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上海的歷史事件

上海的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02 14:12:54

⑴ 上海歷史上有幾大事件

上海地區,吳淞江以南於公元751年(唐天寶十載)析嘉興東境、海鹽北境、崑山南境之地置華亭縣。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華亭縣為華亭府,第二年改為松江府。至清代松江府轄有華亭、婁、上海、青浦、金山、奉賢、南匯7縣和川沙撫民廳。吳淞江以北於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設嘉定縣,後又析出寶山縣。長江口的沙洲於907年左右(五代初)置崇明鎮,1277年升為崇明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為崇明縣。上海市區原是吳淞江下游的一個漁村,至唐宋逐漸成為繁榮的港口。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年)建上海鎮,鎮因黃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經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設上海縣,轄華亭縣東北、黃浦江東西兩岸的高昌、長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鄉,為松江府屬縣。新近發掘的松江廣富林將上海歷史極大推前。 1927年設立上海特別市,1930年5月改稱上海市。 「申」、「滬」由來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大約在六千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兩千年之久。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又稱申城。 建城 唐天寶十年(公元751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現今的松江區),范圍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帶,南到海邊,東到下沙。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灘以東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中)上,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上海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 16世紀(明代中葉),上海已成為全國棉紡織手工業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海關。19世紀中葉,上海已成為商賈雲集的繁華港口。鴉片戰爭以後,上海被殖民主義者辟為「通商」口岸。1949年5月27日,上海獲得解放,開始新生。 變革 上海的解放,揭開了上海發展新的歷史篇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海人民經過50多年的艱苦奮斗,使上海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1978年以來,上海不斷擴大開放,深化改革,逐步走出了一條特大型城市發展新路,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之一,並正向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之一和率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率先推進改革開放、率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邁進。

⑵ 上海發生的重大歷史事件

上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在我國近現代歷史佔有重要地位,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上海,上海目前還保存著相當數量的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古建築、古園林和文物古跡,如龍華塔、豫園、松江唐經幢等多處;上海還留下了許多歷史人物在本地活動過的遺跡,如中共「一大」會址、孫中山故居、宋慶齡故居、魯迅故居等90多處。

公元1937年
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淞滬會戰開始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召開,而黨的誕生紀念日是7月1日。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參加會議的各地代表有: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陳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陳公博,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參加了會議。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列席了會議。在會議進行過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闖進了會場,會議被迫中斷。於是,最後一天的會議,便轉到了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艇上舉行。經過討論,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並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

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

⑶ 上海的歷史典故

上海境內最早的人類文明遺跡可追溯至6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元朝以前,上海為沿海的一個漁港和商貿集鎮。宋代設有華亭縣,元代始有上海縣,明朝時已頗為繁榮。上海開埠後迅速成為全國經濟、外貿中心,1930年代是遠東最大的都會以及商業和金融中心。1949年以後,上海成為中國大陸地區最重要的工商業、製造業中心。藉助1990年起浦東開發開放,上海保持了持續繁榮並快速發展,現致力於建設國際金融與航運中心。
上海市簡稱滬,別稱申,是中國第一大城市和亞,洲第一大城市(不與東,京都市圈比較)。上海位於中國東部弧形海岸線的中間,地處長江三角洲最東部,東向東海,隔海與日,本,九,州,島相望,南瀕杭,州,灣,西部與江蘇、浙江兩省相接,最北部為處於長江入海口中的崇明島。上海是移民城市,常住人口逾2300萬,其中流動人口近40%。江南的吳越傳統與移民帶入的各地文化融合,逐漸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
先秦至元代,上海漸成為糧、鹽產地。明代起,上海發展為重要的棉紡織基地。1843年開埠後,移民從各地湧入,上海憑借獨特的地理和政,治環境迅速崛起,對中國近,現,代,科,技,文,化與工,商,業發展產生了很大影響,在中國近代史上有重要地位,「為中外觀瞻之所系」。中,華,民,國時期,上海是中國和亞,洲最大的城市、中國最重要的工商業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上海是中,國,大,陸,地,區最重要的工,商,業與制,造,業基地。1990年起施行的浦,東,開,發,開,放,政,策使得上,海,經,濟,快,速,發,展,並於2005年設立國,家,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
上海名稱的由來,常見說法認為最早始於宋朝,源於一條名為上海浦的吳淞江支流。浦,原為吳語中小河的意思。江東地區命名河流有一個習慣,通常將靠近源頭的支流謂之里或上,靠近下遊河口地區的稱為外或者下,吳淞江的南北岸的兩條支流因而被命名為上海浦與下海浦。後由於酒業發展,政府在上海浦附近設置酒務以徵收酒稅,稱為上海務,上海一詞因而逐漸擴大影響。
在《中國古今地名大詞典》中,認為還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認為因為「地居海之上洋」而得名;另一種則說「海外商舶在此登岸」而名為上海。
此外,上海的簡稱「滬」來源於古時當地人創造的一種名為「扈」的捕魚工具,別稱「申」則因相傳上海西部地區曾為楚國公子春申君的封地而得名。
約7000年前,上海西部已形成陸地,東部地區則為近2000年陸續形成,早期有馬家浜、嵩澤、良渚、馬橋文化的蹤跡。
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和濱海一帶即有漁民聚集。唐天寶十年,設立華亭縣,范圍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帶,南到海邊,東到下沙,此為松江建城之始。
宋咸淳三年,華亭縣於上海浦(松江的一條支流)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十四年,華亭縣升格為府,並於翌年更名松江府,轄華亭縣。至元二十九年,元政府析華亭縣部分,設立上海縣,隸屬松江府,標志著上海有獨立行政建制之始。至 明嘉靖三十二年,築起上海城牆。至明代時,松江府大致相當於今日上海市全境(不包括寶山區、崇明縣),經濟已較為發達,時稱「松江稅賦甲天下」。清襲明制,上海縣歸屬江南省松江府。
上海的文化被稱為海派文化。海派文化的主體,根植於江南地區傳統的吳越文化,並且融入了開埠以後來自西方歐美地區的各國文化,而逐步形成的一種不同於中國其他地區的獨特文化。而海派的來源,有說法指於清末民初的海上畫派有關。海上畫派的前源是以董其昌為代表的松江畫派。後隨著上海商業的繁榮,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以賣畫為生,海上畫派之名漸廣為人知。
魏晉時期,華亭人陸機、陸雲曾為當時一代文豪。而自1919年後,由於租界獨特的政治制度,吸引了眾多名人,上海很快成為當時新文化運動基地,聚集了左聯、新感覺派、鴛鴦蝴蝶派文學流派,魯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葉聖陶、郁達夫、王造時、丁玲、張愛玲等名家也在上海從事創作,並產生了《子夜》等以上海為背景的著名作品。

⑷ 上海的歷史大事件

上海地區,吳淞江以南於公元751年(唐天寶十載)析嘉興東境、海鹽北境、崑山南境之地置華亭縣。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華亭縣為華亭府,第二年改為松江府。至清代松江府轄有華亭、婁、上海、青浦、金山、奉賢、南匯7縣和川沙撫民廳。吳淞江以北於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設嘉定縣,後又析出寶山縣。長江口的沙洲於907年左右(五代初)置崇明鎮,1277年升為崇明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為崇明縣。上海市區原是吳淞江下游的一個漁村,至唐宋逐漸成為繁榮的港口。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年)建上海鎮,鎮因黃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經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設上海縣,轄華亭縣東北、黃浦江東西兩岸的高昌、長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鄉,為松江府屬縣。新近發掘的松江廣富林將上海歷史極大推前。

1927年設立上海特別市,1930年5月改稱上海市。

「申」、「滬」由來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大約在六千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兩千年之久。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故上海又稱申城。

建城
唐天寶十年(公元751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現今的松江區),范圍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帶,南到海邊,東到下沙。宋淳化二年(公元991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灘以東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中)上,南宋咸淳三年(公元1267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元至元二十九年(公元1292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上海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
16世紀(明代中葉),上海已成為全國棉紡織手工業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海關。19世紀中葉,上海已成為商賈雲集的繁華港口。鴉片戰爭以後,上海被殖民主義者辟為「通商」口岸。1949年5月27日,上海獲得解放,開始新生。

變革
上海的解放,揭開了上海發展新的歷史篇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海人民經過50多年的艱苦奮斗,使上海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1978年以來,上海不斷擴大開放,深化改革,逐步走出了一條特大型城市發展新路,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之一,並正向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之一和率先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率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率先推進改革開放、率先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目標邁進。

⑸ 發生在上海的重大歷史事件.

1、徐光啟與利瑪竇合譯的歐幾里得《幾何原本》(前六卷)成為第一部譯成中文的西方科學著作。

2、1842年,中國在鴉片戰爭中失敗,屈辱地簽訂《南京條約》,上海成為條約中被迫開放的五個通商口岸之一。1843年11月17日,上海正式開埠。

3、1845年11月,以《虎門條約》為主要依據的《上海土地章程》訂立,具體規定了上海西人居留地的租地方法、范圍、使用界定、市政管理原則等內容。這個章程的頒布,宣告英租界的辟設。而美、法兩國也緊隨英國之後相繼辟設租界。租界的辟設使上海成為近代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一個縮影。

4、洋務運動期間:1865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江南製造總局成為國內最大的軍事企業。
1873年,李鴻章在上海創辦輪船招商局,這是近代中國第一家輪船運輸企業,也是洋務派興辦的第一個民用企業。

5、1869年,鐵匠作坊主方舉贊在上海開設的發昌機器廠,率先使用車床進行生產。該廠發展迅速,至80年代已成為上海民族機器工業企業中規模最大的一家。

6、二次革命:1913年7月李烈鈞在江西宣布獨立,舉兵討袁,隨後,安徽、上海、廣東、福建、湖南等地相繼宣布獨立。

7、1915年9月由陳獨秀在上海創辦《青年雜志》,後改名《新青年》。新文化運動興起。

8、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法租界舉行。會議最後一天改在浙江嘉興南湖的遊船上舉行。

9、1922年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通過最高最低綱領。

10、1927年周恩來在上海領導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取得勝利。

11、1927年蔣介石在上海製造412反革命政變。

12、1932年在中國上海發生一·二八事變(日本稱上海事變或第一次上海事變、淞滬戰爭)

13、1937年淞滬會戰抗戰是抗戰初期初期第一次大規模會戰。

應該全了~

⑹ 歷史上發生在上海的事件

1.1842年8月《南京條約》開放上海為通商口岸。
2.1843年英軍駐紮上海,公布《上海租界章程》。
3.1860年,太平天國李秀成,陳玉成打垮江南大營,進攻上海,遭到洋槍隊的打擊。
4.洋務運動後期,李鴻章在上海開辦輪船招商局,江南製造總局。
5.19世紀六七十年代,資本主義工業在上海等地興起,上海發昌機器廠。
6.19世紀90年代,梁啟超《孔子改制考》,在上海創辦《時務報》。
7.1898年,康有為在北京,上海設立保國會總會。
8.1911年,南方革命軍代表伍延芳,北京政府代表唐紹儀,在上海英租界和平談判。
9.1904年蔡元培在上海成立光復會。
10.1905年,孫中山在上海成立同盟會總章程規定的國內支部所在地。
11.1915年,陳獨秀在上海創辦了《新青年》(最初的是《青年雜志》)。
12.1919年6月初上海工人罷工,商人罷市,五四運動的中心由北京移動到了上海。
13.1920年夏,中共共產黨第一個早期組織在上海成立,陳獨秀創辦的。
14.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在上海秘密舉行。
15.1922年7月,中國共產黨第二次全國人大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
16.1925年,日英等帝國主義在上海製造了五卅慘案,五卅運動。
17.1927年,北伐軍進入上海,陳獨秀,周恩來領導上海工人舉行三次武裝起義。
18.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製造「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對上海進行血腥屠殺。
19.1932年底,中國民權保障同盟在上海成立(宋慶齡等)。
20.1936年,瓦窯堡會議之後,愛國人士沈鈞儒等人,在上海發起組織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
21.1944年,在上海自來水廠工人,電車司機罷工長達一周。
22.1949年,在上海發生「銀元之戰」,「米棉之戰」穩定物價。
滿意請採納。謝謝合作!

⑺ 初中歷史中關於上海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元代復的黃道婆棉紡織技術,制使松江(上海)成為棉紡織中心。
2001年APEC會議在上海舉辦。
19世紀末,帝國主義瓜分中國的狂潮,上海成了英國的勢力范圍。
1984年,清政府被迫與英國簽訂了《南京條約》,開放上海等五處為通商口岸。
陳獨秀在上海建立共產黨早期組織。
五四運動中,上海工人大規模罷工,以響應學生。
中共一大、二大在上海召開。

樓主,選我吧,我辛辛苦苦打得,依據我所學的初中歷史知識

中國歷史上在上海發生的事件

從光緒在位的1875年開始至建國後的1955年中國的歷史事件:
公元1875年 ·8月,中國清廷以郭嵩燾為出使英國欽差大臣,為第一次正式派遣駐外使節
1876年《中英煙台條約簽訂》
1881年《中俄伊犁條約簽訂》
1883年 12月,中法戰爭爆發。
1884年 8月下旬,法艦突然襲擊馬尾軍港的福建水師。清政府下詔對法國正式宣戰。10月,劉銘傳的清軍擊退進犯台北的法軍。
1885年 3月,法艦進犯浙江鎮海。劉永福黑旗軍和越南人民配合,在臨洮大敗法軍,收復十多個州縣。馮子材在鎮南關大敗法軍,乘勝追擊,收復諒山等要地。6月,《中法新約》簽訂
1888年 康有為第一次向光緒帝上書,要求變法。
1894年 朝鮮東學黨起義,日本乘機出兵朝鮮,佔領漢城。7月,日軍突然襲擊在牙山附近的中國運輸船和駐軍,挑起侵略中國的甲午戰爭。左寶貴在平壤戰役犧牲。在黃海戰役中,鄧世昌、林永升等犧牲。日軍侵入遼東半島
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成立興中會。
1895年 在威海衛戰役中,北洋海軍覆滅。清政府求和,被迫簽訂中日《馬關條約》。徐驤領導的台灣義軍和劉永福配合,抗擊日軍。
康有為等「公車上書」,反對同日本議和,請求變法。
1896年《中俄密約》簽訂
1897年 德國強占膠州灣,民族危機嚴重。
嚴復譯述的《天演論》在《國聞報》上定期發表。
1898年 6月,光緒帝頒布《定國是詔》任康有為為總理衙門章京。接著又派譚嗣同、楊銳、劉光第、林旭等人參預變法。
9月,慈禧太後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殺害譚嗣同等六人(戊戌六君子)。史稱「戊戌政變」。戊戌變法以失敗告終。
1899年 美國提出侵略中國的「門戶開放」政策。
1900年 夏,在京津地區義和團運動的影響下,其他各地也爆發了義和團運動,全國掀起了反帝反封建斗爭的浪潮。6月,八國聯軍侵略中國。義和團在廊坊、老龍頭車站、紫竹林租界等地抗擊八國聯軍,圍攻北京東交民巷使館和西什庫教堂,在北侖配合清軍阻擊八國聯軍。
1901年 9月,《辛丑條約》簽訂。
1902年 章炳麟的《駁康有為論革命書》在《蘇報》上發表。
1903年 鄒容著《革命軍》,章炳麟為《革命軍》作序。
1904年 資產階級革命團體華興會、光復會成立。陳天華著《猛回頭》和《警世鍾》。
1905年 中國同盟會在日本東京成立,提出政治綱領,選舉孫中山為總理,創辦了《民報》。
1906年 革命黨在萍鄉、醴陵、瀏陽起義。
1907年 孫中山領導鎮南關起義,旋敗。徐錫麟在安徽起義,失敗被害。秋瑾准備在浙江響應,被捕慷慨就義。
1911年 4月,孫中山和黃興發動廣州起義,失敗。5月,保路運動爆發。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革命首先在武漢三鎮取得勝利,成立湖北軍政府,改國號為中華民國。
民國 (1912年到1949年)
1912年 元旦,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孫中山在南京就職,宣告中華民國成立。接著成立臨時參議院,不久,頒布參議院制定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
2月,清帝退位。孫中山辭職,袁世凱竊取了革命果實,接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
宋教仁等准備組織責任內閣,以限制袁的權力;將同盟會改組為國民黨。
1913年 3月,袁世凱派人在上海火車站殺害了宋教仁。7月,爆發「二次革命」。「二次革命」失敗後,袁強迫國會選他為正式大總統,權力進一步擴大。
1915年 1月,日本提出滅亡中國的《二十一條》。「五九國恥」。
12月,袁世凱當上了中華帝國皇帝,改年號為「洪憲」。蔡鍔在雲南起義,組織護國軍,討伐袁世凱。
陳獨秀創辦《青年雜志》,在創刊號上發表《敬告青年》一文,提出民主和科學的口號,掀起新文化運動。
1916年 3月,袁世凱被迫取消帝制。6月,袁世凱在絕望中死去。黎元洪繼任總統。總理段祺瑞操縱北京政府實權。
李大釗發表《青春》一文,號召青年追求進步,勇敢地創造青春的中國和世界。
1917年 張勛復辟失敗。
段祺瑞下令對德宣戰,宣布不再恢復《臨時約法》和國會。孫中山在廣州發動護法運動。
1918年 魯迅發表《狂人日記》,號召人民起來推翻吃人的舊社會。
李大釗發表《庶民的勝利》和《布爾什維主義的勝利》,熱情歌頌十月社會主義革命。
1919年 「五四」運動爆發
1920年 夏 第一個共產主義小組在上海建立
秋 毛澤東在湖南建立社會主義青年團和共產主義小組
1921年 7月 中國共產黨成立
1922年 1月-3月 香港中國海員大罷工
7月 中共「二大」召開
1923年 2月 京漢鐵路工人舉行「二七」大罷工
6月 中共「三大」召開
1924年 1月 中國國民黨「一大」召開,革命統一戰線正式形成
1925年 3月12日 孫中山先生逝世
5月30日 發生「五卅」慘案,「五卅」反帝運動爆發
1925年6月- 1926年10月 香港工人大罷工
1926年 3月 蔣介石策動「中山艦事件」
5月 蔣介石提出「整理黨務案」
7月 國民革命軍出師北伐
1926年10月- 1927年3月 上海工人共發動三次武裝起義 ,最後被蔣介石竊取了革命的成果。
1927年 1月 武漢和九江人民收回英租界
3月 毛澤東發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
4月12日 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
7月15日 汪精衛集團叛變革命
1927年 8月1日 「八一」南昌起義
8月7日 中共中央召開「八七」會議(在漢口)
9月 毛澤東領導湘贛邊秋收起義
10月 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到達井岡山地區
12月11日 廣州起義
1928年 4月 朱毛井岡山會師,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
1930年 冬- 1931年秋 工農紅軍粉碎國民黨三次反革命「圍剿」
1931年 9月18日 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大舉侵華
11月 中華蘇維埃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召開,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成立
1932年 1月28日 日本發動「一•二八」事變,十九路軍奮起抗戰
3月 偽「滿洲國」成立
1933年 春 工農紅軍粉碎國民黨第四次反革命「圍剿」
11月 「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成立於福建(蔡,李)
1934年 10月 工農紅軍第五次反「圍剿」失敗,中央紅軍開始二萬五行千里的長征 。
1935年 1月 長征途中遵義會議召開
7月 「何梅協定」(日本製造「華北事變」)
8月 中共發表「八一宣言」,號召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10月 中央紅軍長征勝利到達陝北
12月9日 「一二•九」運動爆發
12月 中共中央瓦窯堡會議,毛澤東發表《論反對日本帝國主義的策略》
1936年 2月 東北抗日聯軍建立
5月 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成立
10月 全國三大主力紅軍在甘肅會寧勝利會師,長征勝利結束
12月 西安事變,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初步形成
1937年 7月7日 「蘆溝橋事變」,抗日戰爭開始
7月17日 蔣介石發表廬山談話
8月13日 日本發動「八•一三」事變
8月 中共洛川會議,頒布《抗日救國十大綱領》
9月 國民黨公布國共合作抗日宣言,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建立
9月-11月 凇滬會戰
太原會戰-(忻口阻擊戰,八路軍平型關大捷)
10月 八路軍創立第一個抗日根據地——晉察冀根據地
12月 南京失守,日軍進行南京大屠殺
1938年 春 徐州會戰,台兒庄戰役勝利
5月 毛澤東發表《論持久戰》
10月 廣州、武漢失守,抗戰進入相持階段
1939年 底 中共打退國民黨第一次反共高潮
1940年 3月 汪偽政權建立於南京
5月 棗宜會戰
8-11月 彭德懷指揮八路軍發動百團大戰
1941年 1月 國民黨發動第二次反共高潮——皖南事變
1942年中共開始整風、大生產運動
1942年 中國共產黨採取「三三制」原則,加強抗日民主政權建設,實行減租減息政策,開展大生產運動和整風運動,進行反「掃盪」斗爭,保衛解放區
1943年 治外法權被廢除 、敵後根據地局部反攻
1944年 豫湘桂戰役
1945年 4月 中共「七大」召開
8月8日 蘇聯對日宣戰
8月15日 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
9月2日 日本正式簽訂投降書
9月9日 中國戰區簽字儀式
8月28日-10月10日 國共重慶談判,簽訂《雙十協定》
1946年 1月 政協會議開幕
夏 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第三次國內革命戰爭開始 -1947年 粉碎全面進攻和重點進攻
12月 北平學生發動抗議美軍暴行的運動
1947年 發動「反飢餓、反內戰、反迫害」的愛國運動
6月底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7月 人民解放軍開始全國規模的反攻
9月 中共全國土地會議召開,公布《中國土地法大綱》
1948年 9月-11月 遼沈戰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淮海戰役
1948年11月-1949年1月 平津戰役
1949年 3月 中共七屆二中全會
4月21日 毛澤東、朱德發渡江軍令,解放軍渡過長江作戰
4月23日 解放南京,國民黨反動統治結束
6月30日 毛澤東發表《論人民民主專政》
9月21日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開幕
10月1日民主革命終結和社會主義革命開始
五、 現代史
1949年 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1950年 簽訂<<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
中央人民政府頒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土地革命開始
鎮壓反革命開始
10月 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
1951年 西藏和平解放
1952年 土地改革基本結束,我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剝削制度被徹底廢除
1953年 第一個五年計劃開始實行
朝鮮戰爭結束,抗美援朝勝利
年底在接見印度政府代表團時首次提出和平共處五項原則
1954年 4月至7月 日內瓦會議,新中國第一次以世界五大國的身份參加
9月第一屆全國人大召開,新中國第一部憲法頒布
1955年 開始實行義務兵役制,軍銜制
同年參加了萬隆會議並提出「求同存異」方針 。

⑼ 關於上海的歷史事件(需詳細)

1928年的上海外灘上海地區,吳淞江以南於公元751年(唐天寶十載)析嘉興東境、海鹽北境、崑山南境之地置華亭縣。1277年(元至元十四年)升華亭縣為華亭府,第二年改為松江府。至清代松江府轄有華亭、婁、上海、青浦、金山、奉賢、南匯7縣和川沙撫民廳。吳淞江以北於1218年1月7日(南宋嘉定十年十二月初九日)設嘉定縣,後又析出寶山縣。長江口的沙洲於907年左右(五代初)置崇明鎮,1277年升為崇明州,1369年(明洪武二年)改為崇明縣。上海市區原是吳淞江下游的一個漁村,至唐宋逐漸成為繁榮的港口。南宋咸淳年間(1265-1274年)建上海鎮,鎮因黃浦江西的上海浦得名。1291年(至元二十八年)經元朝廷批准,1292年正式分設上海縣,轄華亭縣東北、黃浦江東西兩岸的高昌、長人、北亭、海隅、新江等5鄉,為松江府屬縣。新近發掘的松江廣富林將上海歷史極大推前。

上海,簡稱「滬」,別稱「申」。大約在六千年前,現在的上海西部即已成陸,東部地區成陸也有兩千年之久。相傳春秋戰國時期,上海曾經是楚國春申君黃歇的封邑,故上海別稱為「申」。公元四、五世紀時的晉朝,松江(現名蘇州河)和濱海一帶的居民多以捕魚為生,他們創造了一種竹編的捕魚工具叫「扈」,又因為當時江流入海處稱「瀆」,因此,松江下游一帶被稱為「扈瀆」,以後又改「扈」為「滬」。

上海建城

公元751年(唐天寶十年),上海地區屬華亭縣(現今的松江區),范圍北到今天的虹口一帶,南到海邊,東到下沙。公元991年(宋淳化二年)因松江上游不斷淤淺,海岸線東移,大船出入不便,外來船舶只得停泊在松江的一條支流「上海浦」(其位置在今外灘以東至十六鋪附近的黃浦江中)上,公元1267年(南宋咸淳三年)在上海浦西岸設置市鎮,定名為上海鎮。公元1292年(元至元二十九年),元朝中央政府把上海鎮從華亭縣劃出,批准上海設立上海縣,標志著上海建城之始。

近代上海

16世紀(明代中葉)上海成為全國棉紡織手工業的中心。公元1685年(清康熙二十四年)清政府在上海設立海關。19世紀中葉,上海已成為商賈雲集的繁華港口。鴉片戰爭以後,上海被殖民主義者開辟為「通商」口岸。在此後的一百年裡,外國列強紛紛入侵上海,使上海成了帝國主義對中國進行政治、經濟、文化侵略的主要據點。1949年5月27日,上海這個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城市獲得解放,開始新生。

歷史性變革

上海的解放揭開了上海發展新的歷史篇章。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上海人民經過50多年的艱苦奮斗,從根本上改造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條件下畸形發展起來的舊上海,使上海的經濟和社會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特別是1978年以來,上海的改革開放力度不斷加大,上海人民以強烈的進取精神,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大膽實踐,走出了一條具有中國特色、體現時代特徵、符合上海特大型城市特點的發展新路,使上海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各個領域發生了歷史性的大變革,已成為我國最大的經濟中心和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並正向建成國際經濟、金融、貿易和航運中心之一的目標邁進。

⑽ 發生在上海的重大歷史事件

上海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上海在我國近現代歷史佔有重要地位,許多重大歷史事件都發生在上海,上海目前還保存著相當數量的唐、宋、元、明、清各代的古建築、古園林和文物古跡,如龍華塔、豫園、松江唐經幢等多處;上海還留下了許多歷史人物在本地活動過的遺跡,如中共「一大」會址、孫中山故居、宋慶齡故居、魯迅故居等90多處。

公元1937年
8月13日,日軍大舉進攻上海,淞滬會戰開始

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於1921年7月23日召開,而黨的誕生紀念日是7月1日。
1921年7月23日,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在上海舉行。參加會議的各地代表有:李達、李漢俊、張國燾、劉仁靜、毛澤東、何叔衡、王盡美、鄧恩銘、陳潭秋、董必武、周佛海、陳公博,包惠僧受陳獨秀派遣參加了會議。他們代表著全國50多名黨員。共產國際代表馬林和尼科爾斯基列席了會議。在會議進行過程中,突然有法租界巡捕闖進了會場,會議被迫中斷。於是,最後一天的會議,便轉到了浙江嘉興南湖的一艘遊艇上舉行。經過討論,大會通過了中國共產黨的第一個綱領和決議,並選舉產生黨的領導機構——中央局。

黨的一大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正式成立。
七月一日:中國共產黨誕生紀念日

閱讀全文

與上海的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