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唯物歷史學家

唯物歷史學家

發布時間:2021-02-07 02:24:48

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唯物主義思想家是誰。

中國古代唯物主義思想家----王充的思想

在中國古代思想界,儒學一直占統治地位,但它缺乏對自然真理的探究精神,就連它的創始人孔子也迴避鬼神是否存在的問題。儒學從公元前後成為官方哲學之後,中國古代的唯物理論哲學發展受到相當影響,致使中國歷史上稱得上唯物主義思想家和無神論者的人為數不多。
王充大約生於公元27年(漢朝)。王充在年幼的時候,就表現得相當聰穎。王充8歲的時候就能一字不差地背誦《論語》、《尚書》等晦澀深奧的典籍。15歲時,王充到京都洛陽深造,系統地研究了儒學的經典篇章。之後,王充也曾在縣衙當過幕僚一類的小官,但因出身微寒,思想「偏激」而不為統治者重用。懷才不遇,仕途不暢,激發了王充潛心治學的意念。 終於成為中國古代唯物主義思想家。
王充生活的時代,唯心主義及迷信思想在思想界佔有絕對統治地位。人們普遍相信帝王及貴族是上天註定的,信奉「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的因果輪回理論等。為統治者服務的儒家學派,把儒家經典解釋成為不變的真理,他們編造許多迷信和預言,把孔子和另一位儒學代表人物孟子說成是半人半神的聖人,說他們「不學自知」、「前知千歲,後知萬世」。王充寫了一系列文章對此進行批駁。
簡單地說,王充的思想主要是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他的唯物主義自然觀。盡管王充還無法解釋天地與宇宙的物質組成及運行規律,但他明確指出天地的存在是不依賴於人的客觀存在,人只能適應自然界的各種變化,而不能把意志強加給自然界。這與當時皇權至高無上的主流思想相違背,動搖了封建帝王統治的理論基礎,這對後世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
唯物主義自然觀並不是王充第一個提出的,在中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六世紀至公元前四世紀的思想家老子、韓非子、墨子、荀子等人。王充的唯物主義理論繼承和發展了這些哲人的思想,代表了當時的最高成果。
王充思想的第二方面是他的無神論思想。在當時,人們相信「天生聖人」的神怪傳說。比如說皇帝是龍與人交配生下的,即「龍子龍孫」,是代表上天統治人類的,自然災害是上天對人類的懲罰等。王充在他的《論衡·雷虛篇》中,以雷擊人這個自然現象為例,充分闡明人是被「天火」燒死的自然現象,根本沒有所謂的「雷公」。王充還否定了人死為鬼的說法。他認為,人和動物的自然本質是一樣的。既然動物死了不能變成鬼,人怎麼能死後變成鬼呢?
總的說來,王充的唯物主義理論基本上是樸素、直觀的,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力圖對歷史的發展、道德的演變、社會的貧富、人的壽夭貴賤等現象,做出符合唯物主義立場的解釋,但他沒有能徹底解決認識論中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辯證關系。盡管如此,王充的理論仍然對後世無神論思想的發展產生了深刻影響。
王充一生著述雖然很多,但最終流傳於世的只有《論衡》一書。《論衡》共30卷,30餘萬字。王充的哲學思想主要是通過該書傳承下來的。《論衡》中也有不少有關養生學方面的論述。比如,書中指出了嗜欲的毒害。在《論衡·言毒》中,王充說:「美酒為毒,酒難多飲,蜂液為蜜,蜜難多食」,主張節制嗜欲,以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❷ 唯物主義的代表人物有哪些

唯物主義的代表人物有:費爾巴哈、霍布斯、赫拉克利特、培根和馬克思等。

1、費爾巴哈

費爾巴哈是德國著名唯物主義哲學家。他從人本主義出發,批判了康德的不可知論和黑格爾的唯心主義,恢復了唯物主義的權威,成為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向馬克思主義哲學發展的中間環節。

費爾巴哈肯定自然離開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時間、空間是物質的存在形式,肯定人是能夠認識客觀世界。但費爾巴哈在恢復唯物主義的同時,卻沒有能夠真正繼承德國古典唯心主義哲學的優秀遺產,即辯證法的思想,因此他的唯物主義仍然具有以往舊唯物主義的局限性。

2、霍布斯

「物體」是霍布斯哲學體系的基本范疇。霍布斯認為,世界上真實存在著的只有物質所構成的物體。霍布斯給物體下了一個明確的定義。他認為:「物體是不依賴於我們思想的東西,與空間的某個部分相合或具有同樣的廣延」。

霍布斯所說的物體具有如下特徵:它不依賴於我們思想而客觀存在;佔有一定的空間;能為人們所認識。霍布斯所說的物體概念基本上接近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物質概念。

3、赫拉克利特

赫拉克利特的理論以畢達哥拉斯的學說為基礎。他借用畢達哥拉斯「和諧」的概念,認為在對立與沖突的背後有某種程度的和諧,而協調本身並不是引人注目的。

赫拉克利特有一句名言「人不能兩次走進同一條河流」,赫拉克利特主張「萬物皆動」,「萬物皆流」,這使他成為當時具有樸素辯證法思想的「流動派」的卓越代表。

4、培根

培根提出唯物主義經驗論的基本原則,認為感覺是認識的開端,它是完全可靠的,是一切知識的泉源。他重視科學實驗在認識中的作用,認為必須藉助於實驗,才能彌補感官的不足,深入揭露自然的奧秘。

5、馬克思

馬克思認為哲學是人類思想的解放,也就是說,它是無產階級挑戰社會制度的精神武器。只有在科學的哲學指導下,無產階級才能徹底批判資本主義社會,才能建立共產主義新社會,從而獲得自己最後的解放。

馬克思在年輕的時候深受德國當代知名哲學家黑格爾辯證論的影響,一同認為萬物皆由演變而成。但不同於黑格爾的唯心論點,馬克思的思想是唯物論點。他把黑格爾的辯證論與自己的唯物論做了揚棄,而成就了獨具一格的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

❸ 想了解一下歷史上又哪些著名的唯物主義哲學家

【歷史唯物主義原理】
社會存在關系與社會意識的辯證關系,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矛盾運動規律,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矛盾運動的規律,社會形態更替的一般規律及特殊形式,階級斗爭和革命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人民群眾和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

【歷史唯物主義定義】

歷史唯物主義(historical materialism)是哲學中關於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理論,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改造社會的一般方法論,亦稱唯物史觀。用「歷史唯物主義」這個名詞來表述這一科學的社會歷史觀:「認為一切重要歷史事件的終極原因和偉大動力是社會的經濟發展,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改變,是由此產生的社會被劃分為不同的階級,是這些階級彼此之間的斗爭。」

【歷史唯物主義的概念】
歷史唯物主義:是哲學中關於人類社會發展普遍規律的理論,是科學的歷史觀。歷史唯物主義指出:歷史的所有事件發生的根本原因是物資的豐富程度,社會歷史的發展有其自身固有的客觀規律。指出: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決定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一般過程;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又反作用於社會存在;生產力和生產關系之間的矛盾、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是推動一切社會發展的基本矛盾;在階級社會中,社會基本矛盾表現為階級斗爭,階級斗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是進行社會革命,奪取國家政權;社會發展的歷史是人民群眾的實踐活動的歷史,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但人民群眾創造歷史的活動和作用總是受到一定歷史階段的經濟、政治和思想文化條件的制約。
歷史唯物主義為德國哲學家馬克思和恩格斯所創立。他們稱它為「唯物主義歷史理論」或「唯物主義歷史觀」。俄國哲學家列寧評價歷史唯物主義為「科學的社會學」,「唯一的科學的歷史觀」和「社會科學的唯一科學方法即唯物主義的方法」。E·伯恩斯坦等則把它修正為經濟唯物論。

歷史學家評上海新版高中歷史教科書.該教科書離開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只講現象不講本質。

為什麼一定要用馬克思歷史觀呢?

中國憲法明文規定公民有信仰自由,你可以信馬克思,我也可以不信馬克思,這有什麼可說的么?

人家就不想用馬克思史觀,怎麼了?

❺ 當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有哪些

陳寅恪(1860——1969)江蘇義寧(今修水縣)人,是中國現代歷史學家、古典文學研究家、語言學家,中央研究院院士,代表作是《陳寅恪魏晉南北朝史講演錄》《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唐代政治史述論稿》《元白詩箋證稿》,倡導為人治學當有「自由之思想,獨立之精神」。
郭沫若(1892—1978),四川樂山人,原名開貞,我國著名文學家、戲劇家、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著有《中國古代社會研究》《甲骨文字研究》主張用科學的歷史觀點研究和解釋歷史,是中國馬克思歷史唯物主義的開創者,造就了一個唯物史觀的中國古代文化體系。
範文瀾(1893—1969),浙江紹興人,我國著名歷史學家。著有《文心雕龍講疏》《中國通史簡編》《中國近代史》《太平天國革命運動》《漢奸劊子手曾國藩》等,帶有黨性政治色彩的馬克思主義歷史觀。
顧頡剛(1893—1980),原名誦坤,字銘堅,江蘇蘇州人。著名史學研究家,在《詩經》《尚書》以及史前史階段頗有研究,曾發表論文《戰國秦漢間人的造偽與辨偽》、《漢代學術史略》、《王肅的五帝說及其對於鄭玄的感生說與六天說的掃除工作》、《三統說的演變》、《漢代以前中國人的世界觀念與域外交通的故事》、《禪讓傳說起於墨家考》、《夏史三論》、《九州之戎與戎禹》、《鯀禹的傳說》等篇。是現代古史辨學派的創始人,也是中國歷史地理學和民俗學的開創者,是中國近代學術發展史上有著重要影響的一位學者。
錢穆 (1895~1990)字賓四,筆名公沙、梁隱、與忘、孤雲,江蘇省無錫人。中國現代歷史學家,代表作有《先秦諸於系年》、《中國近三百年學術史》、《國史大綱》、《中國文化史導論》、《文化學大義》、《中國歷代政治得失》、《中國歷史精神》、《中國思想史》、《宋明理學概述》、《中國學術通義》和《從中國歷史來看中國民族性及中國文化》等。是中國近現代史學史上儒家人文主義史學家的代表,他從歷史的人文性和人文科學認識的獨特性對歷史認識問題作了闡述。錢穆力圖把傳統史家從事考據所揭示的個別事實的真實構成一個前後連貫、有因有果的時間序列,力求從時間上把歷史綜合為一個發展的整體,著眼於從歷史發展的連續性、統一性上去考察。
傅斯年(1896——1950)初字夢簪,字孟真,山東聊城人。中國現代著名的歷史學家,教育家,語言學家。主要著作有:《東北史綱》《性命古訓辨證》《古代中國與民族》《古代文學史》發表論文百餘篇,主要有:《夷夏東西說》、《論孔子學說所以適應於秦漢以來的社會的緣故》、《評秦漢統一之由來和戰國人對於世界之想像》等。「史學本是史料學」是傅氏史學思想的最基本點,應建設絕對客觀的歷史學。
翦伯贊(1898—1968),湖南桃源人,維吾爾族,著名歷史學家。著有《歷史哲學教程》《中國史綱》先秦、秦漢部分,唯物史觀派的代表人物。
呂振羽(1900—1980),湖南邵陽人,著名歷史學家。著有《簡明中國通史》、《中國民族簡史》等,唯物史觀派的代表人物。
雷海宗 (1902~1962)字伯倫,河北省永清縣人。中國歷史學家,著有《中國文化與中國的兵》,《西洋文化史綱要》等。雷海宗認為真正的史學不是繁瑣的考證或事實的堆砌,於事實之外須求道理,要以哲學的眼光,對歷史作深刻透徹的了解。
侯外廬(1903—1987),山西平遙人,著名歷史學家。著有《中國古代社會史論》、《中國古代思想學說史》、《中國思想通史》(與杜國庠、趙紀彬、邱漢生合著,五卷)等,著重對歷史做整體研究,在思想史領域取得突出成果,唯物史觀派的代表人物。
吳晗(1909~1969) 原名吳春晗,字辰伯浙江省義烏人。 中國歷史學家,著有《歷史的鏡子》、《史實與人物》、《朱元璋傳》、《胡惟庸黨案考》、《〈金瓶梅〉的著作時代及其社會背景》、《明代之農民》等文,頗受當時史界名流青睞,帶有實用史學的觀念。
黃仁宇(1918——2000)美籍華裔,祖籍湖南長沙,《萬曆十五年》《中國大歷史》《赫遜河畔談歷史》《資本主義與二十一世紀》《放寬歷史的眼界》《十九世紀明代之財政與稅收》。他的「將宏觀及放寬視野這一觀念導引到中國歷史研究里去」從而高瞻遠矚地考察中國歷史的「大歷史」觀,在史學界影響深遠。

❻ 誰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唯物主義思想家

王充是我國東漢時期的一位偉大的唯物主義思想家和無神論者。他在批判當時專的神學迷信中,屬捍衛和發展了先秦以來唯物主義的思想傳統,建立了元氣自然論的唯物主義哲學體系。他的思想成就在我國古代思想史上具有重要的歷史地位。他也被稱為是中國最早的「通明博見」的無神論者。
王充生活的年代,正是東漢政治穩定、生產發展時期。統治者為維護自己的統治,大肆宣傳「君權神授」的「讖緯之說」,宣揚天人感應,用神學化的儒學進行思想統治。王充繼承前輩唯物主義思想家的優良傳統,吸收漢代自然科學成就,寫成《論衡》一書,以元氣自然論批判天人感應的神學目的論。

❼ 歷史上誰創立唯物主義學說

唯物主義學說有很多分類:古代樸素唯物學說、歷史唯物學說、辯證唯物學說、形而上學唯物主義學說等
其中古代樸素唯物主義學說歷史最久:樸素唯物主義 又稱「素樸唯物主義」。用某種或某幾
種具體物質形態來解釋世界的本原的哲學學說。唯
物主義發展的最初歷史形態。它否認世界是神創造的,把
世界的本原歸根為某種或某幾種具體的物質形態,試圖
從中找到具有無限多樣性的自然現象的統一。古希臘哲
學家泰勒斯認為,萬物產生於水,並經過各種變化之後又
復歸於水。中國的「五行說」認為,金、木、水、火、土五種物
質構成世界的本原。印度古代的「四大」說認為宇宙萬物
是由水、風、地、火構成的。這些都是物質第一性、意識第
二性的唯物主義思想的樸素反映,在總體上是正確的。而
且,樸素唯物主義往往和樸素辯證法結合在一起。中國古
代唯物主義在把「五行」當作世界萬物的本原時,還以它
們之間的「相生相剋」的關系來說明世界的聯系和發展。
古希臘哲學家赫拉克利特用「火」來說明世界發展的辯證
景象。他說:「世界是包括一切的整體,它不是由任何神或
任何人所創造的,它過去,現在和將來都是按規律燃燒著
的、按規律熄滅著的永恆的活火。」由於受到社會實踐和
科學發展水平的限制,樸素唯物主義是依據直觀經驗和
比較粗淺的自然知識所作的理論概括,缺乏一定的科學
論證和嚴密的邏輯體系,帶有猜測的成分,帶有直觀的、
樸素的性質。它的產生和發展經歷了奴隸社會和封建社
會,屬於奴隸主民主派和新興地主階級或地主階級進步
階層的世界觀。隨著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和資本主義的
產生,樸素唯物主義就不可避免地為形而上學唯物主義
所代替。

❽ 誰提出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是 唯一的科學的歷史觀

唯物史觀是馬克思運用辯證唯物主義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的偉大發現。
馬克思關於唯物史觀的最初表述,見於《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如他後來所說:「我的研究得出這樣一個結果:法的關系正像國家的形式一樣,既不能從它們本身來理解,也不能從所謂人類精神的一般發展來理解,相反,它們根源於物質的生活關系,這種物質的生活關系的總和,黑格爾按照18世紀的英國人和法國人的先例,概括為『市民社會』,而對市民社會的解剖應該到政治經濟學中去尋求」(《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32頁)。馬克思關於唯物史觀的系統概括,見於他與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識形態》:「這種歷史觀就在於:從直接生活的物質生產出發闡述現實的生產過程,把同這種生產方式相聯系的、它所產生的交往形式即各個不同階段上的市民社會理解為整個歷史的基礎,從市民社會作為國家的活動描述市民社會,同時從市民社會出發闡明意識的所有各種不同理論的產物和形式,如宗教、哲學、道德等等,而且追述它們產生的過程。這樣當然也能夠完整地描述事物(因而也能夠描述事物的這些不同方面之間的相互作用)。」同時指出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根本區別是,「它不是在每個時代中尋找某種范疇,而是始終站在現實歷史的基礎上,不是從觀念出發來解釋實踐,而是從物質實踐出發來解釋觀念的形成」(《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第92頁)。馬克思在早期著作中,對黑格爾概括的「市民社會」,從廣義上解釋為社會發展各個歷史時期的經濟制度,即決定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的物質關系總和。
馬克思發現唯物史觀以後,又回頭用唯物史觀指導歷史研究,先後寫出劃時代的名著《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斗爭》、《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資本論》等名著。正如恩格斯指出的:「馬克思所寫的文章,幾乎沒有一篇不是由這個理論起了作用的。特別是《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這本書是運用這個理論十分出色的例子。《資本論》中的許多提示也是這樣」(《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第697頁)。在實踐的過程中,馬克思檢驗和充實了唯物史觀。他在1859年寫成的《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中強調,生產關系是決定一切社會關系的基本關系,並據此對唯物史觀作了更加完整的經典性表述:「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系,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系。這些生產關系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豎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系或財產關系(這只是生產關系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於是這些關系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2卷,第32~33頁)。

❾ 提出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是唯一的科學的歷史觀的是誰

指出「馬克思主義的唯物史觀是唯一的科學的歷史觀」的人是列寧。在《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如何攻擊社會民主黨人》一文中,列寧指出:「唯物主義歷史觀始終是社會科學的同義詞。唯物主義並不象米海洛夫斯基先生所想的那樣,『多半是科學的歷史觀』,而是唯一的科學的歷史觀。」

在中國,系統傳播唯物史觀的是李大釗。1919年,他在《新青年》第六卷第五、六號上發表《我的馬克思主義觀》,首次提綱挈領地撮述了唯物史觀的要點。接著,又先後發表了《由經濟上解釋中國近代思想變動的原因》、《史觀》、《馬克思的歷史哲學與理愷爾的歷史哲學》、《唯物史觀在現代史學上的價值》、《研究歷史的任務》、《史學要論》等闡釋唯物史觀的名篇。特別是《史學要論》,更加精闢、透徹地論述了唯物史觀對歷史研究的指導作用,並針對中國當時還沒有一部以唯物史觀為指導的史學著作,呼籲人們用唯物史觀對中國歷史進行「改作或重作」。
在李大釗的倡導下,蔡和森、鄧初民嘗試用唯物史觀敘述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分別撰寫了《社會進化史》和《社會進化史綱》。最先用唯物史觀對中國歷史進行全面「改作和重作」的是郭沫若。他這樣做的目的是:「我主要是想用辯證唯物論來研究中國思想的發展,中國社會的發展,自然也就是中國歷史的發展。反過來說,我也正是想就中國的思想,中國的社會,中國的歷史,來考驗辯證唯物論的適應度。」(《沫若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第312頁)基於上述主張,他依據唯物史觀基本原理,在1928年—1929年撰寫了一系列關於中國古代社會歷史進程和發展階段的論文。這些論文於1930年匯集成專著《中國古代社會研究》出版,成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史學的開山和奠基之作。

❿ 法國大革命開始時的歷史學家的唯物史觀是什麼樣的

按照思想史的發來展規律,唯物源史觀的形成也是一個歷史的過程。在十八世紀法國唯物主義和社會歷史觀中就包含許多唯物史觀的思想要素,如從法國大革命時起就有一些歷史學家(梯葉里、基佐、米涅、梯也爾)在總結當時的事變時,認為階級斗爭是了解全部法國歷史的鑰匙,力圖用「實際利益」、「經濟狀況」或「財產關系」來說明社會政治制度、階級斗爭、宗教斗爭等社會現象,但他們並不能真正科學說明「經濟狀況」或「財產關系」的內在聯系,不能說明階級矛盾的經濟根源以及階級斗爭的本質和作用,因而他們對歷史的認識還沒有奠定在科學的基礎上。

閱讀全文

與唯物歷史學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