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航:首頁 > 歷史知識 > 129歷史事件

129歷史事件

發布時間:2021-02-06 11:57:10

『壹』 129運動是什麼 對歷史有什麼意義

129運動又稱為129抗日救亡運動。129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它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正式來臨了。

1935年的12月9日,中國共產黨發起了抗日救國運動,號召人們: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抗擊日本侵略者。組織北平學生、工人、市民等舉行盛大的遊行活動。學生們喊著口號「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國民黨政府出動了大批軍警進行鎮壓,逮捕多名學生。愛國的人們並沒有被死亡所嚇倒,接著,北京學生發動了更大規模的示威遊行。他們的愛國遊行得到了全國各地的支持。

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積極響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正式建立起來。

(1)129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日本於1931年佔領中國東北後,繼續向華北進發。1933年爆發長城抗戰,熱河被日軍佔領。1935年6 、7月間通過「秦土協定」控制察哈爾省。

10月指使殷汝耕在冀東建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國民黨准備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對應這一局勢,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號召全國軍民團結抗日救國。

天津、上海、南京、武漢、濟南、長沙、桂林、重慶等城市的愛國學生相繼舉行了示威遊行,或發表宣言、通電,聲援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隨後,工人、企業家、商人、農民等各領域的人紛紛響應,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起來了。

八十多年後的今天,國家繁榮昌盛,我們所處的這個時代,正是那一代人所苦苦追尋的。明媚的陽光里,青春的校園里,到處洋溢著琅琅的讀書聲,校園里那一張張寧靜的書桌則是這個時代最好的注腳。

當代青年人該如何繼承發揚一二•九精神,如何詮釋當代青年人的愛國情思,如何在這張時代的書桌前書寫出無悔於青春無愧於歷史的答卷,成為了擺在我們每個青年人無法迴避的時代之問。

『貳』 129的歷史意義和129的資料

事件簡介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學生數千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

華北事變後,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國共產黨發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號召,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處在國防最前線的北平學生,痛切感到「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1935年春夏之交,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員李常青抵北平,建立由彭濤等組成的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指定周小舟負責中華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北平分會的工作。在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學校學生聯合會成立。隨後,學聯決定以請願的方式,發動一次抗日救國行動。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學校發表宣言,反對華北「防共自治」,要求國民黨政府討伐殷汝耕,宣布對日本的外交政策,動員全國對敵抵抗,切實開放人民言論、結社、集會自由。這時,傳來冀察政務委員會將於12月9日成立的消息。北平學聯黨團決定在這一天舉行抗日救國請願。12月7日,北平學聯召開各校代表會議,議定請願遊行的集合時間、行動路線和口號等。會後,各校學生自治會緊張地進行動員和准備工作。12月9日,寒風凜冽,滴水成冰。在黃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產黨員的組織和指揮下,參加抗日救國請願遊行的愛國學生湧上街頭。走在隊伍前列的是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和市立女一中等校的學生。警察當局事先得知學生要請願遊行,清晨即下達戒嚴令,在一些街道要沖設了崗哨。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城外學生被軍警阻攔,在西直門同軍警發生沖突。上午10時許,城內一兩千名學生沖破軍警的阻攔,匯集到新華門前。他們高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五省自治!」「收復東北失地!」「打倒漢奸賣國賊!」「武裝保衛華北!」等口號,表達了全國人民抗日救國的呼聲。各校臨時推舉董毓華、宋黎、於剛等12人為代表,向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委員長何應欽遞交請願書,提出6項要求:一、反對華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員會及其類似組織;二、反對一切中日間的秘密交涉,立即公布應付目前危機的外交政策;三、保障人民言論、集會、出版自由;四、停止內戰,立刻准備對外的自衛戰爭;五、不得任意逮捕人民;六、立即釋放被捕學生。何應欽避而不見。請願不成,群情激憤。各校代表當即決定改為示威遊行。隊伍由新華門出發,經西單、西四,然後奔向沙灘、東單,再到天安門舉行學生大會。一路上,不時有沖出軍警包圍的法商學院、北平大學醫學院、中法大學、北京大學等大中學校的學生加入遊行行列,隊伍逐漸擴大到五六千人。行進中,學生們向沿街的群眾宣講抗日救國的道理,散發傳單,得到群眾的鼓掌和支持。當遊行隊伍前鋒到達王府井大街,後尾尚未走出南池子時,大批警察手執大刀、木棍、水龍,對付手無寸鐵的愛國學生。愛國學生不畏強暴,隊伍仍在繼續前進。這時,警察打開水龍,冰冷的水柱噴射在學生們身上,接著又揮舞皮鞭、槍柄、木棍毆打。學生們與軍警展開英勇的搏鬥,有百餘人受傷。遊行隊伍被打散。12月10日,北平各大中學校發表聯合宣言,宣布自即日起舉行總罷課。提出罷課的具體目標是:一、誓死反對分割我國領土主權的傀儡組織;二、反對投降外交;三、要求動員全國抗日;四、爭取救國自由。呼籲全國各界立即響應,一致行動。要求當局立即釋放被捕學生,撤回封鎖各校的軍警。同日,北平學聯發布《宣傳大綱》,指出在目前形勢下,首先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危害民族生存的殘暴內戰,反對一切出賣民族利益的政策和行動。強調要實現中華民族的自由解放,必須聯合全國民眾,結成統一戰線。在罷課中,各校學生建立和健全了自己的組織。北京大學成立了學生救國會,發表宣言,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校學生會組織專題討論會、文藝社、宣傳隊等,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從12月11日開始,天津、保定、太原、上海、杭州、武漢、廣州、成都、重慶等大中城市先後爆發學生的愛國集會和示威遊行,許多大中學校及工會等組織,紛紛給北平學生發來函電,支持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北平學聯在中共北平臨時工委的具體領導下,及時地研究制訂了組織更大規模示威遊行的計劃。12月14日,北平報紙登載了國民黨當局定於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消息。北平學聯即決定在這一天再次舉行示威遊行,把學生抗日救國運動推向新的高潮。12月16日清晨,北平各校學生分為4個大隊,分別由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率領,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參加的學生總計1萬餘人。他們高舉校旗,打著「反對華北特殊化!」「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等橫幅,向天橋進發。上午11時左右,匯集到天橋廣場上的學生和市民舉行大會。遊行指揮部負責人黃敬站在一輛電車上慷慨激昂地發表演說,並帶領群眾高呼口號。大會通過了反對冀察政務委員會,反對華北任何傀儡組織,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收復東北失地,爭取抗日和愛國自由等8個決議案。會後,遊行隊伍奔向冀察政務委員會預定成立的地點——東交民巷口的外交大樓舉行總示威。隊伍走到前門,遭到大批警察和保安隊的攔截。經學生代表反復交涉,軍警才讓遊行隊伍分批分別由前門和宣武門進入內城。在宣武門,愛國學生遭到上千名軍警的血腥鎮壓,有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傷。北平學生的抗日救國示威遊行,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賣國活動,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不得不延期成立。一二九運動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和響應。天津、上海、南京、武漢、廣州、杭州、西安、開封、濟南、太原、長沙、桂林、重慶等城市的愛國學生舉行請願集會、示威遊行,或發表宣言、通電,聲援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陝甘蘇區學生聯合會也發出響應的通電,蘇區各界民眾集會聲援全國各地學生的抗日救國運動。12月1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發表《為援助北平學生救國運動告工友書》,號召全國各業、各廠的男女工友起來召集群眾會議,發表宣言和通電,抗議漢奸賣國賊出賣華北與屠殺、逮捕愛國學生。12月21日,上海市總工會通電聲援北平學生,呼籲全國同胞一致興起,集合民族整個的力量,反對任何偽組織之存在,以維護主權而保國土。廣州鐵路工人、上海郵務、鐵路工人舉行集會,發通電,要求對日宣戰。魯迅、宋慶齡等愛國知名人士贊揚愛國學生的英勇奮斗精神,捐款支持學生抗日救國運動。海外華僑也以各種方式支援愛國學生。一二九運動廣泛地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抗日主張,掀起了全國抗日救國運動的新高潮。
參考資料:http://129.china1840-1949.net.cn/

『叄』 129運動歷史意義是什麼

歷史意義:

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並吞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它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它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來到。

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回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正如毛澤東同志所指出的,一二·九運動「是抗戰動員的運動,是准備思想和幹部的運動,是動員全民族的運動」,「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

(3)129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事件過程

1、走上街頭

1935年12月9日凌晨,廣大愛國學生的抗日怒火像火山一樣爆發。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平師范大學等校學生舉著大旗和標語,分別朝著新華門進發。

清華大學和燕京大學近千名愛國學生離城較遠,到達西直門時,城門已被軍警關閉,請願隊伍無法進城。兩校學生就在西直門一帶召開群眾大會,向附近居民和守城軍警進行抗日宣傳。

上午10點半,新華門前匯集了中國大學、北平師范大學、東北大學等十多所學校1000多人的請願隊伍。新華門緊閉著,門前排列著警車和架著機關槍的摩托車,軍警憲兵手持刀槍。

請願學生高舉著旗幟,手持標語,高呼抗日救國口號。推選董毓華、宋黎和於剛等12人為代表,要求面見何應欽,並提出反對華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員會、停止內戰、立即釋放被捕學生等6項要求。

上午11時,何應欽的秘書侯成出來與學生會面,對學生提出的要求一味敷衍搪塞,為國民黨對日妥協對內反共政策百般狡辯。同學們對其答復極為憤慨,振臂高呼「打倒賣國賊」,「請願不成,我們示威遊行去」,宋黎被推舉為遊行隊伍的總指揮。

當遊行隊伍行至西單牌樓平津衛戍司令部附近時,遇到軍警的阻攔和襲擊。同學們不畏強暴,高呼抗日救國口號,繼續前進,隊伍也越來越壯大。

北京大學的許德珩、中國大學的吳承仕等教授和當時在燕京大學任教的斯諾夫婦也參加了遊行示威。國內外許多報社的記者隨行采訪。隊伍經西四、護國寺、地安門、沙灘抵達王府井大街時,已擴大到四五千人。

王府井大街南口布滿了軍警,揮舞皮鞭、木棍,抽打手無寸鐵的愛國學生。同學們與軍警展開了搏鬥,當場有數十人被捕。在國民黨當局的鎮壓下,遊行示威隊伍被沖散了。

2、救亡怒潮

「一二·九」的抗日怒吼,震撼了古都北平,很快傳遍了國內外。中共北平市臨時工委、北平市學聯及時總結,對下一步行動進行部署。

12月11日,全市各大中學校學生聯合起來罷課。國民黨當局對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極為恐慌,下令嚴禁學生的愛國行為,還派軍警封鎖一些重點學校。

中共北平臨時工委獲知國民黨當局不顧廣大人民群眾的強烈反對,決定在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決定在這一天舉行更大規模的示威遊行。

12月16日凌晨,1萬余名北平愛國學生陸續走上街頭,一場聲勢浩大的抗日救亡大示威爆發了。示威遊行隊伍共分為4個大隊,分別由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率領從不同方向前進,途中沖破軍警的封鎖阻攔,最後在天橋會合。

上午11時許,北平愛國學生和廣大工人、農民、市民3萬餘人在天橋召開市民大會。會場旗幟飄揚,「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打倒漢奸賣國賊!」「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的口號聲此起彼伏,響徹天空。

市民大會結束後,1萬多名愛國學生整隊向前門方向行進。學生們手挽著手,不斷高呼抗日救國口號,向街道兩旁的市民和行人散發傳單。市民們熱情支持學生的愛國行動,有的送來開水和食物,有的自動加入了遊行隊伍。

遊行隊伍抵達前門時,遇到大批軍警和保安隊的阻截,愛國學生就在前門火車站廣場舉行第二次市民大會。大會決定繼續進內城示威遊行,並派代表與軍警交涉,要求打開城門。

當局為了分割示威遊行隊伍,答應讓一部分學生從前門進城,但大部分學生須從和平門和宣武門入城。下午4時,黃敬率北京大學、中國大學等校部分同學由前門入城後,城門馬上關閉了。清華大學、燕京大學、東北大學、北平大學等校同學沿著西河沿赴和平門和宣武門。

但城門都已緊閉,同學們多次試圖撞開城門,均未成功。後來幾經交涉,軍警答應以清華、燕京大學的隊伍先撤走為條件,可以打開城門讓其他學校的學生入城。

此時已是晚上9點多鍾,當兩校隊伍離開後,城外四周的路燈全部熄滅,大批軍警揮刀舞棍從四面八方向學生撲過來,許多人遭到毒打。

由前門入城的學生想去宣武門接應,當走到西單絨線胡同西口時,遭到大批軍警撲打,數十名學生被砍傷,街道上血跡斑斑。在「一二·一六」大示威中,全市學生共有22人被捕,300餘人受傷。

3、聲援北平

北平學生的愛國斗爭,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揭露了國民黨當局的賣國行徑,得到了各界愛國人士的支持響應,促進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開展。

12月18日全天,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6所大學的校長,聯名要求釋放被捕學生。同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向全國工人緊急呼籲援助學生救國運動,各地工人紛紛舉行罷工,支持學生斗爭。

20日,共青團中央發表宣言,號召青年學生深入到工農群眾中擴大抗日救國運動。各地社團組織紛紛發表通電和宣言,聲援北平學生愛國運動。宋慶齡、魯迅、馬相伯、沈鈞儒、王造時、鄒韜奮、陶行知、章乃器、李公朴、史良等愛國知名人士紛紛表示支持。

宋慶齡從上海寄給北平學聯100多元錢,作為開展抗日救國工作的費用。魯迅於12月18日至19日夜,撰文熱情贊揚愛國學生的英勇斗爭精神,並寄以「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殷切希望。

12月26日,陝甘蘇區各界民眾舉行集會,聲援北平和各地學生的抗日救國運動。在北平學生愛國運動的影響下,全國各地學生群起響應。一時間,在黃河兩岸,大江南北,到處響徹抗日救亡的號角。

兩次遊行示威之後,在黨的領導下,北平學聯成立了南下擴大宣傳團,深入工廠農村,發動各地工農士兵群眾開展反日反蔣斗爭,也使愛國學生們得到了鍛煉和教育。

1936年,南下擴大宣傳團在北平召開團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了民族解放先鋒隊(後改名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這是黨領導成立的先進青年組織。它的誕生和發展,大大推動了「一二·九」運動的深入發展。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號召下,由北平愛國學生首倡,迅速席捲全國的「一二·九」運動,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肆』 129事件簡介

[編輯本段]12·9事件簡介
一二九運動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東北後,接著向華北發動了新的侵略。1935年5月,日寇向國民黨政府提出了對華北統治權的無理要求,並以武力相要挾。國民黨政府對日寇完全屈服,與日簽定了喪權辱國的《何梅協定》,使中國在河北、察哈爾的主權大部喪失。10月,日寇策動「華北五省自治運動」。11月25日,日寇指使漢*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冀東20多個縣的國土便脫離了中國的統轄。國民黨政府繼續堅持不抵抗政策,竟准備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以適應日寇「華北政權特殊化」的要求。在嚴重的民族危機面前,中國共產黨於8月1日發表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12月9日,北平學生6000餘人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舉行示威遊行,高呼「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打倒日本帝國主義」等口號。反動軍警進行鎮壓,許多學生被捕或受傷。第二天北平各校學生宣布總罷課以示抗議。16日是冀察政務委員會准備成立的日子,學生和市民2萬多人在天橋和前門火車站廣場分別召開市民大會,通過了反對冀察政務委員會、反對華北任何傀儡組織、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收復東北失地、爭取抗日和愛國自由等決議案。會後舉行示威遊行。反動軍警再次鎮壓,學生30多人被捕,400多人受傷。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和國民黨政府的賣國主義,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不得不延期成立。杭州、廣州、南京、天津、上海、武漢、長沙等地學生相繼舉行示威遊行,各地愛國人士紛紛成立各界救國會,要求國民黨政府停止內戰,實現抗日,形成全國人民愛國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一二九運動成了推動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走向高漲的起點。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學生數千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
華北事變後,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國共產黨發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號召,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處在國防最前線的北平學生,痛切感到「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1935年春夏之交,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員李常青抵北平,建立由彭濤等組成的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指定周小舟負責中華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北平分會的工作。在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學校學生聯合會成立。隨後,學聯決定以請願的方式,發動一次抗日救國行動。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學校發表宣言,反對華北「防共自治」,要求國民黨政府討伐殷汝耕,宣布對日本的外交政策,動員全國對敵抵抗,切實開放人民言論、結社、集會自由。這時,傳來冀察政務委員會將於12月9日成立的消息。北平學聯黨團決定在這一天舉行抗日救國請願。12月7日,北平學聯召開各校代表會議,議定請願遊行的集合時間、行動路線和口號等。會後,各校學生自治會緊張地進行動員和准備工作。12月9日,寒風凜冽,滴水成冰。在黃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產黨員的組織和指揮下,參加抗日救國請願遊行的愛國學生湧上街頭。走在隊伍前列的是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和市立女一中等校的學生。警察當局事先得知學生要請願遊行,清晨即下達戒嚴令,在一些街道要沖設了崗哨。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城外學生被軍警阻攔,在西直門同軍警發生沖突。上午10時許,城內一兩千名學生沖破軍警的阻攔,匯集到新華門前。他們高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五省自治!」「收復東北失地!」「打倒漢奸賣國賊!」「武裝保衛華北!」等口號,表達了全國人民抗日救國的呼聲。各校臨時推舉董毓華、宋黎、於剛等12人為代表,向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委員長何應欽遞交請願書,提出6項要求:一、反對華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員會及其類似組織;二、反對一切中日間的秘密交涉,立即公布應付目前危機的外交政策;三、保障人民言論、集會、出版自由;四、停止內戰,立刻准備對外的自衛戰爭;五、不得任意逮捕人民;六、立即釋放被捕學生。何應欽避而不見。請願不成,群情激憤。各校代表當即決定改為示威遊行。隊伍由新華門出發,經西單、西四,然後奔向沙灘、東單,再到天安門舉行學生大會。一路上,不時有沖出軍警包圍的法商學院、北平大學醫學院、中法大學、北京大學等大中學校的學生加入遊行行列,隊伍逐漸擴大到五六千人。行進中,學生們向沿街的群眾宣講抗日救國的道理,散發傳單,得到群眾的鼓掌和支持。當遊行隊伍前鋒到達王府井大街,後尾尚未走出南池子時,大批警察手執大刀、木棍、水龍,對付手無寸鐵的愛國學生。愛國學生不畏強暴,隊伍仍在繼續前進。這時,警察打開水龍,冰冷的水柱噴射在學生們身上,接著又揮舞皮鞭、槍柄、木棍毆打。學生們與軍警展開英勇的搏鬥,有百餘人受傷。遊行隊伍被打散。12月10日,北平各大中學校發表聯合宣言,宣布自即日起舉行總罷課。提出罷課的具體目標是:一、誓死反對分割我國領土主權的傀儡組織;二、反對投降外交;三、要求動員全國抗日;四、爭取救國自由。呼籲全國各界立即響應,一致行動。要求當局立即釋放被捕學生,撤回封鎖各校的軍警。同日,北平學聯發布《宣傳大綱》,指出在目前形勢下,首先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危害民族生存的殘暴內戰,反對一切出賣民族利益的政策和行動。強調要實現中華民族的自由解放,必須聯合全國民眾,結成統一戰線。在罷課中,各校學生建立和健全了自己的組織。北京大學成立了學生救國會,發表宣言,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校學生會組織專題討論會、文藝社、宣傳隊等,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從12月11日開始,天津、保定、太原、上海、杭州、武漢、廣州、成都、重慶等大中城市先後爆發學生的愛國集會和示威遊行,許多大中學校及工會等組織,紛紛給北平學生發來函電,支持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北平學聯在中共北平臨時工委的具體領導下,及時地研究制訂了組織更大規模示威遊行的計劃。12月14日,北平報紙登載了國民黨當局定於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消息。北平學聯即決定在這一天再次舉行示威遊行,把學生抗日救國運動推向新的高潮。12月16日清晨,北平各校學生分為4個大隊,分別由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率領,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參加的學生總計1萬餘人。他們高舉校旗,打著「反對華北特殊化!」「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等橫幅,向天橋進發。上午11時左右,匯集到天橋廣場上的學生和市民舉行大會。遊行指揮部負責人黃敬站在一輛電車上慷慨激昂地發表演說,並帶領群眾高呼口號。大會通過了反對冀察政務委員會,反對華北任何傀儡組織,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收復東北失地,爭取抗日和愛國自由等8個決議案。會後,遊行隊伍奔向冀察政務委員會預定成立的地點——東交民巷口的外交大樓舉行總示威。隊伍走到前門,遭到大批警察和保安隊的攔截。經學生代表反復交涉,軍警才讓遊行隊伍分批分別由前門和宣武門進入內城。在宣武門,愛國學生遭到上千名軍警的血腥鎮壓,有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傷。北平學生的抗日救國示威遊行,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賣國活動,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不得不延期成立。一二九運動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和響應。天津、上海、南京、武漢、廣州、杭州、西安、開封、濟南、太原、長沙、桂林、重慶等城市的愛國學生舉行請願集會、示威遊行,或發表宣言、通電,聲援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陝甘蘇區學生聯合會也發出響應的通電,蘇區各界民眾集會聲援全國各地學生的抗日救國運動。12月1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發表《為援助北平學生救國運動告工友書》,號召全國各業、各廠的男女工友起來召集群眾會議,發表宣言和通電,抗議漢奸賣國賊出賣華北與屠殺、逮捕愛國學生。12月21日,上海市總工會通電聲援北平學生,呼籲全國同胞一致興起,集合民族整個的力量,反對任何偽組織之存在,以維護主權而保國土。廣州鐵路工人、上海郵務、鐵路工人舉行集會,發通電,要求對日宣戰。魯迅、宋慶齡等愛國知名人士贊揚愛國學生的英勇奮斗精神,捐款支持學生抗日救國運動。海外華僑也以各種方式支援愛國學生。一二九運動廣泛地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抗日主張,掀起了全國抗日救國運動的新高潮。

『伍』 129運動的歷史背景簡介

一二·九運動的歷史背景:

日本於1931年佔領中國東北後,繼續向華北進發。1933年爆發長城抗戰,熱河被日軍佔領。1935年6 、7月間通過「秦土協定」控制察哈爾省。

同年10月指使殷汝耕在冀東建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國民黨政府准備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對應這一局勢,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團於8月1日,發表《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八一宣言),號召全國軍民團結抗日救國。

運動簡介:

一二·九運動 又稱為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學生數千人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

12月12日,北平學生舉行第5次示威遊行,高呼"援助綏遠抗戰"、" 各黨派聯合起來"等口號。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

運動意義:

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得到了全國學生的回應和全國人民的支持,形成了全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的新高潮,推動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

毛澤東給予「一二九」運動高度的評價,「一二九運動」是動員全民族抗戰的運動,它准備了抗戰的思想,准備了抗戰的人心,准備了抗戰的幹部。」

(5)129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80年前的今天,新華門的抗日怒吼震撼了古都北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北平大中學生數千人沖上街頭,舉行聲勢浩大的遊行示威,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

歷史的車輪碾過80載,把「一二九」精神深深印刻在了中華大地上。其愛國主義的精髓仍激勵著一代又一代青年肩負起強國的歷史使命和責任擔當。

80年前的中國積貧積弱,任由日本軍國主義的鐵蹄蹂躙,手無寸鐵的青年學生憑著滿腔熱血呼喊抗日救亡的口號,喚醒了全民族抗戰的鬥志和血性。「一二九」運動彰顯了青年學生勇於擔當的民族脊樑精神。

80年前「一二九」運動凝聚的愛國主義精神80年後依舊光芒閃耀,激勵著當代青年沿著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前進,實現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往事如煙,但歷史不能割斷,精神需要傳承,以深厚的家國情懷作為立身之本,這是當代中國青年應有的價值取向。

『陸』 歷史:請問129運動發生在哪一年

1935年。

日本帝國主義侵佔中國東北後,繼續向華北進犯,1935年67月間控制察哈爾省,指使漢奸殷汝耕在冀東建立傀儡政權(「冀東防共自治政府」)。

國民黨政府准備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以適應日本侵略者提出的「華北政權特殊化」的要求。在民族危亡關頭,中國共產黨於8月1日發表宣言,號召全國軍民抗日救國。

12月9日,北平學生「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爆發。

(6)129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一二-九」運動的歷史意義:

北平學生的愛國斗爭,打擊了日本帝國主義的囂張氣焰,揭露了國民黨當局的賣國行徑,得到了各界愛國人士的支持響應,促進了抗日救亡運動的開展。

12月18日,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6所大學的校長,聯名要求釋放被捕學生。同日,中華全國總工會向全國工人緊急呼籲援助學生救國運動,各地工人紛紛舉行罷工,支持學生斗爭。

20日,共青團中央發表宣言,號召青年學生深入到工農群眾中擴大抗日救國運動。各地社團組織紛紛發表通電和宣言,聲援北平學生愛國運動。

宋慶齡、魯迅、馬相伯、沈鈞儒、王造時、鄒韜奮、陶行知、章乃器、李公朴、史良等愛國知名人士紛紛表示支持。

宋慶齡從上海寄給北平學聯100多元錢,作為開展抗日救國工作的費用。魯迅於12月18日至19日夜,撰文熱情贊揚愛國學生的英勇斗爭精神,並寄以「石在,火種是不會絕的」殷切希望。

12月26日,陝甘蘇區各界民眾舉行集會,聲援北平和各地學生的抗日救國運動。在北平學生愛國運動的影響下,全國各地學生群起響應。一時間,在黃河兩岸,大江南北,到處響徹抗日救亡的號角。

兩次遊行示威之後,在黨的領導下,北平學聯成立了南下擴大宣傳團,深入工廠農村,發動各地工農士兵群眾開展反日反蔣斗爭,也使愛國學生們得到了鍛煉和教育。

1936年,南下擴大宣傳團在北平召開團員代表大會,正式成立了民族解放先鋒隊(後改名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這是黨領導成立的先進青年組織。它的誕生和發展,大大推動了「一二·九」運動的深入發展。

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號召下,由北平愛國學生首倡,迅速席捲全國的「一二·九」運動,極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參考資料來源:網路——一二·九運動

『柒』 什麼是129事件

1935年12月9日,北平學生數千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了抗日救國。

『捌』 129的歷史

事件簡介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學生數千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

華北事變後,民族危機空前嚴重。中國共產黨發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號召,推動了全國抗日救亡運動的高漲。處在國防最前線的北平學生,痛切感到「華北之大,已經安放不得一張平靜的書桌了」。1935年春夏之交,中共河北省委特派員李常青抵北平,建立由彭濤等組成的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指定周小舟負責中華民族武裝自衛委員會北平分會的工作。在中共北平臨時工作委員會的領導下,1935年11月18日,北平市大中學校學生聯合會成立。隨後,學聯決定以請願的方式,發動一次抗日救國行動。12月6日,北平15所大中學校發表宣言,反對華北「防共自治」,要求國民黨政府討伐殷汝耕,宣布對日本的外交政策,動員全國對敵抵抗,切實開放人民言論、結社、集會自由。這時,傳來冀察政務委員會將於12月9日成立的消息。北平學聯黨團決定在這一天舉行抗日救國請願。12月7日,北平學聯召開各校代表會議,議定請願遊行的集合時間、行動路線和口號等。會後,各校學生自治會緊張地進行動員和准備工作。12月9日,寒風凜冽,滴水成冰。在黃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產黨員的組織和指揮下,參加抗日救國請願遊行的愛國學生湧上街頭。走在隊伍前列的是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平師范大學和市立女一中等校的學生。警察當局事先得知學生要請願遊行,清晨即下達戒嚴令,在一些街道要沖設了崗哨。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城外學生被軍警阻攔,在西直門同軍警發生沖突。上午10時許,城內一兩千名學生沖破軍警的阻攔,匯集到新華門前。他們高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五省自治!」「收復東北失地!」「打倒漢奸賣國賊!」「武裝保衛華北!」等口號,表達了全國人民抗日救國的呼聲。各校臨時推舉董毓華、宋黎、於剛等12人為代表,向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委員長何應欽遞交請願書,提出6項要求:一、反對華北成立防共自治委員會及其類似組織;二、反對一切中日間的秘密交涉,立即公布應付目前危機的外交政策;三、保障人民言論、集會、出版自由;四、停止內戰,立刻准備對外的自衛戰爭;五、不得任意逮捕人民;六、立即釋放被捕學生。何應欽避而不見。請願不成,群情激憤。各校代表當即決定改為示威遊行。隊伍由新華門出發,經西單、西四,然後奔向沙灘、東單,再到天安門舉行學生大會。一路上,不時有沖出軍警包圍的法商學院、北平大學醫學院、中法大學、北京大學等大中學校的學生加入遊行行列,隊伍逐漸擴大到五六千人。行進中,學生們向沿街的群眾宣講抗日救國的道理,散發傳單,得到群眾的鼓掌和支持。當遊行隊伍前鋒到達王府井大街,後尾尚未走出南池子時,大批警察手執大刀、木棍、水龍,對付手無寸鐵的愛國學生。愛國學生不畏強暴,隊伍仍在繼續前進。這時,警察打開水龍,冰冷的水柱噴射在學生們身上,接著又揮舞皮鞭、槍柄、木棍毆打。學生們與軍警展開英勇的搏鬥,有百餘人受傷。遊行隊伍被打散。12月10日,北平各大中學校發表聯合宣言,宣布自即日起舉行總罷課。提出罷課的具體目標是:一、誓死反對分割我國領土主權的傀儡組織;二、反對投降外交;三、要求動員全國抗日;四、爭取救國自由。呼籲全國各界立即響應,一致行動。要求當局立即釋放被捕學生,撤回封鎖各校的軍警。同日,北平學聯發布《宣傳大綱》,指出在目前形勢下,首先要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危害民族生存的殘暴內戰,反對一切出賣民族利益的政策和行動。強調要實現中華民族的自由解放,必須聯合全國民眾,結成統一戰線。在罷課中,各校學生建立和健全了自己的組織。北京大學成立了學生救國會,發表宣言,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清華大學、燕京大學等校學生會組織專題討論會、文藝社、宣傳隊等,開展抗日救亡活動。從12月11日開始,天津、保定、太原、上海、杭州、武漢、廣州、成都、重慶等大中城市先後爆發學生的愛國集會和示威遊行,許多大中學校及工會等組織,紛紛給北平學生發來函電,支持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北平學聯在中共北平臨時工委的具體領導下,及時地研究制訂了組織更大規模示威遊行的計劃。12月14日,北平報紙登載了國民黨當局定於12月16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的消息。北平學聯即決定在這一天再次舉行示威遊行,把學生抗日救國運動推向新的高潮。12月16日清晨,北平各校學生分為4個大隊,分別由東北大學、中國大學、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率領,舉行聲勢浩大的示威遊行。參加的學生總計1萬餘人。他們高舉校旗,打著「反對華北特殊化!」「反對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等橫幅,向天橋進發。上午11時左右,匯集到天橋廣場上的學生和市民舉行大會。遊行指揮部負責人黃敬站在一輛電車上慷慨激昂地發表演說,並帶領群眾高呼口號。大會通過了反對冀察政務委員會,反對華北任何傀儡組織,要求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收復東北失地,爭取抗日和愛國自由等8個決議案。會後,遊行隊伍奔向冀察政務委員會預定成立的地點——東交民巷口的外交大樓舉行總示威。隊伍走到前門,遭到大批警察和保安隊的攔截。經學生代表反復交涉,軍警才讓遊行隊伍分批分別由前門和宣武門進入內城。在宣武門,愛國學生遭到上千名軍警的血腥鎮壓,有二三十人被捕,近400人受傷。北平學生的抗日救國示威遊行,沉重地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賣國活動,迫使冀察政務委員會不得不延期成立。一二九運動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和響應。天津、上海、南京、武漢、廣州、杭州、西安、開封、濟南、太原、長沙、桂林、重慶等城市的愛國學生舉行請願集會、示威遊行,或發表宣言、通電,聲援北平學生的愛國行動。陝甘蘇區學生聯合會也發出響應的通電,蘇區各界民眾集會聲援全國各地學生的抗日救國運動。12月1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發表《為援助北平學生救國運動告工友書》,號召全國各業、各廠的男女工友起來召集群眾會議,發表宣言和通電,抗議漢奸賣國賊出賣華北與屠殺、逮捕愛國學生。12月21日,上海市總工會通電聲援北平學生,呼籲全國同胞一致興起,集合民族整個的力量,反對任何偽組織之存在,以維護主權而保國土。廣州鐵路工人、上海郵務、鐵路工人舉行集會,發通電,要求對日宣戰。魯迅、宋慶齡等愛國知名人士贊揚愛國學生的英勇奮斗精神,捐款支持學生抗日救國運動。海外華僑也以各種方式支援愛國學生。一二九運動廣泛地宣傳了中國共產黨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抗日主張,掀起了全國抗日救國運動的新高潮。

『玖』 129事件是什麼

129事件是一二·九運動。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大中學生數千人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12月12日,北平學生舉行第5次示威遊行,高呼"援助綏遠抗戰"、" 各黨派聯合起來"等口號。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模學生愛國運動。

第二天北平各校學生宣布總罷課以示抗議。16日是冀察政務委員會准備成立的日子,學生和市民2萬多人在天橋和前門火車站廣場分別召開市民大會,通過了反對冀察政務委員會、反對華北任何傀儡組織、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收復東北失地、爭取抗日和愛國自由等決議案。會後舉行示威遊行。反動軍警再次鎮壓,學生30多人被捕,400多人受傷。

(9)129歷史事件擴展閱讀:

129事件背景:

1931年日本帝國主義佔領中國東北後,接著向華北發動了新的侵略。1935年5月,日寇向國民黨政府提出了對華北統治權的無理要求,並以武力相要挾。國民黨政府對日寇完全屈服,與日簽定了喪權辱國的《何梅協定》,使中國在河北、察哈爾的主權大部喪失。10月,日寇策動「華北五省自治運動」。

11月25日,日寇指使漢*成立"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冀東20多個縣的國土便脫離了中國的統轄。國民黨政府繼續堅持不抵抗政策,竟准備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以適應日寇「華北政權特殊化」的要求。在嚴重的民族危機面前,中國共產黨於8月1日發表宣言,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

『拾』 129運動事件梗概

1935年,日本為繼續向華北擴張,加緊策劃「華北五省(河北、山東、山西、察哈爾、綏遠)自治運動」。南京國民政府繼續堅持妥協退讓的方針。整個華北面臨著淪為日本殖民地的危險。
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學生數千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遊行。
12月9日,寒風凜冽,滴水成冰。在黃敬、姚依林、郭明秋等共產黨員的組織和指揮下,愛國學生湧上街頭。上午10時許,城內一兩千名學生沖破軍警的阻攔,匯集到新華門前。他們高呼「停止內戰,一致對外!」「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反對華北五省自!」「收復東北失地!」「打倒漢奸賣國賊!」「武裝保衛華北!」等口號,表達了全國人民抗日救國的呼聲。各校臨時推舉董毓華、宋黎、於剛等12人為代表,向國民黨政府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代委員長何應欽遞交請願書,提出6項要求。何應欽避而不見。請願不成,群情激憤。各校代表當即決定改為示威遊行。隊伍由新華門出發,經西單、西四,然後奔向沙灘、東單,再到天安門舉行學生大會。當遊行隊伍前鋒到達王府井大街,後尾尚未走出南池子時,大批警察手執大刀、木棍、水龍,對付手無寸鐵的愛國學生。這時,警察打開水龍,冰冷的水柱噴射在學生們身上,接著又揮舞皮鞭、槍柄、木棍毆打。學生們與軍警展開英勇的搏鬥,有百餘人受傷。遊行隊伍被打散。
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並吞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閱讀全文

與129歷史事件相關的資料

熱點內容
歷史知識薄弱 瀏覽:23
軍事理論心得照片 瀏覽:553
歷史故事的啟發 瀏覽:22
美自然歷史博物館 瀏覽:287
如何評價韓國歷史人物 瀏覽:694
中國煉丹歷史有多久 瀏覽:800
郵政歷史故事 瀏覽:579
哪裡有革命歷史博物館 瀏覽:534
大麥網如何刪除歷史訂單 瀏覽:134
我心目中的中國歷史 瀏覽:680
如何回答跨考歷史 瀏覽:708
法國葡萄酒歷史文化特色 瀏覽:577
歷史人物評價唐太宗ppt 瀏覽:789
泰安的抗日戰爭歷史 瀏覽:115
七上歷史第四課知識梳理 瀏覽:848
歷史老師職稱需要什麼專業 瀏覽:957
什麼標志軍事信息革命進入第二階段 瀏覽:141
正確評價歷史人物ppt 瀏覽:159
ie瀏覽器如何設置歷史記錄時間 瀏覽:676
高一歷史必修一第十課鴉片戰爭知識點 瀏覽:296