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發生在河北的歷史事件有哪些
近代河北
政治篇
明清至民國初年,和被作為京畿重地及北方政治軍事中心,成為各種政治軍事力量角逐的主要戰場。辛亥革命中,直隸的革命志士組成了共和會、鐵血會等秘密團體,在清王朝統治的中心腹地進行革命活動。民國成立以後,北洋軍閥的重要支派——直系軍閥,以河北為大本營,展開了皖系、奉系軍閥的政治角逐和軍事抗爭。
1922年,在李大釗的幫助下,河北第一個共產黨組織在唐山誕生。河北組織成立後,立即投入到領導反帝反封建的斗爭中,掀起了工農運動的高潮。
1933年,日本在山海關挑起時便,侵略的魔爪伸向華北。1935年,《何梅協定》是何應欽和梅津美治郎往來的備忘錄和復函。主要內容取締河北省的反日團體和反日活動。這個協定實際上放棄了華北主權。但中國軍隊奮起抗擊,聞名於世的長城抗戰在河北爆發。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挺進河北,建立敵後抗日根據地,開展游擊戰爭。河北以其當時特有的重要戰略地位成為著名的敵後抗日戰場,為抗戰勝利做出了重大貢獻。
抗戰勝利後,蔣介石將中國推入內戰深淵。愛國將領高樹勛反對內難,在邯鄲毅然率部起義。盤踞在河北的國民黨軍不斷受到毀滅性打擊。石家莊的解放、平津戰役的偉大勝利和北平的和平解放,奠定了全中國解放的基石。
1948年,毛澤東等率領中央機關從陝北來到平山縣西柏坡,從此西柏坡成為這一時期中國革命的領導中心,新中國從這里走來。
經濟篇
19世紀70年代,河北開始創辦近代工業,主要有開灤礦務局、唐山機車廠,山海關橋梁廠、啟新洋灰公司、秦皇島耀華玻璃長、唐山華新紡織公司、石家莊大興紡織公司等。近代工業中除耀華玻璃廠有部分民族資本外,其餘廠礦的中方資本多為官僚資本,並且是多向外國借款。因此無論是礦山還是工廠,幾乎都被外國人把持。在近代工業中,礦業、紡織、建材等較為發達。同一時期,一些地方手工業,如高陽土布、辛集皮毛、固安柳編等也得到了恢復和發展。
隨著近代工業的興起,鐵路、港口也開始修建。除最早的唐山到胥各庄線外,還有著名鐵路工程專家詹天佑主持修建的京張鐵路,借外國資本修建的有京山路京漢路石太路津浦路等。
日本親如何背後,加緊了對河北經濟的壟斷和掠奪,河北主要的廠礦均被日本控制。為了支持侵華戰爭,掠奪資源,日本在河北開辦和「合辦」了峰峰電廠、唐山電廠、唐山制鋼廠等。日本還侵佔了大片土地,掠奪了大量的農副產品。河北的民族工商業、手工業和農業生產遭到了嚴重的摧殘。
日本投降後,國民黨接受了日本經營的主要廠礦。在國統區,苛捐雜稅名目繁多,大批企業生產蕭條,瀕於停業。農村經濟也遭到摧殘和破壞。
同國統區形成鮮明對比,河北各解放區廢除苛捐雜稅,實行減租減息,進行土地改革,發展家庭手工業、副業及生產合作社。同時建立了工廠、商店、銀行和交通運輸業,發展了新民主主義的公營經濟和集體經濟,解放區的經濟建設對奪取政權的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
文化篇
20世紀初期,清政府推行新政,停科舉、辦學堂、廣游學,尤其在「癸卯學制」頒布之後,直隸舉辦新式學校,風起雲涌,到民國初年,幾為全國之首。當時,除含有初等、中等、高等的普通教育外,師范、職業、軍事、留學預備等各類專業教育,官辦、私辦、教會辦的各種性質的學校廣布全省,開新式教育之先,在全國影響巨大。抗日戰爭爆發後,學校教育遭逢厄運,以河北之大,竟放不下一張寧靜的課桌,各種學校幾乎全部停辦。廣大愛國師生在遷徙流離之中。堅持辦學。抗日根據地在堅苦卓絕的戰爭環境中,興辦其各級各類學校。這些學校以全新的教育內容,成為革命的搖籃。
近代河北培育了大批的文化名人。教育先導王森然、一生向學的楊繩武、育德育人的郝仲青、創辦留學班的王國光、文化使者李石曾、開啟新地理的白眉出、數學王國明珠張廣厚、工程巨匠劉仙洲、大地構造之父張文佑、圖書館學先驅王重民、北圖功臣袁同禮、考古學巨匠裴文中、末科狀元劉春霖等都出自河北,他們在中國近現代文化史上佔有重要地位。
② 唐山有哪些歷史故事
唐山有著悠久而光榮的歷史。據考古證實,在遠古時代,唐山的先民就在這塊土地上繁衍生息。爪村文化遺址距今約45000年,孟家泉人的發現,至今有約17000年,舊石器時代的遺址在灤縣的東灰山,遵化的君子口等處都有發現.自50年代起,唐山地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遺址達20多處,今唐山市內的大城山,遷西的西寨村、遷安的安新莊三處遺址具有代表性,它說明人類文明的歷史時期當時在這里已經開始。90年代後考古發現進一步證明,唐山人在這塊土地上早已創造了燦爛的文化,灤河流域是我國古代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唐山在商周時代屬北方侯國孤竹國的地域,當時,人們由木炭燒制、條混盤築的方法製作三足、平底陶器,已經會製作和使用青銅器,孤竹國伯夷、叔齊的故事流傳至今。戰國時唐山為燕國轄地,當時社會生產力比以前有了明顯提高,經濟和文化向前發展一大步,有了多且精的陶器、銅器。武器和生產工具銅制、鐵制並見。秦漢時唐山為右北平郡、遼西郡、屬幽州。西漢時已經開始學習種植水稻,興修水利,同時也使冶鐵、鑄鐵、煮鹽業發達起來,設官吏專門統管鹽鐵。魏、晉、南北朝時期唐山地區仍分屬幽州的右北平郡和遼西郡,聚居在這里的各民族相互取長補短,實現著民族文化的融合。隋朝把漢代的州、郡、縣三級行政改為州、縣兩級,今唐山地區東部屬北平郡。貞觀十九年(645年)二月,唐太宗李世民親率10多萬唐軍東征高麗(統治區在今遼河以東及朝鮮半島北部)。經過半年多的苦戰,雖然奪取了十幾座城池,但在攻打安市城時,遇到了高麗軍隊的頑強抵抗,久攻不克,糧草將盡。遼東早寒,草枯水凍,唐太宗於九月下令班師。太子李治從長安千里來迎。
唐太宗率3000騎後入臨渝關(今山海關),在今唐山灤縣一帶和太子相遇。此時,唐太宗所穿的戰袍已舊敝不堪,為他獻上了新衣,之後又途經今唐山回都。唐太宗率軍途經唐地,曾在大城山上屯駐,以後此山遂名「唐山」,這是唐山得名的開始。後來的《永平府志》、《大清一統志》、《畿輔通志》、《灤洲志》、《天下郡國利病書》等史志對此有過記載。大城山下的成鮮水(今陡河)遂名「唐溪」意為唐山腳下的河水;河上建橋名曰「唐山橋」。唐山橋 西一業形成的村莊稱橋頭屯(今路北喬屯)。
唐太宗東征在今唐山地區留下了許多有關地名的傳說。釣魚台,傳說唐太宗東征駐兵唐山時,曾到今大城山北側河岸邊觀賞風景,放線垂釣,後這里稱釣魚台,名稱沿用至今。晾甲山,相傳唐太宗率將士行軍,適值大雨滂沱,將士鎧甲盡濕,於是在大城山東1公里處山丘上晾鎧甲,後人遂將該山稱作晾甲山(晾甲坨),後又演變成亮甲山(亮甲坨),今稱賈家山,在唐山鋼鐵公園院內。 三跳澗,在今遷安市東15公里處,相傳唐太宗東征時普躍過此澗,澗帝有試劍石。 擂鼓台,今灤縣西百里,相傳唐太宗曾在此學習擂鼓動御敵。 謊糧坨,在今灤縣城南25公里,相傳唐太宗以此謊敵。 唐山土城,在今市區內,遺址無考。 亮甲店,在今玉田縣城東南11公里處,相傳唐太宗東征時遇雨,晾甲於此,故名,後用諧音稱亮甲店。 還有曬甲坨、曬甲嶺、廒里井、擋駕庄、馬棚峪、石臼坨島等。 唐朝出於屯兵和積糧的需要,在今唐山一帶建了許多城池,如平安城(今遵化平安城)、萬年城(今遷相三屯營北)、平州城(今盧龍縣)、馬城(今灤南馬城)等,還建築了一些要塞。又修建了興唐寺(在今唐山南郊)、凈覺寺(在今玉田)等寺廟。唐山原來是一個荒僻的村落,它是伴隨著煤炭資源的開發而發展起來的重工業城市。清政府為了開發煤鐵礦,光緒二年(1876年),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李鴻章,派輪船招商局總辦唐廷樞,諧同美國礦師馬立斯到開平鎮勘測,勘察結果很好。唐廷樞向李鴻章報告,認為要僱用洋匠,採用西法,開採煤鐵,大有作為。1877年,李鴻章指定唐廷樞主持開平煤礦的開采工作。因而當年建立開平礦務局,在橋頭屯買地造房,購置機器。隨著煤礦的發展,人口增多,商賈繁盛,1878年橋頭屯升格為鎮(喬頭鎮),與開平鎮平行。
1898年,喬頭鎮以鎮北有「唐山」,而改名為唐山鎮,此為唐山行政名稱之始。二十世紀初,唐山從工業鎮逐漸發展為工業城市。1928年,唐山鎮改稱唐山市,仍屬灤縣八區管轄。I938年1月正式建市。1948年12月唐山解放後,成立唐山市人民政府,屬冀東區。1949年8月為省轄市,1958年改屬唐山專區,1960年地市合並改為省轄市,1983年3月實行市管縣的新體制:地市合並,撤銷地區,今下轄2市、6縣、6區及兩個國有農場,總面積共有13472平方公里。
唐山不僅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文化,而且具有光榮的革命傳統,在近現代史上為中國革命事業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英法聯軍侵略中國時.唐山各縣就在京津義和團的影響下,成立了「義和團」、"紅燈照",有力地抗擊了帝國主義的侵略。1911年12月著名的灤州起義,有力地配合了武昌起義,成為辛亥革命重要組成部分。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後唐山開展了轟轟烈烈的學生運動,工人階級登上政治舞台,展示了作為革命領導力量和中堅力量的風采。隨著馬克思主義在唐山的傳播,1922年唐山就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唐山地區組織,有組織有領導地開展革命斗爭。開灤五礦工人同盟大罷工,成為中國第一次工運高潮中最重要的罷工之一。唐山玉田農民武裝暴動,是北方農民第一次舉起土地革命的紅旗。抗日戰爭時期,舉行了著名的冀東抗日暴動。解放戰爭時期,偉大的唐山人民又成為支援遼沈、平津兩大戰役的主要後方基地,冀東人民動員人力、物力、財力以"傾家盪產"的巨大犧牲精神,全力支援了兩大戰役,為戰役的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③ 唐山歷史傳說
相信科學,不要迷信!
唐 山 簡 介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沿海重工業城市。地處環渤海灣中心地帶 ,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與秦皇島市接壤,西與北京、天津毗鄰,是聯接華北、東北兩大地區的咽喉要地和走廊。 現轄 2 市 6 縣 6 區,4個開發區和曹妃甸工業區及漢沽管理區。總面積 13472 平方公里,人口 714.5 萬。市區面積 3874 平方公里,人口 299 萬,是全國特大城市之一。
歷史沿革 唐山,因市區中部的大城山(原名唐山)而得名。唐山歷史悠久,早在 4 萬年前就有人類勞作生息。商代屬孤竹國,戰國為燕地,漢代屬幽州,清代分屬直隸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隸州。這里在唐朝時原為一片村落,從明朝起有一定程度的開發,主要為農業、採石業和制陶業。隨著清代晚期「洋務運動」的興起,清光緒三年( 1877 年)在唐山設開平礦務局,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辦礦挖煤。 1878 年唐山建喬屯鎮, 1889 年改名唐山鎮, 1938 年正式建市,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 中國第一座近代煤井、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袋水泥、第一件衛生瓷均誕生在這里,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和「北方瓷都」 。
自然資源 唐山氣候溫和,地貌多樣,土質肥沃,是多種農副產品的富集產區,被稱為「京東寶地」。北部山區盛產板栗、核桃、蘋果、紅果等干鮮果品,「京東板栗」馳名中外;中部平原盛產玉米、小麥、水稻、花生等農副產品,素有「冀東糧倉」之美譽;南部沿海既是渤海灣的重要漁場,又是原鹽的集中產區 , 南堡鹽場是亞洲最大鹽場。沿海陸域海岸線長 196.5 公里 ,灘塗和淺海開發潛力很大。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質地優良、分布集中、易於采選。目前已發現並探明儲量的礦藏有 47 種。煤炭保有量 62.5 億噸,為全國焦煤主要產區;鐵礦保有量 57.5 億噸,是全國三大鐵礦區之一。石油、天然氣、石灰岩、黃金等儲量也十分可觀。
風物文化。唐山文化底蘊豐厚,人傑地靈。「不食周粟」、「老馬識途」、戚繼光「改斗」等典故都發生在這里。唐山是中國評劇的發源地,評劇、皮影、樂亭大鼓被譽為「冀東三枝花」,在國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清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體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寢,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還有長城關隘、景忠山、菩提島、金銀灘、李大釗紀念館及其故居等眾多人文自然景觀,現在都已成為旅遊的好去處。唐山飲食屬京東菜系,蜂蜜麻糖、棋子燒餅、萬里香扒雞等特色小吃享有盛名。這里人才輩出。享譽世界的文學巨匠、《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祖籍是唐山豐潤人;中國評劇主要創始人成兆才出生在唐山的灤南縣;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家鄉在唐山樂亭縣。唐山人民勤勞智慧,堅韌不拔,富於創造精神。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鑄成了開灤礦工「特別能戰斗」精神、西鋪「窮棒子」精神、沙石峪「當代愚公精神」、還有在抗震救災中凝成的抗震精神,這些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城市環境。唐山是震後崛起的新型城市,城市功能分區明確,市政設施配套,環境清新優美,現代化水平較高。城市自來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污水集中處理率、供熱普及率分別達到 100% 、 97% 、 65% 和 83% ,均居全國同等城市領先水平。 1990 年唐山在全國第一個榮獲聯合國「人居榮譽獎」, 2004 年獲得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唐山交通四通八達。與北京聯合建設的京唐港,已與國內外 120 多個港口實現通航,躋身全國港口 20 強;曹妃甸深水碼頭已全面開工建設。京哈、京秦、大秦三條干線鐵路和京榆、唐秦、京唐三條國道穿境而過,京沈(唐山段)、唐津、唐港、西外環四條高速公路交織成網,環城立體互交,構成了現代化交通網路。
經濟社會。 改革開放以來,唐山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由於 1976 年大地震的原因,改革開放初期,唐山處於邊恢復邊建設的時期。 1986 年恢復建設基本完成後,唐山經濟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1988 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實現第一個翻番; 1994 年實現了第二個翻番; 1996 年跨入全國綜合實力 50 強。 2005 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 2027 億元 ;全部財政收入 226 億元。 農業農村經全面發展,果菜、乳業、瘦肉型豬、板栗、花生、水產品六大龍型經濟規模不斷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率 55% 。工業已形成煤炭、鋼鐵、電力、建材、機械、化工、陶瓷、紡織、造紙等 10 大支柱產業,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四個高新技術產業群體扎實起步。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唐山現有開灤、唐鋼、冀東水泥、機車車輛、三友鹼業、唐山陶瓷等一大批大型骨幹優勢企業。對外開放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格局。 2005 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5.04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4.61億美元。全年進出口總額26.4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1.97億美元。產品出口到韓國、美國、日本等169個國家和地區。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先後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衛生城、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等國家榮譽稱號。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2005 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0488元和4582元。
未來發展。當前,我們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唐山今後的發展面臨著良好機遇。 省委、省政府對唐山的發展寄予厚望,要求我市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成為區域經濟中心。 我們決心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充分發揮區位、資源、港口及海洋優勢,抓住曹妃甸工業區開發建設的空前機遇,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務實,奮勇爭先,深入實施外向帶動、科教興市、城鎮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化發展環境,保持社會穩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構建和諧唐山,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實現走在全省最前列的目標不懈奮斗。
④ 唐山近代史受到過哪些歷史大事件的影響我是灤縣人,灤縣的更好,我們要寫論文時間緊迫,拜託大家!
詹天佑建設灤河大橋
⑤ 唐山大事
唐山,因市區中部的大城山(原名唐山)而得名。
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軍東征朝鮮半島。回途中經由此地,在現在的唐山大城山駐扎,其愛妃曹妃不幸病逝。李世民念其愛妃,特別允許使用國名,將此山命名為唐山。之後成為市名。
唐山歷史悠久早在4萬年前就有人類勞作生息。商代屬孤竹國,戰國為燕地,漢代屬幽州,清代分屬直隸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隸州。
在唐山時原為一片村落,從明朝起有一定程度的開發,主要為農業、採石油和制陶業。
隨著清代晚期「洋務運動」興起,清光緒三年(1877年)在唐山設開平礦務局。1878年唐山建喬屯鎮,1889年改名唐山鎮,1938年正式建市。民國元年(1912年)政區建制均襲清制,1929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1939年1月28日,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鑒於唐山具有經濟、政治上的特殊地位明令唐山設市,初稱「唐山市政府」,後改稱「唐山市公署」,日本宣布投降後,駐北平的國民黨派員接收日偽政權,設置督察專員公署,1946年4月,中共河北省委員會第132二次會議通過唐山設市,同年5月5日,唐山市政府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唐山市仍為省轄市,轄區12個。
1955年3月,唐山市第一屆二次人民代表大會將唐山市人民政府改為唐山市人民委員會。轄區未變。
1958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唐山市規劃唐山專區領導。同年8月29日,河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唐山專員公署駐地由昌黎縣遷至唐山市。
1959年6月3日,經中央決定,唐山市為全國45各開放城市之一。6月8日中共河北省委、省人委決定,唐山專署和唐山市人委合並改設唐山市人民委員會。1960年4月2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撤消唐山專區,原唐山專區管轄的秦皇島市和遷安、昌黎、樂亭、寶坻、玉田、薊縣、遵化劃歸唐山市。唐山專區撤消後實際劃歸唐山市的還有灤縣、豐潤兩縣(原為市轄區)和柏各庄農場。同時,唐山市改為省轄市。
1961年5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恢復唐山專區的建制。同年6月1日,河北省人民委員會第14次會議通過恢復唐山專區的決議。從此,唐山專、市分開,唐山市改為專轄市。
1968年1月6日,唐山市革命委員會成立,隸屬於唐山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3月11日,唐山市改為省轄市。
1982年10月,唐山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撤消唐山市革命委員會,建立唐山市人民政府。
1983年3月3日,國務院批准撤消唐山地區,實行市管縣體制。同年5月1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通知撤消唐山地區行政公署,5月15日,唐山地區行政公署停止辦公。
1984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准唐山市為全國13個「較大城市」之一。
中國第一座近代煤井、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袋水泥、第一件衛生瓷均誕生在這里,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和「北方瓷都」 。
唐山歷史悠久,早在4萬年以前,就有古人類在這里生活,並與北京周口店人有著緊密聯系。商代屬孤竹國,戰國為燕地,漢代屬幽州。唐朝時,李世民兩次東征,均屯兵現在市區的大城山,山賜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清代分屬直隸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隸州。隨著清代晚期 「 洋務運動 」 的興起,清光緒三年( 1877年)在這里設開平礦務局,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辦礦挖煤。1938年,唐山正式建市。這里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煤井、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袋機制水泥、第一件衛生瓷均誕生在這里,被譽為 「 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 」 和 「 中國北方瓷都 」 。
⑥ 唐山1840至今歷史事件隨便一個
唐山大地震
⑦ 唐山開平的歷史故事或有關傳說
開平歷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時期轄境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 開平礦務局
息。秦漢屬右北平都,唐代為石城縣治所,元代由義豐縣所轄,明朝永樂元年設在真定府的「開平中屯衛」徙於此地,開平由此得名,至今已有600年,清代屬直隸(今河北省)灤縣。 開平是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十九世紀末,我國第一座煤礦、第一條鐵路在此誕生。光緒四年(1878)六月二十五日,在直隸(今河北)唐山開平鎮正式成立「開平礦務局」。光緒七年(1881)正式投產。僱工三千人,當年產煤三千六百餘噸,次年增至三萬八千噸,第三年又增至七萬五千噸,光緒十五年(1889)達二十四萬七千噸,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更增至七十三萬噸。該局不斷擴充設備,改善運輸條件,光緒十二年(1886)成立了開平鐵路公司。 開平早期的商業活動 從明清之際至鴉片戰爭前(公元十六世紀末至1840)這一時期,是我國封建專制制度的沒落時期,在封建經濟自給自足的基礎上,孕育著資本主義的萌芽。明朝中後期,商品經濟空前發展,在江南一些經濟發達的城鎮,出現了稀疏的資本主義萌芽。位於北方的軍事、經濟重鎮開平,也顯露了微弱的資本主義萌芽。 明代成化三年至四年(1467至1468),官府將開平原來的土城堡改為磚石城堡。城池的堅固,安定的社會秩序,人口的不斷增加,使居民消費不斷增長,為開平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也為資本主義萌芽培育了土壤。 明代初期,政府曾兩次組織大規模的移民來開平。現在的214個村莊中,明代建制的達147個,佔75%。這些來自山西、山東、江西、江蘇、浙江、安徽及河北南部的移民,建村舍修道路,墾荒造田,飼養六畜,給農村經濟帶來生機。官府為了鼓勵農民發展生產,一方面給移民分置田地,組織墾荒造田;一方面招撫流散的土著居民,回原籍耕種原有土地。據《永平府志》記載,當時皇家復業原籍的流民「特免差役三年」,又「新墾荒地免徵賦稅三年」。永樂元年,除駐軍外,「屯田278頃,納糧3348石,穀草660束」。移民墾荒,駐軍屯田,很快在廣袤農村出現了「村落相望,雞犬之聲相聞」的景象,戰亂後的農村經濟得到復甦。 手工作坊發展。開平地處燕山余脈南麓平原,北部和西部丘陵區的煤炭、礬土、高嶺土、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明代中後期,開平城北3公里處的山樑上,土法開采小煤窯、小礬土井、小石頭坑已初具規模,從而促進了陶瓷手工作坊和土法燒制石灰業的發展。來自山東棗林庄及山西介休等地的移民,帶來了燒制缸盆技術,自此境內有了燒窯業。因燒窯作坊多而得地名的東缸窯和西缸窯一帶,以饅頭窯燒制瓷器的陶瓷廠多達六、七十家。明嘉靖年間就有缸盆問世,產品主要是大缸、口盆、飯盆、飯碗等粗瓷。釀造業發達,有開平公升泉、公順泉等八大酒燒鍋,真可謂「酒旗林立,市井飄香」。擁有永泰等九家醬園,榨油作坊多處。鐵匠爐頗多,山東移民中的鐵匠世家王家的刀具、霍家的小農具,每日里叮當叮當生產不停。 商品經濟活躍。在開平城內四條大街和城外三條大街上,商賈雲集,店鋪林立。有公和興、永和興、天順樓等八大糧庄,秋收後集中收購農民糧食,常年供應市民。有福盛興等經營布匹、綾羅綢緞的布莊;有春茂永、天興隆等經營日用百貨的商店20多家;有包銷「美孚」、「德士古」石油洋貨的義發祥、德昌源等雜貨店;有惠豐號、尹家銀匠鋪等四家首飾樓;有孫家錢庄,隆來、隆記當鋪;有德生堂、同仁堂等六家中葯鋪,有仁德、多仁醫院,還有4家中西醫結合的診所。總之,各種營銷店鋪門類齊全。 開平於明成化四年(1468)興集,農歷逢五排十的集期。每逢集日,來自四面八方的客商雲集市場,關外的木材,口外的騾馬,遵化、遷西、遷安的干鮮果品,冀東各縣的糧食,沿海的魚蝦海貨,從針織百貨到煙酒茶糖,各類商品應有盡有。開平集以商品種類齊全,數量大,成交額高而著稱,成為京東重要集鎮之一,素有「填不滿的開平城」之說。與此同時,服務業獲得較大發展,一些傳統風味小吃誕生,開平麻花、開平酥糖、油酥燒餅、譚家餃子、趙家切糕、孫家熏肉等風行一時。西門外的翟家大車店、南門外的王家客店,澡堂子、理發店、飯館等也應運而生。 僱傭勞動出現。開平的店鋪和手工作坊,以家庭成員經營者有之,以僱傭勞動力經營者也有之,少則雇上兩、三個人,多者僱工十幾個、二十幾個人。被僱傭者以長期的居多,東家給固定的薪水,吃住在作坊,供給一日三餐。也有短期。還有臨時工,被僱傭者每天清晨聚集在街頭巷口等待僱傭。僱傭勞動是資本主義的基本經濟特徵之一。 融資渠道增加。古時開平的小手工業者都有擴大生產規模的願望,缸窯新明瓷廠由一個廠擴張到一、二、三、四廠。在籌措資金的方式上,不再局限於拆借,有股份制經營的,如「三合益(三合一的諧音)瓷廠」,「六和盛(六家合資)瓷廠」。也有以技術入股的,東缸窯秦庄秦氏家族出資建窯,常家出技術建立窯場,始稱陶成局。這就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當時萌芽狀態的資本主義工商業謀求發展的要求,也反映了新興市民階層的思想傾向。
⑧ 說一說 河北 唐山市 的歷史!
唐山
唐 山 簡 介
唐山,是一座具有百年歷史的沿海重工業城市。地處環渤海灣中心地帶 ,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與秦皇島市接壤,西與北京、天津毗鄰,是聯接華北、東北兩大地區的咽喉要地和走廊。 現轄 2 市 6 縣 6 區,4個開發區和曹妃甸工業區及漢沽管理區。總面積 13472 平方公里,人口 714.5 萬。市區面積 3874 平方公里,人口 299 萬,是全國特大城市之一。
歷史沿革 唐山,因市區中部的大城山(原名唐山)而得名。唐山歷史悠久,早在 4 萬年前就有人類勞作生息。商代屬孤竹國,戰國為燕地,漢代屬幽州,清代分屬直隸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隸州。這里在唐朝時原為一片村落,從明朝起有一定程度的開發,主要為農業、採石業和制陶業。隨著清代晚期「洋務運動」的興起,清光緒三年( 1877 年)在唐山設開平礦務局,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辦礦挖煤。 1878 年唐山建喬屯鎮, 1889 年改名唐山鎮, 1938 年正式建市,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 中國第一座近代煤井、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袋水泥、第一件衛生瓷均誕生在這里,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和「北方瓷都」 。
自然資源 唐山氣候溫和,地貌多樣,土質肥沃,是多種農副產品的富集產區,被稱為「京東寶地」。北部山區盛產板栗、核桃、蘋果、紅果等干鮮果品,「京東板栗」馳名中外;中部平原盛產玉米、小麥、水稻、花生等農副產品,素有「冀東糧倉」之美譽;南部沿海既是渤海灣的重要漁場,又是原鹽的集中產區 , 南堡鹽場是亞洲最大鹽場。沿海陸域海岸線長 196.5 公里 ,灘塗和淺海開發潛力很大。礦產資源品種多、儲量大、質地優良、分布集中、易於采選。目前已發現並探明儲量的礦藏有 47 種。煤炭保有量 62.5 億噸,為全國焦煤主要產區;鐵礦保有量 57.5 億噸,是全國三大鐵礦區之一。石油、天然氣、石灰岩、黃金等儲量也十分可觀。
風物文化。唐山文化底蘊豐厚,人傑地靈。「不食周粟」、「老馬識途」、戚繼光「改斗」等典故都發生在這里。唐山是中國評劇的發源地,評劇、皮影、樂亭大鼓被譽為「冀東三枝花」,在國內外有著廣泛的影響。清東陵是我國現存規模最大、建築體系最完整的皇家陵寢,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還有長城關隘、景忠山、菩提島、金銀灘、李大釗紀念館及其故居等眾多人文自然景觀,現在都已成為旅遊的好去處。唐山飲食屬京東菜系,蜂蜜麻糖、棋子燒餅、萬里香扒雞等特色小吃享有盛名。這里人才輩出。享譽世界的文學巨匠、《紅樓夢》的作者曹雪芹祖籍是唐山豐潤人;中國評劇主要創始人成兆才出生在唐山的灤南縣;中國共產主義運動先驅、中國共產黨主要創始人之一李大釗的家鄉在唐山樂亭縣。唐山人民勤勞智慧,堅韌不拔,富於創造精神。在長期革命和建設中,鑄成了開灤礦工「特別能戰斗」精神、西鋪「窮棒子」精神、沙石峪「當代愚公精神」、還有在抗震救災中凝成的抗震精神,這些都是我們寶貴的精神財富。
城市環境。唐山是震後崛起的新型城市,城市功能分區明確,市政設施配套,環境清新優美,現代化水平較高。城市自來水普及率、燃氣普及率、污水集中處理率、供熱普及率分別達到 100% 、 97% 、 65% 和 83% ,均居全國同等城市領先水平。 1990 年唐山在全國第一個榮獲聯合國「人居榮譽獎」, 2004 年獲得聯合國「迪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唐山交通四通八達。與北京聯合建設的京唐港,已與國內外 120 多個港口實現通航,躋身全國港口 20 強;曹妃甸深水碼頭已全面開工建設。京哈、京秦、大秦三條干線鐵路和京榆、唐秦、京唐三條國道穿境而過,京沈(唐山段)、唐津、唐港、西外環四條高速公路交織成網,環城立體互交,構成了現代化交通網路。
經濟社會。 改革開放以來,唐山國民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迅速發展,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由於 1976 年大地震的原因,改革開放初期,唐山處於邊恢復邊建設的時期。 1986 年恢復建設基本完成後,唐山經濟發展駛入了快車道。 1988 年全市國民生產總值實現第一個翻番; 1994 年實現了第二個翻番; 1996 年跨入全國綜合實力 50 強。 2005 年國民生產總值達到 2027 億元 ;全部財政收入 226 億元。 農業農村經全面發展,果菜、乳業、瘦肉型豬、板栗、花生、水產品六大龍型經濟規模不斷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率 55% 。工業已形成煤炭、鋼鐵、電力、建材、機械、化工、陶瓷、紡織、造紙等 10 大支柱產業,機電一體化、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四個高新技術產業群體扎實起步。作為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唐山現有開灤、唐鋼、冀東水泥、機車車輛、三友鹼業、唐山陶瓷等一大批大型骨幹優勢企業。對外開放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格局。 2005 年,全市實際利用外資5.04億美元,其中外商直接投資4.61億美元。全年進出口總額26.48億美元,其中出口總額11.97億美元。產品出口到韓國、美國、日本等169個國家和地區。在經濟發展的同時,精神文明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先後榮獲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市、全國雙擁模範城、全國衛生城、全國園林綠化先進城市等國家榮譽稱號。人民生活總體達到小康水平。 2005 年全市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10488元和4582元。
未來發展。當前,我們已經進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新階段,唐山今後的發展面臨著良好機遇。 省委、省政府對唐山的發展寄予厚望,要求我市成為全省經濟發展的領頭羊,成為區域經濟中心。 我們決心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堅持以科學發展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充分發揮區位、資源、港口及海洋優勢,抓住曹妃甸工業區開發建設的空前機遇,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創新務實,奮勇爭先,深入實施外向帶動、科教興市、城鎮化和可持續發展戰略,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優化發展環境,保持社會穩定,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構建和諧唐山,堅持以人為本,不斷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實現走在全省最前列的目標不懈奮斗。
⑨ 唐山的歷史
唐山歷史悠久,早在4萬年前就有人類勞作生息,商代屬孤竹國,戰國為燕地,漢代屬幽州,清代分屬直隸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隸州。
唐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軍東征朝鮮半島,回途中經由唐山境,其愛妃曹妃不幸病逝,李世民念其愛妃,賞賜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因喬頭鎮以鎮北有「唐山」,而改名為唐山鎮,此為唐山行政名稱之始。
民國二年(1913年),廢府、州一律稱縣,唐山轄區屬渤海道,後改為津海道。
民國十三年(1924年),將7縣劃歸奉天省。翌年12月以上7縣復歸直隸省。
民國十四年(1925年),北京臨時執政府下令唐山設市,但未及建立市政府機構段祺瑞執政府即倒台。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根據《塘沽協定》將冀東劃為「非武裝區」,唐山轄區分為「灤(縣)榆(臨榆縣)區」和「薊(縣)密(雲)區」。同年7月,國民政府在冀東分設「灤榆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薊密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轄13縣,治所通縣。
民國二十四年(1935年),灤榆、薊密區行政督察專員殷汝耕合並兩區,於11月25日成立偽冀東防共自治委員會,一個月後改組為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轄22個縣,偽政權駐地1937年8月從通縣遷至唐山。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1月28日,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鑒於唐山具有經濟、政治上特殊地位明令唐山設市,初稱「唐山市政府」,後改稱「唐山市公署」。
民國三十三年(1944年)7月1日,由偽治安軍(綏靖軍)在唐山建立「冀東特別區行政公署」。
日本宣布投降後,駐北平國民黨派員接收日偽政權,設置督察專員公署,建立河北省政府直轄唐山警察局。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10月至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唐山未組建市政府,一切政務由督察專員公署和唐山警察局管理。
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4月,河北省政府委員會第132次會議通過唐山設市,同年5月5日,唐山市政府成立。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12日,唐山解放。
1984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准唐山市為全國13個「較大城市」之一。
截至2018年,唐山市轄3個縣級市(遷安、遵化、灤州),4個縣(遷西、玉田、灤南、樂亭),7個區(曹妃甸、路南、路北、開平、古冶、豐潤、豐南),4個開發區(海港經濟開發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蘆台經濟技術開發區、漢沽管理區)。
全市有45個鄉(含3民族鄉)、132個鎮、5398個村委會、54個街道辦事處、715個居委會(含7個家委會)。唐山市人民政府駐路北區西山道3號。
(9)唐山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唐山的經濟:
2018年,唐山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6955.0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比上年增長7.3%,超額完成6.5%的預期發展目標,比上年加快1.0%。第一產業增加值493.1億元,比上年增長2.7%。
第二產業增加值3817.8億元,增長6.2%;第三產業增加值2644.0億元,增長9.6%。三次產業結構由上年的7.1:55.8:37.1調整為7.1:54.9:38.0。
2018年,唐山市全部財政收入882.5億元,比上年增長20.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432.4億元,增長13.7%,增速比上年加快6.6%。其中,稅收收入324.2億元,增長26.4%,稅收收入佔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比重為75.0%,比上年提高7.6%。
在稅收收入中,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分別增長43.2%和32.1%。全市一般公共預算支出760.6億元,增長14.8%。其中,一般公共服務、醫療衛生和城鄉社區分別增長12.8%、13.1%和28.9%。
⑩ 河北唐山發生的事
唐山,因市區中部的大城山(原名唐山)而得名。
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率軍東征朝鮮半島。回途中經由此地,在現在的唐山大城山駐扎,其愛妃曹妃不幸病逝。李世民念其愛妃,特別允許使用國名,將此山命名為唐山。之後成為市名。
唐山歷史悠久早在4萬年前就有人類勞作生息。商代屬孤竹國,戰國為燕地,漢代屬幽州,清代分屬直隸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隸州。
在唐山時原為一片村落,從明朝起有一定程度的開發,主要為農業、採石油和制陶業。
隨著清代晚期「洋務運動」興起,清光緒三年(1877年)在唐山設開平礦務局。1878年唐山建喬屯鎮,1889年改名唐山鎮,1938年正式建市。民國元年(1912年)政區建制均襲清制,1929年,直隸省改稱河北省,1939年1月28日,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鑒於唐山具有經濟、政治上的特殊地位明令唐山設市,初稱「唐山市政府」,後改稱「唐山市公署」,日本宣布投降後,駐北平的國民黨派員接收日偽政權,設置督察專員公署,1946年4月,中共河北省委員會第132二次會議通過唐山設市,同年5月5日,唐山市政府成立。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唐山市仍為省轄市,轄區12個。
1955年3月,唐山市第一屆二次人民代表大會將唐山市人民政府改為唐山市人民委員會。轄區未變。
1958年4月28日,國務院批准唐山市規劃唐山專區領導。同年8月29日,河北省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七次會議決定,唐山專員公署駐地由昌黎縣遷至唐山市。
1959年6月3日,經中央決定,唐山市為全國45各開放城市之一。6月8日中共河北省委、省人委決定,唐山專署和唐山市人委合並改設唐山市人民委員會。1960年4月2日,國務院正式批准撤消唐山專區,原唐山專區管轄的秦皇島市和遷安、昌黎、樂亭、寶坻、玉田、薊縣、遵化劃歸唐山市。唐山專區撤消後實際劃歸唐山市的還有灤縣、豐潤兩縣(原為市轄區)和柏各庄農場。同時,唐山市改為省轄市。
1961年5月23日,經國務院批准恢復唐山專區的建制。同年6月1日,河北省人民委員會第14次會議通過恢復唐山專區的決議。從此,唐山專、市分開,唐山市改為專轄市。
1968年1月6日,唐山市革命委員會成立,隸屬於唐山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3月11日,唐山市改為省轄市。
1982年10月,唐山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撤消唐山市革命委員會,建立唐山市人民政府。
1983年3月3日,國務院批准撤消唐山地區,實行市管縣體制。同年5月13日,河北省人民政府通知撤消唐山地區行政公署,5月15日,唐山地區行政公署停止辦公。
1984年12月15日,國務院批准唐山市為全國13個「較大城市」之一。
中國第一座近代煤井、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袋水泥、第一件衛生瓷均誕生在這里,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和「北方瓷都」 。
唐山歷史悠久,早在4萬年以前,就有古人類在這里生活,並與北京周口店人有著緊密聯系。商代屬孤竹國,戰國為燕地,漢代屬幽州。唐朝時,李世民兩次東征,均屯兵現在市區的大城山,山賜唐姓,唐山由此而得名。清代分屬直隸省永平府和遵化直隸州。隨著清代晚期 「 洋務運動 」 的興起,清光緒三年( 1877年)在這里設開平礦務局,引進西方先進技術辦礦挖煤。1938年,唐山正式建市。這里是中國近代工業發祥地之一。中國第一座現代化煤井、第一條標准軌距鐵路、第一台蒸汽機車、第一袋機制水泥、第一件衛生瓷均誕生在這里,被譽為 「 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 」 和 「 中國北方瓷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