了第一個王朝——夏朝,夏朝持續了400多年,在最後一個夏朝君主——桀末期,東方商族首領成湯奪取了政權,建立了商朝。

[編輯]
先秦時期
[編輯]
三代
主條目:夏朝、商朝、周朝、西周

甲骨文最早的朝代夏朝約在前21世紀到前16世紀,由於這段歷史沒有文字性文物印證,所以只能靠後世的記錄和出土文物互相對照考證,部分學者認為河南二里頭遺址可能就是夏朝的遺存,但是也有學者對此持有疑問。根據文字記載,夏朝有了中國最早的歷法--夏小正。不過之後的商朝是目前所發現的最早有文字文物的歷史時期,存在於前16世紀到約前1046年。據說夏朝最後一個君主——桀,由於荒淫無道而被湯推翻。而商代時文明已經十分發達,有了歷法、青銅器以及成熟的文字——甲骨文等。商王朝時已經有一個完整的國家組織,並且具有了奴隸主王朝的規模。當時的主要生產部門是農業,不過手工業,特別是青銅器的冶鑄水平也已經十分高超。並且已經出現了原始的瓷器。商朝自盤庚之後,定都於殷(今河南安陽),因此也稱為殷朝。商朝的王位繼承製度是傳子或傳弟,多按年齡的長幼繼承。

與此同時,黃河上游的另一個部落周正在逐步興起,到了大約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在牧野之戰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商朝滅亡。周朝正式建立,建都渭河流域的鎬京(今陝西西安附近)。之後周朝的勢力又慢慢滲透到黃河下游和淮河一帶。周王朝依然是奴隸主以及貴族統治,有許多貴族的封國(諸侯)。到鼎盛時,周朝的影響力已經在南方跨過長江,東北到今天的遼寧,西至甘肅,東到山東。周朝時的宗法制度已經建立,政權機構也較完善。中國最早有確切時間的歷史事件是發生於公元前841年西周的國人暴動。

[編輯]
春秋戰國
主條目:周朝、東周、春秋、戰國 (中國)

先師孔子行教像,為唐朝畫家吳道子所畫前770年,由於遭到游牧部落犬戎的侵襲,周平王東遷黃河中游的洛邑(今河南洛陽),東周開始,。此後,周王朝的影響力逐漸減弱,取而代之的是大大小小一百多個小國(諸侯國),史稱春秋時期。春秋時期的大國共有十幾個,其中包括了晉、秦、鄭、齊及楚等。這一時期社會動盪,戰爭不斷,先後有五個國家稱霸,合稱春秋五霸。到了前546年左右,黃河流域的爭霸基本結束,晉、楚兩國平分了霸權。前403年,晉國被分成韓、趙、魏三個諸侯國,再加上被田氏奪去了政權的齊國,和秦、楚及燕,並稱戰國七雄,戰國時期正式開始。大部分馬克思主義史學家將戰國開始劃為封建社會,然而大部分西方及台灣學者卻又將之劃為封建社會的崩潰。前356年秦國商鞅變法開始後,秦國國力大大增強,最後終於在前221年消滅其他六國,中國歷史也進入了新時代。

春秋戰國時期學術思想比較自由,史稱百家爭鳴。出現了多位對之後中國有深遠影響的思想家(諸子百家),例如孔子、老子、墨子、莊子、孟子、荀子、韓非等人。出現了很多學術流派,較出名的有十大家,即儒家(倫理)、道家(自然)、陰陽家(星象占卜)、法家(法治)、名家(修辭辯論)、墨家(科技)、眾、雜、農家(農業)、小說家(小說)等。文化上則出現了第一個以個人名字出現在中國文學史上的詩人屈原,孔子編成了詩經。戰爭史上出現了傑出的兵法家孫武、孫臏。科技史上出現了墨子,建築史上有魯班,首次發明了瓦當,奠定了中國建築技術的基礎。能製造精良的戰車與騎兵,同時此時中國的冶金也十分發達,能製造精良的鐵器,在農業上出現了各種灌溉機械,大大提高了生產率,從而為以後人口大大膨脹奠定了基礎。歷史上出現了春秋(左傳),國語,戰國策。中華文化的源頭基本上都可以在這一時期找到。

這一時期科技方面也取得了很大進步。夏朝發明了干支紀年,出現了十進位制。西周人用圭表測日影來確定季節;春秋時期確定了二十八宿;後期則產生了古四分歷。

[編輯]
秦漢時期

北京八達嶺長城主條目:秦朝、漢朝、西漢、新朝、東漢

前221年秦滅其他六國後統一了中國主體部分,成為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帝國,定都咸陽(今西安附近)。由於秦王嬴政自認「功蓋三皇,德過五帝」,於是改用皇帝稱號,自封始皇帝,人稱秦始皇,傳位後的皇帝稱二世,直至千世萬世。他對國家進行了許多項改革,包括了郡縣制的確立,取代了周朝的諸侯分封制;統一了文字,方便官方行文;統一度量衡,便於工程上的計算。秦始皇還大力修築道路,並連接了戰國時趙國、燕國和秦國的北面圍城,築成了有名的萬里長城以抵禦北方來自匈奴,東胡等游牧民族的侵襲。秦始皇推崇法治,重用法家的李斯作為丞相,並聽其意見,下令焚書坑儒(有部分學者對這一行為是否確實存在有爭議),收繳天下兵器,役使七十萬人修築阿房宮以及自己的陵墓——包括兵馬俑等。部分史學家對以上事件存有懷疑,認為由於秦始皇的一系列激進改革得罪了貴族,平民無法適應,才在史書上留此一筆。

前210年秦始皇病死於出巡途中,胡亥(即秦二世)即位。但十個月後,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包括六國遺臣等野心家乘勢作亂,前206年劉邦圍攻咸陽,秦王子嬰自縛出城投降,秦亡。此後,劉邦與項羽展開了爭奪天下的楚漢戰爭。 前202年十二月,項羽被漢軍圍困於垓下(今安徽靈壁),四面楚歌。項羽在烏江自刎而死。楚漢之爭至此結束。漢高祖劉邦登基,定都長安(今陝西西安),西漢開始。到了漢武帝時,西漢到達鼎盛。並與羅馬,安息(帕提亞),貴霜並稱為四大帝國。武帝實行推恩令,徹底削弱了封國勢力,強化監察制度,實現中央集權;他成功地擊潰了匈奴,控制了西域,還開拓了著名的絲綢之路,發展了對外貿易,使中國真正了解了外面的世界。儒家學說也被確立為官方的主流意識形態,成為了占統治地位的思想。其他藝術與文化也蒸蒸日上。同時期還出現了第一部通史性質的巨著——《史記》,同時這時的中國出現造紙術,大大推動了文化發展。

西漢發展到了一世紀左右開始逐漸衰敗。公元9年,外戚王莽奪權,宣布進行一系列的改革,改國號為新。然而這些改革卻往往不切實際,最終導致農民紛紛起義。公元25年劉秀復辟了漢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東漢的發展延續了西漢的傳統,此時出現了天文學家張衡。漢的文化吸取了秦的教訓,顯得相當開明,當時佛教通過西域到達中國,在河南洛陽修建了中國的第一座佛教寺廟——白馬寺,佛教正式傳入中國。

[編輯]
魏晉南北朝時期

赤壁主條目:魏晉南北朝、三國、晉朝、西晉、東晉、十六國、南北朝

東漢中後期,宦官和外戚長期爭權,在黃巾起義的打擊下,到了公元二世紀左右時再度衰敗,196年曹操控制了東漢朝廷,「挾天子以令諸侯」,220年,曹操長子曹丕廢漢獻帝自立,建立魏國,同時尚有劉氏的蜀和孫氏的吳,歷史進入了三國時期。

265年,魏權臣司馬炎稱帝,建立晉朝。280年三國歸晉,再度統一。晉朝的文化也有一定發展,當時由於戰亂紛紛,很多學士選擇歸隱,不問世事,典型的代表人物是陶淵明(陶潛),當時的書法藝術也十分興盛。290年晉武帝死後不到一年,十六年的朝廷權利斗爭開始,史稱「八王之亂」。與此同時,中原周邊的五個游牧民族(匈奴、鮮卑、羌、氐、羯)與各地流民起來反晉,史稱五胡亂華。這些游牧民族紛紛建立自己的國家,從304年到409年,北部中國陸陸續續有多個國家建立,包括了漢、前趙、後趙、前燕、前涼、前秦、後秦、後燕、西秦、後涼、北涼、南涼、南燕、西涼、夏和北燕, 史稱十六國。

自東漢後期開始,為躲避戰亂,北方的漢族人民大量遷居南方,造成經濟重心南移;晉朝南遷,建都建康(今江蘇南京),歷史上稱此前為西晉,南遷後為東晉。最後,拓跋鮮卑統一北方,建立北朝的第一個王朝——北魏,形成了南北朝的對立。南朝經歷了宋、齊、梁、陳的更替,而北朝則有北魏、東魏、西魏、北齊和北周。南北朝時期是佛教十分盛行的時期,西方的佛教大師絡繹不絕地來到中國,許多佛經被翻譯成漢文。

[編輯]
隋唐五代時期

唐代畫家張萱作《搗練圖》。主條目:隋朝、唐朝、五代十國

581年,楊堅取代北周建立了隋朝,並於589年滅掉南朝最後一個政權——陳,中國歷經了三百多年的分裂之後再度實現了統一。不過隋朝也是一個短命的王朝,在修築了巨大工程——京杭大運河後就滅亡了,只經歷了兩代37年。

618年唐高祖李淵推翻隋朝建立了唐朝,它是中國歷史上延續時間最長的朝代。626年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唐朝開始進入鼎盛時期,史稱貞觀之治。長安(今陝西西安)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城市,唐王朝也是當時最發達的文明。高宗李治之妻武則天遷都洛陽,並稱帝,成為中國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改國號周,並定佛教為國教,廣修佛寺,大興土木。隋唐時期開創的科舉制是當時比較科學與公平的人材選拔制度。唐王朝與許多鄰國發展了良好的關系,文成公主嫁到吐蕃,帶去了大批絲織品和手工藝品。日本則不斷派遣使節、學問僧和留學生到中國。唐朝的文化也處於鼎盛,特別是詩文得到較大的發展,還編撰了許多紀傳體史書。唐代涌現出許多偉大的文學家,例如詩人李白、杜甫、白居易、杜牧,以及散文家韓愈、柳宗元。唐代的佛教是最興盛的宗教,玄奘曾赴天竺取經,回國後譯成1335卷的經文,並於西安修建了大雁塔以存放佛經。唐朝前期對宗教採取寬容政策,佛教外,道教、摩尼教(Manicheism)、景教和伊斯蘭教等也得到了廣泛傳播。這一切都在李世民的曾孫唐玄宗李隆基統治時期達到頂峰,史稱開元盛世。然而在755年,爆發了安史之亂,唐朝由此開始走向衰落。

875年黃巢起義爆發,唐朝再度分裂,並於907年滅亡,形成了五代十國的混亂局面。

[編輯]
宋元時期

清明上河圖局部,描繪了清明時節,北宋京城汴梁及汴河兩岸的繁華和熱鬧的景象和優美的自然風光。主條目:遼朝、金朝、西夏、宋朝、北宋、南宋、元朝

經過了五十多年的紛爭後,960年北宋控制了中國大部分地區,但是燕雲十六州被北方契丹族建立的遼朝占據,河西走廊被黨項族建立的西夏占據,北宋為了維持邊境和平,不得不向遼和西夏交納歲幣。北宋晚期發生了分別以王安石、司馬光為首的黨派斗爭,增加了社會的不安。到了1125年松花江流域女真族建立的金勢力逐漸膨脹,1125年,金、北宋聯合滅遼。金國隨即開始進攻北宋,1127年金攻破北宋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俘虜三千多皇族,其中包括了當時的皇帝宋欽宗和太上皇宋徽宗,因為那一年是靖康年,史稱靖康之禍,北宋滅亡。同年宋欽宗的弟弟趙構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即皇位,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史稱南宋,形成南北分立。

此後金與南宋多次交戰未成,直到1234年,蒙古軍消滅了金。蒙古之後與南宋又經歷了血腥的戰爭,1271年忽必烈建國號為「元」之後,於1279年,8歲的小皇帝趙昺被元軍逼得走投無路,跳海而死,以元軍的勝利告終,南宋滅亡,元朝統一全國,定都大都(今北京)。

北宋時期中國出現印刷術和火葯。宋朝也是一個極度繁華的朝代,當時中國經濟極度發達,中國海上貿易十分興盛,福建泉州一帶成為繁華的港口,中國當時的經濟總量佔世界的一半,財政收入超過一億兩白銀,首都開封和杭州人口達到400到500萬人口,相對當時佛羅倫薩和巴黎十幾萬人口來講確實是十分繁華,各國商人雲集,文化也極度興盛,出現了程頤、朱熹等理學家,與唐詩並駕齊驅的宋詞,有蘇軾等詞文優秀的詞人,出現了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女詞人李清照,社會文化發達,出現了白蛇傳,梁祝等浪漫愛情傳說,延續了唐朝的光輝,以至於宋朝被西方學者稱為中國的「文藝復興」。

盡管元朝吸收了許多漢族文化,並大力宣揚朱熹一派的理論,但卻實行了嚴格的民族等級制度,第一等是蒙古人;第二等是「色目人」,包括原西夏人、畏兀兒人和來到中國的中亞、東歐人;第三等是「漢人」,包括原金統治區的漢族和契丹、女真等族人;第四等是「南人」,包括原南宋統治區的漢族和其他族人。這種民族壓迫招致漢族的不滿,許多漢族人將元朝視為外來政權,並發動多次起義。

[編輯]
明清時期

紫禁城太和殿主條目:明朝、清朝

1368年,抗元起義成功,明朝建立。明朝前期建都南京,貿易興盛,1405年鄭和奉命七次下西洋,曾經到達印度洋、東南亞及非洲等地,但後來逐漸走向閉關。1421年,明朝遷都北京。明朝文化上則出現了王陽明、李贄等思想家,以及《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金瓶梅》等優秀長篇小說。1627年,明末農民大起義爆發,1644年,起義首領李自成攻克北京,明思宗自縊殉國。南方大臣先後擁護福王朱由崧(弘光)、唐王朱聿鍵(隆武)、桂王朱由榔(永曆)為帝,史稱南明,最終仍為清朝所滅。

明朝晚期居住在東北地區的滿族開始興盛起來,終於在1644年李自成攻克北京後不久,驅逐李自成,進入北京,建立了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朝代——清朝,當時明朝舊臣鄭成功南撤到台灣島,並驅逐了那裡的荷蘭殖民者,但是後來又被清廷攻下。清朝在之後的半個世紀還成功地收復了許多邊疆地區,例如新疆、西藏、蒙古以及台灣。康熙年間,清廷還與沙俄在黑龍江地區發生戰爭,最終於1689年簽訂停戰條約——《中俄尼布楚條約》,清廷獲得重大勝利。清朝由於取消了幾千年來的人頭稅,導致人口暴漲,到19世紀已達當時世界總人口的三分之一,人口的增多促進當時農業的興盛,出現了康乾盛世,也相應一定程度上彌補了閉關所帶來的經濟損失,到1820年時中國的經濟總量佔世界的三分之一。

然而到了19世紀初,清朝已經徹底衰敗,在嘉慶年間先後爆發白蓮教、天理教的大規模起義。與此同時海上強國英國、荷蘭與葡萄牙等紛紛開始強制與中國進行貿易。1787年英國開始向華輸入鴉片,導致中國的國際貿易由順差變為巨額逆差。清廷於1815年頒布搜查洋船鴉片章程,然而英國無視禁令依然走私大量鴉片,道光皇帝不得不於1838年派林則徐赴廣州禁煙。1839年6月將237萬多斤鴉片在虎門銷毀,史稱虎門銷煙。英國政府因此於1840年6月發動鴉片戰爭,中國近代史開始。

[編輯]
清朝末期(近代)
鴉片戰爭持續了一年多,1841年8月英軍到達南京,清廷恐懼英軍會進逼北京,於是求和,1842年8月29日,《南京條約》簽署。香港島被割讓;上海、廣州、廈門、福州和寧波開放作為通商口岸,還賠償款銀(西班牙銀圓)2100萬元。之後1844年美國與法國也與清廷分別簽訂了《望廈條約》和《黃埔條約》,中國主權遭受部分破壞。

與此同時中國國內反清復明的反抗斗爭再度興起。1851年至1864年間,受基督教影響的秀才洪秀全不僅創立「拜上帝會」,還領導了太平天國運動,曾經一度佔領南方部分省份,並定都南京(改名「天京」),建立政教合一的中央政權。同時又有天地會、捻軍、上海小刀會起義、陳開、李文茂起義、甘肅回民起義等。

同時英、美、法、俄、日等國多次侵入中國,中國多處領土被割讓。1858年中俄簽定《璦琿條約》,俄國割去黑龍江以北、外興安嶺以南六十多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1860年中俄《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包括庫頁島(薩哈林島)、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約四十萬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劃歸俄國。1864年《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卓爾南北四十四萬多平方公里的中國領土,割給俄國。1881年中俄《伊犁條約》使中國失去了霍爾果斯河以西地區和北疆的齋桑卓爾以東地區約七萬多平方公里領土。賠償「兵費」增為九百萬盧布。1860年,英法聯軍侵入北京,掠奪並燒毀皇家園林圓明園,並於1860年與清廷簽定《北京條約》,各賠英法800萬兩白銀等。1894年中日爆發甲午戰爭,中國慘敗,次年簽定《馬關條約》,賠償日本二億兩白銀,中國割讓台灣全島及及所有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和遼東半島給日本。1888年康有為、梁啟超、嚴復、譚嗣同等改良派上書光緒皇帝要求變法遭拒。不過十年後1898年光緒皇帝在親政後終於同意變法,從6月11日到9月21日的被稱為百日維新的103天中進行了多項改革,但最終在慈禧太後發動政變後失敗落幕,康有為、梁啟超逃亡國外,譚嗣同、劉光第等六人被殺,史稱「戊戌六君子」。

1899年義和拳運動爆發,後清政府改為義和團,以「扶清滅洋」為宗旨在慈禧太後支持下開始圍攻外國駐北京使館。於是,借「解救各國駐京使館人員」的名義(實質是為了進行侵略戰爭),1900年英、俄、日、美、法、德、意、奧八國聯軍經由天津攻入北京。在佔領北京期間,英法德等國軍隊曾大肆搶掠。清廷不得不於1901年簽訂《辛丑條約》,賠款4.5億兩白銀(本息合計9.8億兩),同時從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由各國派兵駐扎,開北京東交民巷為使館區,國人不得入內等。

[編輯]
20世紀至今

孫中山主條目:中華民國歷史、中華人民共和國史

1901年革命黨開始興起。孫中山等人在海外積極籌款,指揮國內的多次起義運動,經過十次失敗的起義後,與革命黨互不溝通的湖北新軍在1911年的武昌起義獲得成功,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以清帝退位為條件,孫中山辭去總統位置,由袁世凱接任。但袁世凱妄圖恢復帝制。此後孫中山發起護法運動與護國運動討伐袁世凱。1916年,袁世凱在稱帝83天之後死去,中華民國進入北洋軍閥控制中央政府統治時期,地方政府分別由各個軍閥派系占據。

孫中山之後多次試圖聯合南方地方軍閥北伐北京中央政府未果。1921年,在共產國際的指導下中國共產黨成立,並成為共產國際中國支部。1924年,孫中山提出新三民主義並確定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政策,國民黨在共產國際幫助下改組,共產黨員以個人身份加入國民黨,國共兩黨進行第一次合作。孫中山自建立廣州軍政府(1923年改稱大元帥府)以後,曾經三次進行北伐,均因條件不具備而未果。1925年春,孫中山病逝於北京。同年,廣州國民政府為統一與鞏固廣東革命根據地,先後舉行第一次東征第二次東征與南征,肅清廣東境內的軍閥勢力和反革命武裝,並將廣東境內傾向革命的軍隊統一改編為國民革命軍,下轄第1至第6軍。不久又將廣西部隊改編為第7軍。為北伐戰爭作了重要准備。1926年6月5日,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正式通過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案,並任命蔣介石為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正式開始北伐。然而隨著北伐和國民革命的深入,國民黨不能容忍共產黨激進的革命運動,國共兩黨分裂,大量共產黨員及其支持者被清出國民黨,有的被拘捕和殺害。1927年8月1日,以周恩來,葉挺為首的共產黨員在江西南昌發動南昌起義,共產黨從此有自己獨立的軍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8月1日被定為建軍節)。並於江西瑞金建立了第一個紅色蘇維埃地方割據政權。此後南京國民政府先後對中央蘇區進行五次圍剿,紅軍粉碎了前四次圍剿,在第五次反圍剿中失敗,不得不離開紅區。1934年開始,紅軍進行戰略轉移,在貴州遵義確立了毛澤東對紅軍的領導和指揮權,四渡赤水河,終於擺脫了追擊,途經江西,貴州,四川,甘肅,陝西,經過二萬五千里長征,最後成功在陝西北部與陝北紅軍劉志丹部會師,建立陝甘寧革命根據地。

毛澤東在天安門城樓上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1931年9月18日日本開始侵華,佔領了東北全境。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變後國共第二次合作抗日。1937年7月7日,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在日軍進行南京大屠殺前夕,中華民國首都從南京遷至武漢,後來遷在重慶。1945年二戰結束後,當時的中國國民政府從日本手裡收回了台灣及澎湖列島以及其他一些領土,但也在1946年與蘇聯簽訂的條約中承認了外蒙古的獨立(1951年,遷往台灣的國民黨國民政府以蘇聯未履約為由,不承認該條約及依據該條約而獨立的外蒙古的獨立地位)。1946年6月,國共兩黨又進行了內戰。中國共產黨最終於1949年獲得決定性勝利,中華民國中央政府遷往光復後的台灣。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北平成立,並將北平改名為北京,宣布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包括台灣在內的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與此同時,蔣介石宣布台北為中華民國臨時首都,宣誓三年內反攻大陸。兩岸分裂局面從此開始
四大古都
四大古都是最早把中國歷代主要古都並稱的說法,四大為西安、洛陽、南京、北京。

[編輯]
五大古都
1920年代在學術界出現了把開封列為古都之一,形成五大古都的說法: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

[編輯]
六大古都
1930年代,開始有把杭州加入古都之列的六大古都說法,並影響很大,包括: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

[編輯]
七大古都
1988年,地理學家譚其驤提議安陽為大古都,後安陽被認定為第七大古都,因此就有了七大古都之說: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

[編輯]
八大古都
2004年11月,中國古都學會認定鄭州為第八大古都,因此就有了八大古都之說: 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鄭州。

[編輯]
東南西北中國京都
首都在中國又稱為京城、京都、京畿、京師等。中國重要王朝的京都在民間被按照方位順序進行分類。

東京(今開封,歷史上又稱「汴梁」,「汴州」)、東都(洛陽,古又稱「洛邑」)
南京(今南京,歷史上又稱「金陵」、「江寧」)
西京(今西安,歷史上又稱為「長安」,另有附近同一地區的古都咸陽)
北京(今北京,歷史上稱為「燕京」、「北平」)
近代以來,少數民族政權被認為是中國歷史內同漢民族政權一樣平等的一部分,所以上面所提到的東西南北中國首都並不具有歷史學意義,而是一種民間的變稱。

由於各個朝代所管轄的具體區域有所不同,所以這些稱呼所指代的城市也各有差異。比如,宋代的都城是東京汴梁(今開封),另有西、南、北三都:西京洛陽,南京商丘,北京大名。而同時期管轄中國另一部分區域的遼代也有類似的稱呼:東京遼陽府(今遼寧遼陽),西京大同府(今山西大同),南京析津府(今北京),中京大定府,上京臨潢府。

[編輯]
各大古都
由於中原地區是中華文化的發祥地,鄭州和西安、洛陽、南京、北京、開封、杭州、安陽八大古都中,有四個位於今河南。

在八大中國古都中,西安(周、秦、漢、唐)、洛陽(夏、商、周、漢)、南京(明、中華民國)、北京(元、明、清、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封(宋)、安陽(早期三皇五帝時代、商)五大古都都曾作為全國性政權的中國的首都。

參考資料:歷史書

I. 2004年發生了哪些大事

1,2004年1月1日——來世界首條商業自運行的磁懸浮上海磁懸浮列車正式投入運行。美國與亞洲國家簽訂的第一個自由貿易協定「美-新自由貿易協定」(美國、新加坡)開始實施。北京地鐵13號線不再使用過渡車,每天有15列新車上線運行。已有17組68節調頻調壓車(VVVF)投入運營。

2,2004年1月3日——埃及閃光航空一架包機從旅遊勝地沙姆沙伊赫起飛不久在紅海上空墜毀,機上148人全部罹難,其中120多人是法國旅客。

3,2004年1月14日——美國總統喬治·沃克·布希在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的華盛頓總部發表講話,提議爭取最早在2015年、最晚不超過2020年讓美國宇航員重返月球,並在月球上建立科研基地,為下一步將人送上火星甚至更遠的星球作準備。



4,2004年1月28日——有關英國前武器專家凱利之死的赫頓調查報告公布,報告稱英國廣播公司對政府的指責是「沒有根據」的。

5,2004年2月4日Facebook創立,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門洛帕克。主要創始人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

J. 2004至2014我國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2005年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訪問中國大陸
2006年7月1日,舉世矚目的青藏鐵路全內線建成通車
2007年容10月24日,,中國首顆繞月衛星「嫦娥一號」升空
2008年——北京奧運會、5.12四川汶川大地震
2010年,上海世界博覽會開幕

閱讀全文

與2004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