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國歷史博物館的機構設置
接收商品的現代藝術品的捐贈;與其他企事業單位合作,生產、監制與經銷文物仿製品、藝術品和紀念品。
下設兩個科,一個外事辦公室,一個藝術品中心,現有工作人員17人。
主任:張延平
副主任:王惠恩、李向平、陳淑傑(外事辦公室) 中國歷史博物館學術委員會最初設立於1956年。新館落成後,為加強對中國通史陳列的指導,1961年文化部聘請歷史學界、考古學界和文物博物館界的一流專家組成了新的學術委員會。當時的委員有十五人:吳晗、夏鼐、鄧拓、尹達、齊燕銘、徐平羽、王冶秋、翦伯贊、呂振羽、侯外廬、張政烺、鄧廣銘、王振鐸、郭寶鈞、賈蘭坡,吳晗為主任委員,夏鼐為副主任委員。這個學術委員會基本上是由館外專家組成。為便於組織本館的學術活動,1962年又成立了科學研究委員會,在學術委員會指導下開展工作。當時的科學研究委員會由十三人組成,主任委員:龍潛,副主任委員:陳喬、韓壽萱,委員;沈從文、賈蘭坡、王振鐸、郭寶鈞、王鏡如、李石英、李遇寅、尹伯休、史樹青、耿宗仁。1966年,文化革命運動開始,學術委員會停止了活動。 1998年,中國歷史博物館重新建立了學術委員會。
委 員:(按姓氏筆劃排列)
孔祥星、王宏鈞、王冠英、王曉田、孫 機、史樹青
朱鳳瀚、李 季、谷長江、佟偉華、杜耀西、俞偉超
黃燕生
主任委員:俞偉超
副主任委員:孔祥星
秘書:黃燕生 中國歷史博物館在1963年成立了文物徵集鑒定委員會,龍潛任主任委員,陳喬、韓壽萱任副主任委員,委員有:沈從文、尹伯休、李石英、王鏡如、史樹青、楊宗榮、耿宗仁、賈立德、王宏鈞、陳鵬程、張蘭會、石光明。1966年,文化革命運動開始,文物徵集鑒定委員會的工作陷於停頓。1988年,本館恢復文物徵集鑒定委員會,由俞偉超任主任委員,史樹青、杜耀西任副主任委員。
委員:(按姓氏筆劃排列)
馬秀銀、孔祥星、王宏鈞、王冠英、王曉田
史希光、史樹青、孫 機、孫其剛、朱鳳瀚
呂長生、李先登、李 季、李知宴、谷長江
邵文良、佟偉華、杜耀西、信立祥、俞偉超
耿東升、蔣文光、傅金凱、董 琦、董德義
主任委員:史樹青
副主任委員:孔祥星
中國歷史博物館
秘 書:關雙喜 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上級黨委的指示;開展經常性的黨務工作;負責黨委與各黨支部之間的承上啟下工作;發展黨員工作及思想政治工作;負責館內中層負責人的考核、管理、培訓及承辦任免手續;開展工會、共青團、婦女、統戰工作;完成黨委交辦的其他任務。
黨委辦公室工作人員:3人
主任:萬金麗
工會副主席:王寶慶
團委書記:佟春燕 人事處負責我館機構編制、人才資源的引進、開發、利用和流動調配管理及專業人員職稱評審、聘用管理;負責科級領導幹部的考核、管理、培訓及承辦任免手續和職工的考核、鑒定、獎懲;負責職工文化教育、崗位培訓的規劃和組織實施及管理工作;承辦職工工資、福利和出國、出境人員的政治審查;承辦人事爭議調解,信訪接待工作;負責人事檔案管理和人事統計、分析工作。負責離休幹部、退休人員的管理、服務工作。
下設兩個科室:人事勞資科、離休幹部退休人員管理科。現有工作人員7人。
處長:金祥(主持)
副處長:邵寶成
人事勞資科科長:(空缺)
離休幹部退休人員管理科科長;王清海 展覽部是中國歷史博物館重要業務部門之一,承擔本館常設展覽「中國歷史陳列」及各類專題展覽的內容設計與形式設計和美術製作,並圍繞「中國歷史陳列」及各類專題展覽進行歷史學、中國歷史、文物考古、博物館學等方面的專題研究,承接社會各類展覽的內容設計與形式設計和美術製作。展覽的運行機制採用項目管理制,展覽項目的全過程,由展覽項目負責人統籌組織實施。
2000年至2001年,「中國歷史陳列」籌展工作全面啟動,召開了三次學術研討會,為編撰陳列大綱提供了深厚的學術底蘊和堅實的理論平台。展覽部正在積極編撰《中國歷史陳列》陳列大綱框架,開始陳列形式設計、美術製作的調研工作。並以《中國歷史陳列》為藍本,編寫多卷本《文物中國史》。近年來,展覽部還承擔了「中國歷史博物館珍藏特展」、「靖江藩王遺粹——桂林出土明代梅瓶展」、「大唐豐韻——唐代社會生活展」、「金色寶藏——西藏歷史文物特展」、「世界遺產——中國大足石刻大型展覽」、「聲震神州——滇、桂、黔銅鼓大觀」、「張大千作品回顧展」、「饒宗頤教授書畫作品展」、「契丹王朝——內蒙古遼代文物精華展」、「中國歷史博物館九十周年紀念展覽」等專題展覽的內容設計與形式設計和美術製作;參加了「法國—中國周」大型文化寶活動的文物珍寶館設計;還為中國歷史博物館設計製作大量工藝品
下設5個科室:陳列設計一室、陳列設計二室、陳列設計三室、美術設計室、美術製作室。現有工作人員31名,其中研究館員3名,副研究館員16名。
主任:董琦
副主任:安家瑗 中國歷史博物館學術研究中心是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科研工作管理機構。正式組建於2000年10月,其主要職能是:
負責全館各種科研項目的立項、申報及審批後的檢查執行等工作。
負責本館館級學術著作及相關書籍的出版。
出版《中國歷史文物》雜志。
開展館校聯合辦學和館際學術研究,培養科研後備力量。
學術研究中心組建以來,對我館十餘年文物科研方面的項目進行了全面的調查統計,組織完成了我館向國家文物局《2001年文物科研項目》和《2001年文博社科重點課題》的立項申報工作,並在廣泛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博物館近期的學術著作和館級研究叢書計劃,積極籌備《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的改版工作。現《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已經國家新聞出版署批准,更名為《中國歷史文物》。
現有工作人員7人,其中研究館員2名,副研究館員3名,館員1名。
主任:王冠英 副主任:孫彥貞 保管部成立於建館之初,主要負責文物的徵集、登編和管理,及文物照相、書畫裝裱及臨摹,並對館藏文物進行科學研究。
近年來,保管部清理了本館徵集品、部分端門文物庫房等處的文物藏品,完成了館藏文物基本藏品的帳、卡、物核查工作,對藏品信息進行科學化管理,編輯出版了《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捐贈文物集萃》等書籍,舉辦了「打擊文物走私成果展」、「火炮展」。並精選藏品,參加了「中國1999世界集郵展」等展覽。
下設5個科室:藏品室、徵集室、登編室、攝影室、臨摹裝裱室。現有工作人員43人,其中研究館員1名,副研究館員8名。
主任:關雙喜
副主任:盛為人 社會教育部是在原群眾工作部的基礎上新組建的部門。
其主要職能是:開展公關活動,利用各種宣傳媒介向社會宣傳、推銷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展覽,協助展覽部做好展覽的策劃宣傳工作;主動聯系外賓和團體參觀;介紹宣傳我館學術動態及重大業務活動;負責陳列室不同內容和形式的講解工作;配合重要展覽,組織面向社會的與展覽相關的專題講座;開展電教工作和社會志願講解員的培訓,用多種形式開展普及性的教育活動,包括編寫、出版普及讀物。
社會教育部下設3個科室:公關工作室、講解工作室、教育工作室,現有工作人員13人,其中副研究館員4人。
副主任:黃琛(主持工作)、王春紅 考古部是中國歷史博物館重要科研部門,其職能主要是:承擔國家重點考古項目,開展田野、水下、航空攝影考古調查發掘;圍繞考古學中的重大前沿課題,開展綜合性考古研究;承擔館內下達的科研課題和館藏文物的專題研究以及文物展覽。
近年來,在田野考古方面,進行了山西垣曲商城的大規模發掘。河南澠池班村遺址的多學科綜合考古發掘和研究、江蘇連雲港孔望山漢代道教遺址群的大規模調查發掘;在水下考古方面,完成了對遼寧綏中海域元代沉船的發掘和南海西沙群島海域的考古調查;在航空考古方面,開展了對洛陽漢魏故城、祁山古墓群和內蒙赤峰古城址的航空考古調查。此外,還籌辦了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歷史博物館承辦的「全國考古新發現精品展」。
下設3個研究室:田野考古研究室、水下考古研究室、航空考古研究室。現有工作人員19人,其中研究館員5名,副研究館員5名,館員6名。
主任:信立祥 副主任:張威、楊林 對外展覽部是在2001年8月原中國文物交流中心並入中國歷史博物館後,以原建制為基礎組建的。主要負責對外文物展覽(含赴港、澳、台展覽),籌辦文物復製品對海外的展覽和銷售。對外仍使用」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名稱。
對外展覽部的前身中國文物交流中心在國家文物局領導下,三十年來在二十七個國家和地區舉辦了近百項中國文物展覽,觀眾達三千多萬人。近年來,完成了國家文物局交辦的許多重大外展項目,如赴美國、西班牙《中華五千年文明藝術展》、赴美國《中國考古黃金時代展》、赴法國《中國考古發現展》、赴日本《世界四大文明·中國文明展》、赴日本《中國國寶展》等大型展覽。為擴大對外文化交流,弘揚中華文明,做了大量工作,獲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
蠟相館
下設三個科室:展覽室、聯絡室、包裝運輸科。現有工作人員11人,其中副研究館員4名,館員3名。
主任:楊陽
副主任:殷稼 (博物館藏品科技保護中心)
文物科技保護部是在1952年成立的文物修整室的基礎上組建的。2001年6月,由原科技部的器物修復室和文物保護實驗室組成「博物館藏品科技保護中心」。其主要職責是:從事各類文物保護、修復科研課題研究;進行各類文物分析、檢測、鑒定、修復、復制、保護處理及環境監測;是國內外文物保護學術交流與合作重要場所和國內重點大學文博與文物保護專業學生實習基地。
近年來,科技部為「中國通史陳列」、「全國考古新發現精品展」、「中國古代科技展」、「大唐豐韻」等專業展覽及出國文物展覽,保護、修復、復制了大量的文物,並協助地方文博單位工作。還選派高級修復專家到香港、台灣指導、協助工作,修復戰國青銅器30多件。
下設兩個科室:文物保護實驗室、器物修復技術室,現有工作人員13人,其中副研究館員7名,館員3名。
副主任:潘路 圖書資料信息中心是在原圖書館的基礎上擴充而成,承擔本館各類圖書資料的採集、編目、典藏、借閱,為陳列展覽和科學研究提供相關資料,編輯各類專題書目及索引,修復館藏古籍文獻,與國內外博物館及其他學術機構進行資料交換。同時還負責中國歷史博物館網站的建設和維護,承擔我館的網路規劃和信息管理職能。
圖書資料信息中心建設有圖書資料管理和信息管理兩個區域網,現擁有2台伺服器,18台終端機。1999年開始實現書刊采編的自動化管理,2000年開通了中國歷史博物館網站。近十年來,先後編印了《中國歷史博物館古籍善本書目》、《館藏博物館學、博物館事業論文目錄》、《館藏中國歷史人物像索引》。2000年編輯完成《中國歷史博物館藏普通古籍目錄》。
下設3個科室:采編室、典閱室、信息室。現有工作人員18人,其中研究館員1名,副研究館員3名。
主任:黃燕生
副主任:左潤華 負責全館後勤、行政,為博物館提供後勤保障。
下設3個科室:總務科,機電科,房管科。現有工作人員36人。
處長:馬如連 副處長:唐國強
資產財務處
中國歷史博物館資產財務處是對全館預算經費、財產物資管理的職能部門。
下設2個科室:會計科、資產票務科。現有工作人員17人。
處長:沈玉莉 基建工程處主要負責本館大樓的維修、改造;古建維修;後方基地建設等工作。並參與籌建國家博物館工程的工作。
下設兩個科室:計劃設備科、綜合管理科。現有工作人員8人,其中高級工程師2名,工程師3名。
處長:楊英法 副處長:劉政軍
端門管理處
端門地區管理處主要負責端門地區的國有資產管理,負責文物古跡的安全,定期對古建進行保養和修繕。對地區附近的環境衛生實行門前三包,並配合公安機關保持地區政治穩定和維護地區良好社會秩序。
下設兩個科室:保衛科,行政科。現有工作人員9人。 中國歷史博物館綜合服務開發中心主要負責館內的創收工作,開發具有我館特色的文物復仿製品、宣傳品、紀念品等,並參與端門地區的經營管理。
近年來,中心在館內銷售各類圖書、旅遊品、文物復仿製品等;開發成立了「博文齋」工藝品商店;在端門地區舉辦各類展覽,並行使地區管理職權。
下設兩個部:歷博經營管理部,端門經營管理部。現有工作人員16人。
主 任:丁衛民
副主任:李建森 負責保衛中國歷史博物館大樓和文物的安全;利用安全技術防範設備對大樓及文物進行二十四小時監控;負責展廳開放期間文物及觀眾安全工作的綜合管理;組織領導、監管檢查義務消防工作;協助公安機關偵破有關治安、刑事案件;負責委員首長和外賓來訪參觀的安全工作;負責傳達室傳達安全保衛的工作。
下設三個科室:保衛科,警防科、技術科。現有工作人員29人。
處長:陳國強
副處長:劉樹理、余建南
⑵ 北京歷史博物館開放時間。
北京歷史博物館開放時間:
9:00—17:00(15:30止票,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
周一閉館(國家法定節假日逢周一亦閉館)。
北京歷史博物館是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前身。該名稱存在於1949年10月至1959年以前。
觀眾可在開放時間(9:00-15:30)於西門票務中心憑有效證件(包括:身份證、駕照、護照、軍官證、士兵證、中小學學生證)排隊領取僅當日有效的免費參觀券。但由於旺季期間排隊時間較長,國博有可能在博物館觀眾數量達到飽和時暫停現場領票服務。
1.國博建議參觀者通過簡訊和網路預約的方式獲得參觀券,預約方法參見國博網站,預約成功者請在北門票務中心憑預約信息換取參觀券並入館參觀。
2.國博部分特展和臨展有可能採取有償售票的方式,參觀者可以在北門票務中心購票入館,或者從西門領票入館後在收費展廳外購買門票。
3.國博常年推出豐富的講座和互動體驗活動,預約方式參見國博網站和國博講堂信息。
位於北京市中心天安門廣場東側,東長安街南側,與人民大會堂相對稱布局,是一座系統展示 中華民族文化歷史的綜合性 博物館,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館之一。國博藏品數量為100餘萬件,集收藏、研究、展覽於一身。2011年3月1日國家博物館新館竣工。
⑶ 歷史博物館可以為歷史教學提供什麼
博物館的教育活動主要可劃分為支援成人教育及配合學校教育兩方面。前者回不在本文論述答范圍之內,故不贅言。本文集中闡述博物館如何配合歷史教學。
學校是培養人材的重要場所,而博物館作為社會文化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配合學校教育,理所當然。在世界各地,已有不少博物館發展成為學生喜愛的「第二課堂」。
博物館教育是一種輔助性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學校根據課程內容,選擇相關的博物館,組織學生參觀。透過參觀和活動,學生可以認識世界,增長知識,補充和鞏固在校內學習的知識,加深理解;學生可以通過博物館的陳列,把在學校所吸收的知識進一步綜合、概括及牢固地記下來。
⑷ 歷史博物館有幾個展館介紹的是什麼
歷史博物館,位於台北市南海學園。1956年3月12日正式成立,1957年10月10日前稱歷史內文物美術館,1958年起得美國亞容洲協會等資助,增建館舍,1961年畫廊正式落成啟用。現有館藏文物八萬余件,以出土文物為主,包括陶器、銅器、玉器、甲骨文、錢幣、袍服等類,均為1956年以來當局部門及社會各界捐贈。以歷史文物保存、展示與介紹,盡量發揮現代的藝術文物,將歷史文物宣揚到海外,吸收世界各國古今的文化藝術並加以介紹為宗旨。設有固定性館藏展覽、特展、一般性書畫及其它展覽,台灣島內外巡迴展覽,並設有機場畫廊。曾任館長有包遵彭、何浩天等。 現任館長為黃光男。
⑸ 教你如何正確游覽陝西歷史博物館
陝西歷史博物館現有文物藏品近萬件,其中已登記注冊的有4萬多件,未登記注冊的尚有近8萬件(且不包含尚未清理的錢幣)。絕大多數藏品是前陝西省博物館移交的。字畫、版本、經卷、織物、骨器、木器、漆器、鐵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現代文物和民俗民族文物,可謂是應有盡有,上至遠古115萬年前,下至1840年陝西地區的古代歷史,時間跨越度極大,參觀價值極高。如此多的寶貝,那什麼才能算是陝西歷史博物館的鎮館之寶呢? 首當其沖的應該是「獸首瑪瑙」,另外「舞馬銜杯銀壺」、「四個兵馬佣」、「霸橋紙」、「四足鬲」(全國唯一的孤品)、「皇後玉璽」(漢高祖劉邦老婆的)、「鎏金竹節熏爐」……很多很多,都可以列入其列了。總之,來到陝西,不去這里,就算是枉來古都西安了。參觀小貼士 如果去的話一定要找一個講解員,看文物不同與看風靜,周六周日有免費的義務講解員。銅器博物館的八大件1、銅器 已登錄注冊的有3900多件。藏品時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漢。種類有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生活用品和生產工具。其中最為典型的商周青銅器,許多器物(如多友鼎、師獻鼎等)上鑄有史料價值很高的銘文。造型較為典型的有先周鳳柱受、西周牛尊、它較、戰國鳥蓋部壺和漢彩繪雁魚燈等。唐代墓葬壁畫2、唐代墓葬壁畫 400多幅,畫面面積1000多平方米。是1952年至1989年先後從陝西關中地區25座唐墓里揭取的。墓主均系唐代三品以上的皇親國戚和朝廷重臣。畫面內容有四神、儀衛、建築、狩獵、生活及唐與四鄰的友好來往等。是反映唐代社會的重要形象資料。
⑹ 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發展歷史
中國歷史博物館壯觀的建築已使它成為北京市重要的地標,而它悠久的建館歷史又和宏偉的建築相得益彰,它初建於1912年,至今已有近九十年的歷史。
1912年籌建。1912年,在蔡元培(時任教育總長)的關心下,國立歷史博物館籌備處正式成立,聘請京師大學堂教授胡玉縉為主任,以國子監為館址,開始收集各方文物。1918年遷入故宮前部端門至午門及其朝房,為救濟災民、失業工人及「為國傷亡」者,曾展出部分藏品,以門票收入賑災。
1926年10月正式開館。1926年,館藏漸臻豐富,各類藏品已達26類,二十餘萬件,於午門辟陳列室,精選藏品,依類陳列,於同年10月10日正式開館展出,當月觀眾即達45,020人,同時《國立歷史博物館叢刊》開始出版。
1929年8月改名為中央研究院北平歷史博物館。
1933年4月改為中央博物院籌備處北平歷史博物館。
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歷史博物館工作主要以保護文物,避免遭受戰爭破壞為主,進行了少量的圖片、文物展覽。
1945年8月恢復中央博物院北平歷史博物館舊名。 1949年10月改名為北京歷史博物館。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本館更名為北京歷史博物館,隸屬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向博物館捐贈文物,總數達16962件,極大地豐富了館藏。為適應新的歷史形勢,博物館著手建立新的歷史陳列,使博物館真正成為民族的、大眾的、科學的社會教育機構。
1950至1965年是歷史博物館的高速發展期,由裴文中、賈蘭坡指導的「原始社會陳列」於1951年正式展出,該展覽是我國博物館最早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組織歷史陳列的嘗試。以此為起點,在黨和國家領導人、文化部、文物局領導的熱情關心下,以及全國各文博考古兄弟單位的大力支持下,「中國通史陳列」各個歷史階段陳列逐步完成並進行了預展,包括毛澤東主席和周恩來總理在內的黨和國家領導人以及社會各界知名學者先後來館參觀、審查,不斷完善通史陳列。
中國通史陳列自原始社會開始,至清朝滅亡結束,根據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結合中國歷史發展特點劃分歷史階段,其特徵是以考古發掘及傳世文物為基本展出材料,力求全面、系統地展現中國歷史,這不僅在世界上是獨一無二的,也是中國文博事業歷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要陳列。
1958年8月國家決定建立中國歷史博物館。
1959年10月,位於天安門廣場東側的新館大樓落成,北京歷史博物館更名為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一起遷入新館。中國歷史博物館由郭沫若先生題寫館名。1961年7月1日,「中國通史陳列」正式對外開放。1962年之後,通史陳列根據實際情況不斷完善修改,並陸續編印了《中國古代服飾資料》、《中國歷史博物館藏彩釉陶俑選輯》、《中國歷史博物館藏青銅器》、《中國歷史博物館藏雕塑選輯》等書。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中國通史陳列」暫時關閉。
1969年9月,中國革命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合並,改稱中國革命歷史博物館。七十年代開始進行「中國通史陳列」的修改。此次修改在周恩來總理的親自指示下進行,突出秦漢、隋唐、元明清三個歷史時期的統一場面,同時將通史陳列下限延至「五·四」運動。1975年10月,修改後的「中國通史陳列」正式預展。1976年,粉碎「四人幫」之後,全館各項工作逐步恢復展開,成功舉辦了著名的《周恩來同志紀念展覽》,1978年1月,「中國通史陳列」對外開放。
自1978年始,中國歷史博物館進入了新的發展時期,制定了全館八年發展規劃綱要,除繼續完善通史陳列和文物收藏工作外,還積極參加中外文物交流展出活動,相繼出版《中國歷史博物館館刊》、《歷史與文物資料》等刊物及《中國古代史常識》、《簡明中國歷史圖冊》、《明藍瑛花卉蘭石冊》、《中國古代史教學參考圖錄》、《中國歷史博物館》、《華夏之路》、《中國通史陳列》等圖書,組織和參加了多項考古發掘,舉辦了多項轟動全國乃至全世界的文物展覽,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覽」、「山西應縣木塔遼代文物展覽」、「醫聖張仲景展覽」、「中國南海沉船文物展」、「絲綢之路與茶之路」、「全國考古新發現精品展」等展覽。
1983年,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恢復獨立建制,將舊民主主義革命陳列劃歸中國革命博物館。1984年,「中國通史陳列」進行了第二次修改,在一定程度上加強了對歷代社會經濟文化的表現。1988年至1997年,開始進行「中國通史陳列」的第三次修改,在各文博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從全國各地征調了近千件文物,絕大多數是近十年來新出土的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文物,同時,陳列形式也作了全新的設計。修改後的「中國通史陳列」原始社會至魏晉南北朝時期於1990年第11屆亞運會開幕之日對外開放,「中國通史陳列」隋唐至明清時期也於1997年9月正式展出。
1987年考古部設立水下考古學研究室,開始水下考古的研究。1989年與日本合作,對廣東南海海域進行調查,並於1990年正式成立中日中國南海沉船調查學術委員會,先後對廣東、山東、遼寧等地水域進行調查。1997年,中國歷史博物館成立遙感與航空攝影考古中心,同德國波鴻魯爾大學簽訂了合作開展現代航空攝影考古意向書,開始進行洛陽及內蒙古東部地區古代大型遺址的航空攝影考古勘察。在新的歷史時期,為了更好的發揮博物館教育大眾的作用,中國歷史博物館的群眾工作也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高潮,先後舉辦了「湖南中學生『擁抱紅太陽』夏令營」、「我愛北京天安門」活動月,在北京市各中小學和部分邊遠郊縣舉辦了「中國近代史圖片展」、「中國古代科技成就展」等圖片展覽。
1999年,為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展示五十年來文物考古工作取得的多方面成就,由國家文物局主辦、中國歷史博物館和中國革命博物館承辦的「中國文物事業50年特別展覽」於國慶節前在本館中央大廳展出。同年該館還成功舉辦了「盛世重光—山東青州龍興寺出土佛教石刻造像精品展」,並參加了「雪域名珠—西藏文化展」和在法國舉辦的「中國文化周」的展覽工作。為迎接21世紀的到來,同時也是歡慶新的龍年的到來,中國歷史博物館特別推出「迎千禧,賀辰歲—龍的藝術精品展」和「龍文化特展」,於2000年1月分別在北京和台北展出。相信在新世紀的曙光到來的時候,匯聚著古代文明與現代化氣息的中國歷史博物館必將以全新的面貌展現於世人面前。
2003年2月28日,中國國家博物館在合並中國歷史博物館與中國革命博物館的基礎上,正式掛牌成立。
⑺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教育工作
「我們在教育方面有很強的使命感,」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教育與展覽科學部副主任ChristpherRaxworthy博士說道。
Raxworthy博士指出,自然歷史博物館對公眾的教育分不同層面展開。在紐約地區,博物館與當地的公立學校廣泛合作,在給這些學校的教師提供培訓的同時也安排學校組織學生團體參觀博物館。
自然歷史博物館提供的數據顯示,每年都有超過40萬的中小學生通過學校組團到該博物館參觀,並參加博物館組織的正式教育活動。博物館安排專門的講解員,在給學生們介紹館藏的同時,也帶領學生動手做試驗,使他們對諸如環境、恐龍時代、宇宙及世界文化等話題有所了解。 除了當地的公立學校外,自然歷史博物館還與美國一些主要科學教科書的出版商有合作。據Raxworthy博士介紹,博物館給一到六年級的科學教科書提供內容與材料。而事實上,自然歷史博物館的教育項目涉及面非常廣,從幼兒園一直延伸到博士及博士後項目。
在自然歷史博物館里常常能見到這樣的一批小孩。他們被稱作「小小探險家」。這些孩子通常在3、4歲左右就被家長帶到博物館來了解科學知識,之後,這些充滿好奇心的孩子們會經常來到博物館,通過講解員的介紹以及自己的親手實驗來學習和充實自己的科學知識。
Raxworthy說:「很多孩子在接受正式的學校教育之前就已經在我們這里開始了他們的學習。」
對廣大的中學生,自然歷史博物館則提供免費的課外講座來補充學生們在課堂上所無法了解到的知識。除此之外,博物館每年還選出35名中學生與博物館的科學家們一起著手進行長期的科研項目。這些教育項目大大增進了公眾對科學及與人類息息相關的話題的了解。
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2006年10月在教育方面的大手筆是成立了自己的研究生院,2007年開始招生,於2008年秋季開始正式上課。並已獲准為學生頒發比較生物學的博士學位。這在美國博物館歷史上尚屬首次。
⑻ 中國國家博物館和中國歷史博物館
開館時間:9:00-17:00 (15:30止票,16:00停止入館。周一閉館)票務信息:提供簡訊、網路、團體預約服務。成府路口西站乘坐690路前門站下車,再步行800米左右即到 。
⑼ 有關於歷史博物館或文化教育展館的照片不三張謝謝
歷史博物館現在叫國家博物館,剛好拍了幾張。不知是不是樓主所需的。手機拍的,不怎麼好。
⑽ 什麼是正確的博物館教育理念
博物館作為一種特殊的社會教育機構和文化基礎設施,具有收藏、研究、教版育的基本功能權,教育功能是實現其社會功能的主要方式。在各種方式和形式的博物館展覽中,如何充分發揮其功能,如何吸引更多青少年觀眾來博物館參觀,如何讓他們享受博物館,從而愛上博物館,讓博物館成為他們的「第二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