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中考歷史的基礎知識

中考歷史的基礎知識

發布時間:2021-02-07 00:17:27

⑴ 中考歷史 考什麼

答:1 基礎框架要理清,保證主觀題能在最快速度找到書上的知識點,這個主要就版是目錄的大框架和里權面一節節的小框架
2 基礎知識還是要背的,具體書可以不背出但要看熟(有時間的話把書完整看一遍,有個大概的印象),細節(比如說時間)還是應該注意一下,全開卷的話可以避免把時間浪費在客觀題上,半開卷的話也可以拿到細節分
3 選擇題(客觀題)中考細節一般不會很多(各地事情不同)
4 審題(尤其是主觀題),開卷一般會採取比較靈活的形式,也會有例外,比如用比較大的基礎題(這種比較簡單,但抄寫量大)。靈活的題目一定要弄清問什麼,尤其要看清材料,基礎知識寫完的基礎上就抄材料,如果找不到,就直接從材料里找,中考的話,出卷比較規范,質量高的卷子一般不會有無用信息。基礎題,要答的規范,全面,這個主要就是對書的熟練程度
5 答題,寫標號,因為一般是踩點,所以不用照書抄,可以簡練一下,但也不要里書本語言太遠,以免給老師留下不好印象,這樣給分比較清晰,覺得有寫錯里的話,有空間的話可以不劃掉,不然第一浪費時間,也會使卷面不整潔,而且有可能你劃掉得是一個踩分點。

⑵ 中考歷史該怎樣復習啊

答:一、 調整心態不溫不火。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面臨中考的時候或多或少都會有些版緊張和壓力,這里權所說的調整心態首先是老師不要過於緊張,要按部就班循序漸進地進行教學,最忌諱貪多求快,欲速則不達。然後是調整學生的心態,現在的教育大氣候對家長和學生的影響很大,大部分的家長對學生的中考比較重視,都想進重點高中重點班,所以家長就給孩子施加太大的壓力,導致睡眠不足,體力不支,精神過度緊張,渾渾噩噩,這樣的狀態怎麼能有利中考呢?所以教師要利用時間幫助學生調整心態,穩中求勝。
二、 制定目標合情合理 。基於面臨中考,目標也要明確,想要
學生在考試中達到什麼樣的成績,包括優秀率及格率平均分。還有中考前在教學中要培養學生哪些方面的能力,我認為當務之急是注重培養學生的中考應試能力,從演繹推理到歸納總結,從綜合分析到答題技巧,教師也要幫助學生明確目標,本學科要達到什麼樣的成績才不會影響升學整體效果。

⑶ 如何搞好歷史中考復習

復習課的特點
復習課與新授課不同,復習課有三大特點:其一是復習課的教學任務是:復習鞏固所學知識,實現知識系統化,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實現知識的遷移和深化,拓展學生知識面,落實高層次目標,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去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其二,復習方法須有新穎性,不能老調重彈,把復習課上為重復課。復習課教師要善於標新立異,給學生施以新異刺激,以激發學生的復習興趣。其三,復習課要精講多練,講練結合,詳略得當,講清重點、難點和缺點,以提高復習效率。
初中歷史復習常面臨的問題是: 一是復習課如何避免同新授課的簡單重復;二是如何突出重點,又避免掛一漏萬;三是如何避免陷入難題怪題的怪圈。在復習課時,我們可以避免常規的做法,即教師先引領復習,學生強化訓練,最後達標檢測的模式,可以先進行檢測,針對學生出錯多的地方,通過設計問題等方式讓學生自我完善,然後教師重點點撥和梳理,形成知識網路,然後再進行達標測試。

從歷年中考歷史試題談歷史復習
從歷年的中考歷史試卷分析看,難度較大的題對學生的考試成績影響並不大,從試題的難易程度來看,在歷史復習過程中,一定要搞好歷史基礎知識的復習,中考歷史試題逐漸從客觀性試題向主觀性試題轉化,在搞好歷史基礎知識復習的同時,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不要只強調答案有幾條,只要把要點答全即可,查閱近2~3年的中考歷史試題,今年一般不再考,對此,要掌握近幾年中考信息、試題題型,復習時對學生加以引導。

歷史復習過程中學科能力的培養
歷史在中考各門功課中占據分數不是很高,因此不可能把大把的時間反正歷史的復習上,因此,更要講究效率與方法,不僅要會看書,學會歸納,從而理清線索,將知識點,考點融會貫通,同時掌握一定的答題技巧。培養學生構建歷史學科體系的能力。歷史學科知識體系是由歷史知識,歷史線索構成的一個有機系統的整體,它反映歷史概念的相互聯系,歷史運動過程,歷史階段特徵和歷史發展規律。構建歷史學科知識體系首先從知識要素開始。知識要素是最基本的單位,知識點由若干個知識要素構成。
一要會看書。中考歷史內容廣泛,涉及世界和中國的古、近、現代歷史,死記硬背那些條條框框,乾巴巴的歷史知識,不如從宏觀的角度把握,則事半功 倍,這里要求的學生會看書,是融會貫通地看,而不是走馬觀花似地瞧:1.看標題,目的是為了尋找線索,了解每一課的結構;2.看標題的提示,尋找課本中需 要掌握的基礎知識點;3.看課內和課後思考題,尋找答案或者從課內得到一些啟示,同時還應該做到邊看、邊劃、邊問、邊寫,看內容,劃知識點,找疑問,寫出 疑問來,這是對學生復習時的基本要求。
二要善於歸納。歸納是指將眾多的或零散的歷史知識,按其同類進行梳理,可長可短,並不一定非依賴老師。成績好的學生很大程度上表現在善於「自得 其法」 上面,歸納的好,條理清晰,棄繁就簡,效果自然就不尋常。
三要理清線索,要求學生在看書時,通過對課本的歸類,理出課本內容的縱橫線索,形成知識網路,這種網路可以是整個中國歷史世界歷史,也可分階 段地整 理知識網路。
四要巧答題目。答題時 審清題目很重要,避免粗心大意,過於緊張而顧此失彼,答題要緊扣題目簡明扼要,同時注意規范化、時序化。最後建議在寫歷史小論文時,在行文之前和行文中, 應該始終注意:1.觀點明確,論述集中,不泛泛而談;2.聯系史實,詳略以說明觀點為度;3.文字通順,條理清晰,結構要合乎邏輯。

正確處理歷史復習中的三大關系
1.重點、難點與知識面的關系
復習應抓住重點,突破難點,但在復習中只注意「點」而不注意麵,也不利於學生對知識的點面把握,要處理好點和面的關系須做到下列兩個方面:
①注意復習的廣度。對教科書上的每一知識點應逐一學習,特別要重視那些易為人們所忽視的所謂「非重點內容」。在單元復習結束時,引導學生對知識進行歸納,用列表或圖示的方法列出該單元的知識結構網路。②注意對重點的復習和難點的突破。為切實提高復習效率,應在照顧全面的同時,必須克服事無巨細平均用力的做法,高度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要突出重點,必須從全方位、多層次、多視覺去剖析某個重點,不遺餘力地講深挖透,直至揭示其內核和本質。
2.教與學的關系
中考復習既要有教師的積極性,也要有學生的積極性;既要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教學調控職能,以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其學習的主動性,使教與學始終能夠處於最佳結合狀態。在教的同時,要加強指導學法,培養自學能力。要求教師:①引導學生轉變傳統的學習觀念,變被動機械地單純接受教師的灌輸為主動地探究未知的歷史問題的本質,反對死記硬背,不求甚解的不良學習行為②對學徒進行必要的學法指導,采章節復習、單元復習法。
3.講、練、評的關系
講、練、評是復習教學的三個重要環節,缺一不可。總復習階段由於歷史科內容廣,復習任務重,課時緊,講課往往犯「滿堂灌」的毛病。而強化訓練往往陷入「題海的誤區」,對於大量的練習,有些教師只是將參考答看似增大了復習課的密度,但學生始終處於被動狀態,不利於調動復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我們提倡:
①精講。講授法仍是教師在課堂上處理教材的主要形式,但決不是泛泛地重復教材,而應力爭講出新意,提倡精講就是要求教師把力用在刀刃上,開思路,促理解,啟思維,供範例,達到消化教材,深化教材,理解教材之案,公布出來,讓學生自己核對,這三種現象必須加以糾正,因「滿堂灌」的講課方法,目的。
②精練。「練」是檢查學生對所學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和培養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師進行信息反饋、了解教學成效,改進教學方法的有效途徑,「練」應貫穿於教學的各個環節並與精講有機結合,但是「練」要適度,要有針對性,有目的性,求質不求量,切忌次數頻繁,題海戰術,猜題押寶,抄題拼卷,無章無序,無計劃,無目標的考試。
③認真批改,精心講評。一次高質量的講評課,其效益往往超過多次單純的書面練習。要求教師:准備要充分。每次考試後,教師應認真地出考試分析,對不同內容、不同題型、不同層次能力要求和不同解題方法上存在的突出問題、普遍問題、個別問題,做到心中有數,從而設計出解決問題的方案。對學生每次考試的成績都要登記造冊,知其進退,因材施教。講評要及時,重點歸納考試中暴露出來的突出問題,並有針對性地剖析導致錯誤的根源,教給糾正和克服失誤的對策,評評時不能簡單地對答案,應力爭一題多練,引導學生擴展思路,縱橫聯系,舉一反三,深化復習。結合具體試題及學生答題狀況有機地講解解題思路和解題技巧。

關注社會熱點,提高學生運用知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中考以能力立意,鼓勵學生以整體的觀點分析各種歷史現象的本質和規律。在復習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把基礎知識和當前的熱點問題、社會生活結合起來,多角度多層次地分析,特別是要注意選擇恰當的切入點。要引導學生關注生活、關注現實、關注科技、關注環保。拓寬視野,把在現實政治、經濟生活中獲取的新觀念、新理論、新信息和所學知識相結合,運用相關知識分析認識這些新的實際問題,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熟練中考題型的解題方法,抓好單元訓練,穿插專題講座,同時注意圖、文、表的綜合運用,並在教學常規和考試中體現。

⑷ 中考歷史知識點

2010年中考歷史復習資料

[1]
閉關鎖國與對外開放比較表




放 時間 表現 歷史作用
漢朝 絲綢之路 成為東西方經濟文化交流的橋梁
造紙術的外傳 造紙術傳播到世界各地,促進了文化的交流和教育的普及,深刻地影響了世界文明的進程。
唐朝 遣唐使 對日本的生產、生活與社會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
鑒真東渡 對中日經濟文化交流做出了傑出貢獻。
玄奘西行 第一個系統地將天竺的佛教、歷史、地理、風土人情等記錄下來並介紹到了中國,促進了中外經濟文化交流。
宋朝 指南針傳入歐洲 為環球航行和新大陸的發現提供了重要條件
明朝 鄭和下西洋 加強了中國與亞非各國人民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和友好來往,推動了華僑移居南洋,促進了南洋地區社會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後 1980年,我國在深圳、珠海、汕頭、廈門設立經濟特區,作為對外開放的窗口。 有力推動了我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進程。
任何一個民族、一個國家,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先進科學技術。-----鄧小平




清朝

嚴格限制對外貿易 雖有防禦西方殖民勢力的一面,但同時給中國社會帶來了嚴重的惡果。它限制了我國對外貿易和航海事業的發展,阻礙了中外文化的交流。閉關自守最終不能扭轉中外力量的對比,不能從根本上抵擋殖民勢力的侵略,反而進一步導致閉塞、停滯、倒退,使中國更加遠離世界發展的潮流。

[2]
中國近代化的探索歷程
三個階段 名 稱 領導者 歷史作用
學習西方軍事器物
洋務運動 洋務派(恭親王
奕欣、曾國藩、
李鴻章、左宗棠) 洋務運動沒有使中國富強起來,但它引進了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使中國出現了第一批近代工業企業,在客觀上促進了中國資本主義發展,推動了中國近代化的進程。

學習西方政治制度 戊戌變法 康有為、梁啟超 戊戌維新在社會上起了思想啟蒙作用

辛亥革命
孫中山 清朝的統治在辛亥革命的浪潮中崩潰,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終於結束。民主共和國的觀念日益深入人心。
學習西方思想文化
新文化運動
陳獨秀、胡適 新文化運動激發了廣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熱情,促使人們沖破封建思想的羅網,探索救國救民的新出路,在近代中國掀起了一場思想解放的風暴。

[3]
西藏與中央政府關系簡史
歷史時期 主要事件及影響
唐朝 文成公主入藏與松贊干布聯姻,奠定了漢藏密切交往的基礎。
清朝 1727年,清朝開始設立駐藏大臣,作為中央政府的代表長駐西藏,同達賴、班禪共同管理西藏。
新中國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解決西藏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4]
新疆與中央政府關系簡史
歷史時期 主要事件及影響
漢 公元前60年,西漢王朝在西域設置西域都護府,這是今新疆地區正式歸屬中央統轄的開始。
清朝 清朝平定大小和卓叛亂,重新統一新疆,促進了維吾爾族同中原地區的交流,對鞏固西北邊疆起到了重大作用。設伊犁將軍,加強中央對邊疆和少數民族地區的管轄。
1876年,左宗棠收復新疆。根據左宗棠的建議,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設立行省。
新中國 解決新疆問題的基本方針是:實行民族區域自治。

[5]
台灣與中央政府關系簡史
歷史時期 主要事件及影響
明末清初 鄭成功從荷蘭殖民者手中收復了台灣。
清朝 中日《馬關條約》中規定: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島給日本。
新中國
(進入改革開放新時期後) 鄧小平從維護祖國和中華民族根本利益出發,創造性地提出了「一國兩制」的偉大構想。「一國兩制」,是指在一個中國的前提下,我們國家的主體部分堅持社會主義制度,台灣、香港和澳門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作為特別行政區仍然保持資本主義制度。「一國兩制」,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指明了前景。

[6]
中國近代屈辱史
戰爭 簽訂的條約 條約的主要內容 影 響

片中
戰英
爭 中英《南京條約》(中國近代第一個不平等條約) 開放廣州、廈門、福州、寧波、上
海為通商口岸;中國賠款2100萬
銀元;割讓香港島給英國;英國商
人進出口貨物繳納的稅款,中國須
同英國商定。 中國的國家主權
和領土完整遭到
破壞,開始淪為
半殖民地半封建
社會。

午中
戰日
爭 《馬關條約》(《南京條約》以來最嚴重的不平等條約) 清政府割遼東半島、台灣、澎湖列
島給日本;賠償日本軍費白銀2億
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
為通商口岸;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
開設工廠等。
大大加深了中國的
民族危機及半殖民
化程度。

侵八
華國
戰聯
爭軍

《辛丑條約》 清政府向各國賠償白銀4.5億兩,
以海關等稅收作擔保,分39年還
清,本息共計9.8億兩;劃定北京
東交民巷為使館界,允許各國駐兵
保護,不準中國人在界內居住;清
政府保證嚴禁人民參加反帝活動;
清政府拆毀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線設防的炮台,允許列強各國派兵駐扎北京到山海關鐵路沿線要地。
清政府完全成為西
方列強統治中國的
工具,變成了「洋
人的朝廷」,中國完
全淪為半殖民地半
封建社會。

[7]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三次重要會議
會議名稱 時間地點 內容 歷史作用
中共一大 1921年上海 宣告了中國共產黨的領導 中國革命的面
目煥然一新。

遵義會議
1935年遵義 確立了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 是黨的歷史上
一個生死攸關
的轉折點。

11屆三中
全會
1978年北京 確立了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指導思想;做出把黨和國家的工作重點轉移到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上來的和實行改革開放的偉大決策;形成了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集體 。 是我國社會主
義現代會建設
史上的偉大轉
折。

[8]
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重要戰役
戰役名稱 發生時期 歷史意義
南昌起義 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時期 打響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
飛奪瀘定橋 新民主主義革命興起時期(長征途中)
百團大戰 抗日戰爭期間 抗戰期間中國軍隊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
劉、鄧大軍挺進大別山 解放戰爭期間 揭開了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略進攻的序幕
三大戰役(遼沈、淮海、平津)
解放戰爭期間 三大戰役是人民解放戰爭中最激動人心的戰略大決戰。
渡江戰役 解放戰爭期間 宣告了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覆滅

[9]
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比較表
歷史事件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革命目的 剝奪王權,保留王位 為民族獨立而戰 為爭取「民主」「共和」而戰
重要文件(內容
提要) 《權利法案》(限制國王的權利,保護國會的權利) 《獨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 《人權宣言》(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財產權是人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
制定機構 國會 大陸會議 制憲會議

歷史作用 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使英國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並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同時,迅速波及其他歐州國家,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被譽為「歐洲范圍的革命」。 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國家的獨立,推動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徹底摧毀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廣為傳播,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10]
三次科技革命比較表
名稱 開始時間 發明者 主要發明(成果) 標志(意義)

第一次
科技革命
18世紀
60年代 哈格里夫斯 珍妮紡紗機(真正近代意義上的機器)
人類進入
蒸汽時代
瓦特 改進了蒸汽機
史蒂芬孫 火車機車(以「蒸汽機」為動力機)
第二次
科技革命 19世紀
70年代 愛迪生 電燈、留聲機、蠟紙、油印機等2000多項發明 人類進入
電氣化時代
卡爾?本茨 汽車(以「內燃機」為動力機)
萊特兄弟 飛機(以「內燃機」為動力機)
第三次
科技革命 20世紀
四五十年代 電子計算機應用、生物工程、航空航天技術 人類進入信
息化時代
[11]
美國歷史上的三位著名總統
總統 歷史背景 主要貢獻

華盛頓
獨立戰爭 在美國獨立戰爭中,擔任大陸軍總司令,領導美國人民取得了民族獨立;1789年,當選美國第一任總統,連任兩屆總統後,放棄了繼續擔任總統的權利,開創了民主政治的先河。

林肯

美國內戰(南北戰爭) 1860年,當選為美國總統,同情黑人的悲慘處境,反對並希望逐漸廢除野蠻的奴隸制度。南北戰爭期間( 1862年),先後頒布了《宅地法》、《解放黑人奴隸宣言》兩個重要法令,大大調動了人民群眾和黑人奴隸的積極性,扭轉了戰局,使南方軍隊徹底陷入了絕境。
羅斯福 1929---1933世界經濟大危機;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3年就任美國總統後開始實行以《全國工業復興法》為核心和基礎的新政。「新政」是美國資本主義的一次自我調節,開創了資產階級政府大規模干預經濟生活的先河,進一步提高了美國國家資本主義的壟斷程度,是資本主義發展史上的一個里程碑。「新政」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使美國度過了危機。

[12]
世界發展趨勢回顧與展望
時間 世界各地區文明交往的特點 代表性事件
古代
世界 世界各個地區相互隔絕,孤立發展,世界各民族各地區的交往方式有暴力沖撞、也有和平交流。 亞歷山大東征(暴力沖撞)
馬可?波羅來華(和平交流)
近代
世界 歐洲許多冒險家,通過海外探險,開辟新航路,將世界各個地區連成一體。 哥倫布發現美洲新大陸;
麥哲倫首次環球航行
當今
世界 隨著高科技的迅速發展,尤其是交通與交往手段的發展,世界走向全球化,人類進入「地球村」時代。 經濟全球化,世界各國相互依存,相互競爭;全球性經濟組織、跨國公司進一步發展。
[13]
如何評價歷史人物
評價歷史人物的方法 評價歷史人物的評卷標准

關鍵在於:史論結合,有理有據。同時應當注意:應將歷史人物置於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進行評價;應抓住歷史人物歷史活動的主要方面進行評價;應把評價的重點放在歷史人物對歷史進程的影響上。 (滿分10分):第一層次,沒有答題或完全離題,得0分;第二層次,有史無論,簡單羅列史實,但未用自己的語言進行評述,得1—4分;有論無史,只談自己的觀點,沒有用史實加以證明,得1---4分;第三層次,有史有論,且史論基本准確合理,但在知識和認識上有少量錯謬,或條理不夠清晰,邏輯上不夠嚴密,語言上不夠優美,得4--- 7分;第四層次,史論結合,史實准確,論述合理,條理清晰,邏輯嚴密,文辭優美,有自己的觀點,並與具體史實相結合,得7---10分。如學生語言富有個性魅力,觀點有獨到創新之處,可酌情加1---2分,但總分不超過10分。




皇 [正面][史:如何統一中國]秦始皇是我國歷史上第一位皇帝,他順應歷史潮流,滅六國,統一中國,[論:統一中國的意義]結束了諸侯長期格局混戰的局面,符合人民的願望;[史:如何鞏固統一]他建立了君主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統一文字、貨幣、度量衡等,[論:鞏固統一的意義]鞏固了統一,促進了各地區各民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通過統一戰爭,擴大了疆域,使秦朝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國家。[論:肯定]秦始皇對我國歷史發展作出了巨大貢獻,產生了巨大影響。//[反面][論:否定]但他又是個殘暴的皇帝,[史:秦始皇的暴行]他廣建宮殿陵墓,浪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影響了人民正常的生產和生活;他還制定殘酷的刑法,使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他焚書坑儒,鉗制了思想,摧殘了文化。




帝 漢武帝統治期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推進大一統格局。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政治上:採納大臣主父偃的建議,頒布「推恩令」,削弱封國勢力;加強監察制度。在中央設司隸校尉,在地方在13個州部設刺史。軍事上:出擊匈奴,解除匈奴的威脅。在與少數民族地區的交往方面:派張騫兩次出使西域。在對外交往方面:開拓了絲綢之路。總之,漢武帝統治期間,中央集權空前加強,大一統帝國得到了進一步鞏固和發展。





唐太宗統治期間,知人善任,虛心納諫,唯才是舉,同時認真吸取隋朝興亡的經驗教訓,在政治、經濟、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政治上,唐朝沿襲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三省中,中書省替皇帝起草政令,門下省負責審核,最後交由尚書省執行。尚書省下設有六部,分管具體政務。經濟上,在賦役制度方面,唐朝減少百姓服勞役天數,並規定可用交納實物的方式代替賦役,使人身束縛逐漸鬆弛。法律上,唐朝在《隋律》的基礎上,多次修訂法令。《唐律疏議》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部完備的法典,在歷史上對亞洲各國產生了重大影響。在對待國內民族關系方面,實行開明的民族政策,西北各部尊稱唐太宗為他們共同的君主「天可汗」。綜上所述,唐太宗統治期間,政治比較清明,經濟得到恢復和發展,國力增強,被譽為「貞觀之治」。




頓 華盛頓在美國獨立戰爭中當選大陸軍總司令,領導美國人民,贏得獨立戰爭的勝利。1789年,他當選為美國歷史上第一任總統,四年後再度當選美國總統。華盛頓是美國歷史上一位偉大的政治家、軍事家,在美國獨立戰爭和建立共和國的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領導作用,他的內政和外交原則對美國歷史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將國家利益、民族利益置於個人幸福之上,堅持民主,不貪戀個人權利,他的高尚人格是後人學習的榜樣,無愧於「國父」的稱號。




侖 拿破崙通過霧月政變建立了執政府,在他當政期間,頒布了《拿破崙法典》,進行一系列對外戰爭。《拿破崙法典》是資產階級國家的第一部民法典,它的立法精神和原則為後來許多歐洲國家借鑒和效仿。拿破崙統治時期,正是歐洲社會從中世紀向近代過渡的重要階段,他用刺刀加速了這一過程,使法國大革命的成果通過暴力被推廣到他所征服的歐洲國家。拿破崙戰爭也威脅了歐洲所有國家的主權,侵犯了別國人民的利益,遭到各國聯合抵抗。
[14]
古今中外重大歷史事件及其意義(標志)一覽表
歷史事件 意義(標志著什麼)
《辛丑條約》的簽訂 清政府完成成為西方列強統治中國的工具,變成了「洋人的朝廷」
公車上書 戊戌變法運動拉開了序幕
1912年中華民國臨時政府成立 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結束了
「五四」運動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開始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 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已經取得偉大勝利
南昌起義 中國共產黨開始創建人民軍隊,獨立領導武裝斗爭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開辟 中國共產黨開始探索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這一正確革命道路
紅軍三大主力在甘肅會寧會師 二萬五千里長征勝利結束
九一八事變 中國開始局部抗戰
七七事變(盧溝橋事變) 中國開始全民族抗戰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 國共兩黨第二次合作初步形成
渡江戰役 延續22年的國民黨政權的覆滅
《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頒布 土地改革運動在農村開始了
1956年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 社會主義制度建立,我國開始進入社會主義初級階段
11屆三中全會的召開 我國從此走上了改革開放、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正確道路
1776年《獨立宣言》的發表 美國誕生
1781年約克鎮戰役英軍投降 美國獨立戰爭勝利結束
1789年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 法國大革命的開始
蒸汽機的發明和應用 人類進入了「蒸汽時代」
電力得到廣泛應用並取代蒸汽機成為工業生產和社會生活的主要能源
人類社會從「蒸汽時代」跨進了「電氣時代」
電氣化和鋼鐵時代的到來 現代工業的崛起
《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蘇維埃政府---人民委員會成立 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誕生了
《慕尼黑協定》 綏靖政策達到頂峰
德國閃擊波蘭 二戰爆發
英法對德宣戰 二戰全面爆發
德國進攻蘇聯 二戰進一步擴大
日本偷襲珍珠港 二戰達到最大規模
《聯合國家宣言》的發表 國際反法西斯統一戰線最終形成,正義力量攜手聯盟
諾曼底登陸 歐洲第二戰場的開辟
1945年5月8日德國投降 歐洲戰事以反法西斯聯盟的勝利而宣告結束
歐盟成立 歐洲正朝著經濟政治一體化目標邁進
「杜魯門主義」 美蘇冷戰正式展開
北約和華約的建立 以美蘇為首的兩大軍事政治集團對峙局面的形成
蘇東(蘇聯及部分東歐國家)巨變 兩極格局的結束

[15]
古今中外「八字方針」一覽表
漢武帝推行大一統措施,在思想上採納董仲舒的建議 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五四運動中提出的口號之一是 外爭國權,內懲國賊
長征精神是中華民族什麼精神的集中體現 百折不撓,自強不息
西安事變中,張學良、楊虎城提出的主張是 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結果是 剝奪王權,保留王位
世界各民族各地區文明交往的方式是 和平交流,暴力沖撞
杜魯門主義具體指的是 遏制蘇聯,稱霸世界
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世界經濟發展的特點是 相互依存,相互競爭

⑸ 中考歷史的重點是什麼

從近幾年的中考歷史試題來看,基礎題所佔比例較大,突出考查學科的基礎知識,而大部分基礎知識來源於課本。因此,復習的第一步要以課本為主,打牢基礎,決不能舍本求末。那麼,在復習中怎樣掌握基礎知識呢?

1.熟悉課本,善於讀書。讀書也要講究技巧,而不是走馬觀花似的瞧。具體方法是先讀目錄,分清教材有哪幾個單元,每個單元的中心內容是什麼,每個單元有哪幾篇課文,這些課文之間有什麼聯系?其次要注意課文中有哪些歷史圖片、地圖和文字資料,這些圖片和資料中包含了哪些信息,課後的思考題應如何回答?做到知道哪些問題在第幾冊、第幾章、第幾節。例如:中國歷史第三冊第十二課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共包括南昌起義、秋收起義、井岡山會師三個子目錄,這三個子目錄概括了這一課的主要內容,掌握了這三個子目錄,這一課的內容就大體掌握了,考查到相關的知識點時,就會迅速快捷地定位於此。

2.重視課堂45分鍾。做到認真聽課,關注老師多次強調的內容,因為這些內容往往是被反復考查的重點,有些內容是老師根據教學大綱和考試綱要精心揣摩出來的,決不能放過。此外,同學們應抽時間理解記憶基本知識點,這樣可以減少翻書的時間,提高答題速度。

構建知識體系

開卷考試更加註重對能力的考查。2007年中考歷史材料解析題和問答題共佔了25分(滿分40分),如果心中的知識是一盤散沙,想在中考中具有應變能力,那是天方夜譚。因此,為了把知識學活,用活,第二步的任務主要是結合課本,比較對照,重新組合教材,「縱橫」串聯地歸類知識,形成知識網路。

(一)理清線索。如:世界近代史中重要的資產階級革命可歸類:1640-1688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1775-1783年美國獨立戰爭;1789-1794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1861-1865年美國內戰;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這就是「橫」的聯系。再如:中國近代史中,資本主義對中國的侵略和中華民族的抗爭就可以「縱」向串聯歷史知識,如下:

1.外國資本主義的侵略:(1)鴉片戰爭《南京條約》;(2)第二次鴉片戰爭;(3)甲午中日戰爭《馬關條約》;(4)八國聯軍侵華戰爭《辛丑條約》。

2.中國人民的反抗斗爭:(1)太平天國運動;(2)義和團運動;(3)戊戌變法;(4)辛亥革命。

(二)善於比較。如:比較19世紀60年代俄國、日本的改革;將19世紀末出現的日本明治維新與中國的戊戌變法進行聯系,從改革的背景、性質、內容、作用、局限性等方面比較,明白為什麼一個成功、一個失敗。

此外,還有以時間為基點的知識串聯,如:《辛丑條約》、辛亥革命、共產黨的成立、「九一八」事變的年代分別是:1901年、1911年、1921年、1931年。總之,歷史事件之間是互相聯系和前後相承的,縱橫串聯十分重要,既可以鞏固基礎知識,又可以加深對知識實質的理解。

解題訓練

近年的教育改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注重學生能力的培養。歷史教材和中考試題都十分注重對學生研究能力的考核,從這幾年的試題內容看,已從單純的記憶型向研究型、開放型轉變。在2007年的中考歷史評卷中發現,有些同學不會閱讀,不會審題,不會識圖,語言表達能力差,失分較多。因此,必須進行針對性的強化訓練。要做典型試題,如近年的中考題,熟悉一下題型。解題時,必須要讀懂題意,抓住「題干」和題中的關鍵字,理清題目考查的是哪一階段的知識點。如選擇題可運用直選法、排除法、分析法進行選擇極為有效。問答題是一種多功能的題型,中考歷史問答題在朝開放性方向發展,難度略有偏高。解題時,要仔細審題,理清考查的知識點,審出「題眼」,即原因、標志及意義之類的關鍵詞語;答題要緊扣題目,簡明扼要,避免重復啰唆。只有掌握了方法,才能在解題時多角度地理解題意,拓寬解決問題的思路,才能在考試中充分發揮自己的潛力。

⑹ 初三歷史基礎知識

初三上冊歷史復習要點

第一課:人類的起源(見世界史上冊第一課 2-3頁)。
1人類從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發展而來(人類的起源);南方古猿屬於「正在形成中的人」(南方古猿的性質);約三四百萬年前形成(人類形成的時間)。中國的北京人和元謀人屬於晚期猿人。直力行走是人類進化史上具有決定意義的一步。世界人種有黃種、白種、黑種人,人種之間沒有高低貴賤之分。

第二課:古代文明(古代埃及,巴比倫,印度) (世界史上冊第二課 7-12頁)。
2,公元前3000年初步統一的埃及國家建立起來,金字塔是埃及國王的陵墓;漢謨拉比法典的制定者是:古巴比倫國王漢謨拉比,漢謨拉比法典的實質是:維護奴隸主利益,漢謨拉比法典的地位是:世界上現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古代印度種姓制度一覽表

等級名稱 社會階層 職責義務
1婆羅門 祭祀、貴族 掌握神權 統治階級

2剎帝利 國王、武士、官吏 把持國家軍事和行政大權
3吠舍 農民、牧民、手工業者、商人 向國家納稅,向神廟上供,供養第一二等級 被統治階級
4首陀羅 被征服者、貧困破產失去土地的人 幾乎沒有權利,受奴隸主階級的剝削和奴役,干最低賤的職業

第三課:古代希臘和羅馬(見世界史上冊第三課 14-19頁)。
3古代希臘是西方文明的發源地,伯利克里當政期間,雅典奴隸主民主政治發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公元前509年,羅馬建立共和國,屋大維在公元前27年建立羅馬帝國,帝國延續了500年。476年,西羅馬帝國滅亡,西歐的奴隸社會結束。現代奧林匹克運動會開始於1896年,起源於希臘雅典。

第四課:日本大化改新和阿拉伯的伊斯蘭教(見世界史上冊第四課 24-26頁)。
4日本大化改新學習中國隋唐制度,時間:七世紀中期;領導者:孝德天皇;內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權的天皇制封建國家,以才選官;經濟上:把貴族土地收歸國有,部民轉為國家公民,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意義(影響、評價):日本大化改新是日本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
A.阿拉伯人民渴望建立統一的國家,穆罕默德創立的伊斯蘭教應運而生;B 622年,穆罕默德創立伊斯蘭教,在麥地那建立起政教合一的國家,622年是伊斯蘭教歷元年;C 632年,阿拉伯半島已基本統一。

第五課:西歐等級制度和早期資產階級的出現(見世界史上冊第五課 29-31頁)。
5.8世紀前期,查理·馬特改革,確立了西歐的封建制度,西歐封建社會等級制度的特點是: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教皇和教會不僅是西歐最大的土地所有者,還是西歐封建制度的精神支柱。資產階級的出現:市民階級——手工業者和商人、銀行家——富裕商人和銀行家——早期資產階級。
第六課: 希波戰爭,亞歷山大東征,羅馬帝國(見世界史上冊第六課 36-38頁)。
6.希波戰爭發生在公元前5世紀;交戰的雙方分別是:希臘和波斯帝國;結果是:希臘獲勝。
亞歷山大東征的結果是:最遠達到印度,建立起地跨歐亞非三洲的亞歷山大帝國,定都巴比倫。如何理解亞歷山大東征:亞歷山大東征雖然給被征服地人民帶來了災難,但它使希臘文化傳播到東方,東方文化也滲入希臘文化,促進了東西方文化的交流。
到2世紀,(相當於中國東漢時期)羅馬帝國地跨歐亞非三洲,地中海成為它的內湖。

第七課:古代文明的交流(見世界史上冊第七課 41-43頁)。
7阿拉伯數字是印度人發明的,後來,阿拉伯人對它加以改造,把它傳播到西方。義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寫有《馬可·波羅行紀》一書,記述了他在東方的經歷和見聞。

第八課:古代文化(文字,宗教) (見世界史上冊第八課 46-50頁)。
8公元前3000年左右,古代埃及人創造了象形文字,同一時期,蘇美爾人創造了楔形文字
世界三大宗教一覽表
產生時間 發源地 創始人 經典
佛教 公元前6世紀 古代印度 喬達摩·悉達多
基督教 公元1世紀 巴勒斯坦一帶 《聖經》
伊斯蘭教 公元7世紀 阿拉伯半島 穆罕默德 《古蘭經》
世界三大宗教成為世界性宗教的原因:A 三大宗教的教義迎合了深處苦難中的下層人民精神上的需要,B 統治者的利用、提倡、扶持。
耶路撒冷被猶太教、基督教、伊斯蘭教視為「聖地」

第九課:古代文化(文學,科學,建築) (見世界史上冊第九課 51-53頁)。
9《荷馬史詩》是古希臘著名的英雄史詩,它再現了古代希臘社會的圖景,是研究早期希臘社會的重要史料,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俄底浦斯王》是古希臘悲劇作家索福克勒斯的代表作品。《天方夜譚》是阿拉伯民間故事集,描繪了阿拉伯帝國豐富的社會生活,代表作有《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阿拉丁和神燈》。古希臘科學家阿基米德以發現杠桿定律和浮力定律而聞名,「給我一個支點,我將撬動整個地球」是阿基米德的名言。麥加大清真寺(圖片)位於今天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城中心,是伊斯蘭教的第一大聖寺。巴黎聖母院(圖片)是巴黎最古老、最高大的天主(基督)教堂。

第十課:文藝復興和新航路的開辟(見世界史上冊第十課 58-62頁)。
10文藝復興開始於義大利,詩人但丁是文藝復興的先驅,長詩《神曲》是她的代表作;畫家達·芬奇是文藝復興中涌現出的傑出人物,他的代表作有《蒙娜麗莎》、《最後的晚餐》,充分體現了人文主義精神。英國的莎士比亞是文藝復興時期的一位文學巨匠,他的代表作有:《羅密歐和朱麗葉》、《哈姆雷特》;文藝復興的意義:推動了歐洲文化思想領域的繁榮,為歐洲資本主義社會的產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礎。
新航路的開辟:1492年,哥倫布率船隊橫渡大西洋,到達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新航路的開辟得意義:世界各大洲之間交往日益密切世界開始連成一個整體,歐洲大西洋沿岸工商業經濟繁榮起來,促進了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

第十一課:英國資產階級革命(見世界史上冊第十一課68—69頁)
11.1640年,英國爆發資產階級革命。領導: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其影響是:1.推翻了封建君主專制,確立了資產階級的統治。2.為資本主義的發展掃清了道路。3.推動了世界歷史的進程。
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了《權利法案》以法律形式限制了國王的權利。內容有:1.不經議會的批准,國王不能征稅,也不能在和平時期維持常備軍;2.國王既不能隨意廢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執行。該法案標志著英國確立起君主立憲制的資產階級統治。

第十二課:美國獨立戰爭(世界史上冊74—76頁)
12.1776年7月4日,大陸會議發表《獨立宣言》標志著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是資產階級的第一個人權宣言。其內容:1.痛斥英王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2.人們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轉讓的權利。3.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獨立。
美國獨立戰爭的歷史影響是:1.實現了國家獨立,確立比較民主資產階級政治體制。2.有利於美國資本主義的發展。3.推動了以後歐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
評價華盛頓:1.領導美國的獨立戰爭取得勝利。2.制定了1787年美國憲法。3.當選為美國第一任總統。

第十三課: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世界史上冊78-81頁)
13.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佔巴士底獄,法國大革命爆發。資產階級頒布《人權宣言》宣稱人們生來自由,權利平等,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
法國大革命的歷史影響是:1.摧毀法國的封建統治。2.傳播了資產階級的自由民主思想。3.對世界歷史的發展有很大影響。
1799年,拿破崙發動霧月政變,奪取政權。1804年,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在位期間,拿破崙對內鞏固資產階級統治,頒布《法典》,對外多次打敗歐洲反法同盟的軍隊,擴大了法國的疆域,控制了歐洲很多地方。拿破崙的對外戰爭既打擊了歐洲封建勢力,也損害了被侵略國家人民的利益,激起當地人民的反抗。
英、法、美資產階級革命比較表
歷史事件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 美國獨立戰爭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
根本原因 封建君主專制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英國的殖民統治阻礙了北美資本主義的發展 封建君主專制阻礙了資本主義的發展
領導階級 資產階級和新貴族(克倫威爾) 資產階級(華盛頓) 資產階級(羅伯斯庇爾)
革命性質 資產階級革命 既是資產階級革命,又是民族解放運動 資產階級革命
重要文件(內容提要) 《權利法案》(限制國王的權利,保護國會的權利) 《獨立宣言》(人人生而平等,宣告北美13個殖民地脫離英國獨立) 《人權宣言》(人人生而自由平等,財產權是人神聖不可侵犯的權利)
制定機構 議會 大陸會議
歷史作用 確立了君主立憲制,使英國走上了迅速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並率先開始了工業革命。同時,迅速波及其他歐州國家,推動了歐洲資產階級革命的發展,被譽為「歐洲范圍的革命」。 擺脫了英國的殖民統治,贏得了國家的獨立,推動了本國資本主義的發展。 徹底摧毀了法國封建專制制度,使民主共和思想廣為傳播,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第十四課:工業革命(第一次) (世界史上冊88-90頁)
14.工業革命期間的重大發明:1.英國織布工哈格里夫斯發明的珍妮機。2.英國機械師瓦特改進的蒸汽機。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明的「旅行者號」火車。3.美國人富爾頓發明的汽船。
英國的工業革命完成於19世紀上半期。工業革命的影響有:1.創造了巨大的生產力.2.使資本主義最終戰勝了封建主義。3.世界形成了西方先進,東方落後的局面。

第十五課:罪惡的奴隸貿易(世界史上冊94-96頁)
15.西方奴隸販子所從事的奴隸貿易的路線是:歐洲——非洲——美洲——歐洲。所以稱為「三角貿易」。最先從事奴隸貿易的是葡萄牙人,但英國人後來居上,成為「三角貿易」的主要經營者。
18世紀後半期,英國已經成為世界上最強大的殖民國家,號稱「日不落帝國」。
第十六課:南美解放斗爭和印度民族大起義(世界史上冊100-101頁)
16.玻利瓦爾被譽為「南美的解放者」他解放的是西班牙在南美的殖民地。1857-1859年印度民族大起義中的傑出女英雄是章西女王。
第十七課:馬克思主義的誕生(世界史上冊107-109頁)
17.1848年,馬克思和恩格斯為國際無產階級組織——共產主義者同盟起草的綱領《共產黨宣言》發表。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的誕生。《國際歌》誕生於巴黎公社革命之後,是歐仁*鮑狄埃作詞,狄蓋特作曲。
第十八課:美國內戰(世界史上冊111-114頁)
18.1861年3月,林肯就任美國總統,成為美國南北戰爭的導火線。1862年,林肯頒布《解放黑人奴隸宣言》,規定從1863年元旦起,廢除叛亂各州奴隸制,並允許奴隸作為自由人參加北方的軍隊。
美國南北戰爭的性質:美國歷史上第二次資產階級革命。影響:1.廢除了奴隸制度,掃清了資本主義發展的又一大障礙。2.為以後經濟的迅速發展創造了條件。
第十九課:俄國農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上冊119-120頁)
19.1861年,俄國沙皇亞歷山大二世簽署廢除農奴製法令。內容:1.農奴在法律上是「自由人」。2.地主再也不許買賣農奴和干涉他們的生活。3.農奴在解放時,可以得到一塊份地,但要出錢贖買。
俄國1861年改革是沙皇自上而下實行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作用:1.有利於資本主義的發展,但留下了大量封建殘余。2.是俄國近代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上冊117-118頁)
1868年日本明治天皇政府實行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歷史上稱為明治維新。其內容:1.政治:廢藩置縣,加強中央集權。2.經濟:允許土地買賣,引進西方技術,鼓勵發展近代工業。3.社會生活:提倡「文明開化」向歐美學習,努力發展教育。作用:1.使日本從一個閉關鎖國的封建國家,轉變為資本主義國家,擺脫了淪為半殖民地國家的命運。2.是日本歷史上的重大轉折點,但強大以後走上了對外侵略的軍國主義道路。
第二十課:第二次工業革命(上冊124頁)(上冊125-127頁)
20.19世紀70年代,電力作為新能源進入生產領域(表現為發電機和電動機的發明和使用),同時電力也被廣泛應用於生活領域(表現為電車、電話、電燈、等新發明的涌現)。在電力技術的發展方面,美國和德國走在其他國家的前面。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特點是:1.電力的廣泛應用。2.人類歷史進入電氣時代。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發明:1.愛迪生(美國)發明的電燈,並被譽為「發明大王」。2.卡爾*本茨(德國)發明的內燃機和汽車。3.萊特兄弟(美國)發明的飛機。
第二十一課:第一次世界大戰(上冊131-133頁)
21.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兩大帝國主義侵略集團(性質)是:三國同盟:德國、義大利、奧匈帝國。三國協約:英國、法國、俄國。一戰最終是以同盟國的失敗而告終。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是:1914年6月的薩拉熱窩事件。1916年的凡爾登戰役,被稱為「凡爾登絞肉機」。
第二十二課:近代文化(思想啟蒙,科學) (上冊139-140頁)
22.18世紀法國啟蒙思想家中最著名的是伏爾泰。他的主要觀點是:1.反對封建專制制度。2.主張由開明的君主執政。3.強調資產階級的自由平等。4.批判天主教會的黑暗和腐朽。影響和意義:1.促進了人們的思想解放。2.在政治上為新興資產階級提供了有力的支援,促進歐洲的社會進步。3.促進了中國和日本等亞洲國家的思想解放。(上冊138頁)
英國科學家牛頓是近代自然科學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主要成就是1.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2.創建數學上的微積分。3.建立完整的力學體系,發現力學三定律(牛頓三定律)。
英國科學家達爾文在其科學巨著《物種起源》中提出了「進化論」的思想。
愛因斯坦是20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之一。他最重要的貢獻是提出了相對論,推動了物理學理論的革命,打開了原子時代的大門。

第二十三課:近代文化(文學,美術,音樂) (上冊143-145頁)
23.俄國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代表作是:《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荷蘭畫家梵高的代表作是《向日葵》。德國偉大的作曲家貝多芬的代表作是《英雄交響曲》。

⑺ 中考歷史主要考的內容有哪些 中考歷史主要有哪些題型

選擇主要題型有以下幾類:

一.單項選擇題
選擇題是歷史學科中考的基本題型之一,題干以文字形式或圖表材料呈現,可以考查歷史概念、歷史事實、歷史結論、階段特徵等各種內容,以及考查獲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歸納、比較、概括、辯證全面地認識和分析問題等各種能力,需要學生在平時扎實掌握基礎知識,是一種設題靈活、客觀性強、覆蓋面很廣的多功能題型。
1.概念型選擇題
此類選擇題主要依據基本歷史概念來命題,此類題在題干中提出一個基本概念,備選項則是對這一概念的闡釋。在題干中經常出現的主要標志性用語有「內容是」、「標志是」、「性質是」、「特點是」、「准確的理解是」等。
2.材料型選擇題
通過文字材料或圖表材料創設情境,提出問題,需要從材料中准確地獲取有效信息,是課改以來中考試題中廣受命題者青睞的題型。
3.分析評判型選擇題
此題型加強對歷史概念、歷史觀點和歷史結論等進行分析、判斷和評價,不著眼於「是什麼」,而著眼於「為什麼」
(1)揭示本質選擇:通過用材料創設新情境的形式,要求考生能夠透過材料的表象,深入地揭示歷史發展進程的本質。
(2)因果判斷選擇:分析歷史事件中存在著的各種不同因素,根據題目指向要求找出與上述因素相對應的背景、原因、目的、結果。
(3)比較選擇:把具有可比性的歷史現象、歷史事件、歷史人物放在一起或把同一歷史現象在不同歷史時期的表現放在一起,通過分析、歸納、比較,找出其相同點和不同點以及其形成的原因。
(4)程度選擇:選項與題干隱含著論點與論據的關系,在各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目要求,其他選項雖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夠全面或處於次要地位或不合題意而不能成為最佳選項。題干求答項前後,多有「最主要」、「最重要」、「主要」、「根本」等表示程度的副詞或形容詞。
(5)逆向(否定)選擇:要求選出與事實不符的選項。題幹部分採用否定式的提示或限制,如用「不是」、「無」、「沒有」、「不正確」、「不準確」、「錯誤」等詞語,
4.組合型選擇題
將同類選項按一定關系進行組合,通常在題干中列出三組或三組以上的歷史知識,並冠之以數字序號,然後分解組成備選答案作為選項。也可以構成否定形式,可據題意從選項中選出符合題乾的應該否定的一個組合選項。

⑻ 中考歷史必考知識點有哪些

1. 文藝復興運動最先興起的國家是:義大利。

2. 文藝復興的實質是:一場反封建、反神學的資產階級思想文化運動。

3. 文藝復興的指導思想是:人文主義。(上海世博會吉祥物海寶寓義)
4. 被稱為由舊時代走向新時代的第一位詩人是:但丁。代表作是《神曲》。
5. 達·芬奇代表作有《蒙娜麗莎》和《最後的晚餐》。
6. 1492年,到達古巴、海地,發現美洲大陸的航海家是:哥倫布。
7. 1498年,到達印度,第一個找到從西歐直通東方國家的新航路的航海家是:達·伽馬。
8. 1519~1522年,實現人類第一次環球航行,證明地球是圓的科學真理的是:麥哲倫船隊。
9.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的領導力量:資產階級和新貴族。領導人:克倫威爾。
10.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標志:1640年議會的重新召開。
11.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中處死的國王是:查理一世。
12. 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結束的標志是:1688年6的光榮革命。
13. 為了限制國王的權利,1689年英國議會頒布的文件是《權利法案》。
14. 標志著英國資產階級君主立憲制政權建立的是:《權利法案》的頒布。
15. 標志著北美獨立戰爭的開始爆發的事件是:列剋星頓的槍聲。
16. 美國獨立戰爭的領導人是:華盛頓。
17. 標志北美13個殖民地擺脫英國殖民統治宣告獨立的事件是:《獨立宣言》的發表。
18. 美國獨立戰爭的轉折點:薩拉托加大捷。
19. 被稱為「美國國父」的人物是:華盛頓。
20.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開始(爆發)的標志是: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起義攻佔巴士底獄。
21.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中頒布的重要文件是:《人權宣言》。
22. 法蘭西第一共和國的政治口號是:「自由、平等、博愛」。
23. 法國大革命中處死的國王是:路易十六。
24. 法國大革命的高潮是:雅各賓派專政(領導人:羅伯斯比爾)。
25. 建立法蘭西第一帝國(資產階級軍事帝國)的是:拿破崙。
26. 最早進行黑奴貿易的是:葡萄牙和西班牙。
27. 17世紀中葉以後,成為最大的黑奴販子的是:英國。
28. 到19世紀,殖民地已遍及世界各地,成為「日不落帝國」的國家是:英國。
29. 拉丁美洲獨立戰爭中被稱為「拉丁美洲解放者」的是:玻利瓦爾。
30. 印度反英民族起義中的傑出女英雄是:章西女王。
31. 工業革命最先發生的國家是:英國。
32. 工業革命最先開始的部門是:棉紡織業。
33. 第一次工業革命的標志是:蒸汽機的廣泛使用,它將人類帶入「蒸汽時代」。
34. 第一次工業革命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成就是:美國人富爾頓發明汽船;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明火車。
35. 第二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志是:電力的廣泛應用,它將人類帶入「電氣時代」。
36. 第二次工業革命在交通運輸領域的成就是:德國的卡爾·本茨發明了世界上第一輛汽車;美國的萊特兄弟發明飛機。
37. 被稱為「發明大王」 「打開電氣時代的領袖」的是:美國的愛迪生;電燈的發明是他最重要的發明。
38. 美國南北戰爭時期南北矛盾的焦點是:奴隸制的存廢問題。
39. 美國南北戰爭的導火線是:林肯當選總統。
40. 美國南北戰爭的轉折點是:林肯政府頒布了《宅地法》和《解放黑奴宣言》。
41. 19世紀中期俄國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是:封建農奴制。
42. 俄國1861年改革的性質:是一場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性質的改革。
43. 19世紀中期日本資本主義發展的障礙是:幕府的封建統治。
44. 日本明治維新的主要領導人有:明治天皇、西鄉隆盛、大久保利通和木戶孝允等。
45. 日本明治維新的.口號是:「富國強兵,殖產興業,文明開化」。
46. 日本明治維新的性質: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
47. 俄國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維新的共同點有:①都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資產階級改革;②都走上了發展資本主義的道路;③改革都不徹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殘余。
48. 標志著馬克思主義—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的是:1848年2月,《共產黨宣言》的發表。
49. 人類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掌權的新型政權是:巴黎公社。
50. 1871年的5月21日至27日,巴黎公社數以萬計的社員被反動派屠殺,歷史上稱為「五月流血周」。
51. 無產階級建立政權的第一次偉大嘗試是:巴黎公社。
52. 兩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根本原因是:帝國主義經濟政治發展不平衡。
53. 三國同盟指的是:德、奧、意;以德國為核心,義大利是其中的動搖者。
54. 三國協約指的是:英、法、俄;英國是核心。
55. 兩大軍事集團爭奪的焦點並成為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的火葯桶的是:巴爾干半島。
56.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導 火線是:薩拉熱窩事件。
57.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被稱為「絞肉機」、「地獄」、「屠場」的戰役是:凡爾登戰役。
58.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性質:一場爭奪世界霸權的非正義的帝國主義戰爭。
59. 發現萬有引力定律並著有《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的是:英國物理學家牛頓。
60. 被稱為近代生物科學的奠基者並著有《物種起源》的是:英國的達爾文。
61. 提出相對論,為原子能技術的開發提供了理論依據的科學家是:愛因斯坦。
62. 17-18世紀思想啟蒙運動的中心是法國,法國啟蒙思想家的傑出代表是伏爾泰。
63. 莎士比亞的代表作有悲劇《羅密歐與朱麗葉》《哈姆雷特》和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等。
64. 被列寧稱為「俄國革命的鏡子」的俄國作家是列夫·托爾斯泰,其代表作有《戰爭與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復活》。
65. 凡·高的代表作是:《向日葵》。
66. 貝多芬的代表作是:《英雄交響曲》。
67. 1917年俄國「二月革命」後,形成的兩個政權並存的局面是:工兵代表蘇維埃和資產階級臨時政府。
68. 十月革命的領導人是:列寧。
69. 人類歷史上第一次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標志世界近代史的開端的是:十月革命。
70. 20世紀20年代,為了解決國內的經濟困難和緩和政治危機,蘇俄採取的措施是:實行「新經濟政策」。
71. 新經濟政策的主要內容是:用固定的糧食稅代替余糧徵集制。
72. 蘇聯成立的時間是:1922年12月,解體的時間是:1991年12月。
73. 蘇聯經濟政治體制的特點:是一個以國家為核心的、高度集中的體制。
74. 巴黎和會的操縱國是:美、英、法。
75. 巴黎和會的中心議題是:如何處置戰敗後的德國。
76. 最能體現巴黎和會的分贓性質的是:德國的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國瓜分。
77. 巴黎和會對中國最大的損害是:將戰前德國在山東攫取的一切權利,轉交給日本。
78. 「凡爾賽體系」建立起戰後帝國主義在哪些地方的新秩序:歐洲、西亞和非洲。
79. 華盛頓會議中起主要作用的國家:美國。其中心議題:限制海軍軍備以及遠東和太平洋地區問題。
80. 使中國回到幾個帝國主義國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的會議是:華盛頓會議。
81. 凡爾賽—華盛頓體系」的性質:是一個帝國主義重新瓜分世界和奴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體系。
82. 1929年10月下旬的資本主義經濟危機首先爆發的國家是:美國。受影響最深的國家是:美國、德國。
83. 1929年經濟危機的特點:①波及范圍特別廣;②持續時間特別長;③破壞性特別大。
84. 羅斯福新政的特點:全面加強國家對經濟的干預。
85. 羅斯福新政中最主要的反危機措施是:實行「產業復興法」。
86. 第二次世界大戰的歐洲戰爭策源地形成標志是:1933年初,希特勒出任總理。
87. 日本成為新的世界大戰的遠東戰爭策源地的標志:1936年受軍部控制的廣田弘毅內閣上台。
88. 標志著綏靖政策的頂峰的事件是:慕尼黑會議。
89. 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的標志是:1939年9月1日,德國軍隊突襲波蘭。
90. 標志著二戰的擴大的事件是:1941年6月22日,蘇德戰爭的爆發。
91. 二戰開始以來德軍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敗是:莫斯科戰役。
92. 標志二戰達到最大規模的事件是: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
93. 反法西斯統一戰線的建立標志:《聯合國家宣言》簽署。
94. 既是蘇德戰爭的轉折點,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重要轉折點的是:斯大林格勒戰役。
95.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戰役有:莫斯科戰役、斯大林格勒戰役、諾曼底登陸。
96. 二戰後期的很重要會議有:開羅會議、德黑蘭會議、雅爾塔會議、波茨坦會議。
97. 二戰後期有中國參加的重要會議有:開羅會議、波茨坦會議。
98. 明確規定被日本侵佔的中國領土東北、台灣、澎湖列島等必須歸還中國的國際會議是:開羅會議。
99. 決定歐洲開辟第二戰場,以盡快打敗納粹德國的會議是:德黑蘭會議。
100. 美英盟軍開辟了打擊德國法西斯的第二戰場的重要軍事行動是:諾曼底登陸。
101. 決定戰後成立聯合國;並使二戰後出現世界的兩極格局的重要會議是:雅爾塔會議。
102. 歐洲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結束的標志是:1945年5月8日德國簽署無條件投降書。
103.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的標志是:1945年9月2日,日本簽署投降書。
104. 第二次世界大戰性質:是一次世界范圍的反法西斯的正義戰爭。
105. 冷戰信號的發出的標志是:英國前首相丘吉爾發表的「鐵幕演說」。
106. 冷戰的表現:政治上:杜魯門主義出台;.經濟上:馬歇爾計劃;軍事上:成立北約。
107. 兩極格局的形成的標志是:北約和華約的成立。
108. 戰後西歐經濟恢復的原因:①憑著原有的經濟基礎;②得益於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興起;③.藉助馬歇爾計劃的援助。
109. 日本的重新崛起的原因:①日本政府實行民主化改革;②重視科學技術,注重教育和人才培養;③積極開拓國內外市場;④美國的大力援助和扶持。
110. 20世紀80年代後期一躍成為世界第二經濟大國的是:日本。
111. 被譽為「東歐消費者的天堂」的是:匈牙利。
112. 冷戰結束的標志: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113. 中東問題的關鍵是:巴以沖突。
114. 1960年,非洲大陸有17個國家獲得獨立,被稱為「非洲獨立年」。
115. 1990年3月標志著帝國主義在非洲的殖民體系徹底瓦解的是:納米比亞獨立。
116. 當今世界經濟格局是:經濟全球化。
117. 重要的國際和區域性經濟組織有:世界貿易組織(WTO)、歐洲聯盟(EU)、亞太經合組織(APEC)、北美自由貿易區(NAFTA)。
118. 在世界經濟全球化過程中充當重要角色的是:跨國公司。
119. 經濟全球化為什麼是一把雙刃劍:經濟全球化對於廣大發展中國家既是機遇又是挑戰。廣大發展中國家也可從中獲得獎金、技術和管理的經驗,以提升本國經濟技術發展水平;但它容易加劇不公平的國際競爭,即發達國家以產品、技術和市場的壟斷優勢,從經濟上沖擊一些主權國家的自主能力,部分弱小國家的經濟有可能被其牢牢控制,從而使各國從全球化中受益不均,甚至形成富國更富,窮國更窮的局面。
120. 當今時代的主題是:和平與發展。
121. 當今世界格局:一超多強。
122. 當今世界格局發展方向:多極化。
123. 第三次科技革命標志:原子能技術、航天技術、電子計算機技術等三大技術的突破。
124. 第三次科技革命核心技術:計算機網路技術。
125. 西班牙著名現代藝術家畢加索的代表作是《格爾尼卡》《和平鴿》。
126. 通俗音樂的發端國是:美國,它的主流分別是:爵士樂和搖滾樂。
127. 美國電影業的中心是好萊塢(美國電影的代名詞),卓別林是著名喜劇大師。

閱讀全文

與中考歷史的基礎知識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