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天日歷史事件

天日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07 16:26:10

1. 天京事變中發生的歷史事件包括

天京事變中發生的歷史事件包括(
)。(多選題)
A.
陳玉成.李秀成等青年將領被提拔
B.
楊秀清.韋昌輝被殺
C.
洪秀全病故
D.
洪仁玕開始總領朝政
E.
石達開出走
選BE

2. 抗日戰爭時期所發生的歷史事件以及時間

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爆發的一次軍事沖突和政治事件。沖突雙方是中國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九一八事件爆發後,日本與中國之間的矛盾進一步激化,而在日本國內,主戰的日本軍部地位上升,導致日本走上全面侵華的道路。這次事件爆發後的幾年時間內,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佔領,因此被中國民眾視為國恥,直至今日,9月18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
./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七七盧溝橋事變,是1937年7月7日發生在中國北平的盧溝橋(亦稱蘆溝橋)的中日軍事沖突,日本就此全面進攻中國。七七事變是日本帝國主義為實現它鯨吞中國的野心而蓄意製造出來的,是它全面侵華的開始。同名影視作品由李前寬、肖桂雲執導,於1995年出品。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許,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里號」上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首先,日本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然後,同盟國代表、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代表尼米茲海軍上將,中國代表徐永昌將軍,英國代表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代表傑列維亞科中將以及澳、加、法、荷、新等國代表依次簽了字。至此,日本帝國主義戰敗投降載入史冊,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戰也以同盟國的勝利告終。

3. 發生在日本的重大歷史事件

平氏和源氏為了爭奪日本霸權的戰爭,後有源氏物語
天下諸侯爭奪天下,織田信長在桶狹間戰今川義元以少勝多確立威名
本能寺之變,在信長即將奪取天下時背麾下武將明智光秀背叛,切腹在本能寺
天王山之戰,信長愛將豐臣秀吉打著為信長報仇的名義和明智光秀在天王山決戰,擊敗對手後得到天下
關原之戰,豐臣秀吉死後,大名德川家康趁豐臣家內亂,假意支持其中一派,率領東軍在關原地區和另一派的西軍展開決定日本命運的決戰,並以德川取勝告終。
大阪之戰,撤退的西軍最後的據點大阪,在德川取得關原之戰的勝利後攻陷了大阪城,奠定了今後日本幾百年的德川幕府
美國培里艦隊敲開日本大門,開始了歐洲入侵時代,並使得幾百年的德川幕府開始搖搖欲墜
新選組建立,一群為了維護時代治安的浪人,在幕府的召集下,在京城組建新選組(看看介紹去吧,他們都是真男兒!)但是,不管是多麼想守護這個時代的和平的心願也抵擋不住時代的潮流,新選組最後全部戰死在最後的戰場上
池田屋事件,新選組發現倒幕派攘夷武士集結的一個名為「池田屋」的酒館,就突然襲擊那裡,殺死了大量的攘夷武士,導致了倒幕派提前實施推翻幕府的計劃
鳥羽,伏見戰役,決定日本未來走向的戰役,幕府與倒幕派的對決,幕府失敗,新選組戰死,明治維新在倒幕派的領導下開始
明治維新,不用多說了吧
日本加入二戰前,在日本發生一場政變,將主張和平的首相趕下台,東條英機上台,日本開始了對外侵略的計劃(叫什麼政變我忘了,也是根據日子的叫法,就像918事變)
日本和德國,義大利共同攜手建立軸心國
日本挨了2個原子彈

4. 中國歷史事件時間表

1939年鴉片戰爭。

1939-1942年 三次長沙會戰。

1940年3月汪精衛偽國民政府在南京成立。

1940年百團大戰。

1941年皖南事變。

1942年 中國共產黨開始整風。

1942-1945年 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

1945年 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投降。

1945年 中共和談代表毛澤東等飛抵重慶,重慶談判開始。

1945年 雙十協定簽字。

1946年 政治協商會議召開。

1946年6月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人民解放戰爭開始。

1947年6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模的反攻。

1948年9月遼沈戰役開始。

1948年11月 淮海戰役開始。

1948年11月 平津戰役開始。

1948年12月 蔣介石親自下令查封的上海《觀察》雜志和逮捕《觀察》工作人員,這就是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觀察》事件」。《觀察》的被查封,標志著近代中國自由主義悲歌啼鳴至此。

1949年春 中國共產黨七屆二中全會召開。

1949年4月21日 毛澤東、朱德發布向全國進軍的命令。

1949年4月23日 人民解放軍解放南京,國民政府覆亡。

1949年9月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開展。

1949年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4)天日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中國近代史的時間為,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這也是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歷史。

中國近代史分為前後兩個階段,從1840年鴉片戰爭到1919年「五四」運動前夕,是舊民主主義革命階段;從1919年「五四」運動到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夕,是新民主主義革命階段。

5. 中國近代歷史大事件日期排列

1839年 林則徐虎門銷煙
1840年-1842年 鴉片戰爭
1841年5月 廣州三元里人民痛擊英國侵略者
1842年 《中英南京條約》簽訂,鴉片戰爭結束
19世紀40-50年代 中國無產階級產生
1844年 《中美望廈條約》、《中法黃埔條約》簽訂
1851年1月11日 金田起義 太平天國建立
1853年 太平天國定都天京《天朝田畝制度》頒布,發動步伐和西征,捻軍起義,上海小刀會起義
1853年-1876年 雲南彝族人民起義
1855年-1872年 貴州苗族人民起義
1856年 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內部互相殘殺
1856-1860 第二次鴉片戰爭
1856年 雲南回族人民起義
1957年-1863年 太平軍在長江中下游抗擊中外反動軍隊1858年 清政府分別與英、法、美、俄簽定《天津條約》,《中俄璦琿條約》
1859年 洪仁\向洪秀全進呈《資政新篇》
1860年 清政府分別與英、法、俄簽訂《北京條約》1861年 北京政變
19世紀60-70年代 中國資本主義產生
19世紀60-90年代洋務運動1861年 總理衙門成立
1862年 京師同文館成立,中國第一台蒸氣機製成,陝西、甘肅回族人民起義
1864年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運動失敗,新疆維吾爾等族人民起義
1868年捻軍起義失敗
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簽訂》
1881年《中俄伊犁條約簽訂》
1884-1885年 中法戰爭
1885年 《中法新約》、《中日天津條約》簽訂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
1894年興中會成立
1895年 中日《馬關條約》簽定,中國軍民反抗日本佔領台灣
1896年《中俄密約》簽訂
19世紀90年代 帝國主義國家掀起瓜分中國的狂潮,搶占」租借地」、劃分」勢力范圍」
1898年 戊戌變法1900年 義和團運動高潮
1900年 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
1905年 中國同盟會成立
1911年 廣州起義,黃花崗起義,保路運動,
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義
1912年(民國元年) 中華民國成立,清帝退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頒布,國民黨成立
1913年 二次革命
1915年《新青年》雜志創刊,新文化運動開始
1915年-1916年 護國運動開始
1916年 袁世凱恢復帝制失敗
1917年 張勛復辟失敗
1917年-1918年 護法運動
1919年5月4日 五四愛國運動爆發,中國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結束
6月3日 上海工人大罷工
1920年夏 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建立
秋 毛澤東在湖南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共產主義小組
1921年7月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1月-3月 香港中國海員大罷工
7月 中共「二大」召開
9月 安源路礦工人大罷工
1923年2月 京漢鐵路工人舉行「二七」大罷工
6月 中共「三大」召開
1924年1月 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925年3月12日 孫中山先生逝世
5月30日 發生「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5年6月-
1926年10月 香港工人大罷工
1926年3月 毛澤東發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
蔣介石策動「中山艦事件」
5月 蔣介石提出「整理黨務案」
7月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6年10月-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
1927年1月 武漢和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3月 毛澤東發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
7月15日 汪精衛集團叛變革命
第 二 次 國 內 革 命 戰 爭
8月1日 「八一」南昌起義
8月7日 中共中央召開「八七」會議(在漢口)
9月 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
10月 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地區
12月11日 廣州起義
1928年4月 井岡山會師,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1929年12月 古田會議召開
1930年3月 中國左翼作家聯盟成立
冬-
1931年秋 中央革命根據地工農紅軍粉碎國民黨三次反革命「圍剿」
1931年9月18日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
11月 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1月28日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一·二八」事變,十九路軍奮起抗戰
3月 日本操縱的偽「滿洲國」成立
1933年春 工農紅軍粉碎國民黨第四次反革命「圍剿」
1934年10月 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革命根據地主力紅軍開始長征
1935年1月 遵義會議召開
2月 東北抗日聯軍建立
10月 中央紅軍勝利到達陝北
12月9日 「一二·九」運動爆發
12月 中共中央瓦窯堡會議,毛澤東發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1936年5月 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
10月 全國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12月 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抗 日 戰 爭
1937年7月7日 「蘆溝橋事變」,抗日戰爭開始
7月15日 中共提出國共合作的抗日宣言
8月13日 日本發動「八·一三」事變
8月 中共洛川會議,頒布《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9月 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抗日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八路軍平型關大捷
10月 八路軍創立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
1938年春 台兒庄戰役勝利
5月 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
10月 中共召開六屆六中全會
廣州、武漢失守,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1939年底 中共打退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0年1月 毛澤東發表《新民主主義論》
8-11月 彭德懷指揮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
1941年1月 國民黨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變
-1942年 中國共產黨採取「三三制」原則,加強抗日民主政權建設,實行減租減息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進行反「掃盪」斗爭,保衛解放區
1943年6月-7月 國民黨第三次反共高潮被制止
1944年9月 林伯渠代表共產黨提出廢除國民黨一黨專政,組織民主聯合政府的主張
1945年4月 中共「七大」召開
8月8日 蘇聯對日宣戰
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2日 日本正式簽訂投降書
第 三 次 國 內 革 命 戰 爭
8月28日-
10月10日 國共重慶談判,簽訂《雙十協定》
10月中下旬 上黨、邯鄲戰役,粉碎國民黨的局部進攻
12月 昆明學生發動「一二·一」愛國運動
1946年1月10日 國共兩黨簽訂停戰協定
政協會議開幕
6月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開始
12月 北平學生發動抗議美軍暴行的運動
1947年2月28日 台灣人民舉行「二·二八」起義
3月-7月 延安保衛戰,孟良崮戰役,粉碎國民黨的重點進攻
5月 全國學生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6月30日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7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模的反攻
9月 中共全國土地會議召開,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
10月 《中國億解放軍宣言》發表
中共宣布新民主主義革命的三大經濟綱領
1948年9月-11月 遼沈戰役
11月-
1949年1月 淮海戰役
12月-
1949年1月 平津戰役
1949年3月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4月21日 毛澤東、朱德發而進軍令,解放軍渡江作戰
4月23日 解放南京,國民黨反動統治結束
6月30日 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
9月21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
10月1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民主革命終結和社會主義革命開始

6. 今天什麼日子歷史上有什麼重大事件

8月15日,這是一個什麼日子?你知道嗎?你應該知道,是中國人就應該記住,因為這是一個中華民族應該好好紀念紀念的日子。 在六十四年前的1945年8月15日,在早晨7點鍾,中、美、英、蘇聯四國同時宣布日本無條件投降。中午,日本侵略者的最大頭目——裕仁天皇的《停戰詔書》在日本電台正式播發,宣布投降——盡管這個雙手沾滿中國人鮮血卻逃脫歷史的審判的魔頭刻意避 「投降」而用「終戰」這個詞。 在中國,日本投降的消息通過設在重慶的廣播電台傳出後,中國大地瞬間成為一片歡慶的海洋:這一天,人們奔走相告,歡呼慶賀這個用幾千萬同胞獻血換來的勝利;這一天,全國各地鞭炮煙花一售而空;這一天,街上的酒一喝而光;這一天,街上張燈結綵,喜氣洋洋;這一天,人們舉著火炬遊行慶祝;這一天,艱苦卓絕的抗日戰爭終於勝利了…… 「八一五」不僅標志著中華民族十幾年的民族災難的結束,也標志著中華民族取得近百年來第一次抗擊外敵入侵的勝利。 我們應該記住這勝利的一天——8月15日,狂妄兇殘不可一世的日本宣布投降的日子。也應該記住:日寇的入侵使得中國近一半多的省市遭受戰火的蹂躪,戰爭結束後中國滿目瘡痍,慘不忍睹。據不完全統計,日本的侵略使中國死亡人數達3500多萬;按1937年的比值計算,日本侵略者給中國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1000億美元,間接經濟損失5000億美元。 抗日戰爭的勝利來之不易,作為標志的「8月15日」是個具有象徵性的歷史轉折點。作為中國人我們要記住「九一八」(日本突襲中國東北軍兵營,進而侵佔整個東北)、「七七」(盧溝橋事變,標志日本開始全面入侵中國)、「八一三」(日軍進攻上海,全面入侵中國)、「一二一三」(南 京大屠殺)這些恥辱痛苦的日子,也要記住「八一五」(日本投降紀念日)和「九三」(抗日戰爭勝利紀念日)這揚眉吐氣的快樂日子。 當然我們還要記住,戰後日本經濟發展了,國力增強了,於是我們看到這樣的情景:日本右翼勢力逐漸擴大;宣揚日本侵略有功的「靖國神社」里,日本政要人物穿梭往來;日本法院堅決不讓遭受日本侵略者迫害的中國老人們獲勝;只宣揚自己的損失,不談他國的數十倍的損失,更別言自己的損失是咎由自取;突破和平憲法,制定派兵出國的法案;佔領中國的領土釣魚島而聲稱是日本領土;堅決不肯反思自己的侵略行徑;一再歪曲歷史事實,刺痛中國人的傷疤;從各方面壓抑中國的和平崛起…… 記得有這樣一句話:一個勇於認錯的人不會重蹈覆轍,而一個死不認錯的人一定會繼續同樣的錯事。其實不光是一個人,一個民族、一個國家也是如此。 如果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死不認錯,那麼我們就應該對它格外警惕,因為它隨時可能重走歷史的老路。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日本在侵略前把中國放在手術台上、顯微鏡下觀察了幾千次,而當時的中國對日本呢?在今天這個問題依然可問:中國,你對日本了解多少? 在今天——八月十五日的今天,讓我們每年的今天來紀念紀念,同時反思我們自己。

7. 今天是幾號,有什麼重大歷史事件發生

今天是2013年4月13日,歷史上的今天有如下大事件發生:

675年4月13日 唐高宗詔令武則天攝國政
814年4月13日 保加利亞大公克魯姆逝世
1695年4月13日 法國詩人讓·德·拉封丹逝世
1743年4月13日 美國第三任總統傑斐遜誕辰
1901年4月13日 中國共產黨早期革命活動家趙世炎出生
1904年4月13日 俄艦隊司令在海戰中葬生
1919年4月13日 巴伐利亞蘇維埃共和國建立
1919年4月13日 印度發生阿姆利則慘案,死亡1200人
1939年4月13日 黃河大合唱在延安首演
1941年4月13日 日蘇中立條約簽訂
1944年4月13日 蘇聯收復刻赤半島
1945年4月13日 蘇聯紅軍收復維也納
1949年4月13日 國共兩黨就國內和平協定舉行談判
1950年4月13日 新中國第一部法規《婚姻法》誕生
1957年4月13日 黃河上的三門峽水利樞紐工程正式開工
1964年4月13日 普瓦捷贏得奧斯卡金獎
1972年4月13日 我國恢復在萬國郵聯的合法權利
1975年4月13日 查德政局動盪
1976年4月13日 教育部部長周榮鑫受「四人幫」的誣陷迫害在北京逝世
1978年4月13日 文革後第一個外國交響樂團來華演出
1987年4月13日 中葡簽署《關於澳門問題的聯合聲明》
1988年4月13日 海南成為中國第31個省
1988年4月13日 「體操王子」李寧宣布退役
1990年4月13日 蘇聯承認波蘭卡廷事件是蘇聯所為
1995年4月13日 攝影大師郎靜山逝世
1995年4月13日 新中國第一架超音速無人駕駛飛機試飛成功
1997年4月13日 美國黑人選手創高爾夫球賽最低桿數
1998年4月13日 廣西失戀女投毒237名學生集體中毒
1998年4月13日 中國婦女運動先驅帥孟奇逝世
1998年4月13日 泰森經紀人稱泰森將重新申請拳擊執照
1998年4月13日 國家大劇院設計方案進行國際招標
2005年4月13日 第59屆聯合國大會通過《制止核恐怖行為國際公約》

8. 抗日歷史事件和人物

把我從前給別人回答的給你再說一次吧
把我從前給別人回答的給你再說一次吧
打響抗日第一槍的馬佔山
孤軍守上海的蔣光鼐,蔡廷鍇
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與我黨風雨同舟的張炎
二十九軍的宋哲元,佟麟閣,趙凳禹,吉星文,金振中,以及犧牲在南瓜店的張自忠.
戰死疆場的川軍師長王銘璋
後來起義的孔從洲,萬毅.張治中.晉軍名將傅作義.
桂系李宗仁,
台兒庄孤軍守城的池峰城.
每役必與萬家嶺大捷的王耀武,張靈甫.
犧牲在忻口的郝夢齡.
率部殲日軍最多的薛岳.揚威昆侖關的杜律明.
遠征英雄孫立人,鄭洞國.
緬甸返攻陳明仁,宋浠廉,衛立煌.
指揮平型關的林彪,倆次設伏七亘村的劉伯承,夜襲陽明堡的楊得志.設伏神頭嶺的陳庚.狼牙山五壯士.
山東省的抗日隊伍領導者陳光,羅榮桓.
太行山的聶榮臻,山西的賀龍,
兩個一把手的賀炳炎支隊.
指揮響堂堡的徐向前
東北抗聯的楊靖宇.周保忠,李兆磷,陳翰章,趙尚志.八女投江,
喜峰口大刀砍敵頭
花園口洪水淹黎眾

張學良不戰失三省
傅作義奮力得五原

張自忠浴血南瓜店
宋哲元大戰北古口

王銘璋死守騰縣
池峰城拚命台庄

薛伯齡用兵武漢
衛立煌揮師緬甸

韓復榘棄守黃河天險
湯恩伯禍害河南人民

這都是好故事,
還有我們這邊的

十字嶺左權陣亡
平型關林彪用將

獨眼龍伯承掌兵
一把手賀余為將
太行山烽火遍地
白洋淀狼煙四起

狼牙山五壯士跳崖
烏斯渾河八女投江

地道戰華北藏軍民
地雷戰膠東炸日偽

還有其他的一些故事

汪狗建南京偽政府
宣統做長春兒皇帝

松井石根南京屠城
崗村寧次華北三光

唐生智無智南京遭大屠城
制空權無權重慶遇大轟炸

驅逐韃虜神州大地載歌載舞
還我河山中華民族雪恥百年

9. 日本歷史大事年表

約公元1世紀,日本各地有100多個小國(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外交關系)。後來,這些小國逐漸得到統一。
到了公元4世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國家,據說最終將它們統一起來的是當今天皇族的祖先。當時,日本國的范圍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
於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國家才得以統一。所以很難對日本國誕生的確實年代作出准確的判定。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現在的公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繩文時代
從洪積世起,日本列島上就有人類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種及日語原型的形成則被認為是1萬年前至公元前3世紀前後的繩文時代。當時,人們數人或十人一戶居住在豎坑式草屋,以狩獵、捕撈及採集為生,構成了貧富與階級差別的社會。
彌生時代
公元前3世紀,水稻種植和金屬器具使用技術由朝鮮轉入九州北部。稻作技術給日本社會帶來了劃時代的變化,它擴大了生產,產生了貧富等級差別,使農村共同體趨向政治集團化。農耕帶來的信仰、禮儀、風俗習慣也逐漸傳播開來,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飛鳥時代
公元4世紀中期,大和政權統一了割據的小國。隨著國家的統一,以前方後圓墳為代表的古墳廣大到各個地方。這個時期是中國許多知識和技術傳入日本的時期。4世紀,大和政權吸引了大陸的高度物質文明。到了5世紀,來自朝鮮半島的外來人(歸化人)帶來了鐵器生產、制陶、紡織、金屬工藝及土木等技術。同時已開始使用中國的漢字。6世紀,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傳入日本。
7世紀,聖德太子致力於政治革新,並以「大化革新」為契機,著手建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這個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時更加積極地攝取大陸文化。至9世紀末期先後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奈良時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現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來了律令國家的興盛時期。但是,此時農民貧困、遊民增加,由於庄園擴大而導致公地公民制的實質上的崩潰等,矛盾開始暴露出來。
這個時期由於國家極力保護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別是佛教美術開始繁榮起來。如7世紀初期開創日本佛教文化的飛鳥文化;7世紀後期獨具一格的白鳳文化;8世紀中葉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響下以寫實手法體現人類豐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與佛教美術相媲美,這個時期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萬葉集》。《萬葉集》收集了8世紀中葉前約400年間,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約4500首和歌,如實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樸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現在還保存著的日本最古老的歷史書籍《古事記》(712年)最古敕撰歷史書《日本書紀》(720年)、最古的漢詩集《懷風藻》(751年)等等都是這個時期的文化遺產。
平安時代
8世紀末,日本將都城移至平安京(現在的京都市),試圖重建律令體制。但由於公地公民制的崩潰,國家陷入了財政困難。894年派出最後一批遣唐使後便告終止,就此不在大量攝取大陸文化。
10—11世紀,藤原氏壟斷政權,以庄園為經濟基礎,勢力最為強盛。但是,由於地方政治的混亂,導致治安混亂,武士集團強大起來。到11世紀末,為對抗藤原開始實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時代後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執政)。於是,武士進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時代以中國文化為特色。9世紀時受唐朝影響,密教和漢學方面的弘仁、貞觀文化還十分繁榮。但是10世紀後與大陸的直接交流斷絕後,便產生了日本獨特的貴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紀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11世紀初)、隨筆《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後)等等一批文藝作品。
鐮倉時代
12世紀末,源賴朝受封第一代征夷大將軍,並在鐮倉建立幕府,從此誕生了武士政權,由此產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貴族)政治的對立。13世紀後期,幕府的武士統治開始面臨困難,鐮倉幕府逐漸走上滅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過去的貴族文化為基礎,攝取宋朝時傳入日本的禪宗文化,培育了生動、寫實、樸素及獨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親鸞、日蓮等著名僧人創建了鐮倉佛教,獲得了各階層的信仰。12世紀傳入日本的禪宗受到了關東武士的重視,藝術領域也出現了新的傾向。文學方面出現了以源平合戰為背景小說《平家物語》(原作誕生於13世紀初),是日本古代軍記物語的傑出代表。
室町時代
14世紀的前半期,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滿穩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後,2個多世紀內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壓倒公家,處於優勢。由於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統治能力薄弱。應仁元年(1467年)一月,應仁之亂爆發,全國各地的大名紛紛而起,室町幕府搖搖欲墜,日本進入戰國時代。戰國大名成了統治當地土地及人民的強而有力的獨立政權。
在文化方面,無論是貴族還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禪宗的影響。14世紀末期以金閣寺為代表的北山文化及15世紀末期以銀閣寺為代表的東山文化都十分發達。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來到日本,傳入了槍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滿生氣的時代。
戰國時代(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時代)
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戰火紛飛,民不聊生。16世紀中葉,一位決心以武力統一日本、結束亂世的梟雄出現,他就是織田信長。永祿三年(1560年),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以兩千人馬擊敗今川義元四萬大軍,名聲大振。爾後逐步統一尾張、近畿,並准備進攻山陰、山陽。在此期間,信長修築了氣勢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長的時代被稱為「安土時代」。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爆發,信長身亡。織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後擊敗明智光秀及柴田勝家,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地位。此後經過四國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戰,逐步統一日本。後被天皇賜姓「豐臣」,並受封「關白」一職。豐臣秀吉的時代被稱為「桃山時代」。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在伏見城病逝。豐臣家裂分為近江(西軍)和尾張(東軍)兩派。身為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於慶長五年(1600年)發動關原合戰,大敗西軍,建立德川政權。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戰國時代結束。
江戶時代
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東京)建立幕府政權,此後260多年,德川家統治全國。這段時期被稱作江戶時代。德川幕府嚴格控制天皇、貴族、寺院神社,並費盡心計統治著支撐幕藩體制的農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就職,下令鎖國。除開放長崎、界作為對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國人來日本,也禁止日本人遠渡海外。由於閉關自守,幕藩體制迎來了安定時期。但是隨著產業的發達、商品經濟的發展,農民自給自足的經營體制系崩潰,18世紀起幕藩體制開始動搖。
庶民文化是這個時期的特色。17世紀後期至18世紀初期的元祿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關東地方人稱京都、大阪為上方)地區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凈琉璃、歌舞伎、浮世繪、文人畫等呈現出絢麗多彩的商人文化。
明治時代
江戶幕府末期,天災不斷,幕府統治腐敗,民不聊生。且幕府財政困難,使大部分中下級武士對幕府日益不滿。同時,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以堅船利炮叩開鎖國達200餘年的日本國門。
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下,日本人逐漸認識到,只有推翻幕府統治,向資本主義國家學習,才是日本富強之路。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展開了。在這場推翻幕府統治的運動中,薩摩、長州兩藩武士起著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資產階級和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維新三傑」之稱的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的領導下,成功發動政變,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交出政權,並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頒布「王政復古」詔書。這就日本歷史上的「明治維新」。日本從此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遷都江戶,並改名為東京。之後從政治、經濟、文教、外交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明治初期,日本重視輕工業,19世紀90年代,生絲和棉花紡織業已經為典型工業。生絲全國出口量第一,棉花和紗代替了茶葉,出口量僅次於生絲。漸漸地,日本成了生絲和棉的出口大國。但與此相對照的是,日本的重工業在此時期發展緩慢。日本國力逐漸強大。後來在甲午中日戰爭(日本方面稱「日清戰爭」)及日俄戰爭中打敗中國北洋艦隊,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日本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之一。
大正時代、昭和時代
與明治時代取得的歷史性進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稱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1912—1926年),政績還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為腦病所困,最後被迫讓權療養,由裕仁親王攝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號「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時代前30年,對於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來說,是黑暗的30年。這時的日本政府致力於侵略擴張。1931年9月18日,「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不久後侵佔中國滿洲。1937年7月7日,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12月7日,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這一時期,不僅給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也給日本人民帶來巨大的痛苦。這是日本歷史以及中日關系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1945年8月15日,日軍投降。美軍佔領日本,改日本專制天皇制為君主立憲制,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徵被保留下來。
1972年7月,田中角榮出任日本首相,開始執行「多邊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訪華,於9月29日與周恩來總理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兩國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78年10月鄧小平副總理應邀訪問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條約正式生效。中日兩國關系從此趨於正常化。
1989年1月7日,昭和天皇病逝。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號為「平成」。

10. 日本歷史事件及時間表

日本國起源
約公元1世紀,日本各地有100多個小國(其中有的與東漢建立了外交關系)。後來,這些小國逐漸得到統一。
到了公元4世紀,在關西地方建立了比較大的國家,據說最終將它們統一起來的是當今天皇家族的祖先。當時,日本國的范圍包括本州西部、九州北部及四國。
於是,經過了漫長的歲月,國家才得以統一。所以很難對日本國誕生的確實年代作出准確的判定。據《古事記》和《日本書紀》記載,第一代天皇--神武天皇於公元前660年建國並即位,即位日相當於現在的西歷2月11日,因此就把這一天定為「建國紀念日」。
古代
繩文時代
從洪積世起,日本列島上就有人類的祖先生活,日本人種及日語原型的形成則被認為是1萬年前至公元前3世紀前後的繩文時代。當時,人們數人或十人一戶居住在豎坑式草屋,以狩獵、捕撈及採集為生,構成了貧富與階級差別的社會。
彌生時代
公元前3世紀,水稻種植和金屬器具使用技術由朝鮮轉入九州北部。稻作技術給日本社會帶來了劃時代的變化,它擴大了生產,產生了貧富等級之差,使農村共同體趨向政治集團化。農耕帶來的信仰、禮儀、風俗習慣也逐漸傳播開來,形成了日本文化的原型。
古墳時代
公元4世紀中期,大和政權統一了割據的小國。隨著國家的統一,以前方後圓墳為代表的古墳廣大到各個地方。這個時期是中國許多知識和技術傳入日本的時期。4世紀,大和政權吸引了大陸的高度物資文明。到了5世紀,來自朝鮮半島的外來人(歸化人)帶來了鐵器生產、制陶、紡織、金屬工藝及土木等技術。同時已開始使用中國的漢字。6世紀,正式接受儒教,佛教也傳入日本。
飛鳥時代
飛鳥時代,約始於公元600年,止於遷都平城京的710年,上承古墳時代,下啟奈良時代。此期以政治中心為奈良縣的飛鳥地方(即當時的藤原京)而得名,較為重大的事件有聖德太子改革、大化改新等。
7世紀,聖德太子致力於政治革新,並以「大化革新」為契機,著手建立一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國家。這個做法仿效了隋、唐,而且此時更加積極地攝取大陸文化。至9世紀末期先後共派出10多次遣隋使和遣唐使。
6世紀初,武烈天皇去世後,缺乏皇位繼承人,大伴金村從越前迎來男大跡王繼承皇位,他就是繼體天皇。當時,在朝鮮半島,新羅、高句麗的勢力擴張,威脅百濟,並使日本在朝鮮南部任那發展勢力的半島經營策略陷於窘境,另一方面,導致大批大陸移民的流入。
在國內,皇室在統一國土後,不斷霸佔地方貴族的領地,擴大自己的屯倉,並將侵略朝鮮的軍事負擔強加在他們身上,皇室和地方貴族間的矛盾不斷激化。侵朝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引發了人民的反抗。6世紀中葉以後,部民制已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開始瓦解,部民紛紛逃亡。朝廷內部新舊勢力之間的斗爭日益加劇。在6世紀初,在朝廷中握有實權的大伴氏曾因主張把任那四縣割讓給百濟而受到攻擊,從而失去政治勢力,物部氏和蘇我氏取而代之。物部氏是朝廷掌握軍事的貴族,是維護原有統治方式的守舊勢力。蘇我氏從5世紀後半葉起,在朝廷中掌管財政,勢力逐步擴大。蘇我氏與大陸移民的關系密切。當時,蘇我氏是積極吸收外來思想和文化的進步勢力。當百濟聖明王獻給日本朝廷佛像和經論時,蘇我稻目積極主張崇佛,力圖通過崇拜佛教來代替氏神的信仰,以統一全國的思想,加強皇權。物部尾輿則主張信仰原來的氏神,以維護氏姓制和部民制,堅決反對崇佛,於是兩派間圍繞崇佛與排佛展開了激烈斗爭。
587年,用明天皇(585—587在位)死後,以皇位繼承問題為契機,蘇我稻目之子蘇我馬子和物部尾輿之子物部守屋之間展開了殊死搏鬥。最終,馬子討滅守屋取得勝利,物部氏滅亡。打敗物部氏之後,蘇我馬子立泊漱部皇子為天皇,即崇峻天皇(587—592在位)。崇峻天皇不甘心成為蘇我馬子的傀儡,曾指著獻上來的野豬說:「何時如斷此豬頭,斷朕所嫌之人。」蘇我馬子聞言大驚。592年,蘇我馬子唆使東漢直駒刺死天皇。為了獨攬朝政,同年12月,馬子推舉外甥女飲屋姬繼位,是為日本歷史上第一位女帝——推古女皇(592—628在位)。翌年,即593年,天皇立用明天皇遺子廄戶皇子為皇太子,並「錄攝政,以萬機悉委」。後來世人因廄戶皇子聰慧,治政英明,稱其為聖德太子。
聖德太子系用明天皇嫡子,《日本書紀》稱他「生而能言,及壯有聖智,一聞十人訴,以勿失能辯」,具有能吏的素質。他師從高麗僧惠慈學佛教、百濟博士覺哿習儒學,自幼受到大陸思想文化的熏陶。
聖德太子執政之初,朝廷正處在內憂外患之時。所謂外患,中國結束了長期分裂的局面,建立了統一的封建集權國家隋朝;在朝鮮半島,漸趨強大的新羅,占據漢江、洛東江流域,並在吞並任那(日本在朝鮮的據點)之後,與日本的關系急劇惡化。所謂內患,氏姓、部民制度弊端畢現,以蘇我氏為代表的豪族勢力尾大不掉,皇室勢力單薄。聖德太子受中國的尊王大一統思想影響,試圖建立以天皇為中心的中央集權體制,挽救社會危機,為此實行了一系列改革。
奈良時代
公元710年,日本定都平城京(現在的奈良市以及近郊),迎來了律令國家的興盛時期。但是,此時農民貧困、遊民增加,由於庄園擴大而導致公地公民制的實質上的崩潰等,矛盾開始暴露出來。
這個時期由於國家極力保護佛教,因此,佛教文化,特別是佛教美術開始繁榮起來。如7世紀初期開創日本佛教文化的飛鳥文化;7世紀後期獨具一格的白鳳文化;8世紀中葉在唐代鼎盛期文化的影響下以寫實手法體現人類豐富情感的天平文化等等。
與佛教美術相媲美,這個時期文化方面的金字塔是《萬葉集》。《萬葉集》收集了8世紀中葉前約400年間,下至庶民上至天皇所作的大約4500首和歌,如實反映了古代日本人的樸素的生活情感。此外,現在還保存著的日本最古老的歷史書籍《古事記》(712年)最古敕撰歷史書《日本書紀》(720年)、最古的漢詩集《懷風藻》(751年)等等都是這個時期的文化遺產。
平安時代
8世紀末,日本將都城移至平安京(現在的京都市),試圖重建律令體制。但由於公地公民制的崩潰,國家陷入了財政困難。894年派出最後一批遣唐使後便告終止,就此不在大量攝取大陸文化。
10~11世紀,藤原氏壟斷政權,以庄園為經濟基礎,勢力最為強盛。但是,由於地方政治的混亂,導致治安混亂,武士集團強大起來。到11世紀末,為對抗藤原開始實行「院政」(指日本平安時代後期上皇、法皇代理天皇執政)。於是,武士進入了中央政界。
平安時代以中國文化為特色。9世紀時受唐朝影響,密教和漢學方面的弘仁、貞觀文化還十分繁榮。但是10世紀後與大陸的直接交流斷絕後,便產生了日本獨特的貴族文化。其代表有第一部敕撰和歌集《古今和歌集》(10世紀初)、世界上最古老的長篇小說《源氏物語》(11世紀初)、隨筆《枕草子》(公元1000年前後)等等一批文藝作品。
日本戰國史
中世紀(12~16世紀)
鐮倉時代
12世紀末,源賴朝受封第一代征夷大將軍,並在鐮倉建立幕府,從此誕生了武士政權,由此產生了武家政治和公家(指朝廷公卿、貴族)政治的對立。13世紀後期,幕府的武士統治開始面臨困難,鐮倉幕府逐漸走上滅亡的道路。
在文化方面,以過去的貴族文化為基礎,攝取宋朝時傳入日本的禪宗文化,培育了生動、寫實、樸素及獨特的武家文化。在宗教方面,由法然、親鸞、日蓮等著名僧人創建了鐮倉佛教,獲得了各階層的信仰。12世紀傳入日本的禪宗受到了關東武士的重視,藝術領域也出現了新的傾向。文學方面出現了以源平合戰為背景小說《平家物語》(原作誕生於13世紀初),是日本古代軍記物語的傑出代表。
室町時代
14世紀的前半期,征夷大將軍足利義滿穩定了京都的室町幕府以後,2個多世紀內在政治、文化方面,武家都壓倒公家,處於優勢。由於室町幕府是聚集了各有力大名而建立的,因此幕府本身的統治能力薄弱。應仁元年(1467年)一月,應仁之亂爆發,全國各地的大名紛紛而起,室町幕府遙遙欲墜,日本進入戰國時代。戰國大名成了統治當地土地及人民的強而有力的獨立政權。
在文化方面,無論是貴族還是武家的文化,都受到禪宗的影響。14世紀末期以金閣寺為代表的北山文化及15世紀末期以銀閣寺為代表的東山文化都十分發達。16世紀中葉,葡萄牙人、西班牙人來到日本,傳入了槍炮和基督教。那是文化方面充滿生氣的時代。
近世(16~19世紀中葉)
戰國時代
(室町末期及安土、桃山時代)
應仁之亂後,日本各地大名紛紛崛起,戰火紛飛,民不聊生。16世紀中葉,一位決心以武力統一日本、結束亂世的梟雄出現,他就是織田信長。永祿三年(1560年),織田信長在桶狹間以兩千人馬擊敗今川義元四萬大軍,名聲大振。爾後逐步統一尾張、近畿,並准備進攻山陰、山陽。在此期間,信長修築了氣勢宏大的安土城。因此,信長的時代被稱為「安土時代」。
天正十年(1582年),本能寺之變爆發,信長身亡。織田重臣羽柴秀吉先後擊敗明智光秀及柴田勝家,確立了自己的繼承人地位。此後經過四國征伐、九州征伐、小田原之戰,逐步統一日本。後被天皇賜姓「豐臣」,並受封「關白」一職。豐臣秀吉的時代被稱為「桃山時代」。
慶長三年(1598年),豐臣秀吉在伏見城病逝。豐臣家裂分為近江(西軍)和尾張(東軍)兩派。身為豐臣政權五大老之一的德川家康於慶長五年(1600年)發動關原合戰,大敗西軍,建立德川政權。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幕府建立,戰國時代結束。
江戶時代
慶長八年(1603年),德川家康受封征夷大將軍,在江戶(現東京)建立幕府政權,此後260多年,德川家統治全國。這段時期被稱作江戶時代。德川幕府嚴格控制天皇、貴族、寺院神社,並費盡心計統治著支撐幕藩體制的農民。元和九年(1623年),德川家第三代將軍德川家光就職,下令鎖國。除開放長崎、界作為對外港口外,一律禁止外國人來日本,也禁止日本人遠渡海外。由於閉關自守,幕藩體制迎來了安定時期。但是隨著產業的發達、商品經濟的發展,農民自給自足的經營體制系崩潰,18世紀起幕藩體制開始動搖。
庶民文化是這個時期的特色。17世紀後期至18世紀初期的元祿文化是以京都、大阪等上方(日本關東地方人稱京都、大阪為上方)地區為中心的武士和商人的文化。人偶凈琉璃、歌舞伎、浮世繪、文人畫等呈現出絢麗多彩的商人文化。
日本近代史
近現代(19世紀後期至今)
明治時代
江戶幕府末期,天災不斷,幕府統治腐敗,民不聊生。且幕府財政困難,使大部分中下級武士對幕府日益不滿。同時,西方資本主義列強以堅船利炮叩開鎖國達200餘年的日本國門。
在內憂外患的雙重壓力下,日本人逐漸認識到,只有推翻幕府統治,向資本主義國家學習,才是日本富強之路。於是一場轟轟烈烈的倒幕運動展開了。在這場推翻幕府統治的運動中,薩摩、長州兩藩武士起著重大的作用。1868年1月3日,代表資產階級和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倒幕派,在有「維新三傑」之稱的大久保利通、西鄉隆盛、木戶孝允的領導下,成功發動政變,迫使德川幕府第15代將軍德川慶喜交出政權,並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頒布「王政復古」詔書。這就日本歷史上的「明治維新」。日本從此走上資本主義道路。
1868年(明治二年),明治天皇遷都江戶,並改名為東京。之後從政治、經濟、文教、外交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重大的改革。日本國力逐漸強大。後來在甲午中日戰爭(日本方面稱「日清戰爭」)及日俄戰爭中打敗中國北洋艦隊,全殲俄國太平洋艦隊和波羅的海艦隊。日本成為帝國主義列強之一。
大正、昭和時代
與明治時代取得的歷史性進一步相比,大正天皇被稱為「不幸的大正」。大正天皇在位15年,政績還不如明治,而且他一生為腦病所困,最後被迫讓權療養,由裕仁親王攝政。
1926年,裕仁登基,年號「昭和」,即昭和天皇。昭和時代前30年,對於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來說,是黑暗的30年。這時的日本政府致力於侵略擴張。1931年(昭和6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軍侵佔中國東北。1937年(昭和12年)7月7日,日軍挑起「盧溝橋事變」,發動全面侵華戰爭。1941年(昭和16年),日軍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這一時期,不僅給中國、朝鮮、東南亞及太平洋地區人民帶來深重的災難,也給日本人民帶來痛苦的困難。這是日本歷史以及中國關系史上最黑暗的時期。
1945年(昭和20年)8月15日,日軍投降。美軍佔領日本,改日本專制天皇制為君主立憲制,天皇作為日本的象徵被保留下來。
1972年(昭和47年)7月,田中角榮出任日本首相,開始執行「多邊自主」外交。同年9月田中訪華,於9月29日與周恩來總理簽署《中日聯合聲明》,宣布中日正式建交。1978年8月中日兩國締結中日和平友好條約。1978年10月鄧小平副總理應邀訪問日本,宣布和平友好條約正式生效。中日兩國關系從此趨於正常化。
1989年(昭和64年,平成元年),昭和天皇病沒。皇太子明仁即位,改年號為「平成」
日本歷史分期
日本の先土器時代
舊石器時代
日本の古代
縄文時代 【約中國先秦】
彌生時代(紀元前3世紀 - 3世紀)【約兩漢】
古墳時代(3世紀後半、4世紀初 - 7世紀前半、8世紀初)【約魏晉南北朝】
飛鳥時代(6世紀終末 - 710年) 【約隋唐前期】
奈良時代(710年 - 784年) 【唐代】
平安時代(794年 - 1184年)【唐五代、宋】
日本の中世
鐮倉時代(1192年 - 1334年)【宋元】
南北朝時代(1334年 - 1392年) 【元明,註:日本歷史上的南北朝只是宮廷政變後,原來的天皇又跑到京都旁邊不遠的地方另立了朝廷,時間很短】
室町時代(1392年 - 1573年) (戦國時代) 【明,註:其間日本的征夷大將軍被明朝冊封為「日本國王」】
日本の近世
安土桃山時代(1573年 - 1598年)【明,即所謂「織豐時代」,織田信長和豐臣秀吉時期】
江戸時代(1603年 - 1868年)【明末、清】
日本の近代-現代
明治(1868年 - 1911年)【同治朝、光緒朝、宣統朝】
大正(1911年 - 1926年) 【北洋軍閥時期】
昭和(1926年 - 1989年) 【國民政府、中華人民共和國】
平成(1989年 - ) 【第三代領導人至今】
公元300-592年 大和時代
公元592-710年 飛鳥時代
公元711-794年 奈良時代
公元794-1192年 平安時代
公元1192-1333年 鐮倉幕府時代
公元1333-1392年 南北朝時期
公元1393-1573年 室町幕府時代
公元1573-1603年 織豐時期
公元1603-1867年 江戶幕府時代
公元1868-1911年 明治時代
公元1912-1925年 大正時代
公元1926-1988年 昭和時代
公元1989-現在 平成時代

閱讀全文

與天日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