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國歷史上五代是指哪五代
五代十國,一般又簡稱五代。唐朝滅亡之後,在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後內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容五個朝代以及割據於西蜀、江南、嶺南和河東等地的十幾個政權,合稱五代十國。「五代」更偏向於這五個位於中原的王朝,正統史學家們一般稱五代為中央王朝。五代並不是一個指朝代,而是指介於唐宋之間的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
❷ 誰有關於歷史上「五代」的知識
又稱為五季,意為不好的時代,其時國家動亂,軍閥混戰,民不聊生。五代的時間是(907-960),起於朱溫代唐,終於趙匡胤陳橋兵變,建立宋朝。這一時期是唐代與宋代的過渡階段,既是唐末軍閥混戰的延續,又是北宋統一的前奏。這一時期,國家處於分裂時期,所謂「五代「只是控制我國北方地區,南方處在「十國「中一部分國家的控制之下。現介紹五代的更迭,梁唐晉漢周,其中梁是由中原軍閥朱全忠(朱晃、朱溫)所建,其後的唐晉漢周是由沙陀人李克用一支所建。朱李二人為世仇。朱溫是大唐的終結者,而李克用則聲稱自己忠於唐朝。五代是武人的天下,從朱溫到郭威無一不是行伍出身,有些類似於拉美國家的歷史。 五代十國 (907-979)
唐末,籓鎮之禍,宦官之亂,黃巢起義,朋黨之爭令光輝燦爛的唐帝國終告崩潰。起而代之的是中國繼春秋戰國,三國,南北朝的另一次大分裂時期。自唐末朱全忠篡唐自立,改國號為梁,建都於開封。朱梁以後,繼起的朝代,分別是唐、晉、漢、周,與梁合稱為五代。除五代外,當時中國南方境內還有許多其它的割據勢力,即吳、楚、閩、吳越、前蜀、後蜀、南漢、南唐、荊南、北漢等十個王朝,統稱為十國。史稱五代十國,但實際的國卻不止十個。
五代的第一個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進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後梁被世仇李存勖的後唐所滅。
後唐有比較開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實施了不少利國利民的政策,使社會出現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後繼者榷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滅。
石敬瑭認比他年紀小的契丹帝為父,被契丹帝冊封為大晉皇帝,定都開封。但源源不絕的財富榷流入契丹人的國庫,以至石敬瑭的養子石重貴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廣的建議下以向契丹稱"孫"不稱臣的借口,企圖改變對契丹的依付關系,但契丹人用揮兵南下滅後晉,虜石重貴來作為答案,並在開封建立大遼,耶律德光自立為帝。
後晉滅,但遼政權無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從益為中原之主,太原劉知遠殺死李從益,奪取中原,自立為帝,建立大漢帝國。
他的兒子劉承佑因殺大將郭威不成榷被郭威所代為大周,郭威和他的養子郭榮後周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們的經營下,後周漸強,並逐步統一中國,但郭榮的繼承者是七歲的小孩,無力掌管天下,終大將趙匡胤在陳橋被手下黃袍加身,代周立宋。後來宋王朝在趙匡胤的經營下,終統一中國,結束五代時的大分裂。
區分
國別
建都
開國帝王
原官爵
興亡
年數
亡於
五
代
後梁帝國
開封
朱溫(全忠)
梁王.宣武節度使
907-923
17
後唐
後唐帝國
洛陽
李存勖
晉王.河東節度使
923-936
14
後晉
後唐明宗
後晉帝國
開封
石敬瑭
河東節度使
936-946
11
遼
後漢帝國
開封
劉知遠
北平王.河東節度使
947-979
33
宋
後周帝國
開封
郭威
鄴都留守
951-960
10
宋
後周世宗
十一國
岐王國
鳳翔府
李茂貞
歧王,鳳翔節度使
907-924
18
後唐
南楚王國
長沙府
馬殷
楚王.武安節度使
907-951
45
南唐
吳越王國
杭州
錢鏐
吳越王.鎮海節度使
907-978
72
宋
前蜀帝國
成都
王建
蜀王.西川節度使
907-925
19
後唐
南吳王國
江都府
楊渭
吳王.淮南節度使
910-937
28
南唐
桀燕帝國
幽州
劉守光
燕王.盧龍節度使
911-913
3
後唐
南漢帝國
興王府
劉岩
南海王.清海節度使
917-971
55
宋
南平帝國
江陵府
高季興
南平王,荊南節度使
924-963
40
宋
閩帝國
長樂府
王延鈞
閩王,威武節度使
933-945
13
後唐
後蜀帝國
成都府
孟知祥
蜀王.西川節度使
934-965
32
宋
南唐帝國
江寧府
李升
齊王.鎮海節度使
937-975
39
宋
後主 李煜
功臣,名人,後妃
後蜀孟昶妃 - 花蕊夫人
❸ 中國歷史五代是什麼
五代十國,一般又簡稱五代。唐朝滅亡之後,在中原地區相繼出現了後梁、後唐回、後晉答、後漢和後周五個朝代以及割據於西蜀、江南、嶺南和河東等地的十幾個政權,合稱五代十國。「五代」更偏向於這五個位於中原的王朝,正統史學家們一般稱五代為中央王朝。五代並不是一個指朝代,而是指介於唐宋之間的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
❹ 中國歷史上五代是指那五代
五代
唐朝末期,藩鎮割據勢力進一步發展。唐朝滅亡後,在中原一帶相繼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史稱"五代"。五代存在了凡53年,共更換了八姓十四君。
唐末農民起義軍叛徒、唐宣武節度使朱全忠(原名朱溫),消滅了許多割據勢力,初步統一了黃河流域以後,於907年廢唐哀帝自立,國號梁,定都開封,史稱"後梁"。後梁建立後,梁太祖朱全忠與河東軍閥、沙陀貴族李克用繼續爭奪霸權,交戰不已,各地藩鎮的驕橫局面也沒有多大改變。912年,朱全忠被其子殺死後,政局更為混亂,結果為後唐所滅。後梁統治共17年。
923年,沙陀族人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庄宗)滅梁,改國號為唐,建都洛陽,史稱「後唐」,926年發生魏州(河北大名東南)兵變,庄宗斃於流矢,李克用養子李嗣源入洛陽稱帝(明宗)。唐明宗改革了庄宗時的一些弊政,在位七年,戰事減少,農業屢有豐收,人民獲得了短期的喘息。明宗死後,由於最高統治集團內部互相攻殺,不久被後晉所滅。後唐統治14年。
936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借契丹兵推翻了後唐,建立了政權,國號晉,遷都開封,史稱"後晉"。在五代中,以後晉之國力最弱,為報答契丹借兵滅唐,石敬瑭竟事契丹國主以父禮,自稱「兒皇帝」,並割燕雲十六州以酬。傳至出帝時,因不願再對契丹稱臣,結果被契丹出兵所滅。947年初,遼兵攻入開封,後晉亡。後晉凡十二年。
當遼兵攻入開封後,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沙陀人)在晉陽(太原)稱帝(高祖),仍用後晉天福年號,爭取後晉舊臣歸附。當遼兵北退後,他很快進入洛陽和開封,並在開封建都,國號漢,史稱"後漢"。後漢高祖做了11個月皇帝就死了,其侄劉承佑(隱帝)繼位後,忌殺大臣,天雄節度使郭威被迫起兵反漢,隱帝被殺。後漢僅統治四年就滅亡了。
郭威於951年建國,仍都於開封,史稱「後周」。他在位三年而死,養子柴榮繼位,是為世宗,其國勢在五代中最強。世宗注重發展生產,又整頓軍隊、南征北伐,希圖統一全國,惜未能完成而病逝於軍中。其子恭帝即位,年方七歲,由太後臨朝。這種孤兒寡婦的局面自不能維持多久,後朝廷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滅亡後周而建立宋朝,五代至此終結。
❺ 結合課本知識說說五代十國的歷史根源和歷史影響
五代十國形成的歷史根源是唐朝中期以來形成的藩鎮割據。
歷史影響:五代十國的割據和戰爭狀態影響了社會經濟發展。
❻ 關於歷史上的五代十國時期,有哪些鮮為人知的冷知識
五代十國可以說是北方游牧民族入主中原建立朝代最多的時期之一,沙陀族李存勖滅後梁建後唐,石敬瑭建後晉,劉知遠建後漢;這個時期也出現了很多屌絲逆襲的成功典例,馬夫出身的劉知遠,郭威分別成功登頂;草莽出身的朱溫竟然能夠從成功從黃巢軍轉型,滅掉殘唐建後梁,賣茶葉出身的柴榮也逆襲為皇帝,總之五代皇帝創業史也是很勵志的,英雄不問出處,不當皇帝非好漢。
4.五代最臭名昭著的皇帝石敬瑭,石敬瑭是五代最臭名昭著的皇帝,他為了爭奪政權,引契丹入中原,把燕雲十六州割讓給契丹,致使中原地區背腹受敵,無險可守;燕雲十六州的丟失使兩宋失去了良馬繁育基地,致使在與西夏、遼國、金國抗爭時屢敗下風;不僅如此,石敬瑭還給契丹當兒皇帝,簡直丟盡了臉。
5.五代出現史上最牛的大臣馮道,輔佐十個皇帝,都受重用,並且得到善終;我國古代三朝元老,四朝元老不多見,例如西漢霍光,唐朝徐茂功,明朝張居正等等;而五代十國時期竟出現輔佐十個皇帝的大臣馮道,他先後輔佐劉守光、後唐李存勖、契丹皇帝耶律德光、後晉石敬瑭、後漢劉知遠、後周郭威、後周柴榮,甚至大宋趙匡胤也有意重用他,他先後輔佐四朝十位君主,堪稱史上最牛大臣。
五代十國五大冷知識,柴榮是最完美的皇帝;郭威先後娶了四個寡婦;李存勖,李存孝,柴榮是三大戰神;石敬瑭是兒皇帝;史上最牛大臣馮道;這些冷知識你們聽過嗎?歡迎留言交流!
❼ 我想了解關於五代十國的歷史。
影視作品很少,而且都是虛構的。建議你下載一本新五代史,舊五代史的電子書看看吧。
❽ 五代十國的歷史資料
【詞語】:五代十國
【注音】:wǔ dài shí guó
五代十國存在於公元907年-公元960年期間。五代有時也稱為五代十國,一般認為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短短的五十四年間,中原相繼出現了梁、唐、晉、漢、周五個朝代,史稱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同時,在這五朝之外,還相繼出現了前蜀、後蜀、吳、南唐、吳越、閩、楚、南漢、南平(即荊南)和北漢十個割據政權,這就是中國歷史上的「五代十國」。
五代的開國之君,都是前朝的方鎮,靠軍事割據發展起來的,故這一時期的歷史特點是戰爭頻仍,政權屢有更迭。在五個朝代中,後梁維持的時間最長,也只有十七年,其次後唐十四年,後晉十一年,而後漢僅僅四年,後周九年,都不足十年。其實,即使在一朝之內,其權位之爭亦超乎尋常。如後梁太祖朱溫登上皇位才五年,就被其次子朱友硅所殺。而朱友硅上台不久,又被其弟朱友貞所殺。再如後唐明宗李嗣源的兒子秦王李從榮,亦曾以兵奪權,未能成功,反丟了性命。明宗去世之後,其弟五子李從厚繼位,僅只一年,其位即被明宗的養子李從珂所奪。頻頻的兵戎相見,給百姓帶來了極大痛苦和災難。
五代的第一個朝代是由朱全忠篡唐而建的朱梁王朝,改進了唐朝的一些政弊,後梁被世仇李存勗的後唐所滅。
後唐有比較開明的皇帝唐明宗李嗣源實施了不少利國利民的政策,使社會出現小康的局面,但他的後繼者卻被他的女婿石敬瑭以燕雲十六州為代價向北方的契丹人借兵所滅。
石敬瑭認比他年紀小的契丹帝為父,被契丹帝冊封為大晉皇帝,定都開封。但源源不絕的財富卻流入契丹人的國庫,以至石敬瑭的養子石重貴不甘如此,在大臣景延廣的建議下以向契丹稱"孫"不稱臣的借口,企圖改變對契丹的依付關系,但契丹人用揮兵南下滅後晉,虜石重貴來作為答案,並在開封建立大遼,耶律德光自立為帝。
後晉滅,但遼政權無力在中原立足,撤回北方,立李從益為中原之主,太原劉知遠殺死李從益,奪取中原,自立為帝,建立大漢帝國。
他的兒子劉承佑因殺大將郭威不成卻被郭威所代為大周,郭威和他的養子柴榮後周是五代中的明君,在他們的經營下,後周漸強,並逐步統一中國,但柴榮的繼承者是七歲的小孩,無力掌管天下,終大將趙匡胤在陳橋被手下黃袍加身,代周立宋。後來宋王朝在趙匡胤的經營下,終統一中國,結束五代時的大分裂。
這一段歷史,有一點值得特別注意,即在五朝之中,有三朝,即後唐、後晉、後漢的開國之君都是沙陀人。同時,北方的契丹人亦不斷強大,他們互相勾結利用,逐步形成了一股強大的政治力量和軍事集團,為以後宋、遼、金對峙形成中國歷史上第二個南北朝,埋下了深深的禍根。
相對於五代來說,十國的情況則要好得多。在這十國之中,除劉崇的北漢在北方(約今山西、陝西和河北的一部分)外,其它諸國皆在中國的南方,它們少受中原干戈的影響,政局相對穩定,政權維持的時間也遠比五代為長,如最短的前蜀亦有三十四年,是後梁的一倍,而最長的吳越,竟達八十五年之久。這對中國南方的開發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例如吳越,就曾於公元910年修築了捍海塘,保障了農業生產的發展,使吳越走上了富裕之路。由於北方戰爭頻仍,不少中原人士移徙南方以避禍亂,他們帶來了北方的生產技術和科學文化,對南方的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
吳的開創者楊行密,在鎮壓農民起義和軍閥混戰中被唐朝提升為淮南節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為吳王,建都揚州。到楊溥在位時,丞相徐溫等立楊溥為天子,國號吳。
但此時,楊氏大權早已旁落。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廢楊溥自立,國號唐,建都金陵,改姓名為李昪,史稱"南唐"。到後主李煜時,為北宋所滅。
唐壁州(四川導江)刺史王建,從894年開始,先後兼並西川、東川和漢中之地。後梁建立,他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子王衍繼位,以奢侈荒淫、刻剝百姓著稱。925年,後唐庄宗派兵滅前蜀,用孟知祥(李克用侄女婿)為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
926年,孟知祥入成都,整頓吏治,減少苛稅,攻佔東川。934年,他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後蜀"。當年孟知祥死,子孟昶繼位,又攻取鳳州,疆域與前蜀相同。但孟昶和王衍一樣,刻剝慘毒,奢侈成性。965年為北宋所滅。
吳越的創建者錢鏐,在893年被唐昭宗任命為鎮海節度使。不久,因討越州軍閥董昌有功,升任鎮海、鎮東兩軍節度使。907年,後梁封他為吳越王,都於杭州,擁有兩浙之地。這一地區戰爭很少,生產發達,經濟繁榮。錢氏政權五傳至錢俶,於978年降北宋。
唐末,馬殷割據湖南。907年,後梁封他為楚王,都於潭州(長沙)。927年,後唐又封其為楚國王。馬殷死,諸子爭立,政局混亂,951年被南唐攻滅。但南唐滅楚不久,楚將劉言又起兵擊敗了南唐軍,繼續據有湖南。以後劉言被其部下殺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權又先後統治湖南。963年為北宋所滅。
893年,王審知隨其兄王潮據福州,897年,繼王潮為威武軍節度使。909年,後梁封他為閩王,據有泉、汀等地。王審知死後,繼位的都是暴君,內亂不休,945年被南唐攻滅。
905年,劉隱為唐靜海軍節度使。907年,後梁封他為大彭郡王。隱弟劉龑繼位後,擴大了勢力范圍,於917年稱帝,國號越,建都廣州,次年改國號為漢,史"南漢"。南漢君主都極其奢侈,統治十分殘暴,境內階級矛盾非常尖銳,971年為北宋所滅。
907年,後梁任命高季興為荊南節度使。924年,後唐庄宗封他為南平王,都於江陵,僅有荊州一地,至唐明宗時才得歸、峽二州,是十國中最弱小的一國。963年亡於北宋。
北漢為後漢高祖弟劉崇所建。951年,郭威代漢。劉崇據河東之地,在太原稱帝,仍以漢為國號,史稱"北漢"。北漢"土瘠民貧,內供軍國,外奉契丹,賦繁役重,民不聊生",社會矛盾十分尖銳。979年亡於北宋。
五代在中國文化史上是一個重要時期。從出版史角度看,後唐長興三年(932)至後周廣順三年(953)刻成的九經,是中國第一部監本九經,宋人稱其為「舊監本」或「古京本」,是中國後世一切監本九經的祖本。這部九經,歷時近二十年,中經後唐、後漢、後周三朝更替,終於得以完成。這實在是個奇跡,它反映了傳統文化在中華民族中具有高度的凝聚力。另外,孟蜀的母昭裔,不僅刊刻了《昭明文選》、《初學記》、《白氏六帖》諸書,而且還於廣政十四年(951),經營了「廣政石經」的刊刻。這個石經和以前的石經有一重要不同,那就是,它是連同注文一起刊刻的。宋八洪邁評價其「猶有正(貞)觀遺風」。此外,後晉的劉等,還撰成了《唐書》二百卷,這就是「二十四史」中的《舊唐書》。吳越的羅隱,是這一時期較有名的文學家,著有《羅隱甲乙集》,收其詩作,今已不傳。今可見者,有《四庫全書》所收《羅昭諫集》八卷。西蜀的韋庄、歐陽炯,南唐的馮延巳、中主李景、後主李煜,都擅長寫詞,均有不少名作傳世,開宋詞鼎盛之先河。南唐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是留傳至今的繪畫珍品,在中國繪畫史上具有重要價值。
五代十國朝代、都城、年代表
朝 代 都 城 年 代
(或國名) 古 名 今 地
後 梁 汴 州 河南開封市 907——923
後 唐 洛 陽 河南洛陽市 923——936
後 晉 汴 州 河南開封市 936——946
後 漢 汴 州 河南開封市 947——950
後 周 汴 州 河南開封市 950——960
吳 揚 州 江蘇揚州市 892——937
南 唐 金 陵 江蘇南京市 937——975
前 蜀 成 都 四川成都市 891——925
後 蜀 成 都 四川成都市 925——965
閩 長 樂 福建福州市 893——945
楚 長 沙 湖南長沙市 896——951
南 漢 興王府 廣東廣州市 905——971
荊 南 荊 州 湖北荊州市 907——963
吳 越 杭 州 浙江杭州市 893——978
北 漢 太 原 山西太原市 951——979
五代十國時期戰爭年表(簡)
五代後梁開平元年(907年)五月至二年五月 潞州之戰
五代後梁開平三年(吳天佑六年,909年) 象牙潭之戰
五代後梁開平四年(910年)十二月至五年正月 柏鄉之戰
五代後梁乾化五年(貞明元年,915年)三月至二年二月 魏州之戰
契丹神冊二年(後梁貞明三年,917年)三至八月 幽州之戰
五代後梁貞明四年(918年)八月至十二月 胡柳陂之戰
五代後唐同光元年(後梁龍德三年,923年)五至十月 後唐滅後梁之戰
五代後唐同光元年(後梁龍德三年,923年) 楊劉之戰
五代後唐同光三年(925年)九至十一月 後唐滅前蜀之戰
五代後唐天成三年(928年)四月至四年二月 定州之戰
五代後唐清泰三年(936年)五月至閏十一月 後晉滅後唐之戰
五代後晉天福八年至開運三年(契丹會同六年至九年,943—946年) 契丹滅後晉之戰
五代後晉開運二年(契丹會同八年,945年)至三年 陽城、滹沱之戰
五代後漢乾佑元年至二年(948—949年) 河中之戰
五代後漢乾佑三年(950年)至四年正月 郭威滅後漢之戰
五代後周顯德元年(北漢乾佑七年,954年) 高平之戰
五代後周顯德二年(後蜀廣政十八年,955年) 秦鳳之戰
五代後周顯德二年(南唐保大十三年,955年)十二月至四年三月 壽州之戰
五代後周顯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至四年 紫金山之戰
五代後周顯德五年至六年(遼應歷八年至九年,958—959年) 河北之戰
五代後周顯德二年冬至五年春(南唐保大十三年至中興元年,955—958年) 後周攻南唐之戰
五代後周顯德三年(南唐保大十四年,956年) 六合之戰
五代後周顯德四年(南唐保大十五年,957年)冬至五年春 淮南之戰
❾ 歷史上的「五代」指什麼
唐朝滅亡之後,中國歷史再一次進入了大割據時代。在北方廣大地區,軍閥混戰的結果是先後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和後周五個較強大的王朝。與此同時,南方各地又陸續並存過九個較小的割據政權,即:吳、南唐、吳越、楚、前蜀、後蜀、南漢、南平及閩等九國;北方河東地區則有北漢勢力。史稱:"五代十國"。此外,這一時期在邊疆地區還有一些並存的政權,主要有:東北有遼(契丹),西北有高昌,西南有吐蕃、大理等少數民族建立的政權。
五代十國,一般認為從公元907年朱溫滅唐到960年北宋建立,共五十三年。實際上十國當中有六個在960年之後滅亡,北漢在最後,被滅時已是979年。
五代十國是個大混亂大破壞時期,上有暴君,下有酷吏,大小統治者激烈角逐,兵燹不斷,社會經濟、文化受到頗大影響。但這時期又是走向統一安定的時期,在後周世宗柴榮時,採取了許多改革措施,發動了北伐戰爭,為北宋的統一奠定了基礎。其他方面,如火葯、印刷術的發展,詞的出現,也是有所成就的。(五代十國年代表: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吳、南唐、吳越、楚、北漢、南漢、前蜀、後蜀、南平、閩)
五代
唐朝末期,藩鎮割據勢力進一步發展。唐朝滅亡後,在中原一帶相繼出現了後梁、後唐、後晉、後漢、後周五個朝代,史稱"五代"。五代存在了凡53年,共更換了八姓十四君。
唐末農民起義軍叛徒、唐宣武節度使朱全忠(原名朱溫),消滅了許多割據勢力,初步統一了黃河流域以後,於907年廢唐哀帝自立,國號梁,定都開封,史稱"後梁"。後梁建立後,梁太祖朱全忠與河東軍閥、沙陀貴族李克用繼續爭奪霸權,交戰不已,各地藩鎮的驕橫局面也沒有多大改變。912年,朱全忠被其子殺死後,政局更為混亂,結果為後唐所滅。後梁統治共17年。
923年,沙陀族人李克用之子李存勖(庄宗)滅梁,改國號為唐,建都洛陽,史稱「後唐」,926年發生魏州(河北大名東南)兵變,庄宗斃於流矢,李克用養子李嗣源入洛陽稱帝(明宗)。唐明宗改革了庄宗時的一些弊政,在位七年,戰事減少,農業屢有豐收,人民獲得了短期的喘息。明宗死後,由於最高統治集團內部互相攻殺,不久被後晉所滅。後唐統治14年。
936年,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借契丹兵推翻了後唐,建立了政權,國號晉,遷都開封,史稱"後晉"。在五代中,以後晉之國力最弱,為報答契丹借兵滅唐,石敬瑭竟事契丹國主以父禮,自稱「兒皇帝」,並割燕雲十六州以酬。傳至出帝時,因不願再對契丹稱臣,結果被契丹出兵所滅。947年初,遼兵攻入開封,後晉亡。後晉凡十二年。
當遼兵攻入開封後,後晉河東節度使劉知遠(沙陀人)在晉陽(太原)稱帝(高祖),仍用後晉天福年號,爭取後晉舊臣歸附。當遼兵北退後,他很快進入洛陽和開封,並在開封建都,國號漢,史稱"後漢"。後漢高祖做了11個月皇帝就死了,其侄劉承佑(隱帝)繼位後,忌殺大臣,天雄節度使郭威被迫起兵反漢,隱帝被殺。後漢僅統治四年就滅亡了。
郭威於951年建國,仍都於開封,史稱「後周」。他在位三年而死,養子柴榮繼位,是為世宗,其國勢在五代中最強。世宗注重發展生產,又整頓軍隊、南征北伐,希圖統一全國,惜未能完成而病逝於軍中。其子恭帝即位,年方七歲,由太後臨朝。這種孤兒寡婦的局面自不能維持多久,後朝廷大將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滅亡後周而建立宋朝,五代至此終結。
十國
五代時,在南方和河東地區,還先後存在過十個割據政權,史稱"十國"。
吳的開創者楊行密,在鎮壓農民起義和軍閥混戰中被唐朝提升為淮南節度使。902年,唐昭宗封他為吳王,建都揚州。到楊溥在位時,丞相徐溫等立楊溥為天子,國號吳。
但此時,楊氏大權早已旁落。937年,徐溫的養子徐知誥廢楊溥自立,國號唐,建都金陵,改姓名為李昪,史稱"南唐"。到後主李煜時,為北宋所滅。
唐壁州(四川導江)刺史王建,從894年開始,先後兼並西川、東川和漢中之地。後梁建立,他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前蜀"。子王衍繼位,以奢侈荒淫、刻剝百姓著稱。925年,後唐庄宗派兵滅前蜀,用孟知祥(李克用侄女婿)為劍南西川節度副大使。
926年,孟知祥入成都,整頓吏治,減少苛稅,攻佔東川。934年,他在成都稱帝,國號蜀,史稱"後蜀"。當年孟知祥死,子孟昶繼位,又攻取鳳州,疆域與前蜀相同。但孟昶和王衍一樣,刻剝慘毒,奢侈成性。965年為北宋所滅。
吳越的創建者錢鏐,在893年被唐昭宗任命為鎮海節度使。不久,因討越州軍閥董昌有功,升任鎮海、鎮東兩軍節度使。907年,後梁封他為吳越王,都於杭州,擁有兩浙之地。這一地區戰爭很少,生產發達,經濟繁榮。錢氏政權五傳至錢俶,於978年降北宋。
唐末,馬殷割據湖南。907年,後梁封他為楚王,都於潭州(長沙)。927年,後唐又封其為楚國王。馬殷死,諸子爭立,政局混亂,951年被南唐攻滅。但南唐滅楚不久,楚將劉言又起兵擊敗了南唐軍,繼續據有湖南。以後劉言被其部下殺死,周行逢及其子周保權又先後統治湖南。963年為北宋所滅。
893年,王審知隨其兄王潮據福州,897年,繼王潮為威武軍節度使。909年,後梁封他為閩王,據有泉、汀等地。王審知死後,繼位的都是暴君,內亂不休,945年被南唐攻滅。
905年,劉隱為唐靜海軍節度使。907年,後梁封他為大彭郡王。隱弟劉龑繼位後,擴大了勢力范圍,於917年稱帝,國號越,建都廣州,次年改國號為漢,史"南漢"。南漢君主都極其奢侈,統治十分殘暴,境內階級矛盾非常尖銳,971年為北宋所滅。
907年,後梁任命高季興為荊南節度使。924年,後唐庄宗封他為南平王,都於江陵,僅有荊州一地,至唐明宗時才得歸、峽二州,是十國中最弱小的一國。963年亡於北宋。
北漢為後漢高祖弟劉崇所建。951年,郭威代漢。劉崇據河東之地,在太原稱帝,仍以漢為國號,史稱"北漢"。北漢"土瘠民貧,內供軍國,外奉契丹,賦繁役重,民不聊生",社會矛盾十分尖銳。979年亡於北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