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請問赤伶中的裴晏之有歷史原型嗎
據說裴晏之就是其本名,但是其人不載於正史,民間也沒有記錄,只有這首歌書寫了這么個人。所以是否確有其人,我覺得可能是杜撰的。畢竟如果真有其事,當年抗戰時期,肯定會大書特書,作為激發民眾鬥志的典型。可是建國這幾十年來,從來沒有說過這樣的事跡,唯獨這首歌說了這么個故事,很難讓人信服。
位卑未敢忘憂國,這句話也不是裴晏之說的,是陸游的詩《病起懷書》里的一句「位卑未敢忘憂國,事定猶須待闔棺。」。
歷史上有氣節的文人不少,名伶也有。如梅蘭芳。
此外,歌曲中的事跡,我也覺得不靠譜。疑點有
火燒戲樓,不是一個人的事,整個劇團都會殉難,即使當時沒死,僥幸活下來的,事後也會被殺。能保證一個戲樓上到老闆,下到所有雜役都有這樣的氣節?就算領頭的幾個人決定起事,瞞著下面的人。可是各種布置,不是領頭的幾個人就能搞定的,需要大量人手。而且所有布置,要想全瞞下來,也不靠譜。
舞台起火,觀眾可不是挨著舞台坐的,而是和舞台有比較遠的距離。如果說是在樓下放火,當時那麼多兵,竟然完全都沒發現?
古代木質建築,聽起來極易起火,實際上沒那麼容易。大火災需要幾個條件,第一深夜,大多數人睡了,導致火沒有在一開始就被控制。第二需要大風,雖然起火後會自然形成大風,但是在起火之初沒有大風,也很難形成規模。第三,要在人多的地方縱火,需要大量易燃物,要麼是油脂,要麼是大量乾草。油脂有特殊氣味,這個行伍里的人不可能不警覺。而乾草需要大量空間堆放,他們看戲之前,難道就沒任何人在乎這房子周圍堆放的東西?
說是以全縣百姓威脅,要其唱戲。這么多生命,用來威脅一個人,那麼這個人至少是全縣知名度非常高的一個人。他必須具備引領全縣民心的能量。不然,用全縣百姓來要挾,沒意義。用他一個村的百姓要挾都足夠了。而有這么大名氣的人,正史野史都沒有任何記錄,這不合理。
歌中的「李香君」,歷史上李香君有兩個,一個是明朝名妓,從歌詞內容可以排除這個人。另一個則是50年代的電影明星,這個李香君1935年出生,十三四歲成名,成名時二戰已經結束。日本投降時,她才10歲,顯然也不是她。同樣,制導了這么大的一個事件,國共的歷史資料上竟然也完全沒有任何記載,也是不合常理的事情。
宣傳愛國是好的,英雄事跡也的確值得宣傳贊頌。但是最好是用真人真事來宣傳,如果是虛假的,最終反而起負面作用。
所以,歌如果好聽,聽聽就罷了,別當真。一個縣啊,不可能沒有人記得這兩位大英雄吧?他們的事跡,竟然只言片語都找不到。搜一下裴晏之這三個字,最早的記錄都是2018年11月的。可信度太低了
——————————
補充回復一下:
有人說這是宣傳愛國情操,不應該質疑。這個別轉移話題了,我這質疑的是這個事情這個人物,並不是質疑愛國情操。這是兩碼事。杠精最喜歡的抬杠的事情之一,就是轉移議題,希望回復里自己對比一下。
有人說這是戲子,所以很可能沒記載。這點,舊社會或者說古代,戲子地位是低。但是地位低不等於沒名氣。這也是兩碼事,名氣和地位不是對等的,古代有幾個朝代商人的地位非常低,可是出名的商人,在當地縣志上都是有記錄的。而且到清代,戲子已經不算是地位特別低的那類人了,去了解下四大徽班進京,去了解下天橋賣藝。他們地位的確低,可是名氣卻不小。天橋賣藝的,很多人都知道吧?如果裴的聲望足以影響一縣,那麼這個縣的縣志里不可能沒他的記錄。而且他主導了這么大的一個事情,民間不可能沒有他的傳說。尤其是抗戰時期,這可是最激勵人心的事跡,不可能不加以宣講。
有人說這是戰時,沒人關注。呵呵,戰時宣傳去了解下。沒事都能造一些故事出來,何況這么一件大事?
有人說被鬼子封鎖消息了。抱歉,你去看一下當時的情況,鬼子不可能有很多人的,實際上大多數還是我國老百姓。這么一件大事,你覺得是現在的網路,說封就封,說刪帖就刪帖了?口口相傳,文字記載。這么有風骨的一件事,文人也不可能都不發聲,不在紙上留下點什麼。
⑵ 姓氏"裴"的由來
裴 氏 起 源
姓氏: 裴 祖籍: 河東
祖宗: 伯益 郡望: 河東郡
分類: 以封、住地為氏
姓氏來源
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時賢回士伯益的後裔。根據《通志·氏族略》上記載,裴姓是伯益的後代,被封於pei(原字為上非下邑)鄉,後代因此以pei為氏,後來他們的後裔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為裴,稱裴氏答。而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說,裴姓原為嬴姓,是伯益的後代,秦時的非子之孫被封為裴鄉侯,子孫因此以裴為氏,即山西聞喜的裴氏家族。而《唐書·宰相世系表》上也記載,非子的孫子受封於pei鄉,後代因以封地為氏,後來徙離封地,就去邑旁從衣旁為裴。因此,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時賢士伯益的後裔。伯益是顓頊帝的子孫,善於調馴鳥獸,被虞賜姓為嬴,後又佐禹治水,建立大功。距今大約2650年以前的周朝時,伯益的後裔出現了一位裴陵,因立功被周天子封為解邑君,食采於現在河南省洛陽縣南方的解邑,於是,他的家族也自然地從非鄉搬到解邑,並且改姓為裴。自此,裴氏先人以解邑為中心,往其他地方搬遷,繁衍至今,分布於全國各地。望族居於河東郡,即現在的山西省夏縣北部。
⑶ 古代姓裴的有名人物
歷史名人(請你參考!)
裴姓名人自三國以後開始人才輩出,晉代的裴徽、裴楷父子,南朝宋史學家裴松之,隋光祿大夫裴仁基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唐時的裴氏出將人相,至少出過4位宰相,那就是唐明皇開元年間的裴光庭;歷事德宗、憲宗、敬宗、文宗4朝,以人德始終的裴度;導致元和年間較為安定社會環境的裴土;以及被譽為「太平宰相」的裴坦。他們都 是現今山西聞喜人。唐代外交家、且工草書卻不擇筆的裴和地儉也是聞喜人……等。
裴秀:晉代司空、地圖學家。他總結前人經驗,提出「制圖六體」,在世界地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著有《禹貢地圖》十八篇。
裴楷:字叔則(237-291),西晉河東郡聞喜人。儀容俊爽,如行玉山上,光彩照人,時稱「玉人」,博涉群書,尤精《老子》、《易經》。官至中書令。
裴度:字中立(765-839),唐憲宗時宰相。他力主消除藩鎮。元和十二年,督師破蔡州,唐代藩鎮叛亂的局面暫告結束。有「名震四夷」、「天下莫不思其風烈」的贊美。
裴果:北周驃騎大將軍。少時慷慨有志略。魏太昌時,為平陽郡丞,從軍征討,每先登陷陣,勇冠當時。累官隆、眉、復三州刺史,加使持節驃騎大將軍。
裴坦:唐代聞喜人。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性簡儉。子娶楊牧女,陪嫁多飾金玉,坦命撤去,曰:「亂我家法。」居太平里,時稱「太平宰相」。
裴航:唐代長慶年間(821-824年)秀才。途經藍橋驛,甚渴,有美女雲英以水漿飲之,甘如玉液,欲娶之。家中老嫗曰:「昨有神仙與葯一刀圭,須得玉杵臼搗之。欲娶此女,必以此為聘。」遂遍訪玉杵臼為聘。婚後夫妻偕入山仙去。
裴行儉:字守約(619-682),唐代降州聞喜人,官至定襄道行軍大總管。善知人,所典選偏裨類為世名將。
晉代有名士裴楷,南朝時宋有史學家裴松之,齊有廣陵太守裴昭明,隋代有光祿大夫裴仁基,唐代有宰相裴寂、裴炎、裴耀卿,詩人裴迪,書法家裴行儉,兵部侍郎裴休……等。
⑷ 歷史上姓裴的都有那些名人
歷史名人裴姓名人自三國以後開始人才輩出,晉代的裴徽、裴楷父子,南朝宋史學家裴松之,隋光祿大夫裴仁基等就是其中的代表。唐時的裴氏出將人相,至少出過4位宰相,那就是唐明皇開元年間的裴光庭;歷事德宗、憲宗、敬宗、文宗4朝,以人德始終的裴度;導致元和年間較為安定社會環境的裴土;以及被譽為「太平宰相」的裴坦。他們都 是現今山西聞喜人。唐代外交家、且工草書卻不擇筆的裴和地儉也是聞喜人……等。
裴 秀:晉代司空、地圖學家。他總結前人經驗,提出「制圖六體」,在世界地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著有《禹貢地圖》十八篇。
裴 楷:字叔則(237-291),西晉河東郡聞喜人。儀容俊爽,如行玉山上,光彩照人,時稱「玉人」,博涉群書,尤精《老子》、《易經》。官至中書令。
裴 度:字中立(765-839),唐憲宗時宰相。他力主消除藩鎮。元和十二年,督師破蔡州,唐代藩鎮叛亂的局面暫告結束。有「名震四夷」、「天下莫不思其風烈」的贊美。
裴 果:北周驃騎大將軍。少時慷慨有志略。魏太昌時,為平陽郡丞,從軍征討,每先登陷陣,勇冠當時。累官隆、眉、復三州刺史,加使持節驃騎大將軍。
裴 坦:唐代聞喜人。官至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性簡儉。子娶楊牧女,陪嫁多飾金玉,坦命撤去,曰:「亂我家法。」居太平里,時稱「太平宰相」。
裴 航:唐代長慶年間(821-824年)秀才。途經藍橋驛,甚渴,有美女雲英以水漿飲之,甘如玉液,欲娶之。家中老嫗曰:「昨有神仙與葯一刀圭,須得玉杵臼搗之。欲娶此女,必以此為聘。」遂遍訪玉杵臼為聘。婚後夫妻偕入山仙去。
裴行儉:字守約(619-682),唐代降州聞喜人,官至定襄道行軍大總管。善知人,所典選偏裨類為世名將。
晉代有名士裴楷,南朝時宋有史學家裴松之,齊有廣陵太守裴昭明,隋代有光祿大夫裴仁基,唐代有宰相裴寂、裴炎、裴耀卿,詩人裴迪,書法家裴行儉,兵部侍郎裴休……等。 希望對你有幫助
⑸ 裴姓都出了哪些名人
1,裴子添
裴子添(Tim),1990年6月17日出生於安徽省合肥市,中國內地影視男演員,畢業於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2010年,出演個人首部電影《回家》,從而正式進入演藝圈。2017年,在都市仙俠網路劇《私立蜀山學園》中飾演洪陽;同年,主演青春校園勵志劇《甜蜜暴擊》。
2,裴唯瑩
裴唯瑩,1988年4月21日出生於四川成都,中國內地女演員。裴唯瑩小時候就有過演出的經歷,4歲時已拍過保健葯品及飲品廣告。
3,裴珠泫
裴珠泫(Irene),1991年3月29日出生於韓國大邱市,韓國女歌手,女子演唱組合Red Velvet成員之一。2009年,裴珠泫參加韓國SM娛樂有限公司的選秀被發掘,進入該公司成為旗下練習生。
4,裴秀智
裴秀智(Bae Suzy 、배수지),1994年10月10日生於韓國光州廣域市,韓國女歌手、演員、主持人。2010年,以miss A組合成員身份出道。
5,裴澀琪
裴澀琪,1986年9月27日出生,韓國女演員、歌手,畢業於祥明大學電影科。2004年,在電視劇《浪漫滿屋》中客串小角色。2005年,作為女子組合The Red成員出道。
⑹ 漢朝的姓裴的名人!
三國以後,裴氏開始人才輩出。如晉代有司空裴秀,有裴徽、裴楷父子,南朝宋有史學家裴松之,隋有光祿大夫裴仁基,唐有宰相裴寂、裴炎、裴耀卿、裴度,詩人裴迪,書法家裴行儉等,都是其中的傑出人物。
A 天下無人不說裴
伯益的後代非子以善養息馬畜倍受周孝王青睞,因此周孝王闢地以為附庸。非子之六世孫陵,周僖王時封邑城,後除「邑」從「衣」,因以裴為姓。陵十二世孫裴遵,東漢時為敦煌太守,漢光武建武二十一年由於平蜀有功詔准舉家由雲中遷入安邑。其孫裴嘩在漢順帝永建初年來到山西聞喜鳳凰原之陰、峨嵋山之陽的一個小村莊,這個小村莊名叫裴柏,因柏林茂盛故有此名。
這裴桕村便是裴氏家族的世居之地,發祥之源。
從此,裴氏家族在這里繁衍生息,盤根錯節,蔚成大姓巨族,以至於成為中國歷史上最為顯赫的宰相世家,天下無二,世上無雙,難見其匹。
裴曄有子裴茂,漢靈帝時歷任縣令、郡守、尚書等職。建安初年,軍閥混戰,他率關中諸將討伐李催,』有功於當朝,封陽吉平侯。他生有4子:潛、徽、輯、綰。自4子之後,裴氏家族逐漸興旺、繁茂起來,其子孫後代雖仍以裴柏為中心,但也開始向外散移播遷。其後代編修家譜者把其族人總括為三眷:西眷、中眷、東眷。
西眷之裴出自裴徽之後,由於他的子孫最初大多在西涼任職為官,故號西眷裴;
潛、綰居聞喜,其後代也大多為官河東或河東周圍,故稱為中眷裴;
東眷裴為裴輯後人,輯乃漢獻帝工部尚書,賜金紫光祿大夫。其後代為宦者多在京燕淮襄一帶,故稱其為東眷裴。
以後隨著歲月的流逝,裴氏又繁衍出許多支派,如洗馬川裴、南來吳裴等。盡管世遠族分,但皆出自三眷之後,發端於聞喜裴柏,故有「天下無二裴」之說。
清朝嘉慶年間裴氏後人修的《裴氏世譜》,詳細開列了裴氏歷代官宦名錄,據稱有「宰相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1人,使(包括經略使、防禦使、節度使、觀察使、節度使留後、布政使、按察使等)25人,刺史110人,太守77人,大將軍59人,駙馬21人,蔭襲46人,進士68人,賢良7人,辟舉65人,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謚59人,鄉賢30人。還有皇後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賢節82人」。這個統計雖未必准確,但我們可以據以一窺裴氏仕宦情的全貌。
據不完全統計,裴氏家族做到知府、刺史、太守以上官職者約有千餘人。一千餘人,這是一個多麼龐大、壯觀的隊伍,它比其故里裴柏村現有的人口還要多。這么多的文臣武將、進士名流、皇後王妃集於一家,真是匪夷所思!
1、清廉的尚書令——裴潛
裴潛(?——244),字文行。裴茂次子。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烽火連天,朝廷危傾,生靈塗炭,裴潛父裴茂力赴國難,奉詔親率關中諸路大軍聲討李催,有功於當朝,被封陽吉平侯。漢獻帝年間,裴潛為避戰禍,流落荊州,做事於劉表門下。劉表甚愛之,待以賓禮。但裴潛在與劉表共同相處了一段時間之後,發現劉表只不過一介懦夫,本無霸王之才。他曾在私下對要好的王粲、司馬芝說:「劉牧(即劉表)非霸王之才,欲西伯自處,敗無日矣。」隨即裴潛離開荊州,南到長沙,投奔曹魏政權。沒多久,曹操力取荊州,劉表一敗塗地,裴潛之預言得以應驗。
裴潛歸附曹操後,也頗得曹操器重。由於他在避亂荊州期間,劉備也正寄劉表籬下,因此裴潛與劉備有幸相處。鑒於他與劉備有過交往,曹操便想聽聽他對劉備的看法。曹操問:「備才略如何?」裴潛答:「使居中國能亂人,而不能為治也;若乘間守險足為一方主。」曹操聽後笑而不語。
當是時,山西代郡一帶正有烏丸王及其大人三單於作亂,裴潛奉命出任代郡太守,北上平亂。針對匈奴勢大兵強,曹操准備授權裴潛調集精兵良將,大興問罪之師,以解代郡之患。裴潛則以為,代郡方圓百里,民眾殷實,能騎馬射箭的人起碼在萬數以上。單於對這種情況也非常清楚,如果他們放縱時間一長,自己內部也會不戰自亂。假如今天派重兵前往,單於必因害怕而作困獸斗,其後果自難預料。因此裴潛提議,只宜以計圖之。裴潛單槍匹馬來到代郡,單於大驚,脫帽致禮。他的大智大勇使單於消除了戒備,而且悉數放還了以前所擄掠的代郡婦女、器械物資等。之後,裴潛穩下心來,誅殺了與單於里通外合的原郡中大吏郝溫、郭瑞等十幾個委曲求全之輩。裴潛的舉動使魏北方邊境大為震動,一時間遠近百姓紛紛投奔。裴潛在代郡三年,其時邊疆安定,兵無戰事,百姓歸心,安居樂業。
魏建國初年,裴潛入朝為散騎常侍,在外任魏郡潁川典農中郎將,賜爵關內侯。魏明帝繼位後,他在朝中任尚書職。後來又出任過河南尹、太尉軍師、大司農等要職。不久,又入朝走馬上任尚書令。至此,作為一名封建時代的官宦,裴潛步人了他人生的頂峰。父喪去官,拜光祿大夫。正始五年(224),潛抱病身亡。贈太常,又贈開國公,謚貞侯。
裴潛為官清正廉潔,光明磊落,不論調遷何處任職,從不攜家帶口,這與見怪不怪的封建官僚動則兒女妻妾,大轎小轎絡繹不絕的奢侈行為形成多麼顯明的對照。更為人不可思議的是,他幾乎很小顧及家裡,以至於妻子在家貧乏,每天以織藜芘為生;其父在京師,出入不乘車;兄弟姐妹出門遠行也經常以步當車;家人大小有時甚至並日而食。史書上的這些記載,雖然不免有溢美之辭,但我們依然可以從中窺見裴潛廉潔奉公的一貫美德。裴潛家教有方,家人上下互相尊重,當時之人很少有能和他相比的。在彌留之際,他矚托家人,在其死後不要靡費,一切從簡。果然,在他的墓中僅「瓦器數枚」,別無他物。這就是堂堂尚書令的身後事,和那些生前享盡榮華富貴,死後也要備其哀榮的封建達官顯貴是怎樣的格格不入啊!
2、中國地圖學之父——裴秀
裴秀(224—271),字秀彥。裴潛子。魏晉時河東聞喜人。我國古代傑出的地圖學家。
裴秀為庶出,在家中地位卑微。但他聰明過人,八歲時便能詠詩習文。十歲那年,其嫡母宣氏破例讓他與賓客共同進餐,席間裴秀才情奔突,語驚四座,遂令賓客頻頻含首,贊不絕口,一致公認「後進領袖有裴秀也」。
裴秀的天資聰穎,得到了同鄉毋丘儉的賞識,誇贊其不僅具備了子奇、甘羅之才,同時兼有了游夏、顏冉之美。並把他引薦給魏大將軍曹爽。曹爽為其博學多才所動,接納為幕僚,且讓裴秀襲父爵清明亭侯。二十五歲又升遷黃門侍郎。
魏咸熙元年(264),朝廷招納百官,釐定法制,由荀額定禮儀,賈充正法律,而裴秀負責修改官制。裴秀從維護世家大族的經濟利益出發,主張打破秦漢以來虛封王侯的慣例,恢復周朝的五等之爵,這實際上也無甚積極意義。司馬昭死後,司馬炎襲父爵為晉王,繼續秉朝政,裴秀更受寵信。因為司馬昭為報答其兄司馬師的恩德,曾欲立司馬攸(司馬師之子)為世子。作為司馬昭長子的司馬炎擔心自己不得繼位,私下向裴秀流露了自己的想法。這樣,裴秀便時常在司馬昭面前替司馬炎美言,說其「人望既茂,天表如此,非人臣相也」。正是在裴秀的努力下,司馬炎方被立為世子。司馬炎繼位後,不忘裴秀的好處,讓裴秀出任尚書令。不久,司馬炎廢掉魏主曹奐, 自立為帝(即晉武帝)。裴秀再加左光祿大夫,封巨鹿郡公,邑三千戶。當時,安遠護軍郝詡犯了法,有司根據郝詡曾在給朋友的信上說過贊美裴秀的話,上奏要求罷免裴秀。晉武帝下詔說:「不能!叫別人不強加於己,這是古人也難做到的。交關人事,是郝詡的罪過,尚書令(指裴秀)怎麼能防止呢?以後不要再提這事。」之後不久,又有司隸校尉李喜上書武帝,告發騎都尉劉尚為裴秀佔了官稻田,要求治裴秀之罪。晉武帝依然以裴秀「干翼朝廷,有勛績於王室,不可以小庇掩大德」為由,下令治劉尚罪而解脫裴秀。晉武帝不僅對裴秀的過失處處遮掩、百般庇護,而且又委以司空之職。
裴秀不僅是封建時代顯赫的官宦,而且博學多才,著述林立,他的聲譽,客觀地講在文而不在官。他是西晉傑出的地圖學家,其代表作有《禹貢地域圖》十八篇。《禹貢地域圖》克服了此前圖籍粗略簡陋,很不精密等一系列缺陷,在長時間的科學考察和科學分析後,提出了制圖的六大要素:一日「分率」,即今比例尺;二日「准望」,即方向;三曰「道里」,即沿交通線距離;四曰「高下」,即地勢高低,相當今之海拔線;五曰「方邪」,即傾斜度、緩急趨勢;六日「迂直」,即道路曲直。裴秀的制圖六體,前三者是繪圖的主要原則,後三條是由於地形有起伏變化而繪圖者應加以考慮的問題。這六條原則相互完善,相互補充,為編制地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
裴秀制圖六體的基礎,使我國繪圖水平超出了「圖象」這個低級的層次,逐步向精密、嚴格的科學化方面邁進,這在地圖學史上無疑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從裴秀以後,直到明末,我國地圖的繪制方法,基本上還是依據裴秀的「六體」。不僅如此,他的這些觀點,大多被今天的地圖學研究所採納和遵循,為中國地圖學說的發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被譽為「中國地圖學之父」。今人還把他與歐洲學者托勒密相提並論,稱他倆為古代世界地圖發展史上東西方交相輝映的兩顆燦爛明星。對於這個評價,裴秀當之無愧。令人遺憾的是,裴秀的這部《禹貢地域圖》沒有能夠流傳下來,消失在莽莽蒼蒼的歷史煙波中了。
⑺ 山西裴家
一、尋根溯祖
1、出自嬴姓,為伯益之後。伯益的後裔有個叫飛廉的,他的裔孫被封於蘋邑(今山西聞喜縣東),稱為蘋氏,至六世孫為蘋陵,他在周僖王時被封為解邑(山西藺猗西南)君,他就去掉邑字,改加衣字,表示已經離開了蘋邑,稱為裴姓。
2、源於周朝秦國。秦國先公非子被周孝王封於秦,史稱秦非子。秦非子的後代中有人被封為侯爵,並被封為裴鄉(今山西聞喜縣的裴城)的首領,這位貴族被稱為裴君。他的後世子孫便已封邑為姓,稱裴姓。
3、源於春秋時晉國。晉平公將一個貴族封到裴中(今陝西岐縣)那個地方做首領,這位貴族被稱為裴君。他的後代遂以"裴"為姓,稱裴姓。
二、郡望堂號
【堂號】
"綠野堂":唐朝時督國公裴度建有綠野堂別墅。 "督國堂":唐憲宗時,淮蔡節度使不聽朝廷的命令。朝廷派了許多軍隊去平叛,都大敗。大臣提議罷兵。裴度力請征討。朝廷拜他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副宰相),督兵平淮南,擒吳元濟,因功封督國公。
【郡望】
河東郡:秦時置郡。相當於現在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
三、歷史名人
裴 秀:晉代司空、地圖學家。他總結前人經驗,提出"制圖六體",在世界地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著有《禹貢地圖》十八篇。 裴 度:唐憲宗時宰相。他力主消除藩鎮。元和十二年,督師破蔡州,唐代藩鎮叛亂的局面暫告結束。有"名震四夷"、"天下莫不思其風烈"的贊美。 裴 果:北周驃騎大將軍。少時慷慨有志略。魏太昌時,為平陽郡丞,從軍征討,每先登陷陣,勇冠當時。累官隆、眉、復三州刺史,加使持節驃騎大將軍。 晉代有名士裴楷,南朝時宋有史學家裴松之,齊有廣陵太守裴昭明,隋代有光祿大夫裴仁基,唐代有宰相裴寂、裴炎、裴耀卿,詩人裴迪,書法家裴行儉,兵部侍郎裴休。近代有我國著名的史前考古學家、我國舊石器考古學和第四紀哺乳動物學的奠基人、我國古人類學的主要創始人裴文中。
裴 氏 起 源
姓氏: 裴 祖籍: 河東
祖宗: 伯益 郡望: 河東郡
分類: 以封、住地為氏
姓氏來源
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時賢士伯益的後裔。根據《通志·氏族略》上記載,裴姓是伯益的後代,被封於pei(原字為上非下邑)鄉,後代因此以pei為氏,後來他們的後裔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為裴,稱裴氏。而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說,裴姓原為嬴姓,是伯益的後代,秦時的非子之孫被封為裴鄉侯,子孫因此以裴為氏,即山西聞喜的裴氏家族。而《唐書·宰相世系表》上也記載,非子的孫子受封於pei鄉,後代因以封地為氏,後來徙離封地,就去邑旁從衣旁為裴。因此,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時賢士伯益的後裔。伯益是顓頊帝的子孫,善於調馴鳥獸,被虞賜姓為嬴,後又佐禹治水,建立大功。距今大約2650年以前的周朝時,伯益的後裔出現了一位裴陵,因立功被周天子封為解邑君,食采於現在河南省洛陽縣南方的解邑,於是,他的家族也自然地從非鄉搬到解邑,並且改姓為裴。自此,裴氏先人以解邑為中心,往其他地方搬遷,繁衍至今,分布於全國各地。望族居於河東郡,即現在的山西省夏縣北部。
「裴氏家族」探源
在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里,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望世家族,這就是河東聞喜裴氏家族。
聞喜裴氏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為贏秦始祖非子之後,非子之支孫封pei(原字為上非下邑)鄉,因以為氏。周僖王時,六世孫陵封為解邑君,乃去「邑」從「衣」,以「裴」為姓。後裴氏分為三支,分居河東、燕京、西涼等地,但考其譜系源流,皆出於聞喜之裴氏,故有「天下無二裴」之說。 裴氏家族自古為三晉望族,也是中國歷史上聲勢顯赫的名門巨族。裴氏家族「自秦漢以來,歷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極,五代以後,余芳猶存。在上下二千年間,豪傑俊邁,名卿賢相,摩肩接踵,輝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偉人,彪炳史冊。」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堪稱獨無僅有。裴氏家族公侯一門,冠裳不絕。正史立傳與載列者,600餘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餘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0餘人。據《裴氏世譜》統計,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先後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與皇室聯姻者皇後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附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謂「將相接武、公侯一門」,中國「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自漢、魏,歷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華大地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僅隋唐二代活躍於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不下數十人。其中著名的政治家有裴休、裴楷、裴蘊、裴矩、裴他、裴讓之、裴政、裴寂、裴胄、裴度、裴樞等;軍事家有裴行儉、裴茂、裴潛、裴叔業、裴邃、裴駿、裴衍、裴寬、裴果、裴文舉、裴鏡民、裴濟等;法學家有裴政;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
在各個學術領域中,裴氏家族卓有成就者更是朗若群星,閃耀古今,不勝枚舉。
西晉地圖學家裴秀(224—271年)(裴秀、裴楷等號稱聞喜八裴,與當時的琅琊八王齊名。),總結我國古代地圖繪制的經驗,創造性地制定出「制圖六體」的原則,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離)、高下(地勢起伏)、方邪(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為編制地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為地圖學的發展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他所著《禹貢地域圖》18篇,是我國第一部關於地圖學說的專著。他被譽為「中國制圖學之父」。
裴秀之子裴頠(顧),是西晉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在當時崇尚「庄老」、高談「玄理」的情勢下,獨樹一幟,提出「無不能生有」,「有」是萬物存在變化之基礎等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
南北朝時期的「史學三裴」——裴松之、裴駰、裴子野,皆以注史享有盛譽。裴松之為陳壽《三國志》作注65卷、博採群書,史料翔實,流傳千古,開注史之先河。宋文帝稱贊他「裴世期為不朽矣!」他的兒子裴駰為司馬遷《史記》作注,寫成《史記集解》80卷,流傳於世。他的曾孫、裴駰之孫裴子野撰寫編年體《宋略》20卷,其敘事、評論都超出了沈約所著《宋史》水平。二著均影響非凡,永垂後世。
唐代小說家裴鉶著《傳奇》一書,首先提出的「傳奇」這個專有名詞,以後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小說文體,且愈來愈富有生命力,深得世人喜愛。還有東晉小說家裴啟、北魏文學家裴伯民、東魏詩人裴讓雲、唐代史學家裴光庭等等。
隋代名臣裴政,是著名的法律學家。據《隋書》記載,裴政在斷獄時,「用法寬平,無有冤濫」,深得民心。又因敢於直言進諫,多所匡正,享譽朝堂內外。隋文帝繼位後,裴政等人受命制定隋朝新律《開皇律》。裴政博採魏、晉、齊、梁等南北朝時各家刑典,取其可用之處,廢除了前世的梟首、鞭笞等酷刑,把刑訊時慣用的大棒、毒杖、車輻壓踝等酷刑全部革除,並規定民有冤屈,縣不受理時,可依次上訴郡、州、省,仍不理者,可直接向刑部申訴。《開皇律》無論從內容到形式,比歷代任何律令都顯得格外開明,是一部劃時代的古代刑典,為後世立法奠定了規范格式。明代大思想家王夫之高度評價道:「今之律,其大略皆隋裴政之所也」,足見其影響深遠。
隋朝文林郎裴世清,是個九品小官,正史甚至沒有給他立傳,但他卻是在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代表國家,率領訪日友好使團出訪日本的外交大臣。隋大業三年(607年),日本國派遣使者小野妹子訪隋,次年3月到達長安。裴世清受隋煬帝詔命,率隋朝使團一行13人回訪日本,並晉見了日本天皇,獻上了文物及國書。 他攜帶的這份國書在日本的《日本書記》太籍中被保存下來,成為永久的歷史見證,為發展中日睦鄰友好關系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名臣裴矩(547——627年),是供職於周、隋、唐的三朝元老,為政廉謹,頗負清名。他先後任民部侍郎、內史侍郎、尚書左丞、史部尚書等職。隋煬帝時,裴矩受命赴張掖(今甘肅)主管與西域各國開展貿易之事。在與各國商人接觸中,他獲得了有關西域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大量寶貴資料,編撰成《西域圖記》3卷。書中不但以大量的文字介紹了西域44國的國情,還繪制了許多地圖,標出了從敦煌到達地中海的3條大道,其中中道和南道,即為歷史上有名的「絲綢之路」。
唐開國元勛裴寂,在隋末群雄並起、天下大亂之際,高瞻遠矚,順天順人,鼎助李淵起兵晉陽,建立了李唐王朝。
唐宰相裴耀卿(681——743年),致力於整頓漕運,保證了南糧北調的水道暢通,解決了唐王朝沿續了幾十年的關口糧荒問題,開元年間傳為佳話。
一代賢相裴度,更是世代傳頌,名垂青史。在唐代政治家中,裴度的名字完全可以與唐初的名相魏徵等人相提並論。他從青年時代便胸懷壯志,正氣凜然。其一生的最大功績就是竭盡畢生精力去一次次地削平藩鎮割據勢力,特別是在平定淮西藩鎮吳元濟叛亂中,立場堅定,力挽狂瀾,功績卓著,使唐朝又一度取得了統一,出現了「元和中興」的政治局面。淮西之亂平定之後,唐憲宗封裴度為上國柱並晉國公。後來由於奸臣構陷,裴度三起三落,幾度入相,幾度出藩。裴度為相歷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詩文大家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曾撰寫詩文頌揚他的功德。他的一些事跡,甚至被編成傳奇小說,在民間廣為流傳。
裴氏家族千餘年來,將相接武,代有偉人,確實是中外歷史上的一大奇觀。所以,在我國的歷史劇中,表現裴家的戲劇就有好幾個,像《游西湖》、《李惠娘》、《裴恆遇仙記》、《白蛇傳》等,演的都是與裴家有關的事。名劇《白蛇傳》里的法海,是唐初政治家、書法家裴休的兒子。歷史上的法海,本來是正面人物,可明清小說出世後,法海便成為反面人物了,這也算是一奇。
聞喜裴氏,是聞名天下的中華望族,是名副其實的宰相門第。歷代所修的縣志、州志、府志、省志中,裴氏名人幾乎佔了鄉賢錄中四分之一強的條目,由此可見其家族英才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千年興旺之族,宰相頻出一望,功在中華盛世,史書猶沁余芳。這樣的望族,這樣的門第,其背後有很深的思想內涵和文化內涵。穿透千年風雲,穿透歷代名相,我們可以看到裴氏家族是儒家標榜的「修身、治國、平天下」典範。
作為一種獨特的歷史文化現象,兩千餘年來,裴氏家族的興隆與輝煌,引發著人們的深思。
追溯裴氏家族經久興隆的原因,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總結了三條,即聯姻、世襲與自強不息。裴氏家族歷史上共出過附馬、皇後、太子妃、王妃、公主、蔭襲95人。由聯姻、世襲所結成的封建裙帶關系,這無疑是促成裴氏人物顯露頭角的優越條件,但並不是主要原因。對於公侯將相數以千計的裴氏家族來說,起決定作用的原因在於他們重視教育,自強不息,頑強拼搏。「重教守訓,崇文尚武,德業並舉,廉潔自律」是裴氏家風的主要特徵。裴氏曾有家規,子孫考不中秀才者,不準進入宗祠大門,謹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義」。裴柏村至今仍保留著重視教育的傳統,幾乎家家門樓上都有「耕讀傳家」的大字,初中以下沒有不上學的孩子。改革開放以來,村裡考上大學的有30多人。
天下裴氏之宗族所居——裴柏村
山西省聞喜縣(聞喜。春秋戰國時為古曲沃地,秦為左邑,屬河東郡。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年>漢武帝劉徹巡幸河南,路經河東左邑桐鄉,聞平南越大捷,進改桐鄉為聞喜。歷代縣城雖有變遷,其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山西聞喜,是著名的宰相之鄉。中國有很多著名的人文之鄉,如浙江紹興是幕府之鄉;四川眉山是才子之鄉;山東曲阜是儒聖之鄉;山西運城是武聖之鄉;湖北英山是將軍之鄉。歷史名謠中有:「山東出將,山西出相」的說法。)禮元鎮裴柏村,距縣城25公里。它以歷史上聲名顯赫的裴氏家族的人文歷史資源和新建的一系列景觀,於1995年農歷三月三(1995年4月2日),正式向海內外遊客開放。
現在的裴柏村,裴氏家族的建築、碑刻、墓葬等歷史遺跡很多。現存裴氏祠堂、裴氏碑廊、裴氏墓冢等眾多古跡。
裴氏祠堂又稱晉公(晉公裴度,字中立,為唐憲宗、穆家、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將入相,爵封晉公。)祠,建於唐貞觀三年(629年),有前殿、後殿、狀元坊、碑廊等,規模宏大,但屢遭兵燹,屢修屢毀。
裴氏碑廊,幾乎是中華精品書刻博物館。七十年代重建,保存古碑數十通,在史料和書法藝術上均有很高價值。其中的《裴鴻碑》,魏隸合一,書法穩健,鐫刻於北周武帝大和三年( 568年),是裴氏現存最早的碑刻。《裴鏡民碑》,由唐初史學家李白葯撰文,書法家殷令名書寫,楷體,既近顏風,又含柳意,端莊凝重,筆力挺拔。《裴光庭神道碑》,張九齡撰文,唐玄宗李隆基書寫,行書,用筆豪放,字體俊美。《平淮西碑》,由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撰文,清咸豐年間軍機大臣祁雋藻重書。此碑記述唐代名相裴度平淮西吳元濟叛亂的功績,共刻四石,並排聳立,氣勢磅礴,文、書、刻俱佳,被稱為「三絕碑」。此外還有金大定至清代刻的裴氏譜序碑17通,為氏族遺物之精華。這些碑刻是研究裴氏家族歷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
裴氏墓冢座落在裴柏村東五公里風光秀麗的鳳凰垣。當年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現今雖大多平夷、被毀,但仍可觀其概貌,有的墓地還存有石碑。
⑻ 歷史上姓裴的都有哪些名人
裴秀(224-271),西晉地圖學家。字季彥。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官至司空。編繪《禹貢地域圖》十八篇,是中國迄今可考的最早的歷史地圖集。所繪《地形方丈圖》,是縮編的晉地圖。圖均亡失。在《禹貢地域圖序》中提出制圖六體,為中國傳統的地圖制圖奠定理論基礎,影響中國地圖制圖1700多年。
裴頠(267-300),西晉哲學家。字逸民。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曾任散騎常侍,國子祭酒兼右軍將軍、尚書左僕射之職。他反對王弼、何晏的貴無論。提出崇有論。認為萬有的整體是最根本的「道」,萬有不是由「無」產生的,而是「自生」的,「自生而必體有」。他還認為萬物生化有其規律。從「崇有論」出發,他重視現實存在的事物,不滿輕視事功的放達風氣,力圖論證封建等級制的合理性。裴?的思想在當時有很大影響,被認為是崇有派領袖。著有《崇有論》。
裴松之(372-451),南朝宋史學家。字世期。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少年好學,博覽群籍,立身簡素。20歲時任殿中將軍,直衛皇帝左右。義熙元年(405)為吳興故鄣縣令,後遷司州主簿轉治中從事、永嘉太守,並征為國子博士。裴松之為官清廉,體恤百姓疾苦,肅明風化,黜陟有序,深得下屬官吏和人民的愛戴。元嘉十四年(437)致仕歸里。元嘉六年宋文帝命注《三國志》,他對陳壽的《三國志》進行了詳細的補缺、備異、矯正、論辨,使注文多出原書幾倍,所引魏、晉人著作多至210種,保存了大量史料,開創了史書作注的先例。
裴子野(469-530),南朝梁史學家、文學家。字幾原,河東聞喜人,齊廣陵大守昭明子,永明中為武陵王國左常侍右軍江夏王參軍,天監中除右軍安成王參軍。遷兼廷尉正,免,南袞州刺史蕭景引為冠軍錄事,除尚書比部郎仁威記室參軍,出為諸暨令,徵拜著作郎兼中書通事舍人,除通直正員郎,遷中書侍郎。大通初轉鴻臚卿,領步兵校尉。卒,贈散騎常侍,謚曰貞子,有《宋略》、《續裴氏家傳》等。
裴蘊(?-618),隋臣。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初仕陳,以父在北,密請為隋內應。入隋位開府儀同三司,歷為刺史。煬帝初召為太常少卿,善伺帝意,廣增樂人達三萬余,遷民部侍郎,奏請設峻法核實戶口,得丁二十餘萬,為御史大夫,參朝政。斷獄以帝意為准。治楊玄感余黨,殺數萬人。法紀大壞。增御史百餘人,耳目偏於郡國,大為公私禍害。預知宇文化及將起事,欲先發制化及,虞世基阻其行事。遂被化及殺死。
裴矩(547-627),隋臣。河東聞喜(今屬山西)人。為隋末唐初大臣,隋文帝時官至吏部侍郎。隋煬帝大業初,西域諸蕃及張掖(今屬甘肅)塞,與隋互市,由他主管其事。隨即順便采訪西域各國政教風習、山川險阻,君長族姓,及其文物章服等。遂撰《西域圖記》三卷,記敘四十四國之事。拜民部侍郎,遷黃門侍郎,參與朝政。宇文化及殺煬帝自稱皇帝,任尚書右僕射。後投竇建德,任吏部尚書,轉任尚書右僕射,專掌選事,並為制定朝儀。入唐後,官至檢校侍中、民部尚書等。
裴寂(570-629),唐臣。蒲州桑泉(今山西臨猗西南)人。字玄真。隋末任晉陽(今山西太原)宮副監。與李淵交誼深厚,為李淵太原起兵策劃者之一。並以晉陽宮米九百萬斛、雜彩五萬段、鎧四十萬枚支援出兵。後李淵進兵至長安(今陝西省西安市),他又支持李淵稱帝,唐建國後,他任尚書僕射,最為李淵所寵信。太宗李世民貞觀三年(629)因罪放歸原籍,曾參預制定《唐律》。後流放靜州(今廣西昭平)而死。
裴行儉(619-682),唐將領。字守約,絳州聞喜(今屬山西)人。幼以蔭補宏文生,貞觀中舉明經,調左頓衛倉曹參軍。儀鳳中,以才備文武,拜禮部尚書兼檢校右衛大將軍。調露元年為定襄行軍大總管討伏念,以功封聞喜縣公。永淳元年卒,贈幽州都督,謚曰獻,中宗立,再贈揚州大都督。他善於識拔人才,軍中提拔的將領如程務挺、王方翼、郭待封、黑齒常之等,都成為一代名將。行儉著有文集二十卷和《選譜》。又撰《草字雜體》及營陣、部伍、料勝負、別器能等四十六訣,今佚。
裴炎(?-684),唐臣。字子隆,絳州聞喜(今屬山西)人。寡言好學。舉明經及第。初任濮州司倉參軍,累遷黃門侍郎。調露二年(680),同中書門下三品,進拜侍中。受高宗遺詔,輔中宗嗣位,任中書令。反對中宗以後父韋玄貞為侍中,與武則天定策廢中宗,立睿宗。以功封永清縣男。武則天臨朝,謀乘武則天出遊,用兵劫持武則天還政,未果。徐敬業興兵討武則天時,又奏請武則天還政於睿宗。遂因誣陷謀反,被殺。睿宗再立,贈太尉、益州大都督,謚曰忠。
裴耀卿(681-743),唐臣。字煥之,絳州稷山(今山西稷山)人。弱冠中童子舉。開元初任長安令,除「和市」積弊。旋任濟州刺史,修築河堤,為民所稱。入為戶部侍郎。開元二十一年(733),遷京兆尹,拜黃門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次年任侍中,充江淮、河南轉運使。建議廣漕運以實關中,在遭河沿線置河陰、集津等倉,三年積粟七百萬石,省運費三十萬緡。二十四年罷為右丞相。天寶初,進尚書左僕射。
裴迪(716-?),唐詩人。關中(今陝西)人。天寶後官蜀州刺史,曾為尚書省郎。早年與王維、崔興宗友善,同居終南山、相互唱和;在蜀與杜甫、李頎有過交往。今存詩多寫山水景色,境界幽寂,與王維山水詩近似。
裴度(765-839),唐臣。字中立,河東聞喜(今山西聞喜)人。貞元進士。由監察御史進升為御史中丞,力主削除藩鎮,轉升為宰相。後以削平藩鎮之功封晉國公。晚年以宦官專權,辭官退居洛陽。《全唐詩》存其詩十八首。
裴鉶,唐文學家。咸通(860-874)中為靜海軍節度使高駢掌書記,加侍御史內供奉。乾符初(874)任成都節度副使,加御史大夫。著《裴航》、《昆侖奴傳》、《聶隱娘傳》等,收入小說集《傳奇》,盛述神仙怪譎之事,情節曲折奇幻。此前唐人小說無「傳奇」之名,裴鉶始以「傳奇」為書名,後世遂稱唐宋文言短篇小說為「傳奇」。
其他裴姓名人有三國魏大臣裴潛;晉大臣裴憲,史學家裴駰,學者裴楷;南北朝時北魏大臣裴詢、裴儁,書法家裴敬宗,學者裴伯茂,北周將領裴果;唐大臣裴光遷、裴珀、裴坦;宋大臣裴庄;明大臣裴紹宗;清大臣裴宗度等。近當代裴姓名人有導彈專家裴家昌,植物分類學家裴鑒,考古學家裴文中,檔案學家裴桐,楹聯學家裴國昌等。
⑼ 姓裴的來歷
一、尋根溯祖 1、出自嬴姓,為伯益之後。伯益的後裔有個叫飛廉的,他的裔孫被封於蘋邑(今山西聞喜縣東),稱為蘋氏,至六世孫為蘋陵,他在周僖王時被封為解邑(山西藺猗西南)君,他就去掉邑字,改加衣字,表示已經離開了蘋邑,稱為裴姓。 2、源於周朝秦國。秦國先公非子被周孝王封於秦,史稱秦非子。秦非子的後代中有人被封為侯爵,並被封為裴鄉(今山西聞喜縣的裴城)的首領,這位貴族被稱為裴君。他的後世子孫便已封邑為姓,稱裴姓。 3、源於春秋時晉國。晉平公將一個貴族封到裴中(今陝西岐縣)那個地方做首領,這位貴族被稱為裴君。他的後代遂以"裴"為姓,稱裴姓。 二、郡望堂號 【堂號】 "綠野堂":唐朝時督國公裴度建有綠野堂別墅。 "督國堂":唐憲宗時,淮蔡節度使不聽朝廷的命令。朝廷派了許多軍隊去平叛,都大敗。大臣提議罷兵。裴度力請征討。朝廷拜他為門下侍郎同平章事(副宰相),督兵平淮南,擒吳元濟,因功封督國公。 【郡望】 河東郡:秦時置郡。相當於現在山西省黃河以東夏縣一帶。 三、歷史名人 裴 秀:晉代司空、地圖學家。他總結前人經驗,提出"制圖六體",在世界地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著有《禹貢地圖》十八篇。 裴 度:唐憲宗時宰相。他力主消除藩鎮。元和十二年,督師破蔡州,唐代藩鎮叛亂的局面暫告結束。有"名震四夷"、"天下莫不思其風烈"的贊美。 裴 果:北周驃騎大將軍。少時慷慨有志略。魏太昌時,為平陽郡丞,從軍征討,每先登陷陣,勇冠當時。累官隆、眉、復三州刺史,加使持節驃騎大將軍。 晉代有名士裴楷,南朝時宋有史學家裴松之,齊有廣陵太守裴昭明,隋代有光祿大夫裴仁基,唐代有宰相裴寂、裴炎、裴耀卿,詩人裴迪,書法家裴行儉,兵部侍郎裴休。近代有我國著名的史前考古學家、我國舊石器考古學和第四紀哺乳動物學的奠基人、我國古人類學的主要創始人裴文中。
裴 氏 起 源
姓氏: 裴 祖籍: 河東
祖宗: 伯益 郡望: 河東郡
分類: 以封、住地為氏
姓氏來源
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時賢士伯益的後裔。根據《通志·氏族略》上記載,裴姓是伯益的後代,被封於pei(原字為上非下邑)鄉,後代因此以pei為氏,後來他們的後裔徙封解邑,就去掉邑旁,以衣旁為裴,稱裴氏。而根據《名賢氏族言行類稿》上說,裴姓原為嬴姓,是伯益的後代,秦時的非子之孫被封為裴鄉侯,子孫因此以裴為氏,即山西聞喜的裴氏家族。而《唐書·宰相世系表》上也記載,非子的孫子受封於pei鄉,後代因以封地為氏,後來徙離封地,就去邑旁從衣旁為裴。因此,裴姓是4000多年以前舜之時賢士伯益的後裔。伯益是顓頊帝的子孫,善於調馴鳥獸,被虞賜姓為嬴,後又佐禹治水,建立大功。距今大約2650年以前的周朝時,伯益的後裔出現了一位裴陵,因立功被周天子封為解邑君,食采於現在河南省洛陽縣南方的解邑,於是,他的家族也自然地從非鄉搬到解邑,並且改姓為裴。自此,裴氏先人以解邑為中心,往其他地方搬遷,繁衍至今,分布於全國各地。望族居於河東郡,即現在的山西省夏縣北部。
「裴氏家族」探源
在中國兩千年的封建社會里,有一個獨一無二的望世家族,這就是河東聞喜裴氏家族。
聞喜裴氏是中國封建社會史上盛名久著的一大世家。其始祖為贏秦始祖非子之後,非子之支孫封pei(原字為上非下邑)鄉,因以為氏。周僖王時,六世孫陵封為解邑君,乃去「邑」從「衣」,以「裴」為姓。後裴氏分為三支,分居河東、燕京、西涼等地,但考其譜系源流,皆出於聞喜之裴氏,故有「天下無二裴」之說。 裴氏家族自古為三晉望族,也是中國歷史上聲勢顯赫的名門巨族。裴氏家族「自秦漢以來,歷六朝而盛,至隋唐而盛極,五代以後,余芳猶存。在上下二千年間,豪傑俊邁,名卿賢相,摩肩接踵,輝耀前史,茂郁如林,代有偉人,彪炳史冊。」其家族人物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在中外歷史上堪稱獨無僅有。裴氏家族公侯一門,冠裳不絕。正史立傳與載列者,600餘人;名垂後世者,不下千餘人;七品以上官員,多達3000餘人。據《裴氏世譜》統計,裴氏家族在歷史上曾先後出過宰相59人,大將軍59人,中書侍郎14人,尚書55人,侍郎44人,常侍11人,御史10人,節度使、觀察使、防禦使 25人,刺史211人,太守77人;封爵者公89人,侯33人,伯11人,子18人,男13人;與皇室聯姻者皇後3人,太子妃4人,王妃2人,附馬21人,公主20人等,真可謂「將相接武、公侯一門」,中國「宰相村」由此而得名。
自漢、魏,歷南北朝,至隋唐、五代,在中華大地兩千多年的歷史進程中,裴氏家族在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諸方面,均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僅隋唐二代活躍於政治舞台上的名臣就不下數十人。其中著名的政治家有裴休、裴楷、裴蘊、裴矩、裴他、裴讓之、裴政、裴寂、裴胄、裴度、裴樞等;軍事家有裴行儉、裴茂、裴潛、裴叔業、裴邃、裴駿、裴衍、裴寬、裴果、裴文舉、裴鏡民、裴濟等;法學家有裴政;外交家有裴矩、裴世清等。
在各個學術領域中,裴氏家族卓有成就者更是朗若群星,閃耀古今,不勝枚舉。
西晉地圖學家裴秀(224—271年)(裴秀、裴楷等號稱聞喜八裴,與當時的琅琊八王齊名。),總結我國古代地圖繪制的經驗,創造性地制定出「制圖六體」的原則,即分率(比例尺)、准望(方位)、道里(距離)、高下(地勢起伏)、方邪(傾斜角度)、迂直(河流、道路的曲直),為編制地圖奠定了科學的基礎,為地圖學的發展作出了劃時代的貢獻。他所著《禹貢地域圖》18篇,是我國第一部關於地圖學說的專著。他被譽為「中國制圖學之父」。
裴秀之子裴頠(顧),是西晉的哲學家和思想家,在當時崇尚「庄老」、高談「玄理」的情勢下,獨樹一幟,提出「無不能生有」,「有」是萬物存在變化之基礎等樸素的唯物主義觀點。
南北朝時期的「史學三裴」——裴松之、裴駰、裴子野,皆以注史享有盛譽。裴松之為陳壽《三國志》作注65卷、博採群書,史料翔實,流傳千古,開注史之先河。宋文帝稱贊他「裴世期為不朽矣!」他的兒子裴駰為司馬遷《史記》作注,寫成《史記集解》80卷,流傳於世。他的曾孫、裴駰之孫裴子野撰寫編年體《宋略》20卷,其敘事、評論都超出了沈約所著《宋史》水平。二著均影響非凡,永垂後世。
唐代小說家裴鉶著《傳奇》一書,首先提出的「傳奇」這個專有名詞,以後發展成為一種新興的小說文體,且愈來愈富有生命力,深得世人喜愛。還有東晉小說家裴啟、北魏文學家裴伯民、東魏詩人裴讓雲、唐代史學家裴光庭等等。
隋代名臣裴政,是著名的法律學家。據《隋書》記載,裴政在斷獄時,「用法寬平,無有冤濫」,深得民心。又因敢於直言進諫,多所匡正,享譽朝堂內外。隋文帝繼位後,裴政等人受命制定隋朝新律《開皇律》。裴政博採魏、晉、齊、梁等南北朝時各家刑典,取其可用之處,廢除了前世的梟首、鞭笞等酷刑,把刑訊時慣用的大棒、毒杖、車輻壓踝等酷刑全部革除,並規定民有冤屈,縣不受理時,可依次上訴郡、州、省,仍不理者,可直接向刑部申訴。《開皇律》無論從內容到形式,比歷代任何律令都顯得格外開明,是一部劃時代的古代刑典,為後世立法奠定了規范格式。明代大思想家王夫之高度評價道:「今之律,其大略皆隋裴政之所也」,足見其影響深遠。
隋朝文林郎裴世清,是個九品小官,正史甚至沒有給他立傳,但他卻是在我國歷史上第一個代表國家,率領訪日友好使團出訪日本的外交大臣。隋大業三年(607年),日本國派遣使者小野妹子訪隋,次年3月到達長安。裴世清受隋煬帝詔命,率隋朝使團一行13人回訪日本,並晉見了日本天皇,獻上了文物及國書。 他攜帶的這份國書在日本的《日本書記》太籍中被保存下來,成為永久的歷史見證,為發展中日睦鄰友好關系做出了傑出的貢獻。
名臣裴矩(547——627年),是供職於周、隋、唐的三朝元老,為政廉謹,頗負清名。他先後任民部侍郎、內史侍郎、尚書左丞、史部尚書等職。隋煬帝時,裴矩受命赴張掖(今甘肅)主管與西域各國開展貿易之事。在與各國商人接觸中,他獲得了有關西域各國的政治、經濟、文化、交通等大量寶貴資料,編撰成《西域圖記》3卷。書中不但以大量的文字介紹了西域44國的國情,還繪制了許多地圖,標出了從敦煌到達地中海的3條大道,其中中道和南道,即為歷史上有名的「絲綢之路」。
唐開國元勛裴寂,在隋末群雄並起、天下大亂之際,高瞻遠矚,順天順人,鼎助李淵起兵晉陽,建立了李唐王朝。
唐宰相裴耀卿(681——743年),致力於整頓漕運,保證了南糧北調的水道暢通,解決了唐王朝沿續了幾十年的關口糧荒問題,開元年間傳為佳話。
一代賢相裴度,更是世代傳頌,名垂青史。在唐代政治家中,裴度的名字完全可以與唐初的名相魏徵等人相提並論。他從青年時代便胸懷壯志,正氣凜然。其一生的最大功績就是竭盡畢生精力去一次次地削平藩鎮割據勢力,特別是在平定淮西藩鎮吳元濟叛亂中,立場堅定,力挽狂瀾,功績卓著,使唐朝又一度取得了統一,出現了「元和中興」的政治局面。淮西之亂平定之後,唐憲宗封裴度為上國柱並晉國公。後來由於奸臣構陷,裴度三起三落,幾度入相,幾度出藩。裴度為相歷憲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詩文大家韓愈、柳宗元、白居易、劉禹錫等都曾撰寫詩文頌揚他的功德。他的一些事跡,甚至被編成傳奇小說,在民間廣為流傳。
裴氏家族千餘年來,將相接武,代有偉人,確實是中外歷史上的一大奇觀。所以,在我國的歷史劇中,表現裴家的戲劇就有好幾個,像《游西湖》、《李惠娘》、《裴恆遇仙記》、《白蛇傳》等,演的都是與裴家有關的事。名劇《白蛇傳》里的法海,是唐初政治家、書法家裴休的兒子。歷史上的法海,本來是正面人物,可明清小說出世後,法海便成為反面人物了,這也算是一奇。
聞喜裴氏,是聞名天下的中華望族,是名副其實的宰相門第。歷代所修的縣志、州志、府志、省志中,裴氏名人幾乎佔了鄉賢錄中四分之一強的條目,由此可見其家族英才之盛,德業文章之隆。千年興旺之族,宰相頻出一望,功在中華盛世,史書猶沁余芳。這樣的望族,這樣的門第,其背後有很深的思想內涵和文化內涵。穿透千年風雲,穿透歷代名相,我們可以看到裴氏家族是儒家標榜的「修身、治國、平天下」典範。
作為一種獨特的歷史文化現象,兩千餘年來,裴氏家族的興隆與輝煌,引發著人們的深思。
追溯裴氏家族經久興隆的原因,明末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總結了三條,即聯姻、世襲與自強不息。裴氏家族歷史上共出過附馬、皇後、太子妃、王妃、公主、蔭襲95人。由聯姻、世襲所結成的封建裙帶關系,這無疑是促成裴氏人物顯露頭角的優越條件,但並不是主要原因。對於公侯將相數以千計的裴氏家族來說,起決定作用的原因在於他們重視教育,自強不息,頑強拼搏。「重教守訓,崇文尚武,德業並舉,廉潔自律」是裴氏家風的主要特徵。裴氏曾有家規,子孫考不中秀才者,不準進入宗祠大門,謹遵「玉不琢,不成器;人不教,不知義」。裴柏村至今仍保留著重視教育的傳統,幾乎家家門樓上都有「耕讀傳家」的大字,初中以下沒有不上學的孩子。改革開放以來,村裡考上大學的有30多人。
天下裴氏之宗族所居——裴柏村
山西省聞喜縣(聞喜。春秋戰國時為古曲沃地,秦為左邑,屬河東郡。西漢元鼎六年<公元前 111年>漢武帝劉徹巡幸河南,路經河東左邑桐鄉,聞平南越大捷,進改桐鄉為聞喜。歷代縣城雖有變遷,其名稱一直沿用至今。山西聞喜,是著名的宰相之鄉。中國有很多著名的人文之鄉,如浙江紹興是幕府之鄉;四川眉山是才子之鄉;山東曲阜是儒聖之鄉;山西運城是武聖之鄉;湖北英山是將軍之鄉。歷史名謠中有:「山東出將,山西出相」的說法。)禮元鎮裴柏村,距縣城25公里。它以歷史上聲名顯赫的裴氏家族的人文歷史資源和新建的一系列景觀,於1995年農歷三月三(1995年4月2日),正式向海內外遊客開放。
現在的裴柏村,裴氏家族的建築、碑刻、墓葬等歷史遺跡很多。現存裴氏祠堂、裴氏碑廊、裴氏墓冢等眾多古跡。
裴氏祠堂又稱晉公(晉公裴度,字中立,為唐憲宗、穆家、敬宗、文宗四朝重臣,出將入相,爵封晉公。)祠,建於唐貞觀三年(629年),有前殿、後殿、狀元坊、碑廊等,規模宏大,但屢遭兵燹,屢修屢毀。
裴氏碑廊,幾乎是中華精品書刻博物館。七十年代重建,保存古碑數十通,在史料和書法藝術上均有很高價值。其中的《裴鴻碑》,魏隸合一,書法穩健,鐫刻於北周武帝大和三年( 568年),是裴氏現存最早的碑刻。《裴鏡民碑》,由唐初史學家李白葯撰文,書法家殷令名書寫,楷體,既近顏風,又含柳意,端莊凝重,筆力挺拔。《裴光庭神道碑》,張九齡撰文,唐玄宗李隆基書寫,行書,用筆豪放,字體俊美。《平淮西碑》,由唐代著名文學家韓愈撰文,清咸豐年間軍機大臣祁雋藻重書。此碑記述唐代名相裴度平淮西吳元濟叛亂的功績,共刻四石,並排聳立,氣勢磅礴,文、書、刻俱佳,被稱為「三絕碑」。此外還有金大定至清代刻的裴氏譜序碑17通,為氏族遺物之精華。這些碑刻是研究裴氏家族歷史和書法藝術的珍貴資料。
裴氏墓冢座落在裴柏村東五公里風光秀麗的鳳凰垣。當年墓冢累累,碑碣林立,現今雖大多平夷、被毀,但仍可觀其概貌,有的墓地還存有石碑。
為了保護裴氏家族文物,發展旅遊業,聞喜縣政府建立裴氏文化旅遊開發區,建設裴氏碑苑、裴晉公祠、裴氏宗祠、中華裴氏文化城等景觀以及商貿區和娛樂服務區。1994年裴晉公三月三古廟會已恢復,許多建設項目已竣工。裴氏碑苑、裴晉公生平業績展、裴氏文化旅遊區微縮景觀、裴氏始祖雕像巨碑以及宰相台、將軍坡, 等景點,已開始接待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