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乾隆有哪些故事
關於清朝皇帝乾隆的故事有很多,現部分舉例如下:
1、繼承皇位
乾隆小時又叫弘歷,生來就不同於一般小孩,不僅一表人才,「隆準頎身」,而且「天資凝重」,聰明靈 巧。6歲開始讀書,受教於庶吉士福敏,過目成誦,11歲時,父親帶他在圓明園鏤月雲開拜見祖父康熙皇帝,弘歷對答流利得體,模樣又俊秀,贏得了康熙的喜 愛。康熙令弘歷祖母德妃把弘歷帶回宮中精心養育,後又讓貝勒胤禧教他騎射。在一次跟隨康熙的狩獵中,弘歷面對迎面撲來的大熊,「神情自若」,毫不驚慌,勒 鞍躲過,康熙對皇太妃說:「這個孩子的命非常貴重,他的福氣一定會超過我。」事實上弘歷不管是統治時間還是壽命都超過了康熙,也的確是個有福之人。
弘歷不僅是康熙寄予厚望的愛孫,也是雍正的寵兒,是雍正的希望所在。雍正有鑒於清前幾朝皇子為爭奪儲位而進行激烈殘酷斗爭的教訓,在其繼位不到一年的雍 正元年(1723年)八月,對皇位的繼承作了重大改革,創立秘密立儲制度。雍正秘密立下的嗣君,正是那個受到康熙寵愛的、剛滿13歲的雍正第四子弘歷。
2、給宦官改姓
乾隆為了嚴禁宦官弄權。乾隆對宦官管理十分嚴厲,不許宦官干預政事。為了堵塞宦官干預政事的道路,他下令廢掉教宦官讀書識字的內書堂,認為宦官識幾個字就行了, 有文化是宦官弄權的原因之一。乾隆還下令當差奏事的宦官一律都改姓王,這樣,外廷官員就難以分辨,而無法相互勾結。對於違禁的宦官,乾隆一律嚴懲,決不姑息。
3、編寫《四庫全書》
乾隆在文化上的最大功績是組織編纂 《四庫全書》。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安徽學政朱筠奏請從《永樂大典》中輯錄古代亡佚典籍。乾隆認為四庫書目,以經、史、子、集為綱領,裒輯分儲, 是古今不變之法,下旨設置四庫全書館,集中力量以十年時間,編纂《四庫全書》。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四庫全書》館成立,編纂工作也正式開始。乾隆 任命了宗室郡王永墒、大學士劉統勛、於敏中等16人為總裁,任命尚侍等官為副總閱官。實際校纂的是總纂官紀昀、陸錫熊、總校官陸費墀,其中出力最多的是紀 昀。另有抄寫人員3826人。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四庫全書》繕寫完畢,歷時15年。以後又反復檢查書籍內容,校對錯誤缺漏,並補充一批書籍,直 至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編纂工作才完全結束。
《四庫全書》是我國歷史上最大的一部叢書,它把我國歷代的重要著作,分編於經、史、子、集四部44類之下,共收圖書3457種,74070卷,包羅宏大,豐富浩瀚,為我國古代思想文化之總匯,使古代許多有價值的典籍得以保存和流傳下來。
B. 乾隆時期的世界重大事件
在乾隆執政的60年間,西方世界卻發生了歷史性的、劃時代的巨大變化。
(1)英國發生工業革命:乾隆三十年(1765年),英國紡織工哈格里夫斯發明新式紡車珍妮紡紗機;乾隆五十年(1785年),英國卡特萊特發明水力織布機;同年,英國瓦特改良蒸汽機。爾後,嘉慶十二年(1807年),美國富爾頓發明輪船,嘉慶十九年(1814年)英國史蒂芬孫發明蒸汽機車。這就是說,西方開始了工業革命。
(2)美利堅合眾國建立: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美國獨立戰爭開始;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北美獨立戰爭取得勝利;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第一屆美國國會在紐約召開;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華盛頓就任美國第一任總統。兩年後,美國通過《人權法案》。
(3)法國資產階級革命: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法國舉行三級會議,爆發資產階級大革命,發表《人權宣言》。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法國國王路易十六被處死。
(4)乾隆二十年(1755年),俄國建立莫斯科大學;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美國科學院在波士頓成立;乾隆四十九年(1784年),哥倫比亞大學成立;同年,德國出現第一位女醫學博士。而在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會試,各省上報80歲以上參加會試者116人,實際參加會試並三場完竣者92人,俱加賞賜。大清帝國尚陶醉於孫子打著燈籠,照著「百歲應試」的爺爺參加科舉考試呢!乾隆借興教尊老之名,行粉飾太平之實。這一幕人間喜劇,掩飾了乾隆盛世下的悲哀!
綜合起來說,在乾隆時代,世界上主要發生了三件大事:第一件是英國工業革命;第二件是美利堅合眾國成立;第三件是法國大革命。這三件大事再加上此前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具有劃時代的意義,影響了世界歷史的進程,改變了整個世界的格局。但是在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八月十三日,當乾隆皇帝在避暑山莊接見英國使臣馬戛爾尼時,還傲慢地聲稱「天朝統馭萬國」、「天朝撫有四海」、「天朝物產豐盈,無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貨物,以通有無」等等,說明乾隆皇帝根本看不到西方工業科技的進步和世界發展的潮流,依然陶醉在「天朝上國」、「千古第一全人」的迷夢之中。
乾隆退位、嘉慶繼位後,南方的白蓮教,京師的天理教,京城內外,大江南北,烽火四起,遍地燃燒。乾隆盛世下的危機,不論國內,還是國外,都已經充分暴露出來。這個爛攤子,只好由他的兒孫們去承受和收拾了。
很詳細吧,給分哦!
C. 清朝乾隆歷史
1711年9月25日,弘歷生於雍和宮,1723年8月,弘歷為太子。1734 年,弘歷被封為和碩寶親王,開始參與軍國要務。1735年8 月,24歲的弘歷(1711~1799)繼位,次年改年號為「乾隆」。
鄂爾泰是滿人,是朝中滿族官員的核心人物;而張廷玉是漢人,在眾多漢官中德高望重。對此,乾隆採取了平衡與制約之策,駕馭雙方取其長為己所用,游刃有餘。
1757年,乾隆頒布《保甲法》,以 法令形式確認基層政權實施保甲 制度:每10戶為1牌,設牌頭;每 10牌為I甲,設甲長;每10甲為1 保,設保長。
在經濟方面,乾隆帝繼續獎勵墾荒,興修水利。同時,鼓勵農民大力種 植高產作物,特別是甘薯和玉米,提髙了糧食產量,緩解了人口增長所帶來的糧食壓力。
這一時期,工業也有了進一步的繁榮。以采礦業為例, 1662年(康熙元年),全國礦山只有5處,1783年(乾降四十八年)發展到 313處。制鹽業、制瓷業、紡織業、製糖和釀酒業也有較大發展。
(3)乾隆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乾隆在位期間,實行寬猛互濟的政策,務實足國,重視農桑,停止捐納,使社會上出現一片繁榮的景象,「康乾盛世」在此期間達到了頂峰。
同時乾隆平定了准噶爾部,消滅了天山南路大小和卓木的勢力,加強了中央政府對邊疆地區的管理,鞏固和開展了中國這個多民族國家,奠定了今天中國固有版圖。
但乾隆好大喜功,為人重奢靡,鋪張浪費,並自稱為「十全老人」。他在位後期任用和坤二十年。和坤是中國歷史上最大的貪官,致使這二十年間貪污成風,政治腐敗,各地農民起義頻繁。
乾隆的外交理念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那就是「虛榮」。凡是肯向清國「進貢」的國家都是小國和窮國。他們向清國進貢的目的很少是出於「友好」的動機,而是貪圖清國的「賞賜」。
乾隆對部下的阿諛奉承有狂熱的愛好,這一嗜好直接導致了中國歷史上前於古人後無來者的大貪官和紳的出場。
乾隆還施行文化專制、大興文字獄,對知識分子的詩文吹毛求疵,捕風捉影,無中生有,上綱上線,動輒殺頭抄家充軍。
D. 乾隆歷史事件4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是他把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也是他親手將它拖向衰落,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後歷史進程的重要皇帝。 即位之前 愛新覺羅·弘歷是雍正帝諸子中最有才乾的一位,自小甚得其祖父康熙與父親雍正喜愛,康熙曾為其慎擇良師,進行多方面教育。一些清史學家認為,正因為康熙認為孫子弘歷的出眾,所以才傳位於其父雍正。 弘歷即位前,封為寶親王,少年的他聰穎過人,能文能武,行事恩威並施,十分有才幹。雍正對他的寄予厚望,這在皇子中是無人可及的。早在雍正元年八月,弘歷就被以「秘建皇儲」的方式立為皇太子。皇子弘時曾與之爭寵,卻被削除宗籍。但雍正接受康熙的教訓,不讓皇子參與政治,同樣弘歷登基前未曾參與過朝廷政事,也未曾出任過軍政要職,只於雍正十三年參與了苗疆改土歸流的事物處理。1735年,雍正駕崩,乾隆順利繼承皇位。 青年時的乾隆皇帝青年乾隆 乾隆即位後,首先面對的是逐漸升溫的朋黨之爭。他在上台伊始,便明確表明痛恨朋黨之爭,禁止私立朋黨,以警告當時朝廷如日中天的鄂爾泰和張廷玉兩派。但他由於此前未曾基本接觸過政治,缺少經驗和威信,亦未能有任何親信,故而初政面對朋黨以及宗室的壓力,舉步維艱。他採用各種手段讓張、鄂兩派互相牽制,慢慢回籠權利。乾隆四年「弘皙逆案」後,他一心將宗室排除與政權之外,充分利用軍機處的功能,獨斷乾綱,使得君主專制空前加強、中央集權到達頂峰。 乾隆在政治上矯其祖寬父嚴之弊,實行「寬嚴相濟」之策,務實足國,整頓吏治,釐定各項典章制度,優待士人,安撫雍正朝受打擊之宗室。經濟上獎勵墾荒,興修水利,全國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之勢。從乾隆初年至中期,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備受後人稱頌的時期。後期倚重於敏中、和珅,尤其寵信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志得意滿、思想僵化、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無法擺脫吏治敗壞,弊政叢出,貪污盛行,矛盾激化狀態,這使得「康乾盛世」之後中國迅速地衰敗。 勤政愛民是乾隆所標榜的一貫主張,清政府很多官員因此以關心民事為己任。在乾隆所信用的能臣中,還有不少清廉之官。如大學士孫嘉淦、江西奉新人甘汝來等。乾隆要求地方督撫大臣實心任事,反對虛文。他還大膽啟用曾被雍正貶謫的各類有能力的官員. 青年乾隆乾隆在位期間,無論文官武將,有能力和抱負的人,不計其數,包括傅恆、兆惠、阿桂、劉統勛等,均為他所提拔,但是由於清朝皇帝強大的政府控制力以及「本朝無能臣」的主張,臣子的才能被籠罩在皇帝巨大的影子底下.,他把所有人的榮譽變成了自己的榮譽。 乾隆在發展社會生產方面主要繼承自康熙和雍正以來的經濟和政治制度,最大成績是對雍正時期「改土歸流」、「攤丁入畝」及「火耗歸公」等政策執行得非常徹底。為此,乾隆聽取大臣張廣泗的建議,對貴州、雲南等地的少數民族採取安撫為主、征討為輔的手段,將少數民族的叛亂快速平定。這些措施的施行,使清朝國力達到頂峰。 乾隆一生大權獨攬,君主專制為達到中國歷史的頂峰。他可以為百姓免糧治水,賑濟災情不惜一切代價;也可以不留情面地鎮壓各種反對他的勢力,他當政期間,殘酷血腥的文字獄比比皆是,動輒百十條人命,連殺封疆大吏的事情也不少見。 禪位 乾隆皇帝能將祖宗的基業發揚光大,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樹,確為一代「有為之君」。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二十一日,乾隆宣諭:至六十年內禪。他說: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閑。這道諭旨的意思是說,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61年,自己不敢相比。如果能在位60年,就當傳位給太子。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日,85歲的乾隆皇帝,御圓明園勤政殿,召見皇子皇孫、王公大臣,宣示立皇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為皇太子,以明年為嗣皇帝嘉慶元年,屆期歸政。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御太和殿,舉行內禪大禮,授璽。顒琰即皇帝位,尊弘歷為太上皇帝,訓政。由禮部鴻臚寺官詣天安門城樓上,恭宣嘉慶欽奉太上皇帝傳位詔書,金鳳頒詔,宣示天下。乾隆內禪皇位後,又訓政三年零三天。後人多譏評乾隆名為退位,實禪而不退。 乾隆在位既長,享年又高。
E. 乾隆歷史事件5
乾隆帝姓名為愛新覺羅·弘歷,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生母為四皇子胤禛側福晉鈕鈷祿氏。即位前為寶親王。雍正帝登基後就將其秘密立為皇太子,立儲詔書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這也成為以後清朝的定製。雍正帝駕崩後弘歷繼位,是為乾隆帝。乾隆天生聰慧,文治武功都有較大成就,這也使得他非常自負,他晚年自稱「十全老人」,誇耀自己的武功,但是事實上當時的清王朝已經江河日下,國內潛伏著的各種危機,隨時可能爆發;而國際上,中國與西方的差距拉大,中國已經不再是什麼「天朝」,而是盲目自大的井底之蛙。 乾隆六十年禪位於皇十五子顒琰,自己成為太上皇。其在位六十年,作為太上皇又訓政三年,所以乾隆帝是中國歷史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僅次於祖父康熙,而實際執政時間是最長的皇帝,達到六十三年,他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駕崩時年為八十八周歲。乾隆死後的廟號為「清高宗」,謚號「純皇帝」,史稱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是他把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也是他親手將它拖向衰落,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後歷史進程的重要皇帝。 即位之前 愛新覺羅·弘歷是雍正帝諸子中最有才乾的一位,自小甚得其祖父康熙與父親雍正喜愛,康熙曾為其慎擇良師,進行多方面教育。一些清史學家認為,正因為康熙認為孫子弘歷的出眾,所以才傳位於其父雍正。 弘歷即位前,封為寶親王,少年的他聰穎過人,能文能武,行事恩威並施,十分有才幹。雍正對他的寄予厚望,這在皇子中是無人可及的。早在雍正元年八月,弘歷就被以「秘建皇儲」的方式立為皇太子。皇子弘時曾與之爭寵,卻被削除宗籍。但雍正接受康熙的教訓,不讓皇子參與政治,同樣弘歷登基前未曾參與過朝廷政事,也未曾出任過軍政要職,只於雍正十三年參與了苗疆改土歸流的事物處理。1735年,雍正駕崩,乾隆順利繼承皇位。 青年時的乾隆皇帝青年乾隆 乾隆即位後,首先面對的是逐漸升溫的朋黨之爭。他在上台伊始,便明確表明痛恨朋黨之爭,禁止私立朋黨,以警告當時朝廷如日中天的鄂爾泰和張廷玉兩派。但他由於此前未曾基本接觸過政治,缺少經驗和威信,亦未能有任何親信,故而初政面對朋黨以及宗室的壓力,舉步維艱。他採用各種手段讓張、鄂兩派互相牽制,慢慢回籠權利。乾隆四年「弘皙逆案」後,他一心將宗室排除與政權之外,充分利用軍機處的功能,獨斷乾綱,使得君主專制空前加強、中央集權到達頂峰。 乾隆在政治上矯其祖寬父嚴之弊,實行「寬嚴相濟」之策,務實足國,整頓吏治,釐定各項典章制度,優待士人,安撫雍正朝受打擊之宗室。經濟上獎勵墾荒,興修水利,全國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之勢。從乾隆初年至中期,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備受後人稱頌的時期。後期倚重於敏中、和珅,尤其寵信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志得意滿、思想僵化、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無法擺脫吏治敗壞,弊政叢出,貪污盛行,矛盾激化狀態,這使得「康乾盛世」之後中國迅速地衰敗。 勤政愛民是乾隆所標榜的一貫主張,清政府很多官員因此以關心民事為己任。在乾隆所信用的能臣中,還有不少清廉之官。如大學士孫嘉淦、江西奉新人甘汝來等。乾隆要求地方督撫大臣實心任事,反對虛文。他還大膽啟用曾被雍正貶謫的各類有能力的官員. 青年乾隆乾隆在位期間,無論文官武將,有能力和抱負的人,不計其數,包括傅恆、兆惠、阿桂、劉統勛等,均為他所提拔,但是由於清朝皇帝強大的政府控制力以及「本朝無能臣」的主張,臣子的才能被籠罩在皇帝巨大的影子底下.,他把所有人的榮譽變成了自己的榮譽。 乾隆在發展社會生產方面主要繼承自康熙和雍正以來的經濟和政治制度,最大成績是對雍正時期「改土歸流」、「攤丁入畝」及「火耗歸公」等政策執行得非常徹底。為此,乾隆聽取大臣張廣泗的建議,對貴州、雲南等地的少數民族採取安撫為主、征討為輔的手段,將少數民族的叛亂快速平定。這些措施的施行,使清朝國力達到頂峰。 乾隆一生大權獨攬,君主專制為達到中國歷史的頂峰。他可以為百姓免糧治水,賑濟災情不惜一切代價;也可以不留情面地鎮壓各種反對他的勢力,他當政期間,殘酷血腥的文字獄比比皆是,動輒百十條人命,連殺封疆大吏的事情也不少見。 禪位 乾隆皇帝能將祖宗的基業發揚光大,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樹,確為一代「有為之君」。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二十一日,乾隆宣諭:至六十年內禪。他說: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閑。這道諭旨的意思是說,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61年,自己不敢相比。如果能在位60年,就當傳位給太子。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日,85歲的乾隆皇帝,御圓明園勤政殿,召見皇子皇孫、王公大臣,宣示立皇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為皇太子,以明年為嗣皇帝嘉慶元年,屆期歸政。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御太和殿,舉行內禪大禮,授璽。顒琰即皇帝位,尊弘歷為太上皇帝,訓政。由禮部鴻臚寺官詣天安門城樓上,恭宣嘉慶欽奉太上皇帝傳位詔書,金鳳頒詔,宣示天下。乾隆內禪皇位後,又訓政三年零三天。後人多譏評乾隆名為退位,實禪而不退。 乾隆在位既長,享年又高。在中國歷史上,享年80歲以上高齡的皇帝只有五人。除乾隆而外的四位皇帝是: (1)梁武帝蕭衍,享年86歲,在位48年。但他局處一隅,三次捨身入寺,長於文學,精通音律;侯景之亂後,飢病而慘死。 (2)武周女皇武則天,享年82歲,在位15年。是中國唯一女皇帝。 (3)宋高宗趙構,享年81歲,在位36年,半壁山河。 (4)元世祖忽必烈,享年80歲,在位35年。
F. 乾隆歷史事件3
乾隆帝姓名為愛新覺羅·弘歷,生於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生母為四皇子胤禛側福晉鈕鈷祿氏。即位前為寶親王。雍正帝登基後就將其秘密立為皇太子,立儲詔書放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的後面,這也成為以後清朝的定製。雍正帝駕崩後弘歷繼位,是為乾隆帝。乾隆天生聰慧,文治武功都有較大成就,這也使得他非常自負,他晚年自稱「十全老人」,誇耀自己的武功,但是事實上當時的清王朝已經江河日下,國內潛伏著的各種危機,隨時可能爆發;而國際上,中國與西方的差距拉大,中國已經不再是什麼「天朝」,而是盲目自大的井底之蛙。 乾隆六十年禪位於皇十五子顒琰,自己成為太上皇。其在位六十年,作為太上皇又訓政三年,所以乾隆帝是中國歷史在位時間第二長的皇帝,僅次於祖父康熙,而實際執政時間是最長的皇帝,達到六十三年,他又是中國歷史上最長壽的皇帝,駕崩時年為八十八周歲。乾隆死後的廟號為「清高宗」,謚號「純皇帝」,史稱乾隆皇帝。 乾隆皇帝是中國歷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皇帝之一,是他把清朝的康乾盛世推向頂峰,也是他親手將它拖向衰落,他是影響中國18世紀以後歷史進程的重要皇帝。 即位之前 愛新覺羅·弘歷是雍正帝諸子中最有才乾的一位,自小甚得其祖父康熙與父親雍正喜愛,康熙曾為其慎擇良師,進行多方面教育。一些清史學家認為,正因為康熙認為孫子弘歷的出眾,所以才傳位於其父雍正。 弘歷即位前,封為寶親王,少年的他聰穎過人,能文能武,行事恩威並施,十分有才幹。雍正對他的寄予厚望,這在皇子中是無人可及的。早在雍正元年八月,弘歷就被以「秘建皇儲」的方式立為皇太子。皇子弘時曾與之爭寵,卻被削除宗籍。但雍正接受康熙的教訓,不讓皇子參與政治,同樣弘歷登基前未曾參與過朝廷政事,也未曾出任過軍政要職,只於雍正十三年參與了苗疆改土歸流的事物處理。1735年,雍正駕崩,乾隆順利繼承皇位。 青年時的乾隆皇帝青年乾隆 乾隆即位後,首先面對的是逐漸升溫的朋黨之爭。他在上台伊始,便明確表明痛恨朋黨之爭,禁止私立朋黨,以警告當時朝廷如日中天的鄂爾泰和張廷玉兩派。但他由於此前未曾基本接觸過政治,缺少經驗和威信,亦未能有任何親信,故而初政面對朋黨以及宗室的壓力,舉步維艱。他採用各種手段讓張、鄂兩派互相牽制,慢慢回籠權利。乾隆四年「弘皙逆案」後,他一心將宗室排除與政權之外,充分利用軍機處的功能,獨斷乾綱,使得君主專制空前加強、中央集權到達頂峰。 乾隆在政治上矯其祖寬父嚴之弊,實行「寬嚴相濟」之策,務實足國,整頓吏治,釐定各項典章制度,優待士人,安撫雍正朝受打擊之宗室。經濟上獎勵墾荒,興修水利,全國呈現出一派繁榮昌盛之勢。從乾隆初年至中期,是乾隆帝政治生命中最有活力,備受後人稱頌的時期。後期倚重於敏中、和珅,尤其寵信貪官和珅,加之乾隆帝本人年事已高、志得意滿、思想僵化、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無法擺脫吏治敗壞,弊政叢出,貪污盛行,矛盾激化狀態,這使得「康乾盛世」之後中國迅速地衰敗。 勤政愛民是乾隆所標榜的一貫主張,清政府很多官員因此以關心民事為己任。在乾隆所信用的能臣中,還有不少清廉之官。如大學士孫嘉淦、江西奉新人甘汝來等。乾隆要求地方督撫大臣實心任事,反對虛文。他還大膽啟用曾被雍正貶謫的各類有能力的官員. 青年乾隆乾隆在位期間,無論文官武將,有能力和抱負的人,不計其數,包括傅恆、兆惠、阿桂、劉統勛等,均為他所提拔,但是由於清朝皇帝強大的政府控制力以及「本朝無能臣」的主張,臣子的才能被籠罩在皇帝巨大的影子底下.,他把所有人的榮譽變成了自己的榮譽。 乾隆在發展社會生產方面主要繼承自康熙和雍正以來的經濟和政治制度,最大成績是對雍正時期「改土歸流」、「攤丁入畝」及「火耗歸公」等政策執行得非常徹底。為此,乾隆聽取大臣張廣泗的建議,對貴州、雲南等地的少數民族採取安撫為主、征討為輔的手段,將少數民族的叛亂快速平定。這些措施的施行,使清朝國力達到頂峰。 乾隆一生大權獨攬,君主專制為達到中國歷史的頂峰。他可以為百姓免糧治水,賑濟災情不惜一切代價;也可以不留情面地鎮壓各種反對他的勢力,他當政期間,殘酷血腥的文字獄比比皆是,動輒百十條人命,連殺封疆大吏的事情也不少見。 禪位 乾隆皇帝能將祖宗的基業發揚光大,在文治武功方面都有建樹,確為一代「有為之君」。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九月二十一日,乾隆宣諭:至六十年內禪。他說:昔皇祖御政六十一年,予不敢相比。若邀穹蒼眷佑,至乾隆六十年,予壽八十有五,即當傳位太子,歸政退閑。這道諭旨的意思是說,他的祖父康熙皇帝在位61年,自己不敢相比。如果能在位60年,就當傳位給太子。到乾隆六十年(1795年)九月初三日,85歲的乾隆皇帝,御圓明園勤政殿,召見皇子皇孫、王公大臣,宣示立皇十五子嘉親王顒琰為皇太子,以明年為嗣皇帝嘉慶元年,屆期歸政。嘉慶元年(1796年)正月初一日,乾隆帝御太和殿,舉行內禪大禮,授璽。顒琰即皇帝位,尊弘歷為太上皇帝,訓政。由禮部鴻臚寺官詣天安門城樓上,恭宣嘉慶欽奉太上皇帝傳位詔書,金鳳頒詔,宣示天下。乾隆內禪皇位後,又訓政三年零三天。後人多譏評乾隆名為退位,實禪而不退。 乾隆在位既長,享年又高。在中國歷史上,享年80歲以上高齡的皇帝只有五人。除乾隆而外的四位皇帝是: (1)梁武帝蕭衍,享年86歲,在位48年。但他局處一隅,三次捨身入寺,長於文學,精通音律;侯景之亂後,飢病而慘死。 (2)武周女皇武則天,享年82歲,在位15年。是中國唯一女皇帝。 (3)宋高宗趙構,享年81歲,在位36年,半壁山河。 (4)元世祖忽必烈,享年80歲,在位35年。 贊同0| 評論
G. 乾隆朝大事記
求乾隆十九年懷遠將軍藍重山的歷史及事跡
H. 乾隆的歷史故事
乾隆皇帝游江南,其實並不是真心遊山玩水。他只怕江南百姓造反,特意借個遊山玩水的名義,到江南來探聽消息,察看虛實。那時,杭州南屏山凈慈寺有個和尚,叫詆毀。這和尚不講究誦經打坐,專喜歡議論天下大事。要講便講,要罵便罵,毫無顧忌。只因他講得有理,罵得有趣,所以老百姓都喜歡親近他。乾隆皇帝到了杭州,聽說有這么個和尚,他眉頭就打起個疙瘩,心想:這老和尚取這么個怪名號,必定是個隱跡山林的明朝遺老,不守本份的人。我倒要去聽聽他到底毀些什麼。於是,他便換上一身藍衫,拿把描金摺扇,扮成秀才模樣,一搖一擺地去游凈慈寺,指名要會會詆毀和尚。詆毀和尚從寺里出來,乾隆皇帝見了他,便問道:「老師父就是詆毀和尚嗎?」詆毀和尚回答說:「不錯,我就是詆毀和尚,詆毀和尚便是我。」乾隆皇帝又問:「老師父是從小出家的呢,還是半路出家的呢?」詆毀和尚說:「我嗎,是半路出家的。秀才你問我這些做啥?」乾隆皇帝沒得話講了,眼光一掃,看見和尚身上那件千補百衲的破袈裟,便說:「聽說老師父是個有德行的高僧,為啥穿這絲瓜筋一般的破衣衫呀?」詆毀和尚笑道:「我年輕的時候,也穿過錦綉的衣衫哩!後來那錦綉衣衫被野狗撕碎了,我就做了和尚,穿起這破麻皮的袈裟來啦!不過我穿的雖然破爛,心術可是正的。不比那些著官服的老爺,看起來富麗堂皇,暗地裡男盜女娼。」乾隆皇帝當頭挨了一悶棍,又發作不出來,心裡恨恨地想:這詆毀和尚,果然名不虛傳!總得找個岔子,好狠狠地辦他的罪。他肚皮里打著惡算盤,面孔上堆起假笑,叫詆毀和尚領他進寺去耍子。他們進了凈慈寺山門,見旁邊的人在劈毛竹做香籃。乾隆皇帝眼珠一轉,隨手拾起一塊劈開的毛竹片,把青的一面朝著詆毀和尚,問道:「老師父,這個你們叫什麼呀?」詆毀和尚說:「這個叫竹皮。」乾隆皇帝把毛竹片掉轉個面,將白的一面朝著詆毀和尚,又問:「老師父,這個叫什麼呢?」詆毀和尚道:「這個嗎,我們叫它竹肉。」乾隆皇帝皺起眉頭苦笑道:「好個新鮮的名稱哪!」詆毀和尚打個哈哈說:「老客人呀,如今這世道變啦,名稱也得跟著變哩!」乾隆皇帝吃癟了,只好悶聲不響。原來當時正在大興文字獄,專門找岔子殺人。如果詆毀和尚照著老稱呼,把毛竹片青的一面叫篾青,把白的一面叫篾黃,就會被乾隆皇帝抓住小辮子,誣他要「滅清」、「滅皇」,殺他的頭。乾隆皇帝拿毛竹片問詆毀和尚,就是想找他一個岔子的。乾隆皇帝進大雄寶殿去拜過如來,又到羅漢堂看了佛像。最後,他們來到香積廚。香積廚就是寺院里的伙房。乾隆皇帝東張西望,見灶下歇著一擔豆芽菜。偏巧這時竄過來一條小狗,扯起後腿在豆芽菜上撒了一泡尿。乾隆皇帝看在眼裡,就問:「老師父,這豆芽菜算不算干凈的東西?」詆毀和尚說:「豆芽菜水中生,水中長,當然是最干凈的東西啦!」乾隆皇帝鼻吼里哼了一聲,說:「有狗尿澆在上面,怎麼還說它是干凈的呢?」詆毀和尚呵呵大笑:「俗話說,眼不見為凈,耳不聽為真。你看見只當不看見,豈不就干凈了嗎?這點小事,何必如此認真呢!譬如有的人,日日夜夜挨天下百姓咒罵,但他卻裝作沒聽見,還厚著臉皮自吹自擂,說自己是聖人哩!」乾隆皇帝聽了這話語,氣得火冒三丈,但怕泄露身份,不好發作。心想再找個岔子,一時卻想不出題目。正在為難,猛聽得廚房後門外有個小販在高聲叫賣:「茶葉蛋要喔?……茶葉蛋羅!」他靈機一動,說肚子餓了,就借買茶葉蛋的機會,灰溜溜地從後門溜走了。
I. 乾隆時期發生了哪些事
平大小和卓之亂、平大小金川之戰、乾隆帝南巡、林爽文事件、安南之役等。
1、平大小和卓之亂
清平大小和卓之戰即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平定新疆回部(天山南路)白山派首領霍集占兄弟叛亂的斗爭。
乾隆二十年(1755年)清軍平定準噶爾後,將被囚禁的大小和卓釋放,並派波羅尼都招撫天山南路各城。不久阿睦爾撒納發動叛亂,和卓兄弟乘機控制了喀什噶爾、葉爾羌(今新疆莎車)等地。
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霍集占殺死清軍副都統阿敏道,舉兵自立。次年(1758年),乾隆皇帝發兵征討大小和卓,在庫車、葉爾羌、和闐等地與大小和卓交戰。
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大小和卓兵敗西逃,經蔥嶺進入巴達克山(在今阿富汗東北部),被巴達克山首領素勒坦沙擒殺,叛亂遂平。大小和卓之亂的平定標志著清代中國統一戰爭的完成,也是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一。
此役之後,天山南路重新納入中國版圖,清代中國疆域臻於極盛。回部平定後,清廷設伊犁將軍統轄新疆各部,設總理回疆事務參贊大臣管理回部。此後的六十多年中新疆沒有發生大的動亂。
2、平大小金川之戰
清平大小金川之戰是乾隆朝平定四川大小金川叛亂,維護西南邊疆穩定的兩次大規模戰役。同時也位列乾隆帝的「十全武功」之二。
乾隆初,大金川土司莎羅奔奪取小金川澤旺印信,又攻明正土司(今康定)。1747年,清軍3萬人分兩路進討,久而無功,川陝總督張廣泗被清廷處死,改派岳鍾琪為總兵,刻期進討。1749年,莎羅奔請降,大金川事件初告平息。
以後,大小金川之間常有沖突。到18世紀60年代,金川局勢再度緊張,又一次引起清王朝的關注。
1766年,清廷派四川總督阿爾泰聯合9家土司會攻大金川,小金川土司僧格桑(澤旺子)卻與大金川土司索諾木(莎羅奔侄孫)聯合反清。
1771年清軍敗績,清廷又將阿爾泰革職,派溫福入川督師,向金川進兵,第二次金川之役由此開始。1773年,溫福戰死,清廷又派阿桂為將軍,增兵金川。
經多次血戰,清軍於1776年初取勝。歷時五年、死傷逾萬人、耗銀7000萬兩的第二次金川之役至此結束。
戰後,清朝在大小金川分置阿爾古、美諾兩直隸廳。與乾隆其他八大武功相比,偏居川西一隅、僅有彈丸之地、數萬人口的大小金川,卻致清王朝先後共投入了近60萬人力、7000萬帑幣,其代價遠遠超過乾隆的其他任何一次武功。
3、乾隆帝南巡
乾隆帝南巡指的是清朝乾隆時期的六次南下江南地區。
乾隆帝曾於1751年(乾隆十六年)、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1762年(乾隆二十七年)、1765年(乾隆三十年)、1780年(乾隆四十五年)、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六次巡幸江南。
每次一般都要到江寧府(今南京市)、蘇州府、杭州府、揚州府,後四次還巡幸了浙江的海寧。乾隆帝的祖父康熙帝在位期間也曾六次巡視江南。
乾隆十四年(1749年)十月初五日、十七日,乾隆帝弘歷相繼下了兩道上諭,講述欲於十六年巡幸江南的原因,大致有四點:
一是江浙官員代表軍民紳衿恭請皇上臨幸;
二是大學士、九卿援據經史及聖祖南巡之例,建議允其所請;
三是江浙地廣人稠,應該前去,考察民情戎政,問民疾苦;
四是恭奉母後,游覽名勝,以盡孝心。
4、林爽文事件
林爽文事件,又稱林爽文叛亂,是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台灣遊民頭目林爽文發起的叛亂。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十一月,清台灣總兵柴大紀命知府孫景燧、副將赫生額等率兵300到彰化抓捕林爽文。林爽文遂率眾起亂,攻清軍營壘,殲其官兵。十二月,叛軍頭目林爽文建元順天。
清廷大震,於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正月急調水師提督黃仕簡、陸路提督任承恩等率兵4000渡海赴台增援,八月,改命大學士福康安為將軍、領侍衛大臣海蘭察為參贊大臣,率水師渡海。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正月初,清軍多路出擊,於侖仔頂和牛稠山連敗叛軍,乘勝佔領大里杙庄和集集埔,在老衢崎俘獲林爽文,解至北京伏法。
台灣林爽文叛亂清廷派軍不足4萬,僅用時一年零三個月的時間便被平定。乾隆帝為嘉獎諸羅百姓義舉,賜諸羅縣名「嘉義」。
5、安南之役
安南之役又稱清平安南之戰、清越戰爭,是指乾隆末年(1788年末-1789年初),中國清朝與安南(今越南)西山朝之間發生的一場戰爭。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農歷十一月,兩廣總督孫士毅奉命帶兵出鎮南關,用兵安南。清軍師出有名,一路勢如破竹,僅用兵20天攻陷安南都城黎城(今越南河內)。黎氏宗族、百姓出迎,阮惠遁還廣南。
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農歷十一月二十二日,兩廣總督孫士毅宣詔正式冊封黎維祁為安南國王,安南黎朝正式復國。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正月,軍中置酒張樂慶祝春節,夜裡西山朝阮兵大軍偷襲黎城,清軍退走。
西山朝阮惠懼怕清軍再伐,多次向清朝謝罪稱臣,並全盤接受乾隆帝四項乞降請封條件(送清軍散落士兵回國、將殘害清軍大員者軍前正法示眾、阮惠在乾隆八旬生日「親自赴京吁懇」、為清軍許世亨等陣亡將士建立祠宇,春秋虔祭)。乾隆帝最終認可阮惠為安南的新君主。
此役,是清朝前期的歷史上,與安南發生過唯一的一次戰爭。此役歷時雖短,但它是清前期中越關系史上的一件大事。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平大小和卓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清平大小金川之戰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乾隆帝南巡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林爽文事件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安南之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