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井岡山的歷史事件

井岡山的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06 13:31:00

⑴ 井岡山地區的革命故事有哪些

一根燈芯、伙夫頭、懷揣手榴彈向敵人喊話等很多小故事。

⑵ 井岡山時期發生了什麼事情

井岡山時期發生了這幾件大事件:

1、在茅坪八角樓的燈光下,當毛主席寫下《中國的紅內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容》和《井岡山的斗爭》兩篇光輝巨著時。在寧岡新城,當毛主席與老一輩革命家一起打下建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以來第一個大勝仗。

聽紅軍英雄袁文才的孫子講其爺爺蒙冤後家人的想法時,也許你我從他憨厚、朴實的語言中感悟到,當年井岡山人愛黨、愛紅軍的濃厚情結。

⑶ 井岡山有什麼革命事跡

很多,很有教育意義 九江海外旅行社簡單介紹:

井岡山是中國革命的搖籃。80年前,以毛澤東、朱德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井岡山開創了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點燃 了中國革命的星星之火。

從此,井岡山便以其彪炳千秋的豐功偉績而濃墨重彩地載入了中國革命史冊。井岡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偉大開篇,是中國革命的皇皇 巨著。在井岡山血與火的斗爭中培育出來的偉大的井岡山精神,是中國共產黨人革命精神的重要源頭。

在艱苦卓絕的井岡山斗爭歲月里,紅軍官兵與當地群眾一道,堅定信念、艱苦奮斗、百折不撓、勇於奉獻,戰勝了無數難以 想像的艱難困苦,留下了許多驚天地、泣鬼神的輝煌事跡。這些感人事跡震撼了井岡山兒女的心靈,並深深銘刻於他們的心底深處。

一代又一代的井岡山兒女,用朴 實無華的語言,在村落、在田頭、在山野、在庭院傳頌著這段感人的歷史,傳頌著這些感人的故事。

井岡山人民在傳頌這些故事的過程中,融匯了他們對革命英烈的 厚愛和敬仰,同時也發揮了他們的豐富想像力,凝聚了他們的憧憬和願望。

經過一代又一代井岡兒女的傳承,經過傳承中的提煉和加工,當年的事跡便演變成了根植 於井岡山的紅色故事和傳說,形成了井岡山的獨特紅色文化現象。

這些廣泛流傳於井岡山區域的紅色故事和傳說,寄託了井岡山人民對黨和紅軍的深情厚意,是井岡 山紅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們的寶貴財富。

⑷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歷史背景

歷史

1927年10月23日,毛澤東率領經「三灣改編」後的秋收起義部隊上井岡山,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實施「井岡山土地法」,創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同時,經過團結、教育、改造工作,將袁文才、王佐兩支農民自衛軍編入工農革命軍。

至1928年2月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包括寧岡全縣,遂川西北部,永新、酃縣、茶陵等縣部分地區。

1928年4月28日,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余部與湘南起義農民軍到達井岡山,和毛澤東領導的工農革命軍會師,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4軍。這時,朱德四十二歲,毛澤東三十四歲。1928年5月以後,工農革命軍陸續改稱為中國工農紅軍。

12月,彭德懷、滕代遠率領紅5軍主力到達井岡山,同紅4軍會師。此後,根據地不斷擴大。

1929年1月,由紅五軍改編的紅四軍第三十團和袁文才、王佐的三十二團留守井岡山,統歸彭德懷、滕代遠指揮;毛澤東、朱德率領紅四軍主力第二十八團、第三十一團及軍直屬隊出擊贛南,以打破國軍的封鎖。

毛澤東在1928年十月、十一月先後寫成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兩篇重要著作對中國共產黨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和政治斗爭經驗予以總結。

「紅旗到底能打多久」這種思潮在井岡山歷史上有五次:

1、1927年冬,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1000餘人700條槍上井岡山,很多人對革命持悲觀情緒,他們在問「紅旗到底能打多久」?有不少人逃跑、叛變,包括戰士、連排長、團長,還有師長余灑度。

2、1928年3月,「左」傾盲動主義排斥毛澤東的意見,讓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離開井岡山開赴湘南進行年關暴動,結果年關暴動、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同時遭受失敗,這時又有許多人對革命缺乏信心,提出「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3、1928年8月,因為中共湖南省委的錯誤指導,紅軍二十八、二十九團冒進湘南,敵人趁機進攻井岡山,導致井岡山的八月失敗,不少人又重提「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4、1928年冬,湘贛敵軍調動重兵圍攻井岡山,井岡山上糧食艱難,軍民以紅米、南瓜、野菜充飢,而且身穿茅草、稻草禦寒,軍長朱德都要帶頭下山挑糧,一些人又提「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5、1929年春,湘贛敵軍重兵第三次「會剿」井岡山,有人又提「紅旗到底能打多久」。

(4)井岡山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簡介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湖南、江西兩省邊界羅霄山脈中段創建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經「三灣改編」後的秋收起義部隊到達寧岡,先後在寧岡、永新、茶陵、遂川等縣恢復和建立了黨組織,發展武裝力量,開展游擊戰爭,領導農民打土豪分田地,建立紅色政權,實行工農武裝割據,創立了黨領導下的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結局

1929年,朱德、毛澤東率紅軍主力離開井岡山開辟贛南、閩西根據地,之後擴大建立中央革命根據地。

1930年2月24日,湘贛邊界特委(剛剛改稱贛西南特委西路行委)聯合紅五軍,在永新縣城殺害了袁文才與王佐及其所部幹部40餘人,收編了其部隊。

3月初,袁文才的部下謝角銘、謝益謀、陳次謀、曾李生牽頭,聯名客籍黨員幹部劉克憂、朱開卷等16人,寫信給彭德懷並轉贛西南特委和贛西南軍委、贛西南各路行委各黨部,希望上級能主持公道,為袁王等人的妄殺作出嚴正處理。

認為特委「設此圈套」,將「袁、王等包圍處死」,「殊令人犀疑滿腹,切齒痛心」,是「不正確之執行」。

信中懇請地表示「舍共產而無他從」,「若得奉命,自當然加培(倍)工作」,「期待上級之明了我們苦衷也」。

袁王所部在井岡山上的余部,分別在袁的妻叔謝角銘和王的兄長王雲龍帶領下,於1930年3月底反水,「電告反赤」。4月上旬,寧(岡)遂(川)邊防保衛團在茅坪成立,謝角銘為團總,王雲龍副之。

保衛團以袁王舊部為主,又招收了200餘名團丁,加上國民黨吉安駐軍撥來的一批槍彈,使保衛團擴充到700多人槍,實力與以前的紅32團相差無幾。保衛團盤踞茅坪、茨坪、大小五井等山區,在客籍民眾中實行軍事化控制,掌控了井岡山區域的客籍民眾。此後,紅軍數次進攻井岡山都未能成功:

1、1930年4月,紅五軍第三縱隊在黨代表劉作述帶領下,率第四大隊李聚奎部進山清剿。

2、1930年3月18日,湘贛邊界紅色警衛連在新城成立。1930年5月底,紅色警衛連在石口擴編為紅軍獨立第八營,以小江山、棋子石為駐扎營地,不斷地出山打擊井岡山境內的敵人。

1931年11月6日,紅八營1連連長劉自成在陰陽山的一個小村莊伏擊,擊斃了謝角銘,全殲保衛團的1個排。保衛團由王雲龍繼任團總。在一年多的時間里,紅八營與保衛團戰斗交手幾十次。紅軍始終無法在茅坪、大隴及大小五井山區立足腳。

3、1933年農歷8月中旬,湘贛邊主力紅軍第十七師猛撲大隴,殲滅王東原部1個營。擊斃敵營長龍震、寧岡縣靖衛團團總林萃華,攻到了黃洋界的腳下。駐於礱市的敵十五師出動4個營救援,雙方在葛田展開激戰,各自死傷數百人。

是月下旬,紅十七師從新城再度向茅坪進擊,事先獲悉情報的敵第十五師在赤坑的山沖設伏以待,使紅十七師遭受較大的損失,只得回兵新城退到永新。

5、1934年8月,紅六軍團准備開始長征,派遣紅軍獨立四團在團長張通,政委劉亞球、政治部主任張平化帶領下偵察通過井岡山的道路。最後無功而返。

直至1949年8月,第四野戰軍第48軍南下江西解放了井岡山。

意義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點燃了「工農武裝割據」的星星之火,為中國革命的中心工作完成從城市到農村的偉大戰略轉移,走上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開辟了新的道路。說明中國共產黨的力量還很弱小,敵人很強大,革命的道路還很長。

也說明中共開始走向成熟,找到了正確的革命道路。證明了農村包圍城市的合理性與可行性。

⑸ 井岡山除了朱毛會師還發生了什麼事件具體時間是那一年

井岡山會師是指1928年4月毛澤東率領的秋收起義部隊與朱德、陳毅領導的部分南昌起義部隊在井岡山的勝利會師,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史上的重要歷史事件。
1927年10月,毛澤東率領工農革命軍上了井岡山,創建了以寧岡為中心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
1928年1月,朱德、陳毅率領南昌起義保存下來的部分隊伍,來到了湘南地區。在中共湘南特委和當地農軍的組織領導和配合下,發動了湘南武裝起義。3月,在永興成立了湘南蘇維埃政府。3月底,由於湘、桂、粵軍的三路「協剿」,起義農軍難以在湘南立足。為保存革命力量,除留一部分武裝繼續堅持斗爭外,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部隊和農軍向湘贛邊界的井岡山轉移。3月下旬,毛澤東率領部隊在汝城一帶擊潰了尾追湘南起義的敵軍,4月在酃縣的十都與朱德見面。在毛澤東率部的掩護下,朱德、陳毅率領的部隊於4月中旬抵達江西省寧岡縣的礱市,與毛澤東統率的井岡山部隊勝利會師,這就是有名的井岡山會師。
根據中共湘南特委決定,兩軍會師後,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陳毅為政治部主任。開始編兩個師,一個教導大隊,旋即取消師部,改為6個團由軍部直接領導。全軍萬餘人,槍兩千餘支。接著在寧岡召開了中共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第一次黨代表大會,會上選舉產生了第四軍軍委,毛澤東任書記。5月4日,在礱市廣場舉行會師大會,正式宣布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的建立(不久改稱紅軍第四軍)。井岡山會師,壯大了井岡山的革命武裝力量,對鞏固擴大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推動全國革命事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⑹ 井岡山的革命故事

井岡山的革命故事:

1927年10月,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滕代遠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率領中國工農紅軍來到井岡山,創建以寧岡縣為中心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

開辟了以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道路,從此鮮為人知的井岡山被載入中國革命歷史的光榮史冊,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和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奠基石。

井岡山的斗爭,從1927年10月到1930年2月為止,共計兩年零四個月,時間雖不長,但為中國開辟了一條成功之路,尤其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

(6)井岡山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在共產黨發展的歷史過程中,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建立絕對值得大書特書,其中有一個人起到了軸心的作用,如果沒有他的話,可能毛主席、朱老總、彭老總都不會聚首井岡山。

這個重要的人物名為何長工。秋收起義的失利引發了毛主席新的思考,他將新的目標放在了創建農村革命根據地的偉大構想上,而此時最理想的地點就是井岡山。

但當時的井岡山並非是無主之地,袁文才和王佐的兩支武裝力量占據著這里,他們並不了解毛主席,害怕毛主席登上井岡山之後就會吞並自己。

如果有這樣的顧慮存在,毛主席登上井岡山無異於天方夜談,於是毛主席派出何長工,讓他承擔了說服袁文才和王佐的艱巨任務。

這無異於虎口奪食,何長工孤身犯險卻出色的完成了任務。他先是和王佐成為朋友,又合並了的王佐跟袁文才兩支部隊,等到毛主席抵達井岡山時,兩人都心甘情願的接受了毛主席的領導。

⑺ 井岡山歷史事件

1928年初,井岡山根據地初步形成.
1928年4月,井岡山會師.

⑻ 為什麼說井岡山會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史上的重要歷史事件

因為井岡山會師後根據中共湘南特委決定,兩軍會師後,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壯大了井岡山的革命武裝力量,對鞏固擴大全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推動全國革命事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意義。

毛澤東、朱德領導的井岡山會師匯集了湘贛邊界革命的武裝力量,井岡山業已成為中國革命武裝力量的匯合點、中國革命的立足點和中國勝利的出發點。

井岡山會師極大地打擊了國民黨反動派的囂張氣焰,保存了一大批堅定的紅軍政治幹部和軍事幹部,聚集了湘贛邊界武裝力量的精華,壯大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武裝力量,堅定了邊界黨和群眾建立和發展羅霄山脈中段政權的信心和決心,在中國革命史上具有極其深遠的偉大意義。

(8)井岡山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1929年,朱德、毛澤東率紅軍主力離開井岡山。紅四軍主力剛離開湘贛邊界時,開始只是考慮到贛南去,還沒有入閩的想法。後來部隊抵達吉安縣的東固時,得知井岡山已失守,返回那裡已失去意義,同時又了解到閩西的詳細情況,遂決定利用閩西的有利條件,到那裡開展游擊活動。之後擴大建立中央革命根據地。

1929年1月以後,湘贛邊界特委成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最高機關。宛希先是唯一的外籍幹部,為土、客籍雙方都能接受的人物,師袁、王在邊界特委內唯一的依靠。1929年5月,重新選舉的特委里,鄧乾元、朱昌偕先後任書記;副書記、常委、執行委員幾乎都是土籍人士。

毛澤東在1928年十月、十一月先後寫成的《中國的紅色政權為什麼能夠存在》和《井岡山的斗爭》兩篇重要著作對中國共產黨在這一地區的軍事和政治斗爭經驗予以總結。

⑼ 發生在井岡山的歷史事件對中國革命有何影響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建立和鞏固為中國革命找到了一條正確的道路,即版「 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權政權的道路」。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創立,這在中國革命斗爭史上的意義是無法估量的。如果沒有井岡山這塊革命根據地的接應,則朱德率領的南昌起義余部以及後來彭德懷領導的平江起義部隊,都很難立足。而井岡山上有了朱德、彭德懷這兩位行伍出身、久經戰陣的優秀軍事指揮員指揮作戰,就猶如猛虎添翼,大大增強了紅軍的戰鬥力。井岡山上的紅旗不倒,極大地鼓舞了共產黨人進行武裝斗爭的鬥志,堅定了革命必勝的信念。在井岡山紅旗的指引下,各地被打散了的革命力量又紛紛聚集起來,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⑽ 「井岡山歷史簡介」

井岡山在東漢年間已開始有人居住。秦朝設郡縣制時,為九江郡廬陵縣的屬地。公元280年西晉太康年間,為廬陵郡西昌、遂興兩縣分治。

1927年10月-1939年2月間,湘贛邊界形成「工農武裝割據」的態勢,井岡山境內曾設「(永)新遂(川)邊陲特別區」,直屬湘贛邊界工農兵政府領導。

1959年7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井岡山管理局」,屬江西省人民委員會直接領導。1984年12月,經國務院批准,設為「井岡山市」,景區劃歸井岡山市管轄。



(10)井岡山的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景點介紹

1、五指峰

五指峰位於茨坪西南面六公里處,因峰巒像人手的五指而得合,海拔1438米。五指峰峰巒由東南向西北伸延,綿亘數十公里,杳無人跡,人只能站在隔岸的「觀景台」上遠望,已列為自然保護區。兩邊巨峰對峙,中間一條深谷,谷底為龍慶河,即井岡山河。

2、金蟾望月

走進江西井岡山杜鵑山景區(即改名前的筆架山)里,在一片杜鵑密林處,有幾塊巨石,前後斜立,形態酷似黑框金蟾,日夜抬頭望天,人們稱其為「金蟾望月」石,是筆架山美景之一。在「金蟾望月」石的對面生長著一叢叢高山杜鵑林。

3、大小五井

井岡山有五井,指五個位於群山環繞、宛若井狀的山間盆地村莊,即大井、小井、中井、上井和下井。大井是其中最大的村莊,是當年毛澤東、朱德、陳毅、彭德懷等和紅軍開展革命活動的重要場地之一。

1927年10月24日,毛澤東率領部隊上井岡山首次抵達大井,此後這里便成為紅軍常駐之地,毛澤東、朱德、陳毅等多次在這里部署戰斗,粉碎國民黨反動派的多次軍事「進剿」。


閱讀全文

與井岡山的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